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离散元分析研究
1
作者 杜保平 刘欢 +2 位作者 卜庆为 康宏垚 李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3-417,共5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常导致大量的矿石残留于下盘,分析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置采矿工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散体的流动性、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基于...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常导致大量的矿石残留于下盘,分析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置采矿工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散体的流动性、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元研究了散体自然安息角、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出矿口尺寸对下盘残留矿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为矿体倾角、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和出矿口尺寸,其中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与下盘残留矿石呈正相关,矿体倾角与下盘残留矿石呈负相关,并且当自然安息角大于矿体倾角时,下盘残留矿石随着自然安息角与矿体倾角之间差异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缓倾斜中厚矿体 下盘残留 离散元 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缓倾斜煤层覆岩导水裂隙带形态特征研究
2
作者 田波 邓云驰 +2 位作者 杨守振 张涛 张培森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3,共11页
水害是制约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覆岩导水裂隙带作为地下水涌入采场的核心通道,其形态特征对矿井水害防治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表征导水裂隙带形态特征,为矿井水害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厚缓倾斜煤层为研究对象,通... 水害是制约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覆岩导水裂隙带作为地下水涌入采场的核心通道,其形态特征对矿井水害防治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表征导水裂隙带形态特征,为矿井水害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厚缓倾斜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采高(1.3~3.5m)条件下覆岩应力场和塑性区演化规律,并提出基于覆岩破坏角α对导水裂隙带形态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导水裂隙带高度和侧向宽度均随采高增加呈正相关性,且上山侧发育程度高于下山侧;覆岩破坏角α随采高增加逐渐减小,非对称性差异随采高增大而减弱;通过阳泉三矿K8404工作面实测数据验证显示,基于覆岩破坏角模型的侧向宽度预测误差小于3m(采高不超过6m),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基于覆岩破坏角α的定量表征方法,实现了导水裂隙带形态从经验判断到定量预测的转变,揭示了采高与裂隙带形态的非线性关系,为类似地质条件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缓倾斜煤层 导水裂隙带 覆岩破坏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HP-TOPSIS评价模型的缓倾斜中厚磷矿采矿方法优选
3
作者 武尚荣 陈帮洪 费志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7,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在采矿方法优选过程中的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引入模糊理论、优化判断标度和构建最优传递矩阵,以减少主观偏差、增强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能力、克服传统AHP的局限。将改进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 为了解决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在采矿方法优选过程中的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引入模糊理论、优化判断标度和构建最优传递矩阵,以减少主观偏差、增强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能力、克服传统AHP的局限。将改进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构建了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某缓倾斜中厚磷矿采矿方法优选。经分析,方案1、方案2、方案3的相对贴近度依次为0.1779、0.8225、0.6483,初步选择方案2(回采联道水平布置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为该矿山的适宜采矿方案。并对方案2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矿体阶段回采充填后,该方案地表最大沉降量约为72.94mm,表明阶段开采对矿区地表工业区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矿体 中厚矿体 采矿方法优选 层次分析法 TOPSIS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中厚煤层双斜开采顶板垮落堆积与应力演化特征
4
作者 伍永平 许英瑞 +8 位作者 解盘石 王红伟 郎丁 皇甫靖宇 强旭博 杜玉乾 王乐辰 茹笑辉 王正富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6,75,共10页
