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神经网络在Horn’s法LD_(50)试验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小玉 徐力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 :探索LD50 计算方法新思路。方法 :以 4组动物的死亡数和给药剂量作为输入量 ,用神经网络计算LD50 ,并对神经网络的隐层节点数进行选择 ,以提高计算精度。结果 :对急性毒作用带较宽的化学物质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其LD50 ,... 目的 :探索LD50 计算方法新思路。方法 :以 4组动物的死亡数和给药剂量作为输入量 ,用神经网络计算LD50 ,并对神经网络的隐层节点数进行选择 ,以提高计算精度。结果 :对急性毒作用带较宽的化学物质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其LD50 ,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且节省人力和动物。结论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结果可以对Horn’s法LD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horns LD50试验 应用 半数致死剂量 隐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气环境中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上吸附与点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灵 马文骏 +2 位作者 朱世东 屈撑囤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3,共12页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局域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仿真;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H_(2)S-Cl^(-)腐蚀环境,分析L360钢在湿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最后,揭示含Cl^(-)湿气管道顶部CO_(2)-H_(2)S吸附机制与点蚀机理。结果CO_(2)、H_(2)S、CO_(2)-H_(2)S及CO_(2)-H_(2)S-Cl^(-)在最稳定位置时的吸附能分别为-4.065、-3.961、-8.538、-12.775e V,表明相较于CO_(2)与H_(2)S单独吸附,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更负,Cl^(-)会进一步降低CO_(2)-H_(2)S的吸附能;且CO_(2)在与H_(2)S竞争环境电子中占优势;Cl^(-)会使CO_(2)-H_(2)S的局域态密度峰值降低,转移趋势为失去电子,基体和腐蚀介质的电子向着低能级跃迁释放出更多能量,进而加强了Fe与CO_(2)-H_(2)S间的化学键强度;Cl^(-)的2p轨道与Fe的3d轨道在-6.8 eV和-5.7 eV发生重叠,Cl^(-)被吸附到Fe表面并与Fe形成化学键生成氯化物,进而改变腐蚀产物膜的组分与结构,削弱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弱腐蚀阻抗力。在含Cl^(-)湿气的CO_(2)-H_(2)S环境中,液相中的Cl^(-)浓度升高,使L360钢的气相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最高达2.935mm/a,点蚀越发严重。结论CO_(2)与H_(2)S在α-Fe(110)面吸附存在一定的协同和竞争作用,协同促进金属的腐蚀,FeCO3会优先沉积成膜,但H_(2)S会抑制FeCO3的生长,腐蚀产物以FeS为主;Cl^(-)会增强CO_(2)-H_(2)S与α-Fe(110)面间的作用力,弱化腐蚀产物膜层的保护性,进一步加速金属腐蚀、尤其是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 Cl^(-) 第一性原理 α-Fe(110)密排面 吸附特征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在Cr(111)面上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江佐禹 黄本生 +1 位作者 何子涛 罗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采用了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_(2)S在Cr(111)面的吸附解离过程,利用吸附能、吸附构型和偏态密度图(PDOS)研究了H_(2)S及其解离产物在Cr(111)面上的吸附情况,都偏向倾斜吸附在Cr(111)面.同时研究了HS/H和S/H共吸附情况,得到共吸附物质在Cr(1... 采用了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_(2)S在Cr(111)面的吸附解离过程,利用吸附能、吸附构型和偏态密度图(PDOS)研究了H_(2)S及其解离产物在Cr(111)面上的吸附情况,都偏向倾斜吸附在Cr(111)面.同时研究了HS/H和S/H共吸附情况,得到共吸附物质在Cr(111)面上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最后使用线性同步和二次同步变换方法确定了解离反应的过渡态,了解到第一、二步解离的活化能分别为1.65 eV、0.82 eV,H_(2)S分子在Cr(111)面上的解离过程是放热反应,反应能为-2.90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s Cr(111) 吸附 解离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低浓度H_(2)S室温稳定监测的CsPbBr_(3)@TiO_(2)异质结微晶气体传感器
4
作者 逯江浩 黄胜 +4 位作者 陈露 程永超 高莎莎 陶雪钰 顾修全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5-1826,共12页
