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黄绿色铱磷光材料的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
作者 常桥稳 张柯 +4 位作者 黄光英 晏彩先 刘伟平 冯洋洋 侯文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黄绿色铱磷光材料可用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研制。以2,4-双(3,5-二甲基苯基)吡啶[2,4-(3,5-dmp)_(2)py]为主配体,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铱磷光材料[2,4-(3,5-dmp)_(2)py]_(2)Ir(acac)。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包括^... 黄绿色铱磷光材料可用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研制。以2,4-双(3,5-二甲基苯基)吡啶[2,4-(3,5-dmp)_(2)py]为主配体,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铱磷光材料[2,4-(3,5-dmp)_(2)py]_(2)Ir(acac)。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包括^(1)H-NMR和^(13)C-NMR)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材料的组成和空间结构进行了表征,光物理性能研究显示该铱磷光材料是一种潜在的黄绿光(565 nm)发射磷光材料(量子产率79%),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为356℃,能够满足OLED使用要求。进一步以制备得到的铱磷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制备了OLEDs器件。经过对铱磷光材料掺杂浓度的细致优化,发现在5%的掺杂浓度下,OLED器件的性能达到最优,实现了高效的黄绿光发射。该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为564 nm,在CIE色坐标的位置为(0.4856,0.5083)。该器件具有卓越的电致发光性能,在构建高性能互补色白光OLED器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黄绿光 发光性能 OLEDs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制备聚酯
2
作者 宋昭峥 李思漩 +4 位作者 李晓双 李鹏 胡君航 戴鑫 蒋庆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反应,分析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胺基桥联垂臂结构为丁基时,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环己烷聚合性能,在110℃无溶剂下,转化频率可达到750 h-1,聚酯单元物质的量分数为98%,且对于不同种类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和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反应,E a为110.21 kJ/mol;二元催化体系为分子间链引发,由于羧酸阴离子存在,抑制了配合物分子内的链引发环节,聚合产物中n(poly)较高,PA活化插入速度较快,CHO开环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酸酐 环氧化物 聚合 胺基双酚 铁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配位钇(III)-氨三乙酸配合物K_3[Y(NTA)2(H2O)]·6H_2O的合成及分子结构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君 张向东 +1 位作者 马睿 范大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K3[Y(NTA)2(H2O)]· 6H2O(H3NTA=nitrilotriacetic acid). The crystal data are as follows: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a=1.5268(3)nm,b=1...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K3[Y(NTA)2(H2O)]· 6H2O(H3NTA=nitrilotriacetic acid). The crystal data are as follows: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a=1.5268(3)nm,b=1.2833(3)nm,c=2.6079(5)nm,β =96.03(3)° ,V=5.0815(18)nm3,Z=8,M=708.68,Dc=1.852gcm-3,μ =2.875mm-1,F(000)=2880.The final R1 and wR2 are 0.0636 and 0.1523 for 4264 [I >2.0σ (I)] unique reflections and 0.1178 and 0.1651 for all 4364 reflections,respectively.In the title complex, the anion [Y(NTA)2(H2O)]3- has a nine-coordination structure with distorted monocapped square antiprism. Each group acts as a tetradentate ligand with three O atoms and one N atom and a H2O molecule caps a quadrilateral face as a ligand.It can be known that the Y(III) ion can form a high-coordinate compound with aminopolycarboxylic acid ligands because it has a larger ionic radius (0.10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三乙酸 肿瘤 论断 治疗 配合物 分子结构 合成 放射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用于饮用水中As(III)去除效果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园英 刘丹丹 刘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主要考察实验室合成制得的纳米铁对毒性高,迁移能力强,在厌氧地下水中作为砷的主要存在形式的As(III)去除效果。通过批实验探讨吸附动力学,以及pH和纳米铁投加量对As(III)的去除影响。反应1h时,0.25g纳米铁对起始质量浓度为910μg·... 主要考察实验室合成制得的纳米铁对毒性高,迁移能力强,在厌氧地下水中作为砷的主要存在形式的As(III)去除效果。通过批实验探讨吸附动力学,以及pH和纳米铁投加量对As(III)的去除影响。反应1h时,0.25g纳米铁对起始质量浓度为910μg·L-1As(III)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标准化后的速率常数kSA为1.64mL·m-2·min-1。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纳米铁将成为饮用水中砷去除非常有效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 AS(iii) 去除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和阻抗角的自感式位移传感器阻抗建模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信维 李红伟 +2 位作者 任宗强 于文涛 丁印恕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7,共11页
