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和SOD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康宇薇 杨薇 +2 位作者 马石杰 周薇 邓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818,共7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4名志愿者(健康体检组)。MHD组患者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行CAC分数(CACs)评定,并将其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分析不同钙化程度组患者血清中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MHD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无钙化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钙化组比较,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度钙化组比较,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HD患者血清SOD活性与CACs呈负相关关系(r=-0.484,P<0.01),sICAM-1和sVCAM-1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1;r=0.561,P<0.01)。结论: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异常,并且随着SOD活性降低和sICAM-1及sVCAM-1水平升高,MHD患者的CAC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ox-LDL、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曾清华 尹紫薇 +3 位作者 黄爱思 陈景怡 郭志华 魏佳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9-996,共8页
目的:探讨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ApoE^(−/−)小鼠72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ApoE^(−/−)小鼠72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进行造模,另设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野生小鼠12只为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各组相应药物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及一般情况,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ox-LDL及主动脉组织中ICAM-1和VCAM-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NADPH氧化酶4(NOX4)、NOX亚单位p22phox、核因子抑制蛋白激酶α(IKK-α)、IKK-β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且毛发晦暗无光泽、局部脱落,抓起反应迟钝;血清TC、TG和LDL-C上升,HDL-C下降(P<0.05),血清ox-LDL水平上升(P<0.05),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且毛发脱落及反应灵活程度亦有所改善;血清TC、TG和LDL-C降低,HDL-C升高(P<0.05),血清ox-LDL水平下降(P<0.05),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HE及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血管内可见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红染区域分布广泛;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心痛泰颗粒可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下调血清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减少血清ox-LDL水平,下调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抑制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的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痛泰颗粒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症因子、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郭建恩 高飞 +4 位作者 胡亚涛 吴金洋 张树峰 佟继铭 李静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雄性Apo-E-/-小鼠建立AS模型,将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辛伐他汀组(XFTT)、GXBD高、低剂量组,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ig)给药8周.末次给药24h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主动脉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TC、TG、LDL-C、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主动脉VCAM-1、ICAM-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出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GXBD各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脂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减轻.结论:GXBD对Apo-E-/-小鼠AS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因子及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武蓉 周巧玲 +3 位作者 林书典 敖翔 成小苗 杨敬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冬虫夏草制剂对其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HR22只、WKY大鼠6只(W组),SHR随机分为非干预组(S组)、冬虫夏草制剂组(C组)、福辛普利组(F...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冬虫夏草制剂对其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HR22只、WKY大鼠6只(W组),SHR随机分为非干预组(S组)、冬虫夏草制剂组(C组)、福辛普利组(F组)、冬虫夏草制剂加福辛普利组(FC组),后3组以冬虫夏草制剂4g/(kg.d)和/或福辛普利10mg/(kg.d)灌胃,S组及W组以等量清水灌胃,测血压,8周末测尿蛋白、血肌酐,取肾组织做HE,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WKY大鼠比较,SHR尿蛋白排泄量增高,肾组织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与S组比较,福辛普利使大鼠血压下降,而冬虫夏草制剂无明显降压作用。但C,F,FC组均有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下降;肾组织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结论:高血压造成肾脏损害时可出现肾组织ICAM-1和VCAM-1的异常表达,冬虫夏草制剂可有效改善二者的异常表达,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脏损害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冬虫夏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诱导内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iNOS及ICAM-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旭东 陈爱华 +2 位作者 何非 李志梁 刘映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CRP)诱导内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及1、5、10、20mg/L CRP处理组,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相应浓度的CR...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CRP)诱导内皮细胞炎症相关因子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及1、5、10、20mg/L CRP处理组,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相应浓度的CRP处理。采用RT-PCR法检测对照组及各CRP处理组HUVEC细胞的ICAM-1 mRNA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1、5、20mg/L组CRP诱导的HUVEC中ICAM-1、i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各组均有ICAM-1 mRNA表达,1、5、10mg/L CRP组与对照组比较,ICAM-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mg/L CRP组ICAM-1 mRNA的表达(1.125)为对照组(0.760)的1.48倍。