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程伦理虚拟仿真实验的课程思政建设
1
作者 夏嵩 闻毓民 +1 位作者 富海鹰 王艺霖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9,共9页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是数字化、智能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国内首个工程伦理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阐述学生在模拟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完成一座铁路桥梁的选址与选型工作,并处理施工过程...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是数字化、智能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国内首个工程伦理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阐述学生在模拟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完成一座铁路桥梁的选址与选型工作,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工程伦理问题。该实验项目教会学生辨析工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培养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对其价值观的引导,为解决课程思政“硬融入”“表面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虚拟仿真实验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2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228,229,共9页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才能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和合共生”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标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和合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法价值的生成逻辑与体系建构
3
作者 刘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9,共14页
确立中国环境法价值体系,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内在需求。从广义上阐释环境法律规范出发,中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近代西方工商社会、现代风险社会中逐渐发展的环境法,经历了作为主体... 确立中国环境法价值体系,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内在需求。从广义上阐释环境法律规范出发,中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近代西方工商社会、现代风险社会中逐渐发展的环境法,经历了作为主体的人顺应自然、物化自然到接受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的历史演进。当前我国对于环境法价值这一基础性理论命题的研究与界定重视不足,建构中国环境法价值体系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承中华传统优秀生态智慧与生态文化,重视并体现立体型价值体系的理论属性。中国环境法的价值体系包括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为可持续发展,工具性价值应当在与传统法律价值的比较中厘清、在与域外环境法价值的比较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价值 生态环境法典 目的性价值 工具性价值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就“有教养的人”:重温理查德·彼得斯的自由教育哲学
4
作者 王占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100,206,207,共15页
关于受教育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乃是标定教育目的和教育理想、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教育学的核心命题。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分析教育哲学家彼得斯秉承柏拉图有关培养“自由人”的理性教育传统,通过有效区分作为理... 关于受教育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乃是标定教育目的和教育理想、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教育学的核心命题。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分析教育哲学家彼得斯秉承柏拉图有关培养“自由人”的理性教育传统,通过有效区分作为理想结果的“教育”与指向却又并不必然导致这一结果的“被教授”或“接受课程训练”等“有关教育活动”,将“教育”确立为一种衡量和判断教-学活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价值标准。进而,他又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非工具价值和无限性出发,为作为教育理想结果的“有教养的人”开创性地制定了三项价值标准:一是面向事物内在价值而非实用目的的自主学习态度;二是一切求真活动所必备的辨别力和理解力;三是超越专业训练的整体性人格的和谐。由此,彼得斯认为,从一个处于无限发展中“有教养的人”的育人理想出发,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当鼓励人们忽视那种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观,欣然接受人们各种不同程度的理解方式。是否拥有这种健全的理解力,不仅是区分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标志,也决定了一个人对人类生活普遍条件的一般信念、态度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彼得斯 有教养的人 自由人 非工具价值 自由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异化到回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重构
5
作者 吴昊桢 袁艺标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6,共7页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项重要数字教育资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凭借其沉浸性仿真、多元化资源和精准性评价等特点,虚拟仿真实验满足了知识建构具身性需求,完善了课堂教学差异化实施,促进了...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项重要数字教育资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凭借其沉浸性仿真、多元化资源和精准性评价等特点,虚拟仿真实验满足了知识建构具身性需求,完善了课堂教学差异化实施,促进了学生评价立体化变革,已成为实验教学领域的开拓性革新。然而,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下,教育技术过度追求效率、效果和量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逐渐显露出“工具理性膨胀”与“价值理性式微”的双重困境,表现出功利化、惰化、局限化、物化等偏向,使其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这种技术异化不仅削弱了教育的育人本质,还导致“教育主体性消解”和“教育生态失衡”,将教学推向一种“虚拟繁荣”与“真实贫瘠”的矛盾境地。为此,该文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三重理性回归路径:目标回归,澄明价值需求,规范理性行为;本质回归,坚持以人为本,回归教学真谛;生态回归,人机智能协同,提升教育质效。