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re structure of ore granular media b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mage processing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爱祥 杨保华 +1 位作者 习泳 江怀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220-224,共5页
The pore structure images of ore particles located at different heights of leaching column were scanned with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ner, the porosity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 The pore structure images of ore particles located at different heights of leaching column were scanned with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ner, the porosity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geometrical shape and connectivity of por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image process method, and the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pore structure images was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of ore particles bed in leaching column is 42.92%, 41.72%, 39.34% at top, middle and bottom zone, respectively. Obviously it has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decreases appreciably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column. The overall average porosity obtained by image processing is 41.33% while the porosity gotten from general measurement method in laboratory is 42.77% showing the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are consistent well. The pore structure of ore granular media is characterized as a dynamical space network composed of interconnected pore bodies and pore throats. The ratio of throats with equivalent diameter less than 1.91 mm to the total pores is 29.31%, and that of the large pores with equivalent diameter more than 5.73 mm is 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 granular media pore structure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mage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rget rota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ISAR imaging via frame processing
2
作者 Xuezhi Wang Yajing Huang +1 位作者 Weiping Yang Bill Moran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共11页
Frame processing method offers a model-based approach to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 imaging. It also provides a way to estimate the rotation rate of a non-cooperative target from radar returns via the fram... Frame processing method offers a model-based approach to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 imaging. It also provides a way to estimate the rotation rate of a non-cooperative target from radar returns via the frame operator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st achievable ISAR image and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from radar returns was derived in the framework of Finite Frame Processing theory. We show that image defocusing caused by the use of an incorrect target rotation rate is interpreted under the FP method as a frame operator mismatch problem which causes energy dispersion. The unknown target rotation rate may be computed by optimizing the frame operator via a prominent point. Consequently, a prominent intensity maximization method in FP framework wa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underlying target rotation rate from radar returns. In addition, an image filtering technique was implemented to assist searching for a prominent point in practic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justified via a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FP imaging versus target rotation rate error.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lso confirmed from real ISAR data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R imaging frame theory frame processing target rotation rate radar wavefo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onfocal Raman Imaging of Oil-Rich Emulsion from Enzyme-Assisted Aqueous Extraction of Extruded Soybean Powder
3