通过简单的溶液法用TiO(Acac)_(2)原位包覆CsPbBr_(3)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在400℃加热后直接制成了CsPbBr_(3)@TiO_(2)核壳结构微晶,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CsPbBr_... 通过简单的溶液法用TiO(Acac)_(2)原位包覆CsPbBr_(3)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在400℃加热后直接制成了CsPbBr_(3)@TiO_(2)核壳结构微晶,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CsPbBr_(3)@TiO_(2)微晶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原位金属氧化物包覆钙钛矿形成分散良好、大小为4~8μm的球壳结构。用旋涂法在掺氟氧化锡(FTO)电极上构筑了CsPbBr_(3)@TiO_(2)薄膜气体传感器,在室温下测试其对H_(2)S气体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发现,该传感器对H_(2)S气体的检测下限达25 ppb(1 ppb=10-9),对100 ppb H_(2)S响应/恢复时间为24/21 s,灵敏度为0.59,响应曲线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另外,传感器暴露在空气中30 d内的稳定性高于90%,且具有优异的气体选择性和抗湿度干扰性。通过光致发光(PL)光谱、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及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测试分析了其能带位置、电荷动力学和配位机理,并用氧吸附原理对其传感机理进行了解释。该工作为室温下低浓度H_(2)S气体的稳定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Br_(3) 钙钛矿 核壳结构 异质结 H_(2)s气体传感器 氧吸附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在五边形BCN上的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5
作者 史金磊 时俊仙 +2 位作者 付龙 赵高 王丽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H_(2)S分子在五边形BCN上的吸附与解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五边形BCN结构的B原子是H_(2)S分子的最稳定的活性吸附位点. H_(2)S分子在该活性位点极易解离,其初步解离过程为放热反应且分解势...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H_(2)S分子在五边形BCN上的吸附与解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五边形BCN结构的B原子是H_(2)S分子的最稳定的活性吸附位点. H_(2)S分子在该活性位点极易解离,其初步解离过程为放热反应且分解势垒仅为0.208 eV,并形成稳定的HS/H产物.深入研究发现,H_(2)S分子初步解离后的五边形BCN表面,可直接分解后续吸附的H_(2)S分子.该研究结果为五边形BCN对H_(2)S分子的吸附解离机制提供理论借鉴,并且首次提出五边形BCN可作为功能性材料净化有害气体H_(2)S的理想候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边形BCN H_(2)s吸附解离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FDA《食品动物用新兽药人类食品安全性评价一般原则》介绍
6
作者 孙雷 王亦琳 +3 位作者 叶妮 李丹 徐倩 汪霞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7期22-29,共8页
2022年5月美国FDA发布了新修订的CVM GFI#3《食品动物用新兽药人类食品安全性评价一般原则》,本文从简介、法律依据、人类食品安全性评价概述、微生物食品安全、毒理学和残留化学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并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希望能为... 2022年5月美国FDA发布了新修订的CVM GFI#3《食品动物用新兽药人类食品安全性评价一般原则》,本文从简介、法律依据、人类食品安全性评价概述、微生物食品安全、毒理学和残留化学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并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希望能为我国新兽药研发和评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FDA CVM GFI#3 食品动物用新兽药 人类食品安全性评价 一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n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良迪 张瑾 +1 位作者 朱忠其 柳清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7,31,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纯锐钛矿相TiO2,S、Mn分别单掺杂及共掺杂TiO2的晶体结构、杂质形成能、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带边位置。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TiO2的晶格发生畸变,原子间的键长、原子的电荷量...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纯锐钛矿相TiO2,S、Mn分别单掺杂及共掺杂TiO2的晶体结构、杂质形成能、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带边位置。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TiO2的晶格发生畸变,原子间的键长、原子的电荷量以及晶体体积都发生变化,导致晶体中八面体偶极矩增大,从而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S掺杂在TiO2的价带顶部形成杂质能级,Mn掺杂在TiO2的导带下方和费米能级附近形成杂质能级,共掺杂后TiO2禁带宽度变窄,光学吸收带边发生红移,TiO2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同时S、Mn共掺杂后TiO2的带边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氧化还原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相TIO2 s、Mn共掺杂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PAGE电泳法鉴定进口香米纯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荣德福 徐颖 +2 位作者 何阳 李翠凤 周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81-84,共4页
