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尔古纳地块恩和哈达地区额尔古纳河组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意义
1
作者 周传芳 魏小勇 +9 位作者 孙彦峰 王久懿 赵文志 张璇璞 贾立明 牛广元 齐宏运 刘意仁 孟玲禹 付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28,共18页
额尔古纳河组是额尔古纳地块变质结晶基底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历史,但其分布面积小,自然露头差,目前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块恩和哈达地区额尔古纳河组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 额尔古纳河组是额尔古纳地块变质结晶基底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历史,但其分布面积小,自然露头差,目前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块恩和哈达地区额尔古纳河组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额尔古纳河组的形成时代、原岩类型、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额尔古纳河组主要为一套副变质岩,绢云千枚岩和绿泥片岩质糜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较为相似,显示出富Si(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3.45%~79.01%)、富K(K2O含量为2.22%~3.33%)和高Al(Al_(2)O_(3)含量为9.76%~17.10%)的特征;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583.0±1.7)Ma,形成于新元古代震旦纪;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模式,具有不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富集高场强元素Zr、Th、U、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物源以长英质砂岩为主,原岩为砂泥质岩石和中酸性火山岩,成熟度较低,为近源沉积,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并存在被动大陆边缘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额尔古纳河组 变质岩 锆石U-Pb年龄 额尔古纳地块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西北部花岗质糜棱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院冬 莫宣学 +6 位作者 李士超 车继英 许逢明 吴大天 张乾峰 赵君 王奎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3-456,共14页
通过对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黑河—呼玛地区与元古宙变质岩系伴生出露的三处强变形的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 LA-ICP-MS测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认样品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质糜棱岩(样品Ⅰ-3-4和Ⅰ-5-1)、角砾状花岗闪长岩(样品... 通过对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黑河—呼玛地区与元古宙变质岩系伴生出露的三处强变形的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 LA-ICP-MS测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认样品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质糜棱岩(样品Ⅰ-3-4和Ⅰ-5-1)、角砾状花岗闪长岩(样品1121和1211)和花岗质糜棱岩(样品1218),锆石U-Pb年龄为299.6±1.0Ma、300.8±1.1na和294.3±1.0 Ma,形成于晚石炭世末至早二叠世初,而非前人确定的元古宙或早石炭世,并初步认为岩石韧性变形作用发生时间介于184~170 Ma之间.三种花岗岩分别属于富硅、高铝、贫钾的过铝质钙碱性系列(Ⅰ-3-4和Ⅰ-5-1)、贫硅偏铝、高钙铁镁的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1 121和1211)和富硅钾、低钙镁铝的弱过铝质钾玄质系列(1218),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具有明显或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L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S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具有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的特征,在构造环境判别图R1-R2图上分别落在同碰撞造山、晚造山和造山后环境,在Nb-Y图落入火山弧—同碰撞环境和板内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上述花岗岩是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晚古生代碰撞造山的产物,记录了两块体间碰撞造山到造山后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西北部黑河—呼玛地区 花岗质糜棱岩 兴安地块 晚古生代 碰撞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丰翔 孙红军 +3 位作者 裴荣富 刘翼飞 刘春花 江思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1256,共16页
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为超大型热液脉型矿床,在时空分布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关系密切。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化多呈席状、细脉浸染状、网脉—脉状在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产出,并且构成似层状、... 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为超大型热液脉型矿床,在时空分布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关系密切。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化多呈席状、细脉浸染状、网脉—脉状在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产出,并且构成似层状、(长)扁豆状、透镜状和囊状矿体。初步研究表明:与银多金属共生的绢云母和辉钼矿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6.9±1.9 Ma和162.6±2.6 Ma,与区域侏罗纪火山岩同位素年龄160~147 Ma基本一致。根据矿区外围白音诺尔花岗岩体锆石年龄142~115 Ma,可以推测双尖子山银多金属主成矿作用与侏罗纪构造—岩浆活动相关,而与后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位并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根据矿床产出环境、矿化和热液蚀变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双尖子山可能经历了多次矿化的叠加,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远程俯冲和中生代动力机制转换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巴林左旗 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 白音诺尔—双尖子山—浩布高多金属矿集区 叠合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兴-蒙草原区二叠纪砂岩物源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江小燕 刘永江 +3 位作者 周冰 邢占伟 韩国卿 赵英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5-1098,共14页
