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logeny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es
1
作者 Li Xiao-xue Cong Ying-ying +4 位作者 Wang Xin Ren Yu-dong Ren Xiao-feng Lu Ai-guo Li Guang-x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1期40-49,共10页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is a significant causative agent of arthropod-borne encephalitis and what is less clear that the factors cause the virus wide spread. The objective was to confirm whether the homolog...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is a significant causative agent of arthropod-borne encephalitis and what is less clear that the factors cause the virus wide spread. The objective was to confirm whether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mposed on JEV. The phylogenetic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163 complete JEV genomes which were recently isolated. They were still separated into five genotypes(GI-GV) and the most of recently isolated JEVs were GI rather than GIII in Asian areas including China's Mainland. Two recombinant events were identified in JEV and the evidence of the recombin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olates that partitioned into two distinct subclades, but still the same genotype(GIII). Our data further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 nucleotides in JEV genome were under negative selection; however, changes within codon 2 316(amino acid NS4b-44) showed an evidence of the positive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PHYLOGEN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脑/寨卡病毒嵌合减毒活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月 黄荣 +6 位作者 陈岚 贺雅静 陈晨 谭宁 杨航 袁磊 杨健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为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减毒活疫苗候选株并评估其安全性及免疫保护作用,将寨卡病毒FSS13025株和PRVABC59株的prM/E基因分别替换至乙脑病毒疫苗株的相应区域,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 为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减毒活疫苗候选株并评估其安全性及免疫保护作用,将寨卡病毒FSS13025株和PRVABC59株的prM/E基因分别替换至乙脑病毒疫苗株的相应区域,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1细胞拯救获得ChimZIKV(13025)和ChimZIKV(59)两株嵌合病毒。酶切、免疫荧光及测序结果显示,感染性克隆构建正确且嵌合病毒拯救成功;蚀斑实验发现与亲本株相比,嵌合病毒的蚀斑直径变小(P<0.01);生长曲线显示,嵌合病毒在BHK-21和C6/36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弱于乙脑疫苗株;细胞毒性检测发现嵌合病毒对传代细胞的毒性弱于乙脑疫苗株(P<0.01);嵌合病毒对小鼠表现出低神经侵袭力与较高的脑内神经毒力;ChimZIKV(13025)和ChimZIKV(59)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效价,免疫雌鼠后,新生乳鼠对寨卡野毒株PRVABC59的攻击保护率分别为95%和89%,且在乳鼠体内检测不到病毒血症。本研究结果表明嵌合病毒ChimZIKV(13025)和ChimZIKV(59)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较低的神经侵袭力,免疫雌鼠后可对新生乳鼠提供较强的保护力,但对小鼠仍有一定的脑内神经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寨卡病毒 免疫原性 神经毒力 神经侵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CSFV、JEV、PRRSV三种RNA病毒多重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雪寒 何孔旺 +2 位作者 郭容利 俞正玉 倪艳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猪瘟病毒(CSFV)、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引起严重的种猪繁殖障碍的病原,而且经常混合感染,及时准确诊断是防治的前提。根据GenBank发表序列选取3对引物建立检测CSFV、JEV和PRRSV病毒的多重RT-PCR方... 猪瘟病毒(CSFV)、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引起严重的种猪繁殖障碍的病原,而且经常混合感染,及时准确诊断是防治的前提。根据GenBank发表序列选取3对引物建立检测CSFV、JEV和PRRSV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扩增产物分别为508 bp、380 bp、263 bp。经与IDEXX商品化的检测CSW抗原试剂盒比较,二者的符合率为96.7%;扩增JEV和PRRSV PCR产物分别经EcoR V和Sau3A I酶切得到预期的片段。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JEV、PRRSV和CSFV敏感度分别为12.5个TCID_(50)、10个TCID_(50)和10^(-3)ng总RNA。结果表明该多重RT-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临床三种病毒核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类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多重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V、PRRSV、PPV及PR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斌 赵硕 +14 位作者 周英宁 赵武 蒋家霞 何颖 郭旋 卢冰霞 林昌华 秦毅斌 段群棚 全琛宇 许心婷 陈婷婷 许艺兰 陈忠伟 张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猪日本脑炎病毒(JE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准确、高效的多重常规PCR检测方法,针对JEV、PRRSV、PPV、PRV基因保守区域合成特异性引物,优化后获得最优反应条件... 