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MIS-TLIF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1
作者 董洪伟 路遥 +2 位作者 卢水生 王克荣 吴小辉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MIS-TLIF)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景德镇市中医医院骨伤科2021年12月—2023年11月间行MIS-TLIF手术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MIS-TLIF)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景德镇市中医医院骨伤科2021年12月—2023年11月间行MIS-TLIF手术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30例。治疗组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那屈肝素钙口服进行预防;对照组通过那屈肝素钙进行预防;通过观察术后13 d、21 d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D-2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 dAPTT、PT、D-2聚体、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1 dAPTT、PT、D-2聚体、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TT、PT、JOA评分大于对照组,治疗组D-2聚体小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通过改变机体抗凝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同时恢复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加减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微创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
2
作者 武云鹤 祁鹏 +3 位作者 刘贝贝 苏雪萍 张茜茜 梁增辉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常规腰背肌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局部压痛、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局部压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手术 银质针温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腰椎功能 局部压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强骨汤联合一指禅推拿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丹丹 李宵 王泰然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益肾强骨汤联合一指禅推拿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口服联合一指禅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强骨汤联合一指禅推拿治疗。... 目的:探讨益肾强骨汤联合一指禅推拿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口服联合一指禅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强骨汤联合一指禅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益肾强骨汤联合一指禅推拿可降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血清炎症因子 JOA评分 益肾强骨汤 一指禅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与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健 李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7-484,共8页
探讨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术后腰椎功能与生物力学的影响。通过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观察组基于... 探讨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术后腰椎功能与生物力学的影响。通过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比较2组干预效果。干预12周后、24周后观察组健侧、弱链侧平均振幅值、步幅、步频、腰背伸展状态平均功率(AP)、腰背伸展状态平均功率(PT)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腰背屈/伸比(F/E)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4周后观察组SF-36、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可缓解LDH术后疼痛,改善下肢步态,恢复腰椎功能及生物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 常规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单通道椎间孔镜在腰椎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李东儒(综述) 孟纯阳(审校)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椎微创手术技术在腰椎疾病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经皮单通道椎间孔镜是腰椎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内窥镜辅助技术,最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椎微创手术技术在腰椎疾病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经皮单通道椎间孔镜是腰椎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内窥镜辅助技术,最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简要回顾了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总结了该技术在腰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 微创手术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形按摩球分心联合握手与信息提供干预在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唐莹 于秋晨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刺形按摩球分心联合握手与信息提供干预在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局麻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目的:探讨刺形按摩球分心联合握手与信息提供干预在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局麻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刺形按摩球分心联合握手与信息提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状态、疼痛、躁动程度、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状态、焦虑特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术后24 h疼痛评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形按摩球分心联合握手与信息提供干预在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其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手术 刺形按摩球 握手与信息提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退变性腰椎间盘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传亮 胡玉华 +3 位作者 殷磊 钱金用 姜景辉 杜广军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退变性腰椎间盘病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间异常应力负荷下兔颈椎间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3
8
作者 陈立 詹红生 +1 位作者 应航 井夫杰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长时间异常应力负荷 组织学 病理学 颈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犬椎间盘突出症90例(2000-2002)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雷 姜术霞 +2 位作者 谢富强 何静荣 林德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对90例犬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了总结性回顾,经针灸治疗有81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效率为 90%,但对于临床分级为四级的病例的疗效较低,仅为45.5%,但是针灸疗法对于提高患犬的食欲、精神状态和降低疼痛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总之,采取中... 对90例犬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了总结性回顾,经针灸治疗有81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效率为 90%,但对于临床分级为四级的病例的疗效较低,仅为45.5%,但是针灸疗法对于提高患犬的食欲、精神状态和降低疼痛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总之,采取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治疗方法。该种疗法是值得推广和发扬的中国中兽医的传统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 治疗方法 疗效 临床分级 传统治疗 病例 中兽医 推广 食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诊治椎间盘病症 被引量:66