目前主动磁悬浮轴承广泛用于工业各领域,而位移传感器是影响磁悬浮轴承控制性能的重要部件。为了研究位移传感器的性能,首先必须建立准确的传感器模型,因此,该文根据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引入铁心复磁导率和气隙磁阻杂散系数... 目前主动磁悬浮轴承广泛用于工业各领域,而位移传感器是影响磁悬浮轴承控制性能的重要部件。为了研究位移传感器的性能,首先必须建立准确的传感器模型,因此,该文根据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引入铁心复磁导率和气隙磁阻杂散系数,提出一种基于阻抗的模和阻抗角的自感式位移传感器阻抗建模方法。然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模型参数,运用阻抗改进模型预测不同激励频率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和灵敏度。最后与传感器静态性能实验结果相比,输出电压的预测误差小于0.05 V,灵敏度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验证了阻抗改进模型的准确性。所建阻抗改进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动态输出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磁悬浮轴承 自感式位移传感器 铁心线圈阻抗建模 相对复磁导率 气隙磁阻杂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胭脂红B动力学光度法测定Fe(III) 被引量:4
6
作者 曹秋娥 李祖碧 +1 位作者 王加林 胡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0-122,共3页
A new kinetic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s of iron(III)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its catalytic effects on the oxidation reactions of azocarmine B by KIO4.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linea... A new kinetic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s of iron(III)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its catalytic effects on the oxidation reactions of azocarmine B by KIO4.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linear rang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e3+ b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0~08μg/25ml,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695×10-10g/ml.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for 11 replicate determinations of 04 μg Fe(III) is 15%.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studies on the effects by more than 30 kinds of foreign ions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free from most interference.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ron in water,human hair and food samples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between 08% and 34%,and the recovery between 96% and 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Ⅲ) 偶氮胭脂红B 高碘酸钾 动力学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肽-焦磷酸铁复合物的构建及其补铁效果评价
7
作者 刘宁 王薇 +2 位作者 贺人杰 姚晓琳 张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铁复合物是一种将铁元素与食品大分子结构进行组装的新型铁强化剂,具有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本课题采用均质、超声和透析处理,在焦磷酸铁(FP)的合成过程中,引入胶原蛋白肽(CPs).红外光谱测定发现,该方法成功制得CPs-FP复合物... 铁复合物是一种将铁元素与食品大分子结构进行组装的新型铁强化剂,具有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本课题采用均质、超声和透析处理,在焦磷酸铁(FP)的合成过程中,引入胶原蛋白肽(CPs).红外光谱测定发现,该方法成功制得CPs-FP复合物.与FP相比,CPs-FP的胃肠释放率提高.缺铁性贫血大鼠实验表明,CPs-FP能够有效改善大鼠体重、血红蛋白含量、组织铁含量和其他指数,呈现浓度依赖效应.同等剂量下,CPs-FP复合物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铁 胶原蛋白肽 铁复合物 胃肠消化 缺铁性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酚铁配合物催化环氧环己烷与环酸酐共聚研究
8
作者 杨安冉 段文升 +4 位作者 武宪民 丁慧宁 温叶倩 刘国栋 刘宾元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37-241,共5页
环氧化物和环酸酐的开环共聚(ROCOP)是合成具有创新结构和功能聚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二元催化体系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氨酚铁配合物(APFe)介导下,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实现了邻苯二甲酸酐(PA)、5-降冰片烯-exo-2,3-二甲酸酐(exo-... 环氧化物和环酸酐的开环共聚(ROCOP)是合成具有创新结构和功能聚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二元催化体系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氨酚铁配合物(APFe)介导下,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实现了邻苯二甲酸酐(PA)、5-降冰片烯-exo-2,3-二甲酸酐(exo-NA)和环氧环己烷(CHO)的开环共聚,利用核磁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反应进行追踪,发现反应机理会从阳离子聚合过渡到配位阴离子聚合,反应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增强的“V”字型变化,由于不同酸酐与金属配合物配位能力以及插入增长链能力存在差距,因此反应拐点会产生差异。利用不同亲核性的助催化剂四丁基氯化铵(TBACl)和APFe组成的二元体系催化9,10-二氢蒽-9,10-α,β-丁二酸酐(HASA)和CHO开环共聚,同样观察到反应活性转变的特性,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助催化剂的亲核性会对反应机理的转变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开环共聚反应 氨酚铁配合物 环氧化合物 环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羧酸铁(III)配合物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被引量:7
