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1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integrated avionics based on STAMP
1
作者 ZHAO Changxiao LI Hao +2 位作者 ZHANG Wei DAI Jun DONG L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689-706,共18页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in complex avionics systems,an HCI safety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system-theoretical process analysis(STPA...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in complex avionics systems,an HCI safety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system-theoretical process analysis(STPA)and 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CREAM)is proposed.STPACREAM can identify unsafe control actions and find the causal path 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avionics systems and pilot with the help of formal verification tools automatically.The common performance conditions(CPC)of avionics systems in the aviation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an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man failure is carried out.Taking the head-up display(HUD)system interaction process as an example,a cas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the layered safety control structure and formal model of the HUD interaction process are established.For the interactive behavior“Pilots approaching with HUD”,four unsafe control actions and35 causal scenarios are identified and the impact of common performance condi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on the pilot decision model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HUD's HCI level gradually improves as the scores of CPC increase,and the quality of crew member cooperation and time sufficiency of the task is the key to its HCI.Through case analysis,it is shown that STPACREAM 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hazards in HCI and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that impact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ONIC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reative Design Research of Product Appearance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Zheng, HE Wei-ping, ZHANG Ding-hua, YU Sui-huai, CAI Hong-ming (Contemporary Design and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aboratory ,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Today’s product creative design has rendered many fe atures and has brought a great change in our everyday life, there are many new c hallenges in its traditional theory and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e... Today’s product creative design has rendered many fe atures and has brought a great change in our everyday life, there are many new c hallenges in its traditional theory and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theory, the FBS design model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and stru cture of the product. But this model still couldn’t strengthen the relation bet ween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and human-machine design effectively. This paper adopt converse design thinking and presents an improved design thinking methodo logy based on C: FBS for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and give a general summarizat ion for the features, methods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Meanwhile it also combines with the behavior design of product r elated IT fields and constructs a new outline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product a ppearance supported by the technology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So the new metho d about design thinking for computer aided design, the new abstract product design model and the key problem of design thinking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 raction and interface ar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This kind of creative design theory that is driven by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will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CAD software system and the research of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 cture. Additionally, this paper gives some beneficial characters to