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和IGF-I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卵裂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丑生 陆会宁 +3 位作者 张利平 王志刚 赵俊金 孟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8-593,共6页
本文研究了EGFI、GF-I以及EGF和IGF-I联合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卵裂的影响,以确立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50 ng/mL的EGF的成熟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1.2%和45.5%,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20、304、0 ng/mL组(P<0.05)... 本文研究了EGFI、GF-I以及EGF和IGF-I联合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卵裂的影响,以确立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50 ng/mL的EGF的成熟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1.2%和45.5%,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20、304、0 ng/mL组(P<0.05),当EGF浓度达到100 ng/mL时,成熟率和卵裂率最高,分别为72.9%和45.7%;40 ng/mL IGF-1的成熟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0.7%和58.5%,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20、60、80、100ng/mL组(P<0.05),当IGF-I的浓度为100 ng/mL时,成熟率和卵裂率最低,分别为38.8%和20.0%,与对照组和其它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50 ng/mL EGF和40 ng/mL IGF-I联合使用,成熟率和卵裂率分别为85.6%和61.0%,同对照组和50 ng/mL EGF组4、0 ng/mL IGF-I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卵裂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鸡IGF-I基因的SNPs检测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长春 李进 +7 位作者 李奎 强巴央宗 莫德林 纪素玲 朱志明 徐日福 钟强 刘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1-1116,共6页
通过PCR-RFLP技术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基因的5′非翻译区(UTR)的2个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HinfI和PstI多态现象。测序结果表明,HinfI识别位点发生了A→C突变,PstI识别位点发生了C→T突... 通过PCR-RFLP技术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基因的5′非翻译区(UTR)的2个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HinfI和PstI多态现象。测序结果表明,HinfI识别位点发生了A→C突变,PstI识别位点发生了C→T突变,从而在2群体中分别产生了3种基因型,而出现了8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的χ2检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对所分析的17个生长发育性状都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性别对6个生长发育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而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对5个生长发育性状(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7周龄体斜长以及16周龄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同时,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与品种之间的互作对鸡的部分生长发育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基因型CT在鸡初生重和7周龄体斜长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基因型CC和TT,而单倍型组合A+T/C+T在鸡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以及16周龄胫围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其它6种单倍型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隐性白羽鸡 igf-I基因 SNPS检测 生长发育性状 关联分析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秀华 王金玉 +4 位作者 张跟喜 魏岳 顾玉萍 俞亚波 施会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8,共7页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海黄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 遗传多态性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基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高雪 许尚忠 +2 位作者 任红艳 张英汉 陈金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分析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I)基因5′侧翼区、第5外显子、第2外显子在南阳牛、鲁西牛、中国西门塔尔牛3个牛品种中的遗传多态。结果表明在IGF-I基因的5′侧翼区、第5外显子上未发现PCR-SSCP或PCR-RFLP遗... 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分析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I)基因5′侧翼区、第5外显子、第2外显子在南阳牛、鲁西牛、中国西门塔尔牛3个牛品种中的遗传多态。结果表明在IGF-I基因的5′侧翼区、第5外显子上未发现PCR-SSCP或PCR-RFLP遗传多态;在第2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第2外显子的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在35 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248 bp处有碱基C→T的突变,256 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35 bp、248 bp的碱基突变都是无义突变,而256 bp处碱基A→G的突变为有义突变,使谷氨酸变为甘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I 遗传变异 PCR-SSCP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及恢复过程中褐牙鲆幼鱼GH、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国强 李洁 +1 位作者 唐夏 张灵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1,共6页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 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 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 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 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质量分数的变化。除在胁迫阶段T17.5处理血浆IGF-I质量浓度显著低于T22.0处理外,不同处理的血浆GH和IGF-I质量浓度在胁迫和恢复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肝脏RNA/DNA比值仅在20~40 d阶段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肌肉RNA/DNA比值在所有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胁迫结束时T8.5、T13.0、T26.5处理的肝脏糖原质量分数显著低于T17.5处理,试验结束时T22.0处理肝糖原质量分数略低于其余处理。