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int optimization of inspection, maintenance, and spare ordering policy considering defective products loss 被引量:2
1
作者 HAN Mengying YANG Jianhua ZHAO Xi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1167-1179,共13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joint inspection-based maintenance and spare ordering optimization policy that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integrated inspection,preventive maintenance,spare ordering,and quality control for a four-... This paper proposes a joint inspection-based maintenance and spare ordering optimization policy that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integrated inspection,preventive maintenance,spare ordering,and quality control for a four-state single-unit manufacturing system.When an inspection detects a minor defect,a second phase inspection is initiated and a regular order is placed.Product quality begins to deteriorate when the system undergoes a severe defect.To counter this,an advanced replacement of the minor defective system is carried out at the Jth second phase inspection.If a severe defect is recognized prior to the Jth inspection,or if system failure occurs,preventive or corrective replacement is executed.The timeliness of replacement depend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spare.We adopt two modes of ordering:a regular order and an emergency order.Meanwhile,a threshold level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emergency order is preferred even when the regular order is already ordered but has not yet arrived.The optimal joint inspection-based maintenance and spare ordering policy is formulated by minimizing the expected cost per unit time.A simul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two-phase inspection interval,threshold level and advanced replacement interval.Results from several numerical examples demonstrate that,in terms of the expected cost per unit time,our proposed model is superior to some existing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ntenance two-phase inspection spare ordering three-stage failure process delay-tim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post-warranty sequential inspection for second-hand products 被引量:1
2
作者 Dae-Kyung Kim Jae-Hak Lim Dong Ho Park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793-800,共8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an optimal sequential inspection schedule for a second-hand product after that the free nonrenewable warranty is expired. The length of warranty is prespecified and during the warranty period, the... This paper considers an optimal sequential inspection schedule for a second-hand product after that the free nonrenewable warranty is expired. The length of warranty is prespecified and during the warranty period, the product is minimally repaired by the dealer when it fails. Following the expiration of the non-renewing warranty, the product is inspected and upgraded sequentially a fixed number of times at the expenses of the customer.At each inspection, the failure rate of the product is reduced proportionally so that the product is upgraded. The product is assumed to deteriorate as it ages and the replacement of the product occurs when a fixed number of inspections are rendered. In addition,the intervals between two successive inspections are assumed to decrease monotonicall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mprovement level to upgrade the product at each inspection so that the expected maintenance cost during the life cycle of the product is minim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stomer. Under the given cost structures, we derive an explicit formula to obtain the expected maintenance cost incurred during the life cycle of the product and discuss the method to find the optimal level of the improvement analytically in case the failure times follow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Numerical results are analyzed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relevant parameters on the optimal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hand product sequential inspection upgrade action life cycle of the product expected maintenance cost free non-renewable warran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onent reallocation and system replacement maintenance based on availability and cost in series systems
3