采用醇溶蛋白电泳法对进口香米的品种纯度进行鉴定,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进口香米品种的标准图谱来做为品种鉴定的基准。本试验收集了宁波口岸进口的香米、大米以及白糯米3种样品,用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方法... 采用醇溶蛋白电泳法对进口香米的品种纯度进行鉴定,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进口香米品种的标准图谱来做为品种鉴定的基准。本试验收集了宁波口岸进口的香米、大米以及白糯米3种样品,用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方法开展了具体的试验工作。通过对香米、大米以及白糯米3种样品的筛选与电泳分析,确定了上述样品醇溶蛋白的电泳图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各样品醇溶蛋白在B,C两组区间的电泳图谱。同时,本试验还对影响电泳图谱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今后具体香米品种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米纯度 电泳图谱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S系统构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茂 蔡金金 温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8,共5页
C/S系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在客户群体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使用C/S结构的系统要比使用B/S结构更加安全和高效。本研究以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平台,在解决进程通信方面使用了微软提供的.net remoting,在具体层次结构的设计上... C/S系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在客户群体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使用C/S结构的系统要比使用B/S结构更加安全和高效。本研究以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平台,在解决进程通信方面使用了微软提供的.net remoting,在具体层次结构的设计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个易于开发和维护的C/S系统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系统构架 设计原则 .NET REMO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烟草制品(HTPs)气溶胶成分的MD-GC/MS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鸿 陶立奇 +4 位作者 陆怡峰 吴达 郑赛晶 陈勇 姚鹤鸣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4,共6页
【目的】了解加热烟草制品(HTPs)气溶胶成分特点。【方法】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7个典型的HTPs气溶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1)HTPs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与普通卷烟烟气相近,但释放量较低,其中66.7%的成分种类在HTPs气溶... 【目的】了解加热烟草制品(HTPs)气溶胶成分特点。【方法】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7个典型的HTPs气溶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1)HTPs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与普通卷烟烟气相近,但释放量较低,其中66.7%的成分种类在HTPs气溶胶中的每口释放量小于卷烟烟气释放量的10%;(2)HTPs气溶胶中占比最高的成分为甘油(35.8%),烟碱(25.7%),1,2-丙二醇(10.8%),乙酸(3.1%),糠醛(3.1%)等;苯甲醇、苯乙醇、茄酮、新植二烯等成分释放量与卷烟烟气较为接近;(3)不同种类HTPs气溶胶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含氧裂解产物和酚类物质的释放量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烟草制品 气溶胶 主成分分析 多维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粗集与它的分解还原 被引量:55
11
作者 史开泉 崔玉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4-651,共8页
利用S 粗集(singularroughset)和它的两类形式:单向S 粗集(one directionsingularroughsets)和双向S 粗集(two directionsingularroughset) ,给出等价类的分解类、还原类、分解基、还原基的概念,提出S 粗集的分解定理、还原定理、分解... 利用S 粗集(singularroughset)和它的两类形式:单向S 粗集(one directionsingularroughsets)和双向S 粗集(two directionsingularroughset) ,给出等价类的分解类、还原类、分解基、还原基的概念,提出S 粗集的分解定理、还原定理、分解还原关系定理、最大属性集原理、最小属性集原理和属性安全性原理。S 粗集的分解、还原是粗系统中粗推理研究的理论基础。S 粗集是粗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粗集 分解类 还原类 分解定理 还原定理 属性安全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胜强 张安 史志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1-884,共4页
导弹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价是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评价问题.针对该类问题评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多属性群决策性,提出采用D-S证据理论对系统的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进行评价,给出了D-S证据理论用于系统效能评价的方法.证据理论综合了来自各... 导弹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价是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评价问题.针对该类问题评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多属性群决策性,提出采用D-S证据理论对系统的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进行评价,给出了D-S证据理论用于系统效能评价的方法.证据理论综合了来自各个专家的评价信息,能够使得评价过程更加合理.仿真结果初步表明D-S证据理论在系统效能评价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证据理论 效能评价 导弹武器系统 Dempster合成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证据理论在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钦 肖明清 +1 位作者 王学奇 胡斌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7期154-156,共3页
