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个香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小燕 鲍红春 +5 位作者 李小雷 于海滨 王海霞 于传宗 庞杰 王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67,85,共6页
为明确保存香菇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内蒙古西部地区栽培的新品种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用10条引物对26个香菇菌株进行多态性检测,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10对引物... 为明确保存香菇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内蒙古西部地区栽培的新品种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用10条引物对26个香菇菌株进行多态性检测,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10对引物能够扩增出70条稳定的条带,多态性条带67条,多态性比率为95.71%,遗传距离变幅介于0~0.7499之间。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78时,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揭示26个香菇菌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issr 菌株鉴定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ISSR分子标记鉴别香菇双单杂合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圣进 张芳芳 +2 位作者 陈雪凤 刘增亮 张雯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6-483,共8页
杂合子的鉴别是香菇杂交育种中的关键步骤,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香菇双单杂交后代,本研究设计一种基于区分供体亲本双核的新型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该技术对香菇野生双核菌株YX7为供体和菌株808孢子单核体为受体杂交获得的40个杂交菌株... 杂合子的鉴别是香菇杂交育种中的关键步骤,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香菇双单杂交后代,本研究设计一种基于区分供体亲本双核的新型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该技术对香菇野生双核菌株YX7为供体和菌株808孢子单核体为受体杂交获得的40个杂交菌株进行鉴别,并以传统的显微观察与拮抗试验和传统ISSR分子标记技术为对照。新型ISSR分析结果表明:仅拥有供体菌株YX7一个核的特异性条带的菌株有27个,可判定为杂合子;其余13个菌株均判定为非杂合子,其中有11个菌株同时拥有供体菌株YX7两个核的特异性条带,是菌株YX7自身;有2个菌株不含供体菌株YX7两个核的任何特异性条带,属于菌株808的孢子单核体。与传统显微观察和拮抗试验方法相比,新型ISSR技术鉴定出的杂合子菌株更全面,不仅包含前者鉴定出的全部19个杂合子,还包括其无法判断的菌株6个和错判为非杂合子的菌株2个。新型ISSR技术采用单个引物就可确定全部27个杂合子菌株和13个非杂合子菌株,并能根据导入的供体细胞核类别将杂合子归为2类,而传统ISSR技术需采用4个引物才能鉴别出27个杂合子,并且不能确定剩余13个菌株为非杂合子,也不能对杂合子进行分类。综上,新型ISSR技术能更快速、全面和精准鉴别香菇双单杂交菌株的杂合子和非杂合子,可为香菇杂交选育和遗传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新型issr 双单杂交 杂合子 分子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谭琦 潘迎捷 +7 位作者 陈明杰 汪昭月 贺冬梅 冯志勇 严培兰 郭倩 凌霞芬 詹才新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3期6-11,共6页
在香菇交配型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这一方法以香菇性亲合性理论为基础,以交配型基因的等位性和多型性为依据,以标准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亲本交配型为遗传标记,以待测菌株的原生质体... 在香菇交配型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这一方法以香菇性亲合性理论为基础,以交配型基因的等位性和多型性为依据,以标准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亲本交配型为遗传标记,以待测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为材料。该方法中使用的原生质体方法和交配型测定方法都是相当成熟的技术,操作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交配型 基因 菌种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单孢杂交及杂交菌株分子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世通 白建波 +3 位作者 蒲敏 李梦杰 张玉金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选育香菇优良新品种。通过单孢分离和配对杂交,共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与亲本条带进行鉴定,有45个菌株... 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选育香菇优良新品种。通过单孢分离和配对杂交,共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与亲本条带进行鉴定,有45个菌株包含了两亲本的所有遗传条带,最终证明了这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表明了利用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对早期菌丝体阶段的香菇杂交菌株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单孢杂交 issr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单孢杂交及杂合子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世通 白建波 +1 位作者 李梦杰 李荣春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1期45-46,55,共3页
以香菇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进行真假鉴定,证明有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也表明了用ISSR标记可以对香菇杂合子的真实性进... 以香菇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进行真假鉴定,证明有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也表明了用ISSR标记可以对香菇杂合子的真实性进行早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香菇菌株单孢杂交 香菇菌株issr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个香菇主栽菌株的SCAR标记分子鉴别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微微 李海波 +6 位作者 付立忠 吴学谦 许修宏 贺亮 程俊文 魏海龙 吴庆其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4,共8页
利用前期研究开发的10个SCAR分子标记对47个香菇主栽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基于SCAR标记在检测菌株中的存在与缺失差异,7个香菇菌株被首先鉴别出来,其余40个菌株被分成11个小组,其中一些形态特征极为相近的菌株,如L241与L241-4... 利用前期研究开发的10个SCAR分子标记对47个香菇主栽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基于SCAR标记在检测菌株中的存在与缺失差异,7个香菇菌株被首先鉴别出来,其余40个菌株被分成11个小组,其中一些形态特征极为相近的菌株,如L241与L241-4、闽丰1号与L12、Cr02与7402等被相互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主栽品种 SCAR标记 分子鉴定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云南楚雄野生香菇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袋料栽培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寸孟人 余浪 +3 位作者 李蕾 王琴 陈玉惠 冯小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198,共7页
以云南楚雄地区的1株野生香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菌种的分离与鉴定,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同时以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废资源为主要基质,进行了野生香菇菌株的袋料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结合形... 以云南楚雄地区的1株野生香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菌种的分离与鉴定,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同时以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废资源为主要基质,进行了野生香菇菌株的袋料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和ITS分子鉴定,菌株鉴定为香菇属真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发现该野生香菇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0,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玉米粉、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氯化钙与硫酸镁;以60.0%杂木屑添加30.0%玉米芯组成的袋料基质栽培效果最好,生物转化率达到了4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香菇 菌种分离 菌种鉴定 生物学特性 袋料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