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Analysis of Surgical Resection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Fifty-Nine Consecutive Patients 被引量:5
1
作者 Weihua Zhu Wenyong Xie +5 位作者 Zhedong Zhang Shu Li Dafang Zhang Yijun Liu Jiye Zhu Xisheng Le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7-169,共13页
Objective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is invariably fatal without surgical resection.The primary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of variable surgical resections for patient with HC and their survi... Objective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is invariably fatal without surgical resection.The primary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of variable surgical resections for patient with HC and their survival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In addition,prognostic factor for the overall survival was also evaluated.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59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were newly diagnosed with HC and underwent surgical resections with curative intend between February 2009 and February 2017.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3-6 months interval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verall survival were determined.Associations of clinicopathologic and surgeon-related factors with overall survival were evaluated through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Bismuth and Corlette(B&C)type HI(n=19)and IV(n=25)HC lesions,33(55.9%)were treated with hilar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major liver resection(MLR),while the other 11 patients with type HI and IV,and those with type I(n=8)and II(n=7)HC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hilar resection.The overall surgical mortality was 5.1%and surgical morbidity was 35.6%.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mortality between MLR group and hilar resection group(6.1%vs.3.8%;X2=0.703,P=0.145).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18 months(range,1-94 months).The 1-,3-,5-year survival rate was 59.3%,36.5%,and 17.7%,respectively.The overall survival after resections was 18 months.In HC patients with B&C type III and IV lesions,the median survival was 23 months for hilar resection with MLR and 8 months for hilar resection alone;the 1-,3-,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was 63.9%,23.3%,and 15.5%,respectively for hilar resection with MLR,and 11.1%,0,and 0,respectively for hilar resection alone,with significant diflerene observed(HR,9.902;95%CI,2.636-19.571,P=0.001).Four factor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overall survival:preoperative serum Cal9-9(HR,7.039;95%CI,2.803-17.678,P<0.001),histopathologic grade(HR,4.964;95%CI,1.046-23.552,?=0.044),surgical margins(P=0.031),andAJCC staging(P=0.015).Conclusions R0 resection is efficaciou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HC.MLR in combination with caudate lobe resection may increase the chance of R0 resection and improve survival of HC patients with B&C type IK and IV lesions.Preoperatively prepared for biliary drainage may ensure the safety of MLR in most HC patients.Novel adjuvant therapi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HC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tic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BIDITY MORTALITY PROGNOSIS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EPATECT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朱丙帅 段希斌 梁占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胆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胆漏的32例HCCA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为发生组,另以1∶2比例收集同期术后未发生胆漏的64例HCC...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胆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胆漏的32例HCCA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为发生组,另以1∶2比例收集同期术后未发生胆漏的64例HCCA患者病历资料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并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发生组年龄、术前胆管炎占比、3支及以上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数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术前AL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胆管炎、术前ALB水平、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数3支及以上是HCCA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HCCA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C-index值=0.929,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险预测模型评估HCCA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9,具有一定预测效能。结论年龄、术前胆管炎、术前营养水平低、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数是HCCA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所得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漏 风险预测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放松训练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殷蓉 徐莎莎 +2 位作者 何超 朱海欧 李相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联合正念减压疗法(MBSR)干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A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联合正念减压疗法(MBSR)干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A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干预联合PMRT干预)60例和观察组(围手术期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PMRT联合MBSR干预)60例,两组均干预5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Herth希望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与他人保持的亲密关系、采取的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及总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3+、CD4+、CD4+/CD8+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8+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RT联合MBSR用于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正念减压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恢复、肿瘤标志物及血清MMP-9的影响
