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教育时代的“以人为本”何以可能——基于庄子哲学人性论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磊 于博文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关切。“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的当下境遇和未来命运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重新认识人,找寻人的价值,重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契机。庄子人性论思想蕴含着...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关切。“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的当下境遇和未来命运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重新认识人,找寻人的价值,重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契机。庄子人性论思想蕴含着关于人性的激进阐述,我们可以通过德勒兹式的哲学阐释将之激活。智能教育时代的“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发展人的创新活力,启迪人的生命智慧,涵养人的精神气象。其实践方略涵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着力培育创新精神;二是积极接纳“人机同处”的生存境域,在技术与生命的耦合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增强人的群体认同,在人与机器的交互中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时代 以人为本 人性论 庄子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机制研究——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向度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国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9-5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对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坚实支撑和智力推动作用。通过历史分析法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发现,二者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联动效应。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对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坚实支撑和智力推动作用。通过历史分析法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发现,二者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联动效应。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我国职业教育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发展与人力资本在素质提升、学历结构优化、城乡协同发展、男女文化程度均衡提高密切相关。结合人力资本向度的全面性、历史与动态性、经济关联性与政策指导性特征,可对二者的联动机制进行充分阐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联动机制 人力资本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型到文化型:中国当代德育型态的嬗变路向 被引量:24
3
作者 郭凤志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5,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德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德育从政治型向文化型的嬗变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从政治型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偏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视德育为一种文化存在,文...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德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德育从政治型向文化型的嬗变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从政治型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偏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视德育为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文化 以人为本 价值偏向 德育型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3
4
作者 魏峰 张乐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28,共4页
价值是事物存在的内在尺度。作为一种价值性的实践,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基于鲜明的价值取向,唯有如此,方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来规范教育实践,指引教育事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和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所存在的现实... 价值是事物存在的内在尺度。作为一种价值性的实践,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基于鲜明的价值取向,唯有如此,方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来规范教育实践,指引教育事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和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政策应该确立以下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公共性和正义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 公共性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合人性地展开——论人学视野中的教育理想 被引量:9
5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以受教育者完满人性的生成为终极关怀。完满人性是人性系统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而人性化教育作为教育理想的应然表征,必须在对个体的积极引导中不断...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以受教育者完满人性的生成为终极关怀。完满人性是人性系统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而人性化教育作为教育理想的应然表征,必须在对个体的积极引导中不断拓展和深化人性的不同纬度,并使之得到总体性的生成。为了实现"合人性"的教育理想,我们应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推动教育实践在理念、过程、关系方面的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想 人性 人性化教育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谈人文素质教育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5期121-123,共3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重视人文科学、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精神 缺失 人文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全面强化军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毅超 王云贵 +1 位作者 黄建军 黄继东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作为培养我军高级医务工作者的基地,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全面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军医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提升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的关键所在。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军医大学加强人文... 作为培养我军高级医务工作者的基地,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全面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军医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提升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的关键所在。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军医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从学校党委要充分重视、建立相应的机构设施、教学课时进一步保障、课程设置要突出多样化、大力营造人文素质学术环境,突出人文素质教育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与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文需要、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等方面加强军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医务工作者 军医大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 被引量:31
8
作者 骆郁廷 王若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45-650,共6页
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把人作为实践主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要把人作为价值主... 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把人作为实践主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要把人作为价值主体,关注人的价值追求和实际利益,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4
9
作者 方木水 肖凤 +4 位作者 刘丹 肖智勇 胡检生 王琦 徐吉燕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6,共3页
基于价值哲学范畴的价值取向概念,探讨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和临床医学人文教学实践,从解析现代医学目的、塑造医学人文品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个维度,论证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点,... 基于价值哲学范畴的价值取向概念,探讨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和临床医学人文教学实践,从解析现代医学目的、塑造医学人文品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个维度,论证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点,认识医学活动主体、客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拓宽医学教育实践的内涵与外延,建构医学教育主体、客体和医疗实践主体、客体的同轴目标,增加医学行为主体的软实力提升路径,化除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医方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价值取向 医学目的 医学人文品格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伟言 柳海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4-152,共9页