ELISA检测结果显示1、5mg/L CRP组ICAM-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0mg/L CRP组与其他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1、5mg/L CRP组与对照组相比较,i N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0mg/LCRP组与其他组比较,i NOS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CRP在正常生理水平对内皮细胞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影响不大,仅在较高浓度(>20mg/L)才可能对内皮细胞诱导炎症相关因子表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一氧化氮合酶 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大鼠心肌组织中VCAM-1和ICAM-1水平及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小兵 王旭 +5 位作者 吕瑛 黄建成 李红英 王军 张会军 苏振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0,I0004,I0005,共9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每组16只。舌下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建立房颤大鼠模型。丹参多酚酸组大鼠用丹参多酚酸(4 mg·kg^-1·d^-1)灌胃,对照组和房颤组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4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CAM-1、ICAM-1、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增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稍多,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Masson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正常;房颤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较房颤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VCAM-1(r=0.435,P<0.01;r=0.512,P<0.01)和ICAM-1(r=0.486,P<0.01;r=0.579,P<0.0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丹参多酚酸可通过抑制房颤大鼠心房组织ERK1/2-NF-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VCAM-1和ICAM-1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发挥对房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心房颤动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_2糖蛋白1的重组表达及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血清诱导内皮细胞产生ICAM-1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付嘉 方艳秋 +7 位作者 徐立 李明辉 刘桂英 姜艳芳 段秀梅 刘力华 许淑芬 谭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hrβ2-GP1)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血清诱导内皮细胞系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应用pQE30表达载体表达hrβ2-GP1,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hrβ2-GP1处理前后的APS患...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hrβ2-GP1)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血清诱导内皮细胞系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应用pQE30表达载体表达hrβ2-GP1,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hrβ2-GP1处理前后的APS患者血清分别与内皮细胞株EA.hy926共孵育,细胞ELISA和RT-PCR方法分析处理前后EA.hy926表达ICAM-1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QE30-hβ2-GP1,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鉴定,所获得的蛋白与预期的大小一致,并具有人β2-GP1的抗原性;rhβ2-GP1处理后的APS患者血清与处理前比较,与其孵育的内皮细胞系EA.hy926表达ICAM-1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这种抑制作用随着rhβ2-GP1的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促进内皮细胞系EA.hy926表达ICAM-1,hrβ2-GP1可中和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β2糖蛋白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内皮细胞系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DF-1、ICAM-1表达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帅军 张更 +5 位作者 曹志强 刘克普 李智斌 阮东丽 杨晓剑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1、6、12、24、48、72 h组),每个亚组有5只大鼠。手术组建立大鼠肾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游离双侧肾动脉后缝合切口。检测各个时间点肾功能、肾小管坏死评分及肾脏组织SDF-1、ICAM-1表达变化。对手术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肾功能和肾小管坏死评分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较术前及相应时间段假手术亚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于术后12 h显著升高,高峰期在术后48 h。手术组肾小管坏死评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均为P<0.05);肾小管坏死评分最高在手术48 h组(P<0.05)。与手术1 h组比较,手术6 h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开始明显增多(均为P<0.05);手术后48 h达高峰,于手术后72 h开始下降。手术组的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术后各时间段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r=0.614、0.662、0.751;0.640、0.703、0.785;均为P<0.05)。结论当大鼠肾组织发生IRI时,SDF-1、ICAM-1表达上调,BUN、Scr升高,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而且SDF-1、ICAM-1的表达与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提示SDF-1、ICAM-1表达增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肾IRI后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高糖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军霞 向光大 +2 位作者 孙慧伶 赵林双 侯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高糖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NG,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30m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组[30mmol/L葡萄糖+不同浓度α-硫辛酸(50、100、200μmol/L)]...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高糖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NG,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30m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组[30mmol/L葡萄糖+不同浓度α-硫辛酸(50、100、200μmol/L)]。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在不同条件下孵育48h,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内皮细胞SOD活性,以硫代巴比妥酸为底物检测MDA含量,ELISA法测定各组内皮细胞ICAM-1蛋白浓度,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ICA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内皮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HG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内皮细胞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α-硫辛酸可改善高糖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抑制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葡萄糖 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VCAM-1在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及调控 被引量:44
10
