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新品种新麦9369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1
作者 霍建中 朱红彩 +1 位作者 范永胜 蒋志凯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0-23,27,共5页
[目的]全面解读新麦9369的品种特性。[方法]利用黄淮冬麦区2019—2020年度、2020—2021年度国家区域试验和2021—2022年度国家生产试验汇总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新麦9369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全面解读新麦9369的品种特性。[方法]利用黄淮冬麦区2019—2020年度、2020—2021年度国家区域试验和2021—2022年度国家生产试验汇总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新麦9369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2年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9369连续3年在国家区域、生产试验中实际产量稳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3年产量分别为8593.4、8385.9、9913.2 kg/hm^(2),分别比CK(周麦18)增产8.94%、10.60%、9.96%,增产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与大多数参试品种相当,高稳系数(HSC)连续3年稳居全部参试品种第一位。[结论]新麦9369是一个丰产性好、稳产性适中、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适宜在黄淮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新麦9369 丰产性 适应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灌区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鉴选及其生理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毕新铜 葛子菲 +5 位作者 杨洋 冯健超 马冬云 谢迎新 王晨阳 贺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豫北地区的优质高产类小麦品种,为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15个加工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5个加... 【目的】筛选出适宜豫北地区的优质高产类小麦品种,为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15个加工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5个加工品质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8%。其中,第1主成分为面团揉混特性因子,主要为拉伸面积、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沉降值和粉质质量指数;第2主成分为蛋白特性因子,主要为干、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第3主成分为籽粒性状因子,主要为容积质量。通过隶属函数得到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值(integrated assessment value,D),其中,排名前5的分别为新麦58、新麦45、科兴3302、中麦578和福穗3号。通过对产量和品质综合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所有参试品种分为5大类,产量和品质均表现较优的品种有10个,其中,郑麦139、国阳537和中麦578为一类高产优质类品种。【结论】通过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筛选出一类高产优质品种3个;不同类型品种的生理特征表现为高产类品种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而优质类品种灌浆期反映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专用小麦 品种筛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清县优质高产小麦的多品种比较试验
3
作者 任洁 宓盛 林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93-896,共4页
近年来,德清县小麦种植呈飞跃式增长态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德清县稳粮保供的重要增长点和突破口。为进一步挖掘冬种小麦潜力,以引进的11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开展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德清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结果表明... 近年来,德清县小麦种植呈飞跃式增长态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德清县稳粮保供的重要增长点和突破口。为进一步挖掘冬种小麦潜力,以引进的11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开展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德清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结果表明,春性小麦扬麦23、扬麦28、浙华1号和宁麦22在丰产性、抗倒性等方面优势突出,综合表现能力较好,适宜在德清县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优质高产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郑麦918的选育及应用
4
作者 杨攀 周正富 +5 位作者 雷振生 吴政卿 李文旭 代资举 秦毛毛 徐福新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4期53-57,共5页
郑麦918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丰优育种团队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郑麦366/泛麦065050//郑麦7698。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20040),并于202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审定编号:国... 郑麦918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丰优育种团队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郑麦366/泛麦065050//郑麦7698。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20040),并于202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41043)。在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郑麦918平均产量602.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49%,2年均达极显著水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高稳系数平均为87.24%,较对照品种高7.05百分点。在河南省区域试验和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该品种连续4年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表明郑麦918不仅高产稳产性好,而且品质优良。本文介绍了郑麦918的选育过程、品种特点以及品质特性,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郑麦918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郑麦918 优质 高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青林13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尚大虎 马同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7期6-8,共3页
