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Analyses of Genetic Structure among Chinese Indigenous Chicken Breeds using Distance-based and Model-based Methods
1
作者 LI Hui-fang CHEN Kuan-wei +5 位作者 HAN Wei ZHANG Xue-yu GAO Yu-shi CHEN Guo-hong ZHU Yun-fen WANG Qia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12,共5页
The Nei's improved genetic distance(DA)and gene flow(Nm)were measured using sixte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Dendograms based on DA genetic distance using the neighbor-joining(NJ)method and STRUCTURE program were co... The Nei's improved genetic distance(DA)and gene flow(Nm)were measured using sixte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Dendograms based on DA genetic distance using the neighbor-joining(NJ)method and STRUCTURE program were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among 10 Chinese indigenous chicken bree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ndograms of DA genetic distance using the NJ method divided the 10 chicken breeds into two main clusters;one consisted of breeds of low weight body(CHA,TTB,XIA,GUS and BAI),the other contained heavier breeds(LAN,DAG,YOU,XIS and LUY).In the lighter breeds,TIB and CHA clustered together,as did XIA and GUS.In the heavier breeds,XIS and LUY was clustered together in one branch,but LAN,DAG and YOU clustered in independent branches.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Nm estimates among the 10 indigenous chicken breeds.The STRUCTURE program properly inferred the presence of genetic structure despite not pre-defining the origin of individuals.The genetic cluster inferred by STRUCTURE wa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from the DA distance clustering method.An advantage of the STRUCTURE program was its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migrants and admixed individuals in the 10 chicken populations;this could not be achieved by use of the DA distance cluster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atellite CHINESE chicken breedS Distance-based CLUSTERING method MODEL-BASED CLUSTER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养分高效利用育种新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童依平 滕婉 +1 位作者 凌宏清 张爱民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7,共8页
20世纪90年代初,李振声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道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开展了作物高效利用营养元素的育种探索,开创了以提高磷、氮吸收和利用效率为主,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小麦育种... 20世纪90年代初,李振声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道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开展了作物高效利用营养元素的育种探索,开创了以提高磷、氮吸收和利用效率为主,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小麦育种新方向,引领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2024年9月,李振声院士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本文总结了李振声倡导育种新方向的战略考量,以及如何布局开展小麦磷高效利用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研究,以此向李振声院士在作物营养高效利用研究领域作出的出色工作致敬,期望能进一步展现李振声的治学方法和精神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高效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 育种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的结构特征和应用性能对动物营养研究的意义
3
作者 王爱勤 卢予沈 +3 位作者 杨芳芳 惠爱平 康玉茹 牟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石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为深入挖掘凹凸棒石的矿物属性,加快新产品创新研制,文章针对我国畜牧业健康养殖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凹凸棒石晶体结构和应用性能,阐述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和改性的重要性,展望了凹凸棒石在饲料工业中的研究重点,从矿物材料化视角,以期促进凹凸棒石学科交叉研究和产业上下游应用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结构特征 理化性质 棒晶束解离 功能改性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快繁方式对马铃薯脱毒苗表型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伟 庞敏昡 +9 位作者 史宁帆 张志家 李忠润 胡李军 王廷辉 刘悦善 毕真真 姚攀锋 白江平 孙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5,共11页
【目的】探究在传统组培快繁方式和水培快繁方式下的马铃薯脱毒苗对定植后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效率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个马铃薯商业品种:早熟品种‘甘引9号’(GY9)和晚熟品种‘... 【目的】探究在传统组培快繁方式和水培快繁方式下的马铃薯脱毒苗对定植后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效率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个马铃薯商业品种:早熟品种‘甘引9号’(GY9)和晚熟品种‘大西洋’(ATL),对其组培苗和一至三代水培苗在快繁期和定植期的表型、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1)在快繁期,生长至13 d时,GY9和ATL水培苗的株高和根数较组培苗显著提高。(2)在定植期,对于GY9和ATL,定植45 d后水培苗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较组培苗显著提高;定植80 d后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较组培苗显著提高;二代水培苗的单株有效薯数较组培苗显著提高。(3)对于GY9,单株薯数与快繁期的株高、根长和定植期的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对于ATL,单株薯数与快繁期的株高、茎粗、根数和定植期的叶绿素含量、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4)GY9和ATL水培苗的原原种总产量较组培苗无显著差异,但有效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其中二代水培苗的经济效益最好。【结论】二代水培苗生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周期短,原原种有效薯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可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苗 水培苗 繁育方式 原原种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肉风味形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延龙 白天天 +1 位作者 普宣宣 郭雪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4-793,共10页