作者 FU Yuqiang MA Xiaoy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6期1342-1353,共12页
Component reallocation(CR)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many engineering systems with functionally interchangeable and unbalanced degradation components.This paper studies a CR and system replacement maintenanc... Component reallocation(CR)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many engineering systems with functionally interchangeable and unbalanced degradation components.This paper studies a CR and system replacement maintenance policy of series repairable systems,which undergoes minimal repairs for each emergency failure of components,and considers constant downtime and cost of minimal repair,CR and system replacement.Two binary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ar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assignment of CR,and the uptime right before CR and system replacement with the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the system average maintenance cost and maximizing the system availability.Further,we derive the optimal uptime right before system replacement with maximization of the system availability,and then g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availability and the component failure rate.Finally,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CR and system replacement maintenance polic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ystem average maintenance cost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vailability,and further give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insights of the CR and system replacement maintenance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nent reallocation(CR) system replacement maintenance cost AVAILABILITY binary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inimal repa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桥梁基于耐久性与养护管理的设计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开利(编译) 刘海燕(编译)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桥梁工程建设基本上是以修建中小跨度桥梁为主,并且逐渐从以建设新桥为主向以养护管理为主转型。随着新建桥梁规模和数量的减小,提高桥梁耐久性、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成为研究重点。在耐久性设...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桥梁工程建设基本上是以修建中小跨度桥梁为主,并且逐渐从以建设新桥为主向以养护管理为主转型。随着新建桥梁规模和数量的减小,提高桥梁耐久性、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成为研究重点。在耐久性设计方面,安威川桥主梁底板与波形钢腹板结合处采用了防腐涂装技术,多摩川晴空桥钢箱梁采用了多项防腐蚀和耐疲劳性能措施;对位于寒冷地区的PC桥梁,针对冻害和盐害梁体与桥面板采取多项耐久性对策;在沿海地区进行钢桥防腐性能与涂装技术试验研究等。在养护管理设计方面,多摩川晴空桥钢箱梁内、外布置了养护管理设施,东海北陆公路鹫见桥梁端采用了新型防水构造;武库川桥和芥川桥主梁采用蝶形腹板箱梁设计,可减轻自重并方便养护人员对PC多室箱梁内部进行检查;位于地震区的太田切川桥布置了监测抗震阻尼装置累积塑性变形量的测量仪器,以及拱肋检查通道等;日见梦大桥建立模拟斜拉索损伤的维修养护管理模型,以减少更换损伤斜拉索造成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耐久性 养护管理 防腐涂装 养护设施 蝶形腹板 检查通道 维修养护管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分级预控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于静 李育玲 +5 位作者 孟效红 黄河 李怀燕 冯丽娜 崔旭静 马凝睿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1-74,共4页
目的构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分级预控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5-8月的1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常规置入、固定及维护;2023年9-12月收治的15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和证据总结,经专家会议法构建... 目的构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分级预控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5-8月的1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常规置入、固定及维护;2023年9-12月收治的15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和证据总结,经专家会议法构建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分级预控方案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的知识知晓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P值接近临界值(0.0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应用方案后护士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预防及处理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分级预控方案能延长患者置管时间,增强护理人员预防导管堵塞风险意识;但对导管堵塞率的影响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 导管堵塞 风险分级 预控方案 导管维护 留置时间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ener过程的高速列车车轮两阶段视情维修策略研究
6
作者 王红 祁连山 何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77-3386,共10页
