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6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hybrid laser-electric arc welding between dissimilar Mg alloys 被引量:3
1
作者 MA Yu-lin ZHU Jian +7 位作者 ZHANG Long-mei REN Zhi-qiang ZHAO Yang WANG Wen-yu WANG Xiao-ming HUI Xi-dong WU Yong-ling ZHENG Ho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476-3488,共13页
This work aims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for hybrid laser-electric arc heat source welding of dissimilar Mg alloys between AZ31 and AZ80.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law and Fourier’s la... This work aims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for hybrid laser-electric arc heat source welding of dissimilar Mg alloys between AZ31 and AZ80.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law and Fourier’s law of heat conductio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field for nonlinear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are buil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nonlinear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the equations representing initial condi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The “double ellipsoidal heat source + 3D Gaussian heat source”combination was chosen to construct the laser-electric arc hybrid heat source. The weld bead morpholog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plastic strain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actual weld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y a hybrid laser-electric arc welding machin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laser and electric arc in the hybrid welding of Mg alloy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hybrid heat source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laser energy and electric arc in the molten pool, resulting in more uniform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molten pool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of welding parameters. This work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data support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hybrid laser-electric arc welding processes for Mg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laser-electric arc welding dissimilar Mg alloys wel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s welding optimiz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 Hybrid Simulation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Magnetosheath
2
作者 Pang Ye Lin Yu Deng Xiaohua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42,共10页
A three-dimensional(3-D)global hybrid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for the generation and structure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magnetosheath due to interaction of an interplanetary Tangential Discontinuity(TD)with t... A three-dimensional(3-D)global hybrid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for the generation and structure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magnetosheath due to interaction of an interplanetary Tangential Discontinuity(TD)with the bow shock and magnetosphere.Runs are performed for solar wind TDs possessing diFFerent initial half-widths.As the TD propagates through the bow shock toward the magnetopause,it is greatly narrowed by a two-step compression processes,a "shock compression" followed