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8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NA-SD的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演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江新 简丽 +1 位作者 彭佳雨 李锋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9,共8页
为科学管控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降低高支模施工事故发生概率,首先基于高支模事故调查报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筛选风险因素,从人员、施工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及材料、环境5个维度构建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其次建立系统动力... 为科学管控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降低高支模施工事故发生概率,首先基于高支模事故调查报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筛选风险因素,从人员、施工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及材料、环境5个维度构建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其次建立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利用序关系分析法(G1)计算各风险指标权重;最后以山西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主副厂房高支模施工为研究背景,进行风险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人员违章作业的绝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最高,更容易和其他风险因素组合导致事故的发生;随着安全投入和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开始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到达峰值后快速下降,再次上升到达次高值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施工中需加强对管理和环境两方面的防控,两者对各个风险初值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支模施工 安全风险 风险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法 系统动力学 浑源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K和SNA的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
2
作者 武乾 杨建宏 徐树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178,共10页
高层住宅火灾安全防控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从系统层面确定其风险耦合形式及关键风险因素对提升我国高层住宅消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风险因素并提出防控策略,通过收集2015~2023年我国发生的162起高层住宅火灾... 高层住宅火灾安全防控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从系统层面确定其风险耦合形式及关键风险因素对提升我国高层住宅消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风险因素并提出防控策略,通过收集2015~2023年我国发生的162起高层住宅火灾较大事故案例,结合专家访谈和已有的事故致因分类模型,将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风险因素分为5类一级风险因素和26个二级风险因素;基于N-K模型求解出风险因素耦合值,将风险耦合形式量化并进行耦合致险性评价;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可视化风险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分析其中心度和可达性,挖掘出风险因素的发展态势和诱发其他风险因素出现的可能性;结合N-K和SNA对各风险节点的出度进行修正,确定高层住宅火灾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结果表明:多风险因素耦合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火灾事故的起因在较大程度上是居民方的原因,开发商、物业、社区、监管单位四方的风险易使灾情扩大、程度升级;防控开发商-监管单位两风险因素耦合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开发商、社区、监管单位风险因素的出现易连通各风险节点,引发耦合效应;从开发商、物业、社区及监管单位角度出发进行防控是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层住宅 火灾事故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风险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变风险动态演化下量子-经典混合驱动的电力系统弹性评估方法
3
作者 付炜 谢海鹏 +2 位作者 辛宇 陈晨 别朝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771-5783,I0004,共14页
极端灾害风险动态演化下,新型电力系统弹性评估面临高维场景生成及遍历分析效率低、小概率-高损失事件风险量化精度不足等挑战,而量子计算并行计算处理能力强、潜力巨大,有望突破经典计算瓶颈。该文提出量子-经典混合驱动的电力系统弹... 极端灾害风险动态演化下,新型电力系统弹性评估面临高维场景生成及遍历分析效率低、小概率-高损失事件风险量化精度不足等挑战,而量子计算并行计算处理能力强、潜力巨大,有望突破经典计算瓶颈。该文提出量子-经典混合驱动的电力系统弹性评估方法,构建融合风险动态更新与量子计算的弹性评估框架。首先,构建台风预警信息动态更新下线路故障概率的量子计算模型,利用量子叠加态生成风速场景,并行化估计潜在风险分布下的故障概率,克服经典方法场景遍历计算效率低的困难;进而,设计量子线路驱动的弹性评估模型与架构,对条件风险价值等刻画尾部风险指标实现二次收敛加速计算,解决厚尾分布下风险高效量化难题;然后,提出量子-经典混合弹性评估流程,结合量子电路优化与蒙特卡洛灾损模拟,实现系统损失风险的短时滚动快速评估和全过程模拟评估。最后,基于IBM Qiskit量子模拟器,利用IEEE 33节点系统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弹性评估 量子振幅估计 条件风险价值 小概率-高损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ITIC-云模型法的机场鸟击风险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江 王正 +3 位作者 曹玉洁 蔡姝崴 陈伟 路凯丽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选取我国东部沿海某机场周围8km范围作为调查区域,根据土地类型进行样线与样点调查法,全年记录到140种鸟类数据。通过对影响鸟击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分析,确定鸟类集群数量、平均体质量、飞行高度、网捕数量、飞行速度等5个指标为风险... 选取我国东部沿海某机场周围8km范围作为调查区域,根据土地类型进行样线与样点调查法,全年记录到140种鸟类数据。通过对影响鸟击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分析,确定鸟类集群数量、平均体质量、飞行高度、网捕数量、飞行速度等5个指标为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鸟击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各指标数据特征以区间形式制定等级划分标准。针对鸟情数据冗余与极端值情况,对传统的CRITIC法和云模型法进行改进,得到改进CRITIC-云模型法,并运用到机场鸟击风险评价中。结合鸟类指标数据与传统CRITIC-云模型法和传统CRITIC-云模型L法(传统云模型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进CRITIC-云模型法避免了模型受单个等级区间的影响,能够全面性、综合性评价鸟类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与鸟击风险评价方面适配性更高。确定风险评价等级IV级与V级的鸟类为高危鸟种,共26种,其中1种为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5种为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通过对高危鸟种活动环境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海洋活动鸟类、海洋与陆地活动鸟类、陆地活动鸟类,分别从鸟类性状的生活习性、繁殖特征、生物学特性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机场周边环境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击风险评价 改进CRITIC法 云模型 最大隶属度 高危鸟种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箭消栓通组方对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远期预后观察