俯伪斜开采降低工作面倾角能力有限,倾角60°以上急倾斜中厚煤层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亟待突破。以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绿水洞煤矿321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俯伪斜开采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斜开采的采煤方法,并采用物理相似模拟、... 俯伪斜开采降低工作面倾角能力有限,倾角60°以上急倾斜中厚煤层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亟待突破。以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绿水洞煤矿321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俯伪斜开采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斜开采的采煤方法,并采用物理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双斜开采顶板破断矸石充填滑移堆积规律及应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双斜开采工作面布置需要与矿井开采设计相协调,工作面两巷维护难度大,其中回风巷侧受采动应力影响大,而运输巷与工作面支架的协调配合难度大;双斜开采由于其异形采空区顶板结构,垮落步距更大,其矸石垮落堆积呈倒三角形且存在周期性滑移特征,并且由于大块矸石堆积造成工作面上部和中部的非均匀来压现象;双斜开采原岩应力随工作面的推进逐渐增大,工作面倾斜上部、中部、下部来压强度不同,一般倾斜中上部来压大于下部,但倾斜下部支承压力应力集中系数大于工作面中上部,双斜开采顶板应力演化特征受工作面形状和推进距离的影响,并由于巷道调斜角作用,应力释放范围呈现由倾斜上部至下部逐渐变小的非对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斜开采 急倾斜煤层 中厚煤层 顶板垮落 顶板应力 巷道调斜角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流体技术用于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干强 龙涛 +2 位作者 王丽圆 梁波 孟晓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共10页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矿技术。考虑矿体倾角和厚度、分段高度因素的影响,设计了18组改流体放矿和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对比实验,研究了三因素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矿体开采中,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在相同废石混入率条件下,改流体放矿矿石回收率为69.09%~82.9%,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12.66%~30.88%。当矿体倾角为60°~85°时,矿石回收率随矿体倾角的增大而提高;当矿体厚度为6~10 m时,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当分段高度为10~14 m时,矿石回收率随分段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研究了改流体放矿技术机理,通过在采场中设置改流体结构和改变改流板的打开与关闭顺序,从而改变矿岩流动路径,可增大矿石流动范围和流动速率,控制矿岩接触,从而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研究表明,改流体放矿技术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技术,有效改善了矿石损失贫化问题,为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时降低损失贫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中厚急倾斜矿体 改流体放矿 分段高度 损失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方法工艺技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臻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70-273,共4页
本文重点分析了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方法。根据这类矿体特点,首先对采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安全高效采矿方法的意义。着重从采矿设备选型与配置、采矿工艺参数优化、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以及通风与防尘措施等工艺技术的关... 本文重点分析了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方法。根据这类矿体特点,首先对采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安全高效采矿方法的意义。着重从采矿设备选型与配置、采矿工艺参数优化、顶板管理与支护技术,以及通风与防尘措施等工艺技术的关键点进行论述。通过对这些技术细节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对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采矿提供科学指导与切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安全高效采矿 工艺技术 设备选型 顶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4
7
作者 尹升华 吴爱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3,共4页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是一个世界采矿技术难题。对国外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现状进行了介绍,国外矿山由于矿床规模大,矿石价值较高.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主要采用房柱法和充填法;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较薄弱,缺少引进设备的资金...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是一个世界采矿技术难题。对国外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现状进行了介绍,国外矿山由于矿床规模大,矿石价值较高.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主要采用房柱法和充填法;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较薄弱,缺少引进设备的资金和应用的技术基础,因此在缓倾斜矿体开采中,以房柱法和空场法为主,装备水平较落后,低投入、低效率、高贫损。对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 中厚矿体 采矿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锡矿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长政 王贻明 +2 位作者 徐恒 吴爱祥 严祥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华南某锡矿体由于倾角缓厚度大,构造变形复杂,矿石无法借助自重实现搬运,且顶板暴露面积大,无轨设备无法进入采场作业;同时采空区面积大,若均采用胶结充填则成本过大。