作者 Wu Longkun Wang Limin +5 位作者 Qi Baokun Zhang Xiaonan Chen Fusheng Li Yang Sui Xiaonan Jiang Lianzhou 《大豆科技》 2019年第S01期76-83,96,共9页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of oil-rich emulsion from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processing(EAEP)was a critical step to break the oil-rich emulsion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cover oil.Albeit EAEP meth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of oil-rich emulsion from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processing(EAEP)was a critical step to break the oil-rich emulsion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cover oil.Albeit EAEP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as an alternative way to conven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of oil-rich emulsion was still unclear.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of oil-rich emulsion from EAEP using 3 D confocal Raman imaging technique.With increasing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duration from 1 to 3 h,the stability of oil-rich emulsion was decreased as visualized in the 3 D confocal Raman images that the protein and oil were mixed together.The subsequent Raman spectrum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decreased stability of oil-rich emulsion was due to the protein aggregations via SS bonds or protein-lipid interactions.The conformational transfer in protein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a compact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process Oil-rich emulsion 3D confocal Raman imaging technique Raman spectrum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贵亮 金天宇 杨冬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算法。为解决动态场景下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问题,将ORB特征提取结合改进的K—最近邻(KNN)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特征点匹配,通过特征点对灰度阈值划分,实现特征点的分离,达到精确的背景补... 提出了一种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算法。为解决动态场景下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问题,将ORB特征提取结合改进的K—最近邻(KNN)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特征点匹配,通过特征点对灰度阈值划分,实现特征点的分离,达到精确的背景补偿;从烟雾静态特征出发,经过烟雾增强的颜色分割后,引入暗通道帧差法,结合亮度视觉注意机制模型,突出烟雾显著区域,实现了轮廓区域精准分割;最后将烟雾纹理信息与轮廓不规则性两类特征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特征向量进行支持向量机(SVM)训练,实现烟雾区域的最终判定。定位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能够满足动态场景下的火灾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火灾烟雾识别 背景补偿 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能场作用下激光–液体耦合制造技术综述
5
作者 刘洋 孙俊杰 +7 位作者 张朝阳 王玉峰 薛伟 孟领超 朱浩 徐坤 王京涛 晏恒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8,共16页
激光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和加工柔性大等特点,能够实现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多样化加工,在航空航天、汽车和船舶制造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激光加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快激光加工效率较低,常规激光加工表面有热... 激光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和加工柔性大等特点,能够实现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多样化加工,在航空航天、汽车和船舶制造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激光加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快激光加工效率较低,常规激光加工表面有热影响或重铸层。为解决这些问题,激光与液体复合加工技术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液体的引入提高了激光加工效率,并显著改善了加工质量。在加工过程中,液体扮演了冷却剂、润滑剂及清洗剂的角色,有助于消除热影响区和重铸层。在液体冷却和冲刷作用下,加工产物被快速带离加工区域,加工表面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加工效率得到了提升。全面回顾当前激光与液体复合加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综述水辅助激光加工技术和电解液辅助激光加工技术,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能场 激光加工 液体辅助加工 先进制造 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组学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庆东 赵春艳 +2 位作者 谢周华 宋树林 宋畅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8-1076,共9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结核)提供强有力的无创诊断工具。其构建的多模态融合模型不仅在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精度,还在耐药结核病的预测及治疗反应的动态监测中显示出重要的潜力,在结核病诊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受限于数据集质量参差不齐、模型泛化能力有限、临床验证不足等问题,影像组学模型在结核病诊疗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文献发现,系统综述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技术在结核病(含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及治疗反应监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价值,聚焦于多模态融合技术与临床落地场景的创新分析,为指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其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与发展、助力结核病精准医疗和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结核 诊断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研究综述
