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与持续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史源 唐仕芳 +2 位作者 赵锦宁 胡章雪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91-1994,共4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9例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大坪医院儿科N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住院的NRDS患儿(男性69例,女性40例)分为NIPPV组(51例)与nCPAP组(58例),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oxygenase index,OI)、并发症、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OI差异无显著性(P>0.05),NIPPV组治疗后1h动脉血pH值、p(O2)和OI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88.2%vs75.9%,P<0.05)。NIPPV组患儿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好转出院者显著高于nCPAP组(94.1%vs84.5%,P<0.05)。结论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患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其临床疗效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间歇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前瞻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史源 唐仕芳 +3 位作者 沈洁 赵锦宁 胡章雪 李华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或nCPAP干预,观察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应用nIPPV和nCPAP时间、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比较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其预后结局。结果研究期间nIPPV组纳入48例,nCPAP组纳入5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出生后5 m in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呼吸衰竭原发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后1 h血气分析pH和PaO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7.1%(37/48例),nCPAP组为62.3%(33/53例),nIPPV组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成功的患儿平均应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和好转出院45/48例(93.8%),nCPAP组为46/53例(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新生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唐仕芳 赵锦宁 +2 位作者 沈洁 胡章雪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55-263,共9页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S的相关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治疗成功率和脱机成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预后良好率,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等为次要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选取OR及其95%C I表示,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 I表示。结果①13篇RCT文献进入M eta分析。13篇文献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均提及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均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12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2篇文献提及未对研究者实施盲法。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 eta分析结果显示,NIPPV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9(95%C I:0.23~0.56),P<0.000 01。NIPPV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15(95%C I:0.08~0.31),P<0.000 01。③NIPPV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0(95%C I:0.13~0.68),P=0.004。NIPPV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显著减少,WMD=-0.48(95%C I:-0.58^-0.37),P<0.000 01。NIPPV组ROP发生率低于NCPAP组,OR=0.36(95%C I:0.15~0.87),P=0.02。NIPPV组和NCPAP组BPD(OR=0.59,95%C I:0.29~1.16)、IVH和PVL的发生率(OR=0.54,95%C I:0.24~1.20)以及住院时间(WMD=-2.97,95%C I:-11.26~5.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患儿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拔管后脱机成功率,并可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和减少ROP的发生率。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BPD、IVH和PVL的发生率。有关NIPPV对NRDS的远期疗效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4
4
作者 卢隽滢 卢红艳 +1 位作者 常明 王秋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97-2801,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撤机后分别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经鼻...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撤机后分别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RDS早产儿依据拔管撤除呼吸机后呼吸支持方式分为NIPPV组(20例)、BiPAP组(24例)和NCPAP组(26例),分析三组患儿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1周内拔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拔管前三组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BiPAP组无创通气后6 h PaO2、12 h 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6 h PaCO2最低,NCPAP组最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BiPAP组12 h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7 d内再插管、气胸、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通气期间患儿腹胀发生率较BiPAP组和NCPA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的过渡方式,NIPPV与BiPAP均能更好改善肺通气功能;在NIPPV使用中需要关注避免PaCO2过低;在BiPAP和NCPAP使用中需关注腹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症 早产儿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杰斌 黄启凌 +2 位作者 李传景 许红 李莹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及呼吸暂停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IMV组新生儿治疗后血气分析与nCPAP组相比有明显改善;nSIM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发生呼吸暂停例数较nCPAP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SIMV治疗HMD比nCPAP更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同时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馨丹 郑军 +1 位作者 王晓鹏 马俊苓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慢性肺疾患的发生。文章讨论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使用,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CPAP模式,例如SiPAP及NIPPV;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等无创通气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邓友明 张维峰 +2 位作者 赵秀芳 程云阁 王连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85例(4—58岁,体重15—82kg)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85例(4—58岁,体重15—82kg)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的呼吸管理模式,观察气管插管后行常规IPPV后10min(T1)、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呼吸模式后10min(T2)、体外循环停机后行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模式后10min(T3)、胸腔镜操作结束后常规IPPV后10min(IT4)动脉血气和呼气来CO2分压(PETCO2)。