以期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价值理性回归和长效发展提供参考,助力构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良性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现代化视域中的轻罪治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 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置相对随意、出罪通道狭窄、轻罪治理过度依赖刑法以及犯罪附随后果严厉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的目标,在立法上实现轻罪罪名合理调控、入罪标准适当提升、轻罪行为适度回归治安处罚调整;在司法上发挥程序过滤效应,实现轻罪罪犯处遇宽和,以轻罪记录封存和犯罪附随后果清理实现轻罪去罪宽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治现代化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轻罪治理 犯罪附随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发展理念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取向与优化研究——基于“目标-工具-价值链”三维框架的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劲松 董欣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是政府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依据,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构建基于“目标-工具-价值链”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三维分析框架,对国家层面46项政策文本进行...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是政府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依据,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构建基于“目标-工具-价值链”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三维分析框架,对国家层面46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从明确政策目标、平衡政策工具、协调政策主体等方面揭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取向、特征、规律及不足。结果表明:国家层面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配置复合型政策工具以匹配多样化价值链,从而实现具象化政策目标;现有政策偏好以环境型工具为主、供给型和需求型工具为辅,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协调发展;政策价值链设置多为政府负责型,聚焦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均等性。从整体看,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目标趋于新发展态势但关注度不均,表现为对开放、绿色、共享政策目标关注力度不够;政策工具施策形式多元但分布结构失衡,表现为内部细分环节失耦与不均;价值链涉及主体广泛但协同统筹不足,表现为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协作机制不畅。基于此,应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消弭政策目标偏离、合理运用复合型政策工具以优化政策发展环境、推动多主体协同以重塑治理结构韧性等维度予以改进,从而为增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供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公共文化服务 政策文本分析 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 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分离到现实统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超越——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媛媛 叶本乾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126,127,共12页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理解和读懂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和鲜明特征,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学术界主要从价值意义、理论特质和实践探索等维度展开研究并取...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理解和读懂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和鲜明特征,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学术界主要从价值意义、理论特质和实践探索等维度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理论创新成果,为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命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诸多研究缺乏历史性眼光和批判性思维,以及从整体视野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行回顾反思。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具有比较意义的概念范畴,既在横向的国际对比中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单一工具理性支配的改革,又在纵向的历史对比中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缺失或分离的改革,反映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从历史分离到现实统一的双重诉求和逻辑指向,贯穿于改革领导论、主体论、保障论和重点论等方面,成为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超越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健康养老的路径优化
9
作者 娄银梅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85-89,共5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够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技术赋能与乡村需求之间的耦合。目前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大多注重于物质层面,对农村“人”的关注、特别是老年人健康养老关注不够,仅兑现了技术的工具理性目的,价值理性不足。随着...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够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技术赋能与乡村需求之间的耦合。目前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大多注重于物质层面,对农村“人”的关注、特别是老年人健康养老关注不够,仅兑现了技术的工具理性目的,价值理性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亟须改变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单一性,促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健康养老从物质到精神、从单一到多元、从器物到文化的逻辑转向。为此,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健康养老的具体行动策略:赋能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厚度”;为乡村培育老年护理人才,提升服务的“温度”;面向乡村老年人开展专项培训,拓展服务的“宽度”;为乡村老年人开设心理讲座,提升服务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健康养老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权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对接
10
作者 陈婉玲 周浩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3,共11页
