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调峰性能研究
1
作者 田松峰 徐琛 +3 位作者 张倩 姚静 刘旭 翟启超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0,共12页
为建设大容量灵活性调节电源,并解决燃煤机组冬季调峰供暖两难兼顾的问题,在传统火电(CFPP)基础上,利用太阳能和熔盐储热提出了6种兼顾冬季供暖的新型“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通过EBSLION软件对该系统进行建模,从储热负荷和用电负荷... 为建设大容量灵活性调节电源,并解决燃煤机组冬季调峰供暖两难兼顾的问题,在传统火电(CFPP)基础上,利用太阳能和熔盐储热提出了6种兼顾冬季供暖的新型“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通过EBSLION软件对该系统进行建模,从储热负荷和用电负荷2个角度对各方案的热力性能、调峰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抽汽+电加热”储热方案显著提升了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在各方案中,方案W1展现出最大的调峰深度为92.71%;而方案W6则表现出最低综合度电煤耗仅为178.15 g/(k W·h),日节约标准煤量可达182 t;此外,方案W2最高循环热效率达到55.2%;用“光煤”共储的方案充分提升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系统备用容量,“抽汽储热”后驱动“小透平”辅助S-CO_(2)系统后供暖,实现了冬季调峰供暖的双重目标。此类系统不仅拓宽了燃煤机组调峰能力,保障了民生供暖,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度电煤耗,并提升S-CO_(2)系统备用容量及发电小时数,为大容量灵活性调节电源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煤互补发电 熔盐储热 调峰深度 调峰容量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H_(2)S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的动态响应特性
2
作者 边幸燕 王轩 +3 位作者 凌智 王瑞 田华 舒歌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381-5391,I0004,共12页
CO_(2)混合工质可以有效解决纯CO_(2)动力循环存在的操作压力高、与冷源匹配不佳等问题。为了揭示纯CO_(2)动力循环与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的动态响应特性差异,指导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台架的实际运行,该文搭建CO_(2)/H_(2)S混合... CO_(2)混合工质可以有效解决纯CO_(2)动力循环存在的操作压力高、与冷源匹配不佳等问题。为了揭示纯CO_(2)动力循环与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的动态响应特性差异,指导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台架的实际运行,该文搭建CO_(2)/H_(2)S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系统的动态仿真平台,并采用实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初步探究不同H_(2)S质量分数下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在冷热源以及泵转速扰动下的开环动态响应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闭环负荷追踪特性。结果表明,CO_(2)/H_(2)S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在不同边界扰动下的热效率,且热效率随着H_(2)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添加H_(2)S工质可以有效减小负荷追踪下热效率随负荷下降而减小的幅值。结果可为CO_(2)混合工质动力循环台架的实际运行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混合工质 动力循环 高温热力发电 动态特性 开环响应 负荷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联合电站配置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富春 田旭 +3 位作者 党楠 刘飞 杨晓妮 刘联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7-463,共7页
以光伏发电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组成的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光伏发电成本低和太阳能热发电储能成本低的优势,太阳能热发电电站配置电加热设备,光伏所发电量优先满足储热容量需求,储存电量在晚高峰时段... 以光伏发电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组成的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光伏发电成本低和太阳能热发电储能成本低的优势,太阳能热发电电站配置电加热设备,光伏所发电量优先满足储热容量需求,储存电量在晚高峰时段发出,保障电力供应,通过对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晚高峰时段顶峰能力和储热容量利用情况进行测算分析,并以太阳能热发电电站高峰时段上网电价最低需求为目标确定电加热装置的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配置合理规模电加热装置,互补运行后可提高一体化项目顶峰能力,在未来电力市场环境中获取最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热发电 电加热 顶峰能力 储热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热量热仪的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刘瑞昊 马小乐 +3 位作者 张宇萱 朱曰莹 刘仕强 白广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6-1602,共7页
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评估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关键参数。虽然目前已有研究探讨了影响这些热物性参数的因素,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电池本身的特性,而对于外部测试条件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则鲜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热量热仪的锂离子... 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评估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关键参数。虽然目前已有研究探讨了影响这些热物性参数的因素,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电池本身的特性,而对于外部测试条件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则鲜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热量热仪的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旨在同步获取锂离子电池的比热容和垂向导热系数。