4
作者 尹治清 陆晓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3-64,73,共3页
目的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恢复、肿瘤标志物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给予对照组... 目的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恢复、肿瘤标志物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MMP-9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等进行对比,无差异(均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 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均下降,且研究组患者TBi L、AS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50(CA50)、MMP-9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相较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治疗应用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可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MMP-9水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 肝门部胆管癌 肝功能 肿瘤标志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胆管可切除性评估——医学影像技术和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5
作者 丁向民 柏斗胜 +6 位作者 蒋国庆 金圣杰 张弛 王谦 周保换 王敖青 刘仁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789-793,共5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肝门部空间狭小、解剖变异率高,根治术难度大。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和三维重建,术者可以在术前精准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分期分型,参考胆管分离极限点(U点、P点)对肝...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肝门部空间狭小、解剖变异率高,根治术难度大。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和三维重建,术者可以在术前精准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分期分型,参考胆管分离极限点(U点、P点)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并预估门静脉、胆管、动脉变异对手术方案造成的影响,做好术前规划,提高根治性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医学影像技术 三维重建 外科治疗 术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磊 刘会春 +2 位作者 李宗狂 鲁贻民 金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8-1000,10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3月,对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3月,对21例失去切除机会的HCCA,先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1周后在DSA透视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将PTCD的外引流转为胆道支架内引流。结果 21例HCCA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290.29±155.98)μmol/L术后1周降至(103.01±53.83)μmol/L(t=7.00,P=0.00);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从术前(199.46±128.73)μmol/L术后1周降至(45.71±25.99)μmol/L(t=6.19,P=0.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术后1周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0.2月,95%置信区间7.74~12.69月。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HCCA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重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超声 胆道支架 并发症 姑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肝门部胆管癌单、双支架引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苏树英 王忠辉 +3 位作者 张耿 费凛 李杰原 肖修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单、双支架引流治疗不能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将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支架引流组(52例)和双支架引流组(50例),比较术后疗效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 目的比较内镜下单、双支架引流治疗不能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将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支架引流组(52例)和双支架引流组(50例),比较术后疗效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双支架组操作成功率低于单支架组,但术后黄疸消退较快,有效引流率较高,亦发生了较高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支架中位通畅期双支架组明显优于单支架组,而生存期两治疗组没有差异。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内镜治疗,进行有效操作,放置双支架较单支架更有效降低黄疸,延长支架通畅期,减少患者病程中入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道引流 塑料支架 双支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莉莉 曹贵文 +2 位作者 崔新江 宁厚法 张云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通过观察术后减黄效果、肿瘤大小变化、生存率及再梗阻时间,分析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5天A、B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A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组未发现回升;术后6个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15%(3/20),72.4%(21/29),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74.3%(26/32),40%(14/32),明显高于A组的57.1%(20/35),34.3%(12/35),8.6%(3/35)(P<0.05)。结论: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为姑息性治疗;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MR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矫娜 马捷 +3 位作者 孙黎明 钱立 吴明祥 凌人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转移(16例)组、病灶内胆管扩张(8例)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无病灶内胆管扩张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生长方式的分型与MVD、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强化形式组间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ΔSI(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VD呈明显正相关,与VEGF的表达亦有相关性。结论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新生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生存状况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肖青川 胡红强 +2 位作者 李佳俊 李俊 时吉庆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543-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术后1、3、5年生存状况,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COX回归...