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智能玻璃的聚合物分散液晶体系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楠 杨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从PDLC单体的优化、PDLC复合体系的掺杂和PDLC薄膜及智能玻璃系统的制造工艺3个方面对当前各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单体方面含氧杂环等官能团和部分交联剂可以实现驱动电压的降低;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材料等掺杂剂可以减小... 从PDLC单体的优化、PDLC复合体系的掺杂和PDLC薄膜及智能玻璃系统的制造工艺3个方面对当前各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单体方面含氧杂环等官能团和部分交联剂可以实现驱动电压的降低;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材料等掺杂剂可以减小PDLC薄膜的阈值电压,并拓宽工作温度范围;电场的加入和反应时间的控制等也实现了对于PDLC系统的优化。但如何通过性能的提升实现PDLC智能玻璃在汽车窗等户外场景的应用仍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液晶 智能玻璃 聚合物分散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波干涉的叠加式聚合物分散液晶体全息匀光膜研制
2
作者 李科 蔡佳 +3 位作者 鲁思宇 许海 胡海峰 郑继红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9,共12页
通过干涉全息理论推导,设计出三波干涉全息光路,运用叠加法制备出尺寸为50 mm×50 mm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二维光栅膜。实验过程中,精确控制制备条件以及优化光栅结构参数,实现了再现波长(532 nm)在三个不同衍射角度条件下的9个衍... 通过干涉全息理论推导,设计出三波干涉全息光路,运用叠加法制备出尺寸为50 mm×50 mm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二维光栅膜。实验过程中,精确控制制备条件以及优化光栅结构参数,实现了再现波长(532 nm)在三个不同衍射角度条件下的9个衍射光束的光强分配比调节。实验结果表明:该H-PDLC光栅一级衍射效率可达到91.3%,衍射比可达到4.5∶1,且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大于90%,衍射角度的误差在±0.5°以内,具有良好的匀光效果,在匀光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三波干涉 全息 衍射效率 透过率 二维光栅 匀光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单体对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视角电光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赵霄向 刘露露 +2 位作者 王一平 李正强 李敬磊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0,共7页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的视角电光性能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观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为优化PDLC薄膜的视角性能,缩小其侧视角与正视角雾度差值,改善人们的实际观感,本文从聚合单体的角度出发,对PDLC薄膜的视角电光特性展开研究,深入探...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的视角电光性能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观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为优化PDLC薄膜的视角性能,缩小其侧视角与正视角雾度差值,改善人们的实际观感,本文从聚合单体的角度出发,对PDLC薄膜的视角电光特性展开研究,深入探究影响PDLC薄膜视角性能的因素。采用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技术制备PDLC薄膜,借助雾度计测量由双官能团聚合单体、甲基类功能型聚合单体、羟基类功能型聚合单体制成的PDLC薄膜的视角雾度值,并计算PDLC薄膜正视角雾度与侧视角雾度的差值。实验结果显示,烷基链长度适宜、与液晶折射率(no)相匹配且位阻较小的聚合单体EOHDDA、IBOMA、4-HBA所制备的PDLC薄膜,其侧视角与正视角雾度差值(ΔH)最小,为2.66%;由此制得的宽视角型PDLC薄膜电光性能最佳、视角差值最小、视觉效果最优,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聚合单体 视角性能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氧-硫醇的高对比度彩色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莫顺聘 曾春辉 +2 位作者 白浩 徐苗 陆红波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7-965,共9页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在智能窗、隐私窗户、汽车天幕和显示技术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PDLC膜大多为白色或灰色,仅能实现透过态和散射态之间的切换,这种单一的颜色限制了其在个性化设计以及高附加值...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在智能窗、隐私窗户、汽车天幕和显示技术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PDLC膜大多为白色或灰色,仅能实现透过态和散射态之间的切换,这种单一的颜色限制了其在个性化设计以及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潜力。为了丰富PDLC的颜色并优化其性能,本文引入3种蒽醌染料(分散橙、溶剂绿28和溶剂蓝104),探究染料浓度对PDLC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散橙会使PDLC的驱动电压增加,但会显著优化其光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当分散橙质量分数为0.5%、液晶盒厚为15μm时,PDLC对比度高达203.53,开态透过率为81%,剥离强度为194.74 N/m。溶剂绿28和溶剂蓝104可降低驱动电压,其中溶剂绿28使饱和电压(Vsat)从28.67 V降至17.13 V,而溶剂蓝104将Vsat从28.67 V降至17.14 V。然而过量添加会导致剥离强度下降,从未添加染料的150.45 N/m分别降至124.47 N/m和133.07 N/m。