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
1
作者 姚庆锋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发生洪水的几率明显降低。水沙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宁蒙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 900~4 000 m^(3)/s。建立的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和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河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的不确定性河道生态流量研究
2
作者 谷魏鹏 刘晓民 +1 位作者 刘廷玺 王文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河流生态问题突出,然而河流生态流量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仍不具有普适性。基于1960-2020年石嘴山站、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站与头道拐站实测流量、水位和径流量数据,引入模糊数的概念,构建梯形与三角模糊数...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河流生态问题突出,然而河流生态流量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仍不具有普适性。基于1960-2020年石嘴山站、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站与头道拐站实测流量、水位和径流量数据,引入模糊数的概念,构建梯形与三角模糊数生态流量计算模型,对比另外6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梯形模糊数生态需水模型更适用于石嘴山水文站河道断面,适宜生态流量区间为701~1 190 m^(3)/s;三角模糊数计算所得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水文站生态流量最可能值分别为766、668、522和559 m^(3)/s;在满足保障率方面,不同水文站间的年内生态保障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逐月频率计算法与改进7Q10法的保障率基本超过90%。基于Tennant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标准给出了各站年内推荐生态流量,可为维系黄河流域水文过程完整性及推动河流生态环境复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凌封河预报指标法及其在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应用
3
作者 陈冬伶 霍建伟 刘吉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估公式。指标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的预见期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河指标 封河流量 河槽形态 累积负气温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节水与生态安全十点认识与判断
4
作者 赵勇 翟家齐 +6 位作者 张鹏程 刘宽 董义阳 王彦兵 汪勇 杨志 徐阳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3期26-35,共10页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区域绿色屏障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由于降水稀少,引黄水一直是支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命之水”。对宁蒙河套引黄灌区的用水量、灌溉用水效率、生态演变、地...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区域绿色屏障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由于降水稀少,引黄水一直是支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命之水”。对宁蒙河套引黄灌区的用水量、灌溉用水效率、生态演变、地下水变化、地下水埋深阈值、秋浇冬灌、水稻种植规模、水盐平衡、节水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过去20多年,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是农业用水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用水效率评价需综合考虑区域干旱缺水条件以及引黄灌溉的生态功能;持续高强度节水大幅度降低了引黄取水量,区域地下水补给量同步降低,导致地下水水位呈现大面积、持续性下降,深刻影响灌区生态安全,湖泊湿地水循环已经由自然补给转变为以人工补给为主,自然植被生态向人工生态转变趋势显著,研究认为维持生态健康的地下水平均适宜埋深为2.5~3.0 m;灌区地表盐渍化整体呈减轻趋势,但仍处于持续积盐状态;秋浇冬灌定额存在一定优化空间,但不可高估其节水潜力;水稻种植兼具经济与生态功效,大规模压减及适宜种植规模仍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论证;考虑经济技术可行和生态健康,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河套引黄灌区的耗水节水潜力分别为0.6亿m3、2.2亿m3,再进一步节水会对灌区生态产生显著影响。提出“四水四定”原则下宁蒙河套引黄灌区深度节水路径与节水管控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 用水效率 地下水 生态安全 节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与水文要素的时空协同演变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永喆 崔艳红 +8 位作者 张才金 崔英杰 王怡璇 白亮亮 郭建英 刘廷玺 卢静 徐于月 龙笛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植被与水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植被与各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东部森林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促使蒸散发增加,年均蒸散发量和径流量之和较降水量高16.5 mm,导致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下降;农田年平均净灌溉耗水量为101.3~108.9 mm,并因农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大而增加;虽然草地区域年均蒸散发和径流量之和低于降水量,但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大导致水分盈余量显著降低,草地的耗水正接近其生态水文阈值;陆地总水储量等效水高以(7.5±1.9)mm/a的速率下降,区域地下水呈现亏缺趋势;降水的年际波动对植被覆盖度和蒸散发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森林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水文要素 生态恢复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首封影响参数辨识和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亚翡 王涛 周中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黄河上游河道首封时间和地点准确预报是制定科学防凌预案的关键。本研究在总结黄河内蒙古河段首次封冻地点基础上,总结了首封河段同河道弯曲、束窄、桥梁及河心滩等河道特征的关系,定量总结了易发生首封河道的地形特征为:河段处弯曲系... 黄河上游河道首封时间和地点准确预报是制定科学防凌预案的关键。本研究在总结黄河内蒙古河段首次封冻地点基础上,总结了首封河段同河道弯曲、束窄、桥梁及河心滩等河道特征的关系,定量总结了易发生首封河道的地形特征为:河段处弯曲系数大于1.5、束窄系数在0.25~0.60范围内,为首封地点分析预测提供依据。在总结首封日期影响因子特征基础上,分别基于随机森林和BP-DEMATEL模型构建首封日期分析模型,得到影响首封日期的主要因子权重,并应用到首封日期预报中。通过因子选择和模型比较两方面对比,随机森林模型选取出的关键因子得到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率100%,其在首封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冰情 内蒙河段 参数辨识 首封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效果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7
