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7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S辅助毫米波多用户系统的级联信道估计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贵勇 于晓娜 高馨雨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
在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毫米波多用户系统中,针对传统信道估计方案因不完全稀疏性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公共稀疏结构的3阶段联合估计方案。该方案将基于完全稀疏结构的公共参数作为... 在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毫米波多用户系统中,针对传统信道估计方案因不完全稀疏性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公共稀疏结构的3阶段联合估计方案。该方案将基于完全稀疏结构的公共参数作为先验信息,通过对用户联合估计实现性能提升。第1阶段利用用户对级联信道特定结构的共享性,估计公共参数信息。第2阶段提出一种改进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估计用户独有的参数信息作为联合估计的初始值,还引入对支撑集原子的二次筛选,确保用于估计的支撑集最优。第3阶段基于先验信息和初始值对用户级联信道进行联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较现有结构化稀疏方案可以显著减少冗余导频消耗,并且在相同导频开销下,估计精度最大提高3~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irS) 级联信道估计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公共稀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IRS辅助认知无线电系统波束成形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国权 程涛 +2 位作者 郭永存 庞宇 林金朝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65,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认知无线电网络次用户和速率最大化算法。首先在考虑次基站最大发射功率约束、次基站对主用户的干扰容限约束以及IRS相移矩阵单位模... 为进一步提升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认知无线电网络次用户和速率最大化算法。首先在考虑次基站最大发射功率约束、次基站对主用户的干扰容限约束以及IRS相移矩阵单位模量约束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次基站波束成形和IRS相移矩阵的资源分配模型;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主被动波束成形算法,联合进行变量优化以最大化次用户和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对于传统优化算法在和速率性能接近的情况下具有更低的时间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认知无线电 深度强化学习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IRS辅助的低空复杂场景通感一体化联合波束成形与反射设计
4
作者 李飞 王媛媛 +2 位作者 李汀 熊承寅 刘愚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能够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并提升通信和感知性能,已成为6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在低空复杂场景下,单IRS辅助的I...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能够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并提升通信和感知性能,已成为6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在低空复杂场景下,单IRS辅助的ISAC系统难以应对用户和感知目标移动带来的路损和遮挡问题,导致信号传输质量下降。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双IRS辅助通感一体化联合波束成形与反射设计优化方案。首先,建立双IRS辅助ISAC系统的优化模型,在满足基站(Base Station,BS)传输功率和感知性能的约束条件下,联合优化BS一体化发射波束成形和双IRS的反射系数矩阵,以最大化通信用户的可达速率。然后,利用分数规划方法将联合优化问题解耦为一体化波束成形和双IRS相移优化两个子问题,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基于二阶锥约束设计通感波束成形方案,并采用逐次凸逼近和交替方向乘子法解决双IRS耦合导致的反射设计复杂度问题,并通过交替优化得到双IRS的最优反射相移。最后,设计了IRS反射相移与通感联合波束成形交替优化算法,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有效性,双IRS辅助ISAC方案能够显著提升低空复杂通感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通感一体化 波束成形 非凸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IR高度角偏差修正方法的研究与评估
5
作者 祝会忠 桂宇强 +1 位作者 沈祎凡 王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针对高度角偏差使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NSS-IR)反演海面高度的精度降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离层区域的高度角偏差修正方法,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将修正高度角偏差前后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高度角偏差修正的... 针对高度角偏差使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NSS-IR)反演海面高度的精度降低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离层区域的高度角偏差修正方法,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将修正高度角偏差前后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高度角偏差修正的反演结果精度更高,利用高度角偏差修正方法可以较好地修正电离层引起的高度角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ir 海面高度 信噪比 高度角 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样间隔下GNSS-IR海面高度反演方法分析
6