本文总结了小麦品种青林13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分析了该品种在沿淮及淮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以济科32为母本,周麦26为父本系统选育而成。在2019—2021年安徽省半冬组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224.0~225.2 d,农艺性状表现优良;... 本文总结了小麦品种青林13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分析了该品种在沿淮及淮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以济科32为母本,周麦26为父本系统选育而成。在2019—2021年安徽省半冬组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224.0~225.2 d,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产量在8004.0~8292.0 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0.66%~5.97%;中抗赤霉病,茎秆弹性好、抗倒伏;平均籽粒容重826 g/L,蛋白质(干基)含量13.49%,湿面筋含量30.0%,品质分类为中筋。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精细整地,深耕25~30 cm并耙平压实,秸秆粉碎至5 cm以下;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锌肥,拔节期视苗情追施氮肥;沿淮及淮北地区适播期在10月15—25日,适宜播种量在157.5~187.5 kg/hm^(2);选用戊唑醇等药剂拌种或喷施以防治纹枯病,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抗性;机械收割留茬低于15 cm,收获后及时晾晒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本文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青林139 品种选育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新品种武春11号选育报告
6
作者 王林成 任成梁 +3 位作者 于芮芦 徐海生 于录寿 王希忠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通过选育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以高质量发展武威地区小麦产业,解决武威地区小麦生产中面临产量和品质难以兼容的问题,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陇春4021作母本、BM003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成功选育出了广适、高产、优... 通过选育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以高质量发展武威地区小麦产业,解决武威地区小麦生产中面临产量和品质难以兼容的问题,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陇春4021作母本、BM003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成功选育出了广适、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武春11号。在2020—2021年进行的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武春11号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8135.07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49%。在2022年进行的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生产试验中,武春11号6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7806.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5.33%。武春11号属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106 d,株高89 cm,株型紧凑,群体表现优良,千粒重46.6 g,穗粒数39.7粒。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143.6 g/kg、湿面筋(14%水基)290.0 g/kg,Zeleny沉淀值为39.2 mL,品质达到国审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新品种 武春11号 中筋小麦 高产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芮城县小麦节水节肥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韩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192-193,196,共3页
针对山西省芮城县水资源短缺、土壤肥力不均的现状,探索小麦节水节肥高产栽培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实现小麦稳健生长,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小麦 节水节肥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田间管理 芮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银春11号生产性能评价
8
作者 俞华林 杨继忠 +3 位作者 魏孔梅 赵宝勰 师学豪 贾瑞丽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01-704,共4页
为全面了解银春11号的生产特性,依据2016—2017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2018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春11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2016、2017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对照品... 为全面了解银春11号的生产特性,依据2016—2017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2018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春11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2016、2017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3.25%、9.90%;银春11号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2016、2017年高稳系数分别为102.82、100.06,均高于对照品种西旱2号的90.90;银春11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16、2017年适应度分别为80%、60%,在各试验点中增产点率为90%。综上,银春11号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新品种 银春11号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伟隆188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宁江权 王轩 +2 位作者 王铭春 徐盟 董永利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73-75,共3页
