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状态PI调节器的离散混沌系统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志红 姚琼荟 杨昌宏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研究了基于状态PI调节器离散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将受控系统非线性项在不动点处作泰勒级数展开,当新构成的误差方程的非线性项满足一定条件时,采用极点配置技术设计PI调节器控制增益,可产生局部渐近稳定域。一旦系统轨迹进入局部稳定域... 研究了基于状态PI调节器离散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将受控系统非线性项在不动点处作泰勒级数展开,当新构成的误差方程的非线性项满足一定条件时,采用极点配置技术设计PI调节器控制增益,可产生局部渐近稳定域。一旦系统轨迹进入局部稳定域,混沌轨道将被镇定到不动点上。而混沌运动遍历性保证了这一局部稳定域一定可达。以一维Logistic映射和二维Henon映射为例,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混沌系统 状态pi调节器 极点配置 混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A-FPI算法的光伏发电MPPT仿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凌 王宏华 韩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4,共6页
对光伏阵列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以光伏阵列非线性输出特性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在分析了常规算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针对其在最大功率点处(MPP)... 对光伏阵列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以光伏阵列非线性输出特性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在分析了常规算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针对其在最大功率点处(MPP)动态和稳态性能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CSA)和模糊PI(FPI)控制相结合的光伏阵列MPPT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迅速准确地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防止算法跟踪方向误判情况的发生,具有快速跟踪性和鲁棒性;同时实验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最大功率点跟踪 布谷鸟搜索算法 模糊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PI双模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启明 程尹曼 +1 位作者 倪仁杰 汪明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4-709,共6页
为了提高太阳电池阵列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需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为了消除常规模糊跟踪算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出现的振荡问题,在分析光伏电池伏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fuzzy-PI双模控... 为了提高太阳电池阵列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需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为了消除常规模糊跟踪算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出现的振荡问题,在分析光伏电池伏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fuzzy-PI双模控制策略,分析了该控制算法的原理,并对控制系统做了设计。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fuzzy-PI双模控制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避免了最大功率点处的振荡,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能量转换效率,从而使整个双模控制兼有了MPPT精确性与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发电 占空比扰动法 fuzzy-pi双模控制 光伏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光伏发电MPPT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玮茹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年第6期61-64,共4页
介绍了光伏发电过程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原理,并简要分析了常规控制算法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的优缺点,提出将模糊自适应PI控制算法应用到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中,该控制方法能快速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获得系统最大功率点,... 介绍了光伏发电过程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原理,并简要分析了常规控制算法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的优缺点,提出将模糊自适应PI控制算法应用到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中,该控制方法能快速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获得系统最大功率点,且可以有效消除系统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现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系统稳定地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并且控制精度高,能灵敏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fMPP田 模糊自适应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陈炯 吴文清 +3 位作者 李豪 秦子翌 陈翔 陈宣元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1,198,共9页
