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werMILL Vortex旋风铣与MachineDNA系统应用研究
1
作者 范绍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89,共3页
旋风铣Vortex是Delcam最新的高速区域清除加工策略,可用于2轴、3轴、定位五轴以及残留加工。和传统高速加工方法相比,可节省多达60%的加工时间。Machine DNA是Delcam的一项最新专利技术,它可捕捉单个机床的运行特点和数据,并使用捕捉的... 旋风铣Vortex是Delcam最新的高速区域清除加工策略,可用于2轴、3轴、定位五轴以及残留加工。和传统高速加工方法相比,可节省多达60%的加工时间。Machine DNA是Delcam的一项最新专利技术,它可捕捉单个机床的运行特点和数据,并使用捕捉的数据来完善Power MILL产生的刀具路径[1]。旋风铣Vortex与Machine DNA的结合使粗加工效率提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床潜能,从而可在合理安全的切削条件下实现加工效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加工 Vortex旋风铣 machineDNA加工效率 等体积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Machining Database with Case-based Reasoning
2
作者 WANG Zun-tong, LIU Zhan-qiang, AI X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8-49,共2页
Applying high-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 in shop floor has many benefits, such as manufacturing more accurate parts with better surface finishes.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machining parameters plays a very impo... Applying high-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 in shop floor has many benefits, such as manufacturing more accurate parts with better surface finishes.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machining parameter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 The case-based reasoning is used in the developing of high-speed machining database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of available high-speed cutting parameters in machining data handbooks and shop floors. The high-speed machining database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ncludes two main components: the machining database and the case-base. The machining database stores the cutting parameters, cutting tool data, work pieces and their materials data, and other relative data, while the case-base stores mainly the successfully solved cases that are problems of work pieces and their machining. The case description and case retrieval methods are described to establish the case-based reasoning high-speed machining database. With the case retrieval method, some succeeded cases similar to the new machining problem can be retrieved from the case-base. The solution of the most matched case is evaluated and modified, and then it is regarded as the proposed solution to the new machining problem. After verification, the problem and its solution are packed up into a new case, and are stored in the case-base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based reasoning high-speed machining DATABASE C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ar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Cutting Tools in High Speed Face Milling
3
作者 LIU Zhan-qiang, AI Xing, ZHANG Hui, WANG Zun-tong, WAN Y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8-,共1页