5
作者 刘洪贵 王峰 马静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芪箭消栓通组方对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远期预后的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5例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9例)... 目的探讨芪箭消栓通组方对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及远期预后的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5例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箭消栓通组方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诊。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右心功能指标[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ight-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VEDD)、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 velocity,TRV)]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以及6个月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APTT、PT、T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RVEDD、PASP、TRV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比例及预后不良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芪箭消栓通组方可降低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的NT-proBNP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箭消栓通组方 急性肺栓塞 中、高危患者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LC-MS/MS测定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6种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6
作者 钱建瑞 张玉芬 +3 位作者 张学金 张杰 连运河 吴迪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建立了改良QuEChERS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啶虫脒、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6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采用1%乙酸乙腈-正己烷体系提取,冷冻除脂结合QuEChERS净化方式,净化样品经电喷... 建立了改良QuEChERS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啶虫脒、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6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采用1%乙酸乙腈-正己烷体系提取,冷冻除脂结合QuEChERS净化方式,净化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并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农药在1~50μg/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定量限为50~100μg/k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69.0%~11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对32批次的市售花椒、花椒油树脂和花椒精油进行分析测试,并做了慢性膳食风险评估,部分样品中啶虫脒、克百威、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有检出,其膳食风险范围在0~0.5%之间,远小于100%,表明农药残留的慢性摄入风险较小。研究了花椒超临界加工工艺中3种农药的迁移规律,其中啶虫脒、戊唑醇较多的迁移到花椒油树脂中,迁移率分别为64.26%~71.54%和67.25%~79.15%,吡唑醚菌酯则较多的迁移到花椒精油中,迁移率为63.89%~72.31%。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花椒、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树脂 花椒精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 农药残留 慢性膳食摄入风险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HR-HPV E6/E7 DNA检测与HR-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雅 何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4-1599,共6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E6/E7 DNA检测与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4例患者HR-HPV E6/E7 DNA检测、E6/E7 mRNA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E6/E7 DNA检测与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4例患者HR-HPV E6/E7 DNA检测、E6/E7 mRNA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检查、阴道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别比较E6/E7 DNA检测及E6/E7 mRNA检测在不同细胞学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阳性率;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估E6/E7 DNA检测和E6/E7 mRNA检测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HSIL+)中的临床价值。结果:754例患者中HR-HPV E6/E7 DNA阳性检出率24.80%,E6/E7 mRNA阳性检出率17.9%,以HPV 52型、58型和16型为主;E6/E7 DNA和E6/E7 mRNA阳性检出率均随细胞学和组织病变级别升高而增加;E6/E7 DNA和E6/E7 mRNA在组织学为HSIL(+)病变的阳性检测率(93.75%、15/16,100%、16/16)均明显高于组织学诊断为LSIL(-)者(23.30%、172/738,16.12%、119/738),且均高于LBC在HSIL(+)和LSIL(-)的阳性检出率(81.25%、13/16,5.56%、41/738),P均<0.01。在筛查HSIL(+)病变时,E6/E7 DNA、E6/E7 mRNA、E6/E7 DNA+LBC和E6/E7 mRNA+LBC 4种方法均有相似的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0%、93.80%、100%、100%和99.80%、99.80%、100.00%、100.00%,P>0.05),E6/E7 mRNA和E6/E7 mRNA+LBC 2种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优于E6/E7 DNA和E6/E7 DNA+LBC 2种方法(P<0.01),且E6/E7 DNA、E6/E7 mRNA单独检查和与LBC联合筛查均无差异(P>0.05)。结论:HR-HPV E6/E7 DNA与E6/E7 mRNA检测阳性均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筛查中,2种方法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HR-HPV E6/E7 mRNA检测优于HR-HPV E6/E7 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6/E7 DNA E6/E7 mRNA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P-改进物元法在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胡长明 刘一衡 +2 位作者 黄华 赵世豪 刘新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针对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施工安全性的灰色特征,经实地调研及专家评审,建立了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考虑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及技术5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 针对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施工安全性的灰色特征,经实地调研及专家评审,建立了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考虑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及技术5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基于改进物元法确定各指标的风险等级,然后将两者向量相乘,以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风险等级;最后,将所建立的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改进物元法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某超高层工程实例中,并将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评估模型的计算结果合理且准确可靠,可为超高层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超高层建筑 整体钢平台 层次分析法(AHP) 灰关联 改进物元法 安全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华倩 张梦 +2 位作者 马晓雯 李敏 朱宁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简易风险评分量表,为规范用药偏差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连续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中出院2周的脑卒中患者400例为建模组,... 