胁迫结束时T26.5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而在恢复的第一个10 d时T13.0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不同温度下养殖10 d导致的生长减缓能够在恢复至22.0℃后的30 d内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但此试验中GH、IGF-I和RNA/DNA比值与生长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GH igf-I RNA DNA比值 温度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IGF-Ⅰ基因的表达及其SNPs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明亮 张翔宇 +3 位作者 綦松智 王琪 吴登俊 杨平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63-1370,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IGF-I基因调控绵羊生长发育的表达模式和其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绵羊的大脑、肌肉、皮肤、肝脏和心脏组织的IGF-I基因在15、60、105、150、195和240d等6个时间点的变化,利用SSCP技术分析IGF-... 试验旨在研究IGF-I基因调控绵羊生长发育的表达模式和其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绵羊的大脑、肌肉、皮肤、肝脏和心脏组织的IGF-I基因在15、60、105、150、195和240d等6个时间点的变化,利用SSCP技术分析IGF-I基因的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组织在105d时出现第1个表达拐点,15~105d时肌肉、大脑和肝脏组织的表达降低后再升高,而皮肤和心脏组织在15和60d时的表达无显著差异,105d时才显著或极显著升高;105d后,肝脏组织的表达逐渐降低,肌肉、心脏、大脑和皮肤组织在195d时出现第2个拐点,但肌肉和心脏组织并未引起表达的显著差异,而大脑和皮肤组织在195d时的表达显著高于150和240d,提示IGF-I基因在5个组织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同步性;IGpI基因的外显子前导区和外显子3的2个SNP位点为中低度多态性,P-1引物扩增的SNP位点与凉山半细毛羊的初生重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O.05);P-2引物扩增的SNP位点与断奶日增重和断奶重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IGF-I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表达模式,其SNP位点与绵羊的早期生长性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凉山半细毛羊的生长调控机理和SNPs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凉山半细毛羊 生长性状 表达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摩对兔骨骼肌顿挫伤修复过程中IGF-Ⅰ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仁建 唐成林 +3 位作者 邹敏 郜婕 陈晓琳 谢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新西兰兔股四头肌经重物外力损伤后,在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0±0.5)kg,随机分为4... 目的:研究新西兰兔股四头肌经重物外力损伤后,在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0±0.5)k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n=4)、按摩前对照组(B组,n=4)、自然恢复组(C组,n=12)和按摩组(D组,n=12)。A组实验动物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C、D组实验动物用自制打击器制备兔右后肢股四头肌损伤模型。D组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按摩,C组不予按摩。C、D组于伤后7d、14d、及21d各取4只实验动物取股四头肌样本,SYBRGree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IGF-ⅠRNA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IGF-Ⅰ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在按摩的干预作用下,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量在7d左右较自然恢复组偏高(P<0.05),而二者在下降过程中按摩组较自然恢复组下降明显加快,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按摩可促进兔损伤股四头肌的组织形态的恢复,可能通过损伤早期上调IGF-I表达促进骨骼肌组织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 骨骼肌 igf-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Ⅰ在奶牛乳腺的表达及其对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童非 崔英俊 李庆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为研究IGF-Ⅰ表达和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之间的关系,采用qRT-PCR检测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培养、qRT-PCR、MTT法检测IGF-Ⅰ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春期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量最高;添加IGF-Ⅰ... 为研究IGF-Ⅰ表达和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之间的关系,采用qRT-PCR检测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培养、qRT-PCR、MTT法检测IGF-Ⅰ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春期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量最高;添加IGF-Ⅰ后,乳腺上皮细胞IGF-ⅠR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提高,β-酪蛋白表达增加。研究结果表明,IGF-Ⅰ可通过促进IGF-ⅠR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提高乳中β-酪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igf- igf-ⅠR 表达 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鹅与皖西白鹅胸肌IGF-I和MSTN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汤青萍 宋迟 +3 位作者 胡艳 章双杰 赵东伟 邹剑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IGF-I、MSTN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素材,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鹅70日龄胸肌中IGF-I、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70日龄时太湖鹅体重... 本研究旨在探讨IGF-I、MSTN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素材,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鹅70日龄胸肌中IGF-I、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70日龄时太湖鹅体重、胸肌重极显著小于皖西白鹅,但是胸肌率没有差异,并且品种间在体重和胸肌重上存在性别差异;胸肌IGF-I和MSTN的mRNA、蛋白表达均无品种差异,并且在品种间也不存在性别差异;同一品种的公母鹅相比较,太湖鹅公鹅胸肌IGF-I mRNA表达显著高于母鹅;除了胸肌IGF-I的含量与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胸肌IGF-I、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鹅胸肌IGF-I mRNA表达量和胸肌率、胸肌重、体重呈显著负相关,皖西白鹅胸肌中MSTN的表达与体重呈强的负相关。结果提示,70日龄时鹅胸肌生长正负调节基因IGF-I与MSTN的表达无品种特异性,二者表达水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特别参与了70日龄皖西白鹅的生长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igf-I MSTN 屠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雷 王宝维 +5 位作者 贾晓晖 杨志刚 刘光磊 张名爱 张旭晖 龙芳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3期71-73,共3页