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下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T1~T4时点PaCO2分别为(38.4±2.0),(39.0±2.2),(38.7±2.1),(38.6±2.0)mmHg;PaO2分别为(387.7±57.5),(137.5±35.0),(134.6±31.2),(284.2±45.2)mmHg,提示无缺氧和CO2蓄积。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野暴露良好。与T1比较,T2、T3、T4时点PaO2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动脉血氧正常范围内。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使用单腔气管插管行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通气模式,能提供良好的手术野和合适的通气,可作为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呼吸管理的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心脏手术 快频率 间歇正压通气 小潮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轶娜 杨宇 +2 位作者 陈平 罗荧荃 杨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N-termina...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各40例,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动脉血气、APACHEⅡ评分及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NIPPV治疗前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血浆NT-proBNP与pH值、PaO2呈负相关(分别为r=-0.691和r=-0.704,均P<0.001),与PaCO2或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774和r=0.810,均P<0.001),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965,P<0.001);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与pH值、PaO2呈负相关(分别为r=-0.636和r=-0.616,均P<0.001),与PaCO2,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545和r=0.475,P=0.001,P=0.002),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833,P<0.001);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组[(939.60±250.00)pg/mL vs(151.55±111.20)pg/mL,P<0.01];NIPPV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好转、APACHEⅡ评分下降,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229.15±98.26)pg/mL vs(939.60±250.00)pg/mL,P<0.01];治疗后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反映了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NIPPV能降低该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NT-proBNP浓度变化有助于评价NIPPV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利钠肽前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后早期鼻塞式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的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高薇薇 柳国胜 +5 位作者 许芳 杜岚岚 李伟涛 张晓玲 陈佳 林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比较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中早期使用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出生胎龄26+0~32+0,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生后随机分入NIPPV组或NCPA... 【目的】比较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中早期使用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出生胎龄26+0~32+0,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生后随机分入NIPPV组或NCPAP组。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数据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200例患儿完成实验,至纠正胎龄36周时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9%vs 45%,P〉0.05);NIPPV组患儿生后3 d时有创机械辅助通气使用率较NCPAP组低,(23%vs 41%,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较NCPAP组少(33%vs 48%,P〈0.05)。NIPPV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均低于NCPAP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临床并发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NCPAP比较,VLBW早产儿早期使用NIPPV治疗虽未能减少BPD的发生,但仍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 早产儿 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AP-PSV与SIMV-PSV-PEEP机械通气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德新 王育珊 +1 位作者 尹永杰 陈星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 :评价 CPAP- PSV模式与 SIMV- PSV- PEEP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自主呼吸能力和上机时机分为 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 SIMV- PSV- PEEP方式机械通气组 ,观察... 目的 :评价 CPAP- PSV模式与 SIMV- PSV- PEEP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自主呼吸能力和上机时机分为 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 SIMV- PSV- PEEP方式机械通气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指标、血气变化、预后、脱机率。结果 :两种通气模式通气后血气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CPAP- PSV组通气指标优于SIMV- PSV- PEEP组 ,采用 CPAP- PSV模式早期上机效果好 ,且脱机率高。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达到预期通气指标后 ,根据临床动态观察病情尽早给予病人呼吸支持 ,早期采用 CPAP- PSV模式机械通气预后优于 SIMV- P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治疗 呼吸 人工 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策略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淑芳 田首元 +5 位作者 李超 张文颉 王鑫 张海滨 苏学森 苑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策略对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73例,男59例,女14例,年龄25~60岁,BMI 18~28 kg/m 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 目的探讨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策略对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73例,男59例,女14例,年龄25~60岁,BMI 18~28 kg/m 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组(P组,n=25)、呼吸暂停组(A组,n=28)和对照组(C组,n=20)。P组术中采用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5 cmH 2 O)通气模式,A组术中采用传统呼吸暂停通气模式,C组术中采用常规通气模式。P组和A组于麻醉诱导前(T 0)、插管后10 min(T 1)、第1次呼吸暂停前(T 2)、最后1次呼吸暂停结束后即刻(T 3)和拔管后30 min(T 4)时,C组于T 0—T 1、术者第1次要求呼吸暂停前(T 2)、碎石结束后即刻(T 3)、T 4时记录基本生命体征并抽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术后24 h(T 5)时抽取颈内静脉血。