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轮对现行计划性维修策略的维修经济性,针对其退化过程中退化速率呈现差异化的特征,以及传统视情维修策略中等周期检测方式容易导致检测过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ener过程的非周期检测视情维修策略。该策略通过两阶... 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轮对现行计划性维修策略的维修经济性,针对其退化过程中退化速率呈现差异化的特征,以及传统视情维修策略中等周期检测方式容易导致检测过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ener过程的非周期检测视情维修策略。该策略通过两阶段Wiener过程描述车轮的阶段性退化特征,并采用等周期检测与几何递减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制定非周期检测策略。在退化的第1阶段,车轮状态退化较为缓慢,采用等周期检测方式;进入第2阶段后,退化速率上升,检测间隔按几何递减规则逐步缩短,可以更精准地捕捉车轮退化进入最佳维修时机的节点。基于更新酬劳理论,构建了以最小化更新周期内平均成本率为目标的视情维修决策模型,优化初始检测间隔以及间隔递减因子,并利用蒙特卡洛算法进行仿真求解。结果显示,在车轮退化进入第2阶段时,该策略可以及时响应其退化速率的变化,在达到故障阈值前提前进行预防性维修,进而减少进行事后维修的次数。所提策略与不同检测间隔缩短方法下的视情维修策略相比,检测成本和预防性维修成本虽有所上升,但显著降低了事后维修成本,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的期望成本。研究结果对于探究高速列车轮对维保体系的降本增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车轮 非周期检测 两阶段退化 WIENER过程 视情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巡检+集中监控”在输电线路运检中的应用与实践
7
作者 姚磊 马立博 +3 位作者 杜觉晓 焦政国 莽修伟 孙政樑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文章深入剖析在能源转型与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背景下的输电线路运检工作现状与挑战,通过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新模式破解现状困境。通过构建“天、空、线、人”四位一体的立体巡检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实现... 文章深入剖析在能源转型与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背景下的输电线路运检工作现状与挑战,通过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新模式破解现状困境。通过构建“天、空、线、人”四位一体的立体巡检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全方位监测;强化集中监控体系建设,规模化部署可视化装置,集成智能运检系统,提升运维管控能力;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智能检修作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赋能 立体巡检 集中监控 输电线路运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B的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调度工期最短-资源均衡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实 杨波波 +3 位作者 王劲 王卫东 刘贤华 孙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1-391,共11页
最短工期和最优资源均衡是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调度需要满足的两大重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为防止频繁的资源使用高峰或资源使用低谷现象出现,需要科学配置资源使资源的使用尽量保持均衡,但资源均衡往往会增加项目总工期。在经典的资源受... 最短工期和最优资源均衡是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调度需要满足的两大重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为防止频繁的资源使用高峰或资源使用低谷现象出现,需要科学配置资源使资源的使用尽量保持均衡,但资源均衡往往会增加项目总工期。在经典的资源受限项目调度情形下,以最小化工期为单一目标,资源均衡目标又很难实现,从而导致费用增加。本文针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的重复性特点,可以利用多个机组共同完成维修任务来加快维修速率,采用适合多工作队调度的LOB图来直观展示大型养路机械多机组的施工进展情况,并引入自然节奏和最佳工作队规模,确保工作队的闲置时间最少。同时以最小化工期、资源均衡为优化目标,加入工期、缓冲区、工作队连续性、时间依赖性、工作队可用性、资源6个约束,并采用线性加权法对双目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赋权,构建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调度工期最短-资源均衡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改进了搜索策略的约束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调度的2个案例作为验证:当工期优化效果逐渐降低时,资源均衡效果逐渐增强,优化后的施工调度方案明显缩短了工期,人力资源和机械资源均波动较小,验证了模型减少工期和均衡资源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养路机械 LOB 工期最小 资源均衡 约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协调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智文 刘斌 +2 位作者 田志强 董傲冉 李和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针对高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之间的冲突问题,对高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进行协调优化.综合考虑列车服务水平约束、列车运行约束、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约束及维修天窗时间约束,建立列车总旅行时间最小和维修天窗开设总时长最大... 针对高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之间的冲突问题,对高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进行协调优化.综合考虑列车服务水平约束、列车运行约束、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约束及维修天窗时间约束,建立列车总旅行时间最小和维修天窗开设总时长最大的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基于分层序列的多目标求解算法,运用Python编程调用杉数求解器(Cardinal optimizer,COPT)求解模型,并以高原铁路某区段为案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考虑列车服务水平和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等约束前提下,本模型能够兼顾列车总旅行时间最短和维修天窗开设时长最长.基于最优解绘制的列车运行图表明,列车运行图和维修天窗的协调优化结果更符合高原铁路实际旅客运输生产作业需要.研究结果为铁路运营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列车运行图编制与维修天窗开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列车运行图 维修天窗 列车运行约束 均衡性 混合整数规划 分层序列法 COPT求解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区域划分方法研究
10
作者 许旻昊 薛凯肇 +4 位作者 帅斌 王宇 杨乔礼 左静 张雁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30,共12页
为解决传统人工经验模式划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IT)检测区域,难以保证合理性和公平性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任务均衡性和结构紧凑性为双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核心的检测区域划分方法。该模型综合考虑覆盖完整性、达速检测、线-车特... 为解决传统人工经验模式划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IT)检测区域,难以保证合理性和公平性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任务均衡性和结构紧凑性为双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核心的检测区域划分方法。该模型综合考虑覆盖完整性、达速检测、线-车特殊属性匹配及检测区域连通等关键约束;基于多商品流模型,构建适用于具有复杂异质性和向下兼容且非唯一匹配关系的连通性判定约束;以各目标单独求解对应最优解的倒数作为目标权重,将原模型转为与各目标总实现程度最大化的单目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最后,设计不同场景的计算实验,得出影响分区方案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将所提方法运用于实际规模的线网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CIT异质性对划分方案的质量与求解速度影响最为显著;本文提出的检测区域划分方法可有效解决人工编制模式无法兼顾均衡检测负荷与减少异地出差的局限;使用10列CIT时,划分方案与理想解总偏差仅为2.84%,显著优于人工方案。本文可为指导检测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区域划分方案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综合检测列车 分区问题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两种故障状态的δ-冲击模型的检测及预防维修策略研究