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染料种类和浓度,可实现PDLC光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双重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蒽醌染料 环氧-硫醇 光电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丙烯酸酯双单体的高空间频率透射式体全息H-PDLC光栅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宁 郑继红 +2 位作者 申桐 李科 刘悠嵘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2-760,共9页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olographi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H-PDLC)体全息光栅因其化学状态稳定、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为全息光波导耦合器件提供了一个更优的思路。本文提出了采用复合型丙烯酸酯类高/低折射率匹配调制的...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olographi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H-PDLC)体全息光栅因其化学状态稳定、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为全息光波导耦合器件提供了一个更优的思路。本文提出了采用复合型丙烯酸酯类高/低折射率匹配调制的H-PDLC透射式体光栅的研制。首先结合耦合波理论及分子扩散理论介绍了H-PDLC光栅的形成机理。然后,通过实验对不同官能度单体的光栅材料进行筛选,并研究其全息衍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提高引发剂含量的方式优化了高频体全息H-PDLC光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双单体的H-PDLC配方可实现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大于90%,在空间频率为973 lp/mm下,衍射效率达到90%,响应带宽为99 nm;在2 941 lp/mm下,衍射效率为75.4%,响应带宽为29 nm。该H-PDLC光栅作为波导显示系统的耦合器件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透射式体全息光栅 衍射效率 波长响应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逆反射通信的移动增强现实定向交互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景聿 陈拓潮 +7 位作者 李明哲 徐栩海 张铖 徐子晨 刘譞哲 黄罡 冯云 许辰人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3-3656,共14页
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用户频繁地与环境中不同的智能物体交互完成任务,其完成效率和用户体验由所采用的定向交互技术决定.然而,从交互手段上来说,现阶段定向交互依赖于Wi-Fi、BLE等无线技术,其信号全向传播的特点使其不能利用用户的空间... 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用户频繁地与环境中不同的智能物体交互完成任务,其完成效率和用户体验由所采用的定向交互技术决定.然而,从交互手段上来说,现阶段定向交互依赖于Wi-Fi、BLE等无线技术,其信号全向传播的特点使其不能利用用户的空间环境(即位置和方向)来缩短互动时间,带来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从交互界面上来说,现阶段基于视觉的界面存在可靠性低、扩展性低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系统的通用性.本文介绍了RetroAR——基于可见光逆反射通信的定向交互系统.RetroAR利用了光的定向传播特性来保留用户的空间环境,并依靠逆反射通信实现用户与目标设备之间无连接的快速定向交互.系统实验表明,RetroAR最远可在4 m距离支持100°视角的交互,同时实现厘米级的六自由度(6-Degrees Of Freedom,6-DoF)三维跟踪.用户研究表明,与基于Wi-Fi的解决方案相比,RetroAR将非接触式控制的交互时间减少了2倍,并且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RetroAR借助可见光逆反射通信来利用用户空间环境,保持交互过程中的直观性.用户可以“所指即所控”的方式与多个目标进行互动,实现类似自然交互的快速定向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增强现实 定向交互 所指即所控 可见光逆反射通信 聚合物分散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分散液晶器件概述、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菁 李佳 +2 位作者 黄金华 宋伟杰 谭瑞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1-268,共8页
本文概述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器件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聚合物分散液晶器件(包括基于二色性染料的彩色器件以及基于柔性透明电极的柔性器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在智能窗、防窥和传感器等方面的应... 本文概述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器件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聚合物分散液晶器件(包括基于二色性染料的彩色器件以及基于柔性透明电极的柔性器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在智能窗、防窥和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聚合物分散液晶器件色彩和柔性化方面的问题进行陈述,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染料 颜色调控 柔性透明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子结构对聚合物分散液晶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雨蒙 莫顺聘 +3 位作者 王晗 邱龙臻 徐苗 