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7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平菇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晴 李佳涛 +4 位作者 申进文 胡延如 戚元成 王风芹 刘晴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3,共15页
从栽培原料、栽培技术、种业、产品加工、栽培规模方面对我国平菇(Pleurotus spp.)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平菇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平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平菇 栽培原料 栽培技术 种业 产品加工 栽培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地方高校转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超俊 赵雨旸 李亚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9,I0003,共9页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遵循大学发展逻辑,融入社会发展大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坚持“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成为地方发展的共同体,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探索地方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之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在办学定位、发展策略、动力机制、范式转型四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办学定位上坚守“地方性”生长基因和“应用型”类型特征;在发展策略上以高质量为追求,注重需求导向,与地方深度融合;在动力机制上把政策牵引力和需求拉动力内化为自我革新内驱力;范式转型是从规模扩张高增长范式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范式。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范式转型的实施路径为:基于核心价值转移的本体论,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升级;基于分类特色发展的认识论,由“经院型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基于“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从“地方中的高校”向“地方的高校”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应用型高校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视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意旨、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志勇 何赵颖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劳动者,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劳动者,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尚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高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滞后;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该文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驱动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良好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 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博士联合培养的生发机制、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牛风蕊 张紫薇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88,共9页
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升级背景下强化工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工程博士联合培养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受到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高校逻辑等多... 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升级背景下强化工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工程博士联合培养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受到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高校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的形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战略导向,人才和知识溢出对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辐射,以及高校提升办学实力和博士毕业生的社会契合度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联结推动了工程博士联合培养制度链条的启动。与此同时,工程博士联合培养中行动主体的目标偏差以及制度供需失衡和管理逻辑惯性的影响,使得行为主体间耦合失调,成为联合培养深入推进的阻滞性因素。迫切需要强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协同互构,构建“全链条”协同机制,通过利益弥合与制度引导,提高工程博士联合培养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博士 联合培养 科技自立自强 多重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培育方式对生物慢滤池净化农村生活污水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煜 洪凯 +1 位作者 郑伟 杨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生物慢滤净水技术通过滤料及生物膜对污水的拦截、过滤、吸附、分解等作用,有效降低水体有机物污染物含量,提高水体水质。有机物含量高是农村生活污水的突出特点,为提高生物慢滤净水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需优化生物慢滤池滤料... 生物慢滤净水技术通过滤料及生物膜对污水的拦截、过滤、吸附、分解等作用,有效降低水体有机物污染物含量,提高水体水质。有机物含量高是农村生活污水的突出特点,为提高生物慢滤净水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需优化生物慢滤池滤料及生物膜结构和性能。采用实验室生物膜培育及农村生活污水生物慢滤池净化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生物膜培育方式对生物慢滤池净化农村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环境温度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方式形成的生物膜较自然方式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更短的生物膜成熟时间和更强的稳定性;生物膜成熟后不同成膜方式下的生物慢滤池对污水浊度、氨氮、总磷的净化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采用人工接种挂膜的生物慢滤池对污水有机物(COD)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自然挂膜的生物慢滤池;不同生物膜培育方式下的生物慢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均具有较好的净化效率,其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污水排放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物慢滤净水技术 生物膜培育方式 人工接种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新品种‘天工墨玉’在哈尔滨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6
作者 王明洁 肖丽珍 +5 位作者 杨瑞华 胡禧熙 梁文卫 覃杨 董畅 高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17-121,共5页
2020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入鲜食葡萄品种‘天工墨玉’,2021年5月栽植于日光温室。通过连续3 a的观察,发现经果实赤霉素处理后,果粒呈圆形,果粉较厚,果... 2020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入鲜食葡萄品种‘天工墨玉’,2021年5月栽植于日光温室。通过连续3 a的观察,发现经果实赤霉素处理后,果粒呈圆形,果粉较厚,果皮呈蓝黑色,果实无涩味,无核,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果粒整齐度较好,果粒最大可达9.0 g,平均果粒重8.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8.8%~19.2%。3年生树体平均株产可达4~5 kg,见果早,丰产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墨玉’ 葡萄 哈尔滨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蟠枣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7
作者 冯学梅 梁玉文 +2 位作者 黄岳 王维志 李阿波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41-43,62,共4页
