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碳蜡原油乳液型防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永苍 黄钰 +7 位作者 徐海霞 但波 严东寅 于海洋 马金龙 张喻鹏 韩国强 郑存川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英买原油中石蜡碳数高,常规油溶性防蜡剂作用效果不佳且低温黏度大而难加注的问题,文章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可适用于预防高碳蜡原油蜡沉积的超长碳链三元聚合物DMS,... 针对塔里木油田英买原油中石蜡碳数高,常规油溶性防蜡剂作用效果不佳且低温黏度大而难加注的问题,文章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可适用于预防高碳蜡原油蜡沉积的超长碳链三元聚合物DMS,并着重探讨了以DMS为分散相、去离子水为连续相的乳液型防蜡剂HDMS的制备条件及其防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乳化剂T-80、S-80质量比为7:3、加量为10%时,所制得的HD-MS在10℃下的流动性良好,黏度为24.65 m Pa·s;HDMS在常温下静置28 d后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在1~28d内的粒径均在2200 nm左右、脱水量仅为0.6 mL。当作用温度为60℃、作用时间为80 min、HDMS加量为2000mg/L时,HDMS对高碳蜡原油的防蜡率最高达84%以上且具备一定的防蜡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高碳蜡原油 丙烯酸二十二酯 三元聚合物 乳液型防蜡剂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超长碳链防蜡降凝剂的制备及作用机理
2
作者 但波 马喜平 +2 位作者 黄钰 肖万鑫 郑存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1,共7页
为预防塔里木油田H原油中高碳数石蜡的析出,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1-十八烯为原料研制出一种超长碳链的油溶性防蜡降凝剂PDM,对加剂前后防蜡降凝性能、普适性、析蜡特性、微观形貌以... 为预防塔里木油田H原油中高碳数石蜡的析出,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和1-十八烯为原料研制出一种超长碳链的油溶性防蜡降凝剂PDM,对加剂前后防蜡降凝性能、普适性、析蜡特性、微观形貌以及碳数分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PDM加量为2000 mg/L时,静态防蜡率可达74.79%,动态防蜡率为50%以上,H原油的凝点可从26℃降至9℃,并对同区块的三种原油表现出良好的普适性。PDM主要是通过长碳链烷基与蜡晶的共晶吸附来改变蜡晶聚集的形态结构,分子中的极性酸酐基团将持续增强蜡晶在原油中的分散性,两者协同作用实现预防高碳数石蜡沉积的目的。PDM的加入减弱了蜡晶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H原油凝点,显著改善了H原油低温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数石蜡 防蜡降凝剂 动态防蜡 蜡晶结构 防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改善河南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宜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改善低渗储层注入能力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产出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油中蜡晶等组分的沉积可导致孔隙堵塞,从而降低储层的注水能力。CO_(2)对产出水中无机悬浮颗粒及岩石碱性矿物、碳酸盐岩矿物有明显溶蚀作用,是显著提高储层注水能力的主要机理。CO_(2)可溶解在岩石表面的原油蜡质组分沉积,有效改善储层注水能力。同时,CO_(2)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采收率提高13.01%~21.51%,后续水驱进一步提高5.40%~6.04%。研究表明:注CO_(2)可显著改善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入能力,为CO_(2)增注驱油技术在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高凝原油 蜡沉积 注水水质 CO_(2)增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高蜡凝析油和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枝焕 黄志龙 +2 位作者 张振英 朱丹 王铁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59,共9页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中、新生界储层中广泛分布着轻质油和凝析油。这些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中等—高含蜡量的特点 ,含蜡量为 5 .5 %~ 2 2 .1% ,高分子量正构烷烃 (n C35~ n C87)含量较高 ,属中—高蜡轻质油或凝析油 ,其地球化学特...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中、新生界储层中广泛分布着轻质油和凝析油。这些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中等—高含蜡量的特点 ,含蜡量为 5 .5 %~ 2 2 .1% ,高分子量正构烷烃 (n C35~ n C87)含量较高 ,属中—高蜡轻质油或凝析油 ,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既不同于常规的高蜡原油 ,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凝析油。吐哈盆地中、新生界高蜡凝析油或轻质油主要来源于侏罗系湖相泥岩和煤系地层中泥岩或煤 ,其形成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分和有机质演化程度。研究区侏罗系湖相泥岩和煤系地层泥岩或煤岩中有机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和壳质组为主 ,壳质组中角质体和木栓质体含量较高 ,具备了既可形成凝析油 ,又可形成高蜡油的条件。由于镜质组与部分壳质组演化形成烃类化合物的活化能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轻质油 地球化学 密度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井石蜡沉积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建仪 王新裕 +6 位作者 惠键 刘建华 郭平 杜建芬 孙雷 李士伦 邹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文章针对某高温高压含蜡凝析气井在开采过程中是否存在石蜡沉积展开实验评价研究 ,利用自行开发的固溶物沉积实验激光测试系统 ,测试了脱气油在不同压力下的析蜡温度和溶蜡温度。