羊肉风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羊肉风味的组成,包括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品种、年龄、性别、饲养条件、屠宰后处理及加工方式等对羊肉风味的影响;其中,饲粮... 羊肉风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羊肉风味的组成,包括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品种、年龄、性别、饲养条件、屠宰后处理及加工方式等对羊肉风味的影响;其中,饲粮类型和饲养环境等对羊肉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加工方式,如腌制、烹饪等对羊肉风味的最终表现起决定性作用。羊肉风味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代谢组学等技术开展系统性研究,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风味羊肉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风味 品种 饲养条件 加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斌华 刘洪岩 +2 位作者 俞雅文 张世勇 陈校辉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简述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方式和育种技术,以及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国作为斑点叉尾鮰主要生产国,其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提出,未来,斑点叉尾鮰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与生态平衡... 简述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方式和育种技术,以及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国作为斑点叉尾鮰主要生产国,其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提出,未来,斑点叉尾鮰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与生态平衡的融合,应深入研究分子育种技术、推进循环水养殖模式以及完善疫病防治体系,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养殖方式 分子育种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菁牧6号羊草新品系的选育
7
作者 庄煦 王建丽 +5 位作者 张冬梅 牟林林 尤佳 韩微波 申忠宝 邸桂俐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85-90,共6页
为选育适宜东北地区的高产、耐寒、优质牧草,2002年以黑龙江省5地野生羊草为基础,经多年混合选择育成菁牧6号羊草新品系。2016—2018年品比试验显示,其平均干草产量7926.6 kg/hm^(2)、种子产量277.3 kg/hm^(2),较吉生1号、野生羊草分别... 为选育适宜东北地区的高产、耐寒、优质牧草,2002年以黑龙江省5地野生羊草为基础,经多年混合选择育成菁牧6号羊草新品系。2016—2018年品比试验显示,其平均干草产量7926.6 kg/hm^(2)、种子产量277.3 kg/hm^(2),较吉生1号、野生羊草分别增产15.6%、26.8%和29.4%、52.6%(P<0.05)。三年四点生产试验平均干草产量7314.59 kg/hm^(2),较吉生1号、东北羊草增产11.46%、16.96%(P<0.05)。三年三点区域试验平均干草产量11393.7 kg/hm^(2),较中科1号、吉生3号增产6.9%、9.6%(P<0.05)。该品系株型整齐,草产量与种子产量高、耐寒性强,适合在东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品种 选育方法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研究进展及市场化开发应用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桂英 钟思志 +16 位作者 王青林 沈光辉 霍二伟 马汉云 申关望 余新春 徐士库 彭波 黄雅琴 李堂慧 易宏岩 王进 高成 陈庆明 陈宏 扶定 祁玉良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1-392,共12页
本文从6个方面(香稻的概念、类型和分布;香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香稻香味的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形成和代谢调控机制;香稻香味的遗传和遗传育种研究进展;香稻香味的检测方法;香稻的市场化开发应用建议等)阐述了香稻的相关研究进展,以... 本文从6个方面(香稻的概念、类型和分布;香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香稻香味的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形成和代谢调控机制;香稻香味的遗传和遗传育种研究进展;香稻香味的检测方法;香稻的市场化开发应用建议等)阐述了香稻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香稻稻米品质和营养价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推动香稻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米价值 香味物质调控 香稻遗传育种 香味检测方法 香稻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业振兴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动物育种学为例
9
作者 陶晨雨 贾青 +1 位作者 周荣艳 李俊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在种业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对高校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新挑战。为适应当前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动物育种学教学采用案例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 在种业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对高校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新挑战。为适应当前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动物育种学教学采用案例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育种学必修课程为载体,采用对比试验法,选取实验班与对照班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国家种业振兴战略要求,将畜禽品种选育、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案设计等核心内容融入典型案例中;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显著提升了学生对育种理论的理解深度、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水平,为推进现代化育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育种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育种实践 种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方式和环境对家禽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郎需桥 宋丹雨 +2 位作者 孙起 许翰琪 陈兴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现代家禽养殖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为主,家禽的行为又产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家禽对养殖方式的适应性行为是在限定生活环境下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策略。