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汤正婷 许滢洁 +1 位作者 杨德钊 孟凡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用胶原蛋白海绵,C组不使用移植物。于拔牙后18周、24周开展种植手术,并编为A1、A2;B1、B2;C1、C2组,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槽嵴顶骨缺损的病例测量牙槽嵴缺损的最大近远中径(L)、颊舌径(W)及深度(H),计算体积(V)值(V=L×W×H);无牙槽骨顶骨缺损的病例取种植窝骨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A1、A2组牙槽嵴顶骨缺损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32、0.14;B1、B2组分别为:0.75、0.43;C1、C2组分别为:0.72、0.37。A1B1组间、A2B2组间、A1C1组间及A2C2组间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及A1C1组间新生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用于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保存可缩短成骨时间(18周),减少不良愈合的发生,为后期种植手术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654-5p通过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控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均强 陈华 +6 位作者 郑晓飞 张伯勋 王岩 唐佩福 佘飞 宋青 黎檀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明确萎缩性骨不连组织水平表达上调的hsa-miR-654-5p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中对其预测靶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分离培养hBMSCs,将第4代hBMSCs培养16 h... 目的明确萎缩性骨不连组织水平表达上调的hsa-miR-654-5p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中对其预测靶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分离培养hBMSCs,将第4代hBMSCs培养16 h后分别按相应体系转染细胞,再培养48 h后取六孔板内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取24孔板内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当hBMSCs中hsa-miR-654-5p过表达时,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发生明显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BMP2的预测靶位点直接受hsa-miR-654-5p的抑制调控,该靶位点被突变后hsa-miR-654-5p对BMP2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 hsa-miR-654-5p可通过作用于BMP2的特定靶位点而直接抑制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hsa-miR-654-5p的变化在成骨分化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分化 实时定量PCR 蛋白印迹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和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5 位作者 刘明昕 潘志 律广富 陈港 姜鸿远 郭骏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20g·L-1 VAP组,通过检测各组hBM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确定体外用药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VAP各组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10g·L-1 VAP组细胞中ALP活性最高(P<0.01);CCK-8法,10g·L-1 VAP组hBMSCs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P诱导培养第9天hBMSCs增殖率最高,且进入平台期,之后hBMSCs的增殖率开始下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能够提高hBMSCs中ALP活性,促进hBMSCs增殖分化,上调hBMSCs中BMP-2及其下游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VAP对hBMSCs骨形成及骨代谢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纤维细胞中B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3 位作者 刘明昕 唐燕 张鹏飞 潘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LGTDG)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转导通路及BMP-2表达的影响,阐明LGTDG抗强直性脊柱炎(AS)骨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S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与0.5、1.0、1.5和2.0 mg·L-1给药组,检测各组细胞内碱性磷...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LGTDG)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转导通路及BMP-2表达的影响,阐明LGTDG抗强直性脊柱炎(AS)骨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S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与0.5、1.0、1.5和2.0 mg·L-1给药组,检测各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1.0mg·L-1给药组的细胞增殖率;生化检测法定量检测对照组与1.0 mg·L-1给药组BMP-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与1.0mg·L-1给药组BMP-2和Cbfal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细胞中ALP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1.0mg·L-1给药组细胞的ALP活性为最低(P<0.01)。CCK-8法检测,1.0mg·L-1给药组AS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DTDG诱导第4天细胞增殖率最高,进入平台期后细胞的增殖率开始下降。生化检测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0mg·L-1给药组BMP-2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GTDG通过对B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有效地抑制AS成纤维细胞内BMP-2表达,延缓细胞向成骨型分化导致AS骨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强直性脊柱炎 骨形态发生蛋白 2 成纤维细胞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及其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1 位作者 王会信 赵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制备珊瑚(coral)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人工骨并测试其骨诱导活性。方法:将rhBMP-2与珊瑚复合后植入鼠肌袋内。6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复合骨(1∶20w/w);第2组为复合... 目的:制备珊瑚(coral)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人工骨并测试其骨诱导活性。方法:将rhBMP-2与珊瑚复合后植入鼠肌袋内。