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0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532-3p靶向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脏病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明芝 安娜 +5 位作者 白亚飞 陈汝满 贺纪清 王春莉 祁永慧 潘明娇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4,319,共6页
目的:分析miR-532-3p靶向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KD组、ago-NC组、ago-miR-532-3p组、FLI-06组,除对照组外均构建CKD模型并注射相应质粒及抑制剂,对照组与CKD组以... 目的:分析miR-532-3p靶向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KD组、ago-NC组、ago-miR-532-3p组、FLI-06组,除对照组外均构建CKD模型并注射相应质粒及抑制剂,对照组与CKD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ELISA测定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TNF-α、IL-1β、IL-10水平,HE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及肾纤维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CD11c^(+)和CD206^(+)情况,qRT-PCR检测大鼠肾组织miR-532-3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tch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miR-532-3p与Notch1的靶向结合。结果: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及上皮细胞结构完整,胞界清晰,排列整齐;CKD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坏死增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硬化,炎症细胞浸润,肾纤维化程度加深;与CKD组相比,ago-miR-532-3p组、FLI-06组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程度减小,炎症浸润细胞减少,肾纤维化程度减轻;与对照组相比,CKD组大鼠血清Scr、BUN、TNF-α、IL-1β、肾组织巨噬细胞CD11c^(+)比例、CD11c^(+)/CD206^(+)、Notch1蛋白表达升高,血清IL-10水平、肾组织CD206^(+)、miR-532-3p降低(P<0.05);与CKD组相比,ago-miR-532-3p组、FLI-06组大鼠血清Scr、BUN、TNF-α、IL-1β、肾组织巨噬细胞CD11c^(+)比例、CD11c^(+)/CD206^(+)、Notch1蛋白表达降低,血清IL-10水平、肾组织CD206^(+)、miR-532-3p表达升高(P<0.05);miR-532-3p与Notch1靶向结合,miR-532-3p过表达抑制Notch1蛋白表达。结论:促进miR-532-3p表达通过抑制Notch1通路保护CKD大鼠肾组织,其机制可能为调控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巨噬细胞极化 miR-532-3p noTC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素通过调节TGF-β1/Smad2及Nrf2/NOX4通路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
2
作者 李慧 胡恒钊 +4 位作者 俞婷婷 胡慧娴 王佳乐 吴晶 郝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plumbagi,PL)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博来霉素组(bleomycin,BLM)、PL低剂量组(1 mg/kg)、PL高剂量组(2 m...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plumbagi,PL)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性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博来霉素组(bleomycin,BLM)、PL低剂量组(1 mg/kg)、PL高剂量组(2 mg/kg)。采用气管内注射BLM(3 mg/kg)复制小鼠PF模型,腹腔注射PL(1或2 mg/kg)3周,处死动物。HE与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活性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related factor 2,Nrf2)和NADPH氧化酶4(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4,NOX4)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Col Ⅲ)、IL-6、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p-Smad2、Nrf2和NOX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BLM组相比,PL治疗可减轻小鼠肺间质损伤及细胞外基质沉积,降低HYP含量(P<0.01,P<0.05),降低α-SMA、Col Ⅰ和Col Ⅲ的蛋白表达(P<0.01,P<0.05),减少IL-6的分泌(P<0.01),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SOD和GSH的活性,减少MDA含量,P<0.01,P<0.05),显著下调TGF-β_(1)、p-Smad2和NOX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P<0.01,P<0.05),上调Nrf2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P<0.01,P<0.05)。结论:PL可能通过调节TGF-β_(1)/Smad2及Nrf2/NOX4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与胶原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PF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肺纤维化 TGF-β1/Smad2信号通路 Nrf2/noX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台湾种群(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及选育品系“赣红1号”(“Ganhong No.1”)体色早期发育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
作者 胡艳 刘毅 +7 位作者 马爱军 王海华 孙志宾 蒋宇航 曹郡文 张皓 黄智慧 马本贺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5,共12页
