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联Ⅱ型惯容耗能减震结构响应及减震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创第 柴一格 +2 位作者 樊新宇 王瑞勃 葛新广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22,共15页
针对多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对结构减震效果和可靠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的问题,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对该耗能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模态法将重构后的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获得了结构位移及速度、结构层间位移及速度、层间剪力、层间... 针对多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对结构减震效果和可靠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的问题,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对该耗能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模态法将重构后的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获得了结构位移及速度、结构层间位移及速度、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和惯容力等响应的频域统一解表达式.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获得了上述响应量的功率谱及谱矩的解析解.以一栋16层的实际结构为例,验证了功率谱及谱矩的正确性.最后,基于位移标准差和谱矩解析解探究了惯容系统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并对动力可靠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布置混联Ⅱ型惯容耗能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及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型惯容系统 随机地震响应 复模态法 0~2阶谱矩 Clough-Penzien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hape anisotropy on microwave complex permeability in carbonyl iron flakes/epoxy resin composites 被引量:7
2
作者 温福昇 乔亮 +3 位作者 周栋 左文亮 伊海波 李发伸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263-2267,共5页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arbonyl iron flake composites for microwave complex permeabil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ture of the flakes. The shape anisotropy was certifi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magnetization ...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arbonyl iron flake composites for microwave complex permeabil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ture of the flakes. The shape anisotropy was certifi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magnetization hysteresis loops and the Mossbauer spectra. Furthermore, the shape anisotropy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composite microwave performance,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hape anisotropy dominates microwave complex permeability, and the natural resonance plays main role in f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yl iron flake complex permeability shape anisotropy Mossbauer spectr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N-三齿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儿茶酚酶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一泽 刘睿端 +1 位作者 鲁秋然 赵海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6,共10页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O_(4))_(2)·CH_(3)OH(3)和[Cu(L^(2))bpy](ClO_(4))_(2)(4)(b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4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中心Cu(Ⅱ)均为畸变四方锥构型,结构参数τ=0.088~0.340.以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配合物1~4模拟儿茶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采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和Lineweaver-Burk图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儿茶酚氧化酶活性,催化活性顺序为2>3≈4>1,氧化速率取决于Cu(Ⅱ)配位环境的畸变程度、离去基团与中心Cu(Ⅱ)的键长和配合物的空间位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Cu()配合物 晶体结构 儿茶酚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of Calcium(Ⅱ) complexes with 1,2-ethylenediamine,1,3-propanediamine and 1,4-butanediamine in acetonitrile
4
作者 Jacqueline González González Mónica Nájera-Lara +2 位作者 Varinia López-Ramírez Juan Antonio Ramírez-Vázquez José J.N.Segoviano-Garfias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In this work, with the purpose to explore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calcium complexes which could work as a partial model of manganese-calcium cluster, a spectrophotometric study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c... In this work, with the purpose to explore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calcium complexes which could work as a partial model of manganese-calcium cluster, a spectrophotometric study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es: Calcium(Ⅱ)-1,2-ethylendiamine, Calcium(Ⅱ)-1,3-propanediamine and Calcium(Ⅱ)-1,4-butanediamine in acetonitrile, were carried on. By processing the spectrophotometric data with the HypSpec program allow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The logarithmic values of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obtained for Calcium(Ⅱ)-1,2-ethylendiamine, Calcium(Ⅱ)-1,3-propanediamine and Calcium(Ⅱ)-1,4-butanediamine were log β_(110) = 4.69, log β_(110)= 5.25 and log β_(110) = 4.07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complexes Solution equilibria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Absorbance molar Spec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fied wool-iron biopolymer-based complex as an active heterogeneous decontamination photocatalyst
