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化学沉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中Hg^(2+)检测研究
1
作者 段宏伟 赵斯杰 +3 位作者 郭梅 牛其建 黄晶 刘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85,共6页
农田土壤中Hg^(2+)精准评估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污染土壤中汞离子浓度低、共存干扰未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EC-LIBS)的土壤中Hg^(2+)检测方法。试验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 农田土壤中Hg^(2+)精准评估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污染土壤中汞离子浓度低、共存干扰未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EC-LIBS)的土壤中Hg^(2+)检测方法。试验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Hg^(2+)电沉积,与沉积前金电极基底相比较,得出沉积后金电极基底在HgⅠ435.835 nm存在明显发射信号,并且沉积后纳米金颗粒表面亮度提升、黄度下降,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可以通过在金电极表面形成金汞齐完成汞离子液固转换。其次探究了溶剂pH和沉积电压对沉积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的沉积参数为pH 7.0,电压为-400 mV。最终获取样品LIBS谱线并进行惠特克基线校正和PLS模型构建,得出当Lambda=1.0,p=0.01时,基线校正效果明显,所构建PLS模型预测集RMSEP和MRAEP分别为5.24 mg·kg^(-1)和4.86%,表明EC-LIBS技术结合该标准模型可以用于土壤中Hg^(2+)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电化学沉积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金汞齐 PL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剂脱除NO/SO_(2)/Hg^(0)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朝兵 杨泽勇 +4 位作者 胡德浩 宋捷 赖金平 米高丽 于洁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通过选取并制备纳米TiO_(2)、Mn-TiO_(2)和Mn-Ce-TiO_(2)3种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烟气中氧体积分数以及气体停留时间条件下,各催化剂对NO、SO_(2)及Hg^(0)_(3)种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NO、... 通过选取并制备纳米TiO_(2)、Mn-TiO_(2)和Mn-Ce-TiO_(2)3种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烟气中氧体积分数以及气体停留时间条件下,各催化剂对NO、SO_(2)及Hg^(0)_(3)种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NO、SO_(2)及Hg^(0)的氧化机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能够促进NO、SO_(2)及Hg^(0)的氧化转化;增加反应气在催化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同样可以促进上述污染物的转化,但停留时间过长会引发副反应;在不同氧化还原气氛下,NO、SO_(2)及Hg^(0)表现的催化脱除机理不同;相比于TiO_(2)和Mn-TiO_(2)催化剂,Mn-Ce-TiO_(2)催化剂对NO、SO_(2)及Hg^(0)的脱除效果最优;相比于单独使用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两者之间的耦合能够更好地脱除NO、SO_(2)及Hg^(0),并且协同Mn-Ce-TiO_(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污染物脱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剂 催化氧化 NO SO_(2) ^hg^(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识别Hg^(2+)和ClO^(-)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廖元淏 王帅 +3 位作者 陈婉慧 冯华杰 陈光英 何文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63,共13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含双酯基的1,2,3-三氮唑化合物,与罗丹明B酰肼结合生成了具有“开-关”性质的荧光探针(简称L_(2)),应用光谱学表征了L_(2)的物理化学参数。L_(2)分别在DMF/Tris-HCl(1:1,v/v,pH=6.0,20μmol/L)和MeOH(20μmol/L)溶液中对H... 设计合成了一种含双酯基的1,2,3-三氮唑化合物,与罗丹明B酰肼结合生成了具有“开-关”性质的荧光探针(简称L_(2)),应用光谱学表征了L_(2)的物理化学参数。L_(2)分别在DMF/Tris-HCl(1:1,v/v,pH=6.0,20μmol/L)和MeOH(20μmol/L)溶液中对Hg^(2+)和ClO^(-)显示出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分别测定了L_(2)对19种金属离子和14种阴离子的光学性能。实验表明,Hg^(2+)和ClO^(-)的存在使得L_(2)在585 nm和576 nm均有一个新的发射峰出现;同时伴随着荧光强度明显的增强,溶液体系发生了裸眼能识别的显色变化,表明Hg^(2+)可以将罗丹明分子的酰肼闭环结构转换为开环结构,并以1:2的比例方式生成了一种新配合物,这也被质谱、工作曲线、核磁滴定和TD-DFT计算的结果所证实;L_(2)对Hg^(2+)和ClO^(-)的检测限分别为7.45 nmol/L和0.67μmol/L。此外,生物活性测定显示L_(2)对HeLa细胞有非常低的毒性,并且可用于HeLa细胞中Hg^(2+)和ClO^(-)的细胞成像,表明L_(2)在体内可进行微测定Hg^(2+)和ClO^(-)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三氮唑 罗丹明B ^hg^(2+) ^ClO^(-)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氧硫戊环为受体的Hg^(2+)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庆祥 周五 +2 位作者 吴爱斌 舒文明 余维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3-1917,共5页