对大兴安岭南部兴-蒙草原区二叠纪砂岩的统计研究表明,本区二叠纪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大量非成熟组分为该区二叠纪砂岩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二叠纪砂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砂岩碎屑来... 对大兴安岭南部兴-蒙草原区二叠纪砂岩的统计研究表明,本区二叠纪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大量非成熟组分为该区二叠纪砂岩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二叠纪砂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砂岩碎屑来自上地壳长英质源区。二叠纪砂岩的时代由老到新表现出由再旋回造山带向切割岩浆弧源区过渡的特征。结合沉积学特征,反映中、晚二叠世构造背景由活动陆缘逐渐趋于稳定,该时期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段最终闭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佳-蒙地块 二叠纪砂岩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兴安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质疑-来自大兴安岭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巍 迟效国 +10 位作者 宋维民 赵芝 刘建峰 潘世语 张蕊 权京玉 司秋亮 那福超 马永非 臧延庆 刘英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93-294,共2页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东北地区歹抛构造单元的划分集中反映了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程度和对基底性质的认识。
关键词 锆石年代学 前寒武纪变质岩系 兴安地块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83
6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4 位作者 刘建民 胡健民 宋彪 刘健 吴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4-842,共19页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Ma左右,岩性主要为碱性岩(正长岩及二长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二长闪长岩、碱性花岗岩及流纹岩,出露面积较少。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0~265Ma左右,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其次为辉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250~200Ma),岩性主要为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杂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及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呈近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泥盆纪及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隆起上,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岩分布范围更大,其南界可以到达燕山构造带最南端的蓟县盘山及太行山北段的河北涿鹿矾山地区。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可能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弧-陆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活动期次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华北地块 大陆边缘 锆石U-PB定年 兴蒙造山带(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台油田兴212块分子膜驱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其成 周雅萍 +1 位作者 张瑛 范玉平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15-18,共4页
分子膜 (MD)驱是一种新型纳米膜驱油技术。针对兴隆台油田兴 2 1 2块的油层特点 ,进行了MD驱油的室内系列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MD不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也不改变注入水的流度 ,而是改变了储层岩石的表面性质及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状... 分子膜 (MD)驱是一种新型纳米膜驱油技术。针对兴隆台油田兴 2 1 2块的油层特点 ,进行了MD驱油的室内系列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MD不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也不改变注入水的流度 ,而是改变了储层岩石的表面性质及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状态 ,使原油易于剥落和流动 ,从而达到提高提高采收率之目的。在室内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兴 2 1 2块MD驱先导性矿场试验 ,取得了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驱 相渗曲线 驱油效率 纳米膜驱油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层次分析法优选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区块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丽红 肖爱莉 +1 位作者 杜庆龙 张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36,39,共3页
