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43
1
作者 罗刚 倪卫东 +1 位作者 高仕长 宋昭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2...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2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临床及影像学两方面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10~22个月)。2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6周;无螺钉松动或断裂,无内固定失效发生。2例(10%)患者发生成角畸形愈合(<7°);6例(30%)患者出现轻微跛行;4例(20%)患者患侧踝关节活动度较对侧减少20°以上;3例(15%)患者未能恢复受伤前工作;1例(5%)患者发生晚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锁定加压钢板 微创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被引量:32
2
作者 曾浪清 陈云丰 +6 位作者 李元超 王磊 宋文奇 刘燕洁 章伟 张长青 曾炳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无内侧骨皮质支撑;C组,无内侧骨皮质和内侧支撑螺钉支撑。分别对3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抗扭、剪切力压缩、模型失效测试。结果 A、B、C 3组轴向压缩最大载荷为A组((240.88±19.13)N)>B组((169.04±19.26)N)>C组((128.58±17.53)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24.4±101.2)N/mm)>B组((230.7±40.54)N/mm)>C组((147.0±29.2)N/mm,P<0.05);抗扭测试最大扭矩A组((8.92±0.25)N.m)、B组((9.09±0.31)N.m)>C组((7.57±0.53)N.m,P<0.05),抗扭刚度A组((1.80±0.07)N.m/(°))、B组((1.86±0.07)N.m/(°))>C组((1.53±0.10)N.m/(°),P<0.05);剪切力压缩测试最大载荷为A组((444.71±20.87)N)>B组((228.79±28.95)N)>C组((188.73±26.15)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70.0±54.4)N/mm)>B组((183.89±29.64)N/mm)>C组((140.2±32.1)N/mm,P<0.05);模型失效载荷A组((2 949.76±355.08)N)>B组((2 448.13±402.39)N)、C组((2 222.55±336.41)N,P<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无内侧柱支撑时明显增强。通过内侧骨皮质支撑或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值得临床运用,以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力学特性 轴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129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洪涛 刘康 +3 位作者 陈尔东 曾毅军 何智勇 余新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64-27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9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对手术时间、术后骨折X线、骨折愈合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9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对手术时间、术后骨折X线、骨折愈合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结果:129例患者中121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95min;术后X线评价,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lysholm评分:优(>85分)70例,良(>75分)37例,优良率83%,可(>60分)16例占12%,差(<60分)6例占6%。结论:股骨远端锁定钢板能有效的桥接支撑并固定即使仅有单侧皮质完好的髁部严重粉碎骨折。通过稳妥固定,减少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从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谢丹 张森 林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54例。分为A组(26例)和B组(28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关节镜联合经... 目的:比较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54例。分为A组(26例)和B组(28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平均切口长度9.3cm,平均住院时间17.1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6.7周,术后深部感染1例,局部皮肤坏死2例,关节僵硬2例,畸形愈合1例;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组平均切口长度4.22cm,平均住院时间12.5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2周,术后均无深部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2.58h,、B组平均手术时间2.23h,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A组与B组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3.1%和92.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锁定钢板与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章伟 芮碧宇 +5 位作者 潘垚 傅士平 张明 张云龙 薛培璘 陈云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44、7.079、5.850、3.005 mm,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293、6.826、5.774、3.023 mm。两种内固定的最大位移在变化中接近,表明在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别。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1 033.0、904.1、888.1、1 062.0 MPa,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743.1、692.4、486.4、393.5 MPa。在不同肩关节外展位过程中,两者总体应力都在逐渐减小,但新型锁定钢板应力减小的范围较大,相对来说,应力分散传递明显。结论新型锁定钢板和AO-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时,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都表现出稳定的固定效果。但对于有骨质疏松且同时合并大、小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新型锁定钢板独特的解剖设计及固定效果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锁定钢板 AO—PHILOS钢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伟力 胡光宇 +1 位作者 韦民 沈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 1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 3~ 6月的随访并根据Neer的百分制评分 ,优良率为 86 .6 %。结论对于年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采...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 1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 3~ 6月的随访并根据Neer的百分制评分 ,优良率为 86 .6 %。结论对于年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内固定治疗 粉碎骨折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年轻 患者 随访 百分制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加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斌 高益 +2 位作者 赵洪 彭立波 瞿玉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957-959,共3页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和锁定加压钢板(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外侧入路下行DCP、LCP分别治疗18例、11例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和锁定加压钢板(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外侧入路下行DCP、LCP分别治疗18例、11例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随访5~20个月,平均10.5个月。DCP组骨折于14~30周愈合,平均16.7周,包括1例固定失败行翻修手术者。LCP组骨折于13~19周愈合,平均13.8周。LCP组较DCP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DCP组优13例,良5例。LCP组优8例,良3例;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DCP组优14例,良4例。LCP组优9例,良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术前桡神经损伤者于术后14~28周基本恢复,平均18.3周。两组均无术中神经损伤。