为探究大鳞副泥鳅台湾种群(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Taiwan,以下简称台鳅)和选育系“赣红1号”(“Ganhong No.1”,以下简称红鳅)体色发育形成过程中色素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动态变化对体色发育及调控的影响,研究红鳅体色突变的形成机... 为探究大鳞副泥鳅台湾种群(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Taiwan,以下简称台鳅)和选育系“赣红1号”(“Ganhong No.1”,以下简称红鳅)体色发育形成过程中色素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动态变化对体色发育及调控的影响,研究红鳅体色突变的形成机制,实验通过显微观察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了台鳅和红鳅成鱼5种鱼鳍色素细胞类型、早期体色发育的过程,以及不同发育时期14个体色相关基因(tyr、mitfa、foxd3、oca2、dct、tbx2a、kita、slc45a2、pmela、asip1、edn3、creb3l2、gch1和apoeb)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台鳅5种鱼鳍含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红鳅5种鱼鳍含有黄色素和红色素细胞两种色素细胞;台鳅和红鳅色素细胞均在出膜后形成;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在初孵仔鱼、仔鱼24 h和成鱼皮肤中,基因tyr、slc45a2在台鳅和红鳅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在仔鱼24 h和成鱼皮肤中,基因mitfa和foxd3在台鳅和红鳅表达中差异极显著(P<0.001)。结果表明基因tyr、slc45a2不是“赣红1号”体色形成的关键突变基因,基因mitfa和foxd3可能与红鳅体色形成机制有关,研究为深入了解“赣红1号”体色突变发生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红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丰富了鱼类体色变异现象多样化的遗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台湾种群(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 “赣红1号”(“Ganhong no.1”) 色素细胞 体色发育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O调控Notch1通路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BMSC归巢的影响
4
作者 王坤 方昊翔 曹晓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5-592,共8页
目的观察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调控缺刻基因1(Notch1)通路对哮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的影响,以及中药复方阳和平喘颗粒干预研究。方法采用大鼠BMSC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将提取的细胞分为支气管上皮细胞组、... 目的观察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调控缺刻基因1(Notch1)通路对哮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的影响,以及中药复方阳和平喘颗粒干预研究。方法采用大鼠BMSC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将提取的细胞分为支气管上皮细胞组、哮喘支气管上皮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以下简称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正常血清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siRNA-FTO-NC联合正常血清组、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检测共培养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MSC归巢水平和归巢标志物;实时定量PCR检测Notch1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组比较,共培养细胞组BMSC归巢水平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Notch1、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RBP-J)、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蛋白表达升高。与共培养细胞组、共培养细胞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BMSC归巢水平及CXCR4、SDF-1表达升高,Notch1、Hes1蛋白mRNA表达降低。与siRNA-FTO-NC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Notch1、Activated Notch1、RBP-J、Hes1蛋白表达和细胞活力升高,BMSC归巢水平降低。与siRNA-FTO联合正常血清组比较,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Notch1、RBP-J mRNA,Activated Notch1、Hes1蛋白表达降低,BMSC归巢水平升高,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Notch1、RBP-J、Hes1 mRNA表达降低。与siRNA-FTO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比较,共培养细胞联合最佳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及Notch1、Activated Notch1、RBP-J、Hes1蛋白降低,BMSC归巢水平升高。结论阳和平喘颗粒可能通过上调FTO表达,抑制下游Notch1信号通路表达,从而促进哮喘BMSC归巢,减轻哮喘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支气管哮喘 N^(6)甲基腺嘌呤(m^(6)A) notch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节外泌体miR-210对脑缺血后HIF-1α/VEGF/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之鹏 吕鹤群 +2 位作者 曾春利 冯瑶婷 彭拥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I0031-I0035,共12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分泌外泌体miR-210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前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后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分泌外泌体miR-210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前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后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外泌体组(造模后注射电针治疗后提取的血浆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造模后注射电针治疗后提取的血浆外泌体和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造模后注射电针治疗后提取的血浆外泌体和HIF-1α抑制剂组),每组20只。前期实验建立改良后改良后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大鼠模型,缺血1h后进行再灌注,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取穴“水沟”“百会”,电针30 min,共治疗3 d,提取电针组大鼠血浆外泌体用于后期实验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注射。