陆红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5-1294,共10页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是液晶畴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内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因其制备简单、无需偏振片和取向层,在智能窗、柔性显示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拓宽其在柔性显示器件上的应用,本文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是液晶畴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内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因其制备简单、无需偏振片和取向层,在智能窗、柔性显示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拓宽其在柔性显示器件上的应用,本文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低聚物作为聚合物基体,采用紫外光聚合法制备PDLC器件,研究PUA的分子结构对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烯酸酯基团进行封端的聚合物单体聚合速率快,形成了聚合物网孔状结构,且随着分子结构由脂肪族到芳香族的变化,聚合物网孔尺寸逐渐减小,使PDLC的驱动电压增高。利用聚氨酯中氨基甲酸酯键在分子链间形成的氢键增强与塑料基板的粘附性,获得了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PDLC器件。对比芳香族PUA,脂肪族PUA制备的PDLC样品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V_(th)=9.14 V,V_(sat)=35.50 V)、较高的对比度(CR=73.25)、较好的粘附性(20.11 N/cm^(2))以及在弯曲曲率半径为4 cm下弯曲前后光电性能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基本满足柔性PDLC在安全隐私保护以及弯曲表面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聚氨酯丙烯酸酯 分子结构 光电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散射特性与成像恢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书阳 贾焓彬 +1 位作者 孙巍 谢向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244,共10页
散射是光学成像的重要障碍之一,科学家已经发明了各种计算成像技术实现透过散射介质后的聚焦与成像。与之相反,有些散射介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如窗帘、毛玻璃和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等... 散射是光学成像的重要障碍之一,科学家已经发明了各种计算成像技术实现透过散射介质后的聚焦与成像。与之相反,有些散射介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如窗帘、毛玻璃和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等。PDLC作为一种电控切换透光状态的新颖散射介质,已被广泛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文中研究了典型的PDLC的光学特性,包括散射特性、透明度及电控特性等,发现PDLC的散射效果主要体现在宽谱背景光匀化造成目标成像对比度下降上,透过PDLC的光场中的弹道光比例较高,总能通过相应的滤波和计算成像方法窥视其遮挡物体信息。目前的PDLC在保护隐私上存在较大隐患,简单的光学匀化不能作为PDLC设计和制备的唯一指标,必须提出更全面的散射光学特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斑相关成像 计算成像 光学记忆效应 聚合物分散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单体材料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Bragg光栅电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静 郑致刚 +2 位作者 刘永刚 李静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3-446,共4页
在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预聚物体系中添加含氟的单丙烯酸酯单体,制备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Bragg光栅,通过AFM、He-Ne激光器观察分析,发现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的添加不仅改善聚合物基质的形貌,同时也影响光栅的电光特性。... 在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预聚物体系中添加含氟的单丙烯酸酯单体,制备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Bragg光栅,通过AFM、He-Ne激光器观察分析,发现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的添加不仅改善聚合物基质的形貌,同时也影响光栅的电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光栅的衍射效率从78%上升到90%,驱动电压V90大幅降低。分析认为,Actyflon-G04的添加降低了聚合物界面的表面张力,影响液晶微滴的分子取向,从而实现了光栅电光特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 布拉格光栅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液晶/聚合物光栅的制备 被引量:8
11
作者 阮圣平 彭增辉 +4 位作者 于涛 乌日娜 张力 鲁兴海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1-334,共4页
将具有光敏特性的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按一定比例混合 ,以Ar+激光器为光源 ,使混合物在激光干涉光场的引发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从而导致液晶与预聚物发生相分离 ,形成全息液晶 /聚合物相位光栅。采用光学显微镜和He Ne激光器对所制样品进... 将具有光敏特性的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按一定比例混合 ,以Ar+激光器为光源 ,使混合物在激光干涉光场的引发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从而导致液晶与预聚物发生相分离 ,形成全息液晶 /聚合物相位光栅。