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锡仪 刘浩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导致骨质疏松是否一种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新生SD大鼠(体重5.5~6.5g)(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书编号:粤检证字:2002A013号)166只(雌100... 目的研究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导致骨质疏松是否一种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新生SD大鼠(体重5.5~6.5g)(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书编号:粤检证字:2002A013号)166只(雌100只,雄66只)分成10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对照(NS)组和模型(MS6)组。10个实验组用同样造模方法,由经过训练的不同人员操作,在不同时间完成。模型组大鼠于出生后第1、3、5、7、9d皮下注射10%谷氨酸单钠(MSG)4g/kgB.W,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并另设MSG毒性对照组,于70d龄同法注射MSG。各实验组按照设定的取材时间,将实验动物称重后,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行全身灌注,取脑作下丘脑弓状核(ARc)冠状面切片,HE染色。取右侧胫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矢状面连续切片,胶原特殊染色,显示骨小梁结构。用图像分析仪对ARC和骨组织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66.3%(P〈0.01);骨小梁面积百分数(Percent trabecular area,%Tb·Ar)减少72.7%(P〈0.01),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减少25.1%(P〈0.05),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减少62.6%(P〈0.01),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增大259.7%(P〈0.001),表明骨量显著减少,骨结构明显退变,发生明显骨质疏松。对照组和MSG毒性对照组的弓状核和骨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①MSG大鼠骨组织的改变不是MSG对骨组织的毒性作用所致;②MSG损毁弓状核神经细胞导致骨质疏松,此模型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③此模型是由于损毁弓状核神经细胞,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减退和紊乱导致骨质疏松的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命名为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谷氨酸单钠 下丘脑弓状核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