结论:切开复位结合LCP内固定是治疗肱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动力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烨 焦竞 +1 位作者 汤洁 胡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PTH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加用PTH,对照组仅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 目的分析PTH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加用PTH,对照组仅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PTH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术后1周、2周时2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治疗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及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H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 甲状旁腺激素(1-34) 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对骨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堂成 张春才 +4 位作者 康庆林 许硕贵 倪灿荣 王志伟 付青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建立兔双侧肱骨骨折后 SMC和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内固定模型 ,分别于术后 1、3、7、1 4、2 1、2 8和 5 6 d各处死 5只兔 ,... 目的 :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 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建立兔双侧肱骨骨折后 SMC和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内固定模型 ,分别于术后 1、3、7、1 4、2 1、2 8和 5 6 d各处死 5只兔 ,在骨折局部取材 ,应用免疫组化 En Vision法进行标本中 TGF- β定位检测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骨折局部 TGF- β的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及阳性指数。结果 :SMC和 DCP固定后骨折愈合过程中 ,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基质中均有 TGF- β阳性染色。骨折早期 ,两组 TGF- β含量无显著差异 ;术后 7~ 2 8d,SMC组 TGF- β含量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P<0 .0 1 ) ;术后 5 6 d两组间 TGF- β含量无差异。 结论 :在软骨形成阶段和软骨内成骨阶段 ,SMC内固定下骨折端 TGF- β呈高水平表达 ,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与 SMC所产生的持续动态加压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 内固定 骨折 转化生长因子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伟弘 倪卫东 宋昭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影像学资料、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 目的探讨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影像学资料、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 评分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6~25)个月。16例(100%)患者获得骨性愈合,14例患者基本获得解剖复位(87.5%),1例(6.2%)患者术后肩关节轻度疼痛,1例(6.2%)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所有病例无钢板螺钉断裂、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平均ASES评分为80.5(40~96)分,平均Constant评分为72.4(32-93)分;其中患肢肩关节功能优12例(75.0%)、良3例(18.8%)、差1例(6.2%)。结论采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型骨折,尤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不仅可提供稳定的骨折固定,而且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PHILOS锁定钢板 内固定 Constant—Murley评分 ASE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与F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俊杰 高永泉 +1 位作者 宋德业 倪江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3-1153,共11页
目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是指在冠状面上骨折线与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大于50°的股骨颈骨折。临床上较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为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动力髋螺钉和锁定钢板。本研究对F型CCS固定和3种平行构... 目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是指在冠状面上骨折线与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大于50°的股骨颈骨折。临床上较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为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动力髋螺钉和锁定钢板。本研究对F型CCS固定和3种平行构型CCS联合内侧支撑钢板钢板固定进行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旨在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位52岁男性志愿者,身高176 cm,体重72 kg,无髋关节病史,行髋关节X线片及CT检查证实骨骼形态、骨质条件正常。应用螺旋CT对其右侧股骨近端行连续薄层扫描,采用有限元法利用CT采集的数据建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仿真模型,在模型上比较倒三角平行构型CCS+内侧支撑钢板(A组)、垂直平行构型CCS+内侧支撑钢板(B组)、水平平行构型CCS+内侧支撑钢板(C组)和F型CCS(D组)的内植物、骨折端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位移分布及位移峰值。结果:A、B、C、D组模型的内植物应力峰值分别为362.74、586.84、558.25、208.66 mPa,应力峰值均出现在内植物的骨折断端部分,其中D组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A、B、C、D组内植物位移峰值分别为0.39、0.45、0.44、0.41 mm;骨折端的应力峰值分别为70.62、98.48、55.84、65.39 mPa,断端应力均集中在股骨颈基底部和股骨干外侧皮质,C、D组应力分布较A、B组均匀;A、B、C、D组骨折端的位移峰值分别为0.44、0.52、0.50、0.44 mm,B、C组位移大于A、D组。结论:F型CCS固定的力学稳定性与倒三角平行构型CCS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相当,并具有比平行构型CCS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更好的应力分散效果,可能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 空心加压螺钉 内侧支撑钢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老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广欣 肖万军 +1 位作者 王臣 梁庆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1396-1400,共5页
目的:对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系统在促进老年患者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Robinson 2B型移位锁骨中段骨折老年患者44例,根据内固定方... 目的:对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系统在促进老年患者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Robinson 2B型移位锁骨中段骨折老年患者44例,根据内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桥接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每组2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时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DASH评分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患者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骨膜蛋白(OSF)的水平。结果:桥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钢板组短(P<0.05)。桥接组术后12个月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明显优于钢板组短(P<0.05)。桥接组术后3个月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明显下降,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骨膜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桥接组较钢板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桥接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较锁定钢板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更利于骨折愈合,更好的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内固定失败率,从而为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 锁定钢板 老年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治疗的内固定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苑福升 张治宇 +3 位作者 胡硕 张巨 安久利 杨春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8-58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2类不同内固定的疗效,阐述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5例Neer分型三部分和四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分别采用传统固定(三叶钢板和交叉克氏针)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传...