从证据合成的基本理论出发,对航空发动机多故障的判断和区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利用多征兆的信息,进行全局信息融合,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故障定位。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D—S证据理论能有效的用于复杂系统的综合故障诊断中,... 从证据合成的基本理论出发,对航空发动机多故障的判断和区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利用多征兆的信息,进行全局信息融合,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故障定位。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D—S证据理论能有效的用于复杂系统的综合故障诊断中,得出更为准确的故障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证据理论 故障诊断 航空发动机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与双向2DPCA的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巍华 林龙 单外平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9-506,592,共8页
将轴承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故障信号时频图像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two-directional,two-dimensional,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TD-2DPCA)的时频图像矩阵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广义S变换将轴承故障信号... 将轴承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故障信号时频图像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two-directional,two-dimensional,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TD-2DPCA)的时频图像矩阵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广义S变换将轴承故障信号变换为时频域图像,采用一种双向压缩的二维PCA方法对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然后,进行了轴承故障试验,分别采集了轴承在正常、内圈故障及外圈故障状态下的振动信号,采用所述方法对轴承3种状态下的时频分布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根据集成矩阵距离(assembled matrix distance,简称AMD)实现图像的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广义S变换的双向2DPCA特征提取算法可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s变换 二维主成分分析 图像识别 特征提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与非金属元素N,C,S共掺锐钛矿型TiO_2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岳远霞 冯庆 王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9-486,共8页
金属与非金属共掺TiO2半导体以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Mn-N共掺杂、Mn-C共掺杂、Mn-S共掺杂TiO2晶体的能带、态密度、分态密度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比Mn-N共掺杂、... 金属与非金属共掺TiO2半导体以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Mn-N共掺杂、Mn-C共掺杂、Mn-S共掺杂TiO2晶体的能带、态密度、分态密度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比Mn-N共掺杂、Mn-C共掺杂、Mn-S共掺杂,这三种掺杂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利用率,但Mn-C共掺杂相比于另外两种掺杂来说,对可见光的响应效果更好,电子从杂质能级跳跃到导带需要1.94eV能量,该能量恰好对应可见光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并且Mn-C共掺杂对可见光的的吸收率,反射率都远高于其它两种掺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Mn-N C s共掺杂 锐钛矿TIO2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中A/S值量化方法的研究与讨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苗小龙 王红亮 +3 位作者 于波 李昭 赵国君 龚云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8-1093,共6页
