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俊书 王勇 +3 位作者 王李纲 王亮 潘长清 齐成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UL)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接受HIFU的单发UL患者,根据T2WI所示水肿累及腹壁层次及皮下硬结程度将其分为Ⅰ、Ⅱ及Ⅲ度,比较患者一般资料、UL MRI特征、HIFU相关...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UL)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接受HIFU的单发UL患者,根据T2WI所示水肿累及腹壁层次及皮下硬结程度将其分为Ⅰ、Ⅱ及Ⅲ度,比较患者一般资料、UL MRI特征、HIFU相关参数及不良反应,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腹壁水肿Ⅰ度79例(79/128,61.72%)、Ⅱ度27例(27/128,21.09%)、Ⅲ度22例(22/128,17.19%)。相比Ⅲ度,Ⅰ、Ⅱ度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较小,Ⅰ度患者皮下脂肪层厚度及脂肪层+肌层厚度亦较小(校正P均<0.05);Ⅰ度患者中腹壁瘢痕占比低于Ⅱ度(校正P<0.05)。不同腹壁水肿程度之间HIFU前UL MRI表现及治疗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及腹壁瘢痕为区分HIFU后腹壁Ⅰ度与Ⅲ度水肿、BMI为区分Ⅱ度与Ⅲ度水肿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BMI及腹壁瘢痕是HIFU治疗UL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增强MR影像组学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 被引量:3
2
作者 林震洋 黄小华 +3 位作者 秦石泽 蒋雨 钟舒婷 王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估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验证集(n=57)。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采用最大冗余最小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二次判别分析分别建立基于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及结合上述特征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和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年龄(P<0.001)、肌瘤体积(P=0.001)、肌瘤强化程度(P=0.001)是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 0.577~0.964)和0.819(95%CI 0.702~0.937)。IDI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相较于临床-影像学模型整体预测性能提高18.9%(训练集,P<0.001)和16.8%(验证集,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590)和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030)。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有望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慢性疾病管理计划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再干预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最小值联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模型预测HIFU即刻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子熠 黄小华 +3 位作者 刘姿延 王渊 万夕瑶 蒋雨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5,共6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最小值联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23例确诊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肌瘤非灌注区体积比(NPVR)将其分为充分消融...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最小值联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23例确诊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肌瘤非灌注区体积比(NPVR)将其分为充分消融组(NPVR≥70%)和非充分消融组(NPVR<70%),其中充分消融组205例,非充分消融118例。由2名医生独立测量肌瘤ADC平均值、ADC最小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者的预测效能。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模型、ADC最小值联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ADC最小值、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和二者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ADC最小值[曲线下面积(AUC)=0.802]预测效能高于ADC平均值(AUC=0.730)。ADC最小值、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和二者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02、0.760、0.82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模型与ADC最小值、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对HIFU即刻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预测效能最佳,其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9、84.4%和72.9%。结论:基于ADC最小值联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HIFU即刻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该模型可作为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有前景的的影像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最小值联合临床及影像特征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姿延 黄小华 +3 位作者 刘子熠 王渊 万夕瑶 蒋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最小值(ADCmin)及临床和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3... 目的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最小值(ADCmin)及临床和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行子宫肌瘤HIFU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153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共153枚肌瘤纳入研究(单病例存在多个肌瘤取其肌瘤最大枚)。超声评估HIFU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缩小率,并将其分为疗效显著组(≥50%体积缩小,n=62)和非显效组(<50%体积缩小,n=91)。