11
作者 高俏俏 岳德权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一类有两种故障状态的δ-冲击模型的预防维修策略,系统是几何过程退化的,并且在运行过程中系统故障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自身寿命终止,另一种是由于连续两次冲击的间隔小于某一固定值。系统的故障只有检测才可以发现,当... 本文研究了一类有两种故障状态的δ-冲击模型的预防维修策略,系统是几何过程退化的,并且在运行过程中系统故障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自身寿命终止,另一种是由于连续两次冲击的间隔小于某一固定值。系统的故障只有检测才可以发现,当系统的工作时间达到某一值T时进行检测,如未发生故障则进行预防维修,预防维修使系统恢复到上一次故障维修后的状态,如发生故障则进行故障维修,且当系统的故障次数达到N时对其进行更换。以系统检测及预防维修的间隔和更换前的故障次数组成的二维策略(T,N)为策略,利用更新过程和几何过程理论求出了系统长期运行单位时间内期望费用的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检测 预防维修 几何过程 期望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更新过程下生产系统最优维修策略
12
作者 金海波 陈赛东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0-1157,共8页
当生产系统的部件发生故障时,选择何种维修策略进行维修对生产制造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维修策略的研究多集中于将维修成本最低作为研究目标,而忽略了维修活动对系统净收益产生的潜在价值。为此,针对如何最大化系统生命周期内获得... 当生产系统的部件发生故障时,选择何种维修策略进行维修对生产制造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维修策略的研究多集中于将维修成本最低作为研究目标,而忽略了维修活动对系统净收益产生的潜在价值。为此,针对如何最大化系统生命周期内获得的净收益问题,设计了基于广义更新过程的维修/更换策略,该策略通过引入维修次数和虚拟年龄刻画系统可靠度,利用模拟技术实现相邻两次维修策略时的可靠度转移概率。通过定义维修成本、更换成本、运行收益、运行成本给出每个策略周期内的系统净收益,以此构造系统生命周期内净收益的函数表示,以该净收益的最大值为目标函数建立维修策略模型。为求解该模型,提出了基于半Markov策略过程、参数估计、模拟技术和动态规划技术的求解算法。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以数控机床主轴为研究对象,对维修策略进行数值实验并与Rosqvist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维修模型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参数对最优维修活动均具有显著影响。该模型能够为企业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实现净收益最大化提供有效维修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策略 可靠性 动态规划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三维视觉的轨道巡检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启楠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89,101,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展,传统“人工巡检”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主观性强且易漏检等问题,难以满足轨道状态检查需求。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灰度图像与三维立体数据结合的轨道巡检系统,通过高精度里程定位技术和深度... 研究目的: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展,传统“人工巡检”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主观性强且易漏检等问题,难以满足轨道状态检查需求。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灰度图像与三维立体数据结合的轨道巡检系统,通过高精度里程定位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有机结合,实现对轨道常见病害的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旨在提高轨道维护效率和精度。研究结论:(1)以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为基础,结合二维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表征出钢轨、扣件、道床等轨道结构件的常见外观病害;(2)基于RFID和视觉识别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里程定位方法,可对系统检出病害进行准确定位,定位误差小于2m/km;(3)利用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方法,结合传统的历史数据比对算法,通过对多维视觉数据的实时处理,可实现对轨道结构件常见病害的准确检测;(4)通过实际应用,该系统可显著提高轨道巡检作业的工作效率和检测准确率,对于指导精准维修、实现智能运维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测量 轨道巡检 深度学习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网络的动车所调车与检修排程计划编制方法
14
作者 史锦堂 黎浩东 申宏楠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在我国动车组数量不断增长、动车所调车和检修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以动车所的调车与检修排程计划编制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进路冲突疏解和双列位因素、灵活存车策略,构建可适应不同布局形式的双层时空网络,并以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 在我国动车组数量不断增长、动车所调车和检修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以动车所的调车与检修排程计划编制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进路冲突疏解和双列位因素、灵活存车策略,构建可适应不同布局形式的双层时空网络,并以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0-1整数线性规划的多商品流模型;设计启发式规则,分别采用优化求解器和动态规划2种方法求解该模型;依托某动车所设计不同规模的算例,对比2种方法的求解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各有优劣,但均能在1 h内得出可行的调车和检修排程计划;时空弧的费用设置直接影响模型目标函数的优化方向,时变作业弧费用能够鼓励列车优先进行检修作业,调车固定惩罚费用可以降低调车作业和调头作业的次数,该算例中时变费用下的列车平均检修作业开始时间较恒定费用下的提前了16.5%,调车作业和调头作业的次数平均降低了11.6%和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所 调车作业计划 检修作业 时空网络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设备联合巡检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昊 姚凯 +3 位作者 任帅 肖耀 佘昌佳 顾逸清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36-40,共5页