作者 田海龙 刘晓旭 +3 位作者 刘晓民 余淼 赵海洋 朱钦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84,共5页
为定量评价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水权转让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对全部受让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年度收益情况、民生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 为定量评价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水权转让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对全部受让工业企业的用水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年度收益情况、民生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拉动工业项目总投资5995.80亿元,实现新增就业122145人,地区生产总值447.09亿元,工业增加值2388.21亿元,税收194.70亿元,新增铺设道路面积1316.17万m^(2),新增绿化面积3099.5万m^(2),明显提升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地方民生问题,促进了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内蒙古黄河干流行业间水权转让缓解了沿黄工业企业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了农民增产、经济增效、生态修复的多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转让 水资源 内蒙古黄河干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鲤鱼鳞片胶原的提取及其结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俊豪 贺友铎 +5 位作者 崔佳 王超 拖建刚 孙正艳 李婧 徐永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7-255,共9页
内蒙古黄河鲤鱼资源丰富,生长环境温度低,黄河鲤鱼鳞片的胶原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能。该文探索了内蒙古鲤鱼鳞片胶原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醋酸和胃蛋白酶联合作用,提取内蒙古黄河鲤鱼鳞片中的胶原。通过单因素和正交... 内蒙古黄河鲤鱼资源丰富,生长环境温度低,黄河鲤鱼鳞片的胶原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能。该文探索了内蒙古鲤鱼鳞片胶原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醋酸和胃蛋白酶联合作用,提取内蒙古黄河鲤鱼鳞片中的胶原。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醋酸浓度、酶用量、提取时间等实验条件对胶原提取量的影响。通过过氧化氢法测定胶原的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谱、示差扫描量热仪、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扫描电镜对胶原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黄河鲤鱼鳞片在0.75 mol/L的醋酸溶液中,添加鱼鳞干重质量15%的胃蛋白酶,提取48 h能够获得收率为4.2%的胶原。对胶原结构和性能分析发现,胶原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为7.31%,胶原分子结构完整,保留了原有的螺旋结构和卷曲折叠等高级构象。鱼鳞胶原的变性温度低于牛胶原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20 kDa,微观形貌较牛胶原更加光滑平整。研究开发的内蒙古地区鲤鱼鳞片胶原的提取工艺对温度敏感和均匀度要求较高的胶原基材料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内蒙古地区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黄河鲤鱼 鱼鳞 胶原 提取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温度对内蒙古砒砂岩断裂行为耦合作用机理
9
作者 陈立超 王生维 吕帅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5-1074,共10页
低温、矿化流体耦合下砒砂岩断裂力学特征对于内蒙古黄河岸坡岩体稳定性具有关键影响。利用半圆盘三点弯曲加载(semi-circular bending,SCB)对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在常温、低温条件下断裂行为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相同盐度下液氮制... 低温、矿化流体耦合下砒砂岩断裂力学特征对于内蒙古黄河岸坡岩体稳定性具有关键影响。利用半圆盘三点弯曲加载(semi-circular bending,SCB)对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在常温、低温条件下断裂行为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相同盐度下液氮制冷后砒砂岩试样断裂载荷和断裂韧度显著下降,同等温度下试样断裂载荷和断裂韧度随浸泡流体盐度增大线性升高;液氮制冷后砒砂岩试样断裂全程能耗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试样,随浸泡流体盐度增加砒砂岩试样断裂能耗呈指数上升;液氮制冷后砒砂岩试样断裂速率远高于常温试样,随盐度增加砒砂岩断裂速率呈现出对数下降趋势;砒砂岩试样断裂韧度、断裂功及断裂速率损伤变量随盐度增大趋近于零,盐度对本区砒砂岩断裂行为影响显著。结合试样断口分析认为常温下砒砂岩内部盐度增大形成结晶(盐敏)效应提升了岩石在外载下的断裂效率,而低温环境砒砂岩内部含盐度增加反而削弱了冰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断裂韧度 含盐流体、低温环境 SCB断裂试验 岸坡稳定性 内蒙古黄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灾害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莅茗 卞昱霖 蔺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7,85,共7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黄河的防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凌情灾害成因及防御措施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影响宁蒙河段凌情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通过梳理1989年以来宁蒙河段典型凌灾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黄河的防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凌情灾害成因及防御措施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影响宁蒙河段凌情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通过梳理1989年以来宁蒙河段典型凌灾情况,发现造成冰凌灾害的严重凌情多受剧烈天气过程、河道流量变化、复杂河道条件等因素影响。为避免宁蒙河段凌汛灾害,针对热力因素,应及早开展凌汛期气温凌情预报工作;针对水动力因素,应优化凌汛期水库群和分凌工程联合调度;针对河道边界条件,应提前拆除临时阻水建筑物,保证河道畅通,协调空军部队在险情发生时及时轰炸破冰,并加快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恢复和长期维持较大的中水河槽过流能力,为宁蒙河段防凌防洪提供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情灾害 凌情影响因素 灾害成因 防御措施 黄河宁蒙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11