蟠枣果形奇特、果个较大、酸甜适口、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好,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大,蟠枣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20年蟠枣被引入宁夏中部干旱带栽植,果实品质表现优良。重点介绍了蟠枣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引种表现和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蟠枣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技术在玉米新品种龙单242选育中的应用及栽培要点
8
作者 李昕 李云龙 +5 位作者 孙明昊 李思楠 孙岩 李树军 蔡泉 张建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14-118,共5页
为构建高精度的基因组-表型预测模型,有效突破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瓶颈,显著提升玉米育种的精准度与效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取486个自交系作为基础母本群体,选取20个自交系作为父本测验种,构建完整的亲本训练群体,... 为构建高精度的基因组-表型预测模型,有效突破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瓶颈,显著提升玉米育种的精准度与效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取486个自交系作为基础母本群体,选取20个自交系作为父本测验种,构建完整的亲本训练群体,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筛选优良玉米组合,以自交系LX569为母本、以自交系LX502为父本,经多年多点试验验证选育出玉米新品种龙单242。在2020-2021年参加龙科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027.9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5.7%。2022年参加龙科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337.3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7.0%。龙单242在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方面均表现突出,并于2023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23L0035。该品种的成功选育,充分验证了GS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有效结合的优势,通过对杂交种基因组层面的预测与田间表型鉴定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玉米育种向高效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技术 玉米 龙单242 选育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9
作者 王静 谢鹏远 +5 位作者 周菲 佟博通 狄成乾 黄绪堂 马军 王文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为促进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8号的推广和应用,对其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龙食葵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12102A为母本、1604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食用向日葵杂交新品种。2018-2019年... 为促进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8号的推广和应用,对其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龙食葵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12102A为母本、1604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食用向日葵杂交新品种。2018-2019年,龙食葵8号连续两年在3省9个地区进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67.5 kg·hm^(-2),较对照品种JK108增产9.71%。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为GPD向日葵(2021)230006。该品种属于中熟品种,生育期103 d,植株直立健壮,株高202.2 cm,茎粗2.83 cm,叶片数32片,籽仁粗蛋白含量25.3%,含油率46.1%。龙食葵8号中抗黄萎病和菌核病(根腐型),中感菌核病(盘腐型)、黑斑病和褐斑病。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生态相似地区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品种选育 龙食葵8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核心要义、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10
作者 顾金玲 许锋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强国必先强教,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我国要建立起以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深度合作...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强国必先强教,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我国要建立起以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深度合作,将分散的教育、科技、人才集聚在一起,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的广泛参与,促进产、学、研、用的充分合作,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歧、科技创新导向与人才培养方式的争持、科教融合旨趣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博弈。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从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等途径进行优化,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和过程,这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体系升级 制度优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1
作者 徐亮 唐国永 +1 位作者 王宗昌 杜德志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磷酸二铵225~262.5 kg/hm^(2)产量较高且生产成本较低;35%毒氟种衣剂1∶50拌种能很好的防治青杂有限1号跳甲和茎象甲。本研究为青杂有限1号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杂有限1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辽单3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2
作者 邵帅 王国宏 +5 位作者 王宁 常程 王成 孙楠 王延波 宋文博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5-87,共3页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针对辽宁省玉米生态区特点及市场需求,以选育的玉米优良自交系辽81为母本、辽135为父本杂交育成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辽单318,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稳产...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针对辽宁省玉米生态区特点及市场需求,以选育的玉米优良自交系辽81为母本、辽135为父本杂交育成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辽单318,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稳产性好、籽粒脱水快、宜机收等优点,满足了生产中对于规模化机收品种的需求,适宜在辽宁省中熟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辽单318 适宜机收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周海涛 朱元嘉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114,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素,其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提升国家创新效能的关键举措。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须从三者的内在关系入手,理解教育、科技、人才的底层逻辑与联结机制,把握三者之间融合共生、...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素,其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提升国家创新效能的关键举措。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须从三者的内在关系入手,理解教育、科技、人才的底层逻辑与联结机制,把握三者之间融合共生、协同共促的动态演进规律。具体而言,要探索全周期培养机制、加强全维度跨学科建设、推进全要素产学研融合,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塑造人才优势,为科技创新注入动能;要联动科研院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成果转化,深化科教融汇,在强化联动交融中促进高端人才涌现;要改进人才引育工作、畅通人才使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方式,优化人才生态,实现科研育人与教育综合改革的双向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的价值、图景与路径
14