针对变电站设备传统巡视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运用高清摄像机、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的联合巡检技术,并提出了一套联合巡检的评价指标。分析了高清摄像机巡检、室内外巡检机器人巡检以及无人机巡检的实施要点,建立了不同巡检方... 针对变电站设备传统巡视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运用高清摄像机、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的联合巡检技术,并提出了一套联合巡检的评价指标。分析了高清摄像机巡检、室内外巡检机器人巡检以及无人机巡检的实施要点,建立了不同巡检方式协同机制。最后,江苏电网某500 kV变电站断路器的联合巡检实践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巡检 高清摄像机 智能运检 IED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作业无人机的位姿估计与目标感知方法
16
作者 卓浩泽 张驰 +4 位作者 李泰霖 杨忠 蒋圣超 朱泽堃 王斌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9,共10页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载体,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尽早发现输电线路异常表象(如异物、断股等)并及时实施维保作业显得格外重要。在此背景下,智能电力作业机器人的大力推广将有助于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高效且...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载体,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尽早发现输电线路异常表象(如异物、断股等)并及时实施维保作业显得格外重要。在此背景下,智能电力作业机器人的大力推广将有助于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高效且经济地运行。针对现有电力作业无人机模式识别与自动跟踪能力弱、视觉里程计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线特征融合的无人机位姿估计方法,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目标检测与追踪系统。相比于现有的无人机环境感知方案,所提出的目标追踪算法能够高效地提取出红外图像中的点特征和线特征,以较低的功耗实现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场景下的目标检测与自动追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安全运维 输电线路巡检 电力作业无人机 智能机器人 同步定位与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带热轧机辊系空间精度高效维检机制研究
17
作者 雷振尧 王贺帅 +2 位作者 刘玥池 黄华贵 张永国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8-280,共13页
面向板带热轧过程辊系空间精度劣化诱发的板形控制难题,基于最小二乘原理与高阶有限元求解方法,构建了辊系空间精度感知-调控高效维检机制。首先建立以机架衬板-辊系衬板-辊身三维精度模型为核心的在线辊系状态求解模块;继而开发基于非... 面向板带热轧过程辊系空间精度劣化诱发的板形控制难题,基于最小二乘原理与高阶有限元求解方法,构建了辊系空间精度感知-调控高效维检机制。首先建立以机架衬板-辊系衬板-辊身三维精度模型为核心的在线辊系状态求解模块;继而开发基于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的离线状态预测求解模型,形成双机制耦合的辊系空间精度定量维检系统。多物理场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轧制参数域内(轧制速度为1.4~4.2 m·s^(-1),板宽为1200~2000 mm),板带横向厚差会随着辊系交叉角的增大呈非线性递增趋势,其增长速率随着辊系交叉角的增大而显著上升。基于某钢厂2250产线的工业数据验证表明,实施本精密维检机制可将辊系交叉角维稳在0.01°以内,对应板带横向厚差<0.2 mm,有效改善了因辊系异常空间状态而导致的板形质量问题。通过构建“在线检测-离线分析”的双模协同机制,在保证状态识别精度(与Spatial Analyzer相比最大相对偏差<9%)的同时,可将数据分析时间压缩至1 min以内,显著提升了轧机维护的实时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维检 空间精度模型 精密检测 辊系交叉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列检技术检查作业的定价方法与结算模型研究
18
作者 雷蕾 杨忠良 +2 位作者 关卉雯 张梦迪 朱加发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181,共6页
货车列检技术检查作业是货车运用维修的最重要内容,长期执行历史成本法结算模式,已难以满足国铁企业市场化经营的需要。为研究适用于内部市场化运行的货车列检技术检查业务的结算模式,通过分析业务交易特征和投资专用性,应用交易成本理... 货车列检技术检查作业是货车运用维修的最重要内容,长期执行历史成本法结算模式,已难以满足国铁企业市场化经营的需要。为研究适用于内部市场化运行的货车列检技术检查业务的结算模式,通过分析业务交易特征和投资专用性,应用交易成本理论明确其定价方法为基于成本和协商的短期差异化方法;考虑列检技术检查作业成本与作业类型、空间与劳效高度相关,研究建立兼顾作业类型和作业强度差异的货车列检技术检查作业费用模型,提出不同作业类型的换算方式,研究自然环境、线路工况、资源布局、质量因素4类作业强度影响因素的指标选择和综合评价算法,创新货车运用维修的结算机制,为国铁货车模拟市场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运用维修 列检技术检查 定价方法 结算模型 内部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的定期检查与常见故障分析
19
作者 仲子棋 马骏 沈进元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7期63-65,共3页
脱粒清选装置是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检查能减少机器的故障率,节约维修费用和维修时间,常见故障分析有助于机手迅速准确排除机器故障。
关键词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 脱粒清选 检查保养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党仁俊 李志虎 +2 位作者 钱泓宇 陈睿 徐静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1,共16页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各类航空器的性能日益提升,对质量检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相较于传统人工方法,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操作精度和效率,在航空制造与检修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了近10年基于机器人的自...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各类航空器的性能日益提升,对质量检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相较于传统人工方法,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操作精度和效率,在航空制造与检修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了近10年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在零件加工、成品质量检测及飞机整机维护检修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情况。对比了六轴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无人机等不同种类机器人与超声、光学和其他类型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最终总结得出,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航空制造与检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仍面临小型化、智能化、实用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检测 机器人 航空制造 零件加工 整机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