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自由度含间隙碰撞振动系统Poincaré映射Hopf-Hopf交互分岔的反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慧东 文桂林 +1 位作者 伍新 张思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2-959,共8页
对一类含间隙碰撞振动系统Poincaré映射的Hopf-Hopf交互分岔进行了反控制研究。首先,基于碰撞振动系统建立了六维Poincaré映射,由于六维映射相应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没有解析的表达式,这使得由特征值特性描述的传统临界分岔准... 对一类含间隙碰撞振动系统Poincaré映射的Hopf-Hopf交互分岔进行了反控制研究。首先,基于碰撞振动系统建立了六维Poincaré映射,由于六维映射相应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没有解析的表达式,这使得由特征值特性描述的传统临界分岔准则在确定控制增益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针对这个局限性,建立了包含特征值分布条件、横截条件和非共振条件的显式临界准则。所建立的准则与传统的分岔准则等价,但并不依赖雅克比矩阵特征值的直接计算。然后,针对碰撞的不连续特性导致的隐式Poincaré映射在闭环系统控制设计中的困难,发展了一种基于原碰撞系统的线性反馈控制方法。最后,数值分析给出了在指定的参数点所设计的映射Hopf-Hopf交互分岔的环面解,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hopf-hopf交互分岔 映射的临界准则 分岔的反控制 碰撞振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叉微血管内循环肿瘤细胞输运与黏附行为数值研究
2
作者 张明哲 沈君 刘振宇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5,共7页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在分叉微血管中的运动、变形和黏附行为,揭示其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探究其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细胞尺度建模方法,结合浸入边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immersed boundary-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B-LBM)和黏附动力学模型,模拟CTC在微血管中的运动和黏附过程。结果 CTC的黏附行为明显受雷诺数(Re)和细胞表面弹性模量的影响。当Re=0.003时,CTC的黏附行为最为稳定;弹性模量较低的CTC在黏附过程中形变更为明显,并且表现出更强的黏附力。结论 CTC的力学特性和流场条件共同决定了其在微血管中的输运和黏附特性,Re和弹性模量的高低对CTC的变形和黏附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对CTC的黏附特性进行机制解释,为癌症研究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分叉微血管 细胞输运 细胞黏附 流固耦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管的非线性振动、分叉与混沌——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4
3
作者 黄玉盈 钱勤 +2 位作者 徐鉴 邹时智 李琳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42,共13页
围绕输液管的非线性振动、分叉与混沌问题,对近几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加以综述并提出预测,其中包括运动方程中非线性项的归纳与讨论、非线性动力分析的一些现代计算方法、定常流速下输液管的分叉与混沌行为、振荡流速下输液管的参数共... 围绕输液管的非线性振动、分叉与混沌问题,对近几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加以综述并提出预测,其中包括运动方程中非线性项的归纳与讨论、非线性动力分析的一些现代计算方法、定常流速下输液管的分叉与混沌行为、振荡流速下输液管的参数共振以及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某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管 非线性动力学 分叉 流固耦合作用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弹性对分叉颈动脉个体化病例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邱晓宁 费智敏 +2 位作者 张珏 王炜哲 曹兆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54-1559,共6页
目的基于颈动脉的壁面弹性变形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影响,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分叉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CT医学影像三维重建,得到1例真实人体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该模型分别以刚性壁面和弹性壁... 目的基于颈动脉的壁面弹性变形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影响,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分叉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CT医学影像三维重建,得到1例真实人体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该模型分别以刚性壁面和弹性壁面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壁面位移、壁面应力、时间平均壁面剪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刚性模型与弹性模型的差异。结果相对刚性模型而言,尽管颈动脉内的速度分布和壁面剪应力分布趋势差异不大,但颈动脉内速度有显著下降、壁面剪应力也有大幅降低。在该例数值计算中,最大流动速度约下降14%,而TAWSS则下降了11.8%。壁面变形导致的血流扰动使得颈动脉内的流动更加复杂。结论弹性壁面对分叉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更合理地模拟心血管内的流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层强迫与平流层暴发性增温 被引量:7
5
作者 胡雄 张训械 黄信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9-177,共9页
采用平流层准地转-β通道近似下的波流相互作用模型,考虑大气行星波1和波2与流的相互作用,以平流层底部边界强迫波波1和波2的振幅作为参数,对该模型的分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稳态解支A,B,C,在某些参数范... 采用平流层准地转-β通道近似下的波流相互作用模型,考虑大气行星波1和波2与流的相互作用,以平流层底部边界强迫波波1和波2的振幅作为参数,对该模型的分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稳态解支A,B,C,在某些参数范围内,多种稳态解同时存在.解支A对应于平流层冷冬状态,解支C对应于平流层增温状态.由于参数变化系统在稳态解A和C之间发生灾变是冬季平流层暴发性增温的原因.文中给出了二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岔集,它表明了对流层顶的波动对平流层暴发性增温的控制作用,能很好地解释观测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相互作用 平流层 暴发性增温 对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液管道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稳定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立翔 黄文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51-960,共10页
