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ze-dependent heat conduction of thermal cellular structures: A surface-enriched multiscale method
1
作者 Xiaofeng Xu Junfeng Li +2 位作者 Xuanhao Wu Ling Ling Li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50-67,共18页
This paper examined how micro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homogenize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ellular structures and revealed a surface-induced size-dependent effect.This effect is linked to the porous microstructural fe... This paper examined how micro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homogenize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ellular structures and revealed a surface-induced size-dependent effect.This effect is linked to the porous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cellular structures,which stems from the degree of poros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res.Unlike the phonon-driven surface effect at the nanoscale,the macro-scale surface mechanism in thermal cellular structures is found to be the microstructure-induced changes in the heat conduction path based on fully resolved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surface reg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microstructure,characterized by the intrinsic length.With the coupling between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length scales under the surface mechanism,a surface-enriched multiscale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accurately capture the complex size-dependent thermal conductivity.The principle of scale separation required by classical multiscale methods is not necessary to be satisfied by the proposed multiscale method.The significant potential of the surface-enriched multiscale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through simulations of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thin-walled metamaterial struc-ture.The surface-enriched multiscale method offers higher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multiscale method and superior efficiency over high-fidel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conductivity Surface-enriched multiscale method METAMATERIAL Surface effect multi-scale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perative task allocation for heterogeneous multi-UAV us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被引量:30
2
作者 WANG Jian-feng JIA Gao-wei +1 位作者 LIN Jun-can HOU Zhong-x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32-448,共17页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UAVs in complicated tasks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cheapness and consistence,the performance of heterogeneous multi-UAVs with proper coo...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UAVs in complicated tasks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cheapness and consistence,the performance of heterogeneous multi-UAVs with proper cooperative task allocation is superior to over the single UAV.Accordingly,several constraints should be satisfied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cooperation,such as special time-window,variant equipment,specified execution sequence.Hence,a proper task allocation in UAVs is the crucial point for the final success.The task allocation problem of the heterogeneous UAVs can be formulated a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coupled with the UAV dynamics.To this end,a multi-layer encoding strategy and a constraint scheduling method are designed to handle the critical logical and physical constraints.In addition,four optimization objectives:completion time,target reward,UAV damage,and total range,are introduced to evaluate various allocation plans.Subsequently,to efficiently solve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an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MOQPSO)algorithm is proposed.During this algorithm,a modified solution evaluation method is designed to guide algorithmic evolution;both the converg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ar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and boundary solutions which may produce some special allocation plans are preserved.Moreover,adaptive parameter control and mixed update mechanism are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algorithm.Finally,both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lgorithm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ooperative task allocation heterogeneous CONSTRAINT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solution e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step Self Assemble of Cu-TiO2 Heterogeneous Nanoparticles Using a Soft Template