5
作者 Lizhong Zhang Qian Zhai +3 位作者 Xiufeng Zhao Xuemei Min Qiuhui Zhu Jianhui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064-1069,共6页
A series of biopolymer based complex were manufactured by coordinating iron ions to the abundant amino-and sulfur-containing groups in the modified wool and used as heterogeneous Fenton-like photocatalyst for 4-chloro... A series of biopolymer based complex were manufactured by coordinating iron ions to the abundant amino-and sulfur-containing groups in the modified wool and used as heterogeneous Fenton-like photocatalyst for 4-chlorophenol (4-CP)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H2O2.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NH2OH center dot HCl) or acrylic acid was employed to modify the natural wool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with iron and to reinforc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The NH2OH center dot HCl modified wool based complex show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4-CP degradation. The strong coordination between iron and great number of hydroxamic acid in this modified complex leads to the least iron leaching during the tests. HO center dot species was confirmed to be the dominant reactive oxidant in the decontamination process. The approach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novel bioployermer-based phot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toxic organic pollutants such as 4-CP. (C) 2016 Science Press and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and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Photo-Fenton catalysis DECONTAMINATION BIOPOLYMER Wool-iron comp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Ⅱ)和铜(Ⅱ)吡嗪-2-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美娟 郭铭成 +1 位作者 谷长生 郝晓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1860,共10页
配体吡嗪-2-甲酸将其与CaCl_(2)和CuSO_(4)·5H_(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单核钙和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一个Ca(Ⅱ)离子与二个配体和四个配位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 配体吡嗪-2-甲酸将其与CaCl_(2)和CuSO_(4)·5H_(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单核钙和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一个Ca(Ⅱ)离子与二个配体和四个配位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配合物2为一个Cu(Ⅱ)离子与一个配体和一个配位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单核结构之间通过O—H…H、N—H…H氢键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和荧光吸收及配合物2非均相类Fenton试剂的催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可见吸收峰均在268 nm,配合物1固态荧光发射峰在414 nm和441 nm及配合物1和2在不同溶剂中荧光发射峰均为364 nm。含Cu(Ⅱ)的配合物2对甲基橙(MO)溶液可以达到81.76%的降解率,显示了良好的类Fenton催化性质,表明其是一种潜在的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配合物 Cu()配合物 吡嗪羧酸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铂(Ⅱ)配合物对硝基芳烃的高效发光检测
7
作者 操青松 曾欣 +7 位作者 王晓理 刘佳铭 闫国胜 王光辉 张宇豪 狄玲 邢杨 凌江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合成了一例三苯胺基团修饰的铂(Ⅱ)配合物PtppyTPA,并详细地表征了其结构及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三苯胺基团可有效激活PtppyTPA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使其在含水量为50%的乙腈中呈现显著的发光增强。以AIE活性的PtppyTPA为发光探针... 合成了一例三苯胺基团修饰的铂(Ⅱ)配合物PtppyTPA,并详细地表征了其结构及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三苯胺基团可有效激活PtppyTPA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使其在含水量为50%的乙腈中呈现显著的发光增强。以AIE活性的PtppyTPA为发光探针实现了对4种硝基芳烃包括硝苯地平(Nifedipine,NFD)、5-氯-2-硝基三氟甲苯(5-chloro-2-nitrotrifluorotoluene,ClNTFT)、4-溴-1-氟-2-硝基苯(4-bromo-1-fluoro-2-nitrobenzene,BrFNBz)及3-硝基三氟甲苯(3-nitrotrifluorotoluene, NTFT)的发光检测,利用Stern-Volmer方程拟合检测数据并计算了检测效率及检测限。PtppyTPA对上述硝基芳烃的检测效率分别为11.12,0.27,0.25,0.21 L/mmol;检测限分别为7.1,291.0,314.3,374.2μmol/L。PtppyTPA对NFD具有最高的检测效率和最低的检测限。前线轨道能级及光谱交叠实验表明,PtppyTPA对NFD、ClNTFT、BrFNBz及NTFT的检测机理为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配合物 聚集诱导发光 硝苯地平 发光猝灭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SCSC转变中铜(Ⅱ)配合物的可视变色:结构对颜色的影响
8
作者 齐继 朱建安 +2 位作者 张延旭 杨嘉豪 张春婷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43-57,共15页
