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教研的本质、误区与回归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华 时一帆 卢国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1,共9页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通过“人—机—人”协同教研决策,实现“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优化的循证实践。据此审视智能教研的典型误区主要体现在囿于可疑模型的教研数据、高估数据效用的教研决策、陷入单性异化的教研循证实践三个方面。为走出现有误区,未来智能教研亟须通过三大途径实现理性回归:一是联合研发保障智能教研数据质量的可信基础模型;二是借鉴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合力探索智能教研“人—机—人”协同决策的实践新课题;三是内外联动推进科学性证据库的建设,正视经验性证据的合理价值,持续优化智能教研的循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研 可信模型 “人—机—人”协同决策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四定”研究Ⅲ:实施路径及保障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其亭 贺豪 +1 位作者 臧超 纪义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06,共8页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同与系统治理原则、软硬实力协同并进原则、生态保护与节水优先原则、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原则;提出多方案对比分析和调控模型两类方法来选择确定“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从绿色转型、和谐发展、技术创新、工程建设与政策完善5个方面,给出“四水四定”的具体实施路径;构建“四水四定”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理论方法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管理机制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工程建设体系和文化教育体系。研究成果可为“四水四定”的贯彻落实提供指导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实施路径 保障体系 人水关系学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四定”研究Ⅰ:概念内涵及理论依据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其亭 李佳敏 +1 位作者 马军霞 张志卓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88,共8页
“四水四定”作为一种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原则,以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核心理念,强调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系统梳理“四水四定”提出背景与实践成效,分析其实施意义。在基于对“四水四定”多维理解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 “四水四定”作为一种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原则,以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核心理念,强调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系统梳理“四水四定”提出背景与实践成效,分析其实施意义。在基于对“四水四定”多维理解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界定“四水四定”的概念,从收支平衡、和谐平衡、供需平衡、共生平衡4方面解读其内涵;探讨“四水四定”的科学道理,阐述“四水四定”的5个基本原理,总结“四水四定”的主要理论和理论依据。对“四水四定”概念解读及理论基础的分析,有助于拓展“四水四定”研究思路,为后续“四水四定”应用与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水资源刚性约束 水资源动态调配 人水关系学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PBL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周瑜 张其亮 王丽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2,共7页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深度学习理论指导知识迁移与能力建构。教学实施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案例生成、任务优化、逻辑验证与反馈迭代等智能支持。通过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主动性、专业归属感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的适应性与创造力得到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该教学模式为工科教学智能化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项目式学习 人机协同 电气工程 创新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了吗?——基于人力资本结构与知识吸收能力视角
5
作者 苏涛永 郭鑫 李雅洁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6,共16页
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下,持续性创新能使企业紧跟技术变化趋势,满足市场需求,在动态环境中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而人工智能为企业促进持续性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突破口。文章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人工智能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促进效应,... 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下,持续性创新能使企业紧跟技术变化趋势,满足市场需求,在动态环境中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而人工智能为企业促进持续性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突破口。文章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人工智能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促进效应,从人力资本结构和知识吸收能力视角厘清具体作用机制,探究数据要素与环境不确定性两种情境因素对人工智能与持续性创新关系的影响,以2011—2022年中国工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企业持续性创新具有促进效应。人工智能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高知识吸收能力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数据要素强化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促进效应,环境不确定性削弱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促进效应。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持续性创新的促进效应在高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表现更突出。研究结论扩展了知识基础观在数智化时代的应用情境,从时间维度视角丰富了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效应的研究内容,为企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创新绩效,进而在数字创新范式下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持续性创新 知识基础观 人力资本结构 知识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
