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5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ef Biography of Dr. Jian-ying GUO, Editor
1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1. Contac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s,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outh Campu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2 South Street of Zhong-Guan-Cun, Beijing, 100081, China Phone: +86-1... 1. Contac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s,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outh Campu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2 South Street of Zhong-Guan-Cun, Beijing, 100081, China Phone: +86-10-82109572; F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gu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苏辙《郭纶》诗史事发微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峰 陈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苏轼、苏辙兄弟早年同作有题为《郭纶》的诗文,都是为一介武官郭纶所写,全文既记述了其生平概况,也充分表达了同情之意。借助二苏诗文提供的线索,再结合有关史料记载,不仅这位职官不显的人物事迹得以还原,并且还进一步印证了宋仁宗时代... 苏轼、苏辙兄弟早年同作有题为《郭纶》的诗文,都是为一介武官郭纶所写,全文既记述了其生平概况,也充分表达了同情之意。借助二苏诗文提供的线索,再结合有关史料记载,不仅这位职官不显的人物事迹得以还原,并且还进一步印证了宋仁宗时代西北边防的相关问题。苏轼、苏辙兄弟这些诗文表露的主旨,反映了其入仕前曾经对武臣的认识。及至他们从政后,因逐渐受到士大夫群体主流观念的影响,对武臣以及武功的态度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也为观察苏轼兄弟二人的文武观及其变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郭纶 武臣 御夏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重译者行为模式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深强 刘珍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前译对重译产生影响甚至引发重译者焦虑是翻译实践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继阿瑟·韦利(Arthur Waley)之后的《西游记》重译者都面临着如何回应《猴:中国民俗故事》这部经典译本以及如何超越这部前译本的问题。余国藩、詹纳尔(W.J.F.Jen... 前译对重译产生影响甚至引发重译者焦虑是翻译实践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继阿瑟·韦利(Arthur Waley)之后的《西游记》重译者都面临着如何回应《猴:中国民俗故事》这部经典译本以及如何超越这部前译本的问题。余国藩、詹纳尔(W.J.F.Jenner)以及蓝诗玲(Julia Lovell)作为三位较具影响力的重译者,在翻译《西游记》时分别采用了达耶蒙式、苔瑟拉式以及克里纳门式修正模式,以此建构重译本的文学价值。采用以上重译模式与三位译者的学者型译者、政府机构型译者以及市场型译者的角色化历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的焦虑 译者角色化 重译行为模式 《西游记》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遗产化之路——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的笃行复盘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育帆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共13页
【目的】以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为样本,探索风景园林遗产化路径对隐性文化价值的显性转化机制,为古都风貌区存量空间更新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方法/过程】1)历史基底解析:将“可见遗存—可空间度量遗存—史料文献”历史基底分... 【目的】以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为样本,探索风景园林遗产化路径对隐性文化价值的显性转化机制,为古都风貌区存量空间更新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方法/过程】1)历史基底解析:将“可见遗存—可空间度量遗存—史料文献”历史基底分三级整合,确保史料资源的有效性,锚定公园场地中全浙会馆的位置与文人园林寄园关联的空间基因;2)风格形制选定:以北京传统园林风格为“命题作文”基调,重拾传统经典空间的当代意义;3)功能布局重构:通过场地与城市关系的理性推演,建构公园“北林—中湖—南场”的总体格局;4)空间个性塑造:因地制宜地实验合院新空间型,兼容城市开放空间属性与传统经典空间气韵;5)规划设计阐释:详解长椿苑十六景的景观空间叙事表达。【结论】风景园林的理论与实践需要肩负起文化遗产化的使命。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不仅仅是空间再造,也是一次“遗产化”实验;通过设计过程复盘提出“历史基底前置研究—文化符号空间转译—遗产价值动态沉淀”的风景园林遗产化范式,为存量更新时代的花园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更新 花园城市 遗产化 存量 历史基底 寄园 长椿苑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带的形成及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建辉 李圆硕 +1 位作者 徐玮男 丁正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3,共21页
