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1
作者 LIYong-jie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5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conjugate gradient (CG) method genetic algorithm (GA) segment optimization beam angle optimization expert knowle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序贯加量IMRT与同步推量IMRT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锋 沈莲 +5 位作者 孟令新 厉兵城 王海燕 汪运鹏 苏娜 宋海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580-586,共7页
目的对比不可手术食管癌序贯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B-IMRT)计划与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计划在靶区参数上的区别,以及对正常器官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拟行放射治疗的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30例,... 目的对比不可手术食管癌序贯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B-IMRT)计划与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计划在靶区参数上的区别,以及对正常器官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拟行放射治疗的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60~88岁,中位年龄68.2岁;病变长度4.0~17.6 cm,平均病变长度6.37 cm(标准差2.76 cm);临床分期为c Tx N1-2M0-1期。分别制定SB-IMRT与SIB-IMRT两种放射治疗计划,并采用靶区勾画、射束设野、靶区覆盖、剂量均匀性、危及器官(OAR)、处方剂量(CB-CHOP)审核通过放射治疗计划。SIB-IMRT给予剂量方法为在一个计划中临床计划靶区(PCTV)50.4 Gy,肿瘤计划靶区(PGTV)剂量同步给予59.92 Gy,共28次完成。SB-IMRT剂量要求为PCTV 50 Gy,均分25次完成;完成后修改照射野局部加照至10 Gy,均分5次完成。SB-IMRT放射治疗需设计前后两套计划,再做计划叠加处理,合成一套计划后根据处方剂量要求优化计划并记录靶区参数和OAR限量。采用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靶区覆盖度(TC)及剂量分布、OAR限量等参数分别评估。结果两组计划的PCTV-Dmax、PGTV-Dmax和PCTV-Dmin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IB-IMRT组PCTV-Dmean、PGTV-Dmin、PGTV-Dmean均低于SB-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38±1.73)Gy vs(58.13±2.38)Gy、(51.41±4.90)Gy vs(54.76±6.31)Gy、(61.22±2.10)Gy vs(62.86±2.03)Gy。P>0.05]。两组计划的PCTV-T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IMRT组CI优于SIB-IMRT组,而HI次于SB-IMRT组,两组间CI、H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5±0.10 vs 0.60±0.11、1.20±0.38 vs 1.24±0.39。P<0.05)。SIB-IMRT组PGTV和PCTV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分别为72.74 Gy、59.47 Gy;SB-IMRT组PGTV和PCTV的BED分别为72 Gy、60 Gy。SIB-IMRT组脊髓Dmax、双肺V5和心脏的平均心脏剂量(MHD)低于SB-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83±2.48)Gy vs(43.27±1.99)Gy、(41.06±11.74)Gy vs(42.26±11.52)Gy、(20.77±8.81)Gy vs(22.72±9.23)Gy。P<0.05]。双肺V_(10)、V_(20)、V_(30)、平均肺剂量(MLD)和心脏V_(30)、V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可手术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相似或/和相等处方剂量的SB-IMRT计划和SIB-IMRT计划,前者仅CI略占优势,后者计划一次成型,能同时给予肿瘤靶区和临床预防靶区不同梯度的剂量照射,具有高效、精确,生物效应高、OAR受照剂量更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 序贯加量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IMRT治疗前行MV-CBCT扫描摆位误差的观察分析
3
作者 汪文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7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分析首次调强放疗(IMRT)前行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扫描对于肿瘤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46月首次接受IMRT治疗的患者98例,全部患者于首次IMRT治疗前均先行MV-CBCT扫描,对比头颈部肿瘤患者、胸部肿瘤患者行... 目的分析首次调强放疗(IMRT)前行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扫描对于肿瘤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46月首次接受IMRT治疗的患者98例,全部患者于首次IMRT治疗前均先行MV-CBCT扫描,对比头颈部肿瘤患者、胸部肿瘤患者行MV-CBCT扫描前、后的摆位误差值,观察MV-CBCT扫描后头部肿瘤与胸部肿瘤摆位误差值的差异性及X轴、Y轴、Z轴间误差值的差异性。结果MV-CBCT校正后头颈部肿瘤首次IMRT治疗摆住误差显著缩小,校正前后X轴、Y轴、Z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CBCT校正后胸部肿瘤首次IMRT治疗摆位误差显著缩小,校正前后X轴、Y轴、Z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IMRT治疗MV-CBCT校正后胸部肿瘤摆位误差高于头颈部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IMRT治疗MV-CBCT校正后X轴、Y轴、Z轴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误差高于X轴与Z轴。结论MV-CBCT能够有效校正首次IMRT治疗的摆位误差,提高IMRT治疗的精准性。头部肿瘤首次IMRT摆位误差小于胸部肿瘤,Y轴误差高于X轴与Z轴,应于首次IMRT治疗中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兆伏级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头部放疗 胸部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的鼻窦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文其 毛艳 +2 位作者 范小玲 康敏 覃玉桃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5期277-278,共2页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简称调强放疗,能较好保护鼻咽癌患者的腮腺、脊髓、脑干等,因此可减少或减轻相应的放疗并发症,但其也能否保护鼻窦,减少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症状,目前尚无报道。本研...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简称调强放疗,能较好保护鼻咽癌患者的腮腺、脊髓、脑干等,因此可减少或减轻相应的放疗并发症,但其也能否保护鼻窦,减少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症状,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鼻咽CT或MRI对IMRT后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率、发生特点和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IMRT后的放射性鼻窦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Nasopharyngeal Neoplasms)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radiotherapy intensity-modulated) 鼻窦炎(Sinusi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患者术后放疗对免疫及炎性状态的综合影响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倞 叶云飞 +2 位作者 周海华 孙永健 孟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胆囊癌患者免疫及炎性状态的综合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1年6月于本院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40例胆囊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4...