为了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猪日本脑炎病毒(JE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准确、高效的多重常规PCR检测方法,针对JEV、PRRSV、PPV、PRV基因保守区域合成特异性引物,优化后获得最优反应条件,对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对JEV、PRRSV、PPV、PRV可进行特异性扩增,对混合阳性质粒检测下限达2×10^(6)copies/μL,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相关病毒均无扩增,且重复性良好。用该方法检测51份2021年采集的广西区内组织样品,检出JEV、PRRSV、PPV、PRV阳性率分别为7.84%、50.98%、5.88%、23.53%,且存在多重混合感染的情况。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可应用于临床常见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的快速诊断和监测预警,为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提供了诊断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细小病毒 猪伪狂犬病病毒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V分子生物学与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祥 陈焕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3期5-10,共6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虫媒病毒。本文对 JEV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重组活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常规疫苗相比所具有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虫媒病毒。本文对 JEV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重组活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常规疫苗相比所具有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并且提出 JEV复制的确切机制及其蛋白尤其是非结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尚需深入研究 ,以期为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 重组活疫苗 核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V入侵BHK-21细胞内吞途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三杰 黄恒 +3 位作者 刘凯 石双艳 黄小波 文心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6-770,共5页
目的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对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细胞的内吞途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氯丙嗪、制霉菌素和细胞松弛素D3种药物分别处理细胞,以分别阻滞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细胞膜穴样内陷途径和巨胞饮途径,然后进行JEV感染实... 目的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对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细胞的内吞途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氯丙嗪、制霉菌素和细胞松弛素D3种药物分别处理细胞,以分别阻滞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细胞膜穴样内陷途径和巨胞饮途径,然后进行JEV感染实验,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感染后1h、12h、24h细胞内的病毒拷贝数。结果与仅实施感染实验、未进行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比较,3种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在感染后各时相点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感染1h、12h和24h后,氯丙嗪处理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59.58%,53.34%和61.35%;细胞松弛素D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23.59%,30.77%和30.14%;制霉菌素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35.56%,34.40%和34.40%。结论乙型脑炎病毒主要利用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进入BHK-2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内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脑炎病毒逃逸Ⅰ型干扰素机制在小鼠感染模型创制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周轶凡 张彩勤 +3 位作者 李秉润 包娇娇 张延英 师长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5,共8页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人体后首先会逃避先天免疫的Ⅰ型干扰素(Ⅰ-interferon,Ⅰ-IFN)的抑制作用,进而感染其他细胞和组织,引起痉挛、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性炎症等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死亡。JEV主要通过抑制...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人体后首先会逃避先天免疫的Ⅰ型干扰素(Ⅰ-interferon,Ⅰ-IFN)的抑制作用,进而感染其他细胞和组织,引起痉挛、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性炎症等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死亡。JEV主要通过抑制IFN-α/β产生和干扰素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 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信号通路来逃逸先天免疫,基于JEV的免疫逃逸机制构建了多种小鼠感染模型,用于研究JEV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本文在阐述JEV的干扰素(interferon, IFN)免疫逃逸机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相应的小鼠感染模型,分析该类小鼠模型的特点、人类症状的模拟程度等,基于此可能发现新的研究靶点,进而开发新的JEV感染小鼠模型,为JEV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Ⅰ型干扰素 免疫逃逸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脑炎疫苗研究现状
8