作者 暴入超 朱亚姬 陈擎桢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9期101-104,共4页
黄河内蒙古河段干流三盛公以下游荡性河段较长,河势摆动剧烈,塌滩塌岸现象普遍,严重危及堤防安全。系统分析了已实施的河道整治工程对河势控制作用,分析了不同河道整治方案的作用、利弊,结合内蒙古河段河道特性及已实施工程效果,提出黄... 黄河内蒙古河段干流三盛公以下游荡性河段较长,河势摆动剧烈,塌滩塌岸现象普遍,严重危及堤防安全。系统分析了已实施的河道整治工程对河势控制作用,分析了不同河道整治方案的作用、利弊,结合内蒙古河段河道特性及已实施工程效果,提出黄河内蒙古段宜采取微弯型整治与就岸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治理,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工程建设措施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河段 河道整治方案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点及主要天气过程分析
12
作者 张麓瑀 韩作强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分析了黄河宁蒙河段流凌特点和凌情关键期的形势场,2023—2024年度黄河宁蒙河段首凌日期(11月14日)较常年偏早6 d,为2001年以来最早;首封日期(12月15日)较常年偏晚12 d;流凌至封河间隔32 d,较常年偏长19 d。封河前期,宁蒙河段封河发展迅... 分析了黄河宁蒙河段流凌特点和凌情关键期的形势场,2023—2024年度黄河宁蒙河段首凌日期(11月14日)较常年偏早6 d,为2001年以来最早;首封日期(12月15日)较常年偏晚12 d;流凌至封河间隔32 d,较常年偏长19 d。封河前期,宁蒙河段封河发展迅速,1月28日达到本年度最大封河长度702 km,较多年均值偏短87 km。高空、地面配合的天气系统,形成降温强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天气过程,为内蒙古头道拐河段出现首凌创造了重要条件。研究以期为该河段冰情预报和黄河防凌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蒙河段 流凌 封河 凌情 2023—2024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流域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
13
作者 张东栋 张红艳 +6 位作者 张娜 刘泽和 武一凡 侯琳萌 王艳军 皇甫鸣宣 孙旭冉 《辐射防护通讯》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本文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流域44个监测点位地表水、地下水、底泥及生物等样品中U、Th、Ra-226、K-40、Sr-90、Cs-137的放射性水平调查,发现黄河内蒙古段流域除灌区由于农业生产施肥造成K-40活度浓度水平较高外,其他区域天然及人工放射性... 本文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流域44个监测点位地表水、地下水、底泥及生物等样品中U、Th、Ra-226、K-40、Sr-90、Cs-137的放射性水平调查,发现黄河内蒙古段流域除灌区由于农业生产施肥造成K-40活度浓度水平较高外,其他区域天然及人工放射性均处于环境本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黄河 放射性水平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
14
作者 鲁佳琪 孟凡浩 +1 位作者 罗敏 陈红光 《人民珠江》 2024年第10期51-64,共14页
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干旱事件增加,强度加重,干旱又通过水文循环影响区域植被生长,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数据集、陆地储水量数据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slope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干旱事件增加,强度加重,干旱又通过水文循环影响区域植被生长,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数据集、陆地储水量数据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slope趋势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内蒙古段2003—2019年气象干旱(SPEI)、水文干旱(SWSI)时空变化,并探究其对植被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象干旱呈下降趋势(0.0123/a),而水文干旱呈上升趋势(0.02/a),均在研究区巴彦淖尔市地区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强度高的特点;植被NDVI整体呈显著增长趋势(0.0029/a),仅在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出现植被明显退化的现象;SPEI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为22.65%,SWSI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为43.63%,SPEI、SWSI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地区主要在巴彦淖尔市西部;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分别集中在1、10月和1月,大部分地区的植被短期内受水文干旱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NDVI 时滞影响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冰凌变化新特点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吉峰 杨健 +1 位作者 霍世青 饶素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4,共3页
基于冰凌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宁蒙河段2000年以来冰凌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河段流凌及封、开河特征发生明显改变;河道冰下过流能力明显下降,槽蓄水增量逐年增大;封、开河水位升高,河道堤防压力增大,凌情形势趋于复杂。建议在加强冰凌... 基于冰凌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宁蒙河段2000年以来冰凌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河段流凌及封、开河特征发生明显改变;河道冰下过流能力明显下降,槽蓄水增量逐年增大;封、开河水位升高,河道堤防压力增大,凌情形势趋于复杂。建议在加强冰凌原型观测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物理机制的冰凌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蓄水增量 冰凌 宁蒙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日期预报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冀鸿兰 张傲妲 +2 位作者 高瑞忠 张宝森 徐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5,88,共5页