作者 王硕 贺凯飞 +2 位作者 颜舒琳 侯金华 邹宗瑞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1,共10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干涉测量(GNSS-IR)可使用信噪比数据来反演海平面高度。不同测站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常用采样间隔不同,不同反演方法的适用性不同,为研究不同采样间隔在不同方法下的反演效果,利用美国SC02站、澳大利亚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干涉测量(GNSS-IR)可使用信噪比数据来反演海平面高度。不同测站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常用采样间隔不同,不同反演方法的适用性不同,为研究不同采样间隔在不同方法下的反演效果,利用美国SC02站、澳大利亚SPBY站和非洲东海岸MAYG站GNSS观测数据,采用经典周期图(Lomb-Scargle)、变分模态分解及小波分解3种方法分别处理1、5、15、30 s常用采样间隔的GNSS观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采样间隔和反演精度整体上呈负相关,小波分解法在1、5、15 s采样间隔下反演结果最优,且受采样间隔影响最大;Lomb-Scargle法在30 s采样间隔下最优,其受影响最小;另外S5信号反演结果比S1信号受采样间隔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干涉测量(GNSS-ir) 信噪比 海平面高度 采样间隔 周期图(Lomb-Scargle)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1、TCONS_00056481和miR-660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及靶向关系鉴定
7
作者 王黎 王秋妍 +9 位作者 杨香香 孙晓涵 杜子孟 尹丁 张亚兰 丁小玲 殷宗俊 郑先瑞 张晓东 丁月云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52-3163,共12页
为探明IRS1、TCONS_00056481与miR-660之间的竞争性结合靶向关系。本研究分离培养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通过RT-qPCR检测TCONS_00056481、miR-660和IRS1在安庆六白猪(脂肪型)和大白猪(瘦肉型)背部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为探明IRS1、TCONS_00056481与miR-660之间的竞争性结合靶向关系。本研究分离培养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通过RT-qPCR检测TCONS_00056481、miR-660和IRS1在安庆六白猪(脂肪型)和大白猪(瘦肉型)背部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RS1蛋白在两猪种背脂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鉴定miR-660与TCONS_00056481、IRS1之间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表明,IRS1、miR-660和TCONS_00056481在两猪种背脂中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差异(P<0.01),且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均显著差异性表达,说明三者在猪脂肪沉积和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共转染TCONS_00056481野生型载体和miR-660 mimics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1),共转染IRS1野生型载体和miR-660 mimics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1);而共转染TCONS_00056481/IRS1突变型载体和miR-660 mimics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与其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miR-660能够通过结合位点发挥对IRS1、TCONS_00056481的调控作用。研究初步验证了lncRNA TCONS_00056481可竞争性结合miR-660从而调控IRS1表达的靶向关系;IRS1、TCONS_00056481和miR-660可作为猪成脂调控的ceRNAs分子候选基因对进行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S1 mir-660 TCONS_00056481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的无人机系统安全通信能效优化方案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彬 梁彦 李飞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系统结合了UAV的高移动性与IRS被动波束成形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然而,UAV与地面用户所构成的广播信道易被窃听,导致UAV...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系统结合了UAV的高移动性与IRS被动波束成形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然而,UAV与地面用户所构成的广播信道易被窃听,导致UAV通信的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同时,UAV机载能量受限的问题也是限制UAV通信系统性能的潜在瓶颈。为了平衡UAV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速率和UAV能耗之间的关系,引入了UAV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能效理念,进而提出了IRS辅助的UAV系统安全通信能效优化方案。首先,建立了IRS辅助UAV通信系统的优化模型,通过联合优化UAV的飞行轨迹、速度以及IRS的相移,最大化系统的安全通信能效。然后,利用交替迭代优化的思想将优化问题解耦为3个独立的子问题。最后,基于丁克尔巴赫变换、连续凸近似和黎曼流形优化求解子问题,并通过迭代获得联合优化的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IRS辅助UAV通信系统的安全通信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物理层安全 智能反射面 黎曼流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蒽基Au(Ⅰ)和Ir(Ⅲ)配合物的光化学反应特性与发光行为调控
9
作者 王旭宇 谢欣然 曹登科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3-1522,共10页