作者 陈云蕾 张泽林 +5 位作者 丁林玲 刘璐 程国华 甘凌峰 张鲲 张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和多种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尚无治疗JE的有效药物。疫苗免疫是降低人、猪、马等动物感染JEV的首选,当前JE疫苗研究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更为安全...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和多种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尚无治疗JE的有效药物。疫苗免疫是降低人、猪、马等动物感染JEV的首选,当前JE疫苗研究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更为安全、有效的候选疫苗,解决现有疫苗对流行毒株的交叉保护率低及保护期短等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当前JE疫苗研究进展,论文从JEV分子病原学特征、疫苗应用现状等方面,总结JEV疫苗研发现状,以期为JE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疫苗免疫 分子病原学 交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脑炎病毒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B细胞表位的鉴定
9
作者 杨笑笑 杨兴淼 +1 位作者 刘亚林 曹瑞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1-603,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制备日本脑炎病毒(JEV)pr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了解prM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研究JEV prM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prm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诱导表达并纯化prM蛋白,随后将其免疫小鼠,... [目的]本文旨在制备日本脑炎病毒(JEV)pr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了解prM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研究JEV prM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prm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诱导表达并纯化prM蛋白,随后将其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亚克隆得到分泌抗pr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并进行效价测定,通过Western blot和IFA验证其特异性,并进行空斑中和试验测定其中和活性,利用原核表达多段截短体蛋白确定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并进行保守性分析,将其初步应用于感染检测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经细胞融合和3次亚克隆后成功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prM单克隆抗体(mAb)的细胞株,命名为4H6,所制备的腹水效价可达到1∶1 638 400,经鉴定,该prM mAb重链属于IgG2b,轻链为κ型。Western blot以及IFA试验均证明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显示prM 4H6分泌的mAb不具备中和活性。通过表达截短蛋白鉴定出prM 4H6分泌的mAb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30)GENRCWVRAIDVGYMC^(45),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表位位于prM蛋白表面且在JEV不同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成功将prM 4H6分泌mAb初步应用于JEV感染检测及prM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结论]成功制备1株高效分泌抗JEV 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分泌的特异性mAb的B细胞表位识别区位于pr表面,为分析prM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其他病毒蛋白(如E蛋白或宿主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prM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甲基化修饰过程中关键分子对日本脑炎病毒复制增殖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程治蓉 姚敏 +5 位作者 李雪云 柴超杰 党品香 王思雨 张芳琳 吕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 探讨N6-甲基腺苷酸(m6A)修饰中关键分子去甲基化酶—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甲基化转移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表达FTO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感染Neuro2a(小鼠神经... 目的 探讨N6-甲基腺苷酸(m6A)修饰中关键分子去甲基化酶—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甲基化转移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表达FTO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感染Neuro2a(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取稳定表达FTO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中FTO的表达情况。JEV分别感染对照组(空载体组)及实验组(过表达FTO)Neuro2a细胞。此外,用METTL3特异性抑制剂STM2457处理JEV感染的Neuro2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JEV的复制、干扰素及相关分子表达。结果 FTO过表达细胞中FTO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JEV复制被显著抑制,同样的抑制效应也发生在抑制剂STM2457处理的JEV感染细胞组中,而且JEV感染后的FTO过表达细胞中干扰素及相关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抑制细胞的m6A甲基化修饰过程可抑制JEV的复制,进一步明确了甲基化修饰在JEV复制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FTO)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 m6A甲基化修饰 日本脑炎病毒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非典型瘟病毒、经典猪瘟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许浩文 陈军光 +6 位作者 马琼琼 潘杏明 郭美君 朱伟群 周莹珊 董婉玉 王晓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经典猪瘟病毒(CSF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属于黄病毒科重要成员,从临床症状难以区分且三者的混合感染。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PPV 5'UT...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经典猪瘟病毒(CSF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属于黄病毒科重要成员,从临床症状难以区分且三者的混合感染。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PPV 5'UTR基因、CSFV E2基因和JEV E基因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将公司合成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LKO.1-APPV-5'UTR、pLKO.1-CSFV-E2和pLKO.1-JEV-E按体积比1:1:1混合后均为(1×10^(8)拷贝/μL)作为模板,经反应条件优化,初步建立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的三重q PCR方法。