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特点进行分析,选用1970—1971年度至2007—2008年度共38个冬季的冰情资料,提取合适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开河日期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 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特点进行分析,选用1970—1971年度至2007—2008年度共38个冬季的冰情资料,提取合适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开河日期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报样本合格率分别为86.7%和80.0%,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适用于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日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凌 黄河内蒙古段 开河日期 多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孔兑水沙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平 田勇 +1 位作者 侯素珍 张原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42,共4页
根据毛不拉孔兑、西柳沟和罕台川实测水沙资料,对黄河内蒙古段孔兑水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兑具有水少沙多、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为不均的特点,不同孔兑之间水沙量和水沙组合差异较大;孔兑流量和含沙量变幅极大,同一流量下... 根据毛不拉孔兑、西柳沟和罕台川实测水沙资料,对黄河内蒙古段孔兑水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兑具有水少沙多、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为不均的特点,不同孔兑之间水沙量和水沙组合差异较大;孔兑流量和含沙量变幅极大,同一流量下含沙量差异可达上百倍;流量超过一定值后,含沙量存在极限值,不再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孔兑洪水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输沙量大,洪水过程中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点 孔兑 内蒙古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河道横断面形态对水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占地 胡海华 +1 位作者 吉祖稳 王党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5,共6页
采用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各水文站1965-2004年实测资料,分析了宁蒙河段河道横断面形态变化过程及其与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宁蒙河段各典型断面具有平滩面积逐年减小和平滩宽深比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平滩面积均随年水量的增加呈增加... 采用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各水文站1965-2004年实测资料,分析了宁蒙河段河道横断面形态变化过程及其与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宁蒙河段各典型断面具有平滩面积逐年减小和平滩宽深比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平滩面积均随年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各断面各时段增加的程度不同,1986年以前增加的幅度较小,1986年以后,宁夏河段增加幅度较小,而内蒙河段增加幅度较大;宁蒙河段断面宽深比随年均来沙系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其中宁夏河段增大的趋势不明显,而内蒙河段1986年以前随年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增大较小,1986年以后随年来沙系数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较为明显。由此说明,宁夏河段断面形态变化相对较小,趋于稳定,而内蒙河段断面形态随年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宽浅,断面有向宽浅发展的趋势。通过宁蒙河段排沙比与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分析,得出了宁蒙河段河道断面形态趋于稳定即河槽不冲不淤时临界水沙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蒙河段 平滩面积 宽深比 排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槽蓄水增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冬伶 刘吉峰 +1 位作者 谢晨 王春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5,共4页
采用1952—2013年资料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槽蓄水增量时空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槽蓄水增量预估公式。黄河内蒙古河段槽蓄水增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0年起明显增加,加重了内蒙古河段防凌负担。分析表明,河道过... 采用1952—2013年资料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槽蓄水增量时空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槽蓄水增量预估公式。黄河内蒙古河段槽蓄水增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0年起明显增加,加重了内蒙古河段防凌负担。分析表明,河道过流能力减小是造成槽蓄水增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凌汛期上游来水量增加、凌汛期气温变化剧烈也是造成槽蓄水增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蓄水增量 凌汛期 内蒙古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量评估 被引量:26
20
作者 侯素珍 王平 +1 位作者 常温花 楚卫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2,共2页
通过实测断面资料、来沙量资料和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等,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冲淤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1986-2004年内蒙古三盛公—头道拐河段年均淤积量为0.616亿t是基本可靠的,而主槽的淤积量占全断面的80%以上... 通过实测断面资料、来沙量资料和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等,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冲淤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1986-2004年内蒙古三盛公—头道拐河段年均淤积量为0.616亿t是基本可靠的,而主槽的淤积量占全断面的80%以上。总体看,这一数值可以反映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内蒙古河道的淤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量 内蒙古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