针对独立光储微电网经常遭受的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滑模的控制策略,以增强对干扰的鲁棒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为有效降低外界太阳照射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前置DC/DC变换器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on-singular fa... 针对独立光储微电网经常遭受的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滑模的控制策略,以增强对干扰的鲁棒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为有效降低外界太阳照射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前置DC/DC变换器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NFTSMC)级联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 method,InC)的方案,控制光伏输出电压跟踪基准电压,从而提高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性能;为降低负载变化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全桥逆变器的控制方案,从而保证系统稳态误差小、动态响应好;为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采用传统的双回路PI控制方案实现双向DC/DC变换器,保证系统功率平衡。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测试,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光储微电网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最大功率点跟踪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PI的风力发电系统MPPT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苏杰 曾喆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19-127,共9页
针对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存在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以及转矩扰动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自耦PI控制理论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以转速跟踪为目标,将发电机内部动态与外部输入转矩的不确定性定义为一个总和扰动,从而将非线... 针对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存在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以及转矩扰动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自耦PI控制理论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以转速跟踪为目标,将发电机内部动态与外部输入转矩的不确定性定义为一个总和扰动,从而将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映射为未知线性系统,并构建了一个在总和扰动反相激励下的受控误差系统。据此设计了基于误差速度因子的自耦PI控制器模型,理论分析了自耦PI闭环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抗扰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法能稳定保持最大功率系数,在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跟踪 自耦pi控制 总和扰动 鲁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模糊自耦合PI在风力机MPPT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何胜华 范必双 +2 位作者 夏侯智聪 吴江平 怀晓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而模糊控制器则被用来获取自耦合PI在不同工作点下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系统对风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在Matlab/Simulink搭建的2 MW风能转换系统仿真模型中开展了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模糊PI以及GA-PI,所提出方法拥有更佳的转速跟踪性能、更平滑的响应曲线以及更多的电能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尖速比控制 自耦合pi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数据库中建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蓉华 林中达 《江苏电机工程》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介绍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及其数据库平台PI实时数据库、PI数据库中的数据流程以及PI数据库的建点技术。指出PI数据库中主要的3种类型的点需要不同的属性配置,重点论述了影响累积点的5项属性,最后讨论了PI数据库建点技术在实际工程... 介绍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及其数据库平台PI实时数据库、PI数据库中的数据流程以及PI数据库的建点技术。指出PI数据库中主要的3种类型的点需要不同的属性配置,重点论述了影响累积点的5项属性,最后讨论了PI数据库建点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pi数据库 建点技术 累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烟叶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
9
作者 沙云菲 杜淮清 +4 位作者 熊骏威 汪阳忠 束茹欣 陈旭 戴小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4,共11页
集合超声波、超滤、弱碱性等电点沉淀技术,开发了一种从废弃烟叶中提取可溶性蛋白的新工艺,并构建了一套物理、化学、生物参数评价体系.经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如下:在0.085 mol/L磷酸缓冲液(pH=7.85)条件下,以1∶8料液比进行超声波提取,经... 集合超声波、超滤、弱碱性等电点沉淀技术,开发了一种从废弃烟叶中提取可溶性蛋白的新工艺,并构建了一套物理、化学、生物参数评价体系.经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如下:在0.085 mol/L磷酸缓冲液(pH=7.85)条件下,以1∶8料液比进行超声波提取,经分级离心、过滤/超滤,并通过0.11 mol/L[H^(+)]溶液调节等电点pH=5.5,成功提取了分子量约为55 kDa及大于200 kDa的混合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分析能满足成人必需氨基酸需求.红外光谱分析未见明显果胶、多糖特征.采用温和弱碱-等电点提取技术结合物理提取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展现了良好的通用性,为废弃烟叶的资源化利用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蛋白 磷酸缓冲体系 超滤 尼古丁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对等电点附近兔肉肌原纤维蛋白流体稳定性和乳化能力影响研究
10
作者 苏畅 兰子帆 +1 位作者 贺稚非 李洪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9,共9页