address the theory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Meanwhile,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ing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trends of design thinking based on t he technology of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are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S model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human-ma 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HMI&I) computer aided design(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数字人对用户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一鸣 郑乔治 沈校亮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6,共16页
[目的/意义]在教学环境中使用虚拟数字人进行授课可以促使用户更高效地在线学习。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线学习中虚拟数字人特征对用户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在线教学视频设计和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结合准社会互动理论,使用VTu... [目的/意义]在教学环境中使用虚拟数字人进行授课可以促使用户更高效地在线学习。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线学习中虚拟数字人特征对用户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在线教学视频设计和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结合准社会互动理论,使用VTube Studio软件设计虚拟数字人教学的视频材料,招募用户观看教学视频并测量用户的主观感受,对在线学习中虚拟教师授课的情境进行探究。[结果/结论]虚拟数字人的吸引力、拟人化特征通过用户对虚拟数字人的态度和学习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积极影响在线学习效果,拟人化到学习效果的中介路径之间存在遮掩效应;准社会互动对学习满意度有积极影响,而对学习效果存在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虚拟人 虚拟教师 学习效果 准社会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背景下农用无人机作业控制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将 马国萍 +3 位作者 陈志勇 宫宇 李玉鹏 田静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目的科学设计典型无人机的作业控制界面,旨在提高人机协同背景下的作业人员交互控制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和作业低效。方法调研人机协同情境下,界面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用户协同作业期望;通过可用性测试评估量表及眼动追踪实验对设计方... 目的科学设计典型无人机的作业控制界面,旨在提高人机协同背景下的作业人员交互控制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和作业低效。方法调研人机协同情境下,界面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用户协同作业期望;通过可用性测试评估量表及眼动追踪实验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结果作业人员在使用优化后方案完成设定任务时,反应时更短,平均瞳孔直径更小,用时更短,准确率更高。结论作业人员对优化后的人机协同操控界面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预测能力都显著优于优化前,验证了优化后界面交互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协同 态势感知 眼动追踪 农业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交互网络的人体行为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青 张浩然 +2 位作者 楚柏青 张正 豆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165,共10页
针对现有的人体行为检测方法中,存在特征融合能力较差、时序信息相关性不强和行为边界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交互网络的人体行为检测方法。重新设计了双流特征提取模块,在空间流和时空流两个网络之间添加连接层;分别在空间流和... 针对现有的人体行为检测方法中,存在特征融合能力较差、时序信息相关性不强和行为边界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交互网络的人体行为检测方法。重新设计了双流特征提取模块,在空间流和时空流两个网络之间添加连接层;分别在空间流和时间流网络中引入改进的空间变换网络和视觉注意力模型;设计基于像素筛选器的特征融合模块,用于重点区域时序信息相关性的计算和两类不同维度特征的聚合;对网络的损失函数进行了优化。在AVA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精度、速度以及泛化能力上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交互网络 人体行为检测 视觉注意力 特征融合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工作分析在智能交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民 许忆芊 +3 位作者 付倩文 杨洁琪 王萍 由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6,218,共7页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是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依托用户体验实验室多年智能汽车交互研究背景及设备环境条件,在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基础上,以智能座舱交互设计为主题,将认知工作分析方法引入研究生课程。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设...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是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依托用户体验实验室多年智能汽车交互研究背景及设备环境条件,在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基础上,以智能座舱交互设计为主题,将认知工作分析方法引入研究生课程。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载体及交互对象,以城市空中交通(UAM)智能座舱交互设计为例,学生将实地调研、桌面调研、用户调研与认知工作分析方法相结合,推导界面功能架构图,落实到界面原型设计。此外,在实验室的支持下,基于高保真原型,进行UAM智能座舱HMI可用性测试,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初步可用性与易用性,并进行设计迭代。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掌握复杂系统交互设计中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为后续自主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工作分析 智能座舱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人体感知和多模态手势的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设计
7
