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遗传转化中潮霉素适宜筛选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奚亚军 范学科 +2 位作者 侯文胜 张启发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研究了潮霉素不同质量浓度对西农 1376和京花 1号小麦愈伤组织及种子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 ,潮霉素对小麦愈伤组织的适宜筛选质量浓度为 110 mg/L,对转基因小麦后代种子筛选以 14 0 mg/L 较为适宜 ;
关键词 筛选浓度 小麦 遗传转化 潮霉素 愈伤组织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对潮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彩霞 吴殿星 +1 位作者 沈圣泉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研究了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后的反应。结果发现,常规水稻吸收潮霉素B后,叶片会出现以褐斑为特征的中毒症状。在50~100mgL浓度范围内,褐斑的数目和面积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中滴加DMSO可提高潮霉素对稻苗... 研究了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后的反应。结果发现,常规水稻吸收潮霉素B后,叶片会出现以褐斑为特征的中毒症状。在50~100mgL浓度范围内,褐斑的数目和面积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中滴加DMSO可提高潮霉素对稻苗的毒性。浓度在75mgL及以上时,喷后第7天,处理的所有幼苗都出现症状。而浓度在50mgL时,个别幼苗经处理后未出现中毒症状。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幼苗均未出现中毒症状。苗期鉴定与抽穗前后成株期鉴定的结果相一致。讨论了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在转基因水稻育种和筛选潮霉素敏感转基因水稻突变体中的可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幼苗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敏感性 Bt转基因水稻 潮霉素B 中毒症状 叶面喷施 浓度范围 常规水稻 DMSO 苗期鉴定 水稻育种 溶液 克螟稻 成株期 突变体 褐斑 稻苗 抽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霉素在大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奚亚军 龚文彬 +2 位作者 高海战 范学科 刘曙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3,共7页
以‘B1202’、‘U202’和‘云引1号’3个大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潮霉素对大麦愈伤组织生长、分化及成熟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潮霉素对抗性愈伤的适宜筛选浓度为60 mg/L,分化阶段的适宜筛选浓度为40 mg/L,对转基因后代种子筛选以80 m... 以‘B1202’、‘U202’和‘云引1号’3个大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潮霉素对大麦愈伤组织生长、分化及成熟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潮霉素对抗性愈伤的适宜筛选浓度为60 mg/L,分化阶段的适宜筛选浓度为40 mg/L,对转基因后代种子筛选以80 mg/L较为适宜,而不同材料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PCR检测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获得的T0和T1代潮霉素抗性苗,结果证实在大麦遗传转化中采用潮霉素进行筛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潮霉素 遗传转化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潮霉素抗性为选择标记的毛壳霉原生质体转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振明 郭泽建 +1 位作者 林福呈 李德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利用 PEG方法 ,将含有潮霉素抗性标记的质粒 p CB10 0 3转化毛壳霉原生质体 ,并在高于毛壳霉敏感的潮霉素浓度下筛选转化子。转化率达 1~ 2个转化子 / μg质粒 DNA。以潮霉素抗性的毛壳霉转化子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及其产物... 利用 PEG方法 ,将含有潮霉素抗性标记的质粒 p CB10 0 3转化毛壳霉原生质体 ,并在高于毛壳霉敏感的潮霉素浓度下筛选转化子。转化率达 1~ 2个转化子 / μg质粒 DNA。以潮霉素抗性的毛壳霉转化子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及其产物的 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潮霉素抗性基因已整合入毛壳霉染色体。稳定性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壳霉 潮霉素抗体 原生质体转化 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18
5
作者 于晓红 朱祯 +7 位作者 徐鸿林 朱玉 吴茜 高越峰 付志明 肖桂芳 安利佳 李向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17,共5页
应用基因枪法转化了小麦幼胚、成熟胚及胚性愈伤组织,成功地将携带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以及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的质粒pBCAHpt导入小麦胚性愈伤组织。通过在选择培养基上严格筛选后获得潮霉素抗性(hygr)愈伤组... 应用基因枪法转化了小麦幼胚、成熟胚及胚性愈伤组织,成功地将携带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以及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的质粒pBCAHpt导入小麦胚性愈伤组织。通过在选择培养基上严格筛选后获得潮霉素抗性(hygr)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培养获得完整的小麦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显示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细胞内存在有目的基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转化 基因枪法 潮霉素抗体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带菜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道展 杨玲玲 +2 位作者 姜鹏 秦松 曾呈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4-77,共4页