肉类蛋白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蛋白,然而肉类蛋白在低离子强度介质及微酸(pH值为4.0~7.0)条件下分散能力差,阻碍了其被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利用高强度超声技术(25 kHz, 600 W处理15 min)改善了肉类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在低离... 肉类蛋白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蛋白,然而肉类蛋白在低离子强度介质及微酸(pH值为4.0~7.0)条件下分散能力差,阻碍了其被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利用高强度超声技术(25 kHz, 600 W处理15 min)改善了肉类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在低离子强度、中性条件下(pH值为7.0)的分散能力;通过与一种亲水性多糖——卡拉胶络合,进一步提高了这种蛋白在微酸条件下的分散和乳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够显著提升蛋白的溶解度(从23.51%到77.32%,p<0.05),微酸条件下(pH值为5.0~6.0)由于蛋白在等电点附近,其电荷减少,溶解度显著降低.添加卡拉胶与蛋白络合能显著改善蛋白在微酸条件下的功能特性.随着卡拉胶浓度的提升,蛋白的分散和乳化能力显著增加.低卡拉胶浓度(蛋白与卡拉胶比例为8∶1)会与蛋白形成更大分子量的络合物,导致乳化能力下降.卡拉胶浓度升高能够显著提高蛋白在等电点附近的表面电荷,破坏分子内部氢键,促进蛋白分子发生解螺旋效应,从而暴露内部疏水基团,提高蛋白的两亲性,改善蛋白在等电点附近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卡拉胶 等电点 分散能力 乳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硅藻土的表面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宇翔 吴介达 +2 位作者 黄忠良 陈荣三 戴安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研究了浙江、吉林等地几种国内硅藻土的表面ζ电位与pH的关系曲线,测定了它们的等电点。其中吉林土等电点最小,表面酸强度最大。在所试条件下,浙江土和吉林土随着焙烧温度升高,等电点值增大,尿激酶吸附量随酸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 研究了浙江、吉林等地几种国内硅藻土的表面ζ电位与pH的关系曲线,测定了它们的等电点。其中吉林土等电点最小,表面酸强度最大。在所试条件下,浙江土和吉林土随着焙烧温度升高,等电点值增大,尿激酶吸附量随酸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而浙江土和酸洗浙江土在400℃时等电点最小,酸浓度最大,吉林土在400℃时比表面最大,三者对尿激酶吸附量也最大。酸洗后,浙江土等电点值增大,酸浓度则减小,尿激酶吸附量也相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电点 酸强度 硅藻土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的磷酸化改性 被引量:41
12
作者 田少君 李小阳 +1 位作者 曾艳菊 刘冬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采用三氯氧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 ,磷酸化条件为 :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 4 % ,反应pH值为 10~ 11,加入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物质的量比为 1∶30 0 0。测定了改性前后 ,大豆分离蛋白的水溶性 ,水溶液的粘度 ,以及凝胶性 ,发... 采用三氯氧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 ,磷酸化条件为 :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 4 % ,反应pH值为 10~ 11,加入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物质的量比为 1∶30 0 0。测定了改性前后 ,大豆分离蛋白的水溶性 ,水溶液的粘度 ,以及凝胶性 ,发现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了很大的改善。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由 4 .5漂移到了 3.0左右。用31P核磁共振谱 ,证实了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的实质主要是赖氨酸及精氨酸残基进行氨基磷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氧磷 大豆分离蛋白 磷酸化改性 凝胶性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聚丙烯酰胺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万涛 冯玲 +2 位作者 杜仕勇 吴杰 卢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9-41,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量,pH和絮凝剂分子形态对碱性品红、酸性红和分散染料的脱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脱色机理,并对絮凝剂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脱色效果受pH值变化的影响较大,脱... 本文研究了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用量,pH和絮凝剂分子形态对碱性品红、酸性红和分散染料的脱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脱色机理,并对絮凝剂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脱色效果受pH值变化的影响较大,脱色范围宽,在等电点脱色效果最差,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脱色效果。IR谱图表明所用絮凝剂为两性聚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等电点 絮凝剂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电泳法研究改性硅藻土的表面性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宇翔 王鹏 +3 位作者 吴介达 郑芙 陈荣三 戴安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研究了浙江、吉林助熔土以及经有机胺、聚醇、有机阳离子、有机官能团和金属离子等改性的吉林助熔土的ζ电位-pH曲线,测定了它们的等电点。研究发现硅藻土表面经不同有机官能团和金属离子处理后,其等电点值及尿激酶吸附量等表... 本文研究了浙江、吉林助熔土以及经有机胺、聚醇、有机阳离子、有机官能团和金属离子等改性的吉林助熔土的ζ电位-pH曲线,测定了它们的等电点。研究发现硅藻土表面经不同有机官能团和金属离子处理后,其等电点值及尿激酶吸附量等表面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改性 等电点 尿激酶 吸附 微电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子蛋白质提取及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马勇 张丽娜 +1 位作者 齐凤元 郑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8-322,共5页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脱脂榛子粉中提取榛子蛋白质,研究浓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与榛子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关系,并测定榛子蛋白质等电点。结果显示,从脱脂榛子粉中提取蛋白质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碱溶pH8.0、温度40℃、时间0.5h,酸沉pH4.5;榛子...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脱脂榛子粉中提取榛子蛋白质,研究浓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与榛子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关系,并测定榛子蛋白质等电点。结果显示,从脱脂榛子粉中提取蛋白质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碱溶pH8.0、温度40℃、时间0.5h,酸沉pH4.5;榛子蛋白质起泡性在浓度为4%时最高,泡沫稳定性在浓度为2%时最大;其乳化性在浓度为2%时最大,静置的温度对乳化稳定性影响很小;蛋白质吸油性为3.72ml/g;其蛋白质分散指数(PDI)在50℃时最大,50℃以上PDI开始下降,70℃以后变化不大;其在浓度1%、60℃、1.5h条件下持水性最好;其等电点为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蛋白粉 提取条件 功能特性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糜废水中蛋白质等电沉淀的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逯慎杰 梅术文 +2 位作者 刘秀河 靳恬忆 齐祥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93-95,共3页