3
作者 Zhao Peng-Jun Wu Rong +3 位作者 Hou Juan Chang Ai-Min Guan Fang Zhang Bo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关键词 Cu-TiO2 无机材料 化学工业 化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方法的致密砂砾岩重力辅助气驱油微观机理
4
作者 杨柳 蔡嘉伟 +3 位作者 孔垂显 刘岩 姜晓宇 公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重力辅助气驱(GAGD)是一种能够显著提升采收率的注气开采方式,但对于具有强非均质特征的砂砾岩储层微观重力辅助气驱机理尚不清楚。基于追踪两相界面动态变化相场方法建立砂砾岩2D渗流模型,开展了超临界CO_(2)-油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重力辅助气驱(GAGD)是一种能够显著提升采收率的注气开采方式,但对于具有强非均质特征的砂砾岩储层微观重力辅助气驱机理尚不清楚。基于追踪两相界面动态变化相场方法建立砂砾岩2D渗流模型,开展了超临界CO_(2)-油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重力作用、非均质性、润湿性作用下的饱和度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非均质性的砂砾岩GAGD采收率预测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重力的存在可以提高油气界面的稳定性,但在经过不同尺寸孔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压力波动,并在较小孔喉中出现前缘后移现象。砂砾岩非均质性会加剧GAGD指进现象,降低注入速度有利于增大波及范围。油湿性砾石的增加会有助于原油克服毛细管力参与流动,使得更多狭窄孔隙中的残余油得以排出。基于重力数、Bond数、黏度比、非均质系数与GAGD采收率相关关系,构建了适用于预测致密砂砾岩孔隙尺度GAGD采收率的新无量纲数N_(G),为更大尺度的致密砂砾岩油藏的开发及CO_(2)地质封存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非均质性 GAGD CO_(2) 相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嵩山”平台供水管网仿真计算的移植优化研究
5
作者 郭恒亮 李冰洋 +3 位作者 杨周凡 韩璞 胥博文 商建东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0,共7页
供水管网仿真系统拓扑结构复杂,元件数据密集,系统的高效仿真对实施平台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嵩山”超级计算机系统采用CPU+DCU异构架构,为实现仿真计算在该架构上的高效运行。根据HIP异构编程模型将计算热点映射至DCU加速器上实... 供水管网仿真系统拓扑结构复杂,元件数据密集,系统的高效仿真对实施平台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嵩山”超级计算机系统采用CPU+DCU异构架构,为实现仿真计算在该架构上的高效运行。根据HIP异构编程模型将计算热点映射至DCU加速器上实现,使用MULTPARA多级并行优化方法实现不同元件计算在DCU加速器上的并发,解决线程块间不能充分并行的问题,利用跨线程访问方法解决部分元件计算中存在的线程束分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较过往实施平台取得了8.537的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并行 管网仿真计算 DCU加速器 MULTPARA方法 跨线程访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及其机制
6
作者 廖文梅 郑希贤 +1 位作者 徐彩瑶 孔凡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0,共12页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简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构建了包含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3个维度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2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简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构建了包含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3个维度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2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系统考察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生态环境改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探究了区域和城市类型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①基准回归显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显著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8%,该结果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②机制分析显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公众环保关注度和政府节能环保支出3条路径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③区域异质性显示,西部地区政策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升2.7%。这主要缘于西部地区环境治理基础相对薄弱,政策带来的资源支持显著增强了其治理能力;东部和中部地区由于已形成较完善的治理体系,政策的边际改善效应相对有限。④城市类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对资源型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升2.1%和1.4%,表明资源型城市通过政策实施加快了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进程,中小城市则实现了环境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因此,政府应持续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精准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生态环境水平 多期双重差分 异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模式差异对贸易竞争强度的影响
7
作者 李宏 田明羽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仅是提升国际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与世界银行WDI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在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指标...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仅是提升国际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与世界银行WDI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在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指标体系基础上,深入考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链融合模式差异对贸易竞争强度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强度但对发达国家没有明显效应;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能够通过出口结构效应与出口价格效应提升贸易竞争强度,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发达国家出口结构效应的拉动作用与发展中国家方向一致但影响效应更低,而发达国家出口价格效应对贸易竞争强度的拉动方向则与发展中国家截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贸易竞争强度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安全存储方法