7
作者 吕宗旺 牛贺杰 +1 位作者 孙福艳 甄彤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8,共14页
低照度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低照度图像增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全面分析了低照度图像增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挑战,并介绍了传统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重点... 低照度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低照度图像增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全面分析了低照度图像增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挑战,并介绍了传统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重点讨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根据学习策略的不同将其分为五类,分别对这些算法的原理、网络结构、解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按时间顺序将近6年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增强代表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归纳了当前主流的数据集与评价指标,并从感知相似度和算法性能两个方面对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测试评估。最后,对低照度图像增强领域改进方向与今后研究作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图像 图像增强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低照度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脉冲激光告警系统设计
8
作者 张瑞 武振涛 +3 位作者 薛鹏 杨帅 徐承雨 王志斌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5,共7页
针对脉冲激光被广泛应用于编码通信、精确制导、高功率毁伤等激光武器的情况,且目前缺少对脉冲激光威胁进行有效告警的措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脉冲激光告警系统。通过增加积分时间在帧周期内的占比来提高脉冲捕获概率,采用图像... 针对脉冲激光被广泛应用于编码通信、精确制导、高功率毁伤等激光武器的情况,且目前缺少对脉冲激光威胁进行有效告警的措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脉冲激光告警系统。通过增加积分时间在帧周期内的占比来提高脉冲捕获概率,采用图像差分提高信噪比,并快速提取光斑坐标,最后以查表的形式读出来袭激光的方位、俯仰角度。利用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能保证对脉冲激光的实时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220 mW@1064 nm激光器模拟输入的条件下,对脉冲宽度范围为100 ns~100μs的脉冲激光实现告警,测量角度误差小于0.3°,对单脉冲的捕获概率能达到97%,并能实现1064 nm、1313 nm、1550 nm等常用激光波长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告警 脉冲激光 数据处理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稻粒特征识别检测系统
9
作者 刘春山 李金琼 +4 位作者 陈思羽 刘洪义 潘佳琦 焦仁宝 初旭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4,共7页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提出一种综合的阈值通用旋转法,可实现不同谷粒的分类。根据获取谷粒图像样品和采集谷粒数目特征,基于形态学处理和分水岭变换分割算法对谷粒进行数目识别提取,最后根据检测的数目和整碎谷粒特征统计汇总稻谷谷粒的相关参数信息,将谷粒识别结果和相关数据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软件中GUI界面开发的稻谷检测系统对谷粒数目有较好的识别力,精确度达98.327%,对于整碎谷粒的识别误差在可控范围,满足要求与传统人工检测相比,具有检测快速、多样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特征识别 图像处理 稻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
10
作者 邢长征 何雨恒 梁浚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的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KAN-PrdaModule)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中的息肉的价值。方法选取Kvasir-SEG数据集中的900幅及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550幅结肠镜图像为训练集(n=1450),以ETIS数据集中的196幅、... 目的观察基于Kolmogorov-Arnold网络的平行反向注意网络模型(KAN-PrdaModule)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中的息肉的价值。方法选取Kvasir-SEG数据集中的900幅及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550幅结肠镜图像为训练集(n=1450),以ETIS数据集中的196幅、CVC-ClinicDB数据集中的62幅、CVC-ColonDB数据集中的380幅及Kvasir-SEG数据集中的100幅结肠镜图像为测试集(n=738)。基于U-Net改进的KAN-PradModule边缘检测算法、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提升检测精度,采用平均戴斯相似系数(mDSC)、平均交并比(mIoU)、加权度量(F_(β)^(ω))及结构度量(S_(α)),与U-Net、U-Net++、随机前沿生产分析(SFA)及PraNet模型对比,评估上述方法用于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的价值。结果5个模型中,SFA模型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的表现极差,分割息肉边缘模糊且存在部分遗漏;U-Net和U-Net++模型效果尚可,可大致识别息肉;PraNet模型效果较好,分割息肉边缘多清晰;KAN-PrdaModule表现最为出色,与真值图像相似度较高,整体mDSC、mIoU、F_(β)^(ω)及S_(α)最优。结论利用KAN-PrdaMoudel能有效分割结肠镜图像所示息肉,且分割效果优于U-Net、U-Net++、SAF及PraNe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字塔卷积和像素注意力的分割方法
11
作者 阴桂梅 肖易勇 +4 位作者 席鑫华 赵艳丽 谭淑平 强彦 罗士朝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248,289,共9页