通过调整加热片尺寸和电池的温升速率验证了相关变量对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结果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当电池的温升速率从0.2℃/min增加到0.8℃/min时,电池的平均比热容略有下降,降幅小于1%,而垂向导热系数显著降低。此外,减小加热片尺寸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平均比热容显著减少,并进一步影响了产热功率的测试结果,而垂向导热系数几乎保持不变。基于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条件优化的见解。在保持加热片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电池的温升速率有助于提高测试效率,且不会显著影响产热功率的准确性。建议在测试中使用较大尺寸的加热片,并控制适宜的温升速率,以确保热物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热物性参数的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量热仪 产热功率 锂离子电池 比热容 垂向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电/热储能容量双层优化配置方法
5
作者 李湃 卢慧 +1 位作者 李驰 杜洪博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4,共10页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能够充分发挥风光热储等资源的互补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构建低碳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协调配置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电/热储能容量有助于降低系统投资成本,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和供电支撑能力。针对含风电/光伏/...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能够充分发挥风光热储等资源的互补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构建低碳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协调配置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电/热储能容量有助于降低系统投资成本,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和供电支撑能力。针对含风电/光伏/光热/储能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开展研究,建立了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电/热储能容量双层协调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系统年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电/热储能的容量;下层优化模型以系统供电缺额最小为目标,考虑系统可靠供电能力、风电/光伏/光热/储能运行、新能源利用率等约束,优化系统的发电运行状态。为求解双层协调优化模型,提出了模型非线性约束的线性化方法,以及基于值函数和分支定界相结合的启发式算法,能够实现模型的高效快速求解。基于典型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算例开展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电/热储能 容量配置 双层模型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热储互补发电系统容量配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路小娟 白建聪 +1 位作者 范多进 张志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针对无常规电源支撑的风光热储互补发电系统,协调规划装机容量对提高发电系统运行经济性和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双层优化配置方法,上层以最小度电成本及弃电率为目标,确定系统装机容量;下层以新能源发电消纳最大为目标,解决... 针对无常规电源支撑的风光热储互补发电系统,协调规划装机容量对提高发电系统运行经济性和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双层优化配置方法,上层以最小度电成本及弃电率为目标,确定系统装机容量;下层以新能源发电消纳最大为目标,解决功率分配问题。通过反复迭代寻优,得到系统容量配置;然后;通过纳什谈判对优化结果进行选择;最后,对甘肃河西地区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光热储互补发电系统最优容量配置下的度电成本为0.3064元/(k W·h);风电场加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与光热电站装机容量的最优比为6:1,对比相同装机容量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风光热储互补发电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配置 风电场 光伏电站 光热电站 互补发电 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固耦合下不同载荷对光热熔盐泵转子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权辉 卢胜 +3 位作者 杜朝辉 杜媛英 李一飞 钱晨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6,共9页
光热电站熔盐泵转子系统由于其自身结构及外部载荷激励,在极端运行工况下难以维持运行稳定性。针对该问题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载荷、流场力载荷、离心力载荷等对熔盐泵转子的应力变形规律;设置4种不同轴段长度的转子模型,分析不... 光热电站熔盐泵转子系统由于其自身结构及外部载荷激励,在极端运行工况下难以维持运行稳定性。针对该问题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载荷、流场力载荷、离心力载荷等对熔盐泵转子的应力变形规律;设置4种不同轴段长度的转子模型,分析不同转子模态振型、固有频率以及临界转速等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转子结构中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首级叶轮叶片进口与前盖板交界处,最大变形出现在首级叶轮前盖板尾缘处,流场载荷与质量力载荷使应力与变形在叶轮上大致呈现中心对称分布,温度载荷使得叶轮产生较大的形变;对首级叶轮进行强度校核后,所选材料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模型转子的固有频率随中间轴段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湿态转子模型的固有频率略低于干态固有频率;其他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均小于转子的设计转速,只有A9转子的临界转速满足±10%安全裕度,不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共振。研究结果对于该类型泵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在能源应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高温熔盐泵 热流固耦合 应力应变分析 临界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光不确定性的风-光-光热联合发电系统中光热电站储热容量优化配置 被引量:7
