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0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for internal meshing gear pair considering vibr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 Guang-xiao WANG You-qiang +2 位作者 ZHANG Ping LI Yun-kai LUO 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Based on dynamic theory of the gear system,a dynamic model of the planetary gear train was established.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of modified gear systems under vibrations and static loads were analyzed.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types,the best lubrication effect could be produced by the positive transmission.A thicker lubricating oil film could be formed,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il film flash temperature are the smallest.Increasing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mproves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continuously but intensifies the engage-in and tooth-change impact.For the planetary and inner gears,the increase in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lso leads a decrease in the oil film stif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meshing gears dynamic model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il film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枕斜坡螺钉枕颈固定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王扬 胡旭栋 +4 位作者 阮超越 顾勇杰 刘观燚 马维虎 罗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后路寰枕斜坡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clivus screw,TACL)枕颈固定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影响。方法:应用志愿者枕颈CT数据建立正常枕颈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枕颈失稳模型和6种枕颈固定的有限元模...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后路寰枕斜坡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clivus screw,TACL)枕颈固定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影响。方法:应用志愿者枕颈CT数据建立正常枕颈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枕颈失稳模型和6种枕颈固定的有限元模型:枕骨螺钉(occipital screw,OS)+寰椎侧块螺钉(C1 lateral mass screw,C1LMS)+枢椎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C2PS)、OS+寰枕关节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 screw,TA)+C2PS、OS+TACL+C2PS、枕骨髁螺钉(occipital condyles screw,OcC)+C1LMS+C2PS、TA+C2PS、TACL+C2PS,对模型赋值材料参数,在枕骨上表面施加40N的垂直向下压力模拟头部重力,施加1.5N·m扭矩,使模型产生屈伸、侧弯和旋转运动,比较各枕颈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置入物应力分布情况以及骨骼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的正常枕颈模型生理状态下的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分别为19.53°、17.37°、10.44°、38.74°;失稳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分别为26.17°、18.90°、10.99°、42.30°,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加34.00%、8.82%、5.34%、9.20%。6种内固定模型在相同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减小。相较于失稳模型,TACL+C2PS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削减了97.43%、94.06%、96.68%、99.01%的活动度。在相同工况下TACL+C2PS的内固定应力峰值为241.00MPa、241.2MPa、166.94MPa、168.8MPa,OS+TACL+C2PS的内固定应力峰值为295.00MPa、295.00MPa、73.54MPa、81.40MPa;内固定应力集中于连接棒中部和TACL尾部,且两种应用TACL固定技术的模型对骨骼的切割应力均较小,较其他枕骨固定技术具有更合理的应力分布。结论:后路TACL作为枕骨侧固定的技术可以满足枕颈固定的力学强度要求,相较于其他单独应用的枕骨固定技术,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其与后路OS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固定 寰枕斜坡螺钉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 Ⅰ区骨折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曹源 白梁宇 +4 位作者 崔增桢 符玉亮 李修智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例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的资料,其中CS组20例,LCP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S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37(15~74)min vs.50.5(28~102)min,P=0.002]。骨折均愈合。术后即刻CS组VAS评分较LCP组低[3(2~5)分vs.4(2~5)分,P=0.004],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CS组AOFAS中足评分较LCP组高[52(23~62)分vs.49(23~62)分,P=0.038],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CP组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远期慢性疼痛,6例术区异物感,其中5例1年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CS组仅1例术区异物感。结论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均可有效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更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内固定术 螺钉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5
