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合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构建及其在肝癌中的溶瘤机制
1
作者 曹蕊 曾桂能 +5 位作者 田昱莹 李聪 肖瑞雪 徐永茹 杨鹏辉 康毅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36-2744,共9页
目的拯救嵌合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评价其对肝细胞癌的抑制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其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D-1)抗体增强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IL-21基因片段插入... 目的拯救嵌合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评价其对肝细胞癌的抑制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其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D-1)抗体增强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IL-21基因片段插入流感病毒PR8的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序列,利用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RG)技术,拯救重组溶瘤流感病毒rOV-IL-21-NS;采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和血凝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和毒力;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验证外源基因是否成功插入NS序列;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形态特征及大小,采用CCK-8检测其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建立C57BL/6小鼠肝细胞癌皮下荷瘤模型,将45只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6~20 g)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每组9只):PBS组、PR8组、PD-1抗体组、rOV-IL-21-NS组和rOV-IL-21-NS联合PD-1抗体治疗组,以评价单药和联合疗法抗肿瘤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单药和联合疗法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结果利用RG技术成功拯救重组溶瘤流感病毒rOV-IL-21-NS,经测序验证了IL-21成功插入目的序列,其可稳定传代,第6代病毒血凝效价达211,病毒滴度达106 TCID50/mL。rOV-IL-21-NS选择性降低肝癌细胞活力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相对于PBS组,rOV-IL-21-NS联合PD-1抗体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01),增加脾脏组织中CD4+CD69+T及CD8+CD69+T细胞的比例(P<0.05)。结论嵌合IL-21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rOV-IL-21-NS可有效、安全地靶向杀伤肝癌细胞,协同PD-1抗体进一步增强T细胞活化,改善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反向遗传学技术 联合治疗 白细胞介素-21 PD-1抗体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IL-21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薛国辉 华琳 +3 位作者 刘晓峰 陈雪礼 赵汝霖 周南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45-1648,1652,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及相关细胞因子IL-21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银屑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循环CD4^+CXCR5^+Tfh和CD4^...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及相关细胞因子IL-21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银屑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循环CD4^+CXCR5^+Tfh和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以及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21浓度;分析这些指标间及与银屑病疾病活动度评分PASI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循环CD4^+CXCR5^+Tfh和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更高,血清IL-21浓度和Th17细胞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1浓度与CD4^+CXCR5^+Tfh和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均显著正相关,而与Th17细胞比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且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和血清IL-21与银屑病疾病活动度PASI评分显著正相关,而CD4^+CXCR5^+Tfh则与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循环Tfh比例、IL-21浓度上调与银屑病患者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提示Tfh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分泌高水平IL-21实现;IL-21浓度与Tfh细胞比例相关,而与Th17细胞比例无相关性提示银屑病患者IL-21可能主要由Tfh细胞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滤泡辅助T细胞 白介素-21 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患者血清IL-2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袁双龙 蒋莉 +3 位作者 张晓莉 李舒帆 段宏梅 王晓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pSS患者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关系以及其在p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2002年修订的pSS国际分类标准的40例初诊pSS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pSS患者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关系以及其在p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2002年修订的pSS国际分类标准的40例初诊pSS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该组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甲状腺情况包括FT3、FT4、TSH、TgAb、TPOAb。抗SSA和抗SSB抗体、ESR、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分别采用免疫双扩散法、魏氏法、全自凝胶法。并与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SS患者血清IL-21水平为(1051±335)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466±90)ng/L,P<0.05]。特别是pSS患者中抗体阳性组、有腮腺肿痛组、皮疹组、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血清IL-21水平均高于各自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pSS患者中IL-21水平与γ-球蛋白及血沉存在明显正相关(r=0.715,P<0.05;r=0.740,P<0.05)。