8
作者 解佗 孙丹阳 +1 位作者 张刚 张靠社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传统新能源电站之间联合形式单一且未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弃风、弃光现象严重。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风-光-光热联合系统的光热电站储热容量优化配置策略,利用电转热技术使风光电站和光热电站有效耦合,明确联合系统框架... 传统新能源电站之间联合形式单一且未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弃风、弃光现象严重。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风-光-光热联合系统的光热电站储热容量优化配置策略,利用电转热技术使风光电站和光热电站有效耦合,明确联合系统框架与原理;采用改进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抑制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最后,构建基于风光出力典型场景的光热电站储热容量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并进行算例求解,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显著降低了系统总投资与运行成本,提高了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发电系统 光热电站 风光消纳 不确定性 储热容量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补偿的过热汽温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永胜 陈卓 +3 位作者 郝勇生 苏志刚 魏洪轩 赵刚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1,共8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比例的逐步增大,热力发电厂需要应对更加频繁、更大范围的负荷变化,给电厂的高阶大惯性过热汽温过程的控制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此,文中针对一类高阶大惯性过热汽温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自抗扰控制(phase co... 随着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比例的逐步增大,热力发电厂需要应对更加频繁、更大范围的负荷变化,给电厂的高阶大惯性过热汽温过程的控制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此,文中针对一类高阶大惯性过热汽温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自抗扰控制(phase compensation bas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PC-ADRC)方法。首先,阐述过热汽温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难点。然后,采用低频近似法详细推导相位补偿(phase compensation,PC)网络模型,提出采用PC网络对模型动态特性进行补偿,得到等效降阶模型的简化思路。为便于工程应用,给出PC-ADRC系统的简单实现方法和等效模型分析。最后,对PC-ADRC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进行研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C-ADRC系统能有效提升高阶过程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汽温 火力发电 基于相位补偿的自抗扰控制(PC-ADRC) 高阶过程 低频近似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浓度氨腔室的立式热再生氨电池性能特性
10
作者 卢志强 石雨 +5 位作者 陈鹏宇 张亮 李俊 付乾 朱恂 廖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4-1231,共8页
热再生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TRAB)可有效地将低温热能转化为电能,但其较为严重的氨渗透现象严重影响电池的产电稳定性。本文通过可视化证明了TRAB阳极氨与电解液的自分层现象,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浓... 热再生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TRAB)可有效地将低温热能转化为电能,但其较为严重的氨渗透现象严重影响电池的产电稳定性。本文通过可视化证明了TRAB阳极氨与电解液的自分层现象,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浓度氨腔室的立式热再生氨电池,通过构建高浓度氨腔室和阳极氨传输阻挡层来调控氨分布,从而缓解电池中氨渗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结构的热再生氨电池相比,具有氨腔室的热再生电池通过调控阳极氨分布解决了氨渗透的问题,在较高氨浓度(6mol/L)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输出功率、产电量以及更稳定的产电性能。此外,多孔泡沫铜阳极可以阻挡氨向下传输,进一步缓解氨渗透。具有合适孔隙密度(80PPI)的多孔电极在获得较大反应面积的同时保证了其内部良好的物质传输,使电池获得最佳的输出功率(10.8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氨电池 高浓度氨腔室 产电稳定性 最大输出功率 氨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下容量-能量市场耦合的机组投资决策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成 贾勇勇 +2 位作者 周前 李琪瑞 房欣欣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3-1660,共8页
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建立与能量市场相适应的容量市场机制可以保障电力系统充裕性。文章从机组投资决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高比例新能源下容量-能量市场耦合的机组投资决策行为,并分析容量市场机制的运行效果。文章提出了机组决策、容量... 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建立与能量市场相适应的容量市场机制可以保障电力系统充裕性。文章从机组投资决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高比例新能源下容量-能量市场耦合的机组投资决策行为,并分析容量市场机制的运行效果。文章提出了机组决策、容量市场和能量市场的三层优化投资决策模型,针对该模型难以直接求解的问题,提出了容量-能量市场解耦的分阶段循环迭代求解策略。最后,基于某省网实际数据,运用所提方法对比和分析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单一能量市场和容量-能量市场耦合下的容量充裕性保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容量市场 能量市场 发电投资 发电容量充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线路动态电热特性的交直流系统分布鲁棒潮流优化策略
12
作者 曾子龙 李勇 +2 位作者 丁心志 曹一家 钟俊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700-6719,共20页