完成实验后进行取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大鼠实验前后神经功能,二辛可酸(BCA)法测定外泌体浓度及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大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CD9、CD81表达,四氮唑比色法(TTC)显示脑梗死灶分布并检查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缺血侧纹状体区超微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前期实验大鼠各组外泌体中miR-210mRNA表达和后期实验大鼠各组纹状体脑组织miR-210mRNA、CD34、HIF-1α、VEGF、Notch mRNA表达。结果前期实验中电针组大鼠在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01)。在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外泌体浓度升高(P<0.001),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CD9、CD81存在属实,即前期实验中提取电针血浆中存在外泌体。后期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较,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01),外泌体组神经元肿胀、胞核萎缩、染色质红染情况均得到改善,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miR-210mRNA、CD34、HIF-1α、VEGF、Notch 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外泌体组相比较,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01),miR-210siRNA组和HIF-1α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都有所加重,HIF-1α抑制剂组相比miR-210siRNA组,其神经细胞排列更加紊乱,致密质块数量更多且胞核皱缩情况也更加严重,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miR-210mRNA、CD34、HIF-1α、VEGF、Notch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以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同时促进外泌体miR-210的生成并调控HIF-1α/VEGF/Notch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继而减轻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外泌体 MIR-210 HIF-1Α VEGF no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中ANO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闫红娟 马晓平 +5 位作者 唐小雪 李曼 李东慧 徐江 周政 陈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2-947,共6页
目的 探讨ANO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SCC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AN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与... 目的 探讨ANO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SCC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AN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与TCGA数据库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ANO1 mRNA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 1)。ANO1蛋白在TS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9.62%(31/52),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15.38%,8/52)(P<0.000 1)。ANO1对TSCC诊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灵敏度为67.3%,特异性为69.2%,有一定准确性,与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ANO1蛋白高表达与TSCC临床分期(P=0.003)及T分期(P=0.020)相关。ANO1蛋白高表达TSCC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ANO1蛋白低表达患者(P=0.024 1),且ANO1蛋白表达是T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21)。结论 ANO1蛋白在T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TSCC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Ano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痛软坚片通过调控DLL4/Notch1/Hes1通路对乳腺癌前病变肝郁血瘀证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7
作者 杨华 龙俊瑶 +6 位作者 龚婕 陆冰冰 邹茜 伍玉蓉 刘丽芳 刘慧 陈其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4-781,共8页
目的研究乳痛软坚片对乳腺癌前病变(PBC)大鼠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灌胃结合颈部戴枷法建立PBC肝郁血瘀证模型,持续9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 目的研究乳痛软坚片对乳腺癌前病变(PBC)大鼠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灌胃结合颈部戴枷法建立PBC肝郁血瘀证模型,持续9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3.2 mg/kg)、乳痛软坚片组(128 mg/kg)、3,5-二氟苯乙酰基(DAPT,5 mg/kg)组和乳痛软坚片+DAPT组(128 mg/kg灌胃+5 mg/kg腹腔注射),每组10只,予以相应药物干预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癌变进展情况及证候积分;采用微血管密度(MVD)评估血管新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RT-qPCR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DLL4/Notch1/Hes1通路相关指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DMBA诱导大鼠乳腺组织癌变过程中,E-cadherin表达逐渐消失,HE染色符合PBC进展过程,证明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VD值、Notch1、Hes1 mRNA和VEGF、DLL4、Notch1、Hes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乳痛软坚片组MVD值、Notch1、Hes1 mRNA和VEGF、DLL4、Notch1、Hes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乳痛软坚片+DAPT组Notch1、Hes1 mRNA和DLL4、Notch1、Hes1蛋白表达较乳痛软坚片组降低(P<0.05,P<0.01)。