结果表明 ,脱气油的析蜡温度和溶蜡温度随压力降低基本呈... 文章针对某高温高压含蜡凝析气井在开采过程中是否存在石蜡沉积展开实验评价研究 ,利用自行开发的固溶物沉积实验激光测试系统 ,测试了脱气油在不同压力下的析蜡温度和溶蜡温度。结果表明 ,脱气油的析蜡温度和溶蜡温度随压力降低基本呈直线下降 ,析蜡温度比溶蜡温度低 10~ 2 0℃ ,升温溶蜡曲线滞后于降温析蜡曲线 ,说明蜡一旦析出 ,更难溶化。该井压力在 0 .10~ 6 0MPa ,脱气油的析蜡温度在 38~ 4 9℃ ,溶蜡温度在 5 2~ 6 3℃ ,因此在地层中不会出现石蜡沉积 ,同时 ,只要井口温度不低于 38℃ ,井筒中也不会出现石蜡沉积。一旦有蜡析出 ,采用热清蜡技术的加热或热油温度必须高于 70~ 80℃。在常压下 ,粘温曲线法和密度温度曲线法测试的析蜡点与激光法接近。实验还发现 ,脱气油石蜡结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触变性 ,表观粘度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 ,这是因为结晶石蜡所形成的网状结构较弱 ,持续剪切使结晶石蜡网状结构容易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井 石蜡 压力 析蜡温度 溶蜡温度 井口温度 井筒 热清蜡技术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原油生产中析蜡和熔蜡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宏 杨胜来 +2 位作者 牛彩云 黄伟 李大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5-607,共3页
运用激光测试高压原油析蜡点的最新方法,对井筒中原油的析蜡规律和地层中原油的熔蜡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气原油比脱气原油的析蜡点温度低;井筒中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下降;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 运用激光测试高压原油析蜡点的最新方法,对井筒中原油的析蜡规律和地层中原油的熔蜡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气原油比脱气原油的析蜡点温度低;井筒中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下降;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升高;地层条件下熔蜡温度比析蜡温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蜡 原油 高压激光测试 析蜡温度 熔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蜡油井化学防蜡方式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峰 刘晓军 +4 位作者 陈云霄 王国兴 王银红 胡斌 高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7,174,共4页
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油井含蜡量高(25%~45%),平均含水已〉85%,使用脂肪胺起始双嵌段聚醚AE0604为清防蜡剂,由环空加入,单次加药15.0~61.7kg,加药周期9.6~31.5天。取油井沉没度、产液量、加药量为变量,分4组完成了近100... 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油井含蜡量高(25%~45%),平均含水已〉85%,使用脂肪胺起始双嵌段聚醚AE0604为清防蜡剂,由环空加入,单次加药15.0~61.7kg,加药周期9.6~31.5天。取油井沉没度、产液量、加药量为变量,分4组完成了近100井次的加药试验,测定加药后产出液中药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并求出有效药剂浓度(20~200mg/kg)维持时间,得到如下结果:药剂产出峰很陡,峰值出现在加药后5~20小时;有效药剂浓度维持3~8天,受沉没度影响大,产液量的影响次之;加大单次加药量不能延长有效药剂浓度维持时间;加药后水冲洗作业对药剂井下存留时间影响很大。据此制定了加药规范:单次加药量4~15kg,加药周期1~7天,冲洗水流量〈20L/min,冲洗时间〈5min。以沉没度和产液量为参数编制了优化的加药量、加药周期表。采用优化加药方式后,全厂400余口加药油井检泵周期(197→271天)、热洗周期(44→54天)延长,泵效率增大(44.9%→50.1%)。图1表5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井 结蜡 清防蜡 清防蜡剂 加药方式 工艺参数 优化 高含水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84-安12块高凝油注水开发后期原油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家林 薛莹 +2 位作者 齐先有 闫红星 刘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1,共6页
沈84-安12块为辽河油区典型的高凝油注水开发区块,为了系统掌握长期注水开发对高凝油性质变化的影响,采用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气相色谱仪等分析技术对该区块高凝油开展了析蜡点、熔蜡点、流变性、含蜡量及族组成等方面的系统... 沈84-安12块为辽河油区典型的高凝油注水开发区块,为了系统掌握长期注水开发对高凝油性质变化的影响,采用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气相色谱仪等分析技术对该区块高凝油开展了析蜡点、熔蜡点、流变性、含蜡量及族组成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并利用沈检5井的岩心抽提物进行原油流变性及析蜡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高凝油含蜡量为31.73%~39.59%,凝固点为46~50℃,析蜡点为51.60~68.60℃(平均为65.65℃),比开发初期高6.60℃以上;结合取心井中原油析蜡点可知,该区块地层原油析蜡点为70.00℃,已逐渐接近油藏温度,建议采取注热源或其他降低析蜡温度的措施来避免油层的冷伤害。该项研究为高凝油油藏后期注水开发方式调整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84-安12块 高凝油 析蜡点 流变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含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胁迫对紫花苜蓿叶表皮蜡质组分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郭彦军 倪郁 +3 位作者 郭芸江 韩龙 唐华 玉永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1-917,共7页