为了充分发挥交直流线路耐热特性、提高系统在不确定运行环境下应对故障的调控能力,以含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的交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线路动态电热特性的分布鲁棒潮流优化策略。首先,根据热传导理论分别建立交流架... 为了充分发挥交直流线路耐热特性、提高系统在不确定运行环境下应对故障的调控能力,以含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的交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线路动态电热特性的分布鲁棒潮流优化策略。首先,根据热传导理论分别建立交流架空线路、直流电缆线路的动态电热模型,而后在校正控制中引入交、直流输电线路短期最高允许温度(SAOT)约束及校正期间最大热积累量来代替长期允许温度(LAOT)作为在校正期间的暂时安全约束,以达到充分利用线路的短期过载/耐热特性的目的;其次,将故障后的校正过程划分成两个子校正过程,通过最大化储能及VSC-HVDC的快速校正能力,弥补常规调控装置难以快速响应指令的缺陷,进一步,在基于Kullback-Leibler(KL)散度所构建的风荷概率分布模糊集上,通过在考虑风荷最恶劣概率分布的情况下进行潮流优化,改善了传统鲁棒优化方法过于保守的问题;再次,在列和约束生成(C&CG)算法和Multi-cut Benders分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物理知识的双循环分解算法,不仅能避免对非过载线路热平衡方程的线性化,同时还能避免多场景多故障协同求解;最后,在基于改进的IEEE 39测试系统中对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 分布鲁棒 线路短时耐热特性 动态电热模型 潮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AGC性能提升新方法
13
作者 徐振华 王林 +3 位作者 石涛 姚晔 程功 林济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29,共11页
针对新型系统下需要快速提升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域灵敏度分析及参数优化设置的火电机组AGC性能提升新方法。在概述火电机组完整控制系统及AGC指令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 针对新型系统下需要快速提升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域灵敏度分析及参数优化设置的火电机组AGC性能提升新方法。在概述火电机组完整控制系统及AGC指令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全域灵敏度分析的影响机组AGC性能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比较其灵敏度的综合影响大小而确定关键参数;进而,提出基于关键参数优化设置的AGC性能提升新模型,并把模型转换为易解形式,采用进化算法结合仿真法进行求解。算例表明,相较于Z-N法和遗传算法,所提方法使机组AGC综合性能指标分别提升了14%和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发电控制 全域灵敏度分析 关键参数 优化设置 火电机组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中低负荷节能研究
14
作者 贾永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8-400,共3页
为解决中低负荷工况下的高耗能问题,某电厂进行了广义变频改造,并选取改造后的THA、75%THA和50%THA等3个典型工况进行了节能效果测试与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负荷工况下,广义变频的节能效果并不显著;而在中低负荷工况下,广义变频的节能效... 为解决中低负荷工况下的高耗能问题,某电厂进行了广义变频改造,并选取改造后的THA、75%THA和50%THA等3个典型工况进行了节能效果测试与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负荷工况下,广义变频的节能效果并不显著;而在中低负荷工况下,广义变频的节能效果随着负荷的降低而增加。该研究表明,通过广义变频改造能够有效降低中低负荷工况下的能耗,同时该研究为AGC调频技术在深化节能改造方面的应用探索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高效超超临界 广义变频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暂态稳定切机控制 被引量:58
15
作者 陈树勇 陈会员 +2 位作者 唐晓骏 宋云亭 曾令全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4-519,共6页
风火打捆能源基地的投入运行,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电网安全稳定性发生变化。某些严重故障后,仅切除常规火电机组难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或代价过大。首先分析了风电机组和火电机组暂态特性的差异性以及各自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 风火打捆能源基地的投入运行,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电网安全稳定性发生变化。某些严重故障后,仅切除常规火电机组难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或代价过大。首先分析了风电机组和火电机组暂态特性的差异性以及各自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然后指出了严重故障后导致系统失稳的2个主要原因:一是故障过程中产生了加速能量;二是由于故障后,外送通道被削弱,外送系统输电能力急剧下降。因此,提出了严重故障后火电机组和风电机组的优化切机方案。西北某电网的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切机方案在保证故障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能显著降低系统稳定恢复所需切机量,改善故障后系统恢复特性,大大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火打捆 加速能量 切机 输电能力 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 被引量:184
16
作者 杨勇平 杨志平 +1 位作者 徐钢 王宁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11,15,共11页
近10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持续增加,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以及节能管理的加强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大幅下降,"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火力发电提出更高的期望。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能... 近10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持续增加,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以及节能管理的加强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大幅下降,"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火力发电提出更高的期望。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能否继续下降,主要的节能潜力点有哪些,是能源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引导火力发电行业的科学发展。