6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复合骨(1∶20w/w);第2组为复合骨(1∶40w/w);第3组为单独珊瑚。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并用图象分析法作成骨定量测定,结果:术后1周,可见复合材料表面及孔洞内有软骨形成。3周出现编织骨。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珊瑚被部分吸收。诱导成骨的量有时间依赖性和rhBMP-2剂量依赖性。结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珊瑚可能是目前能使用的rhBMP-2最合适的缓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人骨形成蛋白2 珊瑚 骨诱导 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1 位作者 王会信 赵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将珊瑚与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并与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通过X线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方法来评价此复合人工骨的骨... 将珊瑚与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并与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通过X线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方法来评价此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植入骨缺损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形成,机械强度不断增大;12周后,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缺损区抗压强度接近正常的骨组织。该复合人工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珊瑚 人工骨 生物力学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熟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诱导成骨活性 被引量:79
7
作者 赵明 王会信 周廷冲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报告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成熟肽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用AflⅡ酶剪除BMP-2cDNA中的信号肽及前肽部分的序列,将编码成熟肽的cDNA3′端0.36kb基因片段克隆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报告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成熟肽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用AflⅡ酶剪除BMP-2cDNA中的信号肽及前肽部分的序列,将编码成熟肽的cDNA3′端0.36kb基因片段克隆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MX-1质粒的ATG下游,受控于PLPR启动子。重组子以大肠杆菌DH5α为宿主细胞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工程菌经42℃6h诱导后,在SDS-PAGE上出现一条新蛋白带,分子量约为12kD,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表达产物经初步纯化后,可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熟肽(rhBMP-2m)。小鼠肌肉植入试验发现。rhBMP-2m植入后的不同时间,在局部出现间质细胞的聚集和增生、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的生成和硬质骨的形成,证明rhBMP-2m具有明显的诱导新骨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 蛋白 DNA 重组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2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hBMP-2的活性检测 被引量:6
8
作者 石正松 李强 +2 位作者 宁寅宽 蔡伟良 李诗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 BMP-2)基因植入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内后的活性,为后续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1.采用髓芯减压联合液氮冰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2.将造模成功的兔子随机分为A、B... 目的探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 BMP-2)基因植入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内后的活性,为后续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1.采用髓芯减压联合液氮冰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2.将造模成功的兔子随机分为A、B、C3组(n=12),A组不植入材料,为对照组,B、C组分别植入DBM/BMSCs、h BMP-2/BMSCs/DBM;3.术后第1、第2、第3周各组分别处死4只兔子,分别运用PCR、RTFQ-PCR、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内h BMP-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评估h BMP-2基因在兔体内的活性。结果植入后,在第1、第2、第3周,PCR结果示:A、B两组h BMP-2基因呈阴性表达,C组h BMP-2基因呈阳性表达;RTFQ-PCR示:C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47±0.025,0.895±0.059,P=0.081;Western blot示:A、B两组h BMP-2蛋白在兔体内呈阴性表达,C组h BMP-2蛋白呈阳性表达;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显示:C组h BMP-2蛋白表达灰度值(目的/内参)分别为:0.530±0.056、0.507±0.066、0.475±0.086,且两两之间比较P>0.05。结论 h BMP-2基因转染BMSCs植入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内后能够稳定表达,进而能够持续诱导BMSCs向骨细胞分化,达到修复股骨头坏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股骨头坏死 PCR 荧光定量PCR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破裂法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鼠骨骼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钦峰 杜芳 +1 位作者 徐岩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pIRES-rhBMP2-EGFP在小鼠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和B组选择右侧胫前肌为注射点,其中A组注射质粒,B组注射质粒与...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pIRES-rhBMP2-EGFP在小鼠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和B组选择右侧胫前肌为注射点,其中A组注射质粒,B组注射质粒与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30μg;C组和D组选择右侧股四头肌为注射点,其中C组注射质粒,D组注射质粒和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100μg。7d后处死A组和B组小鼠,取胫前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14d后处死C组和D组小鼠,取股四头肌行免疫组化检测rhBMP-2表达情况。