以本研究构建的APPV慢病毒、CSFV慢病毒、JEV慢病毒,以及猪流感病毒、猪Delta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诺如病毒的基因组为模板,采用建立的该方法检测,评估其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检测到APPV、CSFV、JEV的慢病毒,而其他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选取1×10^(1)拷贝/μL~1×10^(8)拷贝/μL的混合质粒标准品和1×10^(1)TU/m L~1×10^(6)TU/m L的三种混合慢病毒液分别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pLKO.1-APPV-5'UTR、pLKO.1-CSFV-E2和pLKO.1-JEV-E的检测限均为1×10^(2)拷贝/μL,对3种慢病毒的检测限均为1×10^(2)TU/mL。以1×10~7拷贝/μL、1×10^(5)拷贝/μL、1×10~3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混合物作为模板,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低于4.5%。利用本研究建立的三重qPCR和已发表的3种病原的SYBR Green qPCR检测方法对111份临床样品(75份猪肛拭子样品和36份猪组织病料样品)分别检测,结果显示,该三重qPCR方法与已发表的APPV、CSFV、JEV SYBR Green qPCR方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9.10%、100%、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的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TaqMan q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三者临床样品的快速鉴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非典型瘟病毒 经典猪瘟病毒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V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信号通路、炎症因子及睾酮分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松 陈阊峥 +11 位作者 汤德元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罗柳 周飘 毛茵茗 廖正波 陈旭 袁盛林 胡雯雯 周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4-1271,共8页
为探究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睾丸间质细胞(LC)后对其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和睾酮分泌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MOI 1的JEV感染小鼠LC(TM3细胞)后不同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M3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I)... 为探究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睾丸间质细胞(LC)后对其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和睾酮分泌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MOI 1的JEV感染小鼠LC(TM3细胞)后不同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M3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I)、NF-κB及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并确定JEV的最佳感染时间。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JEV感染后12 h各蛋白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JEV感染时间的延长各蛋白基因mRNA转录水平逐渐降低至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因此选择12 h作为后续JEV感染细胞的最佳时间。将JEV感染TM3细胞1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M3细胞中TLR3、RIG-I、其下游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IRF3及NF-κB和IRF3的磷酸化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TM3细胞中NF-κB和IRF3蛋白的入核;通过间接ELISA检测TM3细胞中睾酮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JEV感染TM3细胞后12 h TLR3、RIG-I、NF-κB、IRF3蛋白的表达及NF-κB、IRF3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IFA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核形态完整,绿色荧光均弥散分布于细胞和细胞质之中,而JEV感染后12 h出现CPE的TM3细胞核溶解和破碎,有些细胞核变形,绿色荧光出现在细胞核中,且荧光信号明显增强。ELISA结果显示,JEV感染后12 h TM3细胞上清中IL-6、IFN-β分泌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睾酮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利用TLR3和RIG-I siRNA转染TM3细胞,以干扰TLR3和RIG-I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这两个siRNA分别对TLR3和RIG-I的干扰效果;干扰TLR3和RIG-I表达后以MOI 1的JEV感染TM3细胞,12 h后经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FN-β和睾酮的分泌水平。SiRNA干扰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细胞及转染siNC的细胞相比,目的基因siRNA转染的TM3细胞中TLR3和RIG-I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ELISA结果显示,与JEV感染的细胞相比,siRNA+JEV组细胞中IL-6和IFN-β的含量显著或者极显著降低(IL-6:P<0.05;IFN-β:P<0.01),睾酮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JEV感染TM3细胞后能够通过刺激TLR3、RIG-I的表达,激活NF-κB和IRF3信号通路,诱导NF-κB和IRF3的磷酸化并入核,刺激细胞炎症因子和干扰素的分泌并降低睾酮的分泌水平。本研究为深入探究JEV感染LC后引起雄性动物生殖障碍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NF-κB TOLL样受体3 炎症因子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V-DNA实时荧光定量标准品的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净 王云龙 +1 位作者 李智涛 李玲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78-180,185,共4页