采用光学显微镜和He Ne激光器对所制样品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当液晶含量在 30 %~ 45 %范围时 ,所制样品具有较好的栅结构 ,其衍射效率具有电场可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液晶/聚合物光栅 制备 聚合物分散液晶 相分离 光场干涉法 液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的可调增益均衡器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丁维银 蔡继光 +4 位作者 沈国土 杨宝成 郑继红 顾玲娟 庄松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在632.8nm光波的入射下的衍射谱特性和电压可调特性,实验结果与耦合波理论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实验上验证了用耦合波理论来描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的衍射特性是恰当的...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在632.8nm光波的入射下的衍射谱特性和电压可调特性,实验结果与耦合波理论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实验上验证了用耦合波理论来描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的衍射特性是恰当的.并且提出了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对掺饵光纤放大器增益谱进行平坦化的方法,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的电压可调特性可实现动态增益均衡.运用该方法,可使掺饵光纤放大器在C波段1530~1560 nm内,温度在0℃~65℃范围内变化,掺饵光纤放大器自发辐射谱的不平坦度从3.3dB降到0.2dBp-p(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掺铒光纤放大器 可调增益均衡器 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中液晶分子的电场取向效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任洪文 黄锡珉 +1 位作者 凌志华 马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3-39,共7页
制备了液晶微滴在聚合物基体中呈独立分散且具有不同尺度的PDLC复合膜,利用偏光显微镜实时地观察了微滴内液晶织构在适度电场作用下的变化特性,获得了有关微滴内液晶分子的动态取向信息。实验发现,当施加的电压由饱合值降低时,... 制备了液晶微滴在聚合物基体中呈独立分散且具有不同尺度的PDLC复合膜,利用偏光显微镜实时地观察了微滴内液晶织构在适度电场作用下的变化特性,获得了有关微滴内液晶分子的动态取向信息。实验发现,当施加的电压由饱合值降低时,不同尺度的微滴内液晶分子呈不同的电场取向效应,对直径大于十几微米的微滴,液晶分子易呈现较强的取向滞后效应,而直径在微米量级的液滴其液晶分子的电场取向滞后效应相对减少。微滴内液晶分子的这种取向滞后效应正是PDLC膜在宏观上呈现光透过率滞后现象的反映。从作用能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影响微滴内液晶分子取向滞后效应的因素,如微滴与基体的界面作用、液晶微滴的形状、电容效应以及工作温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液晶微滴 滞后效应 动态响应 记忆效应 电场聚向效应 PDLC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液晶调光玻璃显示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志新 杨宇婴 +3 位作者 高攀 刘洋 杨磊 郑永磊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8-621,共4页
介绍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和应变液晶(SLC)的性质,SLC调光玻璃的结构特点,调光原理和光学特性以及制备方法。在SLC调光玻璃制备时,采用文字图案遮挡部分区域进行曝光,得到有文字图案的制品,遮光处形成透明状态,无遮光处处于散射状态。对制... 介绍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和应变液晶(SLC)的性质,SLC调光玻璃的结构特点,调光原理和光学特性以及制备方法。在SLC调光玻璃制备时,采用文字图案遮挡部分区域进行曝光,得到有文字图案的制品,遮光处形成透明状态,无遮光处处于散射状态。对制品施加剪切应力,散射区域变成半透明状态,文字图案消隐。依据此原理用SLC调光玻璃制作出一种特殊应力显示玻璃,可以开发成为节能的门窗等实用产品、在商场、公司以及酒店等场所装修上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的分散液晶 应变液晶 调光玻璃 显示 装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网络稳定液晶光栅的制备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宋静 马骥 +1 位作者 刘永刚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将具有光敏特性的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按一定比例混合,注入液晶盒,以紫外灯为光源,通过光掩模法使混合物在紫外光的引发下产生相分离,形成聚合物网络稳定液晶光栅。采用光学显微镜和He Ne激光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光栅获得了周期性的栅... 将具有光敏特性的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按一定比例混合,注入液晶盒,以紫外灯为光源,通过光掩模法使混合物在紫外光的引发下产生相分离,形成聚合物网络稳定液晶光栅。采用光学显微镜和He Ne激光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光栅获得了周期性的栅结构,且衍射效率具有电场调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网络稳定液晶 光栅 相分离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阈值电压聚合物分散性液晶膜的电光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国柱 黄子强 +3 位作者 杨文君 夏都灵 张翠玉 康桂珍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3-388,共6页
采用聚合物诱导相分离(PIPS)方法制备了PDLC膜,研究了不同单体材料、温度、光强等对PDLC膜电光特性的影响。发现Bi-EMA-2和EHMA混合单体(质量组分为1∶9)与液晶C70/02CN在折射率方面匹配较好,且在偏光显微镜下液晶微滴与聚合物单体的晶... 采用聚合物诱导相分离(PIPS)方法制备了PDLC膜,研究了不同单体材料、温度、光强等对PDLC膜电光特性的影响。发现Bi-EMA-2和EHMA混合单体(质量组分为1∶9)与液晶C70/02CN在折射率方面匹配较好,且在偏光显微镜下液晶微滴与聚合物单体的晶相边界清晰,易制备成对比度较高、阈值电压和饱和驱动电压较低的PDLC膜。温度和光强是控制和维持液晶与单体之间相分离速度平衡的重要工艺因素,直接影响到相分离过程中的液晶微滴形貌尺寸及其分布均一性,进而影响PDLC膜电光性能的优劣。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最终制备出了阈值电压为0.18 V/μm、饱和驱动电压为0.4 V/μm的PDLC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性液晶 相分离 形貌 阈值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C制备过程中聚合物和液晶的选择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须 刘文菊 +4 位作者 王杰 牟俊霞 樊晓琴 尹环 梁晓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417,共4页
