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己糖激酶2通过激活JAK/STAT途径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 被引量:1
1
作者 庆顺杰 沈智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目的探究己糖激酶2(HK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及机制和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K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预后和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收集本院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癌旁组... 目的探究己糖激酶2(HK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及机制和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K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预后和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收集本院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实验验证HK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筛选出HK2表达量低的结直肠癌细胞系CT26及HCT116进行慢病毒转染过表达HK2,分为空白对照组和HK2过表达组;使用HK2抑制剂3-BP处理HK2表达量高的结直肠癌细胞系MC38及CACO_(2);使用JAK/STAT3通路抑制剂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K2过表达组。采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和小鼠皮下荷瘤实验探究HK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HK2过表达对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CPcounter和Timer分析HK2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TCGA、GEO数据库分析HK2表达与免疫检查点的相关性。结果癌症公共数据库显示,HK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并且高表达HK2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更差(P=0.09)。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的HK2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相较于其他结直肠癌细胞,CT26和HCT116的HK2表达水平最低(P<0.05),HK2过表达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的HK2表达水平上调(P<0.01),且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提高(P<0.001)。HK2被抑制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被抑制。HK2可促进JAK/STAT信号通路中STAT3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使用JAK/STAT3通路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由HK2过表达介导的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强。Timer和MCP counter分析显示HK2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具有相关性,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显示HK2的表达水平与PDCD1等免疫检查点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K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己糖激酶2 jak-stat信号通路 增殖、迁移和侵袭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青兰总黄酮调控TMAO介导的JAK/STAT轴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及RAW264.7细胞炎症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文疆 杜春妍 +4 位作者 黄川生 赵云丽 马晓莉 袁勇 王新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6-1772,共7页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TFDM)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三甲胺氮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加剧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TFDM)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三甲胺氮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加剧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建立SD大鼠AS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5 mg·kg^(-1))、TFDM组(60、30、15 mg·kg^(-1)),建模同时进行给药处理,持续8周。生化检测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HE染色检测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MAO、IL-1β、IL-6及肝脏组织中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中JAK、STAT、TNF-α蛋白的表达。此外,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LPS+TMAO建立巨噬细胞炎症模型,TFDM(100、50、25 mg·L^(-1))进行干预。CCK-8测定细胞活力及增殖,RT-q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JAK、STAT mRNA的表达。结果TFDM可明显下调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及血清TMAO、IL-1β、IL-6和肝脏TNF-α的水平,减少主动脉的斑块沉积,下调主动脉中TNF-α、JAK、STAT的蛋白表达。此外,TFDM干预可明显下调TNF-α、IL-6、JAK、STAT mRNA的表达及JAK、STAT蛋白的表达。结论TFDM可降低血清中TMAO的含量,从而抑制JAK/STAT炎症信号通路,减缓炎症的发生,发挥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氧化三甲胺 炎症反应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婷 光佳如 +4 位作者 宫玉锁 元宝华 禄成龙 陈绪帆 张碧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涵盖了多部位病变,包括关节软骨、韧带、关节囊和滑膜组织等病变,产生骨赘和骨硬化等现象,致使关节软骨受损。OA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症、软骨重塑和分解,伴随着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发生改变。OA主...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涵盖了多部位病变,包括关节软骨、韧带、关节囊和滑膜组织等病变,产生骨赘和骨硬化等现象,致使关节软骨受损。OA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症、软骨重塑和分解,伴随着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发生改变。OA主要发生在膝、髋、手和脊柱等部位,临床表现以关节的慢性疼痛、局部肿胀僵硬伴活动受限,甚至影响关节功能活动,影响患者日常活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骨关节炎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PRELID1表达在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4
作者 夏勇生 赵萌 +3 位作者 杨一群 马珍丽 桑梦倩 陈德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目的探讨相关进化和淋巴兴趣域蛋白1(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和11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RELID1表达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相关进化和淋巴兴趣域蛋白1(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和11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RELI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PRELID1的生物学功能,并进一步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体外实验检测慢病毒调控胃癌细胞系(MGC803)中PRELID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裸鼠皮下成瘤体内实验观察PRELID1表达对胃癌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RELID1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36;95%CI=1.354~4.029)。基因富集结果显示,PRELID1的功能与细胞增殖和JAK/STAT信号有关。CCK-8和Transwell实验发现上调PRELID1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P=0.016)、迁移(P=0.016)和侵袭(P=0.025),下调其表达则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P=0.026)、迁移(P=0.048)和侵袭(P=0.029);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发现上调PRELID1表达可促进胃癌组织的生长(P=0.047),下调其表达结果相反(P=0.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上调PRELID1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JAK和STAT蛋白的表达(P均<0.05),下调则抑制(P均<0.05)。结论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其可能通过上调JAK/STAT信号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相关进化和淋巴兴趣域蛋白1 增殖 侵袭 jak/sta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IR-1通过阻断JAK2 V617F突变的人HEL细胞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2