以检查井分析资料和二次加密调整井测试资料为基础,以大庆喇萨杏油田已开展的三次加密调整试验和已完成的三次加密调整方案为依据,通过对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各开发区块可调砂岩厚度、单储系数、综合含水、二次加密调整时间及套损井比... 以检查井分析资料和二次加密调整井测试资料为基础,以大庆喇萨杏油田已开展的三次加密调整试验和已完成的三次加密调整方案为依据,通过对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各开发区块可调砂岩厚度、单储系数、综合含水、二次加密调整时间及套损井比例等几个主要指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喇萨杏油田各开发区块三次加密调整的可行性进行优选排队,最终给出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优先进行的区块,为喇萨各油田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三次加密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萨杏油田 高含水后期 三次加密调整 层次结构 区块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杜84块兴隆台Ⅰ油层隔夹层识别、成因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俊 樊太亮 +3 位作者 高志前 李晨 张涛 马聪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8,共11页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探讨隔夹层为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奠定基础。以岩心、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综合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1735口测井资料,利用电性及物性测试分析,按照岩心标定测井曲线,编制5种参数(声波时差、...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探讨隔夹层为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奠定基础。以岩心、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综合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1735口测井资料,利用电性及物性测试分析,按照岩心标定测井曲线,编制5种参数(声波时差、深侧向电阻率、感应电导率、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将研究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两类,并建立两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和识别模板。研究区隔夹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洪泛期沉积、局部区域水动力减弱、多期河道切割侵蚀、前积(侧积)和河床滞留沉积的综合作用。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滨浅湖和分流间湾处,物性隔夹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分支处及分流间湾的局部;在靠近物源区,隔夹层分布较少且较孤立,仅在两期河道叠置间发育,而在远离物源区分布明显增多且厚度增大;隔夹层在垂向上的分布与所处的基准面旋回关系密切,在中期旋回上升半旋回的3个阶段,隔夹层自下而上数量增多、厚度增大。最后提出隔夹层的岩性、物性、厚度及展布特征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对辽河油田稠油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兴隆台Ⅰ油层组 沙河街组 杜84块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代兴蒙造山带东缘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恺 张进江 +1 位作者 葛茂卉 凌逸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8-1108,共11页
兴蒙造山带东缘包括松辽盆地以东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和锡霍特-阿林增生杂岩带,是古亚洲洋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过渡的地带。岩浆岩研究表明,古太平洋板块在佳木斯地块的俯冲作用最早可能始于早二叠世,三叠... 兴蒙造山带东缘包括松辽盆地以东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和锡霍特-阿林增生杂岩带,是古亚洲洋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过渡的地带。岩浆岩研究表明,古太平洋板块在佳木斯地块的俯冲作用最早可能始于早二叠世,三叠纪-早侏罗世时,其俯冲影响到牡丹江断裂两侧,形成了南北向分布的岩浆岩带以及由黑龙江杂岩为代表的增生杂岩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锡霍特-阿林的地体群沉积了来自佳木斯-兴凯地块和华北克拉通的碎屑物。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变化,板片俯冲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在这段时期逐渐减弱,大量北北东向的左行走滑断裂将锡霍特-阿林的地体向北运移、拼贴至现今位置;同时,中国东北地区则转为伸展环境。晚白垩世时期,俯冲作用再次活跃,产生了锡霍特-阿林地区广泛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 佳木斯地块 锡霍特-阿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一区杜84块兴组块状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玉环 杨先勇 +2 位作者 张勇 张秋菊 李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7-40,59,共5页
方法 应用油藏工程技术 ,结合矿场试验 ,进行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研究。目的 优选该块油藏开发方式 ,为经济高效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创造条件。结果 块状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按照目前注采参数实施蒸汽吞吐开采 ,除遵循一般的蒸汽吞吐开采... 方法 应用油藏工程技术 ,结合矿场试验 ,进行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研究。目的 优选该块油藏开发方式 ,为经济高效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创造条件。结果 块状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按照目前注采参数实施蒸汽吞吐开采 ,除遵循一般的蒸汽吞吐开采规律以外 ,还表现出单周期产油量高、周期长、回采水率低的特点 ;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均较低 ,注汽压力随周期增加而降低。结论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在技术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选择合理的注汽参数是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 ;采取配套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水平井 蒸汽吞吐 效果分析 辽河油区 杜84块 兴Ⅵ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在杜84断块超稠油开发中的优势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高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5-47,共3页
