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伪时期北平的日语教育与民众抵制
1
作者 米卫娜 申海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5,共6页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秉承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采取多种手段在北平各伪机关团体、普通市民、在校学生中全面推行日语教育,以泯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为其侵华张目。北平民众则以课堂、家庭、文艺创作为阵地,通过显性抗争与隐性抵抗相结合的方...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秉承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采取多种手段在北平各伪机关团体、普通市民、在校学生中全面推行日语教育,以泯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为其侵华张目。北平民众则以课堂、家庭、文艺创作为阵地,通过显性抗争与隐性抵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抵制行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大众日常对民族集体记忆的维续,是北平民众抵制日语教育的动因所在。北平民众对语言殖民的强力抵制,维续了民族集体记忆,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伪时期 北平民众 日语教育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理念动向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张凌云 窦嘉琪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5,I0004,共12页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其发展一直是日本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科技变革下学习范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发展对于“学习型教师”的需求、教师发展制度化传统与教师个性化发展之间矛盾不断突显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积极在教师发...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其发展一直是日本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科技变革下学习范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发展对于“学习型教师”的需求、教师发展制度化传统与教师个性化发展之间矛盾不断突显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积极在教师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上进行着革新。其教师发展理念可概括为:以具有多元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尊重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级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自主学习姿态,为青年教师发展创设持续深入学习产生的环境。在此理念的引导下,日本高校积极探索实践路径:构建自主学习支持体系以支持青年教师个性化最优发展,推进教师发展项目一体化以扩展青年教师“持续学习”空间,构建多层次“理论与实践双循环”协作共同体以优化青年教师可持续深入学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 高校青年教师 教师发展 教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如何影响大学: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
3
作者 严海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5,共13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增设和学生规模的扩大,但其质量和水准的下降,乃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因物质条件的简陋和外部交流的限制,抗战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学生来源区域大幅缩小以及内地基础教育...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增设和学生规模的扩大,但其质量和水准的下降,乃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因物质条件的简陋和外部交流的限制,抗战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学生来源区域大幅缩小以及内地基础教育的相对薄弱,使得战时大学整体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同时,留学与学术交流大受限制,大学教师薪资锐减,导致战时高等教育师资规模和质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经费短缺,图书设备不足以及师生物质生活困顿,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学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功能的发挥。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实际上是日本侵略造成的现代化进程顿挫的一种表现,是战争造成的慢性消耗与隐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红色基因:“抗大”铸魂强师之道与时代传承
4
作者 王运来 张傲冲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实现,需要通过对中国优秀教师的历史回溯探寻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对中国教育家精神红色基因的发掘与传承。其中,作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办学的典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实现,需要通过对中国优秀教师的历史回溯探寻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对中国教育家精神红色基因的发掘与传承。其中,作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办学的典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代表性。历经磨砺的抗大教师,在为党育人中融合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在师生共进中沟通仁爱之心与育人智慧,在教学合一中践行躬耕态度与弘道追求,堪称教育家式教师队伍的红色典范。抗大采取筑牢教师整体地位、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支持教师自律自强等方式铸魂强师,实现教师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抗大铸魂强师的历程与方式也启示当下,在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集体主义精神,构建教师培育共同体,多元协同推动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教师队伍建设 铸魂强师 红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计划循环法的老旧社区自然教育实现模式探索——以南京市建邺区爱达社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梓函 董一瑾 +2 位作者 朱程艺 李美慧 杨艺红 《园林》 2025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自然空间减少,儿童与自然疏离问题日益突显,自然教育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自然教育多依赖于商业机构和远距离的自然环境,受众有限。以南京市建邺区爱达社区为研究实践场地,借助PDCA研究法的循环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自然空间减少,儿童与自然疏离问题日益突显,自然教育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自然教育多依赖于商业机构和远距离的自然环境,受众有限。以南京市建邺区爱达社区为研究实践场地,借助PDCA研究法的循环驱动机制,在资源受限的老旧社区空间内通过非正式实践模式打造自然教育系列课程和自然教育花园激发其实现自然教育的独特优势,在实践中探索非正式实践视角下儿童自然教育在老旧社区更新中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全流程实现模式,为自然教育在社区层面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新范式,也为老旧社区更新和自然教育普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老旧社区更新 非正式实践 PDCA研究法 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视域下基于OMO模式的老年教育共同体:理念阐释、环境分析与路径建构