作者 宫长瑞 张梦佳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3,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的价值、图景,并提出路径。价值:拓展传播空间,提升精神认同与文化自信;存储记忆资源,激活精神传承与代际赓续;构建交互机制,促进精神内化与价值凝聚;营造数智环境,激发...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的价值、图景,并提出路径。价值:拓展传播空间,提升精神认同与文化自信;存储记忆资源,激活精神传承与代际赓续;构建交互机制,促进精神内化与价值凝聚;营造数智环境,激发精神担当与行为转化。图景:数智体育场景情境化增强培育效度,数智体育媒介鲜活化提升培育温度,数智体育服务个性化提高培育精度,数智体育业态多维化拓展培育广度,数智体育文化现代化深化培育厚度。路径:创设数智化人机协融场景,激活主体意识;强化数智化伦理道德规范,筑牢安全防线;构建数智化资讯传播体系,优化叙事生态;弥合数智化素养技术鸿沟,促进全域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中华体育精神 培育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交叉视角下出版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15
作者 郝振省 宋嘉庚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1,共6页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重塑出版业态的背景下,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出版深度融合创新路径,成为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围绕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智能技术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用化平台构建及战略机制优化五大维度...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重塑出版业态的背景下,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出版深度融合创新路径,成为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围绕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智能技术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用化平台构建及战略机制优化五大维度,系统探讨了出版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梳理发现,学科交叉不仅拓宽了出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而且借助智能技术实现了编辑流程的高效升级。复合型人才和开放平台的建设,则为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出版深度融合 技术赋能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
16
作者 吴燕 刘易 宋艳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19-123,共5页
以前期筛选的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为基础,整合脱毒种薯、种薯拌种、植物免疫诱抗、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体系。通过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系统评估马铃薯新品种在不同地区和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与产量表现。详细阐述... 以前期筛选的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为基础,整合脱毒种薯、种薯拌种、植物免疫诱抗、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体系。通过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系统评估马铃薯新品种在不同地区和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与产量表现。详细阐述该技术体系各重点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标准。产量情况表明,V7、青薯9号和腾育1号较农户常规种植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9.5%、12.3%和32.9%,实现增效474.6~949.2元·(667 m^(2))^(-1)。通过开展系统化技术培训与经验交流,有助于提升种植户对新技术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栽培技术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7
作者 赵作伟 杜长征 +2 位作者 刘晓明 苏忠林 孙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9期128-132,共5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能化农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智能化农机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智能化农机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智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能化农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智能化农机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智能化农机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智能化农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培养方案的实施要点。通过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方案,有望培养出更多适应智能化农机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对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 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麦8号在黄泛区农场的种植情况及高产管理技术要点
18
作者 张清田 黄华 《种业导刊》 2025年第4期62-66,共5页
通过分析2009—2024年泛麦8号在黄泛区农场的种植情况,对比泛麦8号在不同土质、不同片区的产量,总结泛麦8号的高产管理技术要点。结果表明,2009—2024年泛麦8号在西华县片区单产8977.7 kg/hm^(2),高于扶沟县片区的8715.9 kg/hm^(2);在... 通过分析2009—2024年泛麦8号在黄泛区农场的种植情况,对比泛麦8号在不同土质、不同片区的产量,总结泛麦8号的高产管理技术要点。结果表明,2009—2024年泛麦8号在西华县片区单产8977.7 kg/hm^(2),高于扶沟县片区的8715.9 kg/hm^(2);在黏土地单产9053.1 kg/hm^(2),高于砂土地的8678.8 kg/hm^(2)。从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泛麦8号年单产一般在8250~9750 kg/hm^(2),具有突破9750~11250 kg/hm^(2)的潜力,且在西华县片区、砂土地区更能发挥出增产潜力。另外,根据泛麦8号的种植情况,总结出播种至返青期、返青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泛麦8号的高产管理技术要点,以供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泛麦8号 黄泛区农场 种植情况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秦巴山区茅苍术高效生产技术
19
作者 周明 刘兴杰 +2 位作者 刘大会 张泽志 马兆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24-128,共5页
茅苍术是湖北省十大楚药之一,其大田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连作障碍、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导致成苗率低、生产效益不高且种植风险较大。为促进湖北秦巴山区茅苍术高效生产,系统总结了湖北秦巴山区茅苍术备种、选地整地、播种,以及与玉... 茅苍术是湖北省十大楚药之一,其大田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连作障碍、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导致成苗率低、生产效益不高且种植风险较大。为促进湖北秦巴山区茅苍术高效生产,系统总结了湖北秦巴山区茅苍术备种、选地整地、播种,以及与玉米套种的两种模式,并对病虫草害防控及生产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开展茅苍术种子高效育苗及套种栽培技术经验交流,重点介绍湖北秦巴山区茅苍术种苗高效繁育及玉米与茅苍术套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茅苍术 育苗 栽培 玉米 套种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课程茶树栽培总论的探索
20
作者 张显晨 周子文 李叶云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59-162,共4页
研究生课程茶树栽培总论是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和肥料学等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也是茶树栽培学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茶树生长需肥规律、水肥管理和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研究生课程茶树栽培总论是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和肥料学等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也是茶树栽培学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茶树生长需肥规律、水肥管理和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农科建设导向,通过引入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等思政元素,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加深茶学研究生对茶树栽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厚植“爱自然、爱生命、爱三农、爱科学”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 茶树栽培 课程思政 茶学 茶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