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树种望天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1
作者 黎婷演 李婷 +3 位作者 谢乐 梁小春 徐圆圆 杨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146,共10页
为建立适合望天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望天树嫩叶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ISSR-PCR反应的5个因素即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含量及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望天树的最佳ISSR-PCR... 为建立适合望天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望天树嫩叶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ISSR-PCR反应的5个因素即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含量及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望天树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且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该反应体系的引物和最佳退火温度,最终以望天树5个家系为材料验证反应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望天树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各组分终浓度为:模板DNA 90 ng,引物浓度0.3μmol/L,dNTPs浓度0.2 mmol/L,Mg^(2+)浓度2.5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筛选出3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且最佳引物(UBC864)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9℃。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及引物对5个望天树种源样品进行ISSR-PCR条带检测,结果表明上述反应体系稳定可靠。该ISSR-PCR优化体系和候选引物适用于望天树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望天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树 issr-pcr 正交试验设计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蕊 齐钦辉 +2 位作者 朱文瑛 李保会 张芹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64-272,共9页
建立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为皂荚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以皂荚DNA为模板,对影响PCR扩增反应的4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aster Mix用量、PCR反应循环数)设置6个梯度并从3个水平上进行单因素优化,后采用L 9(... 建立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为皂荚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以皂荚DNA为模板,对影响PCR扩增反应的4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aster Mix用量、PCR反应循环数)设置6个梯度并从3个水平上进行单因素优化,后采用L 9(34)正交设计,对各处理组合进行电泳检测后进行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从而筛选出皂荚最佳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以及得出各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程度。通过设置不同的退火温度,利用优化后的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对已公布的100条ISSR通用引物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皂荚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浓度35 ng,引物浓度5μmol/L,Master Mix用量12μL,30个循环;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是:DNA模板浓度>Master Mix用量>引物浓度>PCR反应循环数。最后在该体系下共筛选出了22条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issr-pcr 单因素优化 正交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莲ISSR-PCR体系的优化及后续亲缘关系鉴定
3
作者 杨志娟 李保豫 +3 位作者 王京华 金奇江 王彦杰 徐迎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3-30,39,共9页
采用正交实验对睡莲的ISSR体系进行优化,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延药睡莲(海南)、延药睡莲(印度)、延药睡莲(越南)以及其他从国内外引进的29份睡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积为25μL(模板DNA浓度15 ng/μL、2×ES... 采用正交实验对睡莲的ISSR体系进行优化,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延药睡莲(海南)、延药睡莲(印度)、延药睡莲(越南)以及其他从国内外引进的29份睡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积为25μL(模板DNA浓度15 ng/μL、2×ES Taq Master Mix用量14μL、引物浓度1.0μmol/L、ddH_(2)O补齐)的睡莲ISSR-PCR体系为最优。使用延药睡莲等8份睡莲种质为材料,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0条重复性强、多态性好的引物,并优化了退火温度。使用最优优化体系在32份睡莲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15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5.4条,多态性条带149条,多态性比例为96.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582,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0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6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01,遗传距离在0.0355~0.7908。基于遗传距离构建聚类分析图,对海南延药睡莲和其他31种睡莲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说明,在进化距离为0.2时可将实验材料分为三类。研究结论阐明了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可为后续睡莲的群体遗传分析奠定实验基础,并为亲缘关系的鉴定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药睡莲 issr-pcr体系优化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验证
4
作者 张鹏远 黄久妍 +4 位作者 童海珍 胡博 余潇 雷小铃 王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4-845,共12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蒜头果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适用于蒜头果的多态性引物,为后续蒜头果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L25(54)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扩增效果的4个主... 【目的】建立稳定的蒜头果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适用于蒜头果的多态性引物,为后续蒜头果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L25(54)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扩增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模板DNA用量、引物浓度、d 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及反应循环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体系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用于蒜头果的多态性引物,探究其最佳退火温度,并采集云南省境内3个野生居群10个蒜头果样品对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蒜头果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0μL):模板DNA 30 ng,ISSR引物0.3μmol/L,d NTPs 0.250 mmol/L,Taq DNA聚合酶1.00 U,dd H2O补足至20.0μL。