6
作者 王红 姜沅辰 +1 位作者 梅新 张明达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作为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业课程之一,重在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农业实践相结合。为提升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农业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以湖北大学研究生课程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案例... 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作为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业课程之一,重在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农业实践相结合。为提升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农业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以湖北大学研究生课程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案例库建设为例,在分析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以荆门市为研究区域,从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可视化表达出发,基于“人-地-物”3个维度,设计冬闲田提取、三大粮食作物长势监测等案例。结果表明,该案例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农业 空间信息可视化 案例库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弼的体用论及其无为思想
7
作者 陈徽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在王弼的思想体系中,体用论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我们准确把握他的诸如道物(现象)关系、无为和心性功夫等思想的基本依据。就治道来说,王弼既推崇道家的无为之治,又试图融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故其所谓“无为”便具有两种义涵:一谓治者纯粹效... 在王弼的思想体系中,体用论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我们准确把握他的诸如道物(现象)关系、无为和心性功夫等思想的基本依据。就治道来说,王弼既推崇道家的无为之治,又试图融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故其所谓“无为”便具有两种义涵:一谓治者纯粹效法道体,“以无为心”“以无为用”,摒弃一切有为之举,是曰“崇本息末”;二谓治者基于“有生于无”之理,以道家的无为吸纳、统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是曰“崇本举末”(或“守母存子”)。与上述无为思想相应,王弼还提出了“舍己”的功夫论:它以“无欲”为核心,以复归心体虚无的本来状态为指向。至于“性其情”,它原非指一种独立的涵养功夫,本意是强调性与其所发之情的一体相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体用论 无为 舍己功夫 性其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视角下数字人文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嘉龙 李亚菲 +1 位作者 宋宁远 裴雷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6,共13页
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资料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重数据分析、轻问题论证与解释的现象,无法有效融入传统人文研究框架。在循证视角下,文章梳理人文研究循证过程,构建SMCI模型描述人文研究问题,从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 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资料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重数据分析、轻问题论证与解释的现象,无法有效融入传统人文研究框架。在循证视角下,文章梳理人文研究循证过程,构建SMCI模型描述人文研究问题,从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证据综合三个层面开展问题驱动的数字人文循证决策。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从证据利用检索出发梳理人文研究问题描述中的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特征及证据综合的具体路径;从证据制作检索出发梳理人文研究问题论证中资料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二手证据与问题论证的相关性,并依据论证需求制作一手证据。结果表明,循证视角下的数字人文循证路径,为数字人文开展研究问题有谱系、研究证据有来源、研究结果可解释的数据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问题驱动的数字人文循证决策的开展需依据循证范式重构人文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决策 数字人文循证 问题驱动 南京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社工一体化模式在肿瘤患者人文关怀中的实践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乙舒 陈华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医-护-社工三方一体化合作模式下为肿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躯体化治疗,同时与医务社工一起制定和实施人文关怀内容,共同开展小组工作、个案工作和主题活动,为患者提供社会、经济、心理等服务。... 目的探讨在医-护-社工三方一体化合作模式下为肿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躯体化治疗,同时与医务社工一起制定和实施人文关怀内容,共同开展小组工作、个案工作和主题活动,为患者提供社会、经济、心理等服务。结果小组工作开展34次,直接服务人数448人;个案工作开展66次,直接服务人数73人;主题活动开展9次,直接服务人数548人。分别访谈10名护士、5名医生、10例患者、5名家属、4名社工,均对社工工作持正面态度。结论通过建立医、护与医务社工三方的合作模式,在为患者提供躯体治疗的同时,也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可弥补单纯医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为患者实施更全面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工 肿瘤患者 人文关怀 小组工作 个案工作 主题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17