文中采用详实的数据,对中国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并对中国火力发电在2015年和2020年的能耗水平进行展望。认为中国火力发电能耗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600 MW及以上超临界机组实际运行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水平。随着火力发电机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火力发电节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火力发电能耗还会继续下降,不考虑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在320g/(kW h)左右,到2020年可以达到310g/(kW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节能 能耗状况 装机结构 煤耗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火电机组在AGC运行方式下的控制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卫华 王玉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2-16,共5页
结合华北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实际运行情况,介绍了AGC控制方式、华北电网对AGC投运机组的控制指标要求以及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华北电网中的大型火电机组在AGC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机组在AGC运行方式下... 结合华北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实际运行情况,介绍了AGC控制方式、华北电网对AGC投运机组的控制指标要求以及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华北电网中的大型火电机组在AGC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机组在AGC运行方式下的控制特性的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调度自动化 华北电网 自动发电控制(AGC) 大型火电机组 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相变储热材料选择及研发现状 被引量:56
18
作者 魏高升 邢丽婧 +1 位作者 杜小泽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35,共11页
储热材料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效率和成本,因此选择相变温度合适、储热密度大、传热速率高、经济易得并且环境友好的相变储热材料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相变储热材料的筛选原... 储热材料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效率和成本,因此选择相变温度合适、储热密度大、传热速率高、经济易得并且环境友好的相变储热材料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相变储热材料的筛选原则,对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温熔盐和金属合金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并对部分相变储热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进行总结,最后对相变储热材料选择的数学工具做了介绍,该文献综述研究对于今后太阳能集中热发电高温相变储热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相变储热 高温熔盐 金属合金 材料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多回特高压直流的四川电网高频切机优化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志强 袁荣湘 +2 位作者 徐友平 唐晓骏 徐遐龄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四川电网锦苏、复奉和宾金三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继投产后,若任一直流工程发生双极闭锁稳控拒动故障,大量盈余功率转移将导致渝鄂输电断面失步解列装置动作,川渝电网孤立运行。由于四川电网原有高频切机方案切机量不足以及切除机组... 四川电网锦苏、复奉和宾金三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继投产后,若任一直流工程发生双极闭锁稳控拒动故障,大量盈余功率转移将导致渝鄂输电断面失步解列装置动作,川渝电网孤立运行。由于四川电网原有高频切机方案切机量不足以及切除机组选择不当,将引发川渝电网高频问题且失去稳定。对此,针对多回特高压直流投运新形势,提出的高频切机方案配置原则包括:应避免特高压直流发生换相失败期间和线路故障再启动成功后误切机组;高频切机防控故障应限于单回直流故障;为避免过切机组,每轮次切机量不宜过大;直流闭锁引发的高频问题,应该由直流配套电源来解决等。最后,重新配置并校核了高频切机方案,研究结论已得到实际应用,切机定值已下发至机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电网 特高压直流 满送方式 高频切机 配置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通道风火打捆配置方案及其概率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金维刚 李勇 +3 位作者 印永华 秦晓辉 汪文达 郭晓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33,共8页
在特高压输电通道优化运行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输电容量和风火打捆配置方案对电网经济稳定运行尤其重要,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受端电网稳定性和经济性的静态安全指标、暂态稳定指标、电压稳定指标、经济运行指标... 在特高压输电通道优化运行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输电容量和风火打捆配置方案对电网经济稳定运行尤其重要,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受端电网稳定性和经济性的静态安全指标、暂态稳定指标、电压稳定指标、经济运行指标和电力电量需求指标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得到满足各约束条件的非劣解集,作为风火打捆输电的备选方案;然后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得到最优方案;最后基于概率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的不同取值及备选方案数量变化对排序结果的影响,以衡量决策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程度。此外还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的赋权方法和决策方法时,方案排序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最优方案的鲁棒性。通过某地区电网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风力发电 风火打捆 多目标优化 概率灵敏度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