ISSR最佳反应程序为30个循环。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8条引物(UBC825、UBC826、UBC827、UBC836、UBC844、UBC861、UBC834和UBC851)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0.2、56.5、50.2、56.5、50.2、50.2、50.2和54.0℃,部分引物(如UBC827、UBC836、UBC861等)实测最佳退火温度与软件预测退火温度存在明显差异。采用优化后的ISSR-PCR反应体系及引物对10个蒜头果样品进行ISSR-PC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不同采样点的蒜头果在遗传上相对保守,且10个蒜头果样品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4,说明其74%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间,且基因流(N_(m))为0.18,远小于1.00,说明发生遗传漂变的概率大,易发生遗传多样性降低及居群分化。【结论】通过优化蒜头果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可用于蒜头果ISSR-PCR分子标记扩增的稳定反应体系,可用于蒜头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issr-pcr 体系优化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5
作者 李金梅 关妙娟 +3 位作者 黄鼎 明如宏 李良波 谭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78-82,共5页
以山豆根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DNA、引物、Mg^(2+)、dNTPs、Taq酶5个因素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条件。结果表明: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20μL)最优条件为Mg^(2+)浓度3 mmol/L,dNTPs 0.2 mm... 以山豆根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DNA、引物、Mg^(2+)、dNTPs、Taq酶5个因素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条件。结果表明: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20μL)最优条件为Mg^(2+)浓度3 mmol/L,dNTPs 0.2 mmol/L,Taq酶1 U,引物0.5μmol/L,模板DNA 100 ng,运用该体系从100条UBC引物中筛选到10条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可有效建立山豆根ISSR-PCR反应的最优体系,为山豆根的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品种鉴定和系统分类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issr-pcr体系优化 正交试验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78
6
作者 穆立蔷 刘赢男 +1 位作者 冯富娟 杨国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31,共6页
分别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正交设计选用L9(34)方案,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 分别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正交设计选用L9(34)方案,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最佳反应水平。2种方法所得影响因素最佳水平存在差异,通过综合比较与分析,最终建立了紫椴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1·0U,Mg2+2·0mmol·L-1,dNTP0·20mmol·L-1,引物0·4μmol·L-1,1×PCRbuffer,30ng模板DNA。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4个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issr-pcr 正交设计 单因子试验 梯度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7
7
作者 姚明哲 王新超 +1 位作者 陈亮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176,206,共6页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μmol/L、0.5 U。在扩增过程中,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比其 Tm 值平均高 4.5℃,扩增出足量产物至少需要 30 个热循环。利用该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 13 份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进行ISSR-PCR 扩增,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为 77.6%。引物 TRI18 构建的 ISSR 指纹图谱,可以区分 13 份茶树资源中的 12 份,分辨率达 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issr-pcr 模板DNA 引物 简单重复间序列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小苍兰ISSR-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38
8
作者 周凌瑜 吴晨炜 +2 位作者 唐东芹 宋会书 刘群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7,共6页
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小苍兰ISSR-PCR的反应体系。优化体系为:25μL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Taq酶缓冲液(10 ... 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小苍兰ISSR-PCR的反应体系。优化体系为:25μL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Taq酶缓冲液(10 mmol.L-1KCl,8 mmol.L-1(NH4)2SO4,10 mmol.L-1Tris.HCl,pH9.0,0.05%NP-40),2 mmol.L-1MgCl2,0.06 U.μL-1Taq酶,0.4μmol.L-1引物,4.0 ng.μL-1模板DNA,dATP、dCTP、dGTP、dTTP各0.6 mmol.L-1。利用温度梯度PCR,确定了最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1.5℃。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对小苍兰进行ISSR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pcr 小苍兰 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昌含笑不同类型鉴定的ISSR-PCR分析 被引量:57
9
作者 邱英雄 傅承新 何云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2,共4页
利用inter -简单重复序列 (ISSR)标记对乐昌含笑 6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从 30个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 ,共扩增出 134条DNA带 ,其中多态性DNA带 6 7条 ,占 5 0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 11 16 7... 利用inter -简单重复序列 (ISSR)标记对乐昌含笑 6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从 30个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 ,共扩增出 134条DNA带 ,其中多态性DNA带 6 7条 ,占 5 0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 11 16 7条。其中引物ISSR16、ISSR19能区分全部类型。引物ISSR16、ISSR19和ISSR2在不同的类型中扩增出了一些特有条带 ,对乐昌含笑类型和品种鉴定以及检验品种的真实性方面非常有价值。