区域发展权是作为第三代人权的发展权与特定空间内的生产力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层面的核心要义,与区域发展权的人权本质、分配层次、多元内容以及整体主义方法论等多个维度紧密契合,为区域发展权的实... 区域发展权是作为第三代人权的发展权与特定空间内的生产力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层面的核心要义,与区域发展权的人权本质、分配层次、多元内容以及整体主义方法论等多个维度紧密契合,为区域发展权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时代视角与方向指引。实践中对区域发展权的认知存在过度追求工具理性、偏离价值理性的工具主义倾向,亟须加以修正,应立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遵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从权利性质、权利目标和权利内容等方面廓清区域发展权的法治蕴含。同时,区域发展权的实现应当摒弃权力经济的思维,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分类推进区域文化发展利益与区域经济利益的耦合,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加强区域碳市场建设,平衡区域生态利益与区域经济利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权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对接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软包锂离子电池产气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燕燕 张威 +1 位作者 贾凯丽 李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通过对常规厚度测量仪(PPG)进行改进,分析了PPG和改进的厚度测量仪(MPPG)两种测试仪器在测量方法上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PPG与MPPG对比所得厚度差可判断电池存储过程中是否产气,并将厚度差值0.01 mm作为电池产气临界值。25℃及4.20 V@4... 通过对常规厚度测量仪(PPG)进行改进,分析了PPG和改进的厚度测量仪(MPPG)两种测试仪器在测量方法上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PPG与MPPG对比所得厚度差可判断电池存储过程中是否产气,并将厚度差值0.01 mm作为电池产气临界值。25℃及4.20 V@45℃条件下,电池可存储450天以上,厚度差小于临界值,电池无产气。4.325 V/4.45 V/4.55 V@45℃及60℃存储,电池随存储时间的延长,厚度差超出临界值,此时变更存储条件,比如降低温度和电压,可有效缓解电池产气过程,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厚度测试仪 厚度差 产气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道之间:论大学教学新技术应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孟仟 何晓芳 牛姝颖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5,共8页
大学教学之“道”化而载之是为“器”。大学教学本质与教学手段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同频并进、耦合互动、相辅相成,即“道器合一”。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大学教学原有的手段,为教学过程... 大学教学之“道”化而载之是为“器”。大学教学本质与教学手段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同频并进、耦合互动、相辅相成,即“道器合一”。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大学教学原有的手段,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诸多福利与可能。但与此同时,新技术应用的泛化也使大学教学活动表现出了愈发明显的技术化取向,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在大学教学场域的膨胀。对此,要在教学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坚守本原、发挥优势、技术祛魅、评价重构的方式,探索大学教学与技术手段相融合的规约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学本质 大学教学手段 教育技术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培养中的工具理性倾向及其超越 被引量:1
13
作者 井祥贵 卢立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2,共6页
职前教师培养中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推动了课程范式改革,一定程度上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教育技术与职前教师教育的联合过程中,出现了技术至上、效率优先、控制与秩序为尊、崇尚传授的倾向,僭越了职前教... 职前教师培养中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推动了课程范式改革,一定程度上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教育技术与职前教师教育的联合过程中,出现了技术至上、效率优先、控制与秩序为尊、崇尚传授的倾向,僭越了职前教师培养的价值理性关照等,不利于职前教师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职前教师培养的价值定位应指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技术理性与反思实践的联袂。职前教师培养应从教师教育的本体论、人才培养的认识论、学习过程的方法论和教师发展辩证论等向度超越工具理性倾向,坚持“师范性”与“职业性”的结合,“技术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经院式”与“现场式”的整合,“阶段性”与“终身性”的联合来探寻适切的育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培养 工具理性倾向 价值理性 教师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紫怡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24-29,共6页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只有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实践的完整理性。共生是智能教育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应然格局,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特性及人们追求先进的智能技术应用等,智能教育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实质上形成了博...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只有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实践的完整理性。共生是智能教育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应然格局,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特性及人们追求先进的智能技术应用等,智能教育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实质上形成了博弈困境,主要表现为:推崇技术效率超越生命尊重,滥用技术手段轻视隐私保护,算法隐性规训限制生命创造,追求高效技术效果忽略情感满足。学校智能教育可通过回归教育本意、加强实践管控、突破算法规训、增加教育温度等方式,转变当下人工智能教育工具理性突出问题,以此促成智能教育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互动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泛技术化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以何生成教育 被引量:21
15
作者 钟柏昌 刘晓凡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8,27,共8页