记录T 0—T 4时PaCO 2、pH、氧合指数(OI)、脑氧饱和度(rSO 2)、脑氧摄取率(CERO 2)、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分压差(Pa-jvO 2)、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vO 2);T 0、T 4—T 5时血清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静脉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静脉血清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记录激光碎石时间和术者满意程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T 3时A组PaCO 2明显升高、pH、OI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T 3时P组PaCO 2明显降低、pH、OI明显升高(P<0.05)。三组不同时点rSO 2、CERO 2、Pa-jvO 2、Sa-jvO 2、CC16、S100β蛋白、cTnT、cTnI、Mb、CK-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P组和A组激光碎石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者满意程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5 cmH 2 O)通气策略可安全地用于输尿管软镜手术,既保留了传统呼吸暂停通气策略的优势,同时减少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一种更优化的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呼吸暂停 呼气末正压 通气策略 输尿管软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伴肺复张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宗和 应佑国 茆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加肺复张策略(LR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创伤后合并ARDS的患者28例,先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维持8 h后,随机选择ASV或继续IPPV机械通气。选择ASV通气模式时,其分钟通...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加肺复张策略(LR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创伤后合并ARDS的患者28例,先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维持8 h后,随机选择ASV或继续IPPV机械通气。选择ASV通气模式时,其分钟通气量设置应与IPPV时相同。通气时,两种模式下的呼气末正压(PEEP)均按0、5、10cmH2O依次增加,每一PEEP的通气时间为60 m in。ASV通气模式时,在每一PEEP水平加用LRM(ASV+LRM模式)。前一通气模式使用3h后,将通气模式调为IPPV,PEEP调到0;1h后换另一种模式。每个PEEP水平通气50 m in时,用Swan-Ganz导管、心电监测仪、呼吸机监测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在同一PEEP水平下,ASV+LRM模式与IPPV模式相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SV+LRM模式时,同一PEEP水平下气道峰值压(PI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EEP为5cmH2O时,肺动态顺应性、动脉氧分压和氧供均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LRM模式比IPPV模式更有利于ARDS患者的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歇正压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肺复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志海 段蕴铀 王洪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 :观察间歇正压通气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治疗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ulmonaryedem a after seawater drowning,PE- SWD)的疗效。方法 :应用 IPPV对 PE- SWD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救治 ,着重观察治疗后血... 目的 :观察间歇正压通气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治疗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ulmonaryedem a after seawater drowning,PE- SWD)的疗效。方法 :应用 IPPV对 PE- SWD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救治 ,着重观察治疗后血气分析、肺损伤指标、病理学的改善情况 ,并观察部分呼吸动力学、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经 IPPV治疗后 PE- SWD兔血氧分压 (Pa O2 )、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均较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 (P<0 .0 5 ) ,呼吸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异常得到一定程度纠正 ;通气治疗后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及 TNF- α水平均显著优于通气治疗前 (P<0 .0 1,P<0 .0 5 )。 结论 :IPPV通气治疗 PE- SWD时低氧血症取得满意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肺水肿 海水淹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高频喷射通气与间歇性正压通气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静 盛崴宣 +1 位作者 缪慧慧 乔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比较叠加高频喷射通气(SHFJV)与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患者外科术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FESS的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18~64岁,BMI 19~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比较叠加高频喷射通气(SHFJV)与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患者外科术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FESS的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18~64岁,BMI 19~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SHFJV组(SH组)和IPPV组(IP组),每组40例。记录术中晶体液、胶体液、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硝酸甘油、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手术时间。手术期间每15分钟记录HR、MAP、心脏指数(CI)、心率血压乘积(RPP)和外科术野质量评分,记算平均值。记录插管即刻、鼻内窥镜置入后1、2 h、术毕时pH、PaO_(2)、PaCO_(2)、SpO_(2)、乳酸(Lac)、碱剩余(BE)、Hb。记录术后3 d内寒战、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热、睡眠障碍、手术部位感染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IP组比较,SH组晶体液、胶体液、RBC输注量、出血量、RPP明显减少(P<0.01),外科术野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1),置入后1、2 h pH明显降低,PaCO_(2)、BE和Hb明显升高(P<0.05),术毕时PaCO_(2)、BE和Hb明显升高(P<0.05),术后3 d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寒战、发热、睡眠障碍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手术部位感染。结论与间歇性正压通气比较,叠加高频喷射通气可减少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外科术野质量,减少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外科术野质量 叠加高频喷射通气 出血 间歇性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8
15
作者 史源 汪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58-2161,共4页
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进步,使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然而,气... 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进步,使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然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仍然是导致新生儿预后不良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支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炜烽 何荷番 +1 位作者 翁培清 谢文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93-2695,共3页