测量子宫肌瘤ADCmin和ADC平均值(ADC_(mean)),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筛选后建立临床影像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子宫肌瘤ADCmin和ADC_(mean)的预测效能,选择子宫肌瘤ADC具有较高预测效能的量化指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结合构建联合模型。ROC评估ADCmin、临床影像模型及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共筛出血红蛋白、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1WI增强信号程度三个因素建立临床影像特征模型。ROC曲线显示ADCmin、ADC_(mean)的AUC值分别为0.75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77~0.828]、0.658(95%CI:0.570~0.746),DeLong检验结果表明ADCmin的预测效能高于ADC_(mean)(P<0.05)。临床影像模型及ADCmin与临床影像特征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11(95%CI:0.627~0.796)、0.816(95%CI:0.748~0.884),DeLong检验显示ADCmin的预测效能与临床影像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min与临床及影像特征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ADCmin值(P<0.05)及临床影像特征模型(P<0.05)。结论ADCmin与临床及影像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VMD-ESSA的HIFU回波信号降噪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智伟 赵雨洁 +2 位作者 李吉祥 邹孝 钱盛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9-1055,共7页
由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信号夹杂环境噪声,提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并结合能量均值法(EAM)及奇异谱分析(SSA)来对其进行降噪。遗传算法使得VMD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奇异谱分析能够弥补能量均值去噪不完善。仿真实验表明... 由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信号夹杂环境噪声,提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并结合能量均值法(EAM)及奇异谱分析(SSA)来对其进行降噪。遗传算法使得VMD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奇异谱分析能够弥补能量均值去噪不完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与GA-VMD-E、GA-VMD-SSA、VMD-ESSA降噪方法相比,重构后的信号的信噪比更高,均方根误差和最大误差更小。在实测信号中从频谱和降噪率两个角度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为通过HIFU回波信号分析生物组织损伤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去噪 变分模态分解 遗传算法 奇异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治疗中换能器驱动电功率变化机制及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奇 徐阳诚 +2 位作者 贺新明 沈灿林 李雁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60,共11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的驱动电功率对治疗效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驱动电功率控制的精准性势必会影响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前期研究表明:HIFU治疗过程中焦域瞬态物理特性的变化会导致换能器的负载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影响HIFU驱动...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的驱动电功率对治疗效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驱动电功率控制的精准性势必会影响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前期研究表明:HIFU治疗过程中焦域瞬态物理特性的变化会导致换能器的负载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影响HIFU驱动电功率,但驱动电功率与焦域瞬态物理特性之间的影响关系及规律尚不明确。该文基于电压、电流传感器、空化检测探头和温度传感器等器件,构建了一种HIFU治疗中驱动电功率实时监测及焦域声空化、温度检测系统。基于该实验研究系统,以离体牛心组织作为HIFU辐照对象,分别研究了HIFU焦域温度变化、声空化及组织损伤与驱动电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焦域温度升高时,驱动电功率缓慢上升,驱动电功率与温度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当空化产生时,驱动电功率出现明显的波动;当组织出现损伤时,驱动电功率呈陡然下降的变化。三种情景下,驱动电功率变化有明显区别,这有望为区分HIFU治疗过程中焦域处发生损伤和空化以及实时监测靶组织损伤程度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驱动电功率 组织损伤 温度 声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换能器的超构透镜设计与制备
7
作者 朱志强 安志武 李威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518,共6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新型的体外无创治疗肿瘤技术。为实现超声的超近聚焦,现有的方法主要为超声聚焦透镜或超声相控阵。超声聚焦透镜多为凹面镜,其表面的非平面结构会加强空化效应,进而损害透镜,缩短其使用寿命,且非平面结构不利于换...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新型的体外无创治疗肿瘤技术。为实现超声的超近聚焦,现有的方法主要为超声聚焦透镜或超声相控阵。超声聚焦透镜多为凹面镜,其表面的非平面结构会加强空化效应,进而损害透镜,缩短其使用寿命,且非平面结构不利于换能器表面与机体的耦合。超声相控阵为多阵元编程控制,存在阵元一致性差和栅瓣角度过小而进入目标范围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通过超构材料构建超声透镜(超构透镜),实现超声换能器的超近聚焦,即通过不同超构结构的相位延迟作用,实现不同位置处超声信号的相位调制,进而实现超近聚焦效果。该文利用上述方案设计制备了1MHz的超声换能器,并测得超构透镜的F数(聚焦深度与孔径之比)为2.5,与几何超声透镜相当。该文工作可为新型超声聚焦换能器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近聚焦 超构材料 超构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治疗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刘洋 肖智博 +3 位作者 邱雪珂 罗远利 邓勇斌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1年后MRI复查显示残余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将患者分为复生长组(73例)和无复生长组(43例)。