by a subsequent "convective compression".In cases with a relatively thin solar wind TD,3-D patchy reconnection is initiated in the transmitted TD,forming magnetosheath flux ropes.Multiple components of ion particles are present in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magnetosheath merging,accompanied by ion heating.For cases with a relatively wide initial TD,a dominant single X-line appears in the subsolar magnetosheath after the transmitted TD is narrowed.A shock analysis is performed for the detailed structure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magnetosheath.Rotational Discontinuity(RD)/TimeDependent Intermediate Shock(TDIS)are found to dominate the reconnection layer,which and some weak slow shock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on heating and accel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仿真 磁重联 磁鞘 离子加热 压缩过程 磁层顶 TDI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鞘流驱动的弓形波及软X射线成像研究:Hybrid与PIC模拟
3
作者 欧阳婉欣 杨忠炜 +3 位作者 郭孝城 李晖 陆全明 王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9-987,共9页
最新研究表明,湍动的地球磁鞘中存在大量高速流(High Speed Jets,HSJs).MMS卫星对其统计后发现,高速流多数存在于准平行弓激波的下游,其中部分能挤压鞘区等离子体驱动出弓形波.本文采用二维混合模拟(Hybrid)方法,研究了不同激波法向与... 最新研究表明,湍动的地球磁鞘中存在大量高速流(High Speed Jets,HSJs).MMS卫星对其统计后发现,高速流多数存在于准平行弓激波的下游,其中部分能挤压鞘区等离子体驱动出弓形波.本文采用二维混合模拟(Hybrid)方法,研究了不同激波法向与背景磁力线B_0的夹角θ_(Bn)、背景磁场B_(0)落在模拟平面内外等不同参数设定下的高速流和弓形波(Bow Waves)特性.通过对比相似参数条件下的全粒子模拟(Particle-in-Cell,PIC)与混合模拟结果,发现全粒子模拟除能重现混合模拟结果以外,还能在高速流和弓形波区域呈现出更丰富的多尺度磁岛,其尺度可从小于1个离子惯性长(d_(i0))到大于10d_(i0)不等.聚焦2025年9月即将发射的中欧SMILE卫星任务,基于模拟和地冕氢模型对磁鞘软X射线激发强度开展评估,发现高速流区软X射线强度可比背景高1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高速流 弓形波 混合模拟 全粒子模拟 SMILE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交界面温度场研究——以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冻结联络通道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王磊 +3 位作者 崔灏 陈红蕾 孙长松 杨哲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60,共9页
为研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的交界面温度场,以及冻结管非循环段长度等因素对土体与管片交界面冻结壁厚度的影响,以北京东六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段联络通道冻结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体与管... 为研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的交界面温度场,以及冻结管非循环段长度等因素对土体与管片交界面冻结壁厚度的影响,以北京东六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段联络通道冻结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体与管片交界面温度场及交界面冻结壁厚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冻结过程中冻结管前部的非循环段长度会显著影响交界面处的冻结效果,交界面冻结壁厚度随非循环段长度增加而减小;在北京东六环工况下,冻结管间距为1 m时,非循环段长度达到450 mm冻结壁无法在56 d内闭合。2)单排管叠加冻结能显著提高交界面的冻结壁厚度及冻结管容许最大非循环段长度,而等管距的环形单圈冻结同直线单排管冻结无明显差距。3)冻结交界面为弧形时,交界面冻结壁厚度较管片为平面时有显著增加;非循环段长度为300 mm时,上壁厚度比平面管片增加了15%,下壁和侧壁则增加了35%,可以认为管片弧度对交界面冻结有利。4)冻结壁与隧道管片交界面是冻结壁的薄弱位置,在冻结施工中应尽量减小非循环段长度,并重点关注交界面处的温度变化,积极冻结及开挖过程中应对交界面位置做好保温,防止施工过程中交界面位置化冻引起地下水击穿冻结壁,造成涌水涌砂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界面温度场 联络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数模混合暂稳态一体化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何桂雄 贾晓强 +3 位作者 董树锋 韩永禄 陈永华 郑一鸣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3-1115,共13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综合能源系统正经历重大改革。研究数模混合暂稳态仿真方法,应对能流优化和规划优化中的挑战。开发的综合能源仿真平台集物理模拟、数字仿真、实物验证于一体,基于模块化原则,包含综合能源模型库、能...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综合能源系统正经历重大改革。研究数模混合暂稳态仿真方法,应对能流优化和规划优化中的挑战。开发的综合能源仿真平台集物理模拟、数字仿真、实物验证于一体,基于模块化原则,包含综合能源模型库、能流优化、建模管理、实时仿真和监控模块,实现了暂稳态仿真,提升了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设计了平台的功能和物理架构,分析了各模块主要功能,建立了动态和稳态模型库,研发了一体化仿真系统,对园区级场景进行仿真,验证了算例系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 数模混合 仿真平台 能流优化 通讯接口 在线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均匀膨胀作用下黄土-泥岩复合地层隧道衬砌力学响应研究