针对医学图像分割任务中存在的分割目标大小变化跨度大且结构复杂,以及神经网络对目标边缘细节学习效果差这两个问题,在U-Net网络的基础上构造了金字塔空洞卷积与像素级注意力网络(DP-Net)。设计金字塔空洞卷积模块并替换传统的卷积操作... 针对医学图像分割任务中存在的分割目标大小变化跨度大且结构复杂,以及神经网络对目标边缘细节学习效果差这两个问题,在U-Net网络的基础上构造了金字塔空洞卷积与像素级注意力网络(DP-Net)。设计金字塔空洞卷积模块并替换传统的卷积操作,通过多种空洞卷积的组合扩展了网络感受野并编码得到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出像素级注意力模块,在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编码像素间的依赖关系使网络能从不同通道的特征中学习到更丰富的局部上下文信息。通过在肺部公开数据集LIDC和私人肝肿瘤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评估,所提出的DP-Net在三种评估指标上都获得优于当前方法的性能,证明所提出网络改进在分割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医学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注意力机制 空洞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凤娟 秦绍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索商洛香菇和羊肚菌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商南县香菇和羊肚菌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对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热水浸提温度对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借助正交试... [目的]探索商洛香菇和羊肚菌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商南县香菇和羊肚菌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对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热水浸提温度对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借助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和羊肚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料液比1∶6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0℃,浸提温度60℃的条件下,香菇多糖提取率最高;在料液比1∶5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0℃,浸提温度50℃的条件下,羊肚菌多糖提取率最高。[结论]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是一种可行有效、节约、经济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提取 提取工艺 多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临床应用价值
13
作者 洪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4,共2页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创新性地将全模型迭代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弥补传统CT重建方法在噪声伪影抑制及纹理表现等方面的局限而提高图像质量;其用于低剂量成像及复杂解剖结构成像表现不俗,可为患者安全及精准诊断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针对AIIR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和扩散模型的图像语义通信方法
14
作者 邢焕来 况田泽宇 +6 位作者 徐乐西 李洋 郑丹阳 罗寿西 戴朋林 李可 冯力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1167,共17页
无监督图像传输语义通信方法的目的是在接收端生成与原始图像尽可能相似的图像。然而,在低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s,CRs)或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条件下,重建图像的质量往往会显著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 无监督图像传输语义通信方法的目的是在接收端生成与原始图像尽可能相似的图像。然而,在低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s,CRs)或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条件下,重建图像的质量往往会显著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自监督提取并利用图像高层语义的语义通信模型。为有效地提取包含高、低层的混合语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量对比(Momentum Contrast,MoCo)的自监督语义编码器。与纯高层语义特征相比,混合语义特征能够提高生成图像与原图的相似性;与纯低层语义特征相比,混合语义特征能够更好地表示图像的核心语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的语义解码器,旨在建立高层语义特征到图像像素的映射关系,将接收到的语义信息还原为图像像素。实验结果表明,在低CRs和低SNR条件下,与传统通信方法和四种无监督语义通信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瑞利(Rayleigh)信道和莱斯(Rician)信道下生成的图像在视觉特征方面与原数据集更接近,并在使用第三方图像分类器进行分类时具有更高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通信 深度学习 对比学习 扩散模型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和三维点云的荔枝表型参数提取
15
作者 陈海波 向星岚 +5 位作者 龚康业 李正心 黄顺豪 李纯熙 蔡晓峰 曾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9-728,共10页
【目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表型参数提取对荔枝采后分级具有重要作用,为解决荔枝采后分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和三维点云技术的荔枝表型参数提取方法,一次性获取多种表型性状。【方法】利用Intel Realsense ... 【目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表型参数提取对荔枝采后分级具有重要作用,为解决荔枝采后分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和三维点云技术的荔枝表型参数提取方法,一次性获取多种表型性状。【方法】利用Intel Realsense D405深度传感器同时获取4个不同视角下的荔枝RGB彩色图像和深度图像,通过映射得到荔枝三维点云;根据获取的荔枝点云,计算点云曲率及法向量,识别荔枝机械损伤区域;将荔枝的RGB彩色图像在颜色空间下进行转换,判断红色像素点阈值并提取荔枝表面的红色着色率;建立荔枝的3D模型,通过计算深度图像的厚度估算荔枝体积。【结果】通过荔枝表面三维点云的曲率成功识别荔枝的机械损伤,平均检测准确率为94%;采用RGB图像提取着色率相较于采用三维点云在检测速度上提升90%,基于RGB图像和三维点云的着色率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57 4和0.920 5,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6.33%和4.37%,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7%和6.01%。基于深度图像提取的荔枝体积与人工测量体积的决定系数为0.890 1,平均绝对误差为1.59 cm3,平均相对误差为7.94%。【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荔枝表型参数提取的准确率,可为荔枝采后分级提供高效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点云 图像处理 深度图像 表型参数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图像中耕期甘蔗植株检测计数方法——基于改进YOLOv5s
16