本研究对ISSR分析技术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昌含笑 类型 鉴定 issr-pcr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指纹图谱初探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姜帆 高慧颖 +3 位作者 陈秀萍 李韬 杨凌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以立冬本龙眼DNA为模板研究了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构建龙眼指纹图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Mg2+的最适浓度为2.0 mmol.L-1;dNTP最适浓度为0.2 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0.... 以立冬本龙眼DNA为模板研究了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构建龙眼指纹图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Mg2+的最适浓度为2.0 mmol.L-1;dNTP最适浓度为0.2 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0.7μmol.L-1;模板20 ng;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5 U。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福建不同地区龙眼基因型进行了ISSR扩增,扩增产物在250 bp^2 kb;利用丰富的多态性DNA谱带构建了12个基因型龙眼的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issrpcr 优化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代培红 朱瑜 +3 位作者 姚正培 李玮璐 马丽 罗淑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葡萄种质资源稳定的ISSR-PCR体系,为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22个葡萄种质资源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葡萄基因组DNA,并利用单因素法对影响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影响因子进行优化... 【目的】建立并优化葡萄种质资源稳定的ISSR-PCR体系,为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基础。【方法】以新疆22个葡萄种质资源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葡萄基因组DNA,并利用单因素法对影响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30 ng,dNTPs 0.3 mmol/L,引物0.5μmol/L,Taq DNA聚合酶1.0 U,反应体系为25.0μL。【结论】优化了新疆葡萄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影响因子,利用该体系能够扩增获得清晰、稳定的条带,可以用于葡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issrpcr 单因素法 影响因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鹏 汪阳东 +1 位作者 陈益存 张小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在油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为了获得清晰可靠、重复性强的ISSR扩增结果,综合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两种方法对影响油桐ISSR-PCR反应结果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进行优化试验。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 在油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为了获得清晰可靠、重复性强的ISSR扩增结果,综合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两种方法对影响油桐ISSR-PCR反应结果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进行优化试验。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找出最佳反应水平。正交设计选用L9(34)方案,采用直观分析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最终建立了油桐ISSR-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1.0 U,Mg2+2.0 mmol.L-1,dNTP 0.20 mmol.L-1,引物0.4μmol.L-1,1×PCR缓冲液,40 ng模板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issr-pcr 单因子试验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香属植物ISSR-PCR和SRAP-PCR体系的确立及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权俊萍 袁菊红 +3 位作者 穆红梅 张明霞 李乃伟 夏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通过对PCR扩增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Mg2+、dNTPs和引物浓度的单因子实验,分别建立了适合百里香属(ThymusL.)植物总DNA的ISSR-PCR及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 30 ng、Mg2+3.75 mmol.L-1、... 通过对PCR扩增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Mg2+、dNTPs和引物浓度的单因子实验,分别建立了适合百里香属(ThymusL.)植物总DNA的ISSR-PCR及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 30 ng、Mg2+3.75 mmol.L-1、dNTPs 0.20 mmol.L-1、引物0.3 mmol.L-1和TaqDNA聚合酶1 U。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 30 ng、Mg2+2.50 mmol.L-1、dNTPs 0.10mmol.L-1、引物0.4 mmol.L-1和TaqDNA聚合酶1 U。运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百里香属植物地椒(T.quinque-costatusCelak.)、地椒的亚洲变种〔T.quinquecostatusvar.asiaticus(K itagawa)C.Y.W u etY.C.Huang〕和百里香(T.m ongolicusRonn.)15个居群的总DNA进行了ISSR和SRAP初步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扩增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属 issrpcr SRAP—pcr 优化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天亮 潘东明 +3 位作者 许长同 李开拓 王江波 施维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141,共5页
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以BDB(CA)7为引物,对ISSR-PCR扩增橄榄基因组DNA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分析,优化了适宜于橄榄ISSR-PCR的扩增体系。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40ng的模板DNA,0.2mmol/LdNTPs,0.25μmol/LISSR引物、1... 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以BDB(CA)7为引物,对ISSR-PCR扩增橄榄基因组DNA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分析,优化了适宜于橄榄ISSR-PCR的扩增体系。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40ng的模板DNA,0.2mmol/LdNTPs,0.25μmol/LISSR引物、1UTaq聚合酶,以及51.6℃-53℃的复性温度为橄榄ISSR-PCR扩增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issr 优化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石蒜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志玲 冯刚利 +2 位作者 谭梓峰 栾启福 王承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9-512,共4页