结论pSS患者血清IL-2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γ-球蛋白及血沉存在明显正相关,提示IL-21可能参与pSS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白细胞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4、IL-9、IL-21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宇红 申卫红 +2 位作者 姜东林 苏强 龚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9、IL-21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急性发作期、4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48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9、IL-21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急性发作期、4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48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采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从蛋白和基因转录水平测定血清中IL-4、IL-9、IL-21表达和单个核细胞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IL-4、IL-9、IL-2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均显著高于缓解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缓解组血清IL-4、IL-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IL-4、IL-9 m 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IL-21以及m RNA水平在缓解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患者血清IL-9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IL-21与IL-4,IL-9与IL-21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血清IL-4、IL-9水平均与患者FEV1%成负相关(P<0.05),与总Ig E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血清IL-21水平与FEV1%、血清总Ig 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h2、Th9、c Tfh细胞特征细胞因子IL-4、IL-9、IL-21均参与了哮喘发病,检测IL-4和IL-9水平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艳荣 张野 +3 位作者 连建奇 李新红 王临旭 黄长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6,308,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IL-21表达的差异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PMA+ionomycin进行刺激,同时每份标本未加PMA+ionomycin...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IL-21表达的差异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PMA+ionomycin进行刺激,同时每份标本未加PMA+ionomycin刺激做阴性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L-2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Th17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PMA+ionomycin刺激能够诱导IL-21的产生,产生IL-21的主要为CD4+T细胞,IL-17A+IL-21+CD4+T细胞几乎检测不到,IL-21+CD4+T细胞比例在急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中较正常对照组和慢重肝组有所升高,Th17细胞亚群比例在各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除急性乙型肝炎组外,其余各组中IL-21+CD4+T细胞比例与Th17细胞亚群比例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IL-21在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外周血CD4+T的表达有一定差异,并且其与Th17细胞亚群有相关性,提示IL-21在HBV感染的发病机制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HBV感染患者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细胞转染IL-21基因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振亚 张伟 +3 位作者 张飞春 单保恩 于跃明 曹月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转染IL-21的结肠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IL-21基因导入结肠癌细胞,筛选建立高表达细胞株,测定其生物学性状指标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与原株相比,所建立的Colon26/IL-21细胞株可高质... 目的:初步探讨转染IL-21的结肠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IL-21基因导入结肠癌细胞,筛选建立高表达细胞株,测定其生物学性状指标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与原株相比,所建立的Colon26/IL-21细胞株可高质量的表达IL-21,在体内可刺激分泌大量的IFNγ,致使结肠肿瘤明显回缩。结论:IL-21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细胞因子,有望成为结肠癌基因治疗的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基因转染 结肠癌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B7-H3与IL-2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成德 全毅 +5 位作者 蔡健梅 吴小文 申学基 阮德斌 张琳 李海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B7-H3与IL-21在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V相关肝病121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0例作为肝癌组,良性组71例包括急性肝炎12例、慢性中至重度肝炎21例,肝硬化代偿期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8例;同期20例... 目的:探讨血清B7-H3与IL-21在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V相关肝病121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0例作为肝癌组,良性组71例包括急性肝炎12例、慢性中至重度肝炎21例,肝硬化代偿期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8例;同期2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B7-H3和IL-21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定量运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肝癌患者血清B7-H3和IL-21含量分别为(207.60±57.16)ng/ml和(2 357.28±805.01)pg/ml,均高于正常组(P<0.001)。相对正常对照而言,良性组中不同临床类型患者二者含量均升高明显(P<0.001)。在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中,B7-H3与IL-21呈正相关;B7-H3与HBV DNA无相关性,而IL-21与HBV DNA是否复制有关,但与其复制水平高低无关。结论:B7-H3、IL-21在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高。机体B7-H3、IL-21持续地高表达可能与患者疾病的发展、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炎 乙型 可溶型B7-H3 il-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庆春 余永胜 +2 位作者 汤正好 奚敏 臧国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肝功能、HCV-RNA,探讨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及HCV-RNA的关系,研究IL-21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肝功能、HCV-RNA,探讨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及HCV-RNA的关系,研究IL-21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同时检测患者HCV-RNA、肝功能等指标,并与患者的其他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且其血清IL-21水平与ALT、AST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47,P<0.01;r=0.591,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CV-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21与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是反应慢性丙型肝炎炎症程度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病毒性肝炎 丙型 慢性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16F10/ESAT-6-GPI-IL-21瘤苗安全性及抗肿瘤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向锋 王净 +6 位作者 余方流 赵枫姝 蔡凯 张洪义 陈峻崧 陈登宇 窦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9-782,共4页