High speed machining has received an important interest because it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and a better workpiece surface quality. However, at high cutting speeds, the tool wear increases dramatically due... High speed machining has received an important interest because it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and a better workpiece surface quality. However, at high cutting speeds, the tool wear increases dramatically due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at the tool-workpiece interface. Tool wear impairs the surface finish and hence the tool life is reduced. That is why an important objective of metal cutting research has been the assessment of tool wear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In this paper, wear performances of PCBN tool, ceramic tool, coated carbide tool and fine-grained carbide tool in high speed face milling were presented when cutting cast iron, 45# tempered carbon steel and 45# hardened carbon steel. Tool wear patterns were examined through a tool-making microscop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ool wear types differed in various matching of materials between cutting tool and workpiece. The dominant wear patterns observed were rake face wear, flank wear, chipping, fracture and breakage. The main wear mechanisms were mechanical friction, adhesion, diffusion and chemical wear promoted by cutting forces and high cutting temperature. Hence, th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of high speed cutting tool materials are high heat-resistance and wear-resistance, chemical stability as well as resistance to failure of coatings.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be great benefit to the design and the selection of tool materials and control of tool wear in high-speed machining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ting tool WEAR high speed machining face mi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在线辨识方法
4
作者 段现银 张泽州 +2 位作者 朱泽润 陈晨 谢良喜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7,共10页
航空构件的智能化加工对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提出了迫切需求,尤其是在薄壁件和复杂曲面件的五轴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力的精确预测对于优化工艺至关重要。然而,五轴铣削加工的工艺条件与切削几何特性更加复杂,为铣削力系数的精确辨识带来... 航空构件的智能化加工对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提出了迫切需求,尤其是在薄壁件和复杂曲面件的五轴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力的精确预测对于优化工艺至关重要。然而,五轴铣削加工的工艺条件与切削几何特性更加复杂,为铣削力系数的精确辨识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在线辨识方法,通过单个刀具旋转周期内的五轴加工铣削力信号,实现了铣削力系数的精确在线辨识。基于五轴铣削力预测的机械力学模型,系统考虑刀具倾角的影响,建立了刀具-工件接触区域边界的特征线、交线及投影线的解析表达式,并在平均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中引入了考虑刀具倾角的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进而构建了包含刀具姿态影响的五轴铣削力系数辨识模型。通过五轴铣削加工与切削力在线监测试验,分别开展了未考虑刀具姿态和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辨识及铣削力预测,并对不同模型在五轴铣削力预测中的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五轴铣削力预测的精度,研究为航空构件智能加工过程的在线监测、故障预警及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力系数 五轴加工 刀具姿态 参数化模型 在线监测 智能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磨式留胚碾米机的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任洪忱 徐爱迪 +4 位作者 孙冰华 金德海 李菁 孙大明 闫景凤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2,共6页
[目的]解决留胚米加工中保留胚芽难度大,营养与感官及适口性兼顾难等问题。[方法]提出平磨带主动碾磨与柔性刀组被动碾磨结合的平磨式留胚碾米机设计技术方案,利用米粒在平面内滚动磨削的方式达到精量层层碾磨的目的,采用多道柔性加工... [目的]解决留胚米加工中保留胚芽难度大,营养与感官及适口性兼顾难等问题。[方法]提出平磨带主动碾磨与柔性刀组被动碾磨结合的平磨式留胚碾米机设计技术方案,利用米粒在平面内滚动磨削的方式达到精量层层碾磨的目的,采用多道柔性加工与适度碾磨原则相结合的加工方法,以保证高留胚粒率与良好米白度。以东北地区所产粳稻为试验原料,以留胚粒率与米白度作为作业质量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加工留胚米的较佳工艺参数为:平磨线速度8 m/s,刀组橡胶弹簧负荷548.8 N,碾磨次数3,其中第1次碾磨采用180目平磨带,第2和第3次碾磨采用240目平磨带。[结论]采用优化工艺加工后成品米留胚粒率达到89.9%,米白度达到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胚芽 留胚粒率 留胚碾米机 平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刚度原则的铣削机器人位姿确定方法