目的构建并验证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简易风险评分量表,为规范用药偏差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连续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中出院2周的脑卒中患者400例为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H-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同法抽取基本资料匹配的210例患者进行模型外部验证,并编制用药偏差简易风险评分量表。结果建模组有245例(61.25%)发生用药偏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照护者、用药史是否完整、半年内门急诊或住院经历、长期使用药物数量、服用高风险药品、服药依从性是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H-L检验拟合效果P=0.81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灵敏度为0.873,特异度为0.826;验证组的AUC为0.925,预测正确率为88.57%;最终编制了总分值为10分、截断值为4分、AUC为0.913的简易风险评分量表,评分量表的预测正确率为85.24%。结论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以有效预测用药偏差的发生;简易评分量表可供临床医护人员测评用药偏差高风险患者,以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发生用药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医院-家庭过渡期 用药偏差 用药安全 服药依从性 高风险药品 风险预测模型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类产品中γ-氨基丁酸的测定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娜 唐睿艺 +3 位作者 佘城 陶滔 闵宇航 李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259,共6页
建立酒类产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并评估了酒类中γ-氨基丁酸的膳食风险水平。通过对提取溶剂、提取方式、色谱及质谱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样品采用水直接超声提取,经Agilent Zorbax HILIC(2.1 mm×100 mm,3.5... 建立酒类产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并评估了酒类中γ-氨基丁酸的膳食风险水平。通过对提取溶剂、提取方式、色谱及质谱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样品采用水直接超声提取,经Agilent Zorbax HILIC(2.1 mm×100 mm,3.5μm)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乙腈进行梯度洗脱,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在1~200μ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10μg/kg;在10、20、10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6%~98%(n=6),相对标准偏差<10%,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灵敏度和选择性强,适用于酒类产品中γ-氨基丁酸的测定。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在242批酒产品中的含量为ND~73 mg/L,4种酒中γ-氨基丁酸的膳食危害熵值为0.0000385,远低于临界值1,消费者食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膳食风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政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辉 王溯 董瑜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52,共10页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具有极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一旦取得成功,将带来重大科学范式的转变,对国家的长期创新和经济竞争力会产生深远、革命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外17项、国内3项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计划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自由探索型和应用...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具有极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一旦取得成功,将带来重大科学范式的转变,对国家的长期创新和经济竞争力会产生深远、革命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外17项、国内3项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计划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自由探索型和应用导向型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的差异。研究发现,自由探索型研究通常采用为期5年的资助周期,以科学家为核心;应用导向型高风险项目资助周期和强度差异较大,表明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项目的资助重点和策略不同。高风险高回报研究提案的遴选标准特别强调与传统项目相比更具变革性的想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同行评议和项目经理遴选方式。自由探索型研究的资助机构倾向于采用“宽松型”管理模式,应用导向型研究的资助机构则采取“积极型”管理模式。政府的长期支持和风险容忍是确保研究成功的重要保障,人才评价导向和晋升政策应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性研究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 资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能否缓解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 被引量:5
12
作者 湛泳 马从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能助力企业高...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能助力企业高端创新,缓解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②“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增加分析师关注促进企业高端创新;③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和高管海外背景能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影响,而行业竞争则会削弱“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影响;④“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过促进企业高端创新提高企业国际化深度。据此,提出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和提高企业高端创新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企业高端创新 融资约束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分析师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博弈论—二维云模型的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