设计了一个以单晶-单晶(SCSC)转变这种新的固相无机合成方法为核心的8学时综合化学实验。首先采用直接加成法分别合成了粉末形态与大单晶形态的绿色配合物(H_(3)O)[K(15C5)_(2)][CuCl_(4)](1),其在温度诱导下转变为红色配合物[K(15C5)_(... 设计了一个以单晶-单晶(SCSC)转变这种新的固相无机合成方法为核心的8学时综合化学实验。首先采用直接加成法分别合成了粉末形态与大单晶形态的绿色配合物(H_(3)O)[K(15C5)_(2)][CuCl_(4)](1),其在温度诱导下转变为红色配合物[K(15C5)_(2)][CuCl_(3)](2),这是由于在固相中[K(15C5)_(2)]^(+)的空间位阻效应限制了[CuCl_(3)]−的二聚。并且配合物2在盐酸蒸气诱导下经过SCSC转变恢复为配合物1。配合物1和2之间的SCSC转变也可以通过文字或图画颜色可逆变化的形式在滤纸上呈现,反应迅速,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本科无机化学中涉及的晶体场理论内容判断出两种配合物颜色的差异是因为铜(Ⅱ)的配位数不同而导致,有效地促进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等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晶型不同而且单晶转化完全,该过程锻炼了学生对剑桥晶体结构数据库的使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规范安全操作大型仪器的科学素养。本实验学时安排紧凑,可进行模块化教学,试剂成本低廉,适合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单晶转变 铜()配合物 空间位阻效应 晶体场理论 综合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制备聚酯
9
作者 宋昭峥 李思漩 +4 位作者 李晓双 李鹏 胡君航 戴鑫 蒋庆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反应,分析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胺基桥联垂臂结构为丁基时,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环己烷聚合性能,在110℃无溶剂下,转化频率可达到750 h-1,聚酯单元物质的量分数为98%,且对于不同种类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和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反应,E a为110.21 kJ/mol;二元催化体系为分子间链引发,由于羧酸阴离子存在,抑制了配合物分子内的链引发环节,聚合产物中n(poly)较高,PA活化插入速度较快,CHO开环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酸酐 环氧化物 聚合 胺基双酚 铁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郭振楚 彭斌 +2 位作者 韩亮 刘午阳 袁汉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8-500,共3页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 D-氨基葡萄糖(D-Aminoglucose)是壳聚糖(Chitosan)的最终水解产物.目前,关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氨基葡萄糖与金属的配位研究甚少[1].Bith等[2]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K2PtCl4制备了Pt的配合物,Genchev[3]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氨基葡萄糖与Cu2+、Co2+、Ni2+形成配合物的酸离解常数及配合物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锌() 锌() 铜() 配合物 光谱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BEEM模型计算铁(Ⅱ)配合物的电荷分布 被引量:12
11
作者 肖红艳 杨忠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86-1889,共4页
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并结合自编程序,拟合确定了氢、碳、氮、硫以及铁(Ⅱ)等各种类型的原子及相关化学键区域的参数.利用上述参数计算了一些铁(Ⅱ)配合物的电荷分布,计算... 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并结合自编程序,拟合确定了氢、碳、氮、硫以及铁(Ⅱ)等各种类型的原子及相关化学键区域的参数.利用上述参数计算了一些铁(Ⅱ)配合物的电荷分布,计算结果可以和从头算结果很好地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 铁()配合物 电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Zn^Ⅱ(ida)2].7H2O和Na4[Hg^Ⅱ(nta)2].7H2O的合成及结构测定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君 张维群 +3 位作者 张向东 邢彦 林永华 贾恒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7-519,共3页
金属离子ZnⅡ和HgⅡ分别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对人体有害的毒性金属.如何有效地摄取ZnⅡ和排除HgⅡ一直是化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ZnⅡ和HgⅡ能与各种氨基酸形成配合物,由于它们处于同一族,电子结构都是d10,... 金属离子ZnⅡ和HgⅡ分别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对人体有害的毒性金属.如何有效地摄取ZnⅡ和排除HgⅡ一直是化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ZnⅡ和HgⅡ能与各种氨基酸形成配合物,由于它们处于同一族,电子结构都是d10,故其配位结构只取决于金属离子半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二乙酸 氨基三乙酸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R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宏 邓洪 +4 位作者 胡红雨 刘建忠 巢晖 刘杰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pic metho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Ru (Ⅱ) complex with yeast tRNA systema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binds to yeast tRNA with an intercalative mode possibly, and interacts with yeast tRNA enantiosel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pectroscopic method is effective on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u (Ⅱ) complexes with RNA.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is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new RNA-targeting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光谱学研究 多吡啶钌()配合物 RNA 相互作用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合钴(Ⅱ)和N-(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合铜(Ⅱ)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辉 王静 +2 位作者 秦峰梅 周道玮 朱东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1-825,共5页
在水溶液中,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1)与氯化钴(Ⅱ)反应,获得配合物Co(Ⅱ)L1.H2O(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将邻氧乙酸苯甲醛、乙二胺与氯化铜(Ⅱ)反应,获得Cu(Ⅱ)C lL2.2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用元... 在水溶液中,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1)与氯化钴(Ⅱ)反应,获得配合物Co(Ⅱ)L1.H2O(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将邻氧乙酸苯甲醛、乙二胺与氯化铜(Ⅱ)反应,获得Cu(Ⅱ)C lL2.2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用元素分析、1H NMR和IR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配合物2和3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2和3的晶体结构.黄豆种子经不同浓度配合物2和3处理均能萌发,但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比对照组低,说明配合物2和3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氧乙酸苯甲醛 钴()配合物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杂链型配体合成与Cu(Ⅱ)和Zn(Ⅱ)配位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解永树 寇福平 +1 位作者 林瑞森 宗汉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6-680,共5页