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术后1、3、5年生存状况,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结果: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手术切除41例,手术引流38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37%、22.78%、7.59%,其中手术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3%、36.59%、14.63%,手术引流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6.32%、7.89%、0。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外科方案、手术切除方案、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和不同切缘情况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黏液癌、TNM分期Ⅲ~Ⅳ期、手术引流、姑息性切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科治疗的预后不佳,其中黏液癌、TNM分期Ⅲ~Ⅳ期、手术引流、姑息性切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生存状况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平 张啸 +3 位作者 张筱凤 郭英辉 林秀英 吕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先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 目的探讨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先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均成功通过ERCP置入可膨式金属支架,3例改行PTCD后再经窦道放入金属支架,成功率96.88%,1例行两种处理方法均未能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黄疸明显减退;3例患者支架再次阻塞,1例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支架平均通畅期为213d,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5d。结论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创伤小,通畅性能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38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安东 刘奇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五孔法。切除胆囊、肝左内叶下段的肝组织,中上段胆管,切断距肿瘤1 cm处的肝侧胆管。清除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左、右肝管盆式成形,左上腹辅助4~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五孔法。切除胆囊、肝左内叶下段的肝组织,中上段胆管,切断距肿瘤1 cm处的肝侧胆管。清除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左、右肝管盆式成形,左上腹辅助4~5 cm小切口腹腔外胆肠Roux-en-Y吻合。结果 3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5例肠间吻合于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33例先扩大左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吻合后还纳回腹,重新气腹完成胆肠吻合。手术时间210~348 min,(267±47)min;术中出血10~210 ml,(82.6±63.5)ml。术后出现胆漏3例,未特殊处理,3~5 d后停止;应激性溃疡1例,抑酸药物治疗后3 d治愈;术后出血1例,在腹腔镜下手术止血。术后住院10~15 d,平均12 d。17例术后1周CEA均恢复正常,2.7~3.5μg/L,(2.73±0.49)μg/L;38例CA199术后均下降,但未恢复正常,40~90 U/ml,(69.4±20.1)U/ml。术后35例(92.1%)随访6~30个月,(12.5±5.8)月,1例术后12个月因转移癌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其余33例随访期间未见明确转移病灶。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是可行的,在达到根治切除目的前提下,减轻手术创伤,利于术后康复,术者应同时具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肠吻合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廓清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安东 刘奇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门部淋巴结廓清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35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探查明确肿瘤可以切除,超声刀将胆总管远端在十二指肠上方离断,远侧断端缝合或圈套线结扎闭合,并将胰腺上方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门部淋巴结廓清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35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探查明确肿瘤可以切除,超声刀将胆总管远端在十二指肠上方离断,远侧断端缝合或圈套线结扎闭合,并将胰腺上方的淋巴结一并切除,将胆总管向前上方分离至肿瘤上方约0.5~1.0 cm,离断,超声刀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包膜,找到肝固有动脉,打开动脉鞘后用冲洗吸引器向近肝侧钝性分离纤维脂肪组织,直至显露左右肝动脉的分叉部,同样处理门静脉,直至显露门静脉左右分叉部,除门静脉和肝动脉外,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组织整块切除,完成肝门部肿瘤切除及淋巴结廓清,然后镜下使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5例)或左上腹3~4 cm切口提出空肠行空肠间吻合后还纳回腹腔,重建气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0例)。结果 3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并进行淋巴结廓清。清扫淋巴结8~13枚,平均9.3枚,2例发现淋巴结转移。胆肠吻合在镜下完成,肠间吻合5例在镜下使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完成,30例于腹外吻合后还纳回腹,重新气腹完成胆肠吻合。手术时间3.5~5.8 h,平均4.4 h;术中出血量10~210ml,平均83 ml。术后出现胆汁漏3例,未特殊处理,5~7 d后停止。应激性溃疡1例,抑酸药物治疗后3 d治愈。肝左外叶切除术后第5天出血1例,出血量约300 ml,腹腔镜下探查见肝门处毛细血管出血,圈套线结扎止血,术后10 d出院。35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6.2月,1例术后12个月因肝转移癌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其余33例存活。结论腹腔镜下进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廓清,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需要严格选择病例以及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术后远期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根治手术 淋巴结廓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福全 戴显伟 +2 位作者 赵海鹰 王亮 余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2在肝门胆管癌的表达及其与肝门胆管癌浸润、转移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78例肝门胆管癌的MMP 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2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对MMP 2及TIMP 2的...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2在肝门胆管癌的表达及其与肝门胆管癌浸润、转移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78例肝门胆管癌的MMP 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2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对MMP 2及TIMP 2的表达与肝门胆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MMP 2和TIMP 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2 %和 76 %。MMP 2的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浸润的肝门胆管癌高于无淋巴结浸润的肝门胆管癌 ,低分化的肝门胆管癌高于高分化的肝门胆管癌。TIMP 2阳性表达率与以上相反。MMP 2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 (r =- 0 .713,P <0 .0 1) ,TIMP 2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 (r =0 .6 5 2 ,P <0 .0 1)。MMP 2与TIMP 2具有负相关关系 ,(r =- 0 .70 8,P <0 .0 1)。结论 :MMP 2与TIMP 2是反映肝门胆管癌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肝门胆管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MMP-2 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项灿宏 姚力 +4 位作者 李启东 王文跃 刘霞 王泰龄 王成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对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ortalveinembolization,PVE)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对1例伴有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portalveinembolization,PTPE),记录... 