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比,即A/S,作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主要应用于划分地层旋回性。根据岩相特征对A/S值变化的响应,本文提出了A/S区间量化方法来确定A/S值。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理想沉积模型... 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比,即A/S,作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主要应用于划分地层旋回性。根据岩相特征对A/S值变化的响应,本文提出了A/S区间量化方法来确定A/S值。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理想沉积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种岩相分别赋值(由底部向顶部,ZYXWDCBA,分别为12345678)。根据沉积地层岩相值的变化,划分为基准面上升(岩相值向上增加)与下降(岩相值向上减小)两个区间,并定义单个区间内岩相值与底部岩相值的比值为该岩相地层的A/S值,同趋势区间岩相的A/S值相同。据此定义出的A/S值及其纵向变化意义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A/S值变化意义保持一致。应用本文提出的A/S值量化方法,对经典辫状河沉积岩相进行标准A/S量化研究,确立了各岩相的A/S值。应用于两个实例研究中确定A/S值,并利用A/S值来划分短期基准面旋回,与经典理论划分出的旋回特征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划分成果统一且操作简单,避免了同种沉积不同沉积旋回特征的划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 岩相特征 A s区间量化法 划分基准面旋回 辫状河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列排布S型翅片流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丽娜 刘敏珊 董其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9-161,共3页
对错列排布的S型翅片流道内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考查了局部流场分布,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局部传热系数分布,随着雷诺数增加,传热系数升高。同时从场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传热系数变化的原因。与传统波纹翅片结构进行对... 对错列排布的S型翅片流道内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考查了局部流场分布,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局部传热系数分布,随着雷诺数增加,传热系数升高。同时从场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传热系数变化的原因。与传统波纹翅片结构进行对比,S型翅片结构协同角降低,场协同程度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翅片 波纹翅片 场协同 对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统计量的中偏差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雨 张正良 蒋义文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在某种弱于标准大偏差条件下,甚至不需要二阶矩假设,给出了R/S统计量的中偏差原理.
关键词 R/s统计量 中偏差原理 自正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凯恩方法的海上稳定廊桥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19
作者 范昆龙 王生海 +3 位作者 邱建超 牛安琪 仇伟晗 陈海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09-5217,共9页
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以及串并混联构型海上稳定廊桥动力学特性的复杂,海上稳定廊桥工作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基于矢量法和凯恩方法得出海上稳定廊桥各部件投影矩阵与Jacobi矩阵... 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以及串并混联构型海上稳定廊桥动力学特性的复杂,海上稳定廊桥工作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基于矢量法和凯恩方法得出海上稳定廊桥各部件投影矩阵与Jacobi矩阵以及在广义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运用凯恩方法和虚功原理得出海上稳定廊桥整体显式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Simulink搭建MATLAB与Adams联合仿真模型,并以MSS工具箱对船舶的模拟运动为激励进行分析。最后,在有、无人员货物转运两种工况下,进行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研究不同质量的负载对支链驱动力的影响,以及对海上稳定廊桥的补偿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对海上稳定廊桥的研制和实船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稳定廊桥 动力学模型 凯恩方法 虚功原理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SO4掺杂含MgO铝酸钙熟料矿相转变及稳定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学政 白晓霞 +2 位作者 王睿 张迪 王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4-528,共5页
为了系统研究升温制度、降温制度、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Na2SO4掺杂含MgO铝酸钙熟料的物相转变及化学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以MgO、CaCO3、SiO2、Al2O3和Na2SO4为原料,采用高温烧结和Na2CO3溶液标准溶出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 为了系统研究升温制度、降温制度、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Na2SO4掺杂含MgO铝酸钙熟料的物相转变及化学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以MgO、CaCO3、SiO2、Al2O3和Na2SO4为原料,采用高温烧结和Na2CO3溶液标准溶出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能抑制硫元素的挥发,促进11CaO·7Al2O3·CaS的生成.快速降温有利于11CaO·7Al2O3·CaS的稳定存在,从而强化熟料中氧化铝的浸出性能.在最佳烧结条件下烧结温度为1 350℃,烧结时间为30 min,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均为15℃·min-1,此时熟料的物相为11CaO·7Al2O3·CaS和2CaO·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相转变 氧化铝 溶出 升温制度 降温制度 铝酸钙 s铝酸钙 含Mg铝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