9
作者 朱伟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用碘量法研究了[FeIII(EDTA] 、[FeIII(DCTA)] 、[FeIII(EGTA)] 催化分解H2O2反应,提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H2O2]/dt=k[FE(III)][H2O2][H+] 1,认为氨基羧酸铁(III)配合物催化分解H2O2反应为键式自由基反应,反应中间体包括过氧铁(III)... 用碘量法研究了[FeIII(EDTA] 、[FeIII(DCTA)] 、[FeIII(EGTA)] 催化分解H2O2反应,提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H2O2]/dt=k[FE(III)][H2O2][H+] 1,认为氨基羧酸铁(III)配合物催化分解H2O2反应为键式自由基反应,反应中间体包括过氧铁(III)配合物、氨基羧酸铁(II)和HO·、HO2·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羧酸铁配合物 催化分解 过氧化氢 反应机理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功能铁配合物激发态调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潘庆君 龚忠亮 钟羽武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8,共14页
许多具有d^(6)和d^(8)电子构型的第二和第三周期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长寿命的金属中心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激发态,表现出优异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能。然而,这类金属普遍昂贵且在地壳中的丰度很低。因此,开发新型廉价和丰产第一周期过... 许多具有d^(6)和d^(8)电子构型的第二和第三周期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长寿命的金属中心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激发态,表现出优异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能。然而,这类金属普遍昂贵且在地壳中的丰度很低。因此,开发新型廉价和丰产第一周期过渡金属光功能配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中,具有3d^(6)电子构型的Fe(Ⅱ)和3d^(5)电子构型的Fe(Ⅲ)光功能配合物引起了众多关注。其主要挑战为通过有效的配体设计调控Fe(Ⅱ)配合物的MLCT激发态,以及实现Fe(Ⅲ)配合物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激发态发光。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具有较长MLCT激发态寿命的Fe(Ⅱ)配合物和LMCT发光的Fe(Ⅲ)配合物被陆续开发出来,并成功应用于光化学领域。在此,我们从配合物和配体设计出发,总结了Fe(Ⅱ)和Fe(Ⅲ)配合物激发态调控的最新进展。此外,我们还讨论了Fe(Ⅱ)/Fe(Ⅲ)配合物在光化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产金属 铁配合物 配体设计 激发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级键与晶体中锑(III)螯合物配位多面体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盛志 陈明旦 B.E.Robertson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2,共7页
考虑立体活性孤对电子附近次级键配位原子的贡献,对文献报道的三十个氨基多羧酸锑(III)螯合物的晶体结构中配位多面体描述进行了全面的修正.配位多面体的几何构型指定采用了单位球内截多面体的两面角判据及其相关的ANVPDA程序.所有配位... 考虑立体活性孤对电子附近次级键配位原子的贡献,对文献报道的三十个氨基多羧酸锑(III)螯合物的晶体结构中配位多面体描述进行了全面的修正.配位多面体的几何构型指定采用了单位球内截多面体的两面角判据及其相关的ANVPDA程序.所有配位多面体几何构型的修正均得到了键价计算的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键 键价和 配位多面体 锑(Ⅲ)螫合物 氨基多羧酸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的电催化产氢性能
12
作者 朱霖洁 刘旭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苯基膦)乙烯。配合物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磷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的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新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均可以在乙腈溶液中催化醋酸中的质子还原产生氢气。其中配合物2的催化效率要明显优于配合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铁配合物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电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邻苯二酚仿生络合反应的钢纤维海水海砂砂浆试件耐久性提升方法
13
作者 郭帅成 刘知与 +3 位作者 全教中 韦思贝 刘烨钰 朱德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200,共12页
为提升钢纤维在海洋环境中长期性能,基于铁-邻苯二酚仿生络合反应对钢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提升其抗锈蚀能力.采用不同浸泡时间(1 d、3 d、7 d)、不同单宁酸溶液浓度(25 g/L、50 g/L、150 g/L)和不同处理温度(25℃和55℃)对钢纤维进行表面... 为提升钢纤维在海洋环境中长期性能,基于铁-邻苯二酚仿生络合反应对钢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提升其抗锈蚀能力.采用不同浸泡时间(1 d、3 d、7 d)、不同单宁酸溶液浓度(25 g/L、50 g/L、150 g/L)和不同处理温度(25℃和55℃)对钢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并通过拉伸强度和表面形貌分析研究了抗锈蚀提升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仿生络合反应通过在钢纤维表面构建一层致密保护膜,可以有效增强钢纤维的抗氯离子腐蚀能力,并提升其长期拉伸强度.通过模拟暴露试验,研究了表面处理后钢纤维在海水海砂砂浆中长期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铁-邻苯二酚络合层在碱性砂浆环境中仍能有效保护钢纤维,提升其长期抗拉强度.同时,单宁酸表面处理能有效提升钢纤维海水海砂砂浆试件的长期抗折承载能力和断裂韧性.本研究可为钢纤维海水海砂砂浆试件的耐久性提升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可用于海洋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铁-邻苯二酚络合 单宁酸 海水海砂 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系统砷的吸附:表面络合模型应用与发展