Hg^(2+)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离子之一,会造成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开发有效的分析方法检测环境体系中的Hg^(2+)尤为重要。荧光探针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可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Hg^(2+)检... Hg^(2+)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离子之一,会造成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开发有效的分析方法检测环境体系中的Hg^(2+)尤为重要。荧光探针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可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Hg^(2+)检测。以Hg^(2+)促进硫代缩醛的去保护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全新的以1,3-氧硫戊环为受体的开启型Hg^(2+)荧光探针[2-(pyren-1-yl)-1,3-oxathiolane,POX],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POX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POX在CH_(3)CH_(2)OH/H_(2)O中对Hg^(2+)的选择性、竞争性、浓度滴定、pH滴定、时间依赖性、检出限和识别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POX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Hg^(2+)快速识别,并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向POX中加入Hg^(2+)后,在386 nm处出现明显的荧光发射峰,表明POX对Hg^(2+)呈现出显著的荧光“开启”效应,其识别过程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荧光滴定实验表明POX在Hg^(2+)浓度为0~6.5μ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R^(2)=0.9994),检出限为0.168μmol·L^(-1),在实际水样中检测Hg^(2+)的RSD小于2.92%。由于POX合成简单、原料易得且pH适用范围较广,可作为定性和定量检测环境中Hg^(2+)的潜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hg^(2+) 1 3-氧硫戊环 荧光开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击-去点击化学反应的Hg^(2+)荧光探针检测体系构建
5
作者 陶健 成婕 +7 位作者 孙志远 尹玉云 杨晶晶 张汝凡 孙朋娟 蔡硕 屈凌波 杨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5-261,共7页
基于杂化罗丹明与巯基化合物之间的点击化学反应及巯基化合物与金属汞离子的配位反应导致的去点击化学反应机理,构建香豆素杂化罗丹明探针-1,3,5-苯三硫酚-Hg^(2+)的三元荧光检测体系。在该体系中,探针能够与1,3,5-苯三硫酚中的巯基基... 基于杂化罗丹明与巯基化合物之间的点击化学反应及巯基化合物与金属汞离子的配位反应导致的去点击化学反应机理,构建香豆素杂化罗丹明探针-1,3,5-苯三硫酚-Hg^(2+)的三元荧光检测体系。在该体系中,探针能够与1,3,5-苯三硫酚中的巯基基团发生加成反应,破坏探针的共轭结构,从而导致探针的红色荧光猝灭。加入Hg^(2+)后,Hg^(2+)与1,3,5-苯三硫酚通过配位作用结合,使其从探针结构上离去,探针的共轭结构及红色荧光恢复。体系的荧光强度与Hg^(2+)在5×10^(-9)~1×10^(-8)、1×10^(-8)~1.1×10^(-7)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0^(-9)mol/L,等倍量的常见重金属离子对Hg^(2+)的特异性识别无干扰。应用于实际饮用水样品中Hg^(2+)含量检测,回收率可达到86.7%~1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荧光检测体系 荧光探针 ^hg^(2+)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氨基噻唑吸附剂脱除水体Hg^(2+)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岩 周佳文 +3 位作者 孙培亮 陈勇 齐元红 彭冲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3-2298,共16页
聚多巴胺(PDA)辅助负载聚氨基噻唑(PAT)法制备了磁性颗粒吸附剂Fe_(3)O_(4)@SiO_(2)@PDA-PAT。对吸附剂进行了XRD、VSM、TG、SEM、XPS、EDS和Zeta电位等表征分析,考察了吸附剂对Hg^(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SiO_(2)@PDA-PA... 聚多巴胺(PDA)辅助负载聚氨基噻唑(PAT)法制备了磁性颗粒吸附剂Fe_(3)O_(4)@SiO_(2)@PDA-PAT。对吸附剂进行了XRD、VSM、TG、SEM、XPS、EDS和Zeta电位等表征分析,考察了吸附剂对Hg^(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SiO_(2)@PDA-PAT具有超顺磁性,在pH小于2时Zeta电位为正,pH大于2时Zeta电位为负。在303 K和Hg^(2+)浓度为50 mg/L模拟废水中,当pH为1.3和5.0时,Hg^(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21.9 mg/g和153.1 mg/g。在强酸(如pH 1.3)和弱酸(如pH 5.0)环境下Fe_(3)O_(4)@SiO_(2)@PDA-PAT吸附Hg^(2+)的过程均是自发过程,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强酸环境下(如pH 1.3)Fe_(3)O_(4)@SiO_(2)@PDA-PAT吸附Hg^(2+)是焓驱动的放热过程,弱酸(如pH 5.0)环境下是熵驱动的吸热过程。用2 mol/L混酸(盐酸和硝酸摩尔比为1∶1)作为解吸液可使Hg^(2+)解吸率达91%以上。在303 K、pH 1.3、Hg^(2+)浓度20 mg/L条件下,当Na^(+)、K^(+)、Mg^(2+)、Ca^(2+)、Cu^(2+)、Zn^(2+)、Ni^(2+)质量浓度为Hg^(2+)的20倍时,Fe_(3)O_(4)@SiO_(2)@PDA-PAT的Hg^(2+)平衡吸附量分别下降了33.2%、32.1%、20.6%、26.7%、21.2%、29.6%、17.8%。在模拟海水下,Hg^(2+)吸附量下降40.9%。Fe_(3)O_(4)@SiO_(2)@PDA-PAT具有较好的Hg^(2+)选择性,具有净化海水脱除重金属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基噻唑 磁性吸附剂 四氧化三铁 ^hg^(2+)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O_(x)、SO_(2)和Hg^(0)研究进展