人性预设是人们对人性所持的各种显在和隐性的态度和观念,它是德育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思想前提。要想对某种德育价值取向有深层把握和全景透视,人性预设是一种优先的观察点和视角。我国德育所具有的精英化价值取向,其主流的人性预设是... 人性预设是人们对人性所持的各种显在和隐性的态度和观念,它是德育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思想前提。要想对某种德育价值取向有深层把握和全景透视,人性预设是一种优先的观察点和视角。我国德育所具有的精英化价值取向,其主流的人性预设是“性善论”。从内容维度来看,从性善论出发的理想主义的道德规范导致了诸多负面问题,逻辑地也成为精英化德育自身的问题,使其无助于培养有道德的人,削弱了德育应有的社会作用。从性质维度上看,其“道德人性论”的性质使人以道德完善作为人生意义的实现的途径,由此使道德理想主义的追求绝对化。导致德育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德育对人生意义的承担功能也给人文教育的定位带来困难,加剧了后者的萎缩和边缘化,不利于学校教育整体的优化协调。这昭示着,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具有内在的否定性,它所存在的问题是自身难以克服的。科学合理的德育价值选择必须对性善论的人性预设持审慎的批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预设 德育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念重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志强 袁泉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教育出现了一些现实困境,其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离以学生为中心和功利化趋向,在实践层面上受到优势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课内外活动兼容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困扰。因此,需要对课外创新实践教育进行理...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教育出现了一些现实困境,其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离以学生为中心和功利化趋向,在实践层面上受到优势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课内外活动兼容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困扰。因此,需要对课外创新实践教育进行理念重构,应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化课内外教育活动的一体化,倡导培育专业教师志愿服务意识,搭建分层次累进式的课外育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 创新实践教育 以人为本 学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爱国 林亚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它要求高校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为学生素质拓展服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以人为本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研究起点问题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宇 刘春生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31期9-11,共3页
"就业导向"的研究起点既可以是"职业对人"的需要,也可以是"人对职业"的需要。仅从前者出发,自上而下地考察,不但会使就业导向的研究范围受限,而且助长了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做法。从后者出发,则是自下而上... "就业导向"的研究起点既可以是"职业对人"的需要,也可以是"人对职业"的需要。仅从前者出发,自上而下地考察,不但会使就业导向的研究范围受限,而且助长了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做法。从后者出发,则是自下而上地寻找有利于改善职业院校就业前景、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办学机制与制度因素,而不是越过求职谋生这一最基本的需要,直接从全面发展的目标入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应当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导向 起点 个人教育需求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人文意蕴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承萍 赵蒙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2,共8页
由于经济社会强势影响、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以及个体发展功能势弱、评价技术手段局限等,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表现出显著的社会本位特征,见物不见人,采用较为单一的量化评价技术,轻视职业教育的人文意蕴,强化了评价的教育管理... 由于经济社会强势影响、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以及个体发展功能势弱、评价技术手段局限等,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表现出显著的社会本位特征,见物不见人,采用较为单一的量化评价技术,轻视职业教育的人文意蕴,强化了评价的教育管理功能而弱化了促进育人的功能。时代发展,个体自我实现以及向上流动的需求和意愿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回归育人本义的趋势愈益显著、工业4.0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呼声日益迫切,这些都呼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从社会本位转向以人为本,将职业教育满足个体持续发展需要的能力和水平视作评价基本内容,依据评价内容采用量化的、质性的或者两者混合的评价技术手段,并需要在评价环境建设、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 社会本位 以人为本 混合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理分科长期存在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建荣 尹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在我国历史上,自文理分科诞生之日起一百多年来便一直存在着文理分科存废之争,但文理分科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分长合少、以分为主、合时议分、分时论合、分合无常。导致文理分科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既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 在我国历史上,自文理分科诞生之日起一百多年来便一直存在着文理分科存废之争,但文理分科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分长合少、以分为主、合时议分、分时论合、分合无常。导致文理分科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既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其本质是对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不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分科 历史原因 应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楚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共4页
我们提出了人的课程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需要人的课程来体现与支撑。人的课程具有九个方面的特征。人的课程的实施应注意若干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人的教育 人的课程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加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献中 李文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加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它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口号.更应有它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文素质教育 途径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融合: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价值观的未来趋向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建璋 朱豆豆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150,共6页
技术取向、实践取向、人文取向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价值取向。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价值,强调教师对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掌握;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能力;人文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 技术取向、实践取向、人文取向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价值取向。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价值,强调教师对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掌握;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能力;人文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教师知识、智慧、情感、道德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课程的价值选择上,我国面临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冲突、专业化与综合素养的失衡、外在标准与专业发展的矛盾等问题。为进一步发挥教师教育课程整体的育人功能,需要推进多元教师教育课程价值观的自觉发展,以人为本、培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将教师培养与自主发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 技术取向 实践取向 人文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人文性的缺失及补正——基于工具、理性和技术取向的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13-17,共5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中面临着功利教育下的工具取向、理性教育下的过度取向数字教育下的技术取向等教育取向的制约,急需对这些取向进行纠正。而以人为核心、与世界接轨、主张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的人文属性逐渐成为教育活动的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中面临着功利教育下的工具取向、理性教育下的过度取向数字教育下的技术取向等教育取向的制约,急需对这些取向进行纠正。而以人为核心、与世界接轨、主张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的人文属性逐渐成为教育活动的理念指导和行为遵循,这种教育属性对以上教育取向具有一定的修补纠正作用:一是对功利教育中的工具取向由外而内进行补正;二是对理性教育中的过度理性取向由点到面进行补正;三是对数字教育中的片面技术取向由虚到实进行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教育价值 人文性 工具取向 理性取向 技术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正华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0-211,共2页
贯彻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仅在于课堂教学,也在于高校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本文主要论述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建议学校创建物质条件和硬... 贯彻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仅在于课堂教学,也在于高校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本文主要论述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建议学校创建物质条件和硬件环境良好、精神文化氛围浓厚的一流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开展工作应该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的图书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