为全面评价小麦新品种伟隆188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8-2021年伟隆188参加陕西省科企联盟小麦联合体审定试验产量汇总结果为依据,利用产量增减幅度、多重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伟隆188在陕西关中灌区的丰产性、稳产性... 为全面评价小麦新品种伟隆188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8-2021年伟隆188参加陕西省科企联盟小麦联合体审定试验产量汇总结果为依据,利用产量增减幅度、多重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伟隆188在陕西关中灌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伟隆188丰产性、稳产性以及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伟隆188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冀麦782的选育及其育种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炜 郭晓蕊 +3 位作者 牟东明 赵爱菊 刘玉平 吕亮杰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2-86,共5页
冀麦782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高产稳产、抗逆性好为选育目标,利用高产、抗倒的冀5265/良星99高代品系为母本,抗病、广适的石麦12/冀5265高代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协调抗寒、抗倒、抗病等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系谱法多... 冀麦782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高产稳产、抗逆性好为选育目标,利用高产、抗倒的冀5265/良星99高代品系为母本,抗病、广适的石麦12/冀5265高代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协调抗寒、抗倒、抗病等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强、抗病抗逆性好,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55),适宜在河北省南部及山东省全省种植。主要介绍了冀麦782的品种来源、品种特性、选育方法、栽培技术及育种策略,可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信息参考,还可为高产小麦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冀麦782 品种选育 高产稳产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单季晚粳品种筛选
11
作者 徐建庭 方忠坤 徐乐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1-15,共5页
为鉴定单季晚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进一步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麦茬粳稻品种,满足种植需求,本研究选取10个水稻新品种,以嘉优5号作为对照,开展2023年单季晚粳品种筛选试验。每个品种重... 为鉴定单季晚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进一步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麦茬粳稻品种,满足种植需求,本研究选取10个水稻新品种,以嘉优5号作为对照,开展2023年单季晚粳品种筛选试验。每个品种重复种植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3.3 m^(2),田间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对10个品种及对照的产量、米质、抗病性及其他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在研究区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粳稻新品种有5个,分别是W214176、W217682、W097、W227962和W098;抗性品种3个,分别是申优531、W220096和W220130;优质稻品种1个(W222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粳 麦茬 粳稻高产 抗病性 粳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崔党群 张娟 +1 位作者 闻捷 王俊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38 16粒左右 ,千粒重4 0 34g左右 ;大穗型品种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4 6 7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4 9 73粒左右 ,千粒重 4 9 38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品种 品种选育 产量结构模式 黄淮冬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及稳产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沈丽 叶香萍 +4 位作者 廖华明 何华健 王胜 刘如东 罗林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615-619,共5页
小麦条锈病已成为威胁四川省小麦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病害。探讨条锈病的有效控制措施,为病害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混播,系统调查了各品种净作和多品种混播田... 小麦条锈病已成为威胁四川省小麦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病害。探讨条锈病的有效控制措施,为病害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混播,系统调查了各品种净作和多品种混播田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发展动态。试验表明4个或6个品种混播能推迟条锈病发病期、延缓发病速率、降低发病程度,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小麦条锈病 控制 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品种籽粒灌浆与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24
14
作者 高翔 董剑 庞红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3-35,共3页
以黄淮麦区 1 3个具不同产量结构特征的高产品种 (系 )为试材 ,探讨了籽粒生长 3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 ,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 ;籽粒... 以黄淮麦区 1 3个具不同产量结构特征的高产品种 (系 )为试材 ,探讨了籽粒生长 3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 ,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 ;籽粒灌浆速率 ,特别是第 2阶段灌浆速率对籽粒增重有重要影响 ,是籽粒增重的决定因子 ;千粒重与第 2阶段灌浆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第 2阶段灌浆速率显著增高是大粒品种的重要特征。饱满度在 6 5 %以上籽粒饱满 ,在 4 5 %以下籽粒秕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 粒重 小麦 品种 灌浆速率 物质积累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高产节水技术与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进考 张士昌 +5 位作者 何明琦 史占良 刘彦军 底瑞耀 蔡欣 傅晓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98-102,共5页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丰水年不灌水的处理产量达到7 500 kg/hm2以上,灌1-2水达到了8 250 kg/hm2以上,2水以后则不增产,甚至减产,说明丰水年过多灌水对产量不利。不同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0-4水分别为18.29,16.62,15.53,14.62和13.18(kg/(hm2.mm))。