作者 谢晔 孙晟轩 +1 位作者 沈光思 周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4.2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IB型65例,IIB型52例,IIIB 19型例。手术采用切开复位行单纯Herbert螺钉内固定或LCP固定。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内外旋活动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46个月(平均28.6个月)。LCP组手术时间较Herbert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伸直角度、屈肘角度、前臂旋转功能Herbert组优于LCP组,MEPS LCP组较Herbert组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B型,采用外侧或后侧入路,螺钉及钢板均可选择。对于IIB型以及IIIB型,后侧入路更具优势,钢板可提供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Dubberley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螺钉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准确性分析
6
作者 申琳 白小嘉 +3 位作者 王刚 薛丽娟 张春华 李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2-1101,共10页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并建立营养不良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4例,分为营养不良组(389例)和营养良好组(185例),比较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环境、医学等因素共39个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筛选营养风险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偏高、BMI指数偏低、术后SAS评分偏高、骨折前较少锻炼、农民、经济压力较高,及术前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偏低,骨折前Barthel指数偏低是PFNA内固定术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该类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AUC(95%CI)=0.995(0.987~1.000),在阈概率>0.02时采用本模型预测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均可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年龄、BMI指数、经济压力、骨折前锻炼情况及术前白蛋白等指标构建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术后营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式 营养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单向阀开启过程流场特性分析
7
作者 李延民 杨创 张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7,163,共6页
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对气动单向阀的开启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仿真。在ANSYS/Fluent 19.0中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并导入控制阀芯运动的UDF,真实地模拟单向阀开启的动态过... 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对气动单向阀的开启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仿真。在ANSYS/Fluent 19.0中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并导入控制阀芯运动的UDF,真实地模拟单向阀开启的动态过程,得到内流场中流体速度、压力、湍流动能和湍流动能耗散率等变量的变化情况。由计算结果发现,在单向阀开启过程中,小开度时,在阀口处的流速比较大,随着开度的增大,阀芯背侧的流场越来越复杂,弹簧座前后出现了比较强的漩涡。据此对单向阀的结构进行改进,减少流体通过阀时的能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阀 动网格技术 UDF CFD 内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行星轮裂纹故障动力学响应及特征分析
8
作者 胡爱军 彭悦 +2 位作者 邢磊 周卓浩 徐仁挺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3-1071,共9页
综合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建立了行星齿轮系统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内、外啮合2种条件下行星轮齿根裂纹故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搭建行星齿轮箱实验台对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内、外啮合2种条件... 综合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建立了行星齿轮系统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内、外啮合2种条件下行星轮齿根裂纹故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搭建行星齿轮箱实验台对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内、外啮合2种条件下,系统响应频谱图中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啮合频率周围边频成分的幅值存在显著差异;与外啮合相比,内啮合下系统时域响应冲击更为明显,相轨迹图出现扩散现象;考虑传递路径时变效应的情况下,系统动态响应频谱图中出现了由行星架旋转引起的调制频率,与实验台获得的振动信号频率结构一致,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齿根裂纹 动力学模型 内啮合 外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镜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林苏滨 孙晟轩 +1 位作者 周海斌 谢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优劣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信...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优劣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评估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同时,综合分析近5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肘关节镜下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优劣进行探讨。结果 共纳入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获得了满意的复位和愈合。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VAS评分和DASH评分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包括2例肘关节功能受限,均经过康复治疗得到缓解。文献综述显示,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具有微创、减少软组织损伤、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部分复杂性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其疗效有限。结论 肘关节镜下治疗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和功能恢复。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患者术后康复的管理。此外,对于复杂性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应进行合理的手术选择和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镜 桡骨头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头加压螺钉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