5
作者 樊翠 张娅薇 +3 位作者 杨蕊 吴肖婕 周嘉迪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基因测序鉴定JAK2 V617F突变;应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法鉴定LAIR-1募集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种类;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增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EL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和PI3K/AKT/mTOR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JAK2 V617F突变的HEL细胞中,LAIR-1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结合后可募集含Src同源域2磷酸酶2(SHP-2);LAIR-1可以下调HEL细胞JAK2、STAT1、STAT3、STAT5、AKT和mTOR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能够显著抑制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而对BAX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LAIR-1能够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HEL细胞凋亡。结论在JAK2 V617F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中,LAIR-1可通过募集SHP-2抑制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 jak2 V617F突变 Janus激酶(jak)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与肝细胞性肝癌的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斌 钟德玝 +4 位作者 王群伟 苗雄鹰 戴卫东 刘春 潘凯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6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6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JAK-1蛋白和STAT-3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2,0.01);肝细胞性肝癌中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包膜不完整(P=0.01,0.008)、出现门静脉癌栓(P=0.02)、分化未成熟(P=0.01,0.009)、临床III~IV期(P=0.02,0.008)的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未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临床I~II期的组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JAK-1蛋白和STAT-3蛋白均为影响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细胞性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信号通路 jak-1蛋白 stat-3蛋白 预后 肝细胞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谢丽华 陈娟 +4 位作者 李生强 许惠娟 范超领 赖玉链 葛继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1-74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组6例,健康绝经后妇女对照组3例。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 目的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组6例,健康绝经后妇女对照组3例。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证组3个月后,用JAK/STAT信号通路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肾阴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PRLR、JUN、JUNB、INSR,表达均下调;肾阴虚证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有25条,上调11条,下调14条,其中JUN、JUNB疗后明显上调。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免疫相关基因:PRL、PRLR、OSM、ISG15、IL4R;细胞生长增殖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F2、SOCS3;与STAT蛋白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和共同活化基因:JUN、JUNB、SMAD3、SMAD5、SMAD4、SP1、YY1;JAK/STAT信号通路的负反馈调节基因:PIAS1、SOCS4;衔接蛋白基因:SRC、STAM。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机制可能与其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有关,这些基因的功能与免疫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及成骨生长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证 jak stat信号通路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JAK/STAT信号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海梅 鹿秀云 +4 位作者 岳海洋 刘億 刘雪珂 黄小英 刘端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46,共2页
Janus活化激酶(Janus activated kinase,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STAT)途径介导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1]。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主要活... Janus活化激酶(Janus activated kinase,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STAT)途径介导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1]。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可有效治疗实验性结肠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结肠炎 疗效 jak/stat信号 SOCS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宋舟 张立艳 +7 位作者 董海兵 白换力 陈伟 吴帅成 伊鹏霏 付本懂 申海清 韦旭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2,共5页
信号通路JAK-STAT参与机体多种调节反应,在细胞因子等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激活JAK激酶,进一步活化其下游信号蛋白分子STAT,导致STAT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化,随后二聚体蛋白移位核内,与相应的靶基因启动子结合,控制目的蛋白的表达,对机体的调... 信号通路JAK-STAT参与机体多种调节反应,在细胞因子等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激活JAK激酶,进一步活化其下游信号蛋白分子STAT,导致STAT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化,随后二聚体蛋白移位核内,与相应的靶基因启动子结合,控制目的蛋白的表达,对机体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jak-stat 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穹嗪对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细胞JAK-STAT通路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美华 张丽 +2 位作者 李冰 任书荣 张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9-521,524,共4页