6
作者 梁庆国 李景 +2 位作者 张崇辉 刘彤彤 孙志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1824,共14页
黄土地区的地层结构大多具有上部黄土、下部泥岩的二元结构特点。隧道穿越泥岩和黄土−泥岩复合地层时,地下水重分布并易于富集于仰拱底部,泥岩遇水膨胀则会产生仰拱底鼓,而不同的地层组合及其差异性对衬砌变形及受力特性影响显著。尝试... 黄土地区的地层结构大多具有上部黄土、下部泥岩的二元结构特点。隧道穿越泥岩和黄土−泥岩复合地层时,地下水重分布并易于富集于仰拱底部,泥岩遇水膨胀则会产生仰拱底鼓,而不同的地层组合及其差异性对衬砌变形及受力特性影响显著。尝试采用在仰拱底部施加位移的方式模拟泥岩膨胀作用,依托甘肃天水某隧道,开展了纯泥岩地层与交界面位于拱腰处的黄土−泥岩复合地层隧道基底均匀膨胀作用下的底鼓模型试验。分析了两种工况下衬砌内力、变形及破坏特征的差异性,并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模型底部加载强制位移引起的膨胀变形可分为基底土体压密阶段和基底位移等效传递阶段两个阶段。(2)由于泥岩与黄土弹性模量比值约为2:1,相较之下,交界地层中上覆黄土刚度较小,对衬砌变形约束效果弱,仰拱隆起位移更大;交界面处拱腰更易向外扩张,扩张变形达9.2 mm,约为纯泥岩地层的3倍;交界面附近衬砌截面处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3)在两种地层中,仰拱及拱脚位置均表现出易于产生裂缝和损坏的特性。此外,在交界地层中,衬砌拱肩部位同样显示出较高的开裂风险,并且拱脚处的裂缝有向拱腰部位扩展的趋势。(4)相较于纯泥岩地层,交界地层中交界面附近黄土对仰拱底鼓作用具有荷载释放效应,交界面处黄土压缩吸收部分底鼓作用力,因此,上覆黄土地层可延后填充层发生受拉临界破坏的时间。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交界地层隧道的理论分析、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拱底鼓 交界地层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混凝土锯齿界面参量对抗剪性能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梁为民 成磊 岳高伟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混凝土结构的修补加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程领域,为考察切槽下黏结锁固的新旧混凝土抗剪强度曲线与裂纹演化规律,进行了新旧混凝土进行力学参数的提取,提供了1种建立精细化混凝土模型的方法。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距加载面... 混凝土结构的修补加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程领域,为考察切槽下黏结锁固的新旧混凝土抗剪强度曲线与裂纹演化规律,进行了新旧混凝土进行力学参数的提取,提供了1种建立精细化混凝土模型的方法。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距加载面为3.5 cm、5.5 cm、7.5 cm、9.5 cm、11.5 cm的不同距离的单切槽与0°、16°、30°、41°、49°的不同法向角的独立及连续切槽下的新旧混凝土叠合体剪切峰值应力与破坏形态。结果表明:三角形锯齿切槽下新旧混凝土叠合体剪应力-剪切变形曲线由弹性阶段、第一弹塑性阶段、第二弹塑性阶段、脆性断裂阶段、残余强度阶段5个部分组成。微观裂隙在新旧混凝结合面以剪坏为主,在锯齿以拉坏为主。切槽位置的变化及三角形切槽角度的变化都会对峰值应力有影响,随着切槽位置远离受力面,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强度会降低。在独立及连续锯齿切槽下试块的抗剪强度都随着切槽法向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当法向角在40°~50°时有着显著提升。微观裂隙更加分散,独立裂隙增多,宏观裂纹有向混凝土结合面向内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混凝土 界面 直剪 剪切破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环境下单烃链和双烃链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性质影响的微观机理研究
8
作者 刘峰 韩春硕 +5 位作者 张益 刘彦成 郁林军 申家伟 高晓泉 杨凯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9-2957,共19页
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高温高盐油藏环境严重影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化学特性和驱油效果。为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进行基团... 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高温高盐油藏环境严重影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化学特性和驱油效果。为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进行基团修饰的表面活性剂SDS-B在油水界面上的微观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SDS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尾链中引入链烷烃改变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排列方式,相较于单烃链表面活性剂,双烃链结构使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盐环境下依旧能紧密垂直于油水界面,SDS-B具有良好的分子界面行为。同时,链烷烃基团数目的增加导致SDS分子表现出轻微的弯曲,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多处聚集体,有利于形成多层吸附。SDS-B头基对Ca^(2+)的排斥作用明显强于SDS,径向分布函数第一峰值降低0.89,而且SDSB在Ca^(2+)环境下的油水界面厚度较SDS得到改善,厚度从1.13 nm升高到1.52 nm,显著增强了界面稳定性,表明烃链的引入提高了表面活性剂的抗Ca^(2+)盐特性。SDS-B头基易与烃链基团形成分子内氢键结构,头基水化能力提高,盐水中的阳离子受到较大的束缚力,Ca^(2+)、Mg^(2+)、Na+扩散系数分别降低了0.027×10^(-4)、0.065×10^(-4)、0.064×10^(-4)cm^(2)/s。在复杂盐环境及更高离子浓度下SDS-B头基亲水性及界面行为均优于SDS。本研究对三次采油中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烃链 耐盐性 分子动力学 油水界面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R-HDMR模型的权重系数对潜水泵叶轮优化设计的影响