8
作者 李晓静 杨秀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7,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存储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提出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安全存储方法。采用编译套件部署多模态异构网络,利用后端编译模组生成网络的初始化配置,再利用前端编译模组分析与优化网络。针对多模态异构网络,构建... 为了快速、准确地存储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提出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安全存储方法。采用编译套件部署多模态异构网络,利用后端编译模组生成网络的初始化配置,再利用前端编译模组分析与优化网络。针对多模态异构网络,构建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云存储服务插件、元数据存储的私有云存储架构。私有云存储架构采用虚拟化加解密方式,运行基于匿名广播加密的数据加密算法,引入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利用数据对应的会话密钥实现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的安全存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地存储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数据传输的吞吐量高于3 Mb/s,加解密耗时低,存储的完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环境 多模态 异构网络 数据安全 存储方法 匿名广播加密 云存储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DCU的流固耦合浸没边界算法异构实现
9
作者 商建东 熊威 +3 位作者 华浩波 宋昭璐 郭恒亮 张军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274,共12页
直接力浸没边界法是求解流固耦合问题的常见方法之一,其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包括移动和变形的固体。然而,三维复杂流动模拟具有网格规模大、耗时多的特点,在单核处理器上使用传统的串行算法往往无法满足计算要求。目前,在国... 直接力浸没边界法是求解流固耦合问题的常见方法之一,其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包括移动和变形的固体。然而,三维复杂流动模拟具有网格规模大、耗时多的特点,在单核处理器上使用传统的串行算法往往无法满足计算要求。目前,在国产平台上对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较少,而在国产平台上实现直接力浸没边界算法能够丰富平台的应用生态。为此,使用国产DCU(Deep Compute Unit)加速器,基于CPU-DCU异构编程,设计并实现利用三维直接力浸没边界算法求解流固耦合问题的并行程序。首先,在CPU上实现串行算法并进行热点分析,对程序热点部分使用DCU加速器进行异构加速;其次,在异构实现的基础上,结合DCU硬件特性,使用共享内存、循环分块、调整访存顺序等优化手段对核函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圆球绕流和仿生鱼自主游动算例对程序进行正确性验证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雷诺数分别为100和200时,圆球的阻力系数分别为1.11和0.78,计算结果均与相关文献吻合;在雷诺数为7142的仿生鱼自主游动实验中,游动稳定后的平均前进速度为0.396,该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在圆球绕流实验中,在5033万网格规模下该并行程序较串行程序获得了83.7倍的加速效果。通过两类流固耦合数值实验,验证了CPU-DCU并行直接力浸没边界算法在国产异构平台上进行计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为国产平台上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算法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计算 DCU加速器件 访存优化 直接力浸没边界法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弹性提升的列车运行图结构优化研究
10
作者 赵如月 谭立刚 +1 位作者 孟令云 韩国良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异质度、列车越行关系等列车运行图结构特征,对列车运行图弹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运行图结构可实现弹性水平的提升。由于越行对异质度存在一定的影响,故构建面向弹性提升的两阶段列车运行图结构优化模型。第一阶段以列车越行次数最... 异质度、列车越行关系等列车运行图结构特征,对列车运行图弹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运行图结构可实现弹性水平的提升。由于越行对异质度存在一定的影响,故构建面向弹性提升的两阶段列车运行图结构优化模型。第一阶段以列车越行次数最少为优化目标,通过合理疏解列车越行关系,实现列车运行线排布顺序的优化。固定第一阶段所求列车运行顺序集合作为第二阶段的输入,在第二阶段以异质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实现列车运行图异质度的优化。为确保提供正常的旅客运输服务,设置列车发车时间窗、停站次数等约束条件。此外,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算法,通过对求解结果进行比选,可获得相同越行关系下异质度最优的运行图,能够确保结构优化解的最优性。在京沪高铁选取3个区段分别设置3组实验开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可实现列车运行图结构优化。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弹性提升的有效性,基于仿真结果获得弹性动态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法计算弹性系数,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越行关系和异质度,可得到弹性水平更高的列车运行图,3组实验中优化得到的列车运行图的弹性系数提升率均值约为190%,证明提出的结构优化方法对提高列车运行图弹性有显著效果,对指导列车运行图铺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结构 弹性 异质度 越行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植被变化归因的区域机器学习残差趋势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博洋 孙建国 +1 位作者 张倩 杨云睿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现有的残差趋势法采用逐像元建模策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构建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逐像元建模策略使每个模型都包含了局部空间内的人类活动信号干扰;另一方面,普通最小二乘法不利于模拟普遍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因此,该文提... 现有的残差趋势法采用逐像元建模策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构建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逐像元建模策略使每个模型都包含了局部空间内的人类活动信号干扰;另一方面,普通最小二乘法不利于模拟普遍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区域建模策略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残差趋势法,并对比了用于表达空间异质性的2种环境变量:①地形、水文和土地利用等直接环境变量(direct-environmental variables,DEVs);②植被和气候时空序列组合的代理环境变量(proxy-environmental variables,PEVs)。首先,采用区域建模策略,分别引入DEVs和PEVs,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植被-气候关系模型;其次,根据残差趋势法的定义得到残差值;最后,评估气候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①相比以往的逐像元普通最小二乘残差趋势法,所提方法的优势不仅表现为机器学习能够模拟植被-气候关系的非线性特征,还表现为区域建模具备更强的抗人类信号干扰能力;②新方法中,使用PEVs明显优于使用DEVs,前者充分利用了原有建模数据,没有增加数据获取难度,也避免了引入额外的数据误差。该文提出的区域机器学习残差趋势法可以实现更有效的植被变化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归因 区域建模 机器学习算法 残差趋势法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骤旱时空特征及恢复概率评估