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胆囊癌患者免疫及炎性状态的综合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1年6月于本院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40例胆囊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4周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放疗前至放疗结束后1、4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血清hs-CRP、TNF-α、IL-6、IFN-γ、IL-4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且放疗后4周优于放疗前(均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对胆囊癌患者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更为轻微,说明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适形调强放疗 胆囊癌 免疫 炎症状态 综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中散射截止半径选取对剂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炳周 郑旭海 侯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在调强放射治疗中,为了保证剂量计算的精确度和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耗费,采用微分卷积积分方法进行剂量计算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散射截止半径是非常重要的。在不考虑散射的情况下,利用模拟动力学最优化方法优化得到射野强度,并用微分卷积积... 在调强放射治疗中,为了保证剂量计算的精确度和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耗费,采用微分卷积积分方法进行剂量计算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散射截止半径是非常重要的。在不考虑散射的情况下,利用模拟动力学最优化方法优化得到射野强度,并用微分卷积积分法分别对一个模拟例子和一个临床例子在不同散射截止半径下的剂量分布进行了计算,然后通过对剂量体积直方图的比较发现,散射截止半径的选取不同,对剂量计算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在光子的能量为6 MV时,散射截止半径选取为3 cm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微分卷积积分法 散射截止半径 剂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跃 王永刚 +4 位作者 刘均 陈宏 张国桥 李懿 纪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上颌窦癌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组织病理证实的32例上颌窦癌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7~64岁,中位年龄51岁。手术后复发进行IMRT 7例,部分切除术后IMRT 16例,单纯IMR... 目的探讨三维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上颌窦癌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组织病理证实的32例上颌窦癌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7~64岁,中位年龄51岁。手术后复发进行IMRT 7例,部分切除术后IMRT 16例,单纯IMRT 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靶区处方剂量分别为肿瘤靶区(GTV)64~76 Gy,临床靶区(CTV)60~66 Gy。结果7例手术后复发行IMRT局部控制率42.86%,16例手术后行IMRT局部控制率93.75%,9例单纯IMRT局部控制率55.56%;3组治疗后局部控制率比较:部分切除术后行IMRT与术后复发行IM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部分切除术后行IMRT与单纯IM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随访3~32个月,中位数18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6.9%(31/32)、90.6%(29/32)。结论上颌窦癌手术后配合IMRT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并为生存质量的提高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癌 三维调强 调强放射治疗(imrt) 局部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疗法同步顺铂及奈达铂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凤玲 毛进星 +2 位作者 何宝贞 叶金辉 高婷花 《北方药学》 2017年第4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疗法(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顺铂及奈达铂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IMRT与...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疗法(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顺铂及奈达铂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IMRT与顺铂治疗,对照组给予IMRT与奈达铂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9.17%稍低于对照组的81.25%,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者(P<0.05)。结论:与IMRT与顺铂治疗相比,采用IMRT与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相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优于IMRT与顺铂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疗法 同步放化疗 鼻咽癌 顺铂 奈达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术后4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皈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22-23,共2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技术的剂量分布方法收集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勾画PTV,小肠,直肠和左右股骨颈。分别设计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比较各种计划的靶区...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技术的剂量分布方法收集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勾画PTV,小肠,直肠和左右股骨颈。分别设计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比较各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omformal index,CI)和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s,HI),小肠,股骨颈与直肠最大剂量和受照40Gy以上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前后对穿照射,四野盒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以及调强技术靶区适形指数(CI)平均值分别为:0.32±0.31,0.35±0.27,0.61±0.33和0.83±0.42。均匀指数(HI)平均值分别:1.07±0.12,1.08±0.07,1.12±0.32和1.05±0.21。小肠最大受照剂量和V40平均值分别为5158±180,5145±153,5102±209,5078±214;78±13%,57±21%,34±24%,29±11%。直肠最大剂量各类计划间相差最大为140cGy,V40在IMRT计划中均值为45%,其余三计划全为100%。左右股骨颈最大受照剂量在四野盒式照射中最大,为5058cGy;在IMRT最小,为4762cGy;V40以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最小,平均为6%;四野盒式照射最大,平均为19%。结论从各指标上看,调强计划剂量分布最好,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次之;对与尚未具备条件开展调强的放疗单位开展三维适形放疗也将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前后对穿照射 四野盒式照射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的放疗验证方法研究与实现