10
作者 梁义芝 刘云飞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0-52,共3页
1.引言 agent最早提出于60年代,由于当时的硬件水平与计算机科学理论水平的限制,agent的能力不强,几乎没有影响力。近几年来,计算机的软件技术(特别是面向对象技术)、硬件技术、并行计算和分布处理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使得分布... 1.引言 agent最早提出于60年代,由于当时的硬件水平与计算机科学理论水平的限制,agent的能力不强,几乎没有影响力。近几年来,计算机的软件技术(特别是面向对象技术)、硬件技术、并行计算和分布处理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使得分布的、合作的多agent系统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AI研究者又开始了对多agent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并行分布计算领域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MULTI-AGENT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职普融通:技能危机、价值重构与实现路径——基于个体、社会与文化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38,共8页
技能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提出时代挑战。面对职普割裂导致技能片面化发展、技能错配与文化价值遮蔽等三重危机。职普融通应从个性化价值回归、社会化价值彰显以及文化化价值升华等三个方面重构价值框架,形成技能型社会公民... 技能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提出时代挑战。面对职普割裂导致技能片面化发展、技能错配与文化价值遮蔽等三重危机。职普融通应从个性化价值回归、社会化价值彰显以及文化化价值升华等三个方面重构价值框架,形成技能型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本增值和技能文化建构等三重维度框架体系,进而构建职普融通的现实进路。一是构建技能型社会公民素养培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协同发展;二是构建制度政策、教育系统和校企合作等三个维度的社会支持,赋能技能型社会的技能供给;三是构建社会文化观念、职普选择文化、职普治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四维度技能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职普融通 人的全面发展 技能型人力资本 技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β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相友 伍军 +5 位作者 罗丹 陈晚先 朱戈丽 张艳霞 毕智敏 封宝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4-960,共7页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株第5~10代[HMr SV5,DMEM/F12培养基含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观察1.5%、2.5%、4.25%(质量分数)葡萄糖腹膜透析液(dextrose)及线粒体呼吸链...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株第5~10代[HMr SV5,DMEM/F12培养基含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观察1.5%、2.5%、4.25%(质量分数)葡萄糖腹膜透析液(dextrose)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抑制剂鱼藤酮(rotenone),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Ⅱ抑制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F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Ⅲ抑制剂抗霉素A(antimycin A)对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通过小RNA干扰技术下调NLRP3的表达,免疫印迹分析4.25%高糖腹膜透析液作用下细胞IL-1β的表达;通过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诱导自噬,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 related gene 5,ATG5)siRNA、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siRNA抑制自噬,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免疫印迹分析IL-1β的表达。结果:对照组、1.5%高糖腹膜透析液、2.5%高糖腹膜透析液、4.25%高糖腹膜透析液、鱼藤酮(10μmol/L)、抗霉素A(50 mg/L)、噻吩甲酰三氟丙酮(10μmol/L)各组细胞上清IL-1β的相对表达依次为0、0.175±0.082、0.418±0.163、2.357±0.288、2.642±0.358、3.271±0.462、0.123±0.091,提示2.5%高糖腹膜透析液、4.25%高糖腹膜透析液、鱼藤酮、抗霉素A作用细胞IL-1β表达明显升高,应用NLRP3 siRNA可阻断上述效应;此外,对照组、阴性对照siRNA(negative control,NC siRNA)、RSV(50μmol/L,诱导自噬)、3-MA(10 mmol/L,抑制自噬)、ATG5 siRNA(抑制自噬)、Beclin1 siRNA(抑制自噬)各组总线粒体荧光强度分别为1.76±0.42、1.83±0.55、1.85±0.62、7.36±0.92、5.35±0.77、5.06±0.62,超氧化线粒体荧光强度分别为821.68±95.12、868.15±102.82、723.39±92.56、1 660.08±113.65、1 433.01±107.24、1 562.36±112.88,结合免疫印迹结果,提示抑制自噬可增强线粒体ROS产生和提高IL-1β表达,诱导自噬对ROS、IL-1β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期应用高糖腹膜透析液,腹膜间皮细胞NLRP3-IL-1β持续激活,实时启动自噬可能成为干预NLRP3-IL-1β持续激活、延缓腹膜透析腹腔慢性炎症及腹膜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腹膜透析液 人腹膜间皮细胞 NLRP3 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中主管-下属关系的运作机制与效果 被引量:48
13
作者 王忠军 龙立荣 刘丽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8-809,共12页