合成了4种氮氧杂链型配体N,N′-二-(2-羟乙基)-乙二胺(L1)、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乙二胺(HL3)和N-(2-羟乙基)-二乙三胺-(L4),通过... 合成了4种氮氧杂链型配体N,N′-二-(2-羟乙基)-乙二胺(L1)、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乙二胺(HL3)和N-(2-羟乙基)-二乙三胺-(L4),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I=0.10(KNO3)条件下,测定了L1和HL2与Cu(Ⅱ)离子以及HL3和L4与Zn(Ⅱ)离子配位平衡常数.结果表明:L1和HL2与Cu(Ⅱ)离子配位时,均可生成四配位配合物,其中第三配位点醇羟基配位较强,其质子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28和7.32;第四配位点是第2个醇羟基或1个水分子配位,其pKa2分别为9.33和9.04;HL3和L4与Zn(Ⅱ)均可生成五配位配合物,第四配位点均为醇羟基,其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76和7.96,第五配位点均为H2O,其pKa2分别为9.47和9.57.从上述热力学结果可见,配合物在中性pH值范围能生成亲核试剂Cu(Ⅱ)…-OR或Zn(Ⅱ)…-OR,而且均具备双重催化酯类底物水解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杂配体 配合物 金属水解酶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_(30)H_(58)O_4N_2·Cu(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巧云 郭旭明 +1 位作者 王建革 张振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709,共3页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EA? 1HNMR and UV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C30H58O4N2·Cu()合成 表征 EDTA 十二烷 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氮冠醚化Schiff碱钴(Ⅱ)配合物模拟磷酸二酯水解酶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伟 刘富安 +4 位作者 谢家庆 李建章 秦圣英 胡常伟 曾宪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8,共4页
含杂氮冠醚的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模拟水解酶被用于催化BNPP水解 ,讨论了两种杂氮冠醚化单Schiff碱钴 (Ⅱ )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 ,分析了反应体系的特征光谱变化。提出了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结果... 含杂氮冠醚的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模拟水解酶被用于催化BNPP水解 ,讨论了两种杂氮冠醚化单Schiff碱钴 (Ⅱ )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 ,分析了反应体系的特征光谱变化。提出了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 ,在反应过程中形成中间物种的假设是合理的 ;随着缓冲溶液pH的增大 ,两种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速率提高 ;两种配合物在催化BNPP水解中表现出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水解酶 杂氮冠醚化西佛碱钴配合物 磷酸二酯键 BNPP水解 动力学 模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草酰胺桥的Cu(Ⅱ)-Fe(Ⅱ)和Cu(Ⅱ)-Zn(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焉翠蔚 李延团 廖代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06-809,共4页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SO4(a) ,[Cu(Me2 oxpn) Zn(tmen) 2 ]SO4(b)和 [Cu(Me2 oxpn) Zn(Me2 -phen) 2 ]SO4(c) .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推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 .测定并研究了 (a)的变温磁化率 (4~ 3 0 0 K) ,求得交换参数 J=-1 2 .96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 Cu( ) -Fe( )离子间存在反铁磁超交换作用 .测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草酰胺桥 异双核配合物 Cu() Fe() Zn() 铜() 铁() 锌()抗菌活性 合成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型邻菲咯啉铁(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鹏 朱果逸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0,共5页
合成了高氯酸三 ( 5 月桂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Ⅱ )、高氯酸三 ( 5 肉豆蔻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Ⅱ )、高氯酸三 ( 5 棕榈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Ⅱ )和高氯酸三 ( 5 硬酯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 合成了高氯酸三 ( 5 月桂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Ⅱ )、高氯酸三 ( 5 肉豆蔻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Ⅱ )、高氯酸三 ( 5 棕榈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Ⅱ )和高氯酸三 ( 5 硬酯酰胺 1 ,1 0 邻菲咯啉 )合铁 (Ⅱ )四种疏水型的邻菲咯啉铁 (Ⅱ )衍生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谱、1H 1HCOSY谱和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1HNMR谱的研究表明了这些配合物异构体的存在和相对含量 .另外 ,利用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型 邻菲咯啉铁 合成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敬民 廖代正 +4 位作者 程鹏 缪明明 姜宗慧 刘永江 王耕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6-88,共3页
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抗癌活性石敬民,廖代正,程鹏,缪明明,姜宗慧,刘永江,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硝基邻苯二甲酸根,双核钴(Ⅱ)配合物,磁性,生物活性研究桥联... 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抗癌活性石敬民,廖代正,程鹏,缪明明,姜宗慧,刘永江,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硝基邻苯二甲酸根,双核钴(Ⅱ)配合物,磁性,生物活性研究桥联多核配合物的磁性不仅有助于了解桥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 邻苯二甲酸 配合物 磁性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