选用2个抗旱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敖汉(强抗旱)和三得利(弱抗旱),在水热胁迫条件下,调查其叶表皮蜡质含量及组分变化规律、蜡质含量与气体交换参数、脯氨酸及叶片相对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叶表皮存在致密的蜡质层,蜡质... 选用2个抗旱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敖汉(强抗旱)和三得利(弱抗旱),在水热胁迫条件下,调查其叶表皮蜡质含量及组分变化规律、蜡质含量与气体交换参数、脯氨酸及叶片相对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叶表皮存在致密的蜡质层,蜡质晶体结构呈片状,无特殊的晶格方向。叶表皮蜡质主要由烷(1.98%~3.38%)、醇(79.97%~84.98%)、酯类(0.08%~0.24%)及其他少量未知物质组成(7.77%~13.38%)。品种类型、环境条件共同影响叶表皮蜡质的沉积。敖汉叶表皮蜡质含量显著高于三得利。水分胁迫后烷类比例增加(81.22%~108.16%),醇类比例下降(3.32%~12.54%),强抗旱品种叶表皮蜡质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无显著变化(除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下降外),而弱抗旱品种蜡质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显著下降。说明表皮蜡质限制水分散失,蜡质组分中烷类物质可能主要具限制水分散失的功能。高温及水热互作胁迫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相对含水量下降,敖汉蜡质含量下降,三得利蜡质含量无显著变化。表明在严重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主要通过关闭气孔和渗透调节来限制水分散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高温 紫花苜蓿 表皮蜡质 抗旱性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酯交换反应提取糠蜡中高碳脂肪醇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芳 惠伯棣 +2 位作者 朱蕾 蔡同一 孙登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研究了酯交换溶剂、反应时间、反应物料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浓度、酯交换次数以及萃取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从糠蜡中提取高碳脂肪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丁醇作为酯交换溶剂 ,物料比为 1∶10 ,0 .1%KOH为催化剂 ,反应 8h ,用丙酮萃取 ... 研究了酯交换溶剂、反应时间、反应物料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浓度、酯交换次数以及萃取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从糠蜡中提取高碳脂肪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丁醇作为酯交换溶剂 ,物料比为 1∶10 ,0 .1%KOH为催化剂 ,反应 8h ,用丙酮萃取 12h能够使酯交换反应充分进行 ,产物高碳脂肪醇得率较高 ,而且其中的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反应 提取 糠蜡 高碳脂肪醇 二十八烷醇 三十烷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合物/蜡沉积实验环路的设计与建设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文庆 于达 +4 位作者 吴海浩 李清平 姚海元 宫敬 季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6,192,共5页
针对深海开发海底管道流动安全保障领域内的研究,设计并建设了一套高压水/蜡沉积合物实验环路。通过借鉴国内外著名环路的设计优点及结合自身课题的研究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创新,其设计功能为既可进行水合物浆液的单相、多相流动实... 针对深海开发海底管道流动安全保障领域内的研究,设计并建设了一套高压水/蜡沉积合物实验环路。通过借鉴国内外著名环路的设计优点及结合自身课题的研究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创新,其设计功能为既可进行水合物浆液的单相、多相流动实验,也可进行多相流动蜡沉积实验,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套可以同时实现此两项功能的高压实验环路。该套实验装置不仅耐压程度高(15MPa),温控范围较广(-10~100℃),测试段管径可换(2.54 cm与5.08 cm),整体设计合理以及测量仪表精密,而且还引进了包括FBRM(在线颗粒分析仪)在内的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得此实验装置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水平,可应用于水合物浆液多相管流规律和蜡沉积规律的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蜡沉积 高压环路 流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变电站高压触点温度在线监测的新方法 被引量:49
12
作者 刘建胜 酆达 张凡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示温腊片测温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变电站高压触点温度在线监测的新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实现了一个能够实现无人值守的低成本触点温度在线监测告警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功能及其软、硬件设计中的几... 提出了一种利用示温腊片测温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变电站高压触点温度在线监测的新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实现了一个能够实现无人值守的低成本触点温度在线监测告警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功能及其软、硬件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室内外实验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效果良好,可以准确实现变电站高压触点温度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监测 示温腊片 高压触点 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石蜡乳液乳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暴军萍 李凤艳 赵天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7期1025-1029,1045,共6页