利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JEV-DNA定量标准品的制备方法。通过处理JEV减毒活疫苗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T-A克隆,测序鉴定后定量。获得预期的重组质粒,建立的标准曲线有较大的线性范围... 利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JEV-DNA定量标准品的制备方法。通过处理JEV减毒活疫苗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T-A克隆,测序鉴定后定量。获得预期的重组质粒,建立的标准曲线有较大的线性范围。此法制备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可用于对病毒载量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品 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型脑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流产猪胎来源的GI JEV的分离、鉴定与分子特征
14
作者 郭爽 王欣 +8 位作者 庞琳琳 张俊杰 李宗杰 李蓓蓓 刘珂 邵东华 邱亚峰 马志永 魏建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6,共7页
2015年从上海市奉贤区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乙脑的猪病样品,通过RT-PCR方法对病料进行检测,检测阳性样本采用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流产胎儿的脑组织中成功分离到一株JEV,命名为... 2015年从上海市奉贤区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乙脑的猪病样品,通过RT-PCR方法对病料进行检测,检测阳性样本采用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流产胎儿的脑组织中成功分离到一株JEV,命名为SD12。SD12株感染BHK-21细胞,48 h均发生病变,病毒滴度为1.25×10^(6) PFU。分别采用脑内(IC)和腹腔内(IP)感染小鼠测得脑内感染半数致死量(LD_(50))为2.5 PFU,经腹腔感染的LD_(50)为10^(2.7) PFU,表明该分离毒株SD12具有强的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对SD12株的全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全长10965 bp,属于基因I型JEV,与基因Ⅲ型经典弱毒疫苗株SA14-14-2株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6%,氨基酸同源性为97.4%,其中E基因同源性87.5%,氨基酸同源性为97.2%。本研究为猪乙型脑炎的防控与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基因Ⅰ型 分离鉴定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TREX1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在JE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Safdar Anum 李慧 +7 位作者 李壮壮 相笑 魏建超 刘珂 邵东华 李蓓蓓 马志永 邱亚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明确猪TREX1在JEV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扩增获得猪TREX1基因的ORF,并将该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CMV-14中,将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pFlag-pTREX1,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构建成功的pFlag-pTREX1重组质粒瞬... 为了明确猪TREX1在JEV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扩增获得猪TREX1基因的ORF,并将该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CMV-14中,将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pFlag-pTREX1,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构建成功的pFlag-pTREX1重组质粒瞬时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情况,最后在PIEC细胞上,通过猪TREX1基因过表达或沉默TREX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在JEV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Flag-pTREX1真核表达载体;利用抗Flag抗体可以识别真核表达的Flag-pTREX1融合蛋白,约35 kDa;与转染Flag-vector的样品相比,过表达猪TREX1促进JEV在PIEC上的感染;与NC对照组相比,沉默猪TREX1基因的表达抑制JEV在PIEC上的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猪TREX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索了猪TREX1在JEV感染中的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猪TREX1在猪源病毒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X1 真核表达 RNA干扰 抗病毒反应 je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部分NS1基因假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彩韵 王瑞晨 +8 位作者 姚晓慧 武婕慧 付士红 李樊 殷启凯 崔倩倩 许松涛 聂凯 王环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5,242,共6页
目的构建耐核酸酶的含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部分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基因的假病毒,为JEV的实验室核酸检测提供质控品,提高检测质量。方法将JEV部分NS1基因、蚊18S RNA基因和人GAPDH基... 目的构建耐核酸酶的含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部分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基因的假病毒,为JEV的实验室核酸检测提供质控品,提高检测质量。方法将JEV部分NS1基因、蚊18S RNA基因和人GAPDH基因片段次序连接克隆到该质粒上,构建重组载体pET-MS2-JEV;转化大肠杆菌后表达纯化假病毒,并对其进行耐受性和稳定性评估。结果构建了重组载体pET-MS2-JEV,表达获得的假病毒具有耐核酸酶、耐物理化学因子的特性,可在4℃和-20℃条件下稳定保存。