结论乳痛软坚片可抑制血管新生,减缓PBC肝郁血瘀证大鼠癌变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DLL4/Notch1/Hes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痛软坚片 乳腺癌前病变 肝郁血瘀证 血管新生 DLL4/notch1/Hes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蛋白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小鼠癫痫发作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朱洋洋 刘梦 +2 位作者 杨道迪 胡依依 方敬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蛋白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小鼠癫痫发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otch1正常表达(Notch1^(normal))和Notch1高表达(Notch1^(over))小鼠构建戊四唑(PTZ)点燃癫痫模型,以Racine等级达到Ⅳ级为标准,评价Notch1表达对癫痫发作... 目的探讨Notch1蛋白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小鼠癫痫发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otch1正常表达(Notch1^(normal))和Notch1高表达(Notch1^(over))小鼠构建戊四唑(PTZ)点燃癫痫模型,以Racine等级达到Ⅳ级为标准,评价Notch1表达对癫痫发作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颞叶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极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颞叶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Notch1高表达对癫痫发作有较强的抵抗作用。与Notch1^(normal)+Sal组相比,Notch1^(normal)+PTZ组小鼠颞叶组织中Iba1、CD16和Arg1蛋白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TNF-α、IL-6、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Notch1^(normal)+PTZ组相比,Notch1^(over)+PTZ组小鼠颞叶组织Iba1和CD16蛋白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Arg1蛋白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TNF-α、IL-6含量明显减少(P<0.05),IL-10含量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Notch1蛋白高表达能够明显提高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增强小鼠对癫痫发作的抵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炎症反应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介导下藜麦LAZ1基因家族生信分析及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9
作者 贾子健 王宝强 +4 位作者 桂金凤 朱晓林 陈立飞 魏小红 赵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LAZ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分析LAZ1家族基因在混合...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LAZ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分析LAZ1家族基因在混合盐碱胁迫和外源NO处理下不同器官和时间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藜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1个LAZ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LAZ1基因家族分为3个亚家族;片段复制是该基因家族进化的主要原因,并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在转录组分析基础上,对其中6个LAZ1基因在盐碱胁迫和NO处理下的RT-qPCR鉴定分析表明,不同的LAZ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响应混合盐碱并受到NO的正向调控,其中CqLAZ1-9在盐碱胁迫下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提高了129.6倍。综上所述,本研究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了11个LAZ1家族成员,不同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CqLAZ1-9响应盐碱胁迫和外源NO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LAZ1基因家族 no 生信分析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6GAL1通过激活Notch1/PI3K/AKT/mTORC1途径促进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糖酵解和迁移、侵袭
10
作者 霍怡杉 吴会丽 +2 位作者 段相冰 马秀敏 李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究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对结直肠癌(CRC)HCT116细胞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PIA2数据库,分析ST6GAL1在CR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WB法检测ST6GAL1在CRC细胞HCT116、S... 目的:探究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对结直肠癌(CRC)HCT116细胞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PIA2数据库,分析ST6GAL1在CR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WB法检测ST6GAL1在CRC细胞HCT116、SW480、Caco-2、HT29、LoVo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T6GAL1在CR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慢病毒转染细胞的方法构建稳定敲低或过表达ST6GAL1的HCT116细胞,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B法检测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Notch1受体胞内段(Notch1 ICD)以及PI3K/AKT/mTOR通路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Notch1 ICD表达水平和进入细胞核情况;加入Notch1受体激动剂Jagged1处理HCT116细胞,通过WB法检测糖酵解相关蛋白、Notch1 ICD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mTOR通路磷酸化水平。结果:ST6GAL1在CRC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上调(均P<0.05)。与对照组和过表达组相比,敲低ST6GAL1导致HCT116细胞内Notch1 ICD表达水平和PI3K/AKT/mTORC1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均P<0.05);过表达ST6GAL1增加了HCT116细胞内Notch1 ICD表达水平并促进其进入细胞核,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均P<0.05)。结论:ST6GAL1通过活化Notch1受体进而磷酸化激活PI3K/AKT/mTORC1通路,并增强CRC细胞糖酵解水平和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酶1 结直肠癌 HCT116细胞 noTCH1 糖酵解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3)Ni_(1/3)Mn_(2/3)O_(2)材料的制备及痕量ZnO包覆改性研究