解决了目前石蜡乳液在固含量高时制备困难和产品流动性羞的问题。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Span-8022.2%,Tween-8020.7%,OP-1031.4... 解决了目前石蜡乳液在固含量高时制备困难和产品流动性羞的问题。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Span-8022.2%,Tween-8020.7%,OP-1031.4%,稳定剂19.8%,十二烷基硫酸钠5.9%(共占乳液总质量的6%),可使固含量为50%的石蜡乳液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30min不分层。常温下,乳液的表观粘度为370~630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乳化剂 高固含量 石蜡乳液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冬瓜多样化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4
作者 谢大森 江彪 +2 位作者 刘文睿 薛舒丹 张白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50-59,共10页
冬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是现代农产品加工的理想原料和调节市场均衡供应的重要蔬菜作物。随着育种者对品种的人为选择以及商用品种的推广普及,冬瓜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已逐渐减少。因此,加强现有冬瓜种质资源的保护,结合现今高速发... 冬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是现代农产品加工的理想原料和调节市场均衡供应的重要蔬菜作物。随着育种者对品种的人为选择以及商用品种的推广普及,冬瓜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已逐渐减少。因此,加强现有冬瓜种质资源的保护,结合现今高速发展的基因组学、高通量基因分型、基因编辑等技术,培育优质抗病冬瓜成为发展趋势。围绕冬瓜产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现状,主要从鉴评创新冬瓜种质资源方面、构建冬瓜全基因组信息开展遗传定位辅助育种方面、利用分子生物学阐明冬瓜优质抗病分子机理方面,以及开展配套高效栽培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培育营养成分丰富、风味浓郁的抗病冬瓜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优质抗病机理 品种选育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油和石油基油加工产品对比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雅琳 张占全 +1 位作者 王燕 张志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81-3787,共7页
费托合成及煤化工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本文针对低温煤基合成油与传统石油基石脑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蜡产品性能进行对比。文章指出与传统石油基产品对比,费托合成油产品具有蜡含量高、无硫、无氮、少芳烃的特... 费托合成及煤化工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本文针对低温煤基合成油与传统石油基石脑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蜡产品性能进行对比。文章指出与传统石油基产品对比,费托合成油产品具有蜡含量高、无硫、无氮、少芳烃的特性,满足清洁油品的环保要求,同时在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和高熔点石蜡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方面更具竞争优势。但费托合成油加工的油品普遍存在凝点、冰点、密度等相关关键指标不合格问题,不同油品的生产,均需要通过异构、精制、裂化、重整等技术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并通过切割、掺炼等工艺改进才能生产符合标准的油品。文章提出结合我国清洁燃料消费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变化,费托合成工艺和煤制油应发挥高端产品优势,延伸加工产业链,实现粗放型加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润滑油基础油 高熔点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黄海平 李虹 +1 位作者 马刊创 何会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7,共4页
大民屯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角 ,北部第三系沙河街组 3段中下部及前第三系潜山赋存大量的高蜡原油 ,中部为混合油分布区 ,南部为正常油。沙河街组 3,4段均为优质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平均达 2 16 ,丰富的有机质为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 大民屯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角 ,北部第三系沙河街组 3段中下部及前第三系潜山赋存大量的高蜡原油 ,中部为混合油分布区 ,南部为正常油。沙河街组 3,4段均为优质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平均达 2 16 ,丰富的有机质为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除高等植物外 ,低等水生生物也是高蜡油的重要先体物质 ,多种先体物质并存 ,使得原油含蜡量骤增。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的二苯并噻吩与菲的比值都在 1 0以下 ,表明该凹陷的沙河街组整体上形成于淡水弱氧化环境 ;北部长期处于低演化阶段 ,而中、南部演化程度相对较高。这种弱氧化、低成熟的环境是高蜡油得以保存的关键。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中 ,锥满烷系列含量丰富 ,说明微生物作用对高蜡油形成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蜡油 陆源有机质 微生物改造 氧化-还原环境 成熟度 大民屯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和杨梅果肉中绿原酸、表儿茶素及芦丁含量的HPLC测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戴宏芬 赖志勇 +3 位作者 李建光 黄炳雄 肖维强 王晓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449,共5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黄皮、杨梅果肉中的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的含量。