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及动力学演化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总结该带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及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造山前2.2~2.0 Ga花岗质岩石主要为形成于高温低压伸展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部分为源自下地壳... 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及动力学演化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总结该带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及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造山前2.2~2.0 Ga花岗质岩石主要为形成于高温低压伸展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部分为源自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它们与变质基性侵入岩及变质流纹岩-英安岩和变质玄武岩构成了造山前大陆伸展背景下的双峰式岩浆作用。它们“弧岩浆”属性的地球化学性质主要继承自源区太古宙TTG岩石或基性岩浆上升过程受大陆岩石圈地幔和地壳的同化混染作用。整个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带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类似于现代板块洋-陆俯冲作用有关的岩石-构造组合(如残留洋壳、俯冲增生杂岩(楔)、弧背构造、大型走滑断裂、双变质带及岩浆作用的时空变化等)。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具有统一的太古宙克拉通基底及演化历史。“南带”和“北带”的不同变质沉积地层具有类似的物源,沉积环境为稳定的被动陆缘,沉积时代为2.20~1.95 Ga,并经历了1.95~1.80 Ga顺时针变质P-T演化轨迹的中压—高压麻粒岩相和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综合已有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证据,构建了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带的起源及动力学演化模式:①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新太古代末巨量TTG岩石形成的同时,在下地壳形成巨量高密度的麻粒岩相—榴辉岩相残留物质,新太古代末已形成的稳定克拉通岩石圈地幔使这些高密度的麻粒岩相—榴辉岩相残留物质能够稳定保留。②在2.2~2.0 Ga,热的、相对低密度的软流圈热点上涌,东部陆块沿胶-辽-吉构造带发生陆内伸展变形,破裂形成北部的龙岗地块和南部的狼林地块。③在1.95~1.85 Ga,高密度的榴辉岩化下地壳连同岩石圈地幔,受重力(负浮力)作用驱动,俯冲(下沉)进入热的、低密度的软流圈地幔,带动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沿胶-辽-吉带发生汇聚造山作用。④在1.85~1.80 Ga,造山带去根,软流圈上涌,造山带垮塌及造山后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带 重力驱动的板块汇聚造山 大陆伸展 胶北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东图书局与郭沫若早期文学翻译活动论考
6
作者 张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郭沫若与泰东图书局是一个被学界关注许久,但又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学术领域。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多被纳入创造社与泰东图书局中,或作为五四文学发展史的主要参与者被阐释。在过往历史叙事的背后,其实泰东图书局在出版郭沫若白话新... 郭沫若与泰东图书局是一个被学界关注许久,但又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学术领域。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多被纳入创造社与泰东图书局中,或作为五四文学发展史的主要参与者被阐释。在过往历史叙事的背后,其实泰东图书局在出版郭沫若白话新诗集《女神》的同时,还出版了《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等4部享誉五四文坛的译作,借此泰东图书局有效度过了经营危机,而郭沫若也全面融入国内五四的主场之中,而二者同时都成为五四文学发展史上绝对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他们之间关系的分合甚至一度影响了五四文学发展的走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泰东图书局 翻译 五四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年代短篇小说的“历史化”路径及其反思——以郭澄清《黑掌柜》为例
7