作者 张丽慧 魏尔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81-1285,共5页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缺血损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ICAM-1和VCAM-1表达增加;ICAM-1、VCAM-1介导循环中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进而浸润到血管外脑实质,导致缺血后炎症;抑制ICAM-1、V...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脑缺血损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ICAM-1和VCAM-1表达增加;ICAM-1、VCAM-1介导循环中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进而浸润到血管外脑实质,导致缺血后炎症;抑制ICAM-1、VCAM-1表达及作用可减轻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条件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初 张晓菊 +3 位作者 杨卫兵 夏蕾 陶晓南 白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45-1846,1849,共3页
目的:观察红花含药血清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对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选择素(P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RT-PCR、Western blotting、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技术,观察在常氧、缺氧... 目的:观察红花含药血清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对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选择素(P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RT-PCR、Western blotting、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技术,观察在常氧、缺氧、复氧及红花含药血清干预等不同条件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缺氧组1、6和12h各个时点P-选择素及ICAM-1 mRNA及蛋白水平与同时点常氧组明显差异。缺氧1h后再给氧(缺氧复氧组)1、6和12h后P-选择素及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点缺氧组及常氧组;缺氧1h后再给氧同时给予红花含药血清干预各个时点P-选择素及ICAM-1 mRNA及蛋白明显低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5)。结论:缺氧复氧条件下P-选择素及ICAM-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肺栓塞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红花注射液对其有显著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胞间黏附分手1 血管内皮细胞 红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 被引量:21
12
作者 苏敏 钟翠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内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彼此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尸检证实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和E-selec...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内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彼此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尸检证实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和E-selectin阳性反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测定阳性产物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结果ICAM-1、VCAM-1、E-selec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内膜及外膜内,阳性细胞数较正常主动脉明显增多(P<0.01);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明显降低(P<0.01);I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VCAM-1及E-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11,r=0.718,P<0.01),V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E-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结论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脂方案对冠心病患者ICAM-1、VCAM-1和MCP-1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伟 吴春芳 +3 位作者 杨晖 余强 张大东 陆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调脂方案对冠心病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42例,均不植入支架,分为单用他汀组(n=19)和联合治疗组(n=23)... 目的探讨不同调脂方案对冠心病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42例,均不植入支架,分为单用他汀组(n=19)和联合治疗组(n=23)。单用他汀组患者第1~4周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第5~12周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联合治疗组第1~4周服用阿托伐他汀5 mg+依折麦布10 mg,第5~12周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依折麦布10 mg。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和12周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以及ICAM-1、VCAM-1、MCP-1浓度。结果①单用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TC和LDL-C浓度均明显下降,第12周时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7.82%和38.2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磷酸肌酸激酶在治疗后均无明显升高。③单用他汀组在治疗后第12周时ICAM-1、VCAM-1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较大剂量他汀对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稳定性作用可能优于小剂量他汀和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依折麦布 降脂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肺组织及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晨月 张舒 +4 位作者 吴莹 金叶智 李根茂 王谦 郝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85-1690,共6页
目的:研究中医经典合方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XDY)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及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54... 目的:研究中医经典合方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XDY)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及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5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XDY组,每组18只,后2组以流感病毒滴鼻感染,XDY组灌胃给予XDY;在感染后的2、4和6 d分别取材,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ICAM-1和VCAM-1表达。从雄性Wistar大鼠中分离并原代培养RPMVECs,设置正常组、病毒组、病毒+XDY含药血清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和TNF-α+XDY含药血清组;刺激因素作用24 h后,real-time PCR检测ICAM-1和VCAM-1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ICAM-1和VCAM-1表达持续增多(P<0.01),而XDY组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流感病毒和TNF-α作用的RPMVECs中ICAM-1和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XDY能下调ICAM-1和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RPMVECs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机体的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XDY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 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LFA-1/ICAM-1协同刺激信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文荣 王立生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3-537,共5页