合成了膦蒽配体1,8-双(二苯基磷)蒽(Hbdpa)及其配合物[Au(Hbdpa)_(2)]PF_(6)(1)和[Ir(tpy)(bdpa)](PF_(6))_(2)(2),其中tpy=2,2'∶6',2″-三联吡啶。在光照作用下,这些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Hbdpa-2O、[Au(Hbdpa-O)_(2)]PF_... 合成了膦蒽配体1,8-双(二苯基磷)蒽(Hbdpa)及其配合物[Au(Hbdpa)_(2)]PF_(6)(1)和[Ir(tpy)(bdpa)](PF_(6))_(2)(2),其中tpy=2,2'∶6',2″-三联吡啶。在光照作用下,这些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Hbdpa-2O、[Au(Hbdpa-O)_(2)]PF_(6)(1-O)和[Ir(tpy)(bdpa-OH)](PF_(6))_(2)(2-OH)。通过核磁、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讨论了化合物Hbdpa及其配合物1和2的光化学反应特性以及相关的发光行为调控。研究结果表明,Au(Ⅰ)和Ir(Ⅲ)的配位显著提高了配体Hbdpa的光反应活性。化合物2是首例能发生蒽基去芳构化反应的铱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蒽配体 Au(Ⅰ)配合物 ir(Ⅲ)配合物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p-tBu-ppy)_(3)的晶体结构及溶剂对光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知微 姚默鎏昕 +2 位作者 黄光英 李天赐 晏彩芬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p-tBu-ppy)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为原料,在乙二醇单乙醚溶剂中反应得到氯桥二聚体,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再与p-tBu-ppy成功合成了一种铱磷光配合物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fac-Ir(p-tBu-ppy)_(3)]。通过元素分析... 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p-tBu-ppy)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为原料,在乙二醇单乙醚溶剂中反应得到氯桥二聚体,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再与p-tBu-ppy成功合成了一种铱磷光配合物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fac-Ir(p-tBu-ppy)_(3)]。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质谱、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确定了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测试,考察不同溶剂对其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ac-Ir(p-tBu-ppy)_(3)常温下在二氯甲烷溶剂中最大发射位于519 nm处,显示发射绿光,可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ir(p-tBu-ppy)3) 晶体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Ir合金@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文涛 张明明 +2 位作者 邓益 赵燕熹 黄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IrCl_(3)和PdCl_(2)为金属前驱体,120℃反应1 h得到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BP)负载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继而在350℃煅烧2 h合成得到HBP自组装碳骨架限域稳定的Pd-Ir合金纳米粒子(Pd-Ir@HBP-350)。结果表明,以Pd-Ir@HBP-350为硝基苯加氢催... 以IrCl_(3)和PdCl_(2)为金属前驱体,120℃反应1 h得到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BP)负载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继而在350℃煅烧2 h合成得到HBP自组装碳骨架限域稳定的Pd-Ir合金纳米粒子(Pd-Ir@HBP-350)。结果表明,以Pd-Ir@HBP-350为硝基苯加氢催化剂,在异丙醇中,1.5 MPa H_(2)压力下60℃反应2 h,硝基苯转化率为100%,苯胺选择性达99%以上,表现出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Pd-ir合金 复合纳米材料 硝基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12
作者 靳美娜 周雪利 +8 位作者 李海波 白炜 贾楚璇 高立 任丽珏 陈青宇 王瑞 李华 魏翠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对照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p-IRS1ser 307)、磷酸化蛋白激酶B丝氨酸473(p-AKTser 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原合酶(GS)蛋白的表... 目的对照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p-IRS1ser 307)、磷酸化蛋白激酶B丝氨酸473(p-AKTser 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原合酶(GS)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NOS/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实验组(CIH组),每组20只。NC组置于常氧环境12周,CIH组先予间歇低氧8周,随后恢复常氧饲养至第12周。两组均于基线、第8周、第12周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和iNOS、p-IRS1ser 307、p-AKTser 473、GSK3β、GS水平测定,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基线时,两组肝脏病理及各项观察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肝脏病理出现肝血窦和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细胞核变小、淋巴细胞浸润增多并可见少量脂肪空泡,FB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NOS mRNA、p-IRS1ser 307蛋白、GSK-3β蛋白水平升高,p-AKTser 473蛋白、GS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脂肪空泡增多,其它已发生的病理损伤无改善,p-AKTser 473蛋白水平升高,p-IRS1ser 307蛋白与GS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8周时CIH组HOMA-IR与iNOS mRNA、p-IRS1ser 307蛋白、GSK-3β蛋白水平正相关(r=0.874,0.817,0.872;均P<0.05),与p-AKTser473蛋白、GS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886,-0.879;均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以导致肝脏病理损害,即使复氧干预也不能逆转,并可能通过上调iNOS mRNA的表达,调控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从而介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低氧-复氧 胰岛素抵抗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 SD大鼠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S的D2D隐蔽通信