家禽通过调节行为方式和生理机制,能够适应多样的环境挑战并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发展。... 现代家禽养殖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为主,家禽的行为又产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家禽对养殖方式的适应性行为是在限定生活环境下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策略。家禽通过调节行为方式和生理机制,能够适应多样的环境挑战并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发展。文章阐述了家禽在笼养和散养等方式下的行为差异,以及各养殖方式产生的环境条件对家禽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表观遗传调控影响行为表现并产生适应性进化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旨在为研究家禽行为适应养殖方式对环境变化的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养殖方式 适应性行为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教育背景下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1
作者 赵莹 魏峭嵘 +1 位作者 张林 陈庆山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29-32,共4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该文聚焦于智慧农业背景下的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提出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措施。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该文聚焦于智慧农业背景下的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提出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措施。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采用多样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案例分析和跨学科项目学习。同时,课程的改革还融入现代科技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设备的使用。通过这些创新举措,该文旨在为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推动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持续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作物育种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智能设备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工程视角下云南省畜禽养殖业碳减排的生命周期分析
12
作者 常镇 赵兴玲 +7 位作者 吴凯 张箭 梁承月 王昌梅 杨斌 尹芳 张云杰 张无敌 《中国沼气》 2025年第3期70-77,共8页
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而沼气工程低碳模式为畜禽养殖业降低碳排放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文章基于云南省2013—2022年畜禽养殖碳足迹清单,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沼气工程模式下的碳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沼气工程循... 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而沼气工程低碳模式为畜禽养殖业降低碳排放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文章基于云南省2013—2022年畜禽养殖碳足迹清单,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沼气工程模式下的碳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沼气工程循环经济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能年均有效减少碳排放2243.31万tCO_(2)-eq和增加67.70亿元经济收益;其中对畜禽粪便的有效处理能实现碳减排年均1286.641万tCO_(2)-eq,沼肥替代传统化肥和沼气替代传统煤分别实现碳减排年均103.53万tCO_(2)-eq、1179.94万tCO_(2)-eq。沼气工程畜禽养殖模式不仅能有效处理畜禽粪便,还能增加产业链收益,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工程 循环经济 畜禽养殖 生命周期评价法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抗菌肽在动物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松山 曹雨欣 张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4,共6页
黑水虻以腐烂底物为食,在大量微生物下快速稳定生长,是昆虫中产生抗菌肽的理想物种之一。文章综述了黑水虻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和种类多样性,总结了黑水虻抗菌肽的提取方法,阐述了黑水虻抗菌肽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黑水虻以腐烂底物为食,在大量微生物下快速稳定生长,是昆虫中产生抗菌肽的理想物种之一。文章综述了黑水虻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和种类多样性,总结了黑水虻抗菌肽的提取方法,阐述了黑水虻抗菌肽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黑水虻抗菌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抗菌肽 作用机制 提取方法 动物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脂品质改良的遗传基础与育种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竹梦婕 朱倩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26-30,共5页
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大豆油脂品质改良成为育种学研究的重点。在介绍大豆油脂组成与品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大豆油脂品质的遗传基础、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转... 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大豆油脂品质改良成为育种学研究的重点。在介绍大豆油脂组成与品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大豆油脂品质的遗传基础、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指出了未来大豆油脂品质改良将持续依赖分子育种技术,多学科合作和跨领域研究对于育种策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脂品质改良 遗传基础 分子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环境福利实施行为影响因素路径研究——基于fsQCA方法
15