针对以上问题,在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基础上,对采场中的参... 华南某锡矿体由于倾角缓厚度大,构造变形复杂,矿石无法借助自重实现搬运,且顶板暴露面积大,无轨设备无法进入采场作业;同时采空区面积大,若均采用胶结充填则成本过大。针对以上问题,在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基础上,对采场中的参数进行结构优化,交替布置矿房与矿柱时,对第一步骤回采的矿柱尽量设计较小的尺寸,嗣后进行胶结充填,同时对第二步骤回采的矿房尽量设计较大的尺寸,嗣后进行非胶结充填,从而解决了矿石无法实现自重搬运、顶板管理困难以及胶结充填成本过大等问题。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方案使矿山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12%,矿石贫化率降低0.5%,每年的充填费用减少540万元,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作业效率,实现了矿体开采安全、高效、经济的技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分段空场法 参数优化 胶结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中厚-厚大矿体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冯盼学 陈何 +3 位作者 解联库 董凯程 刘立顺 崔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100,共5页
乌兰矿目前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面临采空区安全、地表沉降破坏、技术经济指标差等问题。针对945m水平以下开展充填采矿方法的综合比较和优选,当矿体厚度>15m时,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优先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乌兰矿目前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面临采空区安全、地表沉降破坏、技术经济指标差等问题。针对945m水平以下开展充填采矿方法的综合比较和优选,当矿体厚度>15m时,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优先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以两步骤中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补充;当矿体厚度≤15m时,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根据品位高低分别采用两步骤中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和间柱式中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矿体 厚大矿体 急倾斜 空场嗣后充填 大直径深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分区与组合放矿在倾斜中厚矿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宝会 任凤玉 +1 位作者 何荣兴 张志贵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倾斜中厚矿体时易出现矿石贫损大的问题,提出了垂直分区与组合放矿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进行了三组放矿实验方案,方案一采取截止品位放矿,方案二和方案三采取组合放矿.方案二与方案三的不同之处是方案三增大了...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倾斜中厚矿体时易出现矿石贫损大的问题,提出了垂直分区与组合放矿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进行了三组放矿实验方案,方案一采取截止品位放矿,方案二和方案三采取组合放矿.方案二与方案三的不同之处是方案三增大了下盘区段的贫化率.实验结果表明,方案一回收率最高(η=86.3%),对应的岩石混入率也最高(ρ=29.5%),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回收率均达到了80%以上,但方案二的岩石混入率(ρ=18.2%)比方案一下降了11.3%.对三组实验结果进行经济评价,得出方案二为最优方案.通过采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中厚矿体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垂直分区与组合放矿 回收指标 经济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合理回采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文勇 陈星明 +1 位作者 王伟 张志贵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7,共6页
详细分析了下盘残留矿石比例以及下盘残留矿石回收的特殊性对矿山矿石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下盘残留矿量比例主要受矿体赋存条件以及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影响,矿体厚度越小、倾角越缓,结构参数越大,下盘残留矿量比例越大,由矿岩... 详细分析了下盘残留矿石比例以及下盘残留矿石回收的特殊性对矿山矿石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下盘残留矿量比例主要受矿体赋存条件以及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影响,矿体厚度越小、倾角越缓,结构参数越大,下盘残留矿量比例越大,由矿岩混采造成的下盘残留矿石回收效果越差,改进下盘残留矿石回采工艺是保证下盘残留矿石充分回收以及矿石整体回收效果的关键。最后针对传统切岩回采下盘残留矿石工艺造成的矿体下盘残留矿石退采不充分及矿石回收效果差问题,提出了下盘切岩开采+上分段下盘进路间柱辅助回采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新工艺以及增大矿体下盘崩矿步距、矿体下盘边孔角等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技术措施,对目前国内相关矿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下盘残留矿石 合理回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磷矿床矿柱稳定性及采场结构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小双 李耀基 +1 位作者 王孟来 朱建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号坑口东采区+2 150 m水平缓倾斜中厚磷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压力平面应力相似模拟试验台,进行了房柱采矿法下矿柱稳定性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相似模拟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沿矿体走向推进过程中采场顶... 