11
作者 倪峻泽 尤樱樱 +3 位作者 蔡盈盈 熊千卉 陈馨语 张汉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99,105,共5页
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具有成本较低、工作电压较高等优点,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保持率,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与发展。采用痕量ZnO包覆对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 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具有成本较低、工作电压较高等优点,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保持率,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与发展。采用痕量ZnO包覆对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_(2/3)Ni_(1/3)Mn_(2/3)O_(2)(NNMO)进行痕量包覆改性。结果表明:在2.0~4.3V、2.0C的充放电条件下,NNMO和0.5 ZnO@NNMO的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4mAh/g、101mAh/g,100圈后NNMO保持率仅为68%,而经过ZnO改性的0.5 ZnO@NNMO保持率高达94%。与空白样品相比,0.5 ZnO@NNMO电化学性能更好,可逆性更强。这是因为即使是痕量的ZnO包覆亦能与基体材料协同作用提升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可见,痕量ZnO包覆对提升钠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性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痕量包覆 Zno Na_(2/3)Ni_(1/3)Mn_(2/3)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信号通路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奕孜 翁昌健 陆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8-1266,1285,共10页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一种高侵袭性血液肿瘤,分别占儿童和成人ALL病例总数的15%和25%。在T-ALL中,约60%的病例发生NOTCH1突变。NOTCH1通过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富集基元(a c...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一种高侵袭性血液肿瘤,分别占儿童和成人ALL病例总数的15%和25%。在T-ALL中,约60%的病例发生NOTCH1突变。NOTCH1通过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富集基元(a cluster of proline,glutamic acid,serine,and threonine residues,PEST)结构域截断或异源二聚化异常,导致胞内活性片段(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无法降解或持续释放,下游靶基因(如MYC)被异常激活,并与TAL1、LMO2等致癌因子协同,驱动白血病发生。在靶向NOTCH1的治疗策略中,γ-分泌酶抑制剂因广谱毒性受限,而新型PSEN1选择性抑制剂(MRK-560)、NOTCH1单抗(OMP-52M51)及小分子CB-103可通过精准抑制信号转导,显著降低毒性。此外,代谢干预与表观调控方面也展现出协同潜力。近年来,关于NOTCH1信号通路在T-ALL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文章重点介绍NOTCH1突变对T-ALL细胞造成的影响及靶向NOTCH1信号通路的相关药物,并探讨NOTCH1通路与耐药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信号通路 T-ALL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formin Induc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Apoptosis Depending on AMPK-mediated RIP1 Downregulation
13
作者 LI Min SHI Shao-Qing ZHENG Yuan-Yua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1-559,共9页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lung cancer rank among the highest worldwide,severe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Metformin,an anti-diabetes drug,has been shown to elicit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various tum...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lung cancer rank among the highest worldwide,severe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fe.Metformin,an anti-diabetes drug,has been shown to elicit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various tumors.However,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elusive.In this work,we explore the role of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whi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ell death,in metformin-induce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lung cancer.Metformin inhibits lu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promotes apoptotic cell death,as evidenced by metformin-induced PARP and caspase cleavage.Furthermore,the pan-caspase inhibitor z-VAD-fmk reverses metformin-induced