7
作者 潘晓文 张苗 +3 位作者 宋捷 李朝兵 赖金平 于洁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23,共10页
燃煤污染物的排放为环境带来负担,减少燃煤烟气污染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脱硫脱硝脱汞则是烟气污染控制的重点。综述现有介质阻挡放电脱除燃煤烟气污染物研究,介绍介质阻挡放电脱除燃煤污染物机理,分析了不同结构介质阻挡放电... 燃煤污染物的排放为环境带来负担,减少燃煤烟气污染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脱硫脱硝脱汞则是烟气污染控制的重点。综述现有介质阻挡放电脱除燃煤烟气污染物研究,介绍介质阻挡放电脱除燃煤污染物机理,分析了不同结构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放电原理及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空间型介质阻挡放电、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共面型介质阻挡放电、填充型介质阻挡放电和两段式介质阻挡放电;归纳了反应器反应参数、气体成分以及气体间的相互作用对脱除NO_(x)、SO_(2)和Hg^(0)的影响。讨论了催化剂协同介质阻挡放电脱除燃煤污染物与单介质阻挡放电脱除污染物的区别。确定高效率脱除NO_(x)、SO_(2)和Hg^(0)的最佳方式。随介质阻挡放电的电压和频率增加,污染物脱除效率呈增加趋势,但频率进一步增加会降低脱除效率。O_(2)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NO和Hg的氧化。微量H_(2)O在高能电子作用下产生OH^(-)和HO_(2-),从而促进SO_(2)和Hg氧化;但过量H_(2)O会抑制污染物脱除。NH3能促进NO和SO_(2)的氧化。介质阻挡放电通过激活催化剂表面产生电子和空穴,促进NO、SO_(2)和Hg^(0)的氧化,从而具有更优的污染物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燃煤污染物 NO_(x) SO_(2) h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Hg^(2+)复合污染下金鱼藻的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4
8
作者 常福辰 施国新 +3 位作者 丁小余 解凯彬 王建军 丁静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 + 、Hg2 + 以及二者共同胁迫对金鱼藻O 、MDA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Cd2 + 、Hg2 + 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大于单一Cd2 + 、Hg2 + ,表现为协同作用 .随着Cd2 + 、Hg2 + 浓度的增加 ,O 2 、MDA...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 + 、Hg2 + 以及二者共同胁迫对金鱼藻O 、MDA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Cd2 + 、Hg2 + 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大于单一Cd2 + 、Hg2 + ,表现为协同作用 .随着Cd2 + 、Hg2 + 浓度的增加 ,O 2 、MDA含量先升后降 ,MDA峰值较O 2 滞后 ;SOD、POD活性先升后降 ,表现为植物的一种抗性机制 ;CAT活性持续下降 ,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酶 金鱼藻 CD hg 复合污染 细胞膜脂过氧化 毒害机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菹草对Hg^(2+)胁迫的生理和结构应答反应 被引量:23
9
作者 计汪栋 施国新 +3 位作者 张慧 徐勤松 许晔 杜开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56-2863,共8页
研究了不同处理浓度Hg2+对菹草叶片矿质营养吸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2+浓度的增加,(1)菹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含... 研究了不同处理浓度Hg2+对菹草叶片矿质营养吸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2+浓度的增加,(1)菹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谷胱甘肽含量则先升后降;(2)Hg2+对菹草的矿质营养吸收也产生了影响,主要是促进对Ca2+、Fe3+、Mg2+、Zn2+的吸收,降低对大量元素P、K+的吸收;(3)SDS-PAGE蛋白电泳图的条带随Hg2+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亮度也随之减弱,并且在5mg/L和7mg/LHg2+时导致了分子量为83.6kDa和51.3kDa多肽明显丢失;(4)电镜观察发现:随Hg2+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也加剧,表现为被膜断裂、消失和叶绿体膨大、解体。Hg2+破坏了菹草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和离子平衡,并造成功能紊乱。这些都是Hg2+对菹草产生毒害的重要原因。Hg2+对菹草的致死浓度范围应在1~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超微结构 ^hg^2+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 BA对水花生抗氧化酶系 Hg^(2+)毒害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红卫 施国新 +1 位作者 陈景耀 朱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7-392,共6页