结果7d后B组阳性肌纤维百分率高于A组(P<0.05);14d后,C组和D组都可检测到rhBMP-2的表达,但D组rhBMP-2表达量比C组多。结论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能增加外源性rhBMP-2基因在小鼠体内骨骼肌转染率和表达水平,有望为牙周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基因治疗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P1下调和ferritin上调在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稷杰 刘亚伟 +2 位作者 何敏毅 余斌 王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分化模型;鉴定参与比格犬BMSCs细胞成骨分化过调控的蛋白质,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比格犬BMSCs细胞,rhBMP-2诱导细胞成骨分化7 d,基于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 目的建立稳定的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分化模型;鉴定参与比格犬BMSCs细胞成骨分化过调控的蛋白质,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比格犬BMSCs细胞,rhBMP-2诱导细胞成骨分化7 d,基于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成骨分化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感兴趣的蛋白质LASP1、ferritin轻链和重链表达情况用Q-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成功诱导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得rhBMP-2诱导上调的蛋白质9个,下调的蛋白质11个。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对LASP1和ferritin表达情况进行了验证,发现rhBMP-2诱导7 d后,LASP1显著下调而ferritin显著上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 LASP1在调节细胞骨架活性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而ferritin是细胞铁离子稳态维持的重要分子,提示这两种蛋白质在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LASP1 FERRI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牛骨形成蛋白骨诱导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1 位作者 孟昭业 王会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10,215,I011,共4页
将500μg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500μg牛骨形成蛋白(bBMP)以胶原作为载体分别植入同一SD大鼠两侧股部肌肉内。取材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钙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植入局部均可见软骨细胞... 将500μg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500μg牛骨形成蛋白(bBMP)以胶原作为载体分别植入同一SD大鼠两侧股部肌肉内。取材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钙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植入局部均可见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形成,胶原大部分被降解吸收;3周,两组均诱导板层骨和骨髓形成,胶原被完全降解吸收;rhBMP-2组诱导形成的软骨或骨组织的量明显多于bBMP组。此结果提示:rhBMP-2的骨诱导活性优于b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 骨形成骨 RHBMP-2 BB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Ⅱ型胶原复合rhBMP-2/bFGF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的缺损 被引量:7
12
作者 束志勇 查振刚 +4 位作者 汪炬 黄春华 刘宁 吴昊 王双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Ⅱ型胶原涂层改性后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材料(PLGA-Ⅱ型胶原)用作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载体来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之间... 目的:探讨经Ⅱ型胶原涂层改性后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材料(PLGA-Ⅱ型胶原)用作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载体来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之间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9只,用在兔右侧膝关节内侧髁钻孔的方式建立软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bFGF复合物,B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复合物,C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bFGF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GA-Ⅱ型胶原支架材料,E组未植入任何材料。将A、B、C组统称为实验组,D、E组统称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复合材料对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A组的效果最佳,对照组的软骨缺损的修复不明显,实验组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种带生长因子的复合体材料对兔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LGA-Ⅱ型胶原复合物可用作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的载体材料。生长因子rhBMP-2、bFGF对软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剂量比为0.5 mg∶50 ng时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交酯-乙交酯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关节软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司晓辉 刘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2 )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HPDLF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HPDLFs,并观察rhBMP2对HPDLFs增殖、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骨钙素 (OC)合成及矿化结节形成的作用。结果 :0 2 5~ 2mg mlrhBMP2对H... 目的 :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2 )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HPDLF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HPDLFs,并观察rhBMP2对HPDLFs增殖、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骨钙素 (OC)合成及矿化结节形成的作用。结果 :0 2 5~ 2mg mlrhBMP2对HPDLFs的增殖无明显作用 ,0 5~ 2mg mlrhBMP2显著提高HPDLFs的ALP活性 ,刺激OC合成和矿化结节形成。