10
作者 符玉亮 曹源 +2 位作者 崔增桢 白梁宇 吕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1,共7页
目的 比较使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70例粉碎性桡骨头颈骨折资料,桡骨颈骨折合并桡骨头碎裂为2块44例,3块26例,其中31例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 目的 比较使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70例粉碎性桡骨头颈骨折资料,桡骨颈骨折合并桡骨头碎裂为2块44例,3块26例,其中31例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9例解剖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2组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肘关节及前臂运动范围、并发症及再手术原因。结果 2组各1例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行桡骨头置换,其余68例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随访时间20~135个月,平均66.7月,其中<36个月14例,36~60个月18例,>60个月36例。末次随访MEPS评分85~100分,中位数100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P=0.762)。螺钉组旋后优于钢板组(78.5°±5.0°vs.76.2°±4.6°,t=2.010,P=0.049),2组屈、伸、旋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螺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12.9%(4/31) vs. 46.2%(18/39),P=0.003],二次手术率低[6.5%(2/31) vs. 30.8%(12/39),P=0.012],因硬件激惹症状引起的二次手术率低[3.3%(1/31) vs. 25.6%(10/39),P=0.026]。结论 对于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采用钢板及螺钉均可取得良好的长期疗效,螺钉内固定可降低术后二次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螺钉 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崔伟 孙育良 +3 位作者 刘婧 顾韬 石华刚 邓轩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1月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在C臂引导下置入通道螺钉。结果置入通道螺钉75...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1月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在C臂引导下置入通道螺钉。结果置入通道螺钉75枚,其中骶髂螺钉36枚,逆行耻骨支螺钉39枚。每枚骶髂螺钉透视(32.2±4.6)次,每枚耻骨支螺钉透视(40.3±11.7)次,手术时间(154.2±43.8)min,术中出血量(30.5±8.7)ml。均无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1例术后耻骨支螺钉钉道感染,清创取出内固定。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2±3.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8%(30/32)。CT判断螺钉穿透0级73枚,1级1枚,2级1枚。32例随访6~42个月,(16.3±6.1)月,按Majeed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9%(31/32)。结论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操作容易,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折内固定 骨钉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朱柏霈 邱龙恒 +5 位作者 娄振凯 何恒涛 黄靖 肖瑜 郭宸源 王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0-398,407,共10页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疗效及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LLIF-AF或LLIF-BPSF治疗的100例单节段LDD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AF组和BPSF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的腰部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参数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椎间隙下沉及融合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优于BPSF组[125.0±26.6min vs 221.6±52.2min,25.0mL(20.0~50.0mL)vs 100.0mL(90.0~150.0mL),12.5±4.8d vs 14.9±4.6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方面,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DH、FH和CSA参数方面,同组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A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12例,BPS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9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F组和BPSF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出现下沉和未出现患者间的BMI、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融合器出现未融合和融合患者间的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BMI≥28kg/m^(2)和QCT<80mg/cm^(3)均是A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BPS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QCT<80mg/cm^(3)在AF组、BPSF组中均为融合器发生不融合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LIF联合AF或BPSF均是治疗LDD的可靠方法,对BMI≥28kg/m^(2)的大体重患者或QCT<80mg/cm^(3)的骨密度下降患者,BPSF内固定能够为脊柱提供更强的机械稳定性,可以降低术后椎间隙下沉或融合器未融合情况的发生率;反之,AF内固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内啮合齿轮泵齿圈的微动现象及验证
13
作者 孙飞 冀宏 +2 位作者 杨胜清 周新生 林博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6,共7页