目的:研究川穹嗪对心肌肥大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RT-PCR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基因ANP相对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肥大信号转导途径分子pJAK2、pJAK1、pSTAT3,... 目的:研究川穹嗪对心肌肥大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RT-PCR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基因ANP相对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肥大信号转导途径分子pJAK2、pJAK1、pSTAT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芎嗪可显著抑制ANP mRNA的表达(P<0.01),可明显抑制JAK2 JAK1 STAT3的表达(P<0.01)。结论:川穹嗪能干扰大鼠心肌肥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为中药干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治疗心肌肥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大 jak-stat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通过失活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T24细胞迁移侵袭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汝通 孙国良 +2 位作者 张剑 陈志强 蒋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uPA、MMP-9、TIMP-1、TIMP-2、p-JAK2和p-STA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黄芩素处理组细胞...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uPA、MMP-9、TIMP-1、TIMP-2、p-JAK2和p-STA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黄芩素处理组细胞的迁移量和侵袭量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侵袭相关蛋白uPA、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TIMP-1、TIMP-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50μmol/L黄芩素处理组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JAK2、p-STAT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性与细胞迁移侵袭量成正相关;激活黄芩素处理组细胞的JAK/STAT信号通路可显著增加细胞的迁移侵袭量。结论:黄芩素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失活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将可为黄芩素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T24 jak/stat信号通路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多糖对氧化损伤的人角质形成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刚 常明泉 +4 位作者 杨光义 杜士明 叶方 张秀华 杨金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对氯化钴(CoCl2)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HKC)氧化应激形成炎症损伤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白及多糖对HKC进行预处理后,用CoCl2处理HKC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化剂诱导皮肤细胞氧化应激导致炎症损伤的细胞模...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对氯化钴(CoCl2)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HKC)氧化应激形成炎症损伤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白及多糖对HKC进行预处理后,用CoCl2处理HKC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化剂诱导皮肤细胞氧化应激导致炎症损伤的细胞模型,以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生存活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水平;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量,检测JAK2蛋白的表达。结果白及多糖提高CoCl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存活率具有剂量依赖性。白及多糖高、中剂量组TNF-α、IL-6和IL-8含量与CoCl2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Cl2通过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HKC炎症损伤;白及多糖通过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的JAK2表达水平抑制TNF-α、IL-6和IL-8的释放,可能是其对HKC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人角质形成细胞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途径调节瘦素诱导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3
13
作者 牛丽文 曹琦 +2 位作者 李俊 杨镇 王晓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研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活化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瘦素诱导的HSC胶原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 目的研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活化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瘦素诱导的HSC胶原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蛋白合成以及JAK1、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观察JAK1抑制剂AG490对瘦素诱导的JAK1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AG490、LX-2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应用RT-PCR法检测LX-2转染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瘦素增加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呈剂量效应关系,当瘦素浓度为8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瘦素促进JAK1、STAT3磷酸化,呈时间效应关系;AG490完全阻断瘦素诱导的JAK1、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LX-2转染STAT3-ASON阻断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瘦素通过增加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而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并调节该过程,AG490和LX-2转染STAT3-ASON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在人HSC中,活化的JAK1和STAT3信号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肝星状细胞 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 Ⅰ型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许光兰 赵媚 +1 位作者 李娇 黄志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从JAK/STAT信号通路的结构与功能、JAK/STA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间质性肺疾病及肺癌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阐述近年来该通路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进展。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 目的:从JAK/STAT信号通路的结构与功能、JAK/STA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间质性肺疾病及肺癌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阐述近年来该通路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进展。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近5年相关文献进行论述。结果:JAK/STA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影响着COPD、哮喘、间质性肺炎、肺癌等疾病的病理机制,而中医药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作用与调控该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密切相关。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可以有效的阻断或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可能会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jak/stat 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廖静秋 林佳琼 +4 位作者 张伟杰 许翎 智喜梅 林凯 吴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介导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细胞JAK2、STAT3、caspase-9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介导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细胞JAK2、STAT3、caspase-9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表达水平;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高糖(40 mmol/L葡萄糖)处理HUVECs 6-12 h能上调JAK2的磷酸化,于9 h达最高峰;高糖处理HUVECs 6-12 h能上调p-STAT3水平,其中12 h表达最多;JAK/STAT通路抑制剂AG490预处理1 h可显著抑制由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表达和胞内ROS生成减少、MMP及e NOS表达升高。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信号通路 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AG4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三证型形成与皮肤组织中JAK1/STAT3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润田 陈曦 +2 位作者 李玲玲 杭海燕 段行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血瘀、血燥证形成与皮肤组织中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东直门医院皮肤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严格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三型),正常人...