以红花石蒜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分析了模板DNA、引物、dNTPs、Mg2+的浓度及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石蒜ISSR分析最优化的反应体系及应用程序:即25μL反应体系中,有20 ng模板DNA、0.5μmol.L-1随机引物、... 以红花石蒜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分析了模板DNA、引物、dNTPs、Mg2+的浓度及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石蒜ISSR分析最优化的反应体系及应用程序:即25μL反应体系中,有20 ng模板DNA、0.5μmol.L-1随机引物、150μmol.L-1dNTPs、2.0 mmol.L-1Mg2+、1.0 U Taq DNA聚合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 in;然后45个循环:每个循环94℃变性45 s,55℃退火60 s,72℃延伸2 m in;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石蒜 叶片 issr-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I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延萍 谢小龙 +2 位作者 王莉 杨建 李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唐古特大黄ISSR-PCR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以期建立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如下:20μL反应体系包括1.5×PCR buffer(15mmol/LTris-HCl,75mmol/LKCl),1.00mmol/LMgCl2,0.6UTaq DNA聚合酶,0.125mmol/LdNTP,0.5μm... 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唐古特大黄ISSR-PCR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以期建立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如下:20μL反应体系包括1.5×PCR buffer(15mmol/LTris-HCl,75mmol/LKCl),1.00mmol/LMgCl2,0.6UTaq DNA聚合酶,0.125mmol/LdNTP,0.5μmol/L引物和30ng模板DNA;引物UBC888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7.4℃。ISSR反应条件的建立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唐古特大黄居群遗传多样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issr-pcr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荔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潘丽梅 朱建华 +2 位作者 秦献泉 彭宏祥 卢美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应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探讨龙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效果良好,所提取的DNA纯度较高,符合ISSR-PCR反应的要求;龙荔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20μl):1&... 应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探讨龙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龙荔基因组DNA效果良好,所提取的DNA纯度较高,符合ISSR-PCR反应的要求;龙荔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20μl):1×Buffer缓冲液(含适量Mg^2+),1 UTaqDNA聚合酶,0.20 mmol/L dNTP,0.25μmol/L引物,DNA模板70-80 ng/μl,退火温度5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荔 DNA提取 issr-pcr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基因组DNA提取、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安娜 郭宏波 +1 位作者 周铜水 吴千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6-351,共6页
对党参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优化、ISSR体系形成及引物筛选三方面进行探讨,为研究党参居群遗传多样性及药材DNA鉴定奠定基础。经比较改良CTAB法、改进的高盐SDS法和试剂盒三种常用DNA提取方法,发现改良CTAB法效果最佳;利用优化设计并结合... 对党参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优化、ISSR体系形成及引物筛选三方面进行探讨,为研究党参居群遗传多样性及药材DNA鉴定奠定基础。经比较改良CTAB法、改进的高盐SDS法和试剂盒三种常用DNA提取方法,发现改良CTAB法效果最佳;利用优化设计并结合有关文献优化ISSR反应体系,最优反应体系为:50μL总反应体积中含约20ng DNA模板,1.25UTaq DNA聚合酶,2.25mmol.L-1Mg2+,200μmol.L-1dNTP,0.50μmol.L-1引物。以此体系为基础进行引物筛选,在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高、重复性好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DNA提取 issrpcr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引物筛选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弦云 朱晓敏 +6 位作者 王勤 束庆龙 康向阳 吴山忠 周明善 张良富 曹翠萍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了探究杜仲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开展正交试验,建立了适合杜仲的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4条多态性较高的有效引物,分析了杜仲的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108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为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5,Nei’s... 为了探究杜仲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开展正交试验,建立了适合杜仲的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4条多态性较高的有效引物,分析了杜仲的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108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为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5,Nei’s期望杂合度He为0.308,Shannon多态性的信息指数I为0.472。文中初步揭示出杜仲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了ISSRs标记技术适用于杜仲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issr pcr反应体系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楸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东娜 牟长城 冯富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2,37,共6页
在研究胡桃楸遗传多样性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胡桃楸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设计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胡桃楸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模板DNA... 在研究胡桃楸遗传多样性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胡桃楸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设计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胡桃楸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模板DNA)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胡桃楸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1.0 U,Mg^(2+)2.0 mmol/L,dNTP 0.2 mmol/L,模板DNA 50~250 ng,引物0.4μmol/L。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3条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ISSR引物,并确立了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胡桃楸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以及物种保护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issrpcr 正交设计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