将弱约束输流管道非定常流液固耦合运动按波_流_振动系统建模成由 4个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成的分析模型 ,按模态进行分解研究系统在多种耦合状态下具有的运动稳定特性· 以悬臂梁管道为例分析了耦合系统奇点的属性 ,得到了前四阶模态... 将弱约束输流管道非定常流液固耦合运动按波_流_振动系统建模成由 4个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成的分析模型 ,按模态进行分解研究系统在多种耦合状态下具有的运动稳定特性· 以悬臂梁管道为例分析了耦合系统奇点的属性 ,得到了前四阶模态运动的相图· 结果说明 ,多种耦合条件下输流管道的稳定性变得更为复杂 ,各阶模态运动具有不同的稳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 流固耦合 非线性振动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支承条件下输流管道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包日东 金志浩 闻邦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3-157,186,共6页
研究两端一般支承垂直放置的输流管道系统,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其在自激、参数激励和外激励联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系统出现混沌运动的参数条件和进入混沌运动的途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和质量比的增... 研究两端一般支承垂直放置的输流管道系统,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其在自激、参数激励和外激励联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系统出现混沌运动的参数条件和进入混沌运动的途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和质量比的增大,系统响应交替出现周期和混沌运动两种形态。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的途径为倍周期分岔,由混沌转化为周期运动的途径为倍周期倒分岔。混沌运动和周期运动出现的参数与流体的平均流速和管道端部的支承/约束刚度有很大关联,随着管道端部约束刚度的增大,系统出现混沌运动的区域减小,说明管道端部的约束刚度有益于抑制混沌运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支承 输流管道 流固耦合 分岔与混沌 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基结构非线性复杂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启芬 闫民 陈予恕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研究了刚性基础桩模型 ,探讨这类桩基结构物在参数激励下的非线性分岔特性 ;深入研究了非线性基础模型 ,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问题及土的非线性特性对承受各向循环荷载的桩的影响 ,得到不同参数域上响应曲线拓扑结构分岔图 ;讨论了系统参... 研究了刚性基础桩模型 ,探讨这类桩基结构物在参数激励下的非线性分岔特性 ;深入研究了非线性基础模型 ,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问题及土的非线性特性对承受各向循环荷载的桩的影响 ,得到不同参数域上响应曲线拓扑结构分岔图 ;讨论了系统参数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结构 桩土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平流层波动模型的分岔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雄 张训械 黄信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从描述波流相互作用的Holton-Dunkerton简称H-D)模型出发,应用延拓方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分岔问题,研究冬季平流层波动模型的分岔特性.给出了大气行星波2与流相互作用的底部边界强迫波、底部边界平均纬向风场、... 从描述波流相互作用的Holton-Dunkerton简称H-D)模型出发,应用延拓方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分岔问题,研究冬季平流层波动模型的分岔特性.给出了大气行星波2与流相互作用的底部边界强迫波、底部边界平均纬向风场、风切变等参数的分岔特性,同时给出了波1与流相互作用的底部边界强迫波的分岔特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平流层 波动模型 分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系统主共振及分叉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忻良 郑刚 常好诵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基于 Hardin- Drnevich模型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得到基础 -地基相互作用中基础转角和弯矩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 -非线性地基相互作用模型。用平均法得到主共振定常解并讨论其稳定性。从分叉图出发讨论了结构 -地基相互作用的... 基于 Hardin- Drnevich模型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得到基础 -地基相互作用中基础转角和弯矩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 -非线性地基相互作用模型。用平均法得到主共振定常解并讨论其稳定性。从分叉图出发讨论了结构 -地基相互作用的动力行为 ,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奇异性 分叉 主共振 相互作用 结构 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非线性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主共振与分叉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忻良 谷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7,共6页
本文考虑上部结构的恢复力为双线型模型,地基上简化为集中参数模型,运用平均法研究相 互作用体系的主共振,得到主共振的定常解并讨论其稳定性.文中导出相互作用体系振动的分叉方 程,并根据奇异性理论给出开折参数平面下的分叉图和... 本文考虑上部结构的恢复力为双线型模型,地基上简化为集中参数模型,运用平均法研究相 互作用体系的主共振,得到主共振的定常解并讨论其稳定性.文中导出相互作用体系振动的分叉方 程,并根据奇异性理论给出开折参数平面下的分叉图和转迁集,讨论不同物理多数域内系统的振动 行为并通过算例得到一些定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主共振 分叉 相互作用体系 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部约束悬臂输流管道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日东 金志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3期300-305,共6页
针对悬臂端受线性弹簧支承和扭转弹簧约束的约束悬臂输流管道,采用分岔图、相平面图、Poincare截面和Lyapunov指数等非线性振动的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其在自激参数激励外激励联合激励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系统出现周期和混沌运... 针对悬臂端受线性弹簧支承和扭转弹簧约束的约束悬臂输流管道,采用分岔图、相平面图、Poincare截面和Lyapunov指数等非线性振动的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其在自激参数激励外激励联合激励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系统出现周期和混沌运动响应的参数条件,揭示其通向混沌的途径,探寻各参数对输流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管道系统随质量比、端部约束刚度和管道粘弹性系数的不同,分别呈现周期、概周期、阵发性和混沌运动多种响应形式,系统通过倍周期分岔或阵发性进入混沌,通过倍周期倒分岔脱离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部约束悬臂管道 流固耦合 非线性 动力学特性 相平面 POINCARE截面 分岔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激波管的性能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立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47-554,共8页