10
作者 刘科 卞昕 +1 位作者 侯立新 周鑫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1-444,共4页
为探索图像分析在复杂系统性能评价和计量溯源方面的应用,研究了放疗胶片剂量验证系统性能评价方法,实现了胶片数据剂量转换、DICOM文件解析提取计划数据、图像分析比较提取Gamma参数等,开发和实现了调强放疗验证分析的算法。提出的... 为探索图像分析在复杂系统性能评价和计量溯源方面的应用,研究了放疗胶片剂量验证系统性能评价方法,实现了胶片数据剂量转换、DICOM文件解析提取计划数据、图像分析比较提取Gamma参数等,开发和实现了调强放疗验证分析的算法。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与调强放疗设备配套使用,而且对基于图像分析的复杂系统性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放疗验证 DICOM解析 图像分析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riginLab对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建模初步分析
11
作者 倪婕 陈勇 +4 位作者 孔栋 陈宏林 张旭光 刘波 孙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由呼吸运动所致靶区位移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8例,通过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设置治疗床在单一方向... 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由呼吸运动所致靶区位移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8例,通过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设置治疗床在单一方向上特定步长的位移,模拟呼吸运动造成的靶区位移,获取位移后的DVH曲线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Lab8.0对DVH曲线进行拟合,比较模型之间的拟合效果,并对位移前后的参数变化作初步分析。结果高斯模型和费米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DVH曲线,但费米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较高斯模型更小,AIC值相对更小;2个模型的参数计算结果经过转换后数值上一致;对于临床靶区或肿瘤靶区未移出计划靶区的位移时,剂量均值下降,方差增大,并未呈现出对称性变化。结论费米模型更适合应用于今后的DVH曲线建模研究。模型中的参数有助于在临床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利用DVH曲线参数评价肿瘤靶区的剂量体积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imrt) 剂量体积直方图(DVH) 呼吸运动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保乳术后三维适形与调强技术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芹玲 孙岩 +3 位作者 钟文 郭根燕 陈延治 赵玉霞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7-23,共7页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早期乳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以期得到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应用。使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同时辅助其它检索,...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早期乳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以期得到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应用。使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同时辅助其它检索,收集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技术(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与IMRT剂量学比较的文献,应用Rev Man 5.2.0软件对满足条件的15项(263例患者)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3D-CRT相比,IMRT显著降低了患侧肺V20(p=0.004)、V30(p=0.008)、V40(p=0.000 8)、Dmax(p=0.001)和心脏V30(p=0.002)、V40(p=0.000 01);降低了计划靶区Dmax(p<0.000 01);对V95(p=0.05)、V105(p<0.000 1)、V110(p<0.000 01)覆盖更好;均匀指数HI及适形指数CI也较好,p=0.02;但却增加了患侧肺V5(p=0.000 5)、V10(p=0.05),心脏V5(p<0.000 1)、V10(p=0.000 7),健侧肺V5(p=0.002)、Dmen(p=0.000 4)和健侧乳腺V3(p=0.000 6)。计划靶区V100、Dmean、Dmin、患侧肺Dmean、心脏V20、Dmax、Dmean、健侧乳腺Dmean,IMRT与3D-CRT相似,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IMRT对靶区覆盖好且剂量分布均匀,并可以减少高剂量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剂量,保护正常组织,但却增加了低剂量照射区组织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D calibration and absorbed dose measurement in a radiation-induced liver injury model under a linear accelerator 被引量:2
13
作者 Hui-Hui Xiao Ling-Ling Liu +5 位作者 Wen-Yi Li Bing-Bing Li Xiang-Li Cui Jie Li Tao-Sheng Li Zong-Tao H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9-78,共10页
The application of a thermoluminescent detector(TLD) for dose detection at the liver irradiation site in mice under linear accelerator precision radiotherapy and the use of a single high dose to irradiate the mouse li... The application of a thermoluminescent detector(TLD) for dose detection at the liver irradiation site in mice under linear accelerator precision radiotherapy and the use of a single high dose to irradiate the mouse liver to construct a biological model of a radiation-induced liver injury(RILD) in mice were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 precision radiotherapy model in small animals under a linear accelerator. A 360° arc volumetric rotation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VMAT) plan with a prescribed dose of 2 Gy was developed for the planned target volume(PTV) at the location of the TLD within solid wat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dose of TLD and the assessed parameters in the TPS system. The TLD was implanted in the livers of mice, and VMAT was planned based on TLD to compare the