搜集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治疗剂量、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和能效因子(EEF)等治疗参数,分析和记录子宫肌瘤的术前MRI特征,并将上述3类变量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纳入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残余肌瘤最大厚度、能效因子(EEF)和CE-MRI图像上残余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的AUC为0.925(95%CI:0.873~0.967)。随访24~30(中位数26)个月发现,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组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无复生长组(45.21%vs.6.98%)。结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残余子宫肌瘤最大厚度、EEF和CE-MRI图像上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以对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残余肿瘤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切除术在HIFU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金成兵 朱辉 +6 位作者 王智彪 张炼 黎克全 周昆 杨炜 彭松 冉立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肋骨切除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hg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右叶中晚期肝癌分为肋骨切除组(36例,4... 目的:探讨肋骨切除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hg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右叶中晚期肝癌分为肋骨切除组(36例,43病灶)和非肋骨切除组(32例,40病灶),随访两组患者HIFU联合TACE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总平均随访(11.9±11.4)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分别依次为13月、52.3%、21.8%与12月、46.8%、17.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155);其病灶完整消融率和消融体积>80%比例分别依次为46.5%、79.1%与37.5%、67.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切除术不能有效提高HIFU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切除术 hifu TACE 肝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建农 郭大静 +2 位作者 余聪 曾燕 罗小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7期599-601,共3页
目的 探讨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价值。方法  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IFU治疗后行CT检查 ,对比治疗前后CT改变。 5例治疗后行病灶切除 ,观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 ,并与CT表现对照。结果 治疗后 12例 (12 / 18,6 6 .7% )病灶体积缩小... 目的 探讨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价值。方法  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IFU治疗后行CT检查 ,对比治疗前后CT改变。 5例治疗后行病灶切除 ,观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 ,并与CT表现对照。结果 治疗后 12例 (12 / 18,6 6 .7% )病灶体积缩小。 16例 (16 / 18,88.9% )病灶密度降低 ,强化程度减弱 ,2例病灶内及周边有小片轻度增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HIFU治疗区内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 ,病理结果与CT表现一致。结论 CT可以反映HIFU术后瘤体的组织学及血供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细胞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HIFU聚焦性能评价的仿组织透明体模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发琪 马平 +3 位作者 寇小琴 许杰 左国伟 王智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聚焦性能评价的仿组织透明体模。方法仿组织透明体模主要由聚丙烯酰胺和作为温度敏感指示剂的蛋清混合而成。在B超的监控下使用声功率160W的HIFU在不同的辐照时间下定点辐照体模和新鲜离体牛肝脏,...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聚焦性能评价的仿组织透明体模。方法仿组织透明体模主要由聚丙烯酰胺和作为温度敏感指示剂的蛋清混合而成。在B超的监控下使用声功率160W的HIFU在不同的辐照时间下定点辐照体模和新鲜离体牛肝脏,肉眼观察HIFU在体模和新鲜离体牛肝脏中形成的生物学焦域(BFR)形态并测量BFR的长短轴。结果可用肉眼观察HIFU在仿组织透明体模中产生的BFR,其形态呈椭球体,实时超声监控为强回声,BFR的长、短轴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在相同的辐照参数下,HIFU在仿组织透明体模中产生的BFR的长、短轴小于HIFU在新鲜离体牛肝脏中形成的BFR的长、短轴。结论该仿组织透明体模在用于HIFU聚焦性能的评价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体模 聚焦性能 高强度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消融治疗弥漫型和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16
12
作者 冯玉洁 陈锦云 +3 位作者 胡亮 刘畅 王熙 陈文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比较HIFU治疗弥漫型和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308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依据术前MRI将其分为弥漫组和局限组,计算消融率及消融发生率,并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痛经及月经量情况。结果共297例患者进行了... 目的比较HIFU治疗弥漫型和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308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依据术前MRI将其分为弥漫组和局限组,计算消融率及消融发生率,并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痛经及月经量情况。结果共297例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50个月,其中弥漫组177例,局限组120例。297例患者消融发生率为99.33%(295/297),弥漫组及局限组消融率分别为(26.00±13.36)%、(44.32±19.93)%。