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被引量:
27
1
作者
康鑫
张远
+3 位作者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段的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结果表明: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太子河上游较高(>0.5),中游次之(0.2-0.5),下游较低(<0.2)。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与10项栖息地调查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河流域内限制洛氏鱥幼鱼生存的因素不是水文条件,而是河流水质及河岸带等环境因素;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太子河中下游人类开发强度加大,洛氏鱥栖息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洛氏鱥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的鱼类栖息地模拟评估
被引量:
14
2
作者
孙嘉宁
张土乔
+1 位作者
DavidZ.Zhu
傅菁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2,共6页
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采用River2D对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黑水河进行水动力模拟和鱼类栖息地模拟,根据加权可利用面积(彤蚴)分析蓄水前后鱼类适宜物理栖息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结果显示:蓄水后,按蓄水水位不同,适宜...
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采用River2D对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黑水河进行水动力模拟和鱼类栖息地模拟,根据加权可利用面积(彤蚴)分析蓄水前后鱼类适宜物理栖息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结果显示:蓄水后,按蓄水水位不同,适宜栖息地总面积仅为自然状况下的0.8%~25.3%,且呈边缘化分布。根据水库调度运行方案,蓄水后春夏季节栖息地总量将高于秋冬季节,与蓄水前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境
回水区
河道内流量增加法
水动力学模拟
物理栖息地模拟
白鹤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道汇流口水力特性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
26
3
作者
王晓刚
严忠民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利用河道水流增量法(IFIM)研究了交汇河口汇流比、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及汇流口下游宽深比这3个主要水力控制因素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河口,水力条件的变化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影响...
利用河道水流增量法(IFIM)研究了交汇河口汇流比、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及汇流口下游宽深比这3个主要水力控制因素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河口,水力条件的变化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影响不大;随着汇流比增大,加权可用面积(WUA)逐渐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增大,WUA迅速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宽深比增大,WUA逐渐增大,且增幅很小.IFIM可以给出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与各水力控制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河流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水流增量法
加权可用面积
栖息地
汇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航道整治丁坝对城区中小河流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强
刘锐
+2 位作者
李冰冻
姜国珍
张新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7-62,共6页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在发挥束水攻沙整治作用的同时,因其改变了河流流场、流速、水深、底质分布而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变化。为探讨该种丁坝能否对栖息地有改善作用,基于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以岷江支流锦江穿过成都华阳镇河段为研究对...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在发挥束水攻沙整治作用的同时,因其改变了河流流场、流速、水深、底质分布而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变化。为探讨该种丁坝能否对栖息地有改善作用,基于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以岷江支流锦江穿过成都华阳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River 2D进行了鱼类栖息地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丁坝及其组合方案下,鱼类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均大于天然状况,即修建丁坝对改善城市河流水生生物栖息环境有利;同时从模拟成果中进一步分析得到在保证通航条件下WUA最大时所需要的生态流量及最佳丁坝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内流量增加法
丁坝
RIVER
2D
权重可利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被引量:
27
1
作者
康鑫
张远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海岸带环境创新基地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0kyyw06)
文摘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段的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结果表明: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太子河上游较高(>0.5),中游次之(0.2-0.5),下游较低(<0.2)。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与10项栖息地调查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河流域内限制洛氏鱥幼鱼生存的因素不是水文条件,而是河流水质及河岸带等环境因素;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太子河中下游人类开发强度加大,洛氏鱥栖息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太子河
洛氏鱥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Keywords
Taizi River
Phoxinus lagowskii
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abitat quality
land use type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的鱼类栖息地模拟评估
被引量:
14
2
作者
孙嘉宁
张土乔
DavidZ.Zhu
傅菁菁
机构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研究所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2,共6页
文摘
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采用River2D对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黑水河进行水动力模拟和鱼类栖息地模拟,根据加权可利用面积(彤蚴)分析蓄水前后鱼类适宜物理栖息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结果显示:蓄水后,按蓄水水位不同,适宜栖息地总面积仅为自然状况下的0.8%~25.3%,且呈边缘化分布。根据水库调度运行方案,蓄水后春夏季节栖息地总量将高于秋冬季节,与蓄水前情况相反。
关键词
鱼类生境
回水区
河道内流量增加法
水动力学模拟
物理栖息地模拟
白鹤滩水库
Keywords
fish habitat
backwater region
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ifim)
hydrodynamic simulation
physical habitat simulation
Baihetan Reservoir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道汇流口水力特性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
26
3
作者
王晓刚
严忠民
机构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出处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0235)
文摘
利用河道水流增量法(IFIM)研究了交汇河口汇流比、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及汇流口下游宽深比这3个主要水力控制因素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河口,水力条件的变化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影响不大;随着汇流比增大,加权可用面积(WUA)逐渐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增大,WUA迅速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宽深比增大,WUA逐渐增大,且增幅很小.IFIM可以给出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与各水力控制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河流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
河道水流增量法
加权可用面积
栖息地
汇流比
Keywords
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
weighted usable area
habitat
discharge ratio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航道整治丁坝对城区中小河流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强
刘锐
李冰冻
姜国珍
张新华
机构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黔南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四川大学后勤集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7-6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9137
51579162)
贵州省黔南州委重大问题研究课题资助
文摘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在发挥束水攻沙整治作用的同时,因其改变了河流流场、流速、水深、底质分布而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变化。为探讨该种丁坝能否对栖息地有改善作用,基于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以岷江支流锦江穿过成都华阳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River 2D进行了鱼类栖息地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丁坝及其组合方案下,鱼类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均大于天然状况,即修建丁坝对改善城市河流水生生物栖息环境有利;同时从模拟成果中进一步分析得到在保证通航条件下WUA最大时所需要的生态流量及最佳丁坝布置方案。
关键词
河道内流量增加法
丁坝
RIVER
2D
权重可利用面积
Keywords
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
spur dike
River 2D
WUA
分类号
S27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康鑫
张远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的鱼类栖息地模拟评估
孙嘉宁
张土乔
DavidZ.Zhu
傅菁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河道汇流口水力特性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王晓刚
严忠民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航道整治丁坝对城区中小河流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李强
刘锐
李冰冻
姜国珍
张新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