6
作者 宜亚丽 程阳洋 +3 位作者 陈晓卫 陈一凡 张振东 金贺荣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4-1552,共9页
针对机器人弱刚度位姿下开槽铣削加工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刚度原则的机器人位姿确定方法。首先通过关节刚度辨识实验获取刚度;然后结合刚度定向评价指标分析工作平面刚度的分布,并基于刚度最大原则求解机器人最优铣削位姿;最... 针对机器人弱刚度位姿下开槽铣削加工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刚度原则的机器人位姿确定方法。首先通过关节刚度辨识实验获取刚度;然后结合刚度定向评价指标分析工作平面刚度的分布,并基于刚度最大原则求解机器人最优铣削位姿;最后开展末端加载与铣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铣削高度1.6 m、1.2 m的最优姿态末端综合变形量最小值分别为92μm和63μm;位姿优化后,铣削振动幅值最大减小60.88%,最大壁厚误差仅4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铣削 刚度 加工精度 冗余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调心凹面滚子轴承保持架兜孔加工工艺改进
7
作者 师歌 雷智 +2 位作者 杨震 张旭 李子浩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49,共4页
为提高双列调心凹面滚子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异形兜孔双爪保持架结构。提出使用2组角度调节工装实现双倾斜角异形兜孔在普通立式加工中心上的加工,采用定位销和带定位槽的双层三柱弧面夹爪对保持架进行定位和夹紧,实现了双列... 为提高双列调心凹面滚子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异形兜孔双爪保持架结构。提出使用2组角度调节工装实现双倾斜角异形兜孔在普通立式加工中心上的加工,采用定位销和带定位槽的双层三柱弧面夹爪对保持架进行定位和夹紧,实现了双列兜孔的精确定位加工,并规避了保持架装夹造成的变形风险。实际加工表明保持架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满足工艺要求,合格率高达98.6%,证明了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保持架 加工中心 铣削 工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的薄壁件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
8
作者 田雨 肖聚亮 +3 位作者 刘思江 毛颖熙 王云鹏 刘海涛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4-105,共12页
针对飞机蒙皮在减薄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提出基于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的薄壁件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铣削条件下工件的频响函数与振动幅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 针对飞机蒙皮在减薄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提出基于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的薄壁件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铣削条件下工件的频响函数与振动幅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然后,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夹具的应用,建立考虑夹具俯仰夹角的轴向磁力数学模型,重点探究滚珠未与工件接触时铣削点处的动态响应,并确定最优支撑气压;最后,制得夹具实物并开展不同加工参数下的飞机蒙皮铣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当夹具夹紧工件且同时施加0.1 MPa的支撑气压时,工件的振动幅值显著减少,验证了所提抑振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蒙皮 镜像铣削 磁吸随动支撑夹具 加工振动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薄壁件ZL205A铣削加工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翔 辛志杰 +3 位作者 鲁辉虎 沈兴全 李国栋 翟鹏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目的针对弧形薄壁件加工变形的技术难题,以保证加工表面质量为出发点,确定合适的铣削参数,进而有效地控制变形。方法进行了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铣削深度和铣削宽度为变量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铣削实验研究。运用综合平衡法,阐明了切削... 目的针对弧形薄壁件加工变形的技术难题,以保证加工表面质量为出发点,确定合适的铣削参数,进而有效地控制变形。方法进行了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铣削深度和铣削宽度为变量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铣削实验研究。运用综合平衡法,阐明了切削参数对ZL205A板材加工变形、表面粗糙度和半径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极差分析法研究了铣削变量对工件变形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结果在进行铣削加工时,针对铝合金薄壁件的翘曲变形、半径和表面粗糙度3个测量指标进行实验研究,发现进给速度对3个测量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当进给速度为480 mm/min时,翘曲变形最小、半径变化最小,综合考虑3项测量指标后,认为480 mm/min的进给速度为理想进给速度;当主轴转速为1500 r/min时,在控制表面粗糙度和工件半径方面表现最佳,虽然主轴转速在对翘曲变形影响方面并非主导因素,但是综合考虑1500 r/min为最优的主轴转速;当铣削宽度为5 mm时,可以有效减少翘曲变形、局部变形,并优化表面粗糙度,是最佳的铣削宽度选择。相对于其他参数,铣削深度对变形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从减少变形的目的出发,选择0.7 mm作为铣削深度,此时在变形控制方面达到最优效果。结论在主轴转速为1500 r/min、进给速度为480 mm/min、铣削深度为0.7 mm、铣削宽度为5 mm的铣削参数组合下,薄壁件的翘曲变形和表面粗糙度值最低。优化后的参数组合为薄壁件的铣削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05A 弧形薄壁件 表面质量 加工变形 铣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6926重型落地镗铣床静态、模态、热态性能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殿新 李东晖 +1 位作者 刘建勇 冯平法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9,共7页