9
作者 张金凤 刘佳 +2 位作者 俞鑫厚 李贵东 张文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9-785,共7页
为研究高维混合模型在潜水泵叶轮优化设计中的适配性及权重系数对叶轮优化设计的影响,以比转数为87的某型潜水泵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建的SVR-HDMR模型和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了不同扬程和效率的权重系数对泵内流特性和叶轮出口速... 为研究高维混合模型在潜水泵叶轮优化设计中的适配性及权重系数对叶轮优化设计的影响,以比转数为87的某型潜水泵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建的SVR-HDMR模型和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了不同扬程和效率的权重系数对泵内流特性和叶轮出口速度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试验与计算的误差在5%左右.结果表明:3种优化方案均能提升泵性能,其中扬程和效率权重系数均为0.5的方案效果最优,可使泵内流动损失显著降低,有效改善流场紊乱程度,同时提高叶轮出口绝对速度周向分量并降低湍动能,最终实现扬程提升1.20 m、效率提高1.80%的优化效果.研究结果对导叶式离心泵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泵 数值模拟 多目标优化 高维混合模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钢板界面剪切试验与PFC细观模拟分析
10
作者 李永辉 王海 +1 位作者 牛恒宇 蒋晓天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137,共9页
针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通过大型界面剪切试验和PFC细观模拟,探究法向应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增大,界面摩擦角随之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剪胀性显... 针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通过大型界面剪切试验和PFC细观模拟,探究法向应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砂土-钢板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增大,界面摩擦角随之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剪胀性显著;法向应力增大,界面剪切强度、残余强度提高,砂土剪缩性提升,剪胀性降低;界面剪切过程中砂土颗粒向剪切方向移动聚集,强接触力链合并,数量减少,传力性能提升;界面粗糙度通过改变钢板槽内砂土颗粒的数量使其与钢板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对界面剪切力学特性产生影响;法向应力影响砂土与钢板接触的密实度和作用力,使得其界面剪切力学性状产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钢板接触界面 界面剪切试验 PFC 细观模拟 界面粗糙度 法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时可延展水稻辅助授粉无人飞机设计与作业参数优选
11
作者 姜锐 林键沁 +3 位作者 林宗辉 刘爱民 邓孔洪 周志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无人飞机在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电动农用无人飞机续航时间短,换电频次高,难以充分利用短暂的有效授粉时间窗口,影响授粉效率。为解决无人飞机辅助授粉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同时优选作业参数以提高辅助授粉作业效果... 无人飞机在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电动农用无人飞机续航时间短,换电频次高,难以充分利用短暂的有效授粉时间窗口,影响授粉效率。为解决无人飞机辅助授粉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同时优选作业参数以提高辅助授粉作业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多电池组分时并联配电方案的航时可延展辅助授粉无人飞机,最大续航时间达到50 min。采用基于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样机旋翼产生的下洗风场进行了仿真,优选出飞行速度4.5 m/s和飞行高度2 m(距离父本冠层)的作业参数。为验证样机辅助授粉效果和优选作业参数的有效性,设计了样机、四旋翼、六旋翼3种机型杂交水稻制种田间辅助授粉对比试验,并通过采集单视野平均花粉粒数、结实率、制种产量以及续航时间4个维度数据进行离差标准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样机试验续航时间(42 min)、辅助授粉作业效率(10.5 hm^(2)/架次)、单视野平均花粉粒数(6.98粒,农艺上要求至少3粒)和制种产量(1996.5 kg/hm^(2))以及综合评分均优于另外两种对照机型。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无人飞机辅助授粉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飞机 杂交水稻制种 辅助授粉 续航时间 风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12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平台设计及开发
13