目的评估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拟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D组(双腔管组)行单肺通气;L组(喉罩组)行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 目的评估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拟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D组(双腔管组)行单肺通气;L组(喉罩组)行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术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双手温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喉罩/双腔管置入前(T2)、喉罩/双腔管置入后1 m in(T3)、右胸切皮即刻(T4)、切断右胸交感神经即刻(T5)、右侧入镜孔缝合完成(T6)、切断左胸交感神经即刻(T7)、左侧入镜孔缝合完成(T8)、苏醒后拨喉罩/双腔管即刻(T9)各时点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etCO2、SpO2、MAP、HR等指标。同时记录喉罩/双腔管置入时间、麻醉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麻醉药的用量。结果 L组置入时间和麻醉时间明显少于D组(P<0.05);L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两组麻醉手术均顺利,未发生呕吐、反流、误吸,术后无声音嘶哑。拔喉罩/双腔管呛咳、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D组(P<0.05)。D组MAP、HR水平在T3和T9时明显高于T1和T2时(P<0.05),D组MAP、HR水平在T3和T9时亦明显高于L组(P<0.05)。胸腔镜操作期间两组T5和T7时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0.05)。结论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适用于胸腔镜手汗症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麻醉 喉罩 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雪 沈洁 +3 位作者 赵锦林 唐仕芳 胡章雪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 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吸入氦氧混合气(70∶30),3h后更换气源为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对照组使用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在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1、2及3h测定经皮氧分压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于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3h留取血标本测定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3h时点留取血标本测定炎症因子(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于患儿撤除NIPPV后记录其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了新生儿的NIPPV使用时间(39.3hvs57.8h,P=0.02)。吸入后3h时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较吸入前均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CO2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0.39mmHgvs6.0mmHg,P=0.03)。两组3h时点IL-6、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高于试验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NIPPV使用时间与基线IL-6水平呈正相关(r=0.474,P=0.006)。研究期间试验组未观察到低体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NIPPV可提高NRDS早产儿的CO2清除率,缩短其NIPPV使用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氦氧混合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正压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对犬眼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立 张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犬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实验犬8只,麻醉后分别监测基础条件下和各种机械通气条件下的IOP、CVP、MAP。结果实施20ml/kg和30ml/kg两种不同潮气量的IPPV时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犬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实验犬8只,麻醉后分别监测基础条件下和各种机械通气条件下的IOP、CVP、MAP。结果实施20ml/kg和30ml/kg两种不同潮气量的IPPV时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10、15、20cm H2O三种不同压力值的PEEP时IOP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IPPV对IOP影响不大,PEEP可使IOP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全身麻醉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雷 夏一梦 范秋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探究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IPPV)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哮喘患者全身麻醉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哮喘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常规潮气量(10 mL/kg)IPPV,B组小潮气量... 目的·探究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IPPV)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哮喘患者全身麻醉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哮喘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常规潮气量(10 mL/kg)IPPV,B组小潮气量(6 mL/kg)IPPV,C组小潮气量(6 mL/kg)IPPV加低水平PEEP(5 cm H_2O)。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即刻及诱导后5、30、60、12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监测麻醉诱导前脱氧5 min和麻醉诱导后60、120 min动脉血气;记录血氧分压(PaO_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数值。结果·与A组相比,C组各时段Ppeak均明显降低(P<0.01),而在麻醉诱导后60、120 min Cdyn均显著增高(P<0.05)。与A和B组相比,C组在麻醉诱导后60、120 min PaO_2也明显升高(P<0.01)而PaCO_2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而言,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模式可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动态顺应性,改善氧合参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呼吸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间歇正压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广华 王军 郭华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徐...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困难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NIPPV的患儿纳入NIPPV组(32例),采用NCPAP的患儿纳入NCPAP组(38例)。比较两组患儿抢救结局、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创通气比例、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统计患儿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NIPPV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NCPAP组(P_均<0.05),有创通气比例显著低于NCPAP组(P<0.05)。治疗后1 h,NIPPV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治疗后12 h,NIPPV组患儿PaO_2、pH均显著高于NCPAP组(P_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NCPAP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病死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IPPV能够缩短呼吸困难新生儿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有创通气比例、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可作为NCPAP的替代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