作者 李宗刚 张继超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就接受历程和现实境遇观之,郭澄清的小说《黑掌柜》在一众1960年代的“亚经典”文本中颇具典型性。借由研究者的诠释和权威文学选本的辑录,《黑掌柜》得以在“历史化”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创作主体的身份、小说生产的程式、叙事方式的翻... 就接受历程和现实境遇观之,郭澄清的小说《黑掌柜》在一众1960年代的“亚经典”文本中颇具典型性。借由研究者的诠释和权威文学选本的辑录,《黑掌柜》得以在“历史化”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创作主体的身份、小说生产的程式、叙事方式的翻新、文本内蕴的精神都参与到这一进程中,于不同阶段成为《黑掌柜》“历史化”的核心动力。同时,小说鲜明的时代标示性则构成其“历史化”的重要依据。至于当下,《黑掌柜》的影响力日渐消退,其“历史化”未能有效升格为“经典化”。寻绎《黑掌柜》的“历史化”路径,探索其困境的成因及重获生气的可能,既有助于检视当代文学史的复杂状貌,亦对目前的文学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澄清 《黑掌柜》 1960年代 短篇小说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齐家先生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
8
作者 郭德侠 杨依依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郭齐家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挖掘与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与创新发展。他的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史研究 教育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大色乏彩”
9
作者 吴硕贤 邱坚珍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共3页
“大色乏彩”在此被提出作为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补充之建议。乏彩即无色或白色之意,而彩色则包括紫、蓝、青、绿、黄、橙、红。有彩则有分,有分则不紫而红矣,有分则不能统众,所以有彩色者非大色。而无色透明者可以透过各种色光... “大色乏彩”在此被提出作为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补充之建议。乏彩即无色或白色之意,而彩色则包括紫、蓝、青、绿、黄、橙、红。有彩则有分,有分则不紫而红矣,有分则不能统众,所以有彩色者非大色。而无色透明者可以透过各种色光,白光混杂了各种色光,而白色介质可以反射各种色光。无色与白色可以透视或在其上显示各种颜色,所以可以统众,可以称大。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的“过白”手法,也是前者理念的实践体现之一。在指导美术、建筑与园林等视觉艺术创作与设计中,“大色乏彩”均具有哲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色乏彩 留白 过白空间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只眼睛看《甲申三百年祭》
10
作者 李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已经成为长盛不衰的政党整风文献,它对国家政治层面的巨大影响自不待言。郭沫若本人却始终另有一番写作初衷的解说,即计划创作文学作品,借助历史抒情,表达对于历史沉浮、人间悲剧的关切,属于文学家关于社会人生...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已经成为长盛不衰的政党整风文献,它对国家政治层面的巨大影响自不待言。郭沫若本人却始终另有一番写作初衷的解说,即计划创作文学作品,借助历史抒情,表达对于历史沉浮、人间悲剧的关切,属于文学家关于社会人生的思想建构。抗战时代,像郭沫若这样的知识分子一方面热情投入国家民族的抗战事业,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家政治的关系重构,品味知识分子自我与国家关系的特殊机缘。他们一方面致力于思考国家民族的宏大话题,另外一方面也在国家政治的构架中观察自己,掂量知识分子在权力结构之中的位置,即重新思考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知识分子角色。跳出传统的意识形态言说的框架,透过“第三只眼睛”阅读原作,我们当能获得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史对话中自我表述的一个典范,进而更好地理解郭沫若一系列独特的文学著作和史学论述,把握他精神脉搏的特殊跳动,以及作品不可替代的历史认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申三百年祭》 郭沫若 文史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禅一味:曾几茶诗中的禅学意蕴
11
作者 李娟 苏鑫磊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茶、禅文化经过长期全面系统的碰撞融合后,最终在宋代形成了“茶禅一味”的文化氛围,呈现出“雅”“清”“和”“寂”的文化特性。具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曾几接受了茶禅文化特性,并表现在茶诗创作中。在语言层面,曾几接受了“看话禅”新鲜... 茶、禅文化经过长期全面系统的碰撞融合后,最终在宋代形成了“茶禅一味”的文化氛围,呈现出“雅”“清”“和”“寂”的文化特性。具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曾几接受了茶禅文化特性,并表现在茶诗创作中。在语言层面,曾几接受了“看话禅”新鲜的思维方式,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接受发展了“活法”,并在茶诗音韵和语言上追求自然平淡,形成了活泼清新的风格。在思想观念层面,曾几接受了茶禅“雅”“清”的精神内蕴,在日常生活和诗歌意境中表现出深远的禅意。在实践行动层面,他以茶会友,将茶禅之“和”表现在人际往来中;在个体修持中曾几以茶养性,以茶参禅,表现出茶禅之“寂”。深入解析曾几茶诗中所蕴含的茶禅精神,有助于加深学界关于宋代茶禅文化对诗歌影响方面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几 茶诗 茶禅文化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句新探
12