12
作者 冉光艳 胡锋 +4 位作者 周旭 敖杨 饶国峰 聂君蓝 吕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3-132,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骤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呈上升趋势,目前不同区域骤旱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和恢复概率仍不明确。该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系统评估2000—2020年间所有骤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爆发阶段和恢复阶段历时的时空演变特...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骤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呈上升趋势,目前不同区域骤旱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和恢复概率仍不明确。该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系统评估2000—2020年间所有骤旱事件的频率、强度、爆发阶段和恢复阶段历时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条件Vine Copula模拟方法,选取骤旱恢复阶段历时(recovery time,RT)、强度(drought magnitude,DM)和恢复阶段的累积降水(recovery precipitation,RP)评估骤旱恢复的概率;并比较不同下垫面分区骤旱恢复概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骤旱爆发阶段的历时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增加速率为0.36 d/a,贵州省是骤旱发生的高频热点区。中国西南地区骤旱在春季和冬季的恢复概率偏低,特别是在RT为10~20 d时恢复概率较低,从空间上看,恢复概率低于2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内。不同地貌类型中岩溶槽谷的平均恢复概率最低,在不同地形坡度中,坡度为5°~15°的平均恢复概率最低,而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耕作植被的平均恢复概率最低,岩溶槽谷、坡度为5°~15°、耕作植被在春季RT为10~20 d时平均恢复概率分别仅为10%、18%、18%。中国西南地区骤旱发生和恢复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未来灾害应对应特别重视贵州省内的岩溶槽谷-缓坡-耕作植被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时空特征 恢复概率 Vine Copula模拟方法 下垫面异质性 中国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顺序混合方法的活动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分析
13
作者 孙智源 韩璐 +3 位作者 王多 戚欣 李悦 陈艳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5-984,共10页
为研究活动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顺序混合方法,旨在捕捉更加丰富的出行行为规律。第一阶段使用均值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并研究显著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第二阶段使用XGBoost-SHAP算... 为研究活动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顺序混合方法,旨在捕捉更加丰富的出行行为规律。第一阶段使用均值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并研究显著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第二阶段使用XGBoost-SHAP算法,补充发现显著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交互性。研究表明:11个影响因素会增加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方式的概率,其中3个是与活动属性相关的因素。5个影响因素具有随机参数,其中,与活动属性相关的因素包括:出行前活动地点与最近停车场的距离近(≤200 m)、出行后活动地点与最近地铁站的距离近(≤800 m)、出行前活动类型(不在家的娱乐性活动),并且前2个因素表现出随机参数的均值异质性。活动属性相关的因素与其他属性相关的因素交互时,会对出行方式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均值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 机器学习 活动 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R&D投入与碳排放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14
作者 刘伟 纪明 +1 位作者 韩进 王竞一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5,共11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入均对碳排放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R&D投入在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之间的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它既是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的关键驱动力,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发挥R&D投入和技术创新在实现碳减排中的关键驱动作用,同时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研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科技创新 R&D投入 碳排放 熵权法 单位根检验 区域异质性 科技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SiC基结构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李恺 刘锦轩 +4 位作者 王志崇 张小娜 宋福生 万德田 李月明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泡沫SiC陶瓷因具有高导热性、耐腐蚀、抗氧化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作为结构化催化剂载体展现出了优异的传热传质效率。综述了泡沫SiC基结构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泡沫SiC载体上不同的涂层制备技术和... 泡沫SiC陶瓷因具有高导热性、耐腐蚀、抗氧化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作为结构化催化剂载体展现出了优异的传热传质效率。综述了泡沫SiC基结构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泡沫SiC载体上不同的涂层制备技术和活性组分负载方法,重点讨论了泡沫SiC基结构化催化剂在气固催化反应、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环境净化和生物质转化等领域的催化反应及其工程强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催化剂 泡沫SiC 制备方法 多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核心城市韧性测度及空间异质格局研究
16
作者 许慧 叶泽鸿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2,130,共11页