结论 :rhBMP2对HPDLFs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矿化 牙科材料 生物学作用 RH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生物学活性及其载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常勇 毛天球 +2 位作者 王会信 赵明 白艳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共3页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主要生物学作用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缺损的修复。采用小鼠肌袋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2在不同剂量下的异位成骨活性。实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骨诱导活性,...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主要生物学作用是诱导新骨形成和促进骨缺损的修复。采用小鼠肌袋模型,观察了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2在不同剂量下的异位成骨活性。实验结果表明,rhBMP-2具有较强的骨诱导活性,其生物学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另外还首次报道了将经综合化学处理的小羊骨松质作为rhBMP-2的载体,使两者有机结合,研制成一种新型复合异种骨,并经小鼠异位诱导实验证实,经综合化学处理的骨松质是rhBMP-2的良好载体,能够显著提高rhBMP-2的骨诱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诱导成骨 骨缺损 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奇春 刘彦普 +1 位作者 杨维东 张晓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BMP - 2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单独或联合作用对人骨髓基质细胞 (H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四唑盐比色法 (MTT)、碱性磷酸酶 (ALP)测定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hBMP - 2和b -FGF...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BMP - 2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单独或联合作用对人骨髓基质细胞 (H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四唑盐比色法 (MTT)、碱性磷酸酶 (ALP)测定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hBMP - 2和b -FGF单独或联合作用时HBMSC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 :rhBMP - 2对HBMSC的增殖和ALP表达均有促进作用 ;b -FGF促进HBMSC增殖 ,但抑制ALP表达 ;rhBMP - 2和b -FGF联合作用时HBMSC的增殖和ALP活性较单独作用有显著提高。结论 :rhBMP - 2和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作用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对成纤维细胞表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磊 刘少华 +2 位作者 张梅 曲迅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骨形成蛋白-2(Ad-BMP-2)基因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s)后,对HELFs的表型特别是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ELFs,并用Ad-BMP-2进行转染。观察转染前后HELFs的形态学变化;用四唑盐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染色...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骨形成蛋白-2(Ad-BMP-2)基因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s)后,对HELFs的表型特别是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ELFs,并用Ad-BMP-2进行转染。观察转染前后HELFs的形态学变化;用四唑盐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蛋白印迹以及体外矿化实验,检测转染BMP-2基因后HELFs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BMP-2蛋白表达和矿化能力的变化。结果HELFs经Ad-BMP-2转染后,胞体变大,由单一细长梭形转变为多种形态,由单层生长变为复层生长;转染后HELFs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酶染色见大部分细胞呈现阳性反应;蛋白印迹检测到明显的BMP-2蛋白条带;细胞经茜素红S染色后出现桔红色的矿化结节。结论经Ad-BMP-2转染后,HELFs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变,具有了矿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腺病毒载体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体对铬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干 李奇 +2 位作者 林荔军 段鑫 张西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在不同浓度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缓释体干预下气囊内组织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骨破坏素(OPG)表达情况。方法在大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大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植骨气... 目的建立大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在不同浓度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缓释体干预下气囊内组织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骨破坏素(OPG)表达情况。方法在大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大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植骨气囊模型大鼠分成5组:空白组、铬颗粒组、5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10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和20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各组分别用药处理,2周后取出囊腔内组织进行RANKL、OPG的Wester-blot、Rt-PCR检测,并对囊腔内骨片行TRAP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RANKL、OPG在各组囊腔组织中均有表达。