6
作者 吴严超 沈光辉 曾娜贤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6,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养老普惠服务已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需求。通过PEST分析可知,宏观环境对老年教育共同体建设相对友好。从实践角度看,OMO模式通过联动党政部门、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发挥“互联网+”的倍增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养老普惠服务已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需求。通过PEST分析可知,宏观环境对老年教育共同体建设相对友好。从实践角度看,OMO模式通过联动党政部门、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发挥“互联网+”的倍增效应,推动老年教育共同体理念有效落地,并助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其策略包括强化权威动态引领、夯实社会合作基础、实施分门别类导航、推动体系模块发展和完善平台多元配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共同体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教育养老 全民普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理论视域下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7
作者 游鸯 张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7-73,共7页
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是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补充的重要资源,开展老年人职业再教育是积极应对新时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施洛斯伯格的过渡理论为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体现了低龄老年人在进入、经历和走出职... 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是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补充的重要资源,开展老年人职业再教育是积极应对新时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施洛斯伯格的过渡理论为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体现了低龄老年人在进入、经历和走出职业过渡阶段的动态需求。因此,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应从职业过渡的不同阶段推进:在进入阶段,加强制度保障、认知转变、学习互动;在经历阶段,推动资源联动、数字赋能、课程改革、教学适老;在走出阶段,加强实践、促进终身学习、完善适老评价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在积极应对老龄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理论 低龄老年人 职业教育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机制与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木洲 曾思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注重知识与道德导向的高校单独招考阶段、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统一招考探索阶段、兼顾知识与技能导向的两次考试招生阶段以及发展“生存能力”导向的两阶段考试招生阶段。日本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导向的演变,既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也有教育理念革新、教育质量提升等内部因素变化的驱动。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来看,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核心素养适应性发展,得益于两阶段考试满足学生分类发展需求、弹性科目设置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和高大接续政策重视学生阶段性成长等三大机制。从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引导学生素质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前优化我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应注重高考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平衡、重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推动高考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构建“生校”双向选择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 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与革命之间的文学存废——以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戏剧审查为中心
9
作者 王永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9,232,233,共15页
从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教育角度审视“文学革命”,《青年杂志》的创办,和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成立同时。在新文化倡导者介入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戏剧改良过程中,形成了“刊”与“部”(北洋政府教育部)的结合,“文学革命”不仅破解了自身... 从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教育角度审视“文学革命”,《青年杂志》的创办,和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成立同时。在新文化倡导者介入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戏剧改良过程中,形成了“刊”与“部”(北洋政府教育部)的结合,“文学革命”不仅破解了自身的悬浮状态,找到建构自身新文学观的有力他者,同时改变了晚清以来的文学生态结构。在新文化倡导者以文学重建社会的激进革命中,新文学奠定了自己先锋和严肃文学的地位,并成为想象现代个体和社会的思想策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教育研究会 “文学革命” “黑幕”批判 旧戏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促进高校学生向外流动的特征、动因、举措及经验
10
作者 安亚伦 黄诗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日本作为留学生教育后发国家,其高校学生向外流动呈现出整体参与度较低、性别比例失衡、流动地区与国家趋于多元、学习领域集中于文科专业、以私立高校派遣为主的特征。进入21世纪,为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提升日本教育国际化水平、培... 日本作为留学生教育后发国家,其高校学生向外流动呈现出整体参与度较低、性别比例失衡、流动地区与国家趋于多元、学习领域集中于文科专业、以私立高校派遣为主的特征。进入21世纪,为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提升日本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以及增强日本文化软实力,日本文部科学省、学生支援机构和高校实行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学生向外流动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促进高校学生向外流动过程中,日本注重制定国际人才培养战略,明确出国留学培养目标;推动高等教育多边合作,搭建高质量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完善出国留学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海外学习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学生 向外流动 留学生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态学视域下日本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逻辑、实践样态与本土镜鉴