10
作者 张明才 詹红生 +2 位作者 石印玉 黄仕荣 王翔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前,包括颈椎和腰椎在内的椎间盘病症发病率居我国各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第8位。如何正确诊疗本病症,才能提高和稳定疗效、降低复发率是世界性医学难题。以往认为椎间盘变性、膨出或突出是引起椎间盘病症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理论... 目前,包括颈椎和腰椎在内的椎间盘病症发病率居我国各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第8位。如何正确诊疗本病症,才能提高和稳定疗效、降低复发率是世界性医学难题。以往认为椎间盘变性、膨出或突出是引起椎间盘病症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现代临床也较多地针对椎间盘进行治疗。但是,这一理论并未获得充分的临床证据支持。根据椎间盘病症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学认识,我们认为其发病的关键病机是"骨错缝、筋出槽、筋骨失和"。本文试从这一认识出发,探讨椎间盘病症诊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与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54
11
作者 师宁宁 沈国权 +1 位作者 何水勇 郭汝宝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7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临床治疗途径。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研究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临床治疗途径。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研究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20~75岁;病程1~144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18~76岁;病程0.5~240个月。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症状与体征,以及腰椎与骨盆在X线片的表现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计算骶髂关节紊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度;单因素危险度估计对自变量进行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8例合并有骶髂关节紊乱,骶髂关节紊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之一(OR=4.61,P=0.00);61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7例合并骶髂关节紊乱,髂骨旋转移位引起的髂嵴不平为L4.,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OR=11.27,P=0.00);6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1例合并骶髂关节紊乱,骶骨倾斜移位引起的腰骶角异常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OR=2.31,P=O.03)。结论: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二联症,二者相互影响且有因果关系,任何一方的发生是另一方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共同存在于腰腿痛疾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椎间盘移位 流行病学研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运铎 张建中 +1 位作者 范同英 孔庆利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盘术 医院 病例 现状分析 美国人 中国 技术 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明 陈强 +3 位作者 何大为 朱晓东 郑召民 侯铁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 探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 85例、98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间隙突出者 72例 ,双间隙突出者 13例 ,合并侧隐窝狭窄者 15例... 目的 探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 85例、98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间隙突出者 72例 ,双间隙突出者 13例 ,合并侧隐窝狭窄者 15例。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 (6~ 2 0 )个月随访 ,平均 14个月。优良率 92 9% (79 85 )。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腰椎不稳。患者术后第 3天即可下床活动 ,切口仅长 1 6cm ,行皮内缝合 ,不需拆线。本组患者均在术后 (3~ 5 )天出院。 结论 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选择合适的病例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动物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0
14
作者 姜宏 刘锦涛 +1 位作者 惠礽华 王拥军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过程中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以及黄芪干预重吸收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胸腺肽治疗组等4组。动物10d后处死,取髓核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 目的:研究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过程中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以及黄芪干预重吸收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胸腺肽治疗组等4组。动物10d后处死,取髓核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B细胞含量。结果:相对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髓核组织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T、B细胞含量比例明显大于模型组。结论:突出髓核组织能够引发自身免疫反应,黄芪对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的重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自身免疫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模型 动物 自身免疫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海昊 汤涛 +2 位作者 庞清江 王云 张宗凯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126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男67例,女59例;年龄17~75岁,平均(4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126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男67例,女59例;年龄17~75岁,平均(41.0±13.5)岁;L3,49例,L4,576例,L5S141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随机分为单纯椎间孔镜组和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每组63例。单纯椎间孔镜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注入4 ml生理盐水,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注入1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利多卡因和2 ml甲钴胺。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4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JOA评分,按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并发症。单纯椎间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分别(4.61±1.25)d、(4.31±0.47)周,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分别为(2.53±0.69)d、(3.14±0.52)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00)。