作者 李尚平 唐丹 +1 位作者 文春明 李凯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以中耕期甘蔗作物的无人机图像为研究对象,针对植株叶片互相遮挡、目标粘连和背景信息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甘蔗检测计数模型。首先,通过在网络中使用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模块,加强对图像中中耕期甘蔗植株的特征学习... 以中耕期甘蔗作物的无人机图像为研究对象,针对植株叶片互相遮挡、目标粘连和背景信息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甘蔗检测计数模型。首先,通过在网络中使用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模块,加强对图像中中耕期甘蔗植株的特征学习和特征提取,并且减弱与甘蔗植株相似的蔗地杂草背景对检测效果的干扰。其次,原始YOLOv5s网络中的耦合头替换为改进过的高效解耦头,用以进行分类和回归分支的解耦计算,提升甘蔗植株检测模型的性能。最后,更改边界框损失函数为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WIoU,提高模型收敛速度。同时,采用多尺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改进模型对物体大小的鲁棒性,最终使模型可以输入任意大小的图片。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s模型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7.72%、91.7%和96.2%,较原始YOLOv5s模型分别提高3.82、4.5、2.5个百分点。统计表明:测试集的30幅甘蔗图像中,甘蔗植株真实值为1104,改进YOLOv5s模型生成的甘蔗植株数为1086,漏检个数为18,漏检率为1.6%,改进模型对无人机图像中的甘蔗植株计数误差较小,可为甘蔗的检测计数、长势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计数 无人机 图像处理 YOLOv5s 解耦头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换热器结霜特性试验研究
17
作者 胡开永 李尔康 +3 位作者 靳涛 郑晨潇 孙欢 宁静红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共6页
为了实现换热器“按需除霜”的调控目的,搭建了换热器结霜性能测试实验台,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不同迎面风速条件下的翅片换热器的结霜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动态结霜过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时间1 h内,在相同空... 为了实现换热器“按需除霜”的调控目的,搭建了换热器结霜性能测试实验台,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不同迎面风速条件下的翅片换热器的结霜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动态结霜过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时间1 h内,在相同空气入口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风速由0 m/s增加到1,2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加,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的结霜量逐渐减少,换热器结霜堵塞率分别为88.99%,74.93%,39.88%,翅片末端结霜厚度分别为1.169,0.729,0.321 mm;风速较大时,换热器结霜堵塞率较小,对换热器换热能力起到强化作用,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量;风速较低时,换热器结霜堵塞率较大,降低了换热器换热能力,导致系统制冷量降低。研究可为实现换热器“按需除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灰度处理 二值化 结霜量 结霜堵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处理OWLCM算法下的图像特征匹配研究方法
18
作者 秦蒙 郑冬 +3 位作者 冯鹏 龚识懿 杨泳 任照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原始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匹配的精度。传统图像增强方法往往不能与后续图像匹配算法有机融合,难以大幅度提高匹配精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OWLCM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特征匹配精度的方法,该算法以LCM算法为基础,通过引入... 原始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匹配的精度。传统图像增强方法往往不能与后续图像匹配算法有机融合,难以大幅度提高匹配精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OWLCM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特征匹配精度的方法,该算法以LCM算法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增强因子和非线性变换因子达到像素动态增强的目的,能够更有效地增强匹配图像质量。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利用Middlebury立体视觉测试集进行了初步验证,开展了偏转、弱光、旋转、普通等多因素工况环境下的图像匹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LCM、LCM-SURF特征匹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图像平均正确特征匹配对数为524.25,相比LCM-SURF算法提高了27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图像预处理 视觉质量 多因素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咖啡果皮花青素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19
作者 李学玲 李雪 +3 位作者 任四妹 许苑南 郭洁 杨莉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5,共5页
为探究咖啡果皮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能力,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咖啡果皮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咖啡果皮花青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咖啡果皮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 为探究咖啡果皮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能力,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咖啡果皮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咖啡果皮花青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咖啡果皮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0%、果胶酶添加量2%、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4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咖啡果皮花青素得率达0.274%。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样品质量浓度为30μg/mL时,其对DPPH、O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佳,分别为91.40%、67.28%,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6.36μg/mL、12.16μg/mL;当样品质量浓度为5μg/mL时,总还原能力最高(吸光度值为0.987)。因此,咖啡果皮花青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果皮 花青素 超声辅助酶法 提取工艺 体外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20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