14
作者 苏莉莉 黄爽兵 +1 位作者 黄炜朝 李宁昱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4,共13页
砷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吸附过程对地下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该研究在总结含水层中砷吸附的主要机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表面络合模型(SC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砷吸附研究方向的应用发展情况。铁氧化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组分作为... 砷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吸附过程对地下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该研究在总结含水层中砷吸附的主要机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表面络合模型(SC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砷吸附研究方向的应用发展情况。铁氧化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组分作为沉积物中主要的砷吸附剂,以其差异化的吸附剂特性和作用机制控制着砷的吸附行为,同时,pH、共存离子等环境因素对砷的吸附起到调控作用。SCM以热力学和表面配位理论为基础,依据不同的双电层模型结构与配位反应设计,从微观机理揭示砷的吸附特性:其在阴离子(PO_(4)^(3-)、HCO_(3)^(-))与砷的竞争吸附效应解析、As(Ⅲ)-Fe(Ⅱ)-腐殖酸三元配合物形成机制阐释、阳离子桥络合比例量化等多组分协同反应体系及反应运移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耦合探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但模型依然存在诸如对沉积物复杂环境考虑不足、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未来需开发整合铁氧化物与有机质等多组分的SCM,构建科学、统一的模型参数优化框架,以及优化SCM在反应性溶质运移中的变边界模型耦合问题,为砷污染防控提供更强健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沉积物 铁氧化物 表面络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Fe(Ⅲ)工艺对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15
作者 丁语馨 杨正恒 +3 位作者 马晓明 余瑾 金青海 何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0,共8页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通过去除效果对比和机理分析,对组合工艺去除效果差异的内部机理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UV/Fe(Ⅲ)工艺对Cu(Ⅱ)-EDTA、Ni(Ⅱ)-EDTA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两种络合态重金属中Cu、Ni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4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光光度法、苯甲酸(BA)探针实验,确定Cu(Ⅱ)-EDTA、Ni(Ⅱ)-EDTA去除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Fe(Ⅲ)对Cu(Ⅱ)、Ni(Ⅱ)的置换效果有明显差异,置换率分别是85%、22%。对Ni(Ⅱ)-EDTA置换过程分别进行Fe(Ⅲ)投加量和反应温度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优化可以显著提升Fe(Ⅲ)对Ni(Ⅱ)-EDTA的置换效率。将反应温度提升至35℃,Ni去除率从41%提升至60%。反应温度在UV/Fe(Ⅲ)工艺中对Ni(Ⅱ)-EDTA的去除至关重要,适当升温有助于提高置换率,进而提升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态重金属 三价铁置换 UV辐照 碱性沉淀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煤气精脱硫配方型吸收剂研究
16
作者 陈力群 王忠科 +2 位作者 韩跃旺 陈玲 齐盼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9-320,共12页
为选择性脱除高炉煤气中微量的硫化物,以有机胺(MDEA、TEDA、DBU、MOR)、有机溶剂(NMP)、水和络合铁为原料构建选择性脱硫吸收剂体系。优化复配吸收剂组分比例,确定最优脱硫吸收剂配方为6%MDEA-14%TEDA-5%DBU-5%MOR-55%NMP-15%H2O-0.25%... 为选择性脱除高炉煤气中微量的硫化物,以有机胺(MDEA、TEDA、DBU、MOR)、有机溶剂(NMP)、水和络合铁为原料构建选择性脱硫吸收剂体系。优化复配吸收剂组分比例,确定最优脱硫吸收剂配方为6%MDEA-14%TEDA-5%DBU-5%MOR-55%NMP-15%H2O-0.25%Fe,优化脱硫吸收剂工艺条件并考察脱硫吸收剂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吸收温度50℃,气体流量300 mL/min;循环5次之后尾气中的总硫含量仍低于4 mg/m^(3),脱硫吸收剂循环性能较好;吸收20 h脱硫率仍保持在94%以上,选择性最大达到925,吸收20 h后尾气中总硫含量低于6 mg/m^(3),远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要求,达到了高炉煤气精脱硫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 精脱硫 有机胺 络合铁 湿法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氧化菌Pseudomonas sp.AO-1的分离鉴定及其对Sb(III)的氧化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隆佩 邓仁健 +5 位作者 杨宇 金贵忠 黄中杰 周新河 王西峰 王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4-914,共11页