以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号坑口东采区+2 150 m水平缓倾斜中厚磷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压力平面应力相似模拟试验台,进行了房柱采矿法下矿柱稳定性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相似模拟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沿矿体走向推进过程中采场顶板围岩与矿柱的应力、变形破断规律,同时对采场矿柱宏观失稳破坏模式和失稳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房柱法开采下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房柱法开采下采场围岩的变形破断具有明显的3个阶段特征,按照变形破坏程度,房柱法开采后,采场覆岩划分为垮落带、裂隙贯通带以及微裂隙松动带;矿体开挖结束后,对采场的个别矿柱进行回收,回采结束后矿柱会突然发生整体大规模的垮塌失稳破坏,呈现出明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同时建议采用矿房10 m,矿柱8 m的采场结构参数,以保证采矿安全。研究结果可为该采区深部矿体或类似条件的矿山开采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磷矿床 矿柱稳定性 房柱法 相似模拟 采场结构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煤层混凝土沿空留巷工业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月华 唐建新 +2 位作者 朱祥可 付勇 胡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3-528,共6页
为在缓倾斜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提高资源回收率,提出用泵送混凝土作为巷旁充填材料、充填体两侧用单体液压支柱临时支护、采空区侧用锚索加强支护的联合支护方案.对混凝土充填材料进行了配比试验,根据岩层控制理论确定支护参数... 为在缓倾斜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提高资源回收率,提出用泵送混凝土作为巷旁充填材料、充填体两侧用单体液压支柱临时支护、采空区侧用锚索加强支护的联合支护方案.对混凝土充填材料进行了配比试验,根据岩层控制理论确定支护参数,在金刚煤矿3117综采工作面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巷旁充填,辅以单体液压支柱作为临时支护,可以弥补混凝土初期强度低的缺点,能有效控制顶板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缓倾斜中厚煤层 泵送混凝土 巷旁充填 巷旁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放矿技术在谦比希铜矿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航行 任凤玉 +2 位作者 曹建立 张晋军 杨清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7,共3页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主采区V盘区为倾斜中厚矿体,矿岩中等稳固,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中出现的矿石损失贫化较大问题,多年来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本文从研究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废石漏斗的形成过程人手,查明了覆盖层废石沿上盘...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主采区V盘区为倾斜中厚矿体,矿岩中等稳固,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中出现的矿石损失贫化较大问题,多年来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本文从研究倾斜壁边界条件下废石漏斗的形成过程人手,查明了覆盖层废石沿上盘边壁快速到达出矿口,是导致下盘残留体过大的直接原因。由此提出导流放矿技术措施,即在采场顶部预留上盘三角矿柱,只在下盘侧与上分段采场崩透,形成导流口,将散体重力流在放矿初期引向采场的下盘侧,以此减缓顶部废石的下移速度。该措施在谦比希实施后,试验采场的矿石损失贫化率约降低6个百分点,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中厚矿体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导流放矿 损失贫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中厚矿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关守安 李爽 +1 位作者 金长宇 刘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0-1635,共6页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规律展开了研究.通过FLAC3D三维数值计算确定典型勘探线剖面,以河砂为骨料,重晶石粉为胶结剂进行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利用3DEC数值分析软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下行充填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规律展开了研究.通过FLAC3D三维数值计算确定典型勘探线剖面,以河砂为骨料,重晶石粉为胶结剂进行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利用3DEC数值分析软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充填开采能有效抑制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使地表沉降范围集中在矿体顶部且沉降中心随下行开采过程中向矿体中心移动;深埋矿体的开采对上覆岩层移动范围的影响较浅埋矿体的采动影响小;岩层移动塌落的角度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先变小后变大,最终沉降以筒型陷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充填开采 岩层运移 相似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薄——中厚矿床浅孔落矿对围岩爆破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江华 叶义成 +3 位作者 姚囝 罗斌玉 岳哲 王龙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3,共9页