cell death.Western blot and qPCR results suggest that metformin markedly downregulates RIP1 expression without affecting its mRNA and ubiquitination levels(0 vs 80 mmol/L,100%vs 20%,100%vs 15%).Additionally,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reveal that metformin may suppress RIP1 expression in an Hsp70-dependent manner,as metformin promotes Hsp70 degradation,and Hsp70 endogenously interacts with RIP1.Subsequent CCK-8,flow cytometry,and Western blot analyses suggest that metformin decreases Hsp70/RIP1 expression through AMPK/PKA/GSK-3βaxis.Consistently,results from a subcutaneous transplant tumor model indicate that metformin retards tumor growth without affecting mouse body weight.Collectively,these data highlight the part of RIP1 in metformin-induce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providing novel strategy for lung cancer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METFORMIN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 heatshockprotein70(Hsp70)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榆UpNOA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
14
作者 刘晓天 何毓琦 +1 位作者 刘畅 薛华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7-306,共10页
【目的】一氧化氮相关蛋白NOA1与植物体内NO水平有关,可能参与植物多种生理活动。克隆UpNOA1,分析其在家榆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与UpNOA1互作的蛋白,为研究家榆UpNOA1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家榆(Ulmus pumila L.)为试验材料,克... 【目的】一氧化氮相关蛋白NOA1与植物体内NO水平有关,可能参与植物多种生理活动。克隆UpNOA1,分析其在家榆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与UpNOA1互作的蛋白,为研究家榆UpNOA1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家榆(Ulmus pumila L.)为试验材料,克隆UpNOA1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域、进化树等,采用RT-qPCR分析UpNOA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构建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分析,获得纯化UpNOA1蛋白。利用His-PULL DOWN筛选并初步分析UpNOA1的互作蛋白。【结果】家榆UpNOA1编码区全长1698 bp,共编码565个氨基酸,包含1个保守的GTP/Mg2+结合位点。经预测,UpNOA1蛋白定位于叶绿体。UpNOA1蛋白与美国榆UaNOA1蛋白序列同源性最高。RT-qPCR分析发现,UpNOA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种子次之。经HisPULL DOWN筛选,共获得131个UpNOA1互作蛋白,且与遗传信息处理相关的核糖体蛋白最多。经比对,有25个蛋白与抗逆和GTP相关。【结论】克隆获得UpNOA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种子次之。鉴定到131个UpNOA1互作蛋白,其中有25个蛋白与抗逆和GTP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榆 noA1 组织特异性表达 PULL DOWN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蛇藤提取物通过调控Notch-1信号通路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
15
作者 文俊凇 潘子威 +1 位作者 刘延庆 朱耀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0,共8页
目的观察南蛇藤提取物(COE)对胃癌前病变(GPL)的影响,并探究其对缺刻基因1(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用复合模型复制法构建GP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COE低、中、高剂量组[COE 12.5、25、50 mg/(kg·d)],干预4周后... 目的观察南蛇藤提取物(COE)对胃癌前病变(GPL)的影响,并探究其对缺刻基因1(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用复合模型复制法构建GP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COE低、中、高剂量组[COE 12.5、25、50 mg/(kg·d)],干预4周后取胃组织,免疫组化(IHC)检测黏蛋白(MUC2、MUC5AC和MUC6)、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Ki67)及Notch-1的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上述黏蛋白的mRNA。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构建GPL细胞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COE低、中、高浓度组(COE 5、10、20μg/ml),相应干预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Notch-1和Lgr5的表达,免疫荧光(IF)检测Notch-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胃组织MUC2、Lgr5、Notch-1及Ki67表达升高(P<0.0001),MUC5AC和MUC6表达降低(P<0.0001);与模型组相比,COE各组的MUC2、Lgr5、Notch-1及Ki67表达降低(P<0.01),MUC5AC和MUC6表达增高(P<0.01)。相比对照组,GES-1模型组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连接疏松且排列紊乱;而COE各组较模型组细胞形态更规则、排列更整齐;此外,相比对照组,模型组Lgr5和Notch-1表达升高(P<0.0001),而COE处理后,二者表达则降低(P<0.001)。