13
作者 顾蔡晨 王斌 +1 位作者 黄纯华 王文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5,共9页
对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系统的隐蔽通信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IRS)的D2D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双IRS模式。首先分析了各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和各自的期望值,并据此推导出系统遍... 对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系统的隐蔽通信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IRS)的D2D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双IRS模式。首先分析了各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和各自的期望值,并据此推导出系统遍历总容量的解形式,接着针对隐蔽通信建立了二元假设问题,推导出误检测率的解形式,并据此计算出平均最小误检测率。除此之外,还分析了无IRS系统的遍历总容量和平均最小误检测率,与双IRS系统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双IRS系统的遍历总容量和平均最小误检测率优于无IRS系统,双IRS系统能够比传统的无IRS系统获得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误检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D 智能反射面 隐蔽通信 遍历总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薄层油膜分子识别从大量Ir(Ⅲ)中分离微量Rh(Ⅲ)
14
作者 吴雪琴 周海涛 +2 位作者 李世荣 肖列发 黄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45-2456,共12页
Rh(Ⅲ)和Ir(Ⅲ)氯络阴离子具有相似的动力学惰性和易水化特性,尤其是如何从大量Ir(Ⅲ)中选择性分离微量Rh(Ⅲ)一直是业内难题。本文采用薄层油膜分子识别法,以四乙基4-叔丁基杯[4]芳烃-O,O′,O″,O′′′-四乙酸酯(TBO)为萃取剂,考察了... Rh(Ⅲ)和Ir(Ⅲ)氯络阴离子具有相似的动力学惰性和易水化特性,尤其是如何从大量Ir(Ⅲ)中选择性分离微量Rh(Ⅲ)一直是业内难题。本文采用薄层油膜分子识别法,以四乙基4-叔丁基杯[4]芳烃-O,O′,O″,O′′′-四乙酸酯(TBO)为萃取剂,考察了水相流速、油膜厚度及铑铱摩尔浓度比等因素对Rh(Ⅲ)和Ir(Ⅲ)萃取率及分离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重铂族Ir(Ⅲ)的动力学惰性比轻铂族Rh(Ⅲ)的大,RhCl_(6)^(3-)阴离子比IrCl_(6)^(3-)阴离子具有更快的水化速率。另一方面,由于薄层油膜萃取具有稳定的油水相界面,水化RhCl_(5)(H_(2)O)^(2-)离子比IrCl_(6)^(3-)离子更靠近油膜层界面分布,TBO分子下缘亲水基团(—C=O)与水化RhCl_(5)(H_(2)O)^(2-)离子的多点氢键相互作用更强。因此,薄层油膜分子识别法可实现从大量Ir(Ⅲ)中优先分离提取微量Rh(Ⅲ)。相反,采用传统的搅拌萃取法,由于油水相界面扰动剧烈,TBO分子优先识别体相内H_(3)O^(+)离子,水化RhCl_(5)(H_(2)O)^(2-)离子和IrCl_(6)^(3-)离子均只能与质子化的TBO分子以阴阳离子缔合机理被萃取,无法实现铑优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Ⅲ) ir(Ⅲ) 分子识别 薄层油膜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MYCBP2促进膀胱癌淋巴管癌栓形成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戴胤 李秋燕 陈长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9-1148,共10页
目的探讨在淋巴转移阳性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MYCBP2在增强膀胱癌细胞黏附能力介导淋巴管癌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评估其临床相关性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在淋巴转移阳性膀胱癌组... 目的探讨在淋巴转移阳性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MYCBP2在增强膀胱癌细胞黏附能力介导淋巴管癌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评估其临床相关性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在淋巴转移阳性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RNA,并进一步通过扩大临床样本验证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ircBank生物信息网站预测其编码能力,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实验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编码短肽。通过RNA pulldown、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WB实验探究circMYCBP2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H(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 subunit H,EIF3H)相互作用介导翻译及调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的转录,进而促进脉管癌栓形成的分子机制。接着通过在体外构建过表达和敲低circMYCBP2的膀胱癌细胞,结合跨内皮细胞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验证circMYCBP2编码的短肽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高通量测序和临床大样本实验分析证实circMYCBP2在淋巴转移阳性的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circMYCBP2能显著促进膀胱癌细胞跨越淋巴管内皮细胞。