根据鸡、鸭等的IGF-Ⅰ基因5’调控区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兼并引物,从五龙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了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得到长796bp的序列。五龙鹅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与鸭、鸡的同源性分别... 根据鸡、鸭等的IGF-Ⅰ基因5’调控区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兼并引物,从五龙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了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得到长796bp的序列。五龙鹅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与鸭、鸡的同源性分别为98.1%、93.0%,充分显示了IGF-Ⅰ基因在进化上的高保守性;与鸭相比有4处碱基缺失和7处碱基插入;与鸡相比有4处碱基缺失和3处碱基插入。对其序列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发现,共有5种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I基因 5’调控区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猪与雅南猪IGF-I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伟 张飞燕 +5 位作者 宋婷婷 谷笑笑 刘红露 潘大敏 韩书饼 潘康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4-1330,共7页
为研究IGF-I基因对藏猪、雅南猪生长发育的影响,以Gen Bank中猪IGF-I基因序列(登录号:DQ121132.1)设计引物,提取藏猪、雅南猪肝脏组织总RNA,应用RT-PCR技术克隆出IGF-I基因,分别将藏猪、雅南猪IGF-I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 为研究IGF-I基因对藏猪、雅南猪生长发育的影响,以Gen Bank中猪IGF-I基因序列(登录号:DQ121132.1)设计引物,提取藏猪、雅南猪肝脏组织总RNA,应用RT-PCR技术克隆出IGF-I基因,分别将藏猪、雅南猪IGF-I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 MD19-T-IGF-I,经PCR鉴定、测序分析得该基因大小为612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该ORF共有462个碱基,编码153个氨基酸;所测得的藏猪和雅南猪基因序列与Muller等报道的猪IGF-I基因编码序列高度同源,序列比对发现,藏猪的同源性为100%,雅南猪的为99.61%;藏猪IGF-I与雅南猪IGF-I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61%;雅南猪在258 bp处发生A→G突变,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雅南猪 igf-I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景云 张英杰 刘月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2,共6页
选择年龄、体质量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中蛋白日粮,低蛋白日粮和高蛋白日粮)。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选择年龄、体质量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中蛋白日粮,低蛋白日粮和高蛋白日粮)。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和半腱肌组织IGF-Ⅰ基因的表达,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IGF-Ⅰ表达量增加。但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中,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均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在半腱肌组织中,高蛋白组极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1),而中蛋白组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蛋白水平 igf-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多态性及与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书奇 张嘉保 +7 位作者 李爽 赵志辉 任文陟 赵中利 张树敏 戴立胜 高妍 李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黑猪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PCR-SSCP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白猪IGF-I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宪凤 张立苹 +6 位作者 毕延震 刘西梅 华文君 华再东 肖红卫 周荆荣 郑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517-20519,共3页
[目的]以湖北白猪肝脏作为试验材料,克隆出湖北白猪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rizol法从湖北白猪的肝脏中提取总RNA,将其作为RT反应的模板,用P2(5'-CAGGTAACTCGTGCAGAGCAAAGGA-3')引物合成IGF-... [目的]以湖北白猪肝脏作为试验材料,克隆出湖北白猪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rizol法从湖北白猪的肝脏中提取总RNA,将其作为RT反应的模板,用P2(5'-CAGGTAACTCGTGCAGAGCAAAGGA-3')引物合成IGF-I基因cDNA第一链,以其产物为模板,再以P1(5'-CCCATCTCCCTGGATTTCTTTTTG-3')和P2为上下游引物扩增到大小约为607 bp的产物,并将其克隆至pCRII载体上,经蓝白斑筛选、酶切、测序。[结果]经筛选、酶切、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IGF-I基因的cDNA克隆,它由607个核苷酸组成,其中1~145位是5'端非翻译区,从第146位ATG起始密码子开始至第538位TAG终止密码子5,39~607位是3'端非翻译区,包含一完整的ORF,该ORF共有393核苷酸,编码一个推断由1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较,该序列与Muller等报道的猪IGF-I基因编码序列完全同源。[结论]成功克隆了湖北白猪IGF-I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证实了IGF-I基因的高度保守性,为采用转基因技术对湖北白猪进行育种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白猪 igf-I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杜仲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IGF-Ⅰ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童妍 吴晓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458-7459,7486,共3页