研究了裙带菜幼孢子体对10种选择试剂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裙带菜幼孢子体对氯霉素、潮霉素敏感,对除草剂草丁膦极敏感(2天的LD50为8.57mg/L)。根据统计学的要求得出了这3种选择试剂对裙带菜幼孢子体的半致死剂量和95%可信限。本文的结... 研究了裙带菜幼孢子体对10种选择试剂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裙带菜幼孢子体对氯霉素、潮霉素敏感,对除草剂草丁膦极敏感(2天的LD50为8.57mg/L)。根据统计学的要求得出了这3种选择试剂对裙带菜幼孢子体的半致死剂量和95%可信限。本文的结果能为裙带菜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幼袍子体 基因工程 选择标记 氯霉素 潮霉素 草丁膦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子叶节对潮霉素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邹莉 文艺 +1 位作者 张匀华 王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7-269,共3页
标记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使用潮霉素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选用3个基因型大豆为材料,以褐化率、分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潮霉素对大豆子叶节分化和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潮霉素的... 标记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使用潮霉素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选用3个基因型大豆为材料,以褐化率、分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潮霉素对大豆子叶节分化和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不同,潮霉素对大豆子叶节适宜筛选浓度黑农35为6mg·mL-1、合丰35和合丰25为4mg·mL-1;丛生芽生根筛选浓度黑农35为2mg·mL-1、合丰35和合丰25为1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型 敏感性 潮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生殖海带对氯霉素和潮霉素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新萍 ms.qdio.ac.cn +1 位作者 秦松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于1997年1-4月,以本所培养的孤雌生殖海带为材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对氯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以期得出氯霉素、潮霉素对不同长度孤雌生殖海带的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孤雌生殖海带长度(全长)在0.5-1.5cm时,氯霉素的半致... 于1997年1-4月,以本所培养的孤雌生殖海带为材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对氯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以期得出氯霉素、潮霉素对不同长度孤雌生殖海带的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孤雌生殖海带长度(全长)在0.5-1.5cm时,氯霉素的半致死剂量与海带的长度相关,而潮霉素的半致死剂量与长度不相关。孤雌生殖海带对潮霉素比对氯霉素更敏感,提示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有可能成为海带基因工程的另一个选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氯霉素 潮霉素 选择标记 孤雌生殖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潘素君 戴良英 +2 位作者 刘雄伦 张昊 王国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268,共6页
以8个籼稻品种作材料,研究了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9片段的pCAMBIA1301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籼稻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B培养基适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时间以3d为宜。40mg/L的潮霉素可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 以8个籼稻品种作材料,研究了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9片段的pCAMBIA1301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籼稻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B培养基适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时间以3d为宜。40mg/L的潮霉素可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筛选,抗性愈伤率在69.4%-85.3%之间;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幼苗分化率在15.4%-47.4%;鉴于多数籼稻愈伤组织分化时对潮霉素特别敏感,因此分化培养基中不加潮霉素;但为了减少假阳性,生根培养基中分别用20mg/L和30mg/L的潮霉素对幼苗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抗性愈伤 分化 潮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潮霉素抗性浓度的筛选与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节之 郝晓芬 +2 位作者 郑向阳 王潞英 孙美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62,共3页