目的:评估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用于C57BL/6小鼠的安全性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应用免疫荧光、FCM检测瘤苗细胞ESAT-6-GPI的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瘤苗细胞IL-21的表达情况;动物实验检测瘤苗体内应用的安全... 目的:评估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用于C57BL/6小鼠的安全性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应用免疫荧光、FCM检测瘤苗细胞ESAT-6-GPI的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瘤苗细胞IL-21的表达情况;动物实验检测瘤苗体内应用的安全性;制备荷瘤鼠术后免疫模型,评价瘤苗免疫效果。结果: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细胞表面有靶抗原ESAT-6-GPI表达,并分泌IL-21。于C57BL/6小鼠皮下接种2×105个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细胞,60天内未见致瘤,但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论:B16F10/ESAT-6-GPI-IL-21瘤苗致瘤性明显下降,低剂量应用具有安全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F10细胞 il-21 ESAT-6 GPI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 gpi和sGM-CSF共同修饰的瘤苗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枫姝 胡卫华 +5 位作者 窦骏 褚莉莉 何向锋 余方流 吴昀 刘春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构建膜锚定IL-21和分泌性GM-CSF(sGM-CSF)双表达瘤苗,并对其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双表达IL-21 gpi和sGM-CSF重组质粒,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以脂质体转染B16F10细胞制成瘤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 目的:构建膜锚定IL-21和分泌性GM-CSF(sGM-CSF)双表达瘤苗,并对其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双表达IL-21 gpi和sGM-CSF重组质粒,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以脂质体转染B16F10细胞制成瘤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瘤苗IL-21 gpi和sGM-CSF的表达。以瘤苗治疗荷瘤鼠,经观察小鼠肿瘤体积、生存率来分析瘤苗的抗瘤性,并检测了瘤苗治疗鼠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正确构建了pRSC/IL-21 gpi-sGM-CSF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可很好地表达膜锚定IL-21和分泌性GM-CSF,制备的瘤苗能有效地发挥抗肿瘤效应,其机制与瘤苗治疗鼠的脾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及CD8+细胞细胞毒活性增强有关。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膜锚定IL-21和分泌性GM-CSF双表达瘤苗,为进一步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苗 il-21 GPI 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振亚 许颖 +2 位作者 张伟 骆盼 于跃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和患者病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随机选取结肠癌患者40例测定结肠癌患者血清IL-21和IFN-γ的浓度;结合患者免疫平衡状态的变化分析IL-21与IFN-γ、年龄、临床...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和患者病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随机选取结肠癌患者40例测定结肠癌患者血清IL-21和IFN-γ的浓度;结合患者免疫平衡状态的变化分析IL-21与IFN-γ、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相关水平的关系。结果:40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IL-21水平与IFN-γ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进展、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肿瘤体积增大及淋巴结转移,IL-21分泌水平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血清中IFN-γ分泌量未相应增加,结肠癌患者体内免疫平衡向TH2方向漂移。结论:结肠癌患者体内IL-21相对不足,未能有效刺激IFN-γ的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患者体内免疫平衡状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il-21 IFN-Γ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联合CD3^+CD8^-IL-21^+ T细胞升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妍 崔保霞 +4 位作者 马道新 刘艺 田永菊 侯菲 张文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Th17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IL-21与Th17在分化调节和功能行使上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7例宫颈癌患者、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 目的:Th17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IL-21与Th17在分化调节和功能行使上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7例宫颈癌患者、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CD3+CD8-IL-21+ T细胞的比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h17细胞及CD3+CD8-IL-21+ T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在CIN组(P<0.01,P<0.05)及宫颈癌组(P<0.01,P<0.05)均明显升高。此外,2种细胞的比例都与临床分期有关,在晚期宫颈癌组明显升高(均P<0.05),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组或脉管浸润组都明显高于相对应的无转移组(P<0.01,P<0.05)或无浸润组(均P<0.01)。此外,在健康对照组和宫颈癌组,Th17与CD3+CD8-IL-21+ T细胞呈正相关,CD3+CD8-IL-21+T细胞的比例还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结论:Th17和CD3+CD8-IL-21+ T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上调,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TH17细胞 CD3+CD8-il-21+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凋亡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丽霞 张英 +2 位作者 杨志诚 王玉洲 罗伟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IL-21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MTT(噻唑兰比色法)检测观察IL-21对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24 h后IL-2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L-21对survivin ... 目的:探讨IL-21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MTT(噻唑兰比色法)检测观察IL-21对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24 h后IL-2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L-21对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IL-21对Raji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0,10,50,250μ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00%,7.26%,15.12%,22.57%,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IL-21浓度升高,survivin的表达水平逐步下降(P<0.05)。结论:IL-21可以抑制淋巴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urviv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细胞死亡 il-21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与IL-21的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敏 李珉珉 +3 位作者 黄尚宝 李晓娟 周元平 刘叔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2,476,共3页