目的探讨对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ortalveinembolization,PVE)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对1例伴有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portalveinembolization,PTPE),记录肝脏在血流动力学、体积、功能、病理方面的改变。结果PTPE术后第5天体温升至39.2℃,然后逐渐下降,同时伴有轻度右上腹痛,无恶心呕吐,未见腹腔出血及胆漏。PTPE术后左叶体积从417.0ml增加到522.4ml(肥大率125.2%);右叶体积从1041·3ml减少到1017·4ml(萎缩率97.7%);左叶占全肝的体积比从28.6%升至33·9%。左矢状部血流速度术前为12·8ml/s,术后当日、第6天分别为23·2、17·1ml/s。较原流量增加100%和39%(术后当日,第6天)。PTPE术后17d左肝胆汁的引流量超过右肝。PTPE术后34d患者接受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叶可见明显的肥大,肝脏5、6、7段(S5,6,7)与其余肝段间有明显的界限,术后3个月病情平稳。术后病理:栓塞叶门静脉狭窄及闭塞而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凋亡。结论PVE能有效诱导未栓塞肝叶的肥大,从而提高对伴有肝损害的患者行扩大肝脏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 门静脉栓塞 肝脏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宗利 柴杰 +3 位作者 马德民 高壮雷 高延超 郑立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32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13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腺癌121例,占91.7%;黏液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鳞癌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32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13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腺癌121例,占91.7%;黏液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鳞癌2例,未分化癌4例,共占8.3%。121例腺癌高、中、低分化分别占24.0%(29/121)、35.5%(43/121),40.5%(49/121)。高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27.7%和20.8%,低分化腺癌为57.1%和53.1%。低分化腺癌转移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40.0%、15.0%和45.8%、16.7%、0%。高中分化腺癌生存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结论:低分化腺癌在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分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病理的分化程度与肿瘤的侵袭能力和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生存率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兵 刘保东 +2 位作者 罗昕 董军 孙宝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2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3例行延迟扫描。结果:12例CT平扫均显示胆系... 目的:分析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2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3例行延迟扫描。结果:12例CT平扫均显示胆系梗阻征象,梗阻平面位于肝门区,强化扫描12例均显示肝门部胆管走行区结节灶或环状肿物,病变于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达峰值,平衡期其密度略低于门静脉期,3例延迟扫描病例未见延迟强化。结论: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MDCT表现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系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206例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锐 杨美玉 +2 位作者 贾树蓉 郭燕丽 张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 :探讨 4种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6例肝门部胆管癌超声、CT、ERCP、PTC诊断结果及并发症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梗阻部位确诊率超声为 91 1% ,CT为 89 6 % ,二者联合为 ... 目的 :探讨 4种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6例肝门部胆管癌超声、CT、ERCP、PTC诊断结果及并发症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梗阻部位确诊率超声为 91 1% ,CT为 89 6 % ,二者联合为 97 3 %。梗阻性质确诊率超声为 78 7% ,CT为 72 8% ,二者联合为 94 7%。肿瘤显示率超声为 6 0 9% ,CT为 30 4% ,二者联合检查提高到 80 5 %。并发症发生率ERCP和PTC分别为 11 6 %及 17 9%。结论 :超声与CT联合检查可相互弥补不足 ,明显提高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确诊率 ,满足绝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诊断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超声 CT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蜀豫 邵鸳丽 +2 位作者 徐玉兵 丁卫萍 马兴涛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3月142例在我科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胆道引流129例(90.8%),47例(33.1%)病人行术前预切除肝叶门...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3月142例在我科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胆道引流129例(90.8%),47例(33.1%)病人行术前预切除肝叶门静脉栓塞,126例(88.7%)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后24例(19.0%)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2.4%)死亡,其余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出院。结论计划性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计划性肝切除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计划性肝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性与逆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引流肝门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智德 简志祥 +5 位作者 周雨 李德智 陈盛 余敏 林叶 侯宝华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顺行性与逆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姑息胆道引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5-2015年住院治疗的113例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胆道引流方式的退黄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顺行性与逆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姑息胆道引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5-2015年住院治疗的113例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胆道引流方式的退黄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费用及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顺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与逆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比较,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均优于逆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P<0.05),术后并发症顺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的胆道感染、胰腺炎发生率低于逆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P<0.05)。结论顺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与逆行性胆管支架置入术比较,具有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姑息胆道引流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梗阻性黄疸 胆道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