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血瘀、血燥证形成与皮肤组织中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东直门医院皮肤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严格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三型),正常人受试者6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用RT-PCR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皮肤组织中IL-22R1、JAK1、STAT3、Cmyc、VEGF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检测24例受试者皮肤组织,IL-22R1、JAK1、STAT3、C-myc的mRNA表达相互间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热证患者皮损中,IL-22R1、JAK1、STAT3、C-myc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燥证IL-22R1、JAK1、STAT3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异常活跃,可能是银屑病血热证临床表现形成的重要因素;且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差异可能与血热证向血瘀、血燥证转变的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证型 jak1/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菲 喻文立 +3 位作者 贾莉莉 顾向前 翁亦齐 杜洪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异丙酚组(Pro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右侧股静脉给予异丙酚20 mg·kg^(-1)...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异丙酚组(Pro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右侧股静脉给予异丙酚20 mg·kg^(-1)·h^(-1)持续泵注30 min;JAK2抑制剂AG490组(AG490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AG490 10 mg/kg。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样和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检测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的Cr和BUN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均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I/R组相比,Pro组和AG490组的血清BUN和Cr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AI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p-JAK2、p-STAT_1和p-STAT_3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缺血再灌注损伤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患者中IL-21及其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茜 白海 +7 位作者 于晓辉 吴冰 潘耀柱 王存邦 赵丽萍 李文博 薛峰 张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9-865,共7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ITP患者26例(ITP组),所有病例经临床和血液学检查符合ITP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冠心病、难治性高血压、严重糖尿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ITP患者26例(ITP组),所有病例经临床和血液学检查符合ITP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冠心病、难治性高血压、严重糖尿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患者。选取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且肝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24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Jak3、p-Jak3 mRNA、Stat3、p-Stat3表达水平及AG490阻断剂的影响,以及IL-21 mRNA、IL-21细胞分泌量在1μmol/L DEX干预后及80μmol/LAG490阻断后的变化。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ITP患者组Jak3、p-Jak3 mRNA、Stat3、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加入AG490阻断后,其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IL-21 mRNA、IL-21细胞分泌量在1μmol/L DEX干预后明显减低(P<0.01),经80μmol/L AG490阻断后明显反馈上调(P<0.01)。结论:ITP的发病与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IL-21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对ITP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jak/stat信号通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3靶向PRDM2基因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癌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冠军 亚国伟 +1 位作者 唐正严 苏开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53是否靶向正性调控域锌指蛋白2(PRDM2)基因并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运用q PCR检测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PRDM2在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We...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53是否靶向正性调控域锌指蛋白2(PRDM2)基因并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运用q PCR检测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PRDM2在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膀胱癌细胞株中PRDM2的表达情况;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53对PRDM2转录活性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53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RT4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miR-153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RT4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53后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的水平。结果:和正常组织比较,PRDM2蛋白在膀胱癌中表达较高(P<0.05);miR-153的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组织中较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miR-153可以调控PRDM2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153后,膀胱癌细胞株RT4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下调。结论:miR-153靶向PRDM2,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微小RNA-153 正性调控域锌指蛋白2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RPMI822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泳泳 周淑娟 +3 位作者 葛杭萍 蔡芳芳 章瑜 俞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IL-6的浓度,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RPMI8226和U266细胞中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和STAT5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20及40μmol/L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12 h及24 h后,细胞存活率值显著下降,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G1/G0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凋亡率与VPA的作用剂量相关。(3)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上清IL-6浓度与VPA浓度呈负相关。(4)RPMI8226和U266细胞组在40μmol/L VPA处理后其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减低,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组p-JAK2、JAK2、p-STAT5和STAT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1)VP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有体外抑制作用;(2)VPA对骨髓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JAK/STA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jak 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