以全国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为研究对象,运用Topsis-熵权法对其2011—2020年的韧性变化进行测度分析,对核心城市进行区域板块划分,通过自然间断点法对区域板块韧性空间异质格局进行研究,同时总结国外韧性城市建... 以全国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为研究对象,运用Topsis-熵权法对其2011—2020年的韧性变化进行测度分析,对核心城市进行区域板块划分,通过自然间断点法对区域板块韧性空间异质格局进行研究,同时总结国外韧性城市建设措施,以期为我国完善韧性城市建设措施提供借鉴。结果显示:2011—2014年,我国核心城市韧性指数的均值大幅增长,2015—2020年,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各城市间的城市韧性差距相对稳定,其标准差在0.180上下波动;在四个时间截面中,核心城市韧性空间异质格局演变相对稳定,整体情况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国外韧性城市建设措施细分,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可为国内建设韧性城市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Topsis-熵权法 空间异质性 自然间断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造纸废水
17
作者 尹宝河 常淑斌 +3 位作者 战树岩 贾振睿 高涛 杜静轩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39,共9页
本研究首先以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Cu/Al_(2)O_(3),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天津某造纸厂废水为原料,开展了实验室规模的臭氧通入量(4、6、8和10 mg/min)、Cu/Al_(2)O_(3)用量(30、40、50和60 g/L)及循环水流... 本研究首先以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Cu/Al_(2)O_(3),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天津某造纸厂废水为原料,开展了实验室规模的臭氧通入量(4、6、8和10 mg/min)、Cu/Al_(2)O_(3)用量(30、40、50和60 g/L)及循环水流速(0、40、80和120 mL/min)对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影响的测试;最终将Cu/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作为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开展中试试验。结果表明,Cu可以通过浸渍-焙烧法负载在载体表面。在实验室测试中,当臭氧通入量为8 mg/min、Cu/Al_(2)O_(3)用量为50 g/L、循环水流速为120 mL/min时,废水COD_(Cr)从64.0 mg/L降至21.8 mg/L,COD_(Cr)去除率为65.9%。在中试试验中,当中试试验进水的COD_(Cr)在50.0~65.0 mg/L范围波动时,出水的COD_(Cr)均低于30 mg/L,COD_(Cr)去除率稳定在63.1%左右,出水COD符合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排放标准,表明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稳定,无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非均相催化剂 造纸废水 深度处理 浸渍-焙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异构探测器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18
作者 李特 郭强 战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0-1940,共11页
针对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系统使用需求和综合设计难点,为有效解决各型探测器使用兼容、网络通联、维护保障等问题,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正向设计为指导,结合互操作性设计思想,提出基于“场... 针对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系统使用需求和综合设计难点,为有效解决各型探测器使用兼容、网络通联、维护保障等问题,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正向设计为指导,结合互操作性设计思想,提出基于“场景分析-需求分析-功能与架构分析-架构设计”的系统架构开发流程。以典型任务场景下探测器系统互操作能力需求为输入,构建关键功能约束下的系统用例、活动、时序、状态等视图模型,通过权衡分析,形成探测器最小单元物理架构,为多种构型探测器架构和功能配置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法,提升系统开发和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异构探测器系统 互操作性 架构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核心城市韧性发展预测及动态空间分异研究
19
作者 许慧 叶泽鸿 +1 位作者 周启琳 张日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与自治区首府)的面板数据,通过理想解逼近(TOPSIS)-熵权法分析中国内地核心城市的韧性测度,并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6与2029... 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与自治区首府)的面板数据,通过理想解逼近(TOPSIS)-熵权法分析中国内地核心城市的韧性测度,并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6与2029年这些核心城市的韧性情况,从而对区域板块韧性的动态空间分异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韧性指数标准差在0.180上下波动,城市间的韧性离散程度相对稳定,但存在一些城市韧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城市韧性预测指数的标准差在2026年降至0.173,城市间的韧性离散程度降低,城市韧性差距缩小。在2014、2020、2026和2029年4个时间截面中,城市韧性空间异质格局演变相对稳定,城市韧性水平排位如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及基础设施韧性最高,中部地区的社会及生态韧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城市 城市韧性预测 空间分异格局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 自然间断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慧 孙思奥 +2 位作者 方创琳 周迪 鲍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1461,共11页
干旱缺水是新疆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理解用水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前提。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方法,解析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人均用水量高于中国西北其... 干旱缺水是新疆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理解用水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前提。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方法,解析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人均用水量高于中国西北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新疆用水总量先升后降,人均用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变化是促使新疆用水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较高的用水强度和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新疆人均用水量远高于中国西北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4)新疆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用水强度、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用水管理政策建议,为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 水资源开发 空间分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