11
作者 程歌星 胡德鑫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3-71,共9页
基于知识生态学视角,日本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全方位提升知识主体全球数字竞争力、多层次构建数字化育人能力技术支撑、立体化重塑职业教育现代化数字环境生态的驱动。在知识主体、技术系统、环境系统三元交互过程中,日本职业教育数... 基于知识生态学视角,日本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全方位提升知识主体全球数字竞争力、多层次构建数字化育人能力技术支撑、立体化重塑职业教育现代化数字环境生态的驱动。在知识主体、技术系统、环境系统三元交互过程中,日本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现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多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坚持以提升数字素养为目标的技术生态建设,坚持营造良好的环境系统以维护生态稳定的实践样态。基于此,从高位谋划、跨界合作、多元发展和动态适配四个方面指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知识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亡学生到职业革命家:中共鄂豫边区知识青年的人生抉择
12
作者 梁馨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4,共14页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平津、沪宁等地相继沦陷,一大批知识青年瞬时失学离乡,走上流亡路途。武汉作为临时首都与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流亡青年寻求民族救亡和个人前途的暂栖之地,同时也开始在此面临多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动荡时局中,他们在权衡...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平津、沪宁等地相继沦陷,一大批知识青年瞬时失学离乡,走上流亡路途。武汉作为临时首都与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流亡青年寻求民族救亡和个人前途的暂栖之地,同时也开始在此面临多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动荡时局中,他们在权衡考量国家安危、事业前途、家庭生活,甚至内心情绪等因素后,相继作出人生抉择。其中,具有较高革命理想与抗日热情的知识青年,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与湖北省委的吸纳、培养下,逐渐承担起武汉与湖北各县救亡宣传、党组织开辟,以及组建地方抗日游击队伍等事业的重任。知识青年在初尝革命的艰涩后,或许曾对所选择的人生前路产生过犹疑与徘徊,但这正是人性最真实的呈现。战争环境中,诸多未知和不可控因素在不断修正着知识青年人生道路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服从组织纪律,将个人理想与私人情欲让步于革命的现实需要。因此,投身革命并非一瞬即可完成的职业选择,而是经长时间磨砺与沉淀才可廓清的人生道路。在中共党团组织的有效引导和培养下,流亡知识青年在面临个体际遇与民族危亡、个人理想与革命现实需要等矛盾冲突时,纷纷作出坚定的人生抉择,但随之也意味着牵涉个人、家庭等私领域的一切事物和境遇均将历经颠覆性改变,甚至需将生命置之度外。最终,这批知识青年饱经残酷的对敌斗争和非人的意志磨练后,在中共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扎根,并蜕变为真正的职业革命家,成为革命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知识青年 武汉 中共鄂豫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以赣州市会昌县为例
13
作者 钟婧 刘黎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核心在人才振兴。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因此,职业教育不仅发挥着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孕育大国工匠的作用,更是肩负着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培养基层致富带头人、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存量的重任。基于此...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核心在人才振兴。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因此,职业教育不仅发挥着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孕育大国工匠的作用,更是肩负着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培养基层致富带头人、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存量的重任。基于此,对赣州市会昌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会昌县职业教育存在的情怀办学和政策支持力度大两大特色;分析其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教资源不均匀、师生数量和质量待提升、产教融合效果不显著和发展动力不足等困难。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从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外宣与内塑并重和多级主体协同发力3方面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以助推会昌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会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革命老区 情怀办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别化中文教育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峰 韩晓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1,共11页
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密切相关。本文以国别化视角考察教师因素对日本学生汉语课堂交际意愿的影响。整体而言,教师的内在品质、课堂反馈和课堂管理三个维度的具体表现是影响日本学生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日本学... 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密切相关。本文以国别化视角考察教师因素对日本学生汉语课堂交际意愿的影响。整体而言,教师的内在品质、课堂反馈和课堂管理三个维度的具体表现是影响日本学生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日本学生整体与不同群体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对具体教师行为的感知反应呈现出差异性,不同语言环境、性别和学习时长的日本学生对影响其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接受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别化 中文教育 教师课堂教学 日本学生 交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38-42,共5页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提供了传播阵地,二者的耦合具有传递坚定的革命信仰的教育价值、产生沉潜的音乐记忆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传承的共振共赢的综合价值。山西抗战...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提供了传播阵地,二者的耦合具有传递坚定的革命信仰的教育价值、产生沉潜的音乐记忆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传承的共振共赢的综合价值。山西抗战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耦合的有效路径是,全方位落实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举措,多维度营造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实践活动的氛围,下功夫打造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网络平台。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山西抗战音乐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胡建华教授专访