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术后1 d、1周、1个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单纯椎间孔镜组(P=0.000)。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单纯椎间孔镜组优39例,良21例,可3例;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优41例,良20例,可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好。术中联合使用硬膜外注射短期内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更加显著,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早日恢复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硬膜外注射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脱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尚全 于杰 +3 位作者 冯敏山 罗杰 杨克新 赵国东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55-57,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或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或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窜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6
17
作者 冯伟 冯天有 +2 位作者 王飞 毕永民 王书勤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7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3岁。按患者主观症状、患侧直腿抬高试验(SLR)、脊柱运动...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3岁。按患者主观症状、患侧直腿抬高试验(SLR)、脊柱运动、腰型进行临床评分,比较手法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观察反映突出髓核大小的MRI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矢状径指数(SI),比较手法治疗前后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SLR、脊柱运动、腰型积分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8.4500±2.4385、18.9000±1.8229,治疗后积分显著提高(P<0.05)。手法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5651±0.1387、0.5292±0.1499,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改变(P>0.05)。41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单(多)个椎体位移。实施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恢复患椎的解剖或代偿位置,临床表现可以随之锐减或消失。其机制并非髓核组织的缩小,可能是纠正椎体位移后减轻鞘膜囊(神经根)的形变和张力,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正骨手法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忠 李锋 +1 位作者 熊伟 陈安民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治疗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 APLD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 腰椎管狭窄 脊柱稳定性 神经根粘连 成功 影响 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窥镜下经不同入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0
19
作者 蒋毅 左如俊 +5 位作者 吴磊 黄承 石岩 宋华伟 王艺伟 李斌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微创内窥镜治疗的68例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3种不同入路完成手术。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4...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微创内窥镜治疗的68例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3种不同入路完成手术。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45例(A组),经椎板间隙入路15例(B组),经椎弓根入路8例(C组)。男43例,女25例;L2,3节段1例,L3,4节段12例,L4,5节段36例,L5S1节段19例;头端移位23例,尾端移位45例;年龄11~77岁,平均(42.29±15.92)岁。术前通过MRI证实诊断,术后复查MRI明确摘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返回工作岗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腿痛视觉疼痛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应用Mac Nab评价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18.0±15.9)个月。术后7例(A组3例,B组3例,C组1例)患者出现患肢短暂性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或皮节支配区减退),予以对症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缓解,末次随访无残留症状。B组1例推挤管道时硬膜撕裂,未予处理,术后无头痛及皮肤窦道等并发症。A、B、C组术前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93±1.34,6.33±1.23,6.13±1.7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80±0.87,0.73±0.70,0.38±0.52;JOA评分术前分别为9.09±2.62,9.80±2.31,10.50±2.9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6.82±1.53,25.93±1.58,26.50±1.51;3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3种手术入路在出血量、术后返回工作岗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较短。依据Mac Nab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21例,可5例。结论:微创内窥镜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种不同入路应依据术前患者解剖学特点选择,经椎弓根入路摘除向尾端重度脱出移位髓核直接方便,但对手术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弓根入路 经椎板间入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前后症状学评分与MRI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郭伟 赵平 +5 位作者 周卫 卫杰 李喜德 周华 刘亮 闫小彬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前后MRI指标和临床表现变化的分析,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方法:自2007年6月至12月,收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0例;年龄21~56岁,平均39岁。对保守治疗前后进...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前后MRI指标和临床表现变化的分析,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方法:自2007年6月至12月,收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0例;年龄21~56岁,平均39岁。对保守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包括直腿抬高角度、视觉疼痛量表VAS值、JOA值)量化评分,对腰椎MRI进行量化测量(包括突出物绝对值D,突出物与神经根管夹角AN值),对两次测量指标结果进行自身配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结果: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角度SLR(t=12.72705,P<0.0001)、视觉疼痛量表VAS值(t=-23.8799,P<0.0001)、JOA值(t=20.68767,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突出物与神经根管夹角AN值(P>0.05)、突出物绝对值D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治疗前后的D值变化与JOA评分差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r=0.00397,P=0.9739>0.05),两者无显著相关性;AN值改变与JOA评分差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r=0.00568,P=0.9628>0.05),两者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后,复查MRI发现突出髓核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显著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平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磁共振成像 骨科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