基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以下属关系投入-主管资源回报的概念架构来展现组织中主管与下属关系互动的实质,对主管-下属关系的运作效果与机制进行跨层次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法获得54个工作群体的426名下属与主管的对偶数据,基于HLM分析... 基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以下属关系投入-主管资源回报的概念架构来展现组织中主管与下属关系互动的实质,对主管-下属关系的运作效果与机制进行跨层次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法获得54个工作群体的426名下属与主管的对偶数据,基于HLM分析的结果表明:下属在工作之余对主管的私人关系投入不仅能直接获得主管的工具性资源回报与情感性资源回报,还能通过领导-成员交换(LMX)间接地获得主管的工具性与情感性资源回报,而在工作群体内基于私人关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特征对主管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互动与关系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管-下属关系 关系投入 资源回报 领导-成员交换 关系导向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基插入产生HLA无效等位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确认
14
作者 全湛柔 钟艳平 +2 位作者 何柳媚 杨冰娜 邹红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6-279,共4页
目的:确认1例碱基插入产生无效等位基因HLA-C*08:127N的序列。方法:应用PCR-SSOP及PCR-SBT进行HLA常规检测,发现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HLA-C的序列图谱均存在异常。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该位点序列进行确认。结果:HLA-C位点SSOP分型结果为... 目的:确认1例碱基插入产生无效等位基因HLA-C*08:127N的序列。方法:应用PCR-SSOP及PCR-SBT进行HLA常规检测,发现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HLA-C的序列图谱均存在异常。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该位点序列进行确认。结果:HLA-C位点SSOP分型结果为C*03:04,C*08:01;SBT结果分析时发现序列在第3外显子疑似插入或缺失,二代测序确认结果为C*03:04,C*08:127N。结论:碱基插入产生HLA无效等位基因,SBT分析软件无法给出正确的结果,而二代测序技术可以更直观得到准确的HLA分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无效等位基因 碱基插入 移码突变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一个常见型新等位基因HLA-C*08:22的基因频率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自谦 王大明 +1 位作者 邓志辉 徐筠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93-1495,共3页
本研究调查南方汉族人群中1个常见型的HLA新等位基因C*08:22的基因频率。对163份南方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血样进行常规的HLA-C基因第2、第3和第4外显子测序分型;对所检出的32份带有C*08:01:01/08:22模棱两可结果的样本,进一步增加HLA-C... 本研究调查南方汉族人群中1个常见型的HLA新等位基因C*08:22的基因频率。对163份南方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血样进行常规的HLA-C基因第2、第3和第4外显子测序分型;对所检出的32份带有C*08:01:01/08:22模棱两可结果的样本,进一步增加HLA-C基因的第5和第6外显子测序。在C*08:22被发现和获得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认可前,对40例被鉴定携带C*08:01:01等位基因的无血缘关系供/受者进行HLA-C基因外显子2-6再测序。所有的序列均导入Assign 3.5 SBT软件,分析等位基因型。结果表明,32份无血缘关系个体检出C*08:01:01/08:22模棱两可结果的样本中,发现3例样本鉴定为C*08:22,南方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中C*08:22的基因频率为0.92%。回顾性分析以往40例携带C*08:01:01等位基因的无血缘关系供/受者对发现,其中2对供/受者实际为C*08:22。结论:C*08:22在南方汉族中为常见型的HLA等位基因,当测序分型出现C*08:01:01/08:22模棱两可的结果时,不能轻易视为罕见型等位基因而错误地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新等位基因 C*08 测序分型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智协作的概念设计认知与绩效研究
16
作者 葛仕钧 崔因 +2 位作者 綦凯泽 孙远波 李甲华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45,共13页
目的旨在深入探索人智协作概念设计的优势和局限,结合神经科学、生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三重研究范式,测量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对设计师的认知过程、设计结果(绩效)及协作体验的影响。方法使用GPTs开发一款概念设计智能体,将30名参与者随机分为... 目的旨在深入探索人智协作概念设计的优势和局限,结合神经科学、生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三重研究范式,测量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对设计师的认知过程、设计结果(绩效)及协作体验的影响。方法使用GPTs开发一款概念设计智能体,将30名参与者随机分为人-智组和人-人组,进行一项10min的概念设计任务对照。结果认知过程中,与智能体合作,显著提高了参与者大脑认知资源的协调性,降低了大脑认知负荷和生理皮肤电激活程度。在输出结果中,参与者与智能体进行协作时表现出更高的思维流畅性,而与人协作时则展现出更强的原创性。参与者普遍认为智能体具备出色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与其协作时压力更小。但智能体需要被参与者主导决策,且在沟通效率和信任度上不及人类协作者。结论当前,智能体在提升设计师大脑认知效率、提高创意产出数量,以及稳定任务压力和情绪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原创性、沟通效率和信任度方面仍需要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设计 大语言模型智能体 -智协作 -人协作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皮肤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壮族群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w基因遗传多态性的测序分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大明 高素青 +2 位作者 戎红辉 徐筠娉 邓志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71-77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壮族人群HLA-Cw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采用自行建立的HLA-Cw基因测序分型方法,对150份壮族非血缘个体血样HLA-Cw基因的第2、3、4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反应产物用ABI