16
作者 胡建华 于正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建立和完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法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日本国立大学的设置形态和治理体制,国立大学获得“国立大学法人”资格,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加强;其内... 建立和完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法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日本国立大学的设置形态和治理体制,国立大学获得“国立大学法人”资格,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加强;其内部管理机制也发生变化,大学权力重心由学部向学校方向发生“位移”,决策流程由传统的“自下而上”模式向“自上而下”模式转变。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以法律制定作为制度建设基础,以程序规范保障大学评价顺利实施,以定性标准助推大学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以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确保大学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从而完善了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进一步探索改进国立大学内外部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大学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大学个性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是未来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治理 国立大学法人化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第三方大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日本应对高校倒闭的策略及启示
17
作者 陈先哲 叶雨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作为长期以来受人口负增长影响的东亚国家,日本已经持续出现高校倒闭现象,并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应对策略。日本高校倒闭的主要特征是以地方小规模的私立短期大学为主,并带来了本科大学反而扩张的连锁反应。一方面,在应对高校倒闭的善后策... 作为长期以来受人口负增长影响的东亚国家,日本已经持续出现高校倒闭现象,并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应对策略。日本高校倒闭的主要特征是以地方小规模的私立短期大学为主,并带来了本科大学反而扩张的连锁反应。一方面,在应对高校倒闭的善后策略方面,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程序,主要以重建型破产处理和清算型破产处理为主,并注重做好师生的善后安置工作;另一方面,在防范高校倒闭的前瞻策略方面,日本也有大力开拓生源、促进院校合并重组、推行教育改革等举措和布局。这对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是,我国应未雨绸缪,从建立高校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完善高校退出法律程序、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日本高等教育 高校倒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外语课程思政的融入实践——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卓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不论是课程思政的目标还是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都指向思维的塑造。批判性思维正是全面、深入获取知识并完成内化、迁移和升华的必要途径。文章以《基础日语》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探讨在批判性思维视域下,通过优化外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重... 不论是课程思政的目标还是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都指向思维的塑造。批判性思维正是全面、深入获取知识并完成内化、迁移和升华的必要途径。文章以《基础日语》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探讨在批判性思维视域下,通过优化外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重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和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举措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基础日语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职普融通的核心理念、实践策略与经验借鉴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萍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1,共10页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便致力于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彼此长期分离的壁垒,历经数十载探索,日本在本国教育体系基础上探索出职普融通的两种设计策略:横向融合策略和纵向贯通策略。横向融合策略主要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能力重塑为锚点,通...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便致力于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彼此长期分离的壁垒,历经数十载探索,日本在本国教育体系基础上探索出职普融通的两种设计策略:横向融合策略和纵向贯通策略。横向融合策略主要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能力重塑为锚点,通过职普课程的深入融合,确保普通教育系统的学生具备职业意识,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掌握普通教育的知识;纵向贯通策略则以教育要素作为媒介,为学生提供职普之间自由转换与衔接的制度保障。日本在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壁垒方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鉴于我国与日本地缘相邻,教育体系与文化传统具有相似性,其职普融通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职业教育 职普融通 横向融合 纵向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述论
20
作者 王娟 何益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0,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使工农干部实现“知识分子化”。在这过程中,党既要克服工农干部的学习态度问题,又要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现实难题,还面临着文化教育和政治理论教...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使工农干部实现“知识分子化”。在这过程中,党既要克服工农干部的学习态度问题,又要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现实难题,还面临着文化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孰先孰后的艰难选择。全面抗战时期工农干部的文化教育提高了工农干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纠正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内逐渐形成的对知识、知识分子的错误认知,并为党开展干部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工农干部 “知识分子化”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