以TK6926重型落地镗铣床为对象,采用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静态、模态、热态性能。建立了TK6926重型落地镗铣床的三维实体模型,添加边界条件后仿真得到了机床的静刚度、固有频率、模态振型、温度场和热变形;搭建了实... 以TK6926重型落地镗铣床为对象,采用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静态、模态、热态性能。建立了TK6926重型落地镗铣床的三维实体模型,添加边界条件后仿真得到了机床的静刚度、固有频率、模态振型、温度场和热变形;搭建了实验系统,测量得到了机床的静态、模态、热态性能参数,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机床3个方向静刚度的仿真误差不超过14%,前3阶固有频率的仿真误差不超过15%,关键温度点和3个方向热变形的仿真误差都不超过20%。对大型机床整机静态、模态、热态性能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刚度 固有频率 模态振型 温度场 热变形 重型落地镗铣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DeepLabV3+的数控铣床误差控制方法
11
作者 潘卫华 唐智灵 李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4-249,255,共7页
现有数控铣床误差控制方法多数采用PID控制方法,而PID参数的整定需要通过反复试验来实现,且易出现参数调整不当现象,导致控制效果不佳。对此,利用改进DeepLabV3+算法优化设计数控铣床误差控制方法。首先,分析数控铣床组成结构,确定数控... 现有数控铣床误差控制方法多数采用PID控制方法,而PID参数的整定需要通过反复试验来实现,且易出现参数调整不当现象,导致控制效果不佳。对此,利用改进DeepLabV3+算法优化设计数控铣床误差控制方法。首先,分析数控铣床组成结构,确定数控铣床传感器安装位置,获取数控铣床运行数据。然后,在改进DeepLabV3+算法支持下,提取数控铣床主轴旋转与刀具的移动轨迹特征。最后,采用特征匹配的方式辨识铣床的误差状态,生成包含误差控制量和控制方向的指令,通过控制指令的执行,实现数控铣床误差控制任务。通过性能测试实验得出结论: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在优化设计方法控制下,数控铣床的剩余误差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DeepLabV3+ 数控机床 铣床 工作误差 误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套管锻铣器性能分析与仿真研究
12
作者 周翔 毛良杰 +1 位作者 张乐凡 谷长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71,共8页
为了解决油气井中后期套管开窗效率低、刀具损耗大的技术难题,验证有限元仿真对切削行为预测的可行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锻铣器的三维仿真模型,研究锻铣过程中锻铣量、应力、扭矩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模拟刀具磨损历程,并分析各... 为了解决油气井中后期套管开窗效率低、刀具损耗大的技术难题,验证有限元仿真对切削行为预测的可行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套管锻铣器的三维仿真模型,研究锻铣过程中锻铣量、应力、扭矩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模拟刀具磨损历程,并分析各因素对锻铣过程的影响,从而优选出最高效的锻铣作业参数组合,为现场应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钻压和进尺的增大可以明显增大锻铣速率,转速的增大对锻铣速率的影响较小,合理范围内应尽量保持高钻压;锻铣器的扭矩波动较为缓和且在安全范围内,可推断正常锻铣过程中不会发生切削齿断裂与钻柱磨损断裂现象;仿真应力值在刀齿与材料发生切削行为处达到最大值1 636 MPa;锻铣器切削齿面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累积,导致材料表层硬度和强度降低。基于锻铣参数优选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锻铣作业,优化后锻铣速率最高达到0.48 m/h,刀片利用率最高达到90%,显著提升了锻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锻铣器 有限元分析 仿真建模 锻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wermill叶根盘铣刀体的高速数控加工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林建 吴伟 周乐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49,67,共4页
运用Powermill软件,对盘铣刀刀体进行数控加工研究,并对其加工刀具、加工参数以及数控程序进行优化调试,生成粗、精加工的走刀轨迹、实现在高速铣床上进行机夹式叶根盘铣刀体的数控加工,在保证产品精度的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制... 运用Powermill软件,对盘铣刀刀体进行数控加工研究,并对其加工刀具、加工参数以及数控程序进行优化调试,生成粗、精加工的走刀轨迹、实现在高速铣床上进行机夹式叶根盘铣刀体的数控加工,在保证产品精度的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数控加工 刀具轨迹生成 POWERmill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曲面薄壁件铣削系统动态特性识别方法研究
14
