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妥与开皇乐议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四海 葛恩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4,共5页
隋初开皇乐议历时十三载,最终被何妥"黄钟一宫"调结束。何妥不仅因为懂音乐才得到隋文帝的信任,更因为他懂政治,他用"黄钟一宫"调将政治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乐与政通;他利用音乐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维护隋朝... 隋初开皇乐议历时十三载,最终被何妥"黄钟一宫"调结束。何妥不仅因为懂音乐才得到隋文帝的信任,更因为他懂政治,他用"黄钟一宫"调将政治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乐与政通;他利用音乐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维护隋朝的政治统治。"黄钟一宫"调在隋开皇期间的运用,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因此,何妥并非不懂音乐,他是一位深谙音乐与政治之关系的音乐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开皇乐议 何妥 黄钟一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皇乐议”相关问题新论
2
作者 张孟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4,I0002,共5页
隋文帝对雅乐需为“华夏正声”的强调,体现了其对于汉文化的主动接纳与认可,以及借此淡化和模糊隋朝统治者胡族身份的意图。开皇乐议中确立的“黄钟一宫”不仅满足隋文帝的政治文化需求,也符合隋文帝对雅乐作为“华夏正声”在音乐层面... 隋文帝对雅乐需为“华夏正声”的强调,体现了其对于汉文化的主动接纳与认可,以及借此淡化和模糊隋朝统治者胡族身份的意图。开皇乐议中确立的“黄钟一宫”不仅满足隋文帝的政治文化需求,也符合隋文帝对雅乐作为“华夏正声”在音乐层面上不能杂用胡声的要求。此外,隋代多部伎中“国伎”改为“西凉”和“清乐”由乐部第二提升至第一位,也在无形中强调了华夏传统音乐的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雅乐 华夏正声 黄钟一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