PrismTM 3730测序仪电泳检测,用Assign3.5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本研究探讨壮族人群HLA-Cw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采用自行建立的HLA-Cw基因测序分型方法,对150份壮族非血缘个体血样HLA-Cw基因的第2、3、4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反应产物用ABI PrismTM 3730测序仪电泳检测,用Assign3.5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经Assign3.5软件分析,能直接分析出明确的HLA-Cw基因型的样本占33.33%;排除罕见等位基因后,可判定HLA-Cw基因型的样本占63.33%;其余的5份样本(3.33%)经PCR-SSP高分辨分型试剂盒检测后,可判定基因型;共检出了16种HLA-Cw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的4种常见等位基因为Cw*0304>Cw*0102>Cw*0801>Cw*0702,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GD)为0.9297。Cw*01,03,07,08,12,14(Cw1组)与Cw*02,04,05,06,15,16,17,18(Cw2组)的频率分别为0.8967和0.1032,与KIR的识别方式以Cw1组等位基因为主。在检出的51种基因型中,纯合子比例占9.33%(14/150),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本研究所得到的壮族群体HLA-Cw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其分布特点,可为人类学、HLA-Cw基因与疾病关联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壮族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Cw位点 测序分型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在回路策略的在线置信规则库疾病诊断方法
18
作者 韩文策 康潇 +3 位作者 李红宇 贺维 周国辉 卜祥峰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31,共11页
在医疗实践中,收集病人的生理指标往往是诊断疾病的关键。然而,现实中病人的生理数据往往是不确定和模糊的。置信规则库(BRB)是一种专家系统方法,它通过结合专家知识将数据转化为置信分布,从而有效地处理各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然而... 在医疗实践中,收集病人的生理指标往往是诊断疾病的关键。然而,现实中病人的生理数据往往是不确定和模糊的。置信规则库(BRB)是一种专家系统方法,它通过结合专家知识将数据转化为置信分布,从而有效地处理各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然而,目前基于BRB的疾病诊断模型仍依赖于离线训练方法,这不足以满足疾病诊断环境中的动态实时要求。此外,其他领域现有的在线模型也存在训练数据样本数量爆炸式增长和样本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在回路策略的在线置信规则库疾病诊断方法。首先,将传统的离线训练BRB疾病诊断模型改进为在线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指标实现动态增长。其次,在在线学习的BRB模型中,提出了一种人在回路算法,以增强专家的决策能力,有效解决传统在线模型中训练样本爆炸式增长、模型输出过拟合和样本不平衡等问题。最后,通过对慢性肾病分级、丙型肝炎预测、乳腺癌诊断和糖尿病诊断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人在回路 置信规则库 疾病诊断 样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的数字半色调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自芬 詹肇麟 张印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7-309,共3页
数字半色调是在二值设备或多色二值设备上实现图像再现的一门技术,提出将K-means聚类法应用在数字半色调技术中。算法中应用人类视觉系统模型(HVS)和印刷模型最大限度减少原始灰度连续调图像和半色调图像之间的视觉误差;利用K-means聚... 数字半色调是在二值设备或多色二值设备上实现图像再现的一门技术,提出将K-means聚类法应用在数字半色调技术中。算法中应用人类视觉系统模型(HVS)和印刷模型最大限度减少原始灰度连续调图像和半色调图像之间的视觉误差;利用K-means聚类法将灰度图像划分成聚类分区,在每个聚类分区应用最小平方法(least-squares)最小化二值半色调图像和原始灰度级图像之间的平方误差,所构造的半色调算法与基于模型的最小平方法(LSMB)算法相比,随着聚类分区的增加,图像平滑且边缘清晰度增加,尤其是在图像细节部位。与LSMB算法比较,该算法的均方误差值有所降低,而权重信噪比和峰值信噪比提高了0.2~2 dB,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半色调 K-MEANS聚类 人类视觉模型 基于模型的最小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排除PCR-SBT零错配的HLA-C基因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艳平 陈浩 +1 位作者 周丹 邹红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3-1218,共6页
目的:对3例PCR-SBT结果零错配的HLA-C罕见等位基因进行全长测序分析,以确定其真实基因型。方法:从临床移植配型样本中筛查出3例PCR-SBT结果零错配的HLA-C罕见等位基因,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序列全长以准确分型。结果:3例样本PCR-SBT... 目的:对3例PCR-SBT结果零错配的HLA-C罕见等位基因进行全长测序分析,以确定其真实基因型。方法:从临床移植配型样本中筛查出3例PCR-SBT结果零错配的HLA-C罕见等位基因,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序列全长以准确分型。结果:3例样本PCR-SBT分型结果分别为HLA-C*03:04,HLA-C*12:167;HLA-C*07:291,HLA-C*15:02;HLA-C*01:43,HLA-C*08:16;除HLA-C*03:04、HLA-C*15:02为HLA常见等位基因,其他等位基因均不在中国常见及确认HLA等位基因CWD表(2.3版本)中。NGS全长测序发现3例样本HLA-C基因型均为常见等位基因和新等位基因的组合,3个新等位基因分别在第6、2、4外显子存在一个碱基突变。新鉴定的等位基因序列已提交给Genbank数据库(MK629722、MK335474、MK641803),被WHO 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C*03:04:74、HLA-C*15:192、HLA-C*08:01:25。3例样本的HLA高分辨分型结果应该为HLA-C*03:04:74,12:03;HLA-C*07:02,15:192;HLA-C*01:02,08:01:25。结论:HLA分型结果中含有罕见等位基因的零错配结果应谨慎对待,须通过NGS或克隆等方法对全长序列加以复核确认。本实验室通过加做NGS最终确认3例PCR-SBT零错配的HLA-C基因型均为常见等位基因和新等位基因的组合,为临床移植配型提供了准确依据,丰富了人类HLA遗传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罕见等位基因 新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法 二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