浅孔落矿爆破损伤直接影响到回采的损失贫化率和采场安全。采用ANSYS/LS-DYNA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研究矿山回采浅孔爆破落矿时炮眼沿矿体走向和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的2种爆破方案。模拟研究浅孔落矿不同时刻围岩的有效应力云图和矿... 浅孔落矿爆破损伤直接影响到回采的损失贫化率和采场安全。采用ANSYS/LS-DYNA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研究矿山回采浅孔爆破落矿时炮眼沿矿体走向和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的2种爆破方案。模拟研究浅孔落矿不同时刻围岩的有效应力云图和矿柱、顶板不同位置监测点的有效应力时程曲线,并引入爆破荷载下岩石Von Mises屈服准则,分析了顶板、矿柱的损伤范围和破坏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装药量和炮孔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当炮孔沿矿体走向方向布置时,爆炸动荷载对矿柱的损伤范围在距离矿房侧帮>5 m,爆炸动荷载对矿柱的破坏范围在距离矿房侧帮2~3 m。当炮孔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布置时,爆炸动荷载对矿柱的损伤范围在距离矿房侧帮4~5 m,爆炸动荷载不会对矿柱产生破坏作用;两种爆破方式对顶板的损伤范围在1~1.5 m,对顶板不会产生破坏作用。爆破数值模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反映爆炸应力特征,为寻求最优的爆破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中厚矿床 爆破损伤 浅孔爆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系下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兆林 张金 +1 位作者 林永新 周敦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18,38,共3页
根据侯庄矿区难采矿体—第四系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地质、水文特点以及侯庄分矿采矿生产现状 ,对其进行采矿方法的初步研究 。
关键词 第四系 缓倾斜中厚矿体 采矿方法 全面预控顶房柱法 铁矿 地质条件 矿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中厚矿体采场宽度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周全 汪伟 +5 位作者 谢承煜 贾楠 姚曙 颜克俊 曹胜祥 向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65-3871,共7页
采用弹性力学分析得到顶板受力状态与采场宽度的关系,在计算所得采场安全开采最大宽度为12.1 m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开采条件,提出采场结构参数初选方案;运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获取不同结构参数下采场的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多目标决策理... 采用弹性力学分析得到顶板受力状态与采场宽度的关系,在计算所得采场安全开采最大宽度为12.1 m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开采条件,提出采场结构参数初选方案;运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获取不同结构参数下采场的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综合考虑安全和经济两大因素,计算各方案评价指标集与理想解的向量相似度,得到各方案的优越度排序,最终实现采场结构参数的综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最大压(拉)应力与矿房宽度和矿柱宽度成正比,塑性区体积与矿房宽度成正比,安全率与矿房宽度成反比;矿房宽为12 m、矿柱宽为8 m的方案为综合考虑安全与经济因素的开采最佳结构参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中厚矿体 大直径深孔采矿法 弹性力学 数值分析 理想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花阱铜矿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建波 林友 +1 位作者 林吉飞 赵明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85,共4页
梁花阱铜矿V号矿体属急倾斜中厚矿体,原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开采,上盘围岩局部不稳固发生坍塌,废石混入造成出矿品位达不到入选要求。针对原采矿方案存在问题,设计了切顶锚杆护顶中深孔留矿法采矿方案,将矿体沿厚度方向分为2层同时... 梁花阱铜矿V号矿体属急倾斜中厚矿体,原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开采,上盘围岩局部不稳固发生坍塌,废石混入造成出矿品位达不到入选要求。针对原采矿方案存在问题,设计了切顶锚杆护顶中深孔留矿法采矿方案,将矿体沿厚度方向分为2层同时自下而上推进开采,靠上盘分层超前靠下盘分层一定距离,在靠上盘分层开采面下方的工作面中完成凿岩、爆破、护顶等作业。该采矿方案在矿山进行了采矿实验并取得成功,同原采矿方案比较,其千吨采切比减少了0.84m/kt,综合回收率提高了3.2%,采矿工效提高了3.3t(/工班),生产能力提升了80t/d,大块率下降了4.9%,采矿直接成本下降了1.8元/t。该采矿方案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山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 中厚矿体 采矿方法 切顶 锚杆护顶 留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堑沟受矿振动助流电耙运搬中深孔采矿法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爱祥 肖雄 阳雨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回采普遍存在采场矿石运搬效率低,高大空场的顶板管理困难和作业安全问题以及采矿强度低等突出问题,因而属世界采矿难题。试验集成了先进的振动助流技术、爆力运搬技术,并采用新型的振动助流器与大功率电耙配套,“V”...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回采普遍存在采场矿石运搬效率低,高大空场的顶板管理困难和作业安全问题以及采矿强度低等突出问题,因而属世界采矿难题。试验集成了先进的振动助流技术、爆力运搬技术,并采用新型的振动助流器与大功率电耙配套,“V”型集矿堑沟底部结构,用1条电耙道取代3条电耙道。创造了329t/d的采场生产能力,较矿山同期用的底盘漏斗采矿法提高了65%。采场直接经济效益达234万元。为我国地下矿这类难采矿体的回采创造了一种新型高效低耗安全的采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 中深孔 堑沟 回采 采矿法 地下矿 爆力运搬 直接经济效益 生产能力 突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