目的:检测丙肝病毒(HCV)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ANA)、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探讨两者对HCV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96例HCV-IgG阳性血清以及3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与IL-21水平;用日立7600生化仪检... 目的:检测丙肝病毒(HCV)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ANA)、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探讨两者对HCV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96例HCV-IgG阳性血清以及3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与IL-21水平;用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所有样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的含量。结果:HCV感染者肝功能明显异常,IL-21水平较对照组低。ANA阳性患者大部分肝功能较好。ALT≤40U/LALT>40U/L感染组均低于对照组IL-21水平。结论:ANA、IL-21的产生有助于HCV感染者控制肝炎的发展,降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核抗体 il-21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不同亚群T细胞IL-21及IL-21受体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柏立欣 张子宁 +5 位作者 付雅静 刘静 朱明路 姜拥军 王亚男 尚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对HIV感染者不同亚群T细胞IL-21分泌及IL-21受体表达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HIV感染者及11名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在单细胞水平检测PMA/离子霉素刺激下CD4+、CD8+T细胞IL-21分泌及IL-21... 目的:对HIV感染者不同亚群T细胞IL-21分泌及IL-21受体表达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HIV感染者及11名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在单细胞水平检测PMA/离子霉素刺激下CD4+、CD8+T细胞IL-21分泌及IL-21受体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毒载量、CD4+T细胞及CD8+T细胞的相关性。结果:58.82%及54.71%HIV感染者检测到CD4+IL-21+T细胞(1.44±1.73)%及CD8+IL-21+T细胞(1.39±1.78)%,41.18%及45.29%的HIV感染者未检测到CD4+IL-21+T细胞及CD8+IL-21+T细胞;HIV感染者中,病毒载量低于20 000拷贝/ml组CD4+IL-21+T细胞(1.27±1.55)%显著高于病毒载量高于20 000拷贝/ml组(0.55±1.45)%(P<0.05);检测到CD4+/CD8+IL-21+T细胞组的CD8+T细胞数量[(951.07±309.24)、(966.49±292.91)个/μl]显著低于未检测到CD4+/CD8+IL-21+T细胞组[(1 258.48±338.30)、(1 282.11±376.28)个/μl](P<0.05);HIV感染者CD8+IL-21+T细胞与CD8+T细胞绝对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HIV感染者中,CD4+T细胞高组(>350个/μl)CD4+、CD8+T细胞上IL-21R表达百分比[(2.52±1.53)%、(2.70±1.77)%]显著高于CD4+T细胞低组[<350个/μl,(1.49±3.27)%、(1.43±2.47)%,P=0.015;P=0.005]。结论:HIV感染者CD4+IL-21+T细胞及IL-21受体高表达与低病毒载量及高水平CD4+T细胞相关,可能对疾病进展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il-21 il-21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中的表达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耿新惠 张峰波 +5 位作者 姜敏 赵慧 安梦婷 庞楠楠 王红英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患者体内的表达,和参与包虫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肝包虫病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1水平,确诊的CE患者用实... 目的:研究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患者体内的表达,和参与包虫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肝包虫病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1水平,确诊的CE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1/BCL-6/Blimp-1 mRNA的表达量。同时,在包虫病患者组中追踪17例治愈者,测定其在治疗前、治疗后IL-21/BCL-6/Blimp-1的表达量。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囊性包虫病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中IL-21/BCL-6 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limp-1升高不明显。在包虫病治疗前治愈后的结果对比中可观察到IL-21/BCL-6/Blimp-1 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方法结果显示,CE患者外周血清中IL-2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并在治愈之后基本回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1与BCL-6呈正相关(r=0.733,P<0.01);IL-21与Blimp-1无相关性(P=0.179);Blimp-1与BCL-6无相关性(P=0.157)。结论:在人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病程发展中,BCL-6、Blimp-1可能通过调节IL-21的表达,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寄生虫感染。IL-21、BCL-6、Blimp-1在手术有效治疗后明显下降,表明这三种因子参与了包虫病发展的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包虫病(CE) 白细胞介素21(il-21)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和IFN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血清学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璇 叶俊钊 +3 位作者 廖献花 邵琮翔 李福曦 钟碧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985-2989,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及其受体(IL-21R)和干扰素(IFN)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200例慢性HBV感染且抗病毒治疗3年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组50例,对照组150例),检测常规、生化和病毒学指标。Mass...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及其受体(IL-21R)和干扰素(IFN)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200例慢性HBV感染且抗病毒治疗3年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组50例,对照组150例),检测常规、生化和病毒学指标。