[目的]观察杜仲的乙醇浸膏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杜仲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手术后7 d开始给药,持续12周。[结果... [目的]观察杜仲的乙醇浸膏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杜仲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手术后7 d开始给药,持续12周。[结果]结果表明,杜仲能增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提高血清E2和IGF-Ⅰ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杜仲通过上调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IGF-Ⅰ含量而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或延缓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去势模型 杜仲 骨密度 血清i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组织IGF-I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英俊 李庆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15,共4页
采用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荷斯坦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组织IGF-I及其受体IGF-IR的表达与定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GF-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及IGF-I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均定位于乳腺导管腔上皮... 采用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荷斯坦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组织IGF-I及其受体IGF-IR的表达与定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GF-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及IGF-I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均定位于乳腺导管腔上皮细胞、腺泡上皮细胞以及基质;IGF-I蛋白表达量在围产前期降到最低,在泌乳中期达到最高;IGF-IR蛋白表达量在妊娠6月急速下降,随后在围产前期上升至最大值。结论:IGF-I与IGF-IR蛋白在奶牛乳腺中定位的一致性及其特异性表达规律,预示配体与受体相结合并参与了奶牛乳腺发育及泌乳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 igf-I igf-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鲮IGF-Ⅰ对鲮GH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燕琴 张殿昌 +2 位作者 苏天凤 朱彩艳 江世贵 《南方水产》 2006年第5期19-24,共6页
使用半定量 RT-PCR 方法检测了鲮各组织中 GH mRNA 的表达,并分析重组鲮 IGF-Ⅰ处理后鲮 GH 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鲮的 GH mRNA 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鲮的肝、肾、脾、肌肉、肠、鳃、性腺、心脏和皮肤中都未检测到 GH mRNA 表... 使用半定量 RT-PCR 方法检测了鲮各组织中 GH mRNA 的表达,并分析重组鲮 IGF-Ⅰ处理后鲮 GH 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鲮的 GH mRNA 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鲮的肝、肾、脾、肌肉、肠、鳃、性腺、心脏和皮肤中都未检测到 GH mRNA 表达,只在鲮脑中检测到 GH mRNA 表达;经重组鲮 IGF-Ⅰ处理后,鲮脑中GH mRNA 稍有升高,但在肝和肌肉中仍未检测到 GH mRNA 表达;重组鲮 IGF-Ⅰ处理前后,鲮血清中 GH 浓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IGF-Ⅰ基因3′端侧翼区PCR-SSC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祥伟 额尔登其木格 +2 位作者 红海 芒来 李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09-2410,2412,共3页
[目的]为探明马IGF-Ⅰ基因3′端侧翼区的多态性。[方法]以蒙古马4个地方类型、三河马和英纯血马共270匹马为研究对象,从马的基因组DNA中扩增IGF-Ⅰ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对其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通过PCR-SSCP分析检测到AA、BB和AB ... [目的]为探明马IGF-Ⅰ基因3′端侧翼区的多态性。[方法]以蒙古马4个地方类型、三河马和英纯血马共270匹马为研究对象,从马的基因组DNA中扩增IGF-Ⅰ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对其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通过PCR-SSCP分析检测到AA、BB和A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计算结果显示,所选研究对象除锡尼河马(XN)和巴尔虎马(BH)之外,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格伯定律"。[结论]IGF-Ⅰ基因3′端侧翼区存在多态性位点,可能影响马的生长发育机制。该研究对提高马的生产性能,促进马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3′端侧翼区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血清IGF-I及B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燕 张建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9-11,19,共4页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骨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实验组联合骨肽注射...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骨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实验组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骨密度值、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骨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化三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化三醇 骨肽注射液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和IGF-I对晋岚绒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春香 秦雪 +4 位作者 郑亚琳 张彩霞 岳文斌 任有蛇 靳黎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26-28,共3页
为了探讨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和IGF-I对晋岚绒山羊母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随机选择12只6-8周龄晋岚绒山羊母羔为试验动物,用FSH进行超数排卵,活体采集卵母细胞,并对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在培养液中添加0... 为了探讨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和IGF-I对晋岚绒山羊母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随机选择12只6-8周龄晋岚绒山羊母羔为试验动物,用FSH进行超数排卵,活体采集卵母细胞,并对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在培养液中添加0、50、100和150μg/mL的谷氨酰胺及0、25、50和100 ng/mL的IGF-I。结果表明:培养液中谷氨酰胺添加量为100μg/mL时,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P〈0.05);在培养液中添加100μg/mL谷氨酰胺的基础上,再添加50 ng/mL的IGF-I可以进一步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岚绒山羊母羔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谷氨酰胺 igf-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