作者 禹鑫燚 张鑫 +1 位作者 许成军 欧林林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7,共15页
针对现有受限于预编码形式的人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无法感知人员交互意图而缺乏灵活性和不同任务场景的泛化性问题,提出融合人体感知和多模态手势的人机交互方法。首先,设计融合人体感知的多模态手部检测方法,以人体姿... 针对现有受限于预编码形式的人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无法感知人员交互意图而缺乏灵活性和不同任务场景的泛化性问题,提出融合人体感知和多模态手势的人机交互方法。首先,设计融合人体感知的多模态手部检测方法,以人体姿态为先验得到多模态手部特征,动态适应不同检测距离,实现多人交互手势的在线检测并建立交互指令与人员身份的对应关系;其次,基于手部检测结果采集多模态交互手势数据集并构建通用手势交互指令集;然后,设计多模态手势交互指令融合识别方法,通过数据增强和手势旋转映射减少复杂场景对识别的影响;最后,构建人机交互方法框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手部检测方法具有实际可用性;融合识别方法准确率达到99%以上,性能优于单一模态,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好性能。通过人机协作拼装、人机协作搬运以及任务点记录和复现等典型人机交互任务,验证了所提人机交互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人体感知 多模态手势识别 交互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人智交互的共享心智模型
8
作者 张亮 王晓宇 +2 位作者 刘舫 马翠霞 王宏安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2,共8页
自然而智能的人机交互是未来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智能体具备理解人类意图和实现类人协作的能力。然而,现有认知模型在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和社会性交互需求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有效支持自然人-智能体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因此,... 自然而智能的人机交互是未来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智能体具备理解人类意图和实现类人协作的能力。然而,现有认知模型在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和社会性交互需求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有效支持自然人-智能体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因此,基于经典认知模型框架,并结合心理理论等社会认知机制,共享心智模型在感知、认知、行为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共享空间模块,构建了包含共同经验、心理理论等模块的多维理论框架。通过共享外部空间的情境同步和共享内部空间的认知对齐,该模型能够动态描述人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机制,为设计具有社会智能的交互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交互自然性的量化评估与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自然交互 认知模型 心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功能拓展
9
作者 陈刚 杨菁 +2 位作者 原慧 安磊 李森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对IBCS的研发近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新质能力增量、作战试验简况与未来发展计划;基于IBCS指挥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设计(战勤人员通用交互接口,CWMI),结合其软件总体架构设计,综合分析了界面布局、主要功能、逻辑关联、实现方法与... 对IBCS的研发近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新质能力增量、作战试验简况与未来发展计划;基于IBCS指挥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设计(战勤人员通用交互接口,CWMI),结合其软件总体架构设计,综合分析了界面布局、主要功能、逻辑关联、实现方法与使用模式等;拓展了IBCS的研发思路、系统特点、预期运用等,并给出了相应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防空反导 IAMD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体系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革命下的人力重构: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挑战、影响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 骆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在数字化智能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人力资源市场,促使传统岗位自动化替代与新型职业模式迅速涌现,进而引发技能结构和价值分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此研究以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 在数字化智能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人力资源市场,促使传统岗位自动化替代与新型职业模式迅速涌现,进而引发技能结构和价值分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此研究以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切入点,构建了智能革命与人力资源市场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系统梳理了技术冲击维度和市场重构机制,深入分析了知识密集型岗位自动化、认知劳动价值链重构、人机协作模式演进以及传统技能与新兴技能转换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DeepSeek、Manus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劳动过程、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快速应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人事制度滞后、职业认证断层、算法偏见和数字监控等伦理风险,导致劳动者利益保障、就业公平及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动态适应的监管框架和全民基本技能账户,强化劳动关系立法;同时,通过产教融合、公共支持和职业转型培训等措施,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人机协同和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此外,设立过渡期就业保障基金、完善数字税及收入再分配机制,以缓解数字鸿沟引发的收入极化风险。研究结论认为,技术进步与市场变革虽为人力资源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必须通过多维度协同治理和制度保障,方能推动技术红利公平惠及全体劳动者,从而实现生产力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提升和社会整体稳定。文章的理论分析和治理建议不仅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应对智能革命冲击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也能够为未来深入探索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MANUS 人力资源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革命 互动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研究综述