采用抗性筛选法从锡矿山筛选出一株锑氧化菌,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考察了其氧化Sb()Ⅲ的性能和氧化次生矿物的特征.结果表明:锑氧化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sp.AO-1(简称:AO-1);影响AO-1氧化... 采用抗性筛选法从锡矿山筛选出一株锑氧化菌,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考察了其氧化Sb()Ⅲ的性能和氧化次生矿物的特征.结果表明:锑氧化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sp.AO-1(简称:AO-1);影响AO-1氧化Sb(Ⅲ)的因素主要有溶液pH值、溶解氧和铁锰氧化物(单质铁、FeCl_(3)和MnO_(2))等;AO-1在好氧和缺氧条件下均能氧化Sb(Ⅲ),好氧氧化Sb(Ⅲ)的米门常数Km和最大氧化速率Vmax值分别为393.05µmol/L和0.271µmol/(L·min),体现了较强的锑氧化性;AO-1和铁锰氧化物的耦合作用能促进Sb(Ⅲ)的氧化,且铁锰氧化物促进AO-1氧化Sb(Ⅲ)的速率依次为:FeCl_(3)>MnO_(2)>单质铁;AO-1和铁锰氧化物耦合氧化Sb(Ⅲ)生成含Sb(Ⅴ)的次生矿物,次生矿物会加速Sb(Ⅲ)的氧化以及影响锑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菌株AO-1的锑氧化性能良好,对于锑的生物化学转化和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氧化菌 Pseudomonas sp.AO-1 SB(iii) 氧化 铁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从水溶液中吸附Ru(III)及其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维 杨中民 朱光辉 《贵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3-38,共6页
研究了纳米TiO2对Ru3+的吸附作用,测定了吸附速率曲线和等温线,以及浓度、温度、pH、配体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符合一级Lagergren动力学方程,活化能为59.81kJ/mol,吸附为熵驱动的自发吸热过程ΔG0<0、ΔH0>0、ΔS0>0,... 研究了纳米TiO2对Ru3+的吸附作用,测定了吸附速率曲线和等温线,以及浓度、温度、pH、配体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符合一级Lagergren动力学方程,活化能为59.81kJ/mol,吸附为熵驱动的自发吸热过程ΔG0<0、ΔH0>0、ΔS0>0,在较低浓度时符合吸附Langmuir等温式;pH对吸附影响显著,吸附突跃在pH=2~4;可溶性配合物的形成,抑制了Ru(OH)3沉淀生成,使吸附操作的pH范围由无配体时的pH≤4,扩大到下列范围:硫脲pH<8,草酸pH<12,吡啶pH<9,1,10邻菲啉pH<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水溶液 吸附 钌配合物 湿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II)氮芥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评价
19
作者 闫军 崔海萍 杨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Co(Ⅲ)complexes of N,N’-bis-(2-chloroethyl)amine(BCA)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H-NMR and IR spectra.Cyclic voltammtry studies showed that variation of the alkyl group in the aux... 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Co(Ⅲ)complexes of N,N’-bis-(2-chloroethyl)amine(BCA)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H-NMR and IR spectra.Cyclic voltammtry studies showed that variation of the alkyl group in the auxiliary ligands alters the reduction potentials of the complexes,and linear sweep voltammtry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one electron reduction to the CO(Ⅱ)complexes may cause the release of axial ligand (BCA).In the end the complex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hypoxia-slective cytotoxicity against S562 cells in vitro,two of them showed stated sel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Co(Ⅲ)配合物 低氧选择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络合铁法的含硫化氢尾气处理工艺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瑞祥 谢若涵 +5 位作者 马晓珑 范峥 李长海 刘姝延 刘锋 胡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有效处理含硫尾气,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方法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基于Peng-Robinson热力学模型对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并根据Box-Behnken Design对其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得到了最佳H_(... 目的有效处理含硫尾气,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方法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基于Peng-Robinson热力学模型对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并根据Box-Behnken Design对其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得到了最佳H_(2)S脱除率及其对应的优化操作参数。结果此模拟流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改进络合铁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作为后续优化研究的基础模型。当循环溶液温度为47.2℃、循环溶液中Fe^(3+)质量分数为8.4100%、循环溶液体积流量为3.12 m^(3)/h、电解槽电压为0.64 V时,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脱除率高达99.999988%。此时,外排气中H_(2)S质量浓度为9.5 mg/m^(3),完全可以满足外排气中H_(2)S质量浓度不大于10 mg/m^(3)的约束条件;t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预测值和验证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准确度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含H_(2)S尾气处理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化氢尾气 改进络合铁法 热力学模型 流程模拟 响应面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