谷子组织培养不同阶段( 愈伤组织、分化再生苗和根) 潮霉素抗性浓度均在5 mg/L 明显敏感,最高临界浓度为10 mg/L。米粒的潮霉素抗性浓度偏高10 mg/L开始敏感,最高临界浓度15mg/L。潮霉素抗性浓度的筛选为检测谷子转几丁质酶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 谷子 组织培养 米粒 潮霉素 转几丁质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体系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天子 袁洪波 +2 位作者 杨郁文 刘蔼民 张保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7-514,共8页
为了揭示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以含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载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和BP2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子,转化率达到100×10-... 为了揭示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以含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载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和BP2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子,转化率达到100×10-6~550×10-6。优化的转化条件为:农杆菌以IM液体培养基调节浓度至OD600=0.2并预培养4 h,然后与等体积的浓度为106个.mL-1的大丽轮枝菌孢子混匀,每皿取200μL混合液涂于固体IM共培养基的纤维素膜上,25℃共培养60 h,转移至固体PDA培养基上以头孢噻肟钠500mg.L-1+潮霉素B 50 mg.L-1进行筛选。研究发现农杆菌LBA4404和AGL-1比农杆菌SK1044和EHA105更适用于大丽轮枝菌转化。对转化子观察和鉴定发现:从表型上,70.8%转化子保持野生型形态,29.2%转化子发生了形态变化;从致病力上,81%转化子的致病力相对于野生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19%转化子的致病力或增强或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大丽轮枝菌 潮霉素 GFP 遗传转化 遗传稳定性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期活体植株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分析及突变体选育 被引量:6
12
作者 富昊伟 沈圣泉 +4 位作者 李友发 陈洋 马兴华 舒小丽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转基因作物细胞和组织对抗生素潮霉素具有一定耐性,是作物尤其是单子叶作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选择基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活体植株潮霉素抗性快速鉴别技术,用于转基因育种和相关研究。在始穗期前后,用... 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转基因作物细胞和组织对抗生素潮霉素具有一定耐性,是作物尤其是单子叶作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选择基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活体植株潮霉素抗性快速鉴别技术,用于转基因育种和相关研究。在始穗期前后,用不同浓度潮霉素B溶液(25~100mg/L)喷洒常规及转基因水稻植株,考察叶片和谷粒的中毒症状。发现常规水稻在高于50mg/L的潮霉素溶液处理后,叶片出现褐色斑点,稻穗部分谷粒颖壳呈黄褐色的中毒症状,叶片斑点和黄褐色谷粒的数量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经100mg/L潮霉素处理后,籼稻品种嘉优99和C10剑叶每平方厘米平均斑点数目为21.1和19.2个,穗上黄褐色谷粒比例分别达27.6%和23.5%;粳稻品种嘉优5号和R5叶片中毒斑点数为11.8和10.7个,黄褐色谷粒比例分别为11.2%和11.9%,表明2份籼稻材料较2份粳稻材料对潮霉素更为敏感。在上述浓度范围内,携带HPT的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对γ射线诱变处理克暝稻的M2群体(共12万株)穗期喷施100mg/L的潮霉素B溶液,从中筛选到42株潮霉素敏感型突变体,组织化学法分析表明这些植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酸酶GUS活性。对能够取到较嫩叶片的14个单株采用离体叶片法进行抗虫性鉴定,证明这些植株对二化螟仍然表现高抗。上述结果表明,在始穗期喷施100mg/L潮霉素溶液,潮霉素敏感植株可出现明显、直观的中毒症状,可以在活体植株水平上有效鉴别植株是否携带HPT,可用于育种中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或转基因安全评估中植株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选择标记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 突变体 转基因育种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的致敏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文涛 芦云 +2 位作者 罗云波 元延芳 黄昆仑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1-264,共4页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广泛用于转基因生物的基因转化过程中,该基因(hpt)编码的蛋白属于无食用和食物过敏史的处源目的蛋白。根据IFBC-ILSI制定的转基因食品致过敏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与已知的过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消化稳定性...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广泛用于转基因生物的基因转化过程中,该基因(hpt)编码的蛋白属于无食用和食物过敏史的处源目的蛋白。根据IFBC-ILSI制定的转基因食品致过敏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与已知的过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消化稳定性实验以及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未发现连续8个氨基酸序列相同:该蛋白在80℃加热10min左右时已全部降解,不具有热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消化20min时,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已检测不出Hpt蛋白。实验采用BN大鼠作为过敏模型,ELISA检测特异IgG、IgE以及组胺水平,Hpt蛋白与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结果表明,Hpt蛋白潜在致敏性很低。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以hpt基因为标记性基因的作物上市前安全性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 安全评价 体外消化 动物模型 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编辑新疆甜瓜全缘叶基因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丹 王旭辉 +1 位作者 高兴旺 李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8-245,共8页