通过外施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6- BA( 6-苄氨基嘌呤 ) ,对 Hg2 + 污染下的水花生 (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抗氧化酶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 6- BA对重金属毒害均有缓解作用。过氧化物... 通过外施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6- BA( 6-苄氨基嘌呤 ) ,对 Hg2 + 污染下的水花生 (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抗氧化酶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 6- BA对重金属毒害均有缓解作用。过氧化物酶 (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过氧化氢酶 ( CAT)的活性均不同程度的提高 ,丙二醛 ( MDA)及活性氧 ( O· - 2 )含量的增加变慢。表现在外部形态上 ,6- BA延缓了叶片失绿、腐烂过程 ,新根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在低 Hg2 + 浓度下也明显缓解 ;不同浓度的 6- BA作用效果不同 :在 Hg2 + 毒害下 ,2× 1 0 - 5mol/L6- BA对 SOD、MDA和 O· - 2 伤害的缓解效果最好 ,而 POD、CAT的破坏在 3× 1 0 - 5mol/L浓度下缓解效果最显著 ;6- BA缓解重金属毒害的作用可能与调节活性氧代谢及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BA 水花生 抗氧化酶系 ^hg^2+毒害 缓解作用 重金属污染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锰钾矿吸附水溶液中Hg^(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郑德圣 鲁安怀 +3 位作者 秦善 姜浩 郑喜珅 赵谨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9-564,567,共7页
利用粉碎分级的天然锰钾矿去除水溶液中Hg2 + 的实验研究表明 :反应平衡时间约为 2 0小时 ;pH值对其吸附率影响很大 ,在中性 (氯化物在偏碱性 )条件下吸附率较高 ;溶液中阳离子的存在会产生竞争吸附而降低对Hg2 + 的吸附量 ,2价金属离子... 利用粉碎分级的天然锰钾矿去除水溶液中Hg2 + 的实验研究表明 :反应平衡时间约为 2 0小时 ;pH值对其吸附率影响很大 ,在中性 (氯化物在偏碱性 )条件下吸附率较高 ;溶液中阳离子的存在会产生竞争吸附而降低对Hg2 + 的吸附量 ,2价金属离子较 1价金属离子对Hg2 + 竞争干扰明显 ;溶液中Cl- 的存在能明显降低对Hg2 + 的吸附量。对等温吸附曲线的回归分析得出在浓度为5~ 35 0mg/L段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单吸附位吸附曲线 ,并计算出在该实验条件下其最大理论吸附量为 2 7.6mg/g。解吸实验结果表明 ,在无其他电解质参与的条件下解吸量较少 ,受多种电解质干扰时其解吸率不超过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锰钾矿 吸附作用 重金属污染物 汞离子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Hg^(2+)对睡莲的毒害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3 位作者 顾龚平 郝怀庆 杨顶田 尤文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84-789,共6页
主要研究了 Hg2 + 对睡莲的外部形态及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论是 :Hg2 + 对其外部形态的毒害程度与处理浓度和时间成正相关。 1~ 5mmol/ L处理使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 主要研究了 Hg2 + 对睡莲的外部形态及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论是 :Hg2 + 对其外部形态的毒害程度与处理浓度和时间成正相关。 1~ 5mmol/ L处理使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升 ,8~ 1 0 mmol/ L处理则降低 ;1~ 8mmol/ L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浓度增加而上升 ,1 0 mmol/ L处理则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 ;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皆表现出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 ^hg^2+ 叶绿素 硝酸还原酶 毒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淋巴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艳民 王新华 +1 位作者 秦延文 郑丙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6-442,共7页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水体汞(Hg2+)在不同暴露时间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Hg2+(0.01和0.05mg...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水体汞(Hg2+)在不同暴露时间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Hg2+(0.01和0.05mg/L)处理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SOD、GPX、CAT活力在短时间内上升,表现出一种"毒物兴奋效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三种酶酶活力均受到明显的抑制;高浓度的汞(0.20和0.30mg/L)无论暴露时间长短,对三种抗氧化酶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中不同浓度的Hg2+处理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表现出"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体Hg2+的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均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三种抗氧化酶和MDA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血淋巴SOD、GPX、CAT活力以及MDA含量对水环境中的Hg2+反应灵敏,可作为中华绒螯蟹毒理学评价指标以及重金属污染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中华绒螯蟹 血淋巴 SOD GPX CAT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Zn^(2+)、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1 位作者 许俊 钟爱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2,共7页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 415、0 .357、0 .264、0 .