运用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手段,结合矿场试验,并与直井在完全投资、操作成本、完井方式、生产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表明,水平井在杜84块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可以优选超稠油的开发方式,为超稠油开发方式的转换... 运用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手段,结合矿场试验,并与直井在完全投资、操作成本、完井方式、生产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表明,水平井在杜84块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可以优选超稠油的开发方式,为超稠油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条件具备的区域选用该项技术,对提高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最终采收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杜84断块 超稠油开发 研究 蒸汽吞吐 兴Ⅵ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杏六区块东部聚合物驱试井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71,2,共4页
对大庆油田杏六区东部区块聚驱条件下含水率、产液量等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结合生产井实例对杏六区聚合物驱试井曲线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注聚合物后地层渗透率降低,渗流阻力增大,注采压差增大;各注聚试验区... 对大庆油田杏六区东部区块聚驱条件下含水率、产液量等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结合生产井实例对杏六区聚合物驱试井曲线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注聚合物后地层渗透率降低,渗流阻力增大,注采压差增大;各注聚试验区虽然注入压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生产井流动压力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含水率下降,产液量上升;根据试井解释时采用的油藏模型,可以判断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油藏模型由均质油藏变化为复合油藏再变化为均质油藏,或由均质油藏变为均质加边界油藏再变化为均质油藏;为防止聚合物突破时间过快,可在聚合物驱油初期对地层进行适当调剖,避免油藏过早达到均质油藏阶段,这有利于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出油潜力,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杏六区 聚合物驱油 试井 油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229断块兴V组超稠油水侵特点及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大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4-26,共3页
针对杜229断块南部兴V组出水问题,精细统层对比,深化油藏地质研究;结合油井生产动态,开展全过程水性跟踪和示踪剂监测试验.其结果不仅确定了边水水侵部位、层位及方向,而且对水侵速度、能量大小及涉及程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 针对杜229断块南部兴V组出水问题,精细统层对比,深化油藏地质研究;结合油井生产动态,开展全过程水性跟踪和示踪剂监测试验.其结果不仅确定了边水水侵部位、层位及方向,而且对水侵速度、能量大小及涉及程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科学有序的堵水、堵排结合治水、综合治水方案,在已实施的26井次堵水措施中,成功率100%,累计增油6.1×104t,确保了全块持续高产、稳产.其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仅对开发同类型油藏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基础油藏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水浸 开发对策 研究 杜229断块 兴Ⅴ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杜229断块边底水油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飞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38,56,共3页
杜229断块兴V组是典型的边底水油藏,随着采出程度及吞吐轮次的增加,边底水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越来越严重。为落实来水方向及能量大小,在该区块的杜32-51-37和杜32-53-41井组进行化学示踪剂监测,基本上确定了边底水突破方向和推进速度。... 杜229断块兴V组是典型的边底水油藏,随着采出程度及吞吐轮次的增加,边底水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越来越严重。为落实来水方向及能量大小,在该区块的杜32-51-37和杜32-53-41井组进行化学示踪剂监测,基本上确定了边底水突破方向和推进速度。通过示踪剂监测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认识杜229断块构造南部兴V组出水这一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堵、排水工作思路。该种方法首次在边底水问题上采用,为兴V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监测技术 杜229断块 边底水油藏 应用 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六区东部分流河道砂体渗流单元组合及水淹模式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端川 林承焰 +2 位作者 任丽华 宋金鹏 狄喜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为了对大庆长垣杏树岗油田杏六区东部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三元复合驱层段的水淹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垂向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渗透率相对变化率的计算,并结合含油饱和度测试数据,在单砂体级别内对具有... 为了对大庆长垣杏树岗油田杏六区东部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三元复合驱层段的水淹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垂向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渗透率相对变化率的计算,并结合含油饱和度测试数据,在单砂体级别内对具有相似渗流能力的渗流单元及其组合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定量化计算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的水淹程度。分流河道内共识别出5种细粒沉积类型和3种渗流单元组合类型。通过对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水淹特征的认识可为后期剩余油挖潜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渗流单元 水淹模式 杏六区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布敦化铜矿床金鸡岭矿段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武新丽 毛景文 周振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22,共13页