【目的】以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老汉瓜为研究材料,对其全缘叶基因进行基因编辑,构建新疆甜瓜CRISPR/Cas9敲除载体,分析甜瓜耐受潮霉素最大浓度,为研究新疆甜瓜裂叶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在课题组前期确定甜瓜全缘叶基因PLL的基础上... 【目的】以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老汉瓜为研究材料,对其全缘叶基因进行基因编辑,构建新疆甜瓜CRISPR/Cas9敲除载体,分析甜瓜耐受潮霉素最大浓度,为研究新疆甜瓜裂叶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在课题组前期确定甜瓜全缘叶基因PLL的基础上,结合甜瓜基因组数据,设计PLL基因外显子的特异靶位点,构建甜瓜全缘叶基因PLL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将构建好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并测序验证,然后对甜瓜耐受潮霉素浓度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全缘叶基因PLL外显子选择一个长约20 bp的靶位点,根据靶位点设计sgRNA框,并成功将其构建到CRISPR/Cas9敲除载体上,然后将载体成功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分析出甜瓜可耐受潮霉素的最大浓度为10 mg/L。【结论】成功获得甜瓜全缘叶基因PLL的敲除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分析出甜瓜耐受潮霉素的最大浓度,为进一步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新疆甜瓜裂叶基因pll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全缘叶基因 PLL CRISPR/Cas9 潮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对潮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晓春 刘尚前 +1 位作者 王罡 季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948-3949,共2页
[目的]探讨菊花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为菊花的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品种45、34、30、44、20、35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IAA、KT,以不同浓度的潮霉素进行处理。[结果]随着潮霉素浓度的增加,全部试材的... [目的]探讨菊花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为菊花的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品种45、34、30、44、20、35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IAA、KT,以不同浓度的潮霉素进行处理。[结果]随着潮霉素浓度的增加,全部试材的褐化率均增大,体积增殖均减小。菊花35对潮霉素最敏感,在潮霉素浓度为10mg/L时,其褐化率为56.67%。在潮霉素浓度小于20mg/L时,菊花愈伤组织的体积增殖平均为3mm;在潮霉素浓度大于20mg/L时,其体积增殖平均为0.5mm,且其褐化率达70%~80%。作为菊花筛选标记时,潮霉隶的适宜浓度为20mg/L。[结论]菊花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在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来自同一基因型菊花不同部位的外植体对抗生素的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愈伤组织 潮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遗传转化中潮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桥 蔺自敏 +1 位作者 侯详文 姚明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为建立小麦遗传转化中高效的潮霉素筛选体系,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的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了潮霉素浓度、处理时间、恢复培养与否对愈伤组织分化和再生的影响,并对基因枪转化的郑麦9023、邯6172、龙麦30、龙麦31的愈伤组织进行了筛选... 为建立小麦遗传转化中高效的潮霉素筛选体系,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的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了潮霉素浓度、处理时间、恢复培养与否对愈伤组织分化和再生的影响,并对基因枪转化的郑麦9023、邯6172、龙麦30、龙麦31的愈伤组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后的筛选以50mg·L-1潮霉素处理30d为宜;恢复培养不能提高筛选阶段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和分化率,但能提高转化后期的成苗率。经过筛选发现郑麦9023抗性愈伤和T0代抗性植株根系及花器官中均有GUS基因的表达;4个小麦品种抗性植株中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候选基因PCR阳性率分别为78.95%和73.68%以上;龙麦30、龙麦31的T1代植株的候选基因PCR阳性率分别在33.33%和73.33%以上,T2代阳性率分别在71.43%和75.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愈伤组织 潮霉素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霉素对拟南芥幼苗真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笑生 段红英 +1 位作者 段志坤 王少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3-166,共4页