作者 王小娟 宋清华 +3 位作者 房晓辉 李振洋 杜宜聪 马海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共9页
模态参数作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薄壁件铣削过程颤振预测的关键。机器学习为传统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但复杂曲面薄壁件在特定环境下难以获取数据、数据采集量大并存在大量高维非线性映射关系等... 模态参数作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薄壁件铣削过程颤振预测的关键。机器学习为传统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但复杂曲面薄壁件在特定环境下难以获取数据、数据采集量大并存在大量高维非线性映射关系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曲面薄壁件铣削过程动态特性识别方法。首先,建立曲面薄壁件铣削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将连续系统离散化,推导出广义铣削系统离散化的随机状态空间方程。其次,基于随机子空间理论获得曲面薄壁件铣削过程模态参数,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技术进行数据降维,提取信号特征,通过模态参数识别神经网络构建输入特征与模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曲面薄壁件模态参数的识别。最后,以S形标准件为案例,采用本文方法和解析法获得了标准样件的铣削动力学参数,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薄壁件 铣削 机器学习-随机子空间 模态参数 状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werMILL的整体叶轮高效数控加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著明 郭家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130,共5页
整体叶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水利水电、汽车等行业的关键零部件中,它的加工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所以对整体叶轮的加工制造研究意义重大。在基于Power EMILL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某型号整体叶轮的高效精密制造技术,包... 整体叶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水利水电、汽车等行业的关键零部件中,它的加工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所以对整体叶轮的加工制造研究意义重大。在基于Power EMILL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某型号整体叶轮的高效精密制造技术,包括工艺工装、刀轨规划、操作方案等。采用的工装方案能有效避免干涉,使刀具有充足的加工空间;采用"五轴定位"模式加工流道,大大提高叶轮工件的开粗加工效率;使用"SWARF精加工"策略实现刀具的侧刃加工等,经验证采用该工艺工装及刀轨策略能有效提高叶轮的加工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mill 整体叶轮 高效 加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磨程度对LIBS鉴别稻米产地准确度的影响
16
作者 谢玮萍 徐将 +3 位作者 魏海波 刘林林 姚明印 姚小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5,共8页
【目的】稻米经碾磨加工改善感官品质,但碾磨过程会掩盖与原产地相关的信息特征,增加稻米产地辨识难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通过全光学方法感知稻米元素组成信息,具备稻米产地快速、绿色鉴别潜力。旨在采集不同碾磨程度的稻米样品L... 【目的】稻米经碾磨加工改善感官品质,但碾磨过程会掩盖与原产地相关的信息特征,增加稻米产地辨识难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通过全光学方法感知稻米元素组成信息,具备稻米产地快速、绿色鉴别潜力。旨在采集不同碾磨程度的稻米样品LIBS光谱,结合随机森林(RF)和逻辑回归(LR)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碾磨程度对LIBS鉴别稻米产地准确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西省内11处产地稻米,经微、轻度、中度、重度4级碾磨,再压片处理形成LIBS分析样品。对比稻米样品LIBS光谱随碾磨程度的变化,评估采用全光谱数据以及利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提取特征光谱时,RF、LR模型对稻米产地的鉴别准确度。【结果】(1)随着碾磨程度的提高,稻米内部矿质元素信息发生变化,LIBS可检测到的稻米成分信息减少,从而对稻米产地鉴别准确度造成一定影响。(2)全光谱数据输入时,LR模型的平均鉴别准确率为89.97%,经XGBoost特征提取后,平均鉴别准确率提升至94.85%;RF模型的鉴别准确率从85.11%提升至94.31%,这表明XGBoost特征提取能够显著增强模型鉴别性能。(3)经光谱特征变量选择后,RF模型微、轻度、中度、重度碾磨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64%、93.88%、93.15%、92.55%;LR模型分别为97.76%、94.79%、94.48%、92.36%,相较于RF模型,LR模型体现出更优的鉴别性能。【结论】LIBS方法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产地均具有鉴别能力,且碾磨程度越低,鉴别准确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稻米碾磨程度 产地鉴别 XGBoost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刀具振动的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广 王宽田 梁世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4,共8页