不同品种间抗旱节水能力差异显著。晋麦47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的情况下表现抗旱性强,适宜旱地种植。石家庄8号、石麦15号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2水的情况下均表现突出,抗旱节水。邯6172、石麦18号在2-3水的情况下表现节水高产,石麦18号产量潜力最大,平均产量超过9 000 kg/hm2,最高达10 138.8 kg/hm2。参试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石麦15号、石家庄8号和邯617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并且在节水条件下产量突出,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节水技术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徐恒永 赵振东 +5 位作者 刘建军 张存良 刘爱锋 张怀友 毕德锋 杭新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选择我省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地力水平的陵县和菏泽市研究济南 17号小麦播种期和基本苗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的播种期和基本苗通过对群体发育的调控 ,从而对群体LAI、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但播期和基... 选择我省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地力水平的陵县和菏泽市研究济南 17号小麦播种期和基本苗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的播种期和基本苗通过对群体发育的调控 ,从而对群体LAI、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但播期和基本苗对济南 17号千粒重的影响不大 ,不同地域、不同地力和气候因素对千粒重的影响似乎更大些。研究还表明济南 17号小麦具有突出的耐大群体的特点 ,但不适宜晚播。对两试点产量水平分析表明 ,济南 17号适宜在高肥地力条件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播种期 产量性状 群体调控 济南17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7
17
作者 薛丽华 胡锐 +3 位作者 赛力汗 雷钧杰 乔旭 陈兴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揭示滴灌高产冬小麦的物质生产规律,在滴灌(分别在越冬前、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花后12 d、花后20 d各滴水1次,每次滴水750 m3/hm2,共4 500 m3/hm2)条件下,田间比较了8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群体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差异... 为揭示滴灌高产冬小麦的物质生产规律,在滴灌(分别在越冬前、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花后12 d、花后20 d各滴水1次,每次滴水750 m3/hm2,共4 500 m3/hm2)条件下,田间比较了8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群体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产品种具有最高总茎数多,成穗数多;群体最高叶面积指数值大,孕穗至成熟期间干物质积累量大;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的特点。新冬32产量最高(为8 376.3 kg/hm2),其穗数为736.70万穗/hm2,穗粒数为36.4,千粒质量为36.76 g;群体最高总茎数为2 198.4万/hm2,成穗率为44.6%,最大LAI为6.12;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 928.5 kg/hm2;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7 125.95 kg/hm2,8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品种 高产 物质生产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被引量:48
18
作者 王志芬 吴科 +5 位作者 宋良增 王守瑰 范仲学 张凤云 朱连先 张福锁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6-8,共3页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大穗型 多穗型 产量构成因素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4 位作者 赵竹 杜世州 张耀兰 刘永华 张四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筛选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2个年度田间试验中分别对26个小麦供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分蘖特性、养分吸收特性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26个小麦供试品种中... [目的]筛选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2个年度田间试验中分别对26个小麦供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分蘖特性、养分吸收特性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26个小麦供试品种中,烟农19、皖麦52和周麦18是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9000kg/hm2)潜力的小麦品种。对各品种的生理特性分析发现,超高产小麦品种的茎蘖数为1300万~1500万/hm2;在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品种多;返青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但返青后则高于其他品种;超高产小麦品种形成100kg籽粒所消耗的N和P2O5量较其他品种多,而消耗的K2O量较其他品种少。[结论]该研究为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生理指标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品种分蘖特性与成穗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翔 宁锟 宋哲民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7-22,共6页
①品种成穗分蘖主要是1级和2级分蘖,即由Ⅰ、Ⅱ、Ⅲ、Ⅰ_p、Ⅳ、Ⅰ_1、Ⅱ_p、Ⅱ_1等蘖位构成;3级分蘖几乎不能成穗。②高产品种2级分蘖成穗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变幅,是品种个体在成穗数目上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的因素。③成... ①品种成穗分蘖主要是1级和2级分蘖,即由Ⅰ、Ⅱ、Ⅲ、Ⅰ_p、Ⅳ、Ⅰ_1、Ⅱ_p、Ⅱ_1等蘖位构成;3级分蘖几乎不能成穗。②高产品种2级分蘖成穗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变幅,是品种个体在成穗数目上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的因素。③成穗分蘖多为冬前及冬季分蘖,冬后分蘖基本不能成穗。④品种成穗的多少,主要在于1、2级分蘖成穗保证率的大小及其稳定性;品种分蘖成穗保证率与分蘖生出的同伸性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育种实践中,可通过分蘖同伸性的选择,提高品种的成穗率。⑤春性品种分蘖具较强的越冬滞育性,冬性品种冬季分蘖滞育性相对软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分蘖特性 成穗规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