结论COE能缓解GPL,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1信号通路来改善胃黏膜黏液屏障功能及抑制胃黏膜干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提取物 胃癌前病变 notch-1信号通路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 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黄芪超滤物介导Jagged1/Notch1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抗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李雯 蒋虎刚 +3 位作者 王新强 李应东 刘凯 赵信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基于Jagged1/Notch1通路,研究当归黄芪超滤物(radix angelica sinensis and astragalus mongholicus extract,RAS-AM)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分化(cardiac fibroblast-myo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CMT)抗放射性心肌纤维化(radiationind... 目的:基于Jagged1/Notch1通路,研究当归黄芪超滤物(radix angelica sinensis and astragalus mongholicus extract,RAS-AM)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分化(cardiac fibroblast-myo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CMT)抗放射性心肌纤维化(radiationinduced myocardial fibrosis,RIMF)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RAS-AM低剂量组、RAS-AM中剂量组、RAS-AM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能射线诱导建立RIMF模型。空白组、模型组无菌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给药干预4周:盐酸贝那普利组(1.0 mg·kg^(-1)·d^(-1))、RAS-AM低剂量组(150 mg·kg^(-1)·d^(-1))、RAS-AM中剂量组(300 mg·kg^(-1)·d^(-1))、RAS-AM高剂量组(600 mg·kg^(-1)·d^(-1))。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用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MT相关蛋白Vimentin、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TnI、ST2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Notch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均有精神萎靡、厌食、稀便等症状;心肌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原纤维溶解、断裂,部分Z线结构异常,线粒体排列紊乱、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部分嵴结构断裂或消失,心肌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沉积,纤维化面积明显增加(P<0.01);心肌组织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升高(P<0.05),Jagged1、Notch1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TNF-α、cTnI、ST2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RAS-AM各剂量组及盐酸贝那普利组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有所改善,心肌纤维化有所减轻;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减少(P<0.01);心肌组织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Jagged1、Notch1表达升高(P<0.05);血清IL-6、TNF-α、cTnI、ST2等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5)。结论:RAS-AM可能通过干预Jagged1/Notch1通路抑制CMT而减轻RIMF,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黄芪超滤物 Jagged1/notch1通路 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放射性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17
作者 靳美娜 周雪利 +8 位作者 李海波 白炜 贾楚璇 高立 任丽珏 陈青宇 王瑞 李华 魏翠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对照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p-IRS1ser 307)、磷酸化蛋白激酶B丝氨酸473(p-AKTser 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原合酶(GS)蛋白的表... 目的对照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p-IRS1ser 307)、磷酸化蛋白激酶B丝氨酸473(p-AKTser 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原合酶(GS)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NOS/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实验组(CIH组),每组20只。NC组置于常氧环境12周,CIH组先予间歇低氧8周,随后恢复常氧饲养至第12周。两组均于基线、第8周、第12周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和iNOS、p-IRS1ser 307、p-AKTser 473、GSK3β、GS水平测定,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基线时,两组肝脏病理及各项观察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肝脏病理出现肝血窦和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细胞核变小、淋巴细胞浸润增多并可见少量脂肪空泡,FB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NOS mRNA、p-IRS1ser 307蛋白、GSK-3β蛋白水平升高,p-AKTser 473蛋白、GS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脂肪空泡增多,其它已发生的病理损伤无改善,p-AKTser 473蛋白水平升高,p-IRS1ser 307蛋白与GS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8周时CIH组HOMA-IR与iNOS mRNA、p-IRS1ser 307蛋白、GSK-3β蛋白水平正相关(r=0.874,0.817,0.872;均P<0.05),与p-AKTser473蛋白、GS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886,-0.879;均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以导致肝脏病理损害,即使复氧干预也不能逆转,并可能通过上调iNOS mRNA的表达,调控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从而介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低氧-复氧 胰岛素抵抗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 SD大鼠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过程中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杨其芬 赵惠亮 +1 位作者 郭永胜 渠景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3151-3160,共10页