研究了潮霉素对拟南芥幼苗子叶生长与真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含潮霉素MS培养基上的拟南芥幼苗与对照相比,子叶非常小,而且没有真叶形成.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拟南芥幼苗茎尖分生区细胞越来越不规则,且萎缩.因此,推测潮霉素可能通... 研究了潮霉素对拟南芥幼苗子叶生长与真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含潮霉素MS培养基上的拟南芥幼苗与对照相比,子叶非常小,而且没有真叶形成.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拟南芥幼苗茎尖分生区细胞越来越不规则,且萎缩.因此,推测潮霉素可能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拟南芥幼苗子叶的生长和真叶的发生,继而影响拟南芥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潮霉素 真叶 茎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对潮霉素抗性为筛选标记的棉花遗传转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岳建雄 张慧军 张炼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5-199,共5页
以 HPT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潮霉素作为筛选剂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 GFP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得到再生植株。经过 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中 ,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 ,说明 GFP基因得到表达。研究确定了潮... 以 HPT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潮霉素作为筛选剂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 GFP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得到再生植株。经过 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中 ,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 ,说明 GFP基因得到表达。研究确定了潮霉素作为棉花转化的筛选剂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中适用的浓度范围及筛选方法 ,即棉花转化中潮霉素的筛选浓度范围为 2 .5~ 1 0 mg· L- 1,在有 GFP等一些易于观察和检测的标记基因存在时 ,起始浓度可用较低 ( 2 .5 mg· L- 1)的筛选浓度 ;而在没有标记基因或检测方法较复杂时 ,起始浓度用较高 ( 1 0 mg· 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霉素 抗性 筛选标记 棉花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t与bar基因作为水稻转基因筛选标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春雨 李宏宇 刘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9-1606,共8页
标记基因的选择是影响植物遗传转化和转基因后代筛选成败的关键因素。hpf与bar作为两种常用的水稻转化筛选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的转化。为比较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文章首先对比了在潮霉素和除草剂(Bialaphos)两种筛选剂下水稻遗传... 标记基因的选择是影响植物遗传转化和转基因后代筛选成败的关键因素。hpf与bar作为两种常用的水稻转化筛选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的转化。为比较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文章首先对比了在潮霉素和除草剂(Bialaphos)两种筛选剂下水稻遗传转化的情况。研究表明,hpf基因的转化筛选体系相对于bar基因在转化效率上提高近两倍,转化周期提前至少10d,且插入基因拷贝数更低。随后,文章分析了利用潮霉素浸种法在田间筛选转基因水稻的可行性,研究显示当潮霉素浓度大于167mg/L时,可以对以水稻品种kitaake为亲本的转基因材料进行有效筛选,达到常规除草剂的筛选效果。但与除草剂相比较,潮霉素的田间筛选成本却处于劣势。文章研究和讨论了hpt和bar基因在遗传转化和后代田间筛选中的优缺点,并提供了一种利用潮霉素浸种法筛选转基因后代阳性植株的手段,为将来在水稻转基因研究工作中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遗传转化、筛选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t基因 BAR基因 转基因筛选 潮霉素浸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霉素防治杨树溃疡病田间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丽萍 常国彬 +1 位作者 孟双 孙翠焕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68-70,共3页
杨树溃疡病是在杨树上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干部病害。为了有效控制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利用四霉素制剂对杨树溃疡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于春季杨树溃疡病发生初期开始施药防治,采用刮涂法施药,0.3%四霉素水剂对杨树溃疡病有较好... 杨树溃疡病是在杨树上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干部病害。为了有效控制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利用四霉素制剂对杨树溃疡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于春季杨树溃疡病发生初期开始施药防治,采用刮涂法施药,0.3%四霉素水剂对杨树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使用量为有效成分60~300 mg/kg(稀释倍数10~50),防效为62.9%~77.4%。试验期间林间系统观察表明,0.3%四霉素水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杨树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霉素 杨树 溃疡病 田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