2组患者术后痛经及月经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痛经症状总缓解率在术后3、6、12、24及36个月分别为92.96%(264/284)、86.18%(237/275)、73.51%(197/268)、60.71%(136/224)及46.83%(59/126);各随访时段局限组痛经缓解率均高于弥漫组,且在术后6、24及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过多症状总缓解率在术后3、6、12、24及36个月分别为87.38%(187/214)、83.09%(172/207)、68.63%(140/204)、63.64%(105/165)及45.92%(45/98);各随访时段局限组均高于弥漫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局限型与弥漫型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局限型优于弥漫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园园 赵建农 +3 位作者 郭大静 吴伟 陈维娟 冉立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s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1个病灶,HIFU治疗前后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HIFU...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s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1个病灶,HIFU治疗前后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HIFU治疗后病灶内部及其周边强化特点。结果48个病灶行1次HIFU治疗,其中39个病灶(76.47%)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中央坏死、无强化,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2—3个月、5—6个月、8—9个月、11—12个月、17—18个月以及20个月时上述病灶行1—6次MRI复查,未发现异常强化;4个病灶(7.84%)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中央坏死、无强化,周边可见环状强化,2—3个月后MRI复查发现病灶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3个病灶(5.88%)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内部和(或)周边仍可见点状、结节状或斑片状强化,2—3个月后MRI复查发现残存强化病灶范围扩大,数目增多;2个病灶(3.92%)合并门静脉癌栓,经HIFU治疗后MRI复查有新病灶出现。3个病灶(5.88%)因体积太大(最大直径分别为9.6、12.7、14.8cm),采取分次HIFU治疗(2—3次),末次HIFU治疗后1—2周MRI复查并与治疗前对比发现,病灶呈大片状无强化低信号区。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敏感地反映HIFU治疗后病灶坏死情况及其周边强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低剂量超声辐照对HIFU消融兔肝VX2瘤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邹海蓉 邹建中 +2 位作者 欧霞 王雁 张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辐照不同低剂量的超声对HIFU消融兔肝VX2瘤的影响。方法 45只荷瘤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首次辐照功率为0W,B组80W,C组100W;均于第2天接受声功率为180W的消融治疗。结果产生相同的凝固性坏死体积B组所用的时间较A组少(... 目的探讨首次辐照不同低剂量的超声对HIFU消融兔肝VX2瘤的影响。方法 45只荷瘤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首次辐照功率为0W,B组80W,C组100W;均于第2天接受声功率为180W的消融治疗。结果产生相同的凝固性坏死体积B组所用的时间较A组少(P<0.05);B组与C组达到消融坏死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C组所产生的凝固性坏死体积更大(P<0.05);3组比较,A组的能效因子(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值(46.43±13.67)最大,C组最小(7.01±1.33,P<0.05)。结论首次低剂量辐照的功率越大,增效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低剂量超声辐照 消融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治疗区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亚军 钱盛友 +2 位作者 胡继文 刘畅 邹孝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4-226,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掩模滤波和水平集方法相结合的B超图像分割方法,能较准确地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前后获得的B超图像的减影中检测出治疗区域。对HIFU辐照后的新鲜离体猪肉进行解剖切片,实际损伤情形基本与该方法所得结果相吻...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掩模滤波和水平集方法相结合的B超图像分割方法,能较准确地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前后获得的B超图像的减影中检测出治疗区域。对HIFU辐照后的新鲜离体猪肉进行解剖切片,实际损伤情形基本与该方法所得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可以帮助HIFU临床医生客观、准确地监控治疗过程,对提高HIFU疗效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自适应掩模滤波 水平集 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C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DSA检查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建农 罗小平 +2 位作者 郭大静 余聪 曾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 评价TOC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DSA表现及意义。方法  5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OCE联合HIFU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的DSA表现。随机选出同期 5 0例单纯TOCE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肿瘤血管减少、消... 目的 评价TOC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DSA表现及意义。方法  5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OCE联合HIFU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的DSA表现。随机选出同期 5 0例单纯TOCE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肿瘤血管减少、消失、不变及增多分别为 76 % (38/ 5 0 )、8% (4 / 5 0 ) ;16 % (8/ 5 0 )、0 ;6 0 % (30 /5 0 )、4% (2 / 5 0 ) ;30 % (15 / 5 0 )、6 % (3/ 5 0 ) (P <0 .0 5 )。病灶体积缩小分别为 76 % (38/ 5 0 )和 5 8% (2 9/ 5 0 ) (P <0 .0 5 )。新病灶形成分别为 4例和 6例。侧支开放为 2例和 3例。结论 TOCE联合HIFU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DSA可以准确判断治疗后肿瘤大小、血供情况 ,早期发现复发及转移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 高强度聚焦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肝细胞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T2WI信号特征预测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畅 陈锦云 +4 位作者 陈文直 肖智博 杨超 王玲 魏庆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MR T2WI信号特征对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502例接受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术前MR T2WI信号特征分为Ⅰ组(以低信号为主,可有少量等信号)和Ⅱ组(以等信号为主,可有少量低信号);每组进一步分为A... 