面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现有研究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相互抵牾,根源在于对应然与实然关系的混淆。从应然角度而言,基于人技共生的内在逻辑,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生成”新教育的可能性。从实然角度... 面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现有研究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相互抵牾,根源在于对应然与实然关系的混淆。从应然角度而言,基于人技共生的内在逻辑,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生成”新教育的可能性。从实然角度而言,存在三大矛盾观点: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何“生成”教育——“提质增效”抑或“全人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何时“生成”教育——“进行时”还是“将来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生成”教育——“教育要素”或是“工具手段”?以此为切入点,剖析其内在逻辑,有助于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本土意蕴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应然与实然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历时性变革与即时性变革 道德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法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互契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明鹏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智能算法技术凭借其在数据挖掘过滤、用户画像预测、信息内容分发、算法模型训练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带来了机遇,能贯通学生群体的真实所需与潜在所求,实现优质资源的精准供给与智能推送,统一供给... 智能算法技术凭借其在数据挖掘过滤、用户画像预测、信息内容分发、算法模型训练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带来了机遇,能贯通学生群体的真实所需与潜在所求,实现优质资源的精准供给与智能推送,统一供给成效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估。但智能算法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范式和变革性技术力量,在运行维度“黑箱效应”潜隐存在,离散需求主体的价值认同;“过滤气泡”悄然滋生,消解供给内容的系统结构;工具理性过分张扬,弱化供给主体的人文关怀。为此,我们要应势而动,以算法治理透视“黑箱效应”,以技术规制戳破“过滤气泡”,以价值理性统合工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算法技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供需互契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pH值和电导率采集仪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凤花 裘正军 +3 位作者 介邓飞 赵华民 张海红 张淑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168,共5页
设计开发了测量pH值和电导率的农田信息采集仪。在探讨该仪器测量原理和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两点校正法和配比KCl溶液法对采集仪的pH值和电导率测量进行了标定试验,并在一块黄豆田间隔14 m×14 m进行土壤采样,共采土样15个... 设计开发了测量pH值和电导率的农田信息采集仪。在探讨该仪器测量原理和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两点校正法和配比KCl溶液法对采集仪的pH值和电导率测量进行了标定试验,并在一块黄豆田间隔14 m×14 m进行土壤采样,共采土样15个,对标定方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值标定结果和准确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土壤电导率相对误差小于14%;土壤pH值标定结果和准确值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047 8,决定系数为0.897 8;土壤电导率标定结果和准确值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000 4,决定系数为0.971 6,所建立的pH值和电导率标定方程都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PH值 电导率 采集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 被引量:233
18
作者 金盛华 李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0-657,共8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变得日趋重要。通过25例深度访谈、6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813例各类大学生调查,建立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四因子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六因子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模型。并据此编制了大学生目的...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变得日趋重要。通过25例深度访谈、6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813例各类大学生调查,建立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四因子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六因子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模型。并据此编制了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假设高度拟合,同时也证明了目的性价值观对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所具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目的性职业价值观 手段性职业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俗到职业:广西田阳舞狮变迁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标 杨海晨 +3 位作者 张萍 韦金亮 邱海洪 邓水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3,共7页
采用田野调查、口述史、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社会行为分析出发,以田阳舞狮为个案,对人类体育运动参与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个体、族群、次级群体、地方政府、国家对田阳舞狮不同程度的需求,以及不同层面在不同利益目的... 采用田野调查、口述史、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社会行为分析出发,以田阳舞狮为个案,对人类体育运动参与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个体、族群、次级群体、地方政府、国家对田阳舞狮不同程度的需求,以及不同层面在不同利益目的的驱动下,达成"合谋"推动着田阳舞狮的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民间体育行为并不像前人研究认为的那样只有"工具理性行为",而是存在从价值理性行为向工具理性行为的变迁。从此个案出发,课题组认为,人类体育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具理性行为,在民间,至少有一部分从民俗到职业或者从传统到工具变迁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阳舞狮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体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37
20
作者 张文军 张宏伟 于世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4,共4页
顶板离层是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最大的安全隐患,在回采工作面两巷设置顶板离层监测点,并在整个回采期间对巷道顶板离层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是消除锚杆支护巷道安全隐患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煤巷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产生的主要... 顶板离层是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最大的安全隐患,在回采工作面两巷设置顶板离层监测点,并在整个回采期间对巷道顶板离层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是消除锚杆支护巷道安全隐患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煤巷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形式,顶板离层的观测、成果整理及临界值确定方法,另外还介绍了所开发的锚杆支护质量监测系统软件特点与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支护巷道 顶板离层 监测方法 离层量监测 顶板离层指示仪 监测系统软件 回采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