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2类不同内固定的疗效,阐述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5例Neer分型三部分和四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分别采用传统固定(三叶钢板和交叉克氏针)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传统的三叶钢板或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为A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为B组,三、四部分骨折分别为亚组。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共71例,应用传统固定方法治疗42例(A1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9例(B1组);四部分骨折54例,应用传统固定方法治疗19例(A2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35例(B2组)。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2个月。采用Neer百分制评分表评分,大于等于80分为优良。结果:在三部分骨折中,A1组大于等于80分29例,优良率69.05%,B1组大于等于80分26例,优良率89.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四部分骨折中,A2大于等于80分8例,优良率42.11%,B2组大于等于80分25例,优良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复杂骨折的治疗,锁定加压钢板与传统固定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能 张寿 孙早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1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病患,随机分为28例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和33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w,观... 目的: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1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病患,随机分为28例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和33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w,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w,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价和功能性评价,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4.8%和78.8%,面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78.6%和71.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楠 赵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34-2136,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组胺类西药扑尔敏进行治疗,并对患儿的伴随症状给予对症治...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组胺类西药扑尔敏进行治疗,并对患儿的伴随症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按照辩证分型原则,文章患儿分属风热乘肺型和风寒外袭型,分别给予荆防方、桂枝汤中药汤剂口服,同时结合针灸,不同分型患者取不同的穴位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疗程、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痊愈后1个月进行随访,均无失访情况,复发率分别为11.8%(6/51)和37.3%(19/5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5.1±1.2)d和(8.3±1.6)d,观察组疗程显著缩短,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结合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痊愈率高,疗程显著缩短,痊愈后的复发率也更低,能做到标本兼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锁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治疗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玉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13-114,117,共3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66例胫腓骨骨折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即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66例中1期愈合58例,2期愈合8例,优良率达98.3%,无1例并发症。出院后3~...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66例胫腓骨骨折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即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66例中1期愈合58例,2期愈合8例,优良率达98.3%,无1例并发症。出院后3~6日进行随访,患肢功能正常,无不适。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胫腓骨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印度羚骨折内固定手术及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勉 单芬 彭仕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印度羚四肢骨折多为外力撞击所致,是动物园野生动物中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为探讨印度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文选用美托咪啶、丙泊酚配合异氟烷吸入麻醉的方法对2头印度羚进行化学保定,在麻醉效果确切的前提下,采用PRCL动物专用锁定骨... 印度羚四肢骨折多为外力撞击所致,是动物园野生动物中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为探讨印度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文选用美托咪啶、丙泊酚配合异氟烷吸入麻醉的方法对2头印度羚进行化学保定,在麻醉效果确切的前提下,采用PRCL动物专用锁定骨板系统和双板固定技术进行前肢桡尺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结果:整个手术过程约3 h,期间各项监护指标相对在正常范围:ETCO_2 60~64 mmHg、SPO_2 89%~99%、脉搏102~121t/min、体温36.8~37.1℃。术后X光检查可见骨头断端吻合。40 d后病兽仅前肢稍显萎缩,创口愈合良好,断面基本愈合,运动时可见有着地,X光检查发现骨痂生长良好。79 d后患肢着地行走自如,放回展区合群饲养。结论:利用PRCL动物专用锁定骨板系统和双板固定技术对印度羚骨折具有良好的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羚 骨折 内固定 PRCL 动物专用锁定骨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正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8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组患者采用MIPPO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材料均采用锁定钢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MIPPO组患者失访4例,切开复位组患者失访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2.83个月,随访12个月时进行踝关节评分(kofoed),MIPPO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MIPPO组优良率为94.44%(34/36),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87.88%(29/33)](P<0.05);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切开复位组为10%(4/40)。结论胫骨远端骨折采取MIPPO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MIPPO术后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行背...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旋前、旋后、屈曲、背伸)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总有效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但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背侧双钢板内固定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江卫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8期75-77,共3页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及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及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外固定支架组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桡骨短缩优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治疗满意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283,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较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掌侧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