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 362、22 .709、17 .041和13 .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 892、27. 498、21.635 和13 .573 mg/L。凡纳滨对虾幼虾对Cr6+、Zn2+、Hg2+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 .136、0 .136 和0 .002 1 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 >Zn2+≈Cr6+。Hg2+ Zn2+、Hg2+ Cr6+ 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 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 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 对Cr6+ 具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Cr6+则对Zn2+具加和作用,而当Zn2+与Cr6+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并就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凡纳滨对虾幼虾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Zn^2+ ^hg^2+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凡纳滨对虾幼虾(Litopenaeus vannamei juven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2+)胁迫下两优培九和武运粳7号水稻幼苗抗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艳华 陈国祥 +2 位作者 刘少华 王娜 吕川根 《农村生态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7,共4页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 ,比较了Hg2 + 污染对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稻武运粳 7号的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系统Ⅰ (PSⅠ )和光系统Ⅱ (PSⅡ )电子传递活性、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 ,比较了Hg2 + 污染对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稻武运粳 7号的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系统Ⅰ (PSⅠ )和光系统Ⅱ (PSⅡ )电子传递活性、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Hg2 + 处理浓度的增加 ,两优培九和武运粳 7号的叶绿素含量、PSⅠ和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降低 ,而 2者的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升高 ,两优培九的CAT活性、武运粳 7号的POD和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但两优培九的POD活性则呈现升高的趋势。两优培九对Hg2 + 污染的抗性明显大于武运粳 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差异 幼苗 ^hg^(2+) 水稻 叶绿素 电子传递活性 细胞膜透性 POD CAT 脯氨酸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志梅 侯昭华 +1 位作者 刘康 陈大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以蚕豆根尖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Hg^(2+)为受检物质,探讨Hg^(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方法实验分析与统计分析。结果Hg^(2+)能诱发较高的微核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Hg^(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高于一定浓度后... 目的以蚕豆根尖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Hg^(2+)为受检物质,探讨Hg^(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方法实验分析与统计分析。结果Hg^(2+)能诱发较高的微核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Hg^(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高于一定浓度后,微核率不再上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运用徽核技术可以检测重金属环境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蚕豆 根尖细胞 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Hg^(2+)对菱幼苗生长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大辉 施国新 +3 位作者 丁小余 周长芳 解凯彬 常福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利用不同浓度Cd2+、Hg2+处理菱幼苗,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菱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比较Cd2+、Hg2+对同一植物的毒性差异。