机制上,circMYCBP2通过IRES依赖机制结合EIF3H编码MYCBP2-227aa,过表达MYCBP2-227aa后VCAM-1的信使RNA(message RNA,mRNA)稳定性增加,进而增强UM-UC-3细胞侵袭能力。结论circMYCBP2通过EIF3H介导的IRES依赖翻译机制编码短肽MYCBP2-227aa,该短肽的表达影响VCAM-1的表达水平和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充分阐述了circMYCBP2在淋巴管癌栓形成及淋巴转移中发挥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膀胱癌的早期淋巴转移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淋巴管癌栓 circRNA翻译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铱Ir(acac)_(3)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16
作者 樊依佳 蔚娇娇 +2 位作者 郭家成 陈扬尹 杜恭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乙酰丙酮铱是一种由过渡金属Ir与乙酰丙酮酸(acetylcaetonato)有机部分组成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绿光磷光材料,同时其也是多种铱系发光材料的组成部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Ir(acac)_(3)单体及其二聚物的基态几何结... 乙酰丙酮铱是一种由过渡金属Ir与乙酰丙酮酸(acetylcaetonato)有机部分组成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绿光磷光材料,同时其也是多种铱系发光材料的组成部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Ir(acac)_(3)单体及其二聚物的基态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它们的振动和红外光谱,并使用CIS方法对它们的激发态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得到的单体和二聚物的吸收光谱均在紫外波段,单体的主要吸收峰有260 nm,350 nm,414 nm,二聚物的主要吸收峰有299 nm,353 nm,401 nm.计算得到了二者在乙腈CH_(3)CN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与它们气相情况的结果相比,溶剂极性的影响使得电子吸收谱发生蓝移.计算结果表明Horst Kunkely和Arnd Vogler所得光谱中既含有单体的特征光谱,又含有二聚体的特征光谱,证明实验溶液中同时存在乙酰丙酮铱的低聚物,并且二者的组分比能被合理推算.最后,对多聚体的形成机理作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acac)_(3) 密度泛函理论(DFT) CIS 电子吸收光谱 溶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A的IRS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安全传输方案
17
作者 杨晓宇 梁彦 李飞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4-1274,共11页
在传统的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中,通信和感知功能之间的频谱共享和信号的广播特性导致ISAC系统容易遭受窃听者的恶意攻击。为了解决ISAC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速率分割多址(Rat... 在传统的通感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中,通信和感知功能之间的频谱共享和信号的广播特性导致ISAC系统容易遭受窃听者的恶意攻击。为了解决ISAC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速率分割多址(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RSMA)传输框架下的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ISAC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案。首先,建立基于RSMA的IRS辅助ISAC系统多用户下行通信传输模型,当窃听者试图窃取合法用户的机密信息时,通过RSMA提供的速率分割特性对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的波束成形进行联合设计,使窃听用户解码私有信息时受到来自公共信息的额外干扰,同时利用IRS提供的反射波束成形增益,保障ISAC系统的安全通信。其次,建立以最大化系统保密速率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在满足基站功率预算、IRS反射相移约束以及感知目标方向上波束增益约束的前提下,对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的波束成形向量、速率分割向量以及IRS的相移矩阵进行联合设计。然后,利用交替优化处理该非凸问题,在采用半正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算法消除非凸秩一约束的基础上,通过连续凸近似(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方法将两个非凸的子问题近似成凸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传统多址技术的传输方案,该方案能够在满足感知性能要求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能增益,同时证实了在ISAC系统中优化IRS反射相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速率分割多址 智能反射面 安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OFDMA系统中的宽带相移模型和系统优化
18
作者 余宁 雷维嘉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针对IRS反射相移与信号频率的相关性,提出一种较为简单但能较准确地描述不同子载波相移量与中心频率相移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大化系统和速率的IRS中心频率相移矩阵、OFDMA子载波与功率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将该优... 针对IRS反射相移与信号频率的相关性,提出一种较为简单但能较准确地描述不同子载波相移量与中心频率相移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大化系统和速率的IRS中心频率相移矩阵、OFDMA子载波与功率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将该优化问题分解为IRS相移优化和子载波与功率分配优化两个子问题,然后采用交替迭代优化的方式获得原问题的解。其中,IRS相移优化子问题利用逐次凸逼近方法转换为凸问题后再求解,而子载波与功率分配优化子问题则采用贪婪算法和注水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采用IRS并对相移矩阵进行优化方案的和速率显著高于无IRS的方案和有IRS但相移随机取值的方案;相较于假设所有子载波相移相同的方案,所提方案在实际IRS相移条件下可获得更高的和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 宽带相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D2D混合通信车联网场景下的资源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微 徐涴砯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65,共6页