LFA 1/ICAM 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 1对ICAM 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 ,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 1/I CAM 1信号通过上调PI 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 LFA 1/ICAM 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 1对ICAM 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 ,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 1/I CAM 1信号通过上调PI 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活性协同第一信号活化T细胞 ,从而诱导T细胞分泌 1型细胞因子 ,促进T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毒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协同刺激信号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微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永光 苏强 +3 位作者 曾晓聪 严华 黄军章 符春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5代HUVECs,将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5 cm2的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近80%融合时进行干预。按0、1×102、1×103、1×104、1×105个/ml浓度的EMPs进行分组及刺激,每组12个样本。在共同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VCAM-1和I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UVECs受EMPs刺激,VCAM-1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EMPs的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均P<0.05)。结论:EMPs能上调HUVECs VCAM-1和ICAM-1的表达,EMPs不仅是内皮功能障碍的标记物,还能加重内皮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 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微粒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RK、p38MAPK、NF-κB p65蛋白及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陆永光 符春晖 +3 位作者 严华 陈湘桂 黄军章 陈丽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RK/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系ECV-304分组培养:①EMPs不同作用时间组用EMPs(终浓度105mL...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RK/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系ECV-304分组培养:①EMPs不同作用时间组用EMPs(终浓度105mL-1)分别刺激细胞0、3、6、12和24h。②EMPs不同作用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102、103、104及105mL-1的EMPs刺激细胞24h。③抑制剂预处理组在EMPs刺激前,分别用ERK、p38MAPK及NF-κB抑制剂PD98059、SB203580、PDTC进行预处理。④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在EMPs刺激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预处理。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p-ERK)、p-p38MAPK、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随EMPs作用时间的延长和作用剂量的增加,细胞p-ERK、p-p38MAPK、NF-κBp65蛋白及ICAM-1mRNA的表达均逐渐增加(P均<0.001)。用上述抑制剂及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EMPs诱导的细胞ICAM-1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ERK/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下调EMPs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 脐静脉内皮细胞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沙坦抑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CAM-1和VCAM-1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醒三 陈聿峰 +1 位作者 文宏 梁道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60min再灌360min和...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60min再灌360min和伊贝沙坦防治组。处死动物后,从再灌注区取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ICAM-1、VCAM-1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渗出程度明显重于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区的ICAM-1、VCAM-1表达明显上调(P<0·01)。伊贝沙坦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1)。结论: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再灌注区ICAM-1、VCAM-1表达上调,伊贝沙坦能明显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胞间粘附分子1 伊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伟 黄文 +3 位作者 武新颖 徐纪平 蔡全才 李兆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1(sVCAM-1)和P选择素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70例,包括胰头癌45例,胰体、胰尾癌25例;TNM分期Ⅰ-Ⅱ...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1(sVCAM-1)和P选择素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70例,包括胰头癌45例,胰体、胰尾癌25例;TNM分期Ⅰ-Ⅱ期34例,Ⅲ-Ⅳ期3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并与3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患者(P<0.01);Ⅲ-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P<0.05)。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1.4%、85.7%、84.3%,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2.9%。行根治性手术组(39例)术后血清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31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sI-CAM-1、sVCAM-1和P选择素水平是胰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性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高糖时内皮细胞产生NO、NOS和ICAM-1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玉 邓红 +1 位作者 王筠 苏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0-463,共4页
目的:研究在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产生一氧化氮(NO)量及其合酶和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鄄1)的变化,以及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ECV304,加入不同培养液,... 目的:研究在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产生一氧化氮(NO)量及其合酶和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鄄1)的变化,以及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ECV304,加入不同培养液,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茶多酚干预组,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的代谢产物NO2/NO3鄄(NOX-)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液中NOS活性,用逆转录鄄多聚酶链反应(RT鄄PCR)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ICAM鄄1的基因和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NO含量、NOS活性、ICAM鄄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且ICAM鄄1的蛋白表达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茶多酚干预组显著抑制高糖时NO含量、NOS活性以及ICAM鄄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高糖时内皮细胞NOS的激活、NO的大量释放以及ICAM鄄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对糖尿病早期进展起一定作用,茶多酚对这种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茶多酚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