13
作者 谢斌 刘岩 崔利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为实现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评估,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博弈论—二维云的施工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一般环境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分析,结合风险感知和社会风险放大效应理论,综合考虑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的复杂性,从基本风险和... 为实现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评估,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博弈论—二维云的施工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一般环境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分析,结合风险感知和社会风险放大效应理论,综合考虑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的复杂性,从基本风险和放大风险2个角度构建6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证明了指标可靠性。然后,运用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方法计算所有指标的组合权重,通过剖析国内外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以风险概率和危害程度为基础变量构建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的二维云模型,利用MATLAB绘制二维云图形象地反映风险等级,并进一步计算贴近度确定准确的风险等级。最后,以色季拉山隧道施工建设为例,验证改进博弈论—二维云在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隧道风险预警等级为“Ⅰ级”,风险概率高且危害程度大,需重点加强人员、环境和组织复杂性方面的管理,对预防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铁路隧道 风险预警 风险感知 风险放大 二维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避险临界点的行车危险识别与制动策略研究
14
作者 朱彤 张卓 +2 位作者 张贇兴 赵云飞 李晓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0,共8页
为了量化车辆行驶风险并制定安全的制动策略,提出避险临界点理念并构建车辆直行与转向场景下避险临界点的数学模型。根据避险临界点定义行车风险表征指标,量化车辆行驶风险;通过对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116起事故案... 为了量化车辆行驶风险并制定安全的制动策略,提出避险临界点理念并构建车辆直行与转向场景下避险临界点的数学模型。根据避险临界点定义行车风险表征指标,量化车辆行驶风险;通过对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116起事故案例分类,使用风险表征指标筛选高危案例;基于行车制动时间指标,提出车辆动态制动策略。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类高危场景中,相较于基于碰撞时间(TTC)的制动策略,提出的风险表征指标能够更好地识别交通场景风险,制动策略时间更合理、速度曲线更平缓,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 实时风险 高危场景识别 制动策略 避险临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综合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管理评估研究
15
作者 王倩 于楠 +3 位作者 孙瑜 孙玮 李洪振 李航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评估综合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管理能力,总结有效模式和经验,为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指标(2023年版)》为依据,收集某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19-2023年相关数据,并对其服务能... 目的:评估综合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管理能力,总结有效模式和经验,为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指标(2023年版)》为依据,收集某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19-2023年相关数据,并对其服务能力、质量安全、体系构建与运行等不同维度进行测算和评价。结果:医院高危、高龄孕产妇比例显著增长,产科病例组合指数达到0.68,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和质量逐步提高,救治体系持续处于高效能运行状态。结论:医疗机构层面应更好地发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作用,坚持“以孕产妇为中心”,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多学科协作机制和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助力改善孕产妇健康水平和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孕产妇 救治管理 孕产妇救治 高危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级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全切术后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哲 别志旭 +1 位作者 刘丕楠 李朋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NF-PitNETs)全切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252例高分级NF-Pit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高分级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NF-PitNETs)全切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252例高分级NF-Pit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高分级NF-PitNETs包括Knosp 3A、3B及4级3个亚型,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Knosp 3A、3B及4级的无进展生存率(PFS),Cox回归分析筛选高分级NF-PitNETs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复发相关风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生存分析显示,Knosp 3A、3B及4级的PFS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Knosp 3A级的PFS明显优于Knosp 3B和4级(P<0.05),Knosp 3B与4级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将上述3组整合为Knosp 3A组与3B-4组,两组的PFS及部分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HR=2.883,95%CI 1.253~6.634,P=0.013)、T2信号不均匀(HR=1.842,95%CI 1.061~3.197,P=0.030)、Knosp 3B-4级(HR=2.190,95%CI 1.069~4.488,P=0.032)、Ki-67≥3%(HR=2.266,95%CI 1.265~4.061,P=0.006)是肿瘤复发相关的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风险因素对应的AUC分别为0.682、0.706、0.709及0.750,多因素联合模型(年龄+T2信号+Knosp分级+Ki-67)的AUC为0.838,明显大于上述各单一风险因素的AUC(P<0.05)。结论年龄<55岁、T2信号不均匀、Knosp 3B-4级及Ki-67≥3%的高分级NF-PitNETs复发风险较高,多个风险因素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肿瘤全切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 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复发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式理论的高危儿全周期母乳喂养管理应用及效果评价
17