作者 王志涛 畅英杰 +1 位作者 郑培英 李铁磊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燃气轮机是机、电、液耦合的复杂系统,采用仿真技术可以缩短其研制周期、降低试验风险,但仿真建模涉及不同学科,采用单一工具很难满足建模需求。为设计和开发一种适用于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的软件工具,建立了基于功能模型接口(FMI)... 燃气轮机是机、电、液耦合的复杂系统,采用仿真技术可以缩短其研制周期、降低试验风险,但仿真建模涉及不同学科,采用单一工具很难满足建模需求。为设计和开发一种适用于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的软件工具,建立了基于功能模型接口(FMI)协议的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平台,采用C#/WPF和SQL Server进行了代码、用户界面和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对功能模型单元(FMU)封装、仿真计算和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燃燃联合动力装置进行了多系统联合仿真,并对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平台的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采用FMU代理模型实现了燃燃联合动力装置多系统联合仿真的功能,仿真结果准确且仿真计算速度与商业软件相比提升了1.84%。为研发设计人员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多系统、多软件的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的高可靠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多系统联合仿真 仿真平台 标准化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计与实践——以“乳品工艺学”为例
14
作者 刘璐 耿艺萌 +8 位作者 陈倩 张秀秀 郑冬梅 张宏伟 徐渐 李艾黎 李柏良 崔立雪 李晓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113-117,共5页
为满足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乳品专业人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优化了教学理念、体系、内容及模式,形成了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辟“智... 为满足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乳品专业人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优化了教学理念、体系、内容及模式,形成了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从“乳品工艺学”混合式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乳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工艺学 混合式教学 慕课 翻转课堂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混合动力柠条收获机动力系统参数设计
15
作者 曹丽英 渠志宏 +3 位作者 李春东 张星 张上旺 张家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268-6274,共7页
柠条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防风固沙植被,种植区域广、面积大。柠条平茬、收获对收获机的需求量大。针对传统柠条收获机油耗高、污染重的问题,以课题组设计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柠条收获机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纯电动续驶里程为目标函数进... 柠条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防风固沙植被,种植区域广、面积大。柠条平茬、收获对收获机的需求量大。针对传统柠条收获机油耗高、污染重的问题,以课题组设计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柠条收获机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纯电动续驶里程为目标函数进行动力参数设计。首先依据整机设计参数及性能需求,进行了收获机增程器、驱动电机、电池的参数设计。结合实际作业工作参数运用AVL/Cruise软件进行仿真,寻找整机性能指标的最优解。通过整机现场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对比二者结果知:最高车速的误差为9.012%,爬坡度误差为6.404%;两种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研究表明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可为后续增程式混合动力柠条收获机动力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柠条收获机 Cruise仿真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斜坡地形影响的光伏组件流固耦合风致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陈伏彬 王羽 +1 位作者 祝瑜哲 王薇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表明:1)坡面引起气流堵塞,致使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增加,同时也降低光伏阵列中前排光伏组件对后排光伏组件的遮挡效应;2)从流场特征中可看出,迎风前缘的首块光伏组件产生旋涡,脱落于后排区域,致使第2块光伏组件前流场变得复杂,第3块光伏组件周流场则相对稳定,说明越处于下游的光伏组件受流场影响越小;3)光伏组件的振动由低阶振型主导,坡面对后排光伏组件振动有较大影响;4)间距增大对位于坡面上的光伏阵列振动响应有影响,且随着坡角的增大影响更加显著;5)增加坡面上光伏阵列的高度,首块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变化较为明显,其余两块光伏组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地形 流固耦合 风致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油藏地质体CO_(2)利用与封存代理模型研究
17