由于高速五轴联动铣削加工中刀具存在振动现象,从而会使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振动的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振动抑制方法,提高了铣削机床的加工质量。首先,设计了零振动微分(ZVD)输入整形器,... 由于高速五轴联动铣削加工中刀具存在振动现象,从而会使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振动的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振动抑制方法,提高了铣削机床的加工质量。首先,设计了零振动微分(ZVD)输入整形器,通过刀具轨迹整形优化了刀具的运动轨迹,减少了切削力波动和振动;然后,设计了一个五层结构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实时控制切削参数,以适应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保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分析铣削力与未铣削切屑厚度之间的关系,实施了刀具振动抑制,降低了伺服进给系统的谐振,提高了振动抑制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该方法抑制刀具振动后,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的刀具振动幅度由(-14.7,14.8)μm降低到(-5.8,7.8)μm;自动跟踪弧线形焊缝时,该方法抑制后的轨迹与实际轨迹几乎一致;薄壁件最大偏差仅为0.03 mm;断续切削加工中的偏差最大值仅为0.02 mm。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刀具振动,解决了刀具振动产生的偏差问题,为机床准确进给奠定基础,具有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刀具振动 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 零振动微分输入整形器 模糊神经网络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铝合金7075薄壁件铣削形变量与表面缺陷综合控制
18
作者 岳景龙 孙兴伟 +2 位作者 赵泓荀 刘寅 杨赫然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171,共9页
为提高航空铝合金薄壁件铣削加工质量、降低加工变形、减少表面缺陷,分析薄壁件铣削过程中工件内部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并归纳工件温度对工件表面缺陷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铣削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获取材料去除区域的瞬时形变量... 为提高航空铝合金薄壁件铣削加工质量、降低加工变形、减少表面缺陷,分析薄壁件铣削过程中工件内部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并归纳工件温度对工件表面缺陷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铣削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获取材料去除区域的瞬时形变量,并识别工件弹性变形严重区域。在此基础上,为获得准确的加工变形量,以实现形变误差补偿,建立基于IPOCNN(improved parrot optimizer-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工件弹性形变量回归预测模型,利用仿真试验数据训练该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评价。采用NSGA-II算法,以提高工件形状精度和加工效率、减少表面缺陷为目标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将最优参数代入回归预测网络,得到不同位置的弹性形变量数值,并据此实施补偿加工。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参数选择与补偿加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工件形变量,同时兼顾工件表面完整性与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铝合金 薄壁件铣削 有限元仿真 工件形变 表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SPS并联机床螺旋铣孔工艺参数优化
19
作者 张美格 陈秀梅 +1 位作者 彭宝营 蔡葆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194,共5页
螺旋铣孔工艺相较于传统钻孔,轴向力小,无需换刀即可加工多种直径孔。采用一种基于Stewart结构的6-SPS并联机床进行螺旋铣孔实验,探讨螺旋进给导程、主轴转速和切向进给速度对轴向铣削力及孔径加工误差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经... 螺旋铣孔工艺相较于传统钻孔,轴向力小,无需换刀即可加工多种直径孔。采用一种基于Stewart结构的6-SPS并联机床进行螺旋铣孔实验,探讨螺旋进给导程、主轴转速和切向进给速度对轴向铣削力及孔径加工误差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经验公式。利用稳定性叶瓣图确定稳定铣削约束条件,构建以轴向力、孔径误差和效率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得到最优解。结果表明,优化后参数相比于经验参数,能降低铣削力和孔径误差,显著提升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铣孔 6-SPS并联机床 轴向铣削力 孔径误差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作用下高效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
20
作者 杨帆 姜彬 +3 位作者 成远清 毕刚 范丽丽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的影响特性;基于切削刃瞬时切削位姿与加工过渡表面的映射关系,利用表面形貌检测结果,获取铣刀瞬时位置偏置与角度偏置的变化特性;提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识别方法,利用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的响应分析和表面形貌解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与方法,可有效识别出振动作用下铣刀瞬时切削位姿的偏置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进给铣刀 刀齿 铣削振动 瞬时切削位姿 加工过渡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