为了减小由于反射激波和透射激波分叉引起的反射型激波风洞试验气体提前受到污染的现象,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具有抽吸的激波管流动,分析了抽吸缝的作用,给出了这种抽吸激波管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给出了反射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引... 为了减小由于反射激波和透射激波分叉引起的反射型激波风洞试验气体提前受到污染的现象,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具有抽吸的激波管流动,分析了抽吸缝的作用,给出了这种抽吸激波管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给出了反射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引起的激波分叉的形状随抽吸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实验证实了边界层抽吸可以有效地减小激波与壁面边界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分离现象。计算与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管 边界层 抽吸 激波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势变迁与径潮流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茁 李薇 +1 位作者 胡鹏 贺治国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基于平面二维水沙床耦合地貌模型,反演了1958年1月至1964年12月连续枯水年期间钱塘江尖山河段的主槽摆动过程,揭示了河势由顺直到弯曲的主要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低径流和强潮流作用下,丰水年形成的北部落潮槽逐渐淤积形成浅... 基于平面二维水沙床耦合地貌模型,反演了1958年1月至1964年12月连续枯水年期间钱塘江尖山河段的主槽摆动过程,揭示了河势由顺直到弯曲的主要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低径流和强潮流作用下,丰水年形成的北部落潮槽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南部涨潮槽冲刷发展形成南、北两支,两槽间江心滩发育壮大,形成弯曲河势。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前两年内,潮汐周期内涨潮初期冲刷、涨憩和落潮初期淤积,区域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下游杭州湾,北槽前期淤积为落潮型淤积,后期为涨潮型淤积。河势变化使得区域潮差增大潮动力增强,南槽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大。顺直河势下,江心滩南北两侧分流比差异不大,涨潮期间南侧略高、落潮期间北槽略高。弯曲河势下,南槽水深和纳潮量增加,涨、落潮分流比均显著增大至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主槽变迁 分汊 径潮流相互作用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后的官方信息与不实信息传播的交互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方星 霍良安 黄培清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2-728,共7页
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对称就会给不实信息提供传播的空间,引起公众的恐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对于官方而言,需要处理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制度性的信息公开,第一时间告知真相。探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实信息... 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对称就会给不实信息提供传播的空间,引起公众的恐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对于官方而言,需要处理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制度性的信息公开,第一时间告知真相。探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实信息的传播受到官方信息的影响,建立了动态交互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随着不实信息传播率的增长,系统出现Hopf分叉,意味着不实信息的传播可能会衍生新的事件,进一步剖析了系统的持久性。最后,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官方对不实信息传播与控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实信息 官方信息 交互模型 突发事件 HOPF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刚度对制动摩擦块时域-频域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隋鑫 丁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8-202,共5页
考虑Stribeck效应的摩擦力,建立摩擦块-制动盘耦合动力学方程。应用Runge-Kutta法和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相对移动作用下的系统振动。主要分析摩擦块切向运动的动力学特性,揭示表面接触刚度比对其Hopf分岔的影响,并应用时域-频域分析方法... 考虑Stribeck效应的摩擦力,建立摩擦块-制动盘耦合动力学方程。应用Runge-Kutta法和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相对移动作用下的系统振动。主要分析摩擦块切向运动的动力学特性,揭示表面接触刚度比对其Hopf分岔的影响,并应用时域-频域分析方法得出摩擦块动力学特性随制动盘转动速度变化的规律,分析其黏滑振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制动器 移动载荷 HOPF分岔 黏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分型及分叉角度对斑块影响的血液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17
作者 闫晓彤 乐恺 +1 位作者 张燕 张欣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6-683,共8页
目的分析斑块分布分型和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血管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对斑块易损性发展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人体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的平均几何参数,构建不同斑块分布分型和血管分叉角度情况下的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关键... 目的分析斑块分布分型和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血管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对斑块易损性发展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人体冠状动脉分叉血管的平均几何参数,构建不同斑块分布分型和血管分叉角度情况下的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关键部位处的血流速度、压力以及剪切应力分布。结果斑块上游的肩部是斑块表面剪切应力最大的部位,容易发生溃疡或破裂并进一步发展;当分叉血管单侧有斑块时,分叉脊处的剪切应力大于双侧有斑块的情况。血管分叉脊处的压力和剪切应力随分叉角度减小而逐渐增大。结论分叉处单侧有斑块时,斑块溃疡或破裂的概率更大。主支血管内斑块的存在会促进分叉处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血管分叉的角度越小,分叉脊处的血管内壁越易受损。研究结果可为易损斑块治疗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角度 斑块分型 血液流动 流固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