介绍了使用聚合引发相分离(包括热固化、紫外光固化和电子束固化)制备聚合物分散型液晶(PDLC: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的工艺和原材料,对不同聚合物与液晶的匹配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总结,并整体评价了这些方法,指出了在实际应用过... 介绍了使用聚合引发相分离(包括热固化、紫外光固化和电子束固化)制备聚合物分散型液晶(PDLC: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的工艺和原材料,对不同聚合物与液晶的匹配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总结,并整体评价了这些方法,指出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聚合物分散型液晶的制备工艺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性液晶 相分离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剂对聚合物/液晶光栅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骥 刘永刚 +4 位作者 胡立发 彭增辉 曹召良 鲁兴海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277,共5页
利用激光干涉条纹引发预聚物/液晶混合物相分离,形成液晶与聚合物周期交替排列的液晶光栅。研究了组成材料中交联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1-vinyl-2-pyrrolidone,NVP)对光栅形貌和衍射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NVP的含量,分析NVP在光栅形成中的作... 利用激光干涉条纹引发预聚物/液晶混合物相分离,形成液晶与聚合物周期交替排列的液晶光栅。研究了组成材料中交联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1-vinyl-2-pyrrolidone,NVP)对光栅形貌和衍射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NVP的含量,分析NVP在光栅形成中的作用,确立了NVP的最佳含量。实验结果表明,NVP具有调节混合物系统官能度与体系黏度、交联密度及影响反应速度的作用,在适量的NVP含量下,光栅的衍射效率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聚合物/液晶光栅 衍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对比度低压驱动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文萃 郑致刚 +2 位作者 刘永刚 宋静 宣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04-1510,共7页
为了降低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其对比度,基于偏振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电调谐光栅。对传统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光栅进行了基板表面取向处理,加强液晶的均一排列程度,消除了液晶区域内的散射;然后,在光栅前面放... 为了降低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其对比度,基于偏振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电调谐光栅。对传统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光栅进行了基板表面取向处理,加强液晶的均一排列程度,消除了液晶区域内的散射;然后,在光栅前面放置扭曲向列(TN)偏振调谐器,通过调节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实现光栅内液晶折射率的变化,进而改变与聚合物折射率的差别,实现衍射强度的调谐。实验结果表明:光栅的阈值电压降低到了0.75~0.8V,对比度提高到了245:1,是传统HPDLC光栅的6~7倍,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散射损失且稳定性良好,可满足高端光学设备及显示产品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 扭曲向列(TN)模式 阈值电压 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结构对PDL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阎斌 王守廉 +5 位作者 何杰 王晓安 于美娜 汪映寒 双习东 丰佩川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用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3种不同聚合物基体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研究了液晶含量和固化时间对PDLC透光率及膜形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聚合物基体对PDLC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反应活性越高,达到关态下最低透过率所... 用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3种不同聚合物基体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研究了液晶含量和固化时间对PDLC透光率及膜形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聚合物基体对PDLC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反应活性越高,达到关态下最低透过率所需的固化时间越短,丙烯酸仅需10 s,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却需360 s;聚合物与液晶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PDLC膜的阈值电压越高,丙烯酸的阈值电压至少是其他两者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聚合诱导相分离 智能玻璃 电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