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稳定性好的含JEV部分NS1基因的假病毒,可作为JEV实验室核酸检测的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MS2噬菌体 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脑炎病毒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何松 汤德元 +9 位作者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毛茵茗 周飘 廖正波 陈旭 袁盛林 胡雯雯 周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68-2378,共11页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虽然已有商品化疫苗,但疫苗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至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暴发将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虽然已有商品化疫苗,但疫苗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至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暴发将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JEV含有数量众多具有免疫逃逸功能的编码蛋白,这些蛋白逃逸宿主免疫功能的机制多样且复杂,但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同时,JEV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是阻碍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对JEV通过抑制干扰素反应,调节细胞凋亡、焦亡、自噬及宿主miRNA等多种途径逃逸机体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进行概述,以期为JEV致病机理的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思路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免疫逃逸 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E^(MP)-VP2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免疫原性鉴定
18
作者 张欣雅 杨扬 +7 位作者 田羽彤 李宗杰 李蓓蓓 刘珂 邵东华 邱亚峰 魏建超 马志永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5,共11页
日本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2种重要病原体,严重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本研究将日本脑炎病毒E基因上的多个B细胞及T细胞抗原表位与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融合表达,构建pFastBac Dual-E^(MP)-VP2载体,转化到DH1... 日本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2种重要病原体,严重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本研究将日本脑炎病毒E基因上的多个B细胞及T细胞抗原表位与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融合表达,构建pFastBac Dual-E^(MP)-VP2载体,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通过蓝白斑筛选成功构建了rBacmid E^(MP)-VP2重组杆粒,并在昆虫细胞Sf9中成功拯救了重组杆状病毒,实现了E^(MP)-VP2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与预期相符,且可以和JEV及PP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重组E^(MP)-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表达的蛋白可以通过亲和层析成功纯化,用纯化后的E^(MP)-VP2蛋白免疫小鼠和豚鼠,可以分别激活小鼠和豚鼠JEV和PPV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证明E^(MP)-VP2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为后续JEV和PPV的防控以及二联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猪细小病毒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线粒体靶向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及鉴定
19
作者 李晓晗 陈婧 周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7-506,共10页
[目的]线粒体作为重要的能量代谢细胞器,不仅可以调控宿主先天免疫通路影响病毒复制,而且其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与病毒生命周期密不可分。本文旨在确定抑制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线粒体靶向化合物。[方法]通过体外CCK-8、间接免疫荧光、... [目的]线粒体作为重要的能量代谢细胞器,不仅可以调控宿主先天免疫通路影响病毒复制,而且其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与病毒生命周期密不可分。本文旨在确定抑制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线粒体靶向化合物。[方法]通过体外CCK-8、间接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RT-qPCR以及细胞因子检测等试验,对382种线粒体靶向化合物抗JEV的效果进行评价,筛选到的敏感药物在小鼠体内进行抗病毒效果验证。[结果]通过药物初筛,从382种药物中筛选出9种疑似抗JEV药物,进一步的体外分子试验筛选确定了其中3种药物对JEV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别为丙酮酸钠(sodium 2-oxopropanoate)、布喹那(brequinar)及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动物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有效抑制了JEV在小鼠体内的增殖,给药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更低,死亡率更低,细胞因子水平出现显著变化,其中以布喹那给药组最为明显。[结论]成功筛选出3种抗JEV的线粒体靶向化合物,为探究线粒体在病毒复制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借鉴,也为抗JEV的临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抗病毒 药物筛选 小鼠 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实验性感染乙脑病毒的研究
20
作者 林泠 刘巧玲 +4 位作者 禹光美 郑如雯 李芳芳 汤德元 黄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探讨犬感染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免疫应答及临床症状。用乙型脑炎病毒强毒株贵州分离株(JEV GZ株)和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A14-14-2株)感染3月龄比格犬,感染一定时间后检测血液中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 为探讨犬感染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免疫应答及临床症状。用乙型脑炎病毒强毒株贵州分离株(JEV GZ株)和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A14-14-2株)感染3月龄比格犬,感染一定时间后检测血液中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淋巴细胞变化;RT-PCR检测血液中的乙脑病毒;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病变情况。乙型脑炎病毒强、弱毒株感染犬后,犬血清中IgM、IgG、TNF-α、IFN-γ水平升高,CD4+/CD8+比值升高;RT-PCR未检出病毒;组织切片无明显病变。犬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强、弱毒株后,可产生免疫应答,无临床症状,且在组织中未检出病毒。因此,犬作为与人紧密接触的伴侣动物,非常适合作为评估人类JEV感染风险的哨兵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脑病毒 免疫应答 哨兵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