MassArray技术检测200个样本IL-21及其受体和IFN相关15个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并分析SNP与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下降幅度间的关系。结果 15个位点中共7个HBeAg血清学转换阳性关联位点,分别是IL-21 rs12505138(A> G)、rs17005929(T> C)、rs6840978(C> T),IL-21R rs8057551(A> G)、rs8061992(C> A)、rs3093301(T> C)和IFNA rs1831391(A> C),以上7个位点在HBeAg血清学转换组中相应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其中IL-21 rs12505138、rs17005929和IFNA rs1831391为新发现的位点。126例继续原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完成48周随访患者数据提示携带IFNA17 rs1831391 CC基因型与HBsAg下降幅度独立相关(P=0.027,95%CI:-0.122^-0.008)。结论本研究发现7个HBeAg血清学转换阳性关联位点,包括3个新发现的位点,有助于预测乙型肝炎治疗中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il-21 HBEAG血清学转换 HBsAg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mIL-21的溶瘤痘苗病毒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超 王继伟 +5 位作者 王鹏举 张忠献 褚永超 吕鹏威 谷元廷 王尧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2-477,共6页
目的:观察溶瘤痘苗病毒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 IL-21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JC、TUBO和4T1的体内外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TT法比较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 IL-21两种病毒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乳腺癌JC、TUBO和4T1细胞的体外... 目的:观察溶瘤痘苗病毒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 IL-21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JC、TUBO和4T1的体内外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TT法比较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 IL-21两种病毒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乳腺癌JC、TUBO和4T1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用TCID_(50)法检测病毒在三株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复制能力,用ELISA法检测两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上清液中m IL-21的水平。建立三阴性乳腺癌4T1和Her-2扩增型乳腺癌TUBO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两种病毒的治疗作用。结果: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 IL-21两种病毒在乳腺癌JC、TUBO和4T1细胞中均具有复制能力,低剂量的病毒就对乳腺癌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VVΔTKΔN1L-m IL-21感染的细胞上清中检测到高表达的m IL-21蛋白。在4T1乳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中,病毒治疗无明显效果(P>0.05);在TUBO乳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中,两种病毒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5或P<0.01),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P<0.01)。结论: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 IL-21两种病毒在乳腺癌细胞中具有特异性增殖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在体内两种病毒对Her-2扩增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苗病毒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与外周血中IL-21、IL-27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晓玲 郭鲁秦 +3 位作者 张杨 刘禹熙 吴金玉 郑文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试验1收集15例正常流产患者蜕膜和15例URSA患者妊娠失败蜕膜,比较两组IL-21R和IL-27R的相对mRNA含量。(2)试验2将6...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试验1收集15例正常流产患者蜕膜和15例URSA患者妊娠失败蜕膜,比较两组IL-21R和IL-27R的相对mRNA含量。(2)试验2将61例URSA患者分为实验组(补肾活血方+地屈孕酮)和对照组(地屈孕酮),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外周血中IL-21和IL-27表达水平。结果(1)试验1URSA患者蜕膜中IL-21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相反IL-27R在URSA患者蜕膜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2)试验2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的表达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IL-27的表达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21和IL-27水平与URSA的发生有关,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使URSA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下降、IL-27水平上升,从而令其免疫微环境及蜕膜组织内稳态得到改善,为URS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白介素-21 白介素-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上调IL-17的表达在Graves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永霞 刘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IL-21上调IL-17表达在Graves病(G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发GD患者、17例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D(eGD)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uTSH)和自身抗体(TgAb、TPOAb... 目的探讨IL-21上调IL-17表达在Graves病(G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发GD患者、17例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D(eGD)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uTSH)和自身抗体(TgAb、TPOAb和TRAb)水平。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设IL-21刺激组和IL-21未刺激组。体外培养PBMCs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 GD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e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和eGD组的自身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刺激前,GD组、eGD组的IL-17 mRNA、RORγt mRNA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L-21刺激后,GD组、eG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L-17 mRNA、RORγt mRNA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且GD组和eG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1通过上调IL-17的表达参与了GD的发病机制,且这一机制可能并不依赖于甲状腺功能,而与自身免疫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il-17 GRAVES病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