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世界性疾病,内皮间质转化(EndMT)作为多种慢性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发现也是IPF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其相关机制却尚未明确。目的观察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对En... 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世界性疾病,内皮间质转化(EndMT)作为多种慢性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发现也是IPF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其相关机制却尚未明确。目的观察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对EndMT的影响,以阐明IPF过程中EndMT的相关机制。方法2021年3—6月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取HPAEC加空白血清作为对照组,5 mg/L TGF-β_(1)刺激HPAEC 72 h作为模型组,造模后加500 nmol/L Notch信号阻断剂(DAPT)作为DAPT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Jagged1和启动子结合因子(CBF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Notch1,Jagged1和CBF1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Co-IP)检测Notch1活性胞内结构域蛋白(NICD1)与CBF1的结合情况,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_(31))和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以及间质细胞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3组Notch1、Jagged1和CB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白组和DAPT组Notch1、Jagged1和CBF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3组NICD1与CBF1的结合情况有差异,其中空白组和DAPT组NICD1与CBF1的结合受到抑制,模型组NICD1与CBF1发生结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组CD_(31)、VE-Cadherin、FSP1和α-SM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白组和DAPT组内皮细胞标志物CD_(31)、VE-Cadherin表达高于模型组,间质细胞标志物FSP1、α-SM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参与了IPF过程中的EndMT进程,阻断该信号通路可抑制End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 人肺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信号通路介导单核细胞功能障碍加重烧伤后持续炎症
19
作者 高珊 夏艳琼 +2 位作者 杨镭镭 沈倩 彭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2,共8页
目的分析烧伤亚急性期单核细胞表面抗原递呈因子CD86和HLA-D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单核细胞功能障碍触发烧伤后持续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假烧伤组和烧伤组,并建立30%体表面烧伤小鼠模型,取烧伤第8天的小鼠脾脏,分离单核细胞后,... 目的分析烧伤亚急性期单核细胞表面抗原递呈因子CD86和HLA-D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单核细胞功能障碍触发烧伤后持续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假烧伤组和烧伤组,并建立30%体表面烧伤小鼠模型,取烧伤第8天的小鼠脾脏,分离单核细胞后,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构建Notch1慢病毒转染小鼠模型,制作假烧伤+空白对照组(sham-NC)、烧伤+空白对照组(burn-NC)、假烧伤+Notch1 sh组(sham-sh)、烧伤+Notch1 sh(burn-sh)模型。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CD86和HLA-DR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脾脏单核细胞CD86和HLA-DR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L-10、CRP的含量。结果烧伤第8天,与假烧伤组对比,烧伤组单核细胞表面抗原CD86和HLA-DR表达显著下降,血清IL-10、CRP含量增加,且IL-10、CRP的含量分别与CD86、HLA-DR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转录组学分析显示,烧伤组脾脏单核细胞中有258种基因显著上调,360种基因显著下调;其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Notch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1表达显著上调。以慢病毒抑制小鼠体内Notch1信号后,与burn-NC对比,burn-sh组单核细胞表面CD86和HLA-DR表达增加,血清IL-10、CRP含量下降。结论Notch1信号介导烧伤亚急性期单核细胞功能抑制,抑制体内Notch1信号改善烧伤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能力,并改善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持续炎症 免疫抑制 单核细胞 notch1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利军教授团队揭示氯离子通道Anoctamin1的机械门控特性及机制
20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0,共1页
2025年2月1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康利军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Anoctamin-1 is a core component of a mechanosensory anion channel complex in C.elegans”的研究论文(D... 2025年2月1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康利军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Anoctamin-1 is a core component of a mechanosensory anion channel complex in C.elegans”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467-025-56938-z)。目前已经发现的动物机械门控通道均为阳离子通道或阳离子可通透的通道(如Piezo1/2、TMC1、TRP-4/NomPC/TRPN、ENaC和K2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医学院 Anoctamin1 机械门控特性 氯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