针对城市道路车联网存在视距链路阻塞和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通信车联网场景下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资源优化策略。该方案构建了IRS辅助的车联网系统,并在该系统中使用D2D技术增加距离基站较远车辆的数据传输能力。为了... 针对城市道路车联网存在视距链路阻塞和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通信车联网场景下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资源优化策略。该方案构建了IRS辅助的车联网系统,并在该系统中使用D2D技术增加距离基站较远车辆的数据传输能力。为了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在该系统中引入认知无线电技术(CR),将D2D用户下垫式地接入基站用户信道,在不超过基站用户预设干扰门限的情况下传输数据。针对所构建的IRS-D2D混合通信车联网系统模型,提出基于系统和速率最大化的有限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满足用户通信服务质量的条件下,通过联合优化功率分配、IRS相移和频谱资源分配的方法,实现系统和速率的最大化。由于提出的优化问题是一个多变量的混合整数非凸问题,难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得最优值,故采用两阶段联合分配方案。具体地,在第一阶段,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和IRS相移,通过松弛变量法得到局部最优解。在第二阶段,使用交替优化算法进行频谱资源分配。仿真结果表明,IRS辅助车联网的资源优化策略提升了系统的和速率和频谱效率,所提资源分配方案优于现有方案。由此IRS-D2D的通信技术可以应用在车联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车联网 D2D 认知无线电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emissivity with a new grey body and novel IR thermal sensor dubbed TMOS
20
作者 Moshe Avraham Shlomi Bouscher +2 位作者 Jonathan Nemirovsky Yael Nemirovsky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The concept of emissivity has been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world since Planck formulated his blackbody radiation law more than a century ago.Nevertheless,emissivity is an elusive concept even for ex⁃perts.... The concept of emissivity has been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world since Planck formulated his blackbody radiation law more than a century ago.Nevertheless,emissivity is an elusive concept even for ex⁃perts.It is a vague and fuzzy concept for the wider community of engineers.The importance of remote sensing of temperature by measuring IR radi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in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medical,and environ⁃mental uses.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errors in IR radiometry is the emissivity of the surface being measured.In real experiments,emissivity may b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surface texture,spectral properties,oxida⁃tion,and aging of surfaces.While commercial blackbodies are prevalent,the much-needed grey bodies with a known emissivity,are unavailable.This study describes how to achieve a calibrated and stable emissivity with a blackbody,a perforated screen,and a reliable and linear novel IR thermal sensor,18 dubbed TMOS.The Digital TMOS is now a low-cost commercial product,it requires low power,and it has a small form factor.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wo-color measurements,with two different optical filters,with selected wavelengths conform⁃ing to the grey body definition of the use case under study.With a photochemically etched perforated screen,the effective emissivity of the screen is simply the hole density area of the surface area that emits according to the blackbody temperature radiation.The concept is illustrated with ray tracing simulations,which demonstrate the approach.Measured results are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BODY grey body graybody cavity blackbody extended area blackbody EMISSIVITY ir thermometry remo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