作者 臧逗 蒋思琼 +2 位作者 孟懿 郭春莲 钟瑛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制定基于链式理论的高危儿全周期母乳喂养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高危儿的母乳喂养管理提供有效借鉴。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诊治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 目的:制定基于链式理论的高危儿全周期母乳喂养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高危儿的母乳喂养管理提供有效借鉴。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诊治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高危儿为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高危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宣教及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链式理论的高危儿全周期母乳喂养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和母乳喂养质量;比较两组患儿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喂养维持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及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出院时、出生后42天、3月龄、6月龄)母乳喂养维持率和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随访42天、3月龄、6月龄时的身高和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链式理论的高危儿全周期母乳喂养管理,在提高患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和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缩短了高危儿母乳初次喂养时间,提升了母乳喂养维持率和纯母乳喂养率,促进了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理论 高危儿 母乳喂养 全周期管理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崔津津 王科宇 +6 位作者 常鑫玮 李芳 姚洪祥 郑雪 赵建 刘贯中 王新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6-8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对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4年5~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老年男...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对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4年5~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老年男性受试者46例,收集所有临床资料,并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斑块性质,将受试者分为高风险斑块组15例和非高风险斑块组31例,比较两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判断血清Lp-PLA2对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高风险斑块组高脂血症、Lp-PLA2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史比例显著高于非高风险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PLA2是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0,95%CI:1.008~1.053,P<0.05)。血清Lp-PLA2预测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AUC为0.833(95%CI:0.694~0.927,P<0.01)、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1.0%、阳性预测值为62.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血清Lp-PLA2对预测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高半胱氨酸 冠心病 预测 高风险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19
作者 黄聪 舒丽 +3 位作者 姜睿哲 杜蒙恺 叶欣欣 王芳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102,共17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关于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人群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指导该人群预防GDM提供科学的运动依据。方法采用“6S”金字塔模型,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及多个国际指南网站,并涵盖P...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关于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人群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指导该人群预防GDM提供科学的运动依据。方法采用“6S”金字塔模型,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及多个国际指南网站,并涵盖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及6个相关协会中GDM高危人群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采用澳大利亚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证据分级,依据JBI的证据FAME结构并结合JBI推荐强度分级原则进行证据强度推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9篇,包括指南16篇、系统评价17篇、专家共识3篇与证据总结3篇,得到高质量文献21篇(53.8%)、中等质量18篇(46.2%)。共总结GDM高危人群运动前评估、运动风险、运动处方、其他建议及注意事项4个方面的54条最佳证据,其中,证据推荐条目等级为1级的有37条(68.5%)、2级1条(1.8%)、4级9条(16.7%)、5级7条(13.0%)。此外,强烈推荐证据为50条(92.6%)、弱推荐证据为4条(7.4%)。结论研究证据强调了GDM高危人群进行运动前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建议无禁忌证的GDM高危人群在整个孕期应进行规律的有氧、抗阻或混合性运动,达到每周至少150 min或每天至少30 min,且每周至少3次的中等强度运动来降低GDM的发生风险,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同时,鼓励在专业指导下开展个性化、精心设计、有监督的运动计划,以提高运动的安全性与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高危人群 运动 循证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危急性肺栓塞临床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马亚青 黄伸伸 +1 位作者 毛毅敏 张咏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临床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130例的病历资料。住院期间(2周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判定为临床恶化。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临床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130例的病历资料。住院期间(2周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判定为临床恶化。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49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临床恶化。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乳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肌钙蛋白Ⅰ、近心端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恶化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795(1.144~2.816)、1.158(1.033~1.299)、0.916(0.839~0.999)、1.433(1.055~1.947)、2.835(1.216~6.610)。结论:高血乳酸、高NLR、低白蛋白、高肌钙蛋白Ⅰ、存在近心端深静脉血栓的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更容易发生临床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危急性肺栓塞 临床恶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