作者 王文静 田松鹭 +1 位作者 全源 李大兵 《养猪》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近年来,畜牧业作为保障食物安全和居民生活的产业受到重点关注。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畜牧业发展格局发生变化,高质量产品需求随之增加,促使人们的视线向畜牧食品质量聚焦,使得福利养殖变得更具可能性。本文以规模化生猪养殖户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畜牧业作为保障食物安全和居民生活的产业受到重点关注。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畜牧业发展格局发生变化,高质量产品需求随之增加,促使人们的视线向畜牧食品质量聚焦,使得福利养殖变得更具可能性。本文以规模化生猪养殖户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生猪养殖过程中影响养殖户改善环境福利行为的因素组合路径,分析不同组态路径下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环境福利实施意愿与行为受作用情况,对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环境福利 UTAUT模型 fsQC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公鹿伤人伤鹿方法与应用效果评价
16
作者 关湘妍 王浩男 +4 位作者 孙子慧 王晴 马瑜锴 邢海华 李和平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公鹿在繁殖季节具有攻击性,对养鹿业造成消极影响。文章针对公鹿伤人伤鹿问题,介绍了物理隔离设备、佩戴式防护设备和化学药剂等,从可行性、实用性、成本效益及其对动物福利影响等方面评价了上述不同防公鹿伤人伤鹿方法的应用效果。结... 公鹿在繁殖季节具有攻击性,对养鹿业造成消极影响。文章针对公鹿伤人伤鹿问题,介绍了物理隔离设备、佩戴式防护设备和化学药剂等,从可行性、实用性、成本效益及其对动物福利影响等方面评价了上述不同防公鹿伤人伤鹿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佩戴式防护设备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养鹿场;物理隔离设备适合大中型养鹿场,小型养鹿场则可使用防护栏或隔离圈;抗应激添加剂需在饲料中科学、适量添加;在养鹿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上述方法进行选择组合使用,并辅以人员培训,可提高养鹿生产效率、保障人员安全及减少养鹿业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鹿 繁殖期 伤人伤鹿 防范方法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集成的意蜂养殖装置设计研究
17
作者 唐茜 周智慧 +1 位作者 邵琦 徐洁堂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258,共7页
为解决现阶段在养殖意蜂的过程中,蜂养殖者无法防范养殖装置内出现巢虫、蜂螨等虫害,以及在转地过程中搬运养殖装置较为费力,从而对工作者的腰椎产生损害的问题,提出了集成KJ/AHP/FBS的意蜂养殖装置设计模型。首先,运用KJ(亲和图法)对... 为解决现阶段在养殖意蜂的过程中,蜂养殖者无法防范养殖装置内出现巢虫、蜂螨等虫害,以及在转地过程中搬运养殖装置较为费力,从而对工作者的腰椎产生损害的问题,提出了集成KJ/AHP/FBS的意蜂养殖装置设计模型。首先,运用KJ(亲和图法)对蜂养殖相关原始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构建关于蜂养殖装置的用户需求层次模型。其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各需求要素权重,进行综合排序分析。接着,运用FBS(功能-行为-结构)模型将上述分析结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最后,利用Jack仿真软件建立虚拟环境,分别对数字人搬运传统装置与新型装置的姿势进行模拟对比并分析,得出该新型装置对人体下背部的压力更小,不会使工作者下背部受伤的概率增加。集成KJ/AHP/FBS的意蜂养殖装置搭建了虫害环境监测硬件系统,并通过对于该装置人机尺寸的把控,使装置施于人体更小受力,从而能够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实现意蜂养殖装置的创新,并为相关蜂养殖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J法 AHP FBS Jack仿真 意蜂 养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4年国内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成果
18
作者 肖琪 罗飞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品种是猕猴桃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驱动猕猴桃育种技术创新的立足点。我国是猕猴桃原产国,种质资源丰富,为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统计了2019—2024年我国中文文献中提及的新育成的50个猕猴桃新品种,比较... 品种是猕猴桃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驱动猕猴桃育种技术创新的立足点。我国是猕猴桃原产国,种质资源丰富,为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统计了2019—2024年我国中文文献中提及的新育成的50个猕猴桃新品种,比较了不同育种方法所选育品种的特性。结果表明,实生选育为2019—2024年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且绝大多数猕猴桃新品种均是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野生种群中选育而来;新品种以黄肉为主,其次是绿肉、红心及红肉;20个新品种较抗猕猴桃溃疡病,其中16个为中华猕猴桃;选育单位主要集中在湖北、陕西、安徽和四川等地,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品种最多。生产者需考虑品种所属猕猴桃种的特性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栽培区域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本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新品种 选育方法 品种特性 果实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百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19
作者 李跃贞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1期31-32,84,共3页
对百合的栽培管理进行了全面论述,包括播种繁殖、分小鳞茎法、鳞片扦插法、分珠芽法、盆栽以及大田种植中的整地、做畦床、栽植、水分管理、温度控制、光照调节、营养管理和拉网等技术要点,同时还介绍了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旨在... 对百合的栽培管理进行了全面论述,包括播种繁殖、分小鳞茎法、鳞片扦插法、分珠芽法、盆栽以及大田种植中的整地、做畦床、栽植、水分管理、温度控制、光照调节、营养管理和拉网等技术要点,同时还介绍了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旨在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及园林业余爱好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繁殖方法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多糖高通量提取测定体系优化及应用
20
作者 宋慧 安学君 +3 位作者 黄芸萍 张香琴 吕燕 钱欣欣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为简化南瓜多糖育种过程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开展了优化高通量热水浸提南瓜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体系的试验。以23S18等南瓜果肉为试材,以单因素试验确定检测波长和浓硫酸用量,并明确测定结果与纯化后测定多糖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苯... 为简化南瓜多糖育种过程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开展了优化高通量热水浸提南瓜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体系的试验。以23S18等南瓜果肉为试材,以单因素试验确定检测波长和浓硫酸用量,并明确测定结果与纯化后测定多糖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定南瓜多糖波长为490 nm,反应体系中样品用量:5%苯酚:浓硫酸为2:2:7。建立高通量测定多糖回归方程y=0.0061x+0.1476(R^(2)=0.9965),吸光值在0.084~3.684线性关系良好。微量提取高通量测定方法与纯化后测定多糖的结果显著相关。分析测定53份南瓜多糖含量,筛选到含量>100 mg/g的高多糖亲本(23S2和23S14)和组合(23FV5和23FV26)用以育种。南瓜多糖高通量提取测定体系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广,测定结果与纯化测定多糖结果显著相关,对提高南瓜多糖育种效率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多糖 单因素试验 苯酚-硫酸法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