为了探明高速内啮合齿轮泵摩擦副的磨损机理,改善摩擦副的润滑条件,该研究建立了内啮合齿轮泵的瞬态动力学模型,发现了齿圈的微动现象,并通过原位测量试验进行验证,结合仿真和试验明确了齿圈的微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惯性力影响下,齿圈... 为了探明高速内啮合齿轮泵摩擦副的磨损机理,改善摩擦副的润滑条件,该研究建立了内啮合齿轮泵的瞬态动力学模型,发现了齿圈的微动现象,并通过原位测量试验进行验证,结合仿真和试验明确了齿圈的微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惯性力影响下,齿圈同时存在径向和轴向微动现象;转速越高,齿圈的径向微动量越大,与泵体的接触位置具有随机性,而轴向微动幅值逐渐减小,转速从1006 r/min升至3002 r/min,齿圈的轴向微动幅值减小了27μm,但与配合面的接触频率每秒增加了1.46次;齿圈端面与泵体配合面存在接触后反弹和再次接触反弹现象,并且两次接触的位置不同,仿真与实际接触位置吻合;当转速超过3000 r/min,齿轮副发生磨损,且平键连接方式下的齿圈端面磨损更明显,表明高转速下,花键连接更优,花键或平键连接方式下,小齿轮的轴向微动量均比齿圈小,最大微动量为5μm。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内啮合齿轮泵摩擦副的抗磨减摩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 原位测量 微动 齿圈 内啮合 高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角骨折外斜线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任雯 向国林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23年10月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的39例下颌角骨折,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是否出现内固定失败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 目的:探讨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23年10月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的39例下颌角骨折,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是否出现内固定失败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多发骨折、合并下颌第三磨牙、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咬合关系不佳等因素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6例(15.38%)术后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2例钛钉漂移,2例骨折缝增大,1例内固定折断,1例骨折端错位;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合并多处骨折、术后感染及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佳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在外斜线上固定下颌角骨折失败率仍较高,对于合并多处骨折的患者需要术前仔细评估确定方案,术后注意预防伤口感染,坚持颌间牵引调整咬合,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技术优化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泽星 邹小宝 +5 位作者 朱昌荣 杨浩志 练沛荣 马仁财 陈钧麟 马向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115,共6页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钉棒内固定技术已成为后路寰枢椎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置钉的安全性、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复位的能力。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后路...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钉棒内固定技术已成为后路寰枢椎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置钉的安全性、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复位的能力。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技术优化的相关文献,从寰枢椎各种常用置钉方式的演进,特点及优化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寰枢椎脱位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钉棒内固定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联合“钢筋混凝土技术”治疗肱骨病理性骨折1例
16
作者 田庆华 吴春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3-80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右肱骨疼痛伴活动不能1个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6.89×10^(12)/L,白细胞总数5.13×10^(9)/L,血小板计数186×10^(9)/L,ALT21 U/L,AST3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右肱骨疼痛伴活动不能1个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6.89×10^(12)/L,白细胞总数5.13×10^(9)/L,血小板计数186×10^(9)/L,ALT21 U/L,AST33 U/L,白蛋白36.82 g/L,尿素氮3.5 mmol/L,肌酐64μmol/L,血钾3.12 mmol/L,血钙2.14 mmol/L,PT11.7 s,APTT33.9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99,D-二聚体0.5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经皮骨成形术 介入内固定术 肱骨病理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对比
17
作者 梁利川 刘列华 +4 位作者 赵晨 罗磊 李培 高永健 周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辅助引导的观察组的和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的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7~69岁(52.1±8.8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7~69岁(50.9±13.2岁)。两组患者的病例数及男女比例、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行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3d的CT资料,根据Gertzbein-Robbins评分,评价置钉的优良率。记录术前及术后1d、3d、1个月的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使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0.71±9.52min vs 117.62±16.63min,P<0.05)、术中出血量(67.14±18.75mL vs 139.52±28.01mL,P<0.05)和透视次数(9.14±2.27次vs 18.86±2.86次,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置入150枚螺钉,其中136枚位置优良;观察组共置入126枚螺钉,其中124枚位置优良,观察组螺钉置入优良率更高(98.4%vs 90.7%,P<0.05)。