作者 芮振华 邓海洋 胡婷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已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通常依赖大量的组分正演模拟,但三维高分辨率模型计算成本高昂,限制其广泛应用。基于混合物理数据驱动的GPSNet模型以其高效的计算效率已成为一种理想的代理模型,然而现有的GPSNet模型难以准确捕获复杂的相行为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专用于组分模拟的comp-GPSNet模型,通过标准失配最小化方法和基于伴随的梯度优化算法对comp-GPSNet模型进行训练,以拟合从高分辨率模拟中获取的井响应数据。将训练后的模型应用到PUNQ-S3油藏中,全面评估复杂条件下comp-GPSNet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comp-GPSNet模型在单井和区块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精度,CO_(2)利用率和封存率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16%和3.13%。该模型为CO_(2)利用与封存协同优化提供了一个稳健的代理框架,以推动油田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mp-GPSNet 混合物理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组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四电”技术接口施工进度风险仿真研究
18
作者 闫林君 刘晶晶 +2 位作者 李飞 王亚妮 陈慧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2,96,共10页
为实现对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进度的优化控制,针对地铁“隧道-四电”技术接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风险,构建一种基于耦合优化相关进度风险分析模型(CSRAM)和贝叶斯信念网络(BBNs)的施工进度仿真模型。首先,对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因... 为实现对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进度的优化控制,针对地铁“隧道-四电”技术接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风险,构建一种基于耦合优化相关进度风险分析模型(CSRAM)和贝叶斯信念网络(BBNs)的施工进度仿真模型。首先,对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运用BBNs量化风险因素对技术接口活动施工进度的非叠加性影响,计算得到风险因素表现情况概率边界;其次,运用层次-熵权法对传统的CSRAM进行优化,并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接口任务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风险因素与技术接口任务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构建耦合优化CSRAM和BBNs模型,运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仿真方法以北京地铁17号线北段工程为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施工进度的完工概率,并通过调整风险因素的概率边界,对地铁“隧道-四电”技术接口的风险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隧道-四电”技术接口在风险因素影响下的完工工期为576天,按期完工概率为83.43%,接口工序施工技术管理不足、接口参与方的沟通不畅是影响技术接口施工进度最敏感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验证了地铁“隧道-四电”技术接口施工进度仿真模型的适用性,可为地铁“隧道-四电”技术接口施工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地铁“隧道-四电” 技术接口 耦合优化CSRAM和BBNs 进度仿真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的地震动模型建立方法研究综述
19
作者 胡进军 夏逸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7,共13页
强震动数据是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基础,对于缺乏足够强震动数据的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存在困难。该文综述了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几种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混合经验方法和参考经验方法。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基于随机方法和确... 强震动数据是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基础,对于缺乏足够强震动数据的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存在困难。该文综述了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几种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混合经验方法和参考经验方法。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基于随机方法和确定性方法分别模拟高、低频地震动建立地震动模型;混合经验方法通过将数值模拟与实际观测数据结合,利用调整因子将参考地区的经验地震动模型应用于目标地区,可有效解决数据缺乏问题;参考经验方法基于研究区域的小震记录,调整经验地震动模型,以适应特定地区情况,具有简约性和有效性。这三类方法各有特点,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考虑震源特性、复杂的地质和场地条件,计算结果依赖于震源模型和地下速度结构的精度和准确度;混合经验方法结合了数值模拟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测数据的统计特征,能在数据不足时建立相对可靠的模型;参考经验方法则更为快速简单,但对小震数据具有依赖性。最后,该文建议可通过人工智能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以提升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数据缺乏 地震动模型 数值模拟 混合经验法 参考经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20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