目的探讨MR T2WI信号特征对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502例接受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术前MR T2WI信号特征分为Ⅰ组(以低信号为主,可有少量等信号)和Ⅱ组(以等信号为主,可有少量低信号);每组进一步分为A(无稍高和极高信号)、B(有稍高信号)、C(有极高或极高合并稍高信号)亚组。分析子宫腺肌病T2WI信号特征与超声消融效果和参数的关系。结果Ⅰ组与Ⅱ组病灶体积消融率(N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612)。两组中A亚组NPVR均高于B亚组及C亚组(Ⅰ组:LSD-t=2.608、3.677,P=0.009、<0.001;Ⅱ组:LSD-t=3.255、3.778,P=0.001、<0.001),B亚组与C亚组N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LSD-t=-0.852,P=0.395;Ⅱ组:LSD-t=0.278,P=0.781)。Ⅰ组与Ⅱ组辐照时间、总消融剂量和能效因子(E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辐照时间:t=-1.716,P=0.087;总消融剂量:t=-1.676,P=0.094;EEF:Z=0.044,P=0.965);两组A亚组辐照时间、总消融剂量和EEF均低于B亚组及C亚组(P均<0.05),B亚组与C亚组辐照时间、总消融剂量和E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 T2WI信号特征对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难易程度和消融效果具有重要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磁共振成像 信号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消融治疗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宏杰 寸江平 +3 位作者 黄建强 李志强 姚瑞红 赵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HIFU消融治疗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IFU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比较HIFU治疗不同位置、类型、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的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平均肌瘤体积、消融率、能... 目的探讨HIFU消融治疗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IFU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比较HIFU治疗不同位置、类型、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的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平均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分别为(107.14±70.85)cm3、(72.48±11.04)%和(7.45±3.05)J/mm3。不同位置、类型、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之间,HIFU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前壁、肌壁间、T2WI低信号、T1WI轻度强化肌瘤的消融率更高、能效因子更低(P均<0.05)。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相对安全,消融效果确切,其对前壁、肌壁间、T2WI低信号、T1WI轻度强化的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平滑肌瘤 消融率 能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迅速发展的五年 被引量:18
19
作者 冯若 朱辉 邹建中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92,共6页
自2001年“首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医学中应用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在我国重庆召开并同时成立了“国际超声治疗学会”五年来,HIFU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首先讨论了HIFU外科与传统超声热疗技术的本质区别,继而从HIFU工程研究、超... 自2001年“首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医学中应用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在我国重庆召开并同时成立了“国际超声治疗学会”五年来,HIFU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首先讨论了HIFU外科与传统超声热疗技术的本质区别,继而从HIFU工程研究、超声生物物理基础研究和HIFU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国际学术发展等方面扼要地予以介绍以此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国际HIFU发展的卓越贡献和面临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无创外科 超声治疗 超声治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MRI在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效果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宏杰 赵卫 +3 位作者 谢璇丞 寸江平 王滔 黄建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MRI对比增强特点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关系。方法:84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MRI对比增强扫描,按强化程度分为A和B组,按是否均匀强化分为C和D组,分别比较其治疗参数、消融效率和疗效等相关指标...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MRI对比增强特点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关系。方法:84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MRI对比增强扫描,按强化程度分为A和B组,按是否均匀强化分为C和D组,分别比较其治疗参数、消融效率和疗效等相关指标,同时评价HIFU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治疗参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中,6个月肌瘤减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其余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为A组优于B组;C和D组中,6个月肌瘤减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MRI对比增强强化程度低的子宫肌瘤,HIFU消融效率、短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对比增强扫描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