两组术后1d(2.67±0.57分vs4.00±0.70分,P<0.05)、术后3d疼痛VAS评分(1.19±0.68分vs 1.95±0.59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0.76±0.43 vs 1.10±0.53,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3d、1个月及6个月的Cobb角(6.08°±1.49°vs 6.09°±1.05°;6.26°±1.46°vs 6.28°±1.14°;6.78°±1.38°vs 6.91°±1.31°)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90.14±1.56)%vs (90.06±1.69)%;(89.62±1.56)%vs (89.44±2.12)%;(88.87±1.72)%vs (88.92±1.88)%]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透视次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机器人辅助 经皮复位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张永强 叶翔凌 +5 位作者 阮怀敏 谢文冠 林源洵 邝铭业 张志明 黄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其损伤机制的多样性使得在临床治疗中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手术标准。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尺骨冠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目的是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利用三维有限... 目的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其损伤机制的多样性使得在临床治疗中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手术标准。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尺骨冠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目的是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尺骨冠突骨折模型后,应用相关有限元软件建立T型钢板(A)、L型钢板(B)、拉力螺钉(C)这三种不同内固定术后的模型,予以模拟手术后情况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在加载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骨折线上最大位移及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均数表现为C>B>A。结论应用T型钢板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L型钢板及拉力螺钉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尺骨冠突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手术不同置钉体系生物力学对比
19
作者 富荣昌 张怀悦 王召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0-1849,共10页
为了探究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时不同内固定系统对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为内固定系统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逆向工程、拓扑优化及有限元建模技术,以实际病例为例,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有限元模型;对个性化融... 为了探究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时不同内固定系统对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为内固定系统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逆向工程、拓扑优化及有限元建模技术,以实际病例为例,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有限元模型;对个性化融合器进行设计;建立全置钉与间隔置钉两种不同的内固定系统。模拟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对比术后不同置钉系统下,脊柱与内固定系统在各生理工况下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表明:皮质骨与松质骨在全置钉方案下平均应力较间隔置钉分别提高了17.19%、12.37%;纤维环基质与髓核最大等效应力在间隔置钉下较全置钉分别提高了1.78%、1.1%;椎弓根螺钉最大等效应力在全置钉下较间隔置钉提高了11.64%;椎间融合器平均应力在全置钉下较间隔置钉提高了6.15%。可知,相较于间隔置钉方案,全置钉方案在椎骨安全性上较优,但是螺钉滑移与脱落风险较高;相较于全置钉方案,间隔置钉方案椎骨融合效果更好,有效缓解了应力遮挡,但是产生骨质增生几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内固定系统 椎弓根螺钉 融合器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TightRope带襻钢板内固定在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初步应用
20
作者 彭锋 李龙付 +1 位作者 季一东 袁玉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在机器人辅助下TightRope带襻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在机器人辅助下TightRope带襻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17例(Rockwood分型:Ⅱ型2例,Ⅲ型15例),由机器人“超脑”进行... 目的探讨在机器人辅助下TightRope带襻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在机器人辅助下TightRope带襻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17例(Rockwood分型:Ⅱ型2例,Ⅲ型15例),由机器人“超脑”进行术前规划,在机械臂引导下由锁骨向喙突钻孔,将带襻钢板一端推入喙突后收紧尾线,达到复位肩锁关节的目的。结果17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42 min(平均27.9 min),术中出血量5~25 ml(平均10.4 ml)。术后DR显示肩锁关节均已复位。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CT评估锁骨钻孔位置准确性:优12例,良5例;喙突钻孔准确性:优9例,良7例,差1例。1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10.4月。术后第2天、6个月健患侧锁骨远端下皮质与肩峰下皮质距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15(0.00,0.50)mm vs.-0.40(0.70,0.70)mm,Z=-1.553,P=0.120;0.15(0.00,0.50)mm vs.0.20(-0.25,0.85)mm,Z=-0.466,P=0.641];术后6个月患侧锁骨远端下皮质与肩峰下皮质距离显著高于术后第2天[0.20(-0.25,0.85)mm vs.-0.40(0.70,0.70)mm,Z=-3.426,P=0.001]。术后第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0(3.0,4.0)分,显著低于术前4.0(3.5,5.5)分(Z=-2.716,P=0.007),第6个月疼痛VAS评分1.0(0.0,1.5)分,显著低于术前(Z=-3.649,P=0.000),且术后第6个月VAS显著低于术后第2天(Z=-3.672,P=0.000)。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91~100分,平均94.3分,均为优;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87~100分,平均96.7分,优良率100%(优15例,良2例)。结论机器人辅助下TightRope带襻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急性Rockwood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带襻钢板内固定 机器人 TightRop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