作者 罗维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天问》“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句历来众说纷纭,是楚辞学史尚无定论的难点之一。将《楚辞》与出土文献汲冢竹书《穆天子传》参互考证可知,此句穆王之问与先民神话思维及原始巫术观念有关:“梅”是“周流”的前奏,即西周王室祭祀仪礼... 《天问》“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句历来众说纷纭,是楚辞学史尚无定论的难点之一。将《楚辞》与出土文献汲冢竹书《穆天子传》参互考证可知,此句穆王之问与先民神话思维及原始巫术观念有关:“梅”是“周流”的前奏,即西周王室祭祀仪礼中的枚筮,为上古先民占问吉凶的方式之一;“周流”一词源于原始神话巫术观念中对水的崇拜,是一种在祭祀仪式中可上天入地、观览六漠的特定想象活动,反映了早期先民的神话宇宙观。神话化历史叙事中的穆王周流天下是出于强化王权神圣性的目的,《楚辞》中诗人“周流乎天”则是为了在自由美好的神话之境中实现自我慰藉与自我确证,呈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色,成为后世古典美学范畴中“流观”意识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梅 周流 汲冢书 神话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碧山水”画中建筑的计度方式——以《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
13
作者 喻梦哲 刘震 张明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I0011,I0012,共11页
与重在墨线勾描的界画不同,金碧山水中的建筑形象以色块填涂为主,以往并不被视作能够有效传递构造信息、反馈设计思想的媒材。举《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借尺规作图揭示其几何定位法则,探究古人如何利用扩大模数简略控制物形... 与重在墨线勾描的界画不同,金碧山水中的建筑形象以色块填涂为主,以往并不被视作能够有效传递构造信息、反馈设计思想的媒材。举《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借尺规作图揭示其几何定位法则,探究古人如何利用扩大模数简略控制物形比例,借图示分析法核验建筑形象的计度方式,即运用何种“算法”投射营造知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中潜藏的构图秩序与创作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碧山水 构图理法 模数控制 图像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造林技术的科学验证——以“记取南枝”为例
14
作者 张德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3,共12页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发掘智慧,而技术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科学检验环节,因此,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验证具有必要性。科学验证须在学科判断、科学假说性质判断基础上,面向新时代林业发展方向,选择重点区域、主要树种开展科研选题。最后,提出了与“记取南枝”类似的传统造林技术条目。研究结果可供林业科研工作者参考,以期促进中国传统造林技术融入现代科学体系,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造林技术 科学验证 记取南枝 造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长安官僚跨街交游与都城分区问题再思——以张籍与白居易的往来为例
15
作者 徐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5,共13页
中唐时代,随着选官与任官制度渐趋成熟,通过科举晋身的官僚萃聚都城,长安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了舞台。城市的运转与文人官僚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城市发展格局影响到居住其中的人群。隋及唐前期,都城严格意义上不存在分区,高、武时期政治... 中唐时代,随着选官与任官制度渐趋成熟,通过科举晋身的官僚萃聚都城,长安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了舞台。城市的运转与文人官僚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城市发展格局影响到居住其中的人群。隋及唐前期,都城严格意义上不存在分区,高、武时期政治中心自太极宫向大明宫转移以后,街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治导向性的空间定位变化对官僚的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官僚的居住与交游又反过来对长安各区块的文化格局与社会功能产生重塑,形成街东的中部、南部,街西等文化汇集区。这一交互作用,可作为观察唐宋之际城市社会转型的切入点。借助代表性文官张籍与白居易跨越朱雀大街展开交游的案例,可观察九世纪中国都城内部分区现象的诞生,解读其背后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官僚 都城分区 张籍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弼的体用论及其无为思想
16