内蒙古布敦化铜矿床位于人兴安岭中南段,包括金鸡岭和孔雀山2个矿段,前者属于斑岩型,后者属于热液脉型,文章对金鸡岭矿段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金鸡岭矿段成矿过程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即毒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 内蒙古布敦化铜矿床位于人兴安岭中南段,包括金鸡岭和孔雀山2个矿段,前者属于斑岩型,后者属于热液脉型,文章对金鸡岭矿段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金鸡岭矿段成矿过程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即毒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早阶段主要发育富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中阶段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并发育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早、中、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温度和w(NaClcq)变化范围分别为320~550℃、240~550℃、140~300℃和12.2%~43.2%、6.3‰~17.2%、0.5%~9.7%。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显示,早、中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4和H20,而晚阶段的包裹体气相成分只含H2O。早阶段多种类型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相近,指示早阶段流体发牛过沸腾作用。笔者认为早阶段成矿作用主要与高温、高盐度、含CH4流体的沸腾作用有关,中阶段的成矿作用则土要是流体混合向导致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的析出,晚阶段基本不成矿,只形成少量的黄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斑岩型铜矿床 金鸡岭矿段 布敦化铜矿床 大兴安岭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六东三元复合驱对储层改造及驱替效率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端川 孟琦 +3 位作者 宋金鹏 张依旻 狄喜凤 刘文臣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了确定特高含水阶段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改造及其对剩余油的驱替效率,利用复合驱前后2个时期同一河道内2口检查井的储层物性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基于岩性约束条件,定量化计算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渗条件的改造作用,并且对比计算不同岩性及... 为了确定特高含水阶段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改造及其对剩余油的驱替效率,利用复合驱前后2个时期同一河道内2口检查井的储层物性及含油饱和度数据,基于岩性约束条件,定量化计算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渗条件的改造作用,并且对比计算不同岩性及相同岩性不同位置处的驱替效率。结果表明:特高含水阶段的三元复合驱对粉砂岩的改造程度高于细砂岩,改造后的细砂岩孔渗条件仍优于粉砂岩,且细砂岩底部的孔渗条件比顶部的差。驱替剂主要在细砂岩层段进行驱油,且驱替效率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明显,造成层段底部的驱替效率高于顶部。驱替剂对剩余油的作用包括2种方式,一是在孔渗条件好的层段发生剩余油的排驱,二是在顶部孔渗条件差的层段发生剩余油的再次聚集。在复合驱之后的特高含水后期,仍存在一定的产能,可通过改善生产工艺进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阶段 三元复合驱 储层改造 驱替效率 杏六区东部 大庆长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赛罕乌拉石海剖面分析及其与蒙山拦马墙石河结构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洪波 高于 +6 位作者 浦津 孟和达来 欧阳江城 巴特尔 刘波 张云喜 李桂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2-1588,共17页
石海(石河/冰石河)作为冰缘地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地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缺少介绍石海结构特征的中文文献,更未建立判别标准,在地貌认知阶段就发生很多误判。为了揭示石海的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赛罕... 石海(石河/冰石河)作为冰缘地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地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缺少介绍石海结构特征的中文文献,更未建立判别标准,在地貌认知阶段就发生很多误判。为了揭示石海的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坝石海首次进行了开挖解剖,从而归纳了原生石海的基本结构特征:岩块棱角鲜明,呈镂空状堆积,岩块直径总体上上大下小。根据野外调查确认,赛罕乌拉海拔1800 m以上的区域至少还存在着局部现代石海,也就是说,还残存着不连续冻土带,而且保持年平均气温0℃左右的气候环境。根据赛罕乌拉现今气候记录和石海分布,笔者等估算了全新世初期赛罕乌拉石海开始发育时的地表温度在0^-4℃,而今天年平均气温已经升高到2℃,升温幅度2~6℃。根据赛罕乌拉石海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山东蒙山石河进行了结构对比,认为二者剖面结构基本一致,排除了前人近年来争议明显的冰川侧碛堤和泥石流成因说。结构对比揭示山东蒙山境内全新世早期至少局部存在过冰缘气候环境,而这也为山东境内更新世冰川地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本研究也为中国冰缘地貌解剖和资源调查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研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赛罕乌拉 石海 石河 冰石河 冰缘 蒙山 拦马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直流双极闭锁反事故措施实时仿真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建设 韩伟强 黄立滨 《南方电网技术》 2008年第4期83-87,共5页
对"5·5"兴安直流双极闭锁故障的分析显示,由于兴安直流采用接地极线路与直流输电线路同塔架设,存在着双极闭锁潜在风险。因此,搭建了由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与兴安直流实际的控制保护装置组成的闭环实验系统,针对直流控... 对"5·5"兴安直流双极闭锁故障的分析显示,由于兴安直流采用接地极线路与直流输电线路同塔架设,存在着双极闭锁潜在风险。因此,搭建了由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与兴安直流实际的控制保护装置组成的闭环实验系统,针对直流控制保护故障重启功能进行大量实时仿真实验,内容包括实现接地极线路电流不平衡保护重启及定值调整,调整直流线路现有故障重启逻辑和模式,以及重启功能调整后对控制保护的关联影响等。从直流控制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有效地防止类似"5·5"兴安直流双极闭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直流 直流闭锁 实时仿真 反事故措施 故障重启 接地极电流平衡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