Cd2+、Hg2+各处理浓度均抑制菱幼苗生长,使... 利用不同浓度Cd2+、Hg2+处理菱幼苗,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菱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比较Cd2+、Hg2+对同一植物的毒性差异。Cd2+、Hg2+各处理浓度均抑制菱幼苗生长,使叶绿素含量下降,但Cd2+的抑制作用比Hg2+的作用明显。Cd2+、Hg2+对SOD、POD活性有不同的影响效果:Cd2+处理最初诱导SOD、POD活性升高,但随浓度加大时间延长酶活性急剧下降;Hg2+处理的酶活性变化相对平缓,其中5μmol/L和10μmol/LHg2+处理的POD活性持续上升。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时间和浓度条件下,Cd2+比Hg2+对菱的毒性要大。依据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过氧化物酶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有机杂化溶胶-凝胶Hg^(2+)敏感膜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良洽 张维 +3 位作者 颜健峰 林旭聪 谢增鸿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81-1284,共4页
研究了基于有机杂化硅氧烷的Hg2+光化学传感膜,通过四甲氧基硅烷(TMOS)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OS)进行缩聚,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磺酸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离子对的形式包埋于溶胶-凝胶中,获得对Hg2+有灵敏荧光响应的溶胶-凝... 研究了基于有机杂化硅氧烷的Hg2+光化学传感膜,通过四甲氧基硅烷(TMOS)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OS)进行缩聚,将5,10,15,20-四苯基卟啉磺酸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离子对的形式包埋于溶胶-凝胶中,获得对Hg2+有灵敏荧光响应的溶胶-凝胶敏感膜。实验考察了传感膜的制备条件和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Hg2+的浓度与传感膜的荧光猝灭比值在1.0×10-5~1.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传感膜具有响应时间短,指示剂不泄漏,测定重现性好,其他金属离子干扰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汞离子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X沸石分子筛对水中Hg^(2+)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白峰 马鸿文 王英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5-170,共6页
13X沸石分子筛吸附水中Hg2+的实验研究表明,13X沸石在pH值为5~6、时间为20 min、温度为20~30 ℃条件下对Hg2+ 的吸附效果最佳。在13X沸石的用量为4 g/L的条件下对原始浓度为0.2 ~100mg/L的Hg2+进行吸附,吸附量由0.035 6 mg/g增加到21.87... 13X沸石分子筛吸附水中Hg2+的实验研究表明,13X沸石在pH值为5~6、时间为20 min、温度为20~30 ℃条件下对Hg2+ 的吸附效果最佳。在13X沸石的用量为4 g/L的条件下对原始浓度为0.2 ~100mg/L的Hg2+进行吸附,吸附量由0.035 6 mg/g增加到21.87 mg/g。13X沸石可使原始浓度为0.01 mg/L的Hg2+降至0.002 mg/L以下。饱和NaCl溶液对吸附Hg2+后的13X沸石解吸效果良好,解吸后的13X沸石循环使用4次,对Hg2+的吸附率仍未降低,表明13X沸石的重复利用效果良好。通过在洗脱Hg2+ 的解吸液中加入Na2S·9H2O,可使Hg2+形成HgS沉淀进行回收,回收率可达90%以上。实验表明,13X沸石适用于对水中低浓度Hg2+的深度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沸石分子筛 实验研究 吸附性能 13X沸石 NACL溶液 吸附效果 循环使用 利用效果 净化处理 吸附水 pH值 吸附量 吸附率 解吸液 hgS 回收率 低浓度 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2+)、Cd^(2+)及其联合胁迫对伊乐藻的生长及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剑敏 靳同霞 +2 位作者 李今 蔡林林 吴振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利用水族箱实验研究了伊乐藻的现存量以及POD和SOD活性在Hg2+、Cd2+及其联合胁迫下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Hg2+和Cd2+对伊乐藻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的毒性;在Hg2+20μmol.L-1,或Cd2+80μmol.L-1,或Hg2++Cd2+50μmol.L-1([Hg2+]/[Cd2+]=1/4)... 利用水族箱实验研究了伊乐藻的现存量以及POD和SOD活性在Hg2+、Cd2+及其联合胁迫下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Hg2+和Cd2+对伊乐藻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的毒性;在Hg2+20μmol.L-1,或Cd2+80μmol.L-1,或Hg2++Cd2+50μmol.L-1([Hg2+]/[Cd2+]=1/4)时,植物现存量增加的百分比与金属离子浓度负相关;高于上述浓度时,植物现存量减少的速率明显降低.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在6 h时,其活性在低于40μmol.L-1的Hg2+、或160μmol.L-1的Cd2+、或50μmol.L-1的Hg2++Cd2+胁迫下逐步升高,而在72 h时,相应的胁迫浓度则降至10μmol.L-1、40~80μmol.L-1和25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hg^2+ ^CD^2+ POD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