骨片破骨细胞染色面积、RANKL、OPG的Wester-blot和RT-PCR结果及RANKL/OPG值,在铬颗粒组中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在3个rhBMP-2缓释体干预组内,随着rhBMP-2缓释体浓度增高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白组和200μg/L rhBMP-2缓释体+铬颗粒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植骨气囊模型成功的模拟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铬颗粒可以引起RANKL/OPG值升高,促进溶骨;rhBMP-2缓释体通过降低RANKL/OPG值,从而促进成骨、抑制骨吸收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植骨气囊模型 铬颗粒 rhBMP-2缓释体 RANKL OPG RANKL/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α型半水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植骨材料的成骨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有福 高金鉴 +4 位作者 高浩然 张恩尉 薛为高 文艳华 钱济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评价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的α型半水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α-CSH/n HA)复合植骨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制备可注射性α-CSH/n HA/rh BMP-2复合材料,取12只成年绵羊,分别经左侧椎弓根在L1-L6椎体上制作直径... 目的:评价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的α型半水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α-CSH/n HA)复合植骨材料的成骨性能。方法:制备可注射性α-CSH/n HA/rh BMP-2复合材料,取12只成年绵羊,分别经左侧椎弓根在L1-L6椎体上制作直径6mm、深15mm的6个洞形缺损,第一只绵羊的椎体缺损随机分为3组,其余羊的椎体都按此进行分组,即L2、L5为实验组,L1、L4为对照组,L3、L6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植入α-CSH/n HA/rh BMP-2复合材料;对照组植入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CPC);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各处死4只动物,取椎体标本分别行X线及micro-CT扫描,观察缺损修复情况;行生物力学检查,测定椎体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行组织学观察比较新骨生成率。结果:术后4周时,实验组压缩强度及压缩模量与CP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显著性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8周和1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显著性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影像学及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4周时,实验组复合材料大部分已降解,密度稍低于正常骨,可见大量纤细短小、尚未塑形的新生骨小梁,边缘有大量成骨细胞环绕;对照组CPC材料呈高密度充满整个缺损,未见明显降解吸收征象,材料与骨的界限明显,缺损边缘有少量幼稚骨小梁形成;空白对照组缺损较大,边缘整齐,几乎看不到有新骨生成。术后8周时,实验组复合材料完全降解,缺损内新生骨小梁数量增多,增粗变长,且开始早期塑形;对照组材料开始部分降解,在边缘和中心降解区可见明显新骨形成,新生骨小梁数量较实验组少;空白对照组缺损修复不明显,边缘只可见少量新生骨小梁。术后12周时,实验组缺损完全被新生骨小梁充满,骨小梁趋于成熟,结构与正常骨小梁相似,密度与正常骨接近,很难与正常部位区分;对照组CPC大量降解,只残留一小团块状和零星的材料,缺损边缘修复明显,新生骨小梁长入残余材料内,将其分割成岛屿状;空白对照组缺损依然较大,呈低密度影清晰可见,新骨生成很少。结论:α-CSH/n HA/rh BMP-2复合材料在绵羊体内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是较好的微创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半水硫酸钙 纳米羟基磷灰石 胸腰椎骨折 微创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和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联合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东 顾晓明 +2 位作者 杨维东 钱奇春 陈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5,共3页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地塞米松 (Dex)单独和联合作用对骨髓基质细胞 (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利用四唑盐比色法(MTT)、细胞总蛋白考马斯亮蓝测定法及碱性磷酸酶 (ALP)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rhBMP 2和Dex单独和...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地塞米松 (Dex)单独和联合作用对骨髓基质细胞 (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利用四唑盐比色法(MTT)、细胞总蛋白考马斯亮蓝测定法及碱性磷酸酶 (ALP)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rhBMP 2和Dex单独和联合作用后BMSC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显示 ,rhBMP 2对BMSC的增殖和ALP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 ,Dex促进ALP的表达 ,但高浓度的Dex对BMSC有增殖抑制 ,rhBMP 2和Dex联合作用后BMSC的增殖和ALP活性较单独作用有更明显的升高。提示rh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骨形成蛋白-2 地塞米松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生物学效应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CHA修复甲状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龙城 胡万青 +5 位作者 林文彪 曹高翔 黄海波 夏薇 陆梦漪 韦干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寻找一种修复甲状软骨缺损的新支架材料。方法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I型胶原-羟基磷灰石(CHA)为材料,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采用泡沫凝胶注模法制备不同羟基磷灰石... 目的寻找一种修复甲状软骨缺损的新支架材料。方法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I型胶原-羟基磷灰石(CHA)为材料,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采用泡沫凝胶注模法制备不同羟基磷灰石(HA)含量(60%、50%、40%体积分数)的甲状软骨支架,检测其孔隙率,扫描电镜观察其孔隙大小。选取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切除一侧甲状软骨板,A组为缺损区植入rhBMP-2/cHA复合支架,B组为缺损区植入CHA支架,C组为缺损区填塞明胶海绵作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1、3、7周各组随机抽取3只兔取材行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HA体积分数为50%的支架孔隙率为(50.54±3.02)%,其抗压强度为(2.50±0.24)MPa,孔隙结构主要以100~200μm的内部联通的球状孔洞为基本特征。术后3周,3组材料均完全降解,A组可见少量半透明状的骨性结节,B组见较多纤维结缔组织生成而末见骨样组织形成;术后7周,A组缺损区有块状骨性组织生成,切面呈黄白色,质地较硬,新生骨质与对侧未切除甲状软骨边缘紧密结合,B组缺损区仍只见纤维结缔组织覆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组7周术区软骨母细胞增生伴成软骨区域形成,可见软骨细胞增生及软骨骨质形成;B组、C组术区见成熟的纤维细胞增生,均未见软骨细胞及成熟骨细胞生成。结论HA体积分数为50%的支架与rhBMP2及I型胶原复合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为甲状软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羟基磷灰石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甲状软骨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