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250 mm×4 mm),流动相为20%的甲醇(A),30%乙腈(B),pH 3.2,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黄皮、杨梅果肉中的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的含量。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250 mm×4 mm),流动相为20%的甲醇(A),30%乙腈(B),pH 3.2,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表明:3种标准品的线性范围为0.390 6~50.000 0μg/mL,相关系数r=0.999 9。标准品在0~48 h内经多次测定,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8%~0.91%和0.67%~0.95%;回收率和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3.21%~103.50%和2.77%~3.94%;仪器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90 1、0.095 5、0.098 0μg/mL。测定结果还表明:黄皮和杨梅果肉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黄皮的4个品种中,3种物质的含量(鲜重)分别为4.046 8~38.669 0、4.316 4~84.614 8、52.392 4~130.609 7μg/g;杨梅的4个品种含量(鲜重)分别为17.564 4~93.546 3、113.090 8~236.401 5、46.366 7~168.370 0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黄皮 杨梅 绿原酸 表儿茶素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凝析气流体的气-固相变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合年 罗凯 +3 位作者 胡永乐 赵文智 钟太贤 田昌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国内外近年在深部储集层发现越来越多高压地层流体。深部储集层温度很高 ,地层流体常出现反凝析现象 ,更重要的是 ,深部地层流体因含有大量重质烃类而出现气 固相变。采用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实测高压凝析气流体的固相沉积动态 ,结果... 国内外近年在深部储集层发现越来越多高压地层流体。深部储集层温度很高 ,地层流体常出现反凝析现象 ,更重要的是 ,深部地层流体因含有大量重质烃类而出现气 固相变。采用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实测高压凝析气流体的固相沉积动态 ,结果表明固相开始沉积的压力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应用热力学原理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蜡 凝析气流体 气-固相变特征 固相沉积 凝析气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点相变蜡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雨 胡威威 吴俊岭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26,共4页
以09号蜡和己二胺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无交换气、常压的条件下合成高熔点相变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实验方案,然后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己二胺)∶n(09号蜡)=0.65,低温反应温度165-175℃,低温反应时间2... 以09号蜡和己二胺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无交换气、常压的条件下合成高熔点相变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实验方案,然后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己二胺)∶n(09号蜡)=0.65,低温反应温度165-175℃,低温反应时间2.0-2.5h,高温反应温度190-195℃,高温反应时间1.5-2.0h。经过DSC差式扫描量热仪表征,高熔点相变蜡的焓变量大于170J/g,熔点为140-145℃,其焓变量和熔点高于目前国内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相变蜡 高熔点蜡 酰胺蜡 合成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小湖油田油层冷伤害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慧卿 黄少云 +2 位作者 毕国强 张泽兰 郭云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7,共3页
对北小湖油田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析蜡对油层产生的冷伤害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当油层出现冷伤害后 ,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增加 ,驱替效率大幅度降低 ,且油水的渗流阻力同时增加。建立了单井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 ,并对北小湖... 对北小湖油田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析蜡对油层产生的冷伤害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当油层出现冷伤害后 ,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增加 ,驱替效率大幅度降低 ,且油水的渗流阻力同时增加。建立了单井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 ,并对北小湖油田注水井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注入流体的温度越低 ,冷伤害越严重 ;注入速度越大 ,冷伤害范围越大 ,且油层部位一旦被水淹 ,温度将迅速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小湖油田 油层冷伤害 高凝油 析蜡 驱替实验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