作者 陈徽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在王弼的思想体系中,体用论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我们准确把握他的诸如道物(现象)关系、无为和心性功夫等思想的基本依据。就治道来说,王弼既推崇道家的无为之治,又试图融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故其所谓“无为”便具有两种义涵:一谓治者纯粹效... 在王弼的思想体系中,体用论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我们准确把握他的诸如道物(现象)关系、无为和心性功夫等思想的基本依据。就治道来说,王弼既推崇道家的无为之治,又试图融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故其所谓“无为”便具有两种义涵:一谓治者纯粹效法道体,“以无为心”“以无为用”,摒弃一切有为之举,是曰“崇本息末”;二谓治者基于“有生于无”之理,以道家的无为吸纳、统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是曰“崇本举末”(或“守母存子”)。与上述无为思想相应,王弼还提出了“舍己”的功夫论:它以“无欲”为核心,以复归心体虚无的本来状态为指向。至于“性其情”,它原非指一种独立的涵养功夫,本意是强调性与其所发之情的一体相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体用论 无为 舍己功夫 性其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o腓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宣芸 于春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人Guo腓韧带的形态及特点,探讨其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采用50侧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对Guo腓韧带的形态、位置、大小、起止点、走行、毗邻关系和紧张度进行观测。结果:Guo腓韧带是位天膝后外侧部关节囊外的一个... 目的:观察国人Guo腓韧带的形态及特点,探讨其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采用50侧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对Guo腓韧带的形态、位置、大小、起止点、走行、毗邻关系和紧张度进行观测。结果:Guo腓韧带是位天膝后外侧部关节囊外的一个斜方形的致密纤维束,起自腓骨头尖,向内上方连接到Guo肌腱。其后内侧缘长度为(7.75±2.00)mm,前外侧缘长度为(14.59±2.84)mm,宽度为(8.56±1.52)mm,厚度为(2.93±0.44)mm。该韧带恒定存在,在膝伸直、外旋、内翻时紧张。结论:Guo腓韧带对维持膝后外侧稳定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guo腓韧带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论评(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建华 KODRUL T M 廖文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为郭双兴(1979)建立于海南岛长昌盆地长昌组的新种,但根据果柄、果的大小以及所谓的"翅脉"等特征,作者认为郭双兴(1979)建立的"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并不成立... 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为郭双兴(1979)建立于海南岛长昌盆地长昌组的新种,但根据果柄、果的大小以及所谓的"翅脉"等特征,作者认为郭双兴(1979)建立的"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并不成立,这类标本应是莲的果实的不同保存状态,不能归入Cyclocarya。因此,郭双兴(1979)提出的关于青钱柳属可能起源于海南岛始新世的推论也就缺乏化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青钱柳Cyclocarya scutellata guo 长昌组 始新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UO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翔 艾连中 +3 位作者 吴艳 张灏 陈卫 郭本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36-438,共3页
对实验室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植物乳杆菌GUO(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UO)进行致突变性试验和毒力试验,以测定该菌株的食用安全性。致突变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大鼠肝微粒体酶S9和不添加的条件下,与自发回变菌落数的差异皆... 对实验室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植物乳杆菌GUO(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UO)进行致突变性试验和毒力试验,以测定该菌株的食用安全性。致突变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大鼠肝微粒体酶S9和不添加的条件下,与自发回变菌落数的差异皆不显著,且与剂量效应无关,而阳性对照的回变菌落数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UO无致突变作用;毒力试验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GUO低、高浓度培养液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对小鼠体重增加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小鼠无毒力性反应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致突变性 毒力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Guo族的自相容源和守恒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含玉 夏铁成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3-1141,共9页
基于超矩阵Lie代数和超迹恒等式,建立了超Guo族的带有自相容源方程,还给出了超Guo族的无限守恒律.其中费米变量在超可积系统的计算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自相容源 守恒律 guo 费米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