11
作者 宫晓东 龚迁 +2 位作者 杨茜 高建朝 刘毓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2,39,I0006,共14页
目的梳理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拓展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方法基于近年工程心理学、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自动控制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 目的梳理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拓展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方法基于近年工程心理学、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自动控制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面临的三个典型问题,包括操作者角色转变带来的情境意识下降、主从端物理空间分离带来的感知通道受限,以及信息传递延迟带来的感知和操控难以同步,对系统人机协同效率、任务的有效完成带来挑战。结果针对以上典型问题,从人机功能协作、情境空间感知增强与交互感知增强三个维度总结、分析研究与实践现状。结论指出关注远程操控系统特性带来的典型问题,从操控者感知与控制增强的视角审视其显控界面交互设计,基于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将多感官协同与智能化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远程操控机器人终端的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提供设计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操控机器人 人机交互 人机功能分配 感知增强 交互控制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线引导的实时动态手势识别方法
12
作者 易月娥 李蔚清 胡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42-2349,共8页
针对手势识别技术在实际交互场景中存在模型参数量大、误触发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线引导的实时动态手势识别方法。利用视线追踪数据对手部骨架序列进行准确分割,同时对骨架数据从多个维度进行特征预处理,利用轻量级的多特征融合... 针对手势识别技术在实际交互场景中存在模型参数量大、误触发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线引导的实时动态手势识别方法。利用视线追踪数据对手部骨架序列进行准确分割,同时对骨架数据从多个维度进行特征预处理,利用轻量级的多特征融合识别网络进行手势识别。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与模拟交互场景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仅使用约0.15M的参数量和3 ms的推理时间,获得了超过主流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在模拟场景下的14类和28类动态手势识别任务中,Levenshtein精度分别为95.9%和94.5%,相对于主流方法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手势识别 人机交互 视线引导 视线追踪 轻量级 多特征融合识别 交互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到自我的镜视:人机交互中的情感投射与误认
13
作者 徐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机交互关系的形成,情感关系是人机交互关系的重要维度。数字复生和AI聊天伴侣从不同侧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又容易在自我的欲望投射下形成过度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自我镜视化的情感误认,从而落入情感...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机交互关系的形成,情感关系是人机交互关系的重要维度。数字复生和AI聊天伴侣从不同侧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又容易在自我的欲望投射下形成过度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自我镜视化的情感误认,从而落入情感陷阱,造成情感依赖。人机交互关系是一种“它异关系”,而非“他者关系”,个体需要认清两者之间的边界,正视自己的情感,通过社会性建构,回归真实自我,才能建立起良性互动的人机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无人机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军 陈磊 +1 位作者 高智杰 朵英贤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5,共13页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无人机是多样化技术设备的优良载体,高性能、智能化的低空无人机将成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低空无人机的模态、飞行、自主能力对应其结构材料与飞行...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无人机是多样化技术设备的优良载体,高性能、智能化的低空无人机将成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低空无人机的模态、飞行、自主能力对应其结构材料与飞行控制、定位导航、自主智能技术,并从这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低空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提出了低空无人机仿生构型与复合材料、多源融合定位、混合智能算法等低空无人机技术发展方向。为推动低空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发展,研究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基础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拓展应用场景与实施示范工程、构建全面安全的防护体系,实现我国无人机产业和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低空/超低空 结构材料 飞行控制 定位导航 自主决策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服务的人机交互综述
15
作者 高俊涛 程玉玉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近年来,元宇宙飞速发展,已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是实现虚实融合的核心,其解决了元宇宙中的多用户协作、沟通、社交等挑战,促进了创新和合作。为了深入探讨元宇宙作为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数字化空间... 近年来,元宇宙飞速发展,已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是实现虚实融合的核心,其解决了元宇宙中的多用户协作、沟通、社交等挑战,促进了创新和合作。为了深入探讨元宇宙作为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数字化空间,其服务如何与人机交互相结合,创造出丰富、沉浸式、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调研了元宇宙和人机交互技术,并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对元宇宙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讨论了元宇宙服务和人机融合的可行性与优势,并整理归纳了现有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元宇宙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服务 人机交互 数字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技术赋能下的家居运动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16