为寻找鱼糜废水中鱼浆蛋白的优化回收方法,实现鱼糜废水净化及蛋白回收再利用的双重目的,对鱼糜废水中蛋白质的等电沉淀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初步了解鱼糜废水中蛋白成分性质的前提下,考察了不同pH、酸种类、离子强度下的蛋白质沉淀规律,... 为寻找鱼糜废水中鱼浆蛋白的优化回收方法,实现鱼糜废水净化及蛋白回收再利用的双重目的,对鱼糜废水中蛋白质的等电沉淀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初步了解鱼糜废水中蛋白成分性质的前提下,考察了不同pH、酸种类、离子强度下的蛋白质沉淀规律,并尝试采用分级等电沉淀方法提高蛋白总回收率。结果表明,鱼浆蛋白成分的等电点主要密集分布在4.3和5.9两个位置;多元酸的沉淀效果较优,离子强度提高也有促进蛋白沉淀作用;分级等电沉淀可将蛋白总回收率从传统方法60%左右高至74.36%。本研究所做的基础研究及提出的分级等电沉淀技术思路,将为蛋白沉淀回收技术基础理论的丰富和思路的开拓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浆蛋白 鱼糜废水 等电点 离子强度 分级等电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废水回收及处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凤君 王爽 +2 位作者 赵芝清 杜祥君 徐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31-133,共3页
采用调节等电位点—超过滤组合技术对玉米淀粉废水的资源回收和处理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等电位点,可回收粗蛋白用作家禽饲料,同时废水中的CODcr、TSS和BOD5去除率分别可达48.8%、49.6%和27.2%以上,减轻了后... 采用调节等电位点—超过滤组合技术对玉米淀粉废水的资源回收和处理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等电位点,可回收粗蛋白用作家禽饲料,同时废水中的CODcr、TSS和BOD5去除率分别可达48.8%、49.6%和27.2%以上,减轻了后续超过滤处理压力;通过超过滤进一步处理,出水COD、TSS和BOD去除率分别达91.3%、92.5%和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电位点 超过滤 回收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液相等电聚焦电泳纯化藻蓝蛋白亚基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峙 杨芳 +1 位作者 郑文杰 郭宝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以纯藻蓝蛋白(C-phycocyan in,C-PC)为材料,采用Rotofor系统进行液相等电聚焦(L iqu id-phase iso-eletric focusing,LP-IEF)电泳纯化C-PC的α,β亚基,探讨蛋白质亚基纯化的制备电泳(Preparative eletro-phoresis)技术.结果显示,样品经... 以纯藻蓝蛋白(C-phycocyan in,C-PC)为材料,采用Rotofor系统进行液相等电聚焦(L iqu id-phase iso-eletric focusing,LP-IEF)电泳纯化C-PC的α,β亚基,探讨蛋白质亚基纯化的制备电泳(Preparative eletro-phoresis)技术.结果显示,样品经2次等电聚焦电泳后,C-PC的α,β亚基分别浓集在pH=4.9和pH=4.1附近,平板超薄等电聚焦(Slab u ltra th in IEF)和SDS-PAGE电泳鉴定表明分别为高纯度的C-PCα,β亚基.提示LP-IEF是分离纯化等电点差异蛋白质活性亚基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亚基 液相等电聚焦电泳 等电点 藻蓝蛋白 制备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中四种蛋白的Osborne法提取分离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媛 蔡迪 +2 位作者 向琴 严汪汪 钟振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139,203,共5页
麦麸蛋白是植物蛋白的一种,通过研究麦麸蛋白的组成及性质以应用于食品工业。用Osborne法分离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种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等电点。实验表明: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相对含量分别是48.... 麦麸蛋白是植物蛋白的一种,通过研究麦麸蛋白的组成及性质以应用于食品工业。用Osborne法分离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种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等电点。实验表明: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相对含量分别是48.06%、25.12%、18.70%,8.12%;等电点依次为4.0、5.0、5.8、5.2。电镜表观发现,清蛋白和球蛋白分子均连接紧密,清蛋白表面细致多层,局部有孔;球蛋白表面疏松,表面孔较少。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分子连接松散,醇溶蛋白呈不规则的球状,谷蛋白表面平滑,分子团多。功能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四种蛋白中球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最大,分别为5.00g/g和2.40g/g;醇溶蛋白的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和乳化力最强,分别为376%、71%和75%。因此,球蛋白适宜作为添加剂应用在肉制品中,醇溶蛋白适宜作为添加剂应用在奶制品和蛋糕等食品配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蛋白 等电点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1 位作者 宋金柱 陈忠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 50 g/L, CaCl2质量浓度控制...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 50 g/L, CaCl2质量浓度控制在 20 g/L,培养基初始pH值选择为4.5,产酶效果好、酶活力高、保持时间长.添加表面活性剂Twin-80后,产酶能力可进一步提高.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和DEAE 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出黄绿木霉纤维素酶系中达到电泳纯的3种内切葡聚糖酶(EGⅠ、EGⅡ、EGⅢ)和2种β-葡萄糖苷酶(BGⅠ、BGⅡ).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5个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62 300、 71 900、 52 600、 85 300和 78 300,等电点分别为5.4、 4.8、 5.0、 5.6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黄绿木霉 固定化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