measured and prescribed doses. C57BL/6 J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25-Gy radiation groups and were examined daily for changes in body weight. They were euthanized at 3 and 10 weeks after radiation, and the levels of liver serum enzymes such a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were measured to observe any pathological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irradiated areas of the mouse liver. The measured values of solid underwater TLD were within ± 3% of the Dmean value of the evaluation parameter in the TPS system. The mice in the 25-Gy radiation group demonstrated pathological signs of radiation-induced liver injury at the site of liver irradiation. The deviation in the measured and prescribed doses of TLD in the mouse liver ranged from-1.5 to 6%;construction of an accurate model of RILD using the VMAT technique under a linear accelerator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luminescent detector Radiation-induced liver injury Linear accelerator Volumetric rotation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模拟定位技术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丽霞 李先明 +2 位作者 吴冬 何慧玲 徐坚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通过CT模拟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评价其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采用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通过网络将图像传送至三维放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并实施治疗。结果:全部肿瘤患者均获得了... 目的:通过CT模拟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评价其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采用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通过网络将图像传送至三维放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并实施治疗。结果:全部肿瘤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图像信息资料,通过放疗计划系统能够精确计算出剂量分布,并筛选出最佳调强放疗计划方案。结论:CT模拟定位是开展IMRT技术重要环节,其准确规范的应用是成功开展调强放疗技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模拟定位 调强放射治疗 放疗计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4D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carbon-ion treatment planning
15
作者 Wen-Yu Wang Yuan-Yuan Ma +4 位作者 Hui Zhang Xin-Yang Zhang Jing-Fen Yang Xin-Guo Liu Qiang L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4-105,共12页
Intensity-modulated particle therapy(IMPT)with carbon ions is comparatively susceptible to various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breathing motion,including range,setup,and target positioning uncertainties.To determine relat... Intensity-modulated particle therapy(IMPT)with carbon ions is comparatively susceptible to various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breathing motion,including range,setup,and target positioning uncertainties.To determine 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weighted dose(RWD)distributions that are resilient to these uncertainties,the reference phase-based four-dimensional(4D)robust optimization(RP-4DRO)and each phase-based 4D robust optimization(EP-4DRO)method in carbon-ion IMPT treatment planning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Based on RWD distributions,4DRO methods were compared with 4D conventional optimization using 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margins(PTV-based optimization)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s.Carbon-ion IMPT treatment planning was conducted in a cohort of five lung cancer pati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P-4DRO method provided better robustness(P=0.080)and improved plan quality(P=0.225)for the 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in the individual respiratory phas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TV-based optimization.Compared with the PTV-based optimization,the RP-4DRO method ensured the robustness(P=0.022)of the dose distributions in the reference breathing phase,albeit with a slight sacrifice of the target coverage(P=0.450).Both 4DRO methods successfully maintained the doses delivered to the organs at risk(OARs)below tolerable levels,which were lower than the doses in the PTV-based optimization(P<0.05).Furthermore,the RP-4DRO method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superior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EP-4DRO method in enhancing overall OAR sparing in either the individual respiratory phase or reference respiratory phase(P<0.05).In general,both 4DRO methods outperformed the PTV-based optimization in terms of OAR sparing and robust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nsity-modulated particle therapy Carbon-ion radiotherapy Uncertainties Four-dimensional robust optimization Lung cancer 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weighted dose Robustness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