作者 李益炯 李宣 陈英波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524,共9页
目的旨在探索XR技术如何为家居运动产品带来创新设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家健身需求,提升家居运动的体验感、趣味性和科学性。为家居运动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方法首先,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X... 目的旨在探索XR技术如何为家居运动产品带来创新设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家健身需求,提升家居运动的体验感、趣味性和科学性。为家居运动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方法首先,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XR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其次,对现有基于XR技术的家居运动产品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XR技术如何在实际产品中实现沉浸式运动场景构建、实时运动数据监测与个性化运动课程设计等功能。最后,验证评估XR技术在家居运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实际效果与用户体验。结论提出以“沉浸交互”为核心的创新设计方法,从空间扩展、智能动作指导、游戏化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与提升,构建“生理-心理-社交”三位一体的智能运动生态系统。以期为XR技术赋能下的家居运动产品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现实 智能家居 人机交互 游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安全视角下智能应急装备交互方式研究综述
17
作者 王年文 陆春杉 +3 位作者 毕翼飞 孟馨培 张艺滢 王翠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共11页
目的针对公共安全事件高频次、高复杂性的现实挑战,系统梳理国内外智能应急装备的交互方式与功能属性,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可穿戴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智能技术,构建从场景需求到技术赋能再到体验优化的三维设计框架,提升应急产品... 目的针对公共安全事件高频次、高复杂性的现实挑战,系统梳理国内外智能应急装备的交互方式与功能属性,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可穿戴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智能技术,构建从场景需求到技术赋能再到体验优化的三维设计框架,提升应急产品在灾变环境中的功能可靠性与人文属性。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与案例分析法,总结出交互设计的核心原则,揭示多模态融合交互、数字孪生技术及人机协同机制的研究热点。结论研究表明,智能应急装备正从单一物理操控向自然交互演进,通过语音、触觉、视觉及脑机接口等多模态协同,显著提升复杂场景下的操作可靠性与救援效率,为工业设计赋能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助力实现人机协同的智能应急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应急装备 公共安全 交互方式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克隆人:“跨媒介—交互”中的数字沉浸性研究——基于容积视频捕获技术的探讨
18
作者 沈嘉熠 温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容积视频捕获(Volumetric Video)是通过光学扫描来捕捉拍摄对象并生成动静两态4D数字影像模型的前沿机器视觉技术之一。与现有的虚拟数字人不同,它生成的数字克隆人是对真人一比一的真实呈现,故而数字克隆人所具有的视觉情感与叙事场景... 容积视频捕获(Volumetric Video)是通过光学扫描来捕捉拍摄对象并生成动静两态4D数字影像模型的前沿机器视觉技术之一。与现有的虚拟数字人不同,它生成的数字克隆人是对真人一比一的真实呈现,故而数字克隆人所具有的视觉情感与叙事场景于受众而言具有更深刻的沉浸性。本文从数字克隆人的生成逻辑、技术特性出发,深挖其背后生发的感知体验与情感投射,通过跨媒介叙事分析,结合实验室成果探索其沉浸意境与实践意义,揭示数字克隆人在经历“生产—创造”的过程后将客观形态和主观感性融合在一起,冲破了人与技术、人与审美、人与群体的边界,在虚拟世界中转化为现实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体验 交互叙事 容积视频捕获 数字克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
19
作者 牛亚峰 王以俨 +1 位作者 黄炜驰 范林涵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5,共16页
目的研究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分析其关键设计因素与优化策略,为提升眼控系统的操作精度、效率及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从设计工效学的内涵出发,结合眼动交互的基本原理,提出“交互界面优化”“交互动作设... 目的研究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分析其关键设计因素与优化策略,为提升眼控系统的操作精度、效率及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从设计工效学的内涵出发,结合眼动交互的基本原理,提出“交互界面优化”“交互动作设计”及“视线点击增强”三大核心维度,分析其工效学优化策略及技术实现。同时,梳理当前眼控交互技术在传感器性能、意图识别及多模态融合中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其在识别精度、标准化设计及用户体验优化方面的挑战。结论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为眼控交互的高效、自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控交互 设计工效学 人机交互 交互范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觉交互在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张帆 娄焕志 +1 位作者 黄晓峰 孟雨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0-49,共10页
目的针对工业设计流程中触觉反馈缺失问题,通过量化触觉参数构建触觉设计测试系统,建立融触觉设计人机适配研究方法,推动经验驱动型设计向体验驱动型设计转型。方法构建包含低成本触觉手套与上位机控制系统的交互平台,通过30名专业设计... 目的针对工业设计流程中触觉反馈缺失问题,通过量化触觉参数构建触觉设计测试系统,建立融触觉设计人机适配研究方法,推动经验驱动型设计向体验驱动型设计转型。方法构建包含低成本触觉手套与上位机控制系统的交互平台,通过30名专业设计人员三种把手尺寸的触觉盲测,结合SUS可用性量表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从操作准确率(客观)与功能适配性、佩戴体验(主观)多维度评估系统效能。结果触觉反馈使设计尺度感知准确率达81%,验证其决策有效性;SUS得分72.1分表明系统具备良好可用性;皮尔逊系数显示佩戴舒适度与手指灵活性显著影响决策效率。结论本研究提出的融触觉交互系统通过量化触觉体验数据,有效提升人机尺度设计迭代精度,其轻量化特性与模块化架构为装备设计提供高适配性解决方案,建立的“融触觉设计流程方法”为工业设计经验设计向体验设计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交互 人机交互 装备设计 工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