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雄成长之歌——析《黑暗物质三部曲》的成长主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妙月 姜淑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7,共7页
从坎贝尔的英雄模式出发,解读普尔曼的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成长主题。男女主人公经历了启程—启蒙—归来的英雄成长模式,历经磨难与考验,终于获得了自我的发现与成长,也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他们最终以将彼此之间的爱情... 从坎贝尔的英雄模式出发,解读普尔曼的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成长主题。男女主人公经历了启程—启蒙—归来的英雄成长模式,历经磨难与考验,终于获得了自我的发现与成长,也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他们最终以将彼此之间的爱情献祭给人类灵魂解放的大爱,为成长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尔曼 《黑暗物质三部曲》 成长主题 英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化”模式和多面体效应——论中国当代小说两类英雄叙事中人物性格配置的深层相通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启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大陆建国初期的红色经典和港台的武侠小说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本文试图论述这两种类型英雄叙事中人物塑造方面的相通之处及其文化同质同构性,即对人物性格... 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大陆建国初期的红色经典和港台的武侠小说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本文试图论述这两种类型英雄叙事中人物塑造方面的相通之处及其文化同质同构性,即对人物性格的“锥形化”处理方式,以及这种处理方式所带来的英雄人物性格配置结构格局中的“点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叙事 “锥形化”人物 点阵模式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把握当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从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群体谈起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建国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正确评价当代青年学生,深入分析其思想特点,应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研究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需要把握严峻复杂的社会形势。青年学生成长教育规律体现在以下方面: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健康成长的群体,是一个时代... 正确评价当代青年学生,深入分析其思想特点,应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研究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需要把握严峻复杂的社会形势。青年学生成长教育规律体现在以下方面: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健康成长的群体,是一个时代环境塑造的群体,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群体,是一个需要加强理论教育的群体,是一个需要推进自我教育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英雄群体 思想特点 成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环画中刘胡兰形象建构过程的叙事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胜刚 黄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 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叙事中的英雄",其面目逐渐明晰,性格逐渐单一。以连环画为观照点,通过对刘胡兰形象变迁的叙事考察,可还原刘胡兰的"女英雄"形象是如何通过"取舍"和"改编"的手段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以此揭示革命英雄叙事在统一的主流价值基调下,在"本事"和"故事"之间的较量中,所蕴含的民间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之间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叙事 革命英雄叙事 形象建构 话语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后期解放区英模类报告文学的对比模式与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林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2,共6页
抗战后期解放区英模类报告文学在描写英模人物时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它们通过书写主人公的复杂历程,使主人公在新旧两个社会和解放区与国统区两个不同区域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它们以此形象地说明了解放区是"领导中国前进&q... 抗战后期解放区英模类报告文学在描写英模人物时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它们通过书写主人公的复杂历程,使主人公在新旧两个社会和解放区与国统区两个不同区域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它们以此形象地说明了解放区是"领导中国前进"的力量,同时,又暴露了国统区之"落后倒退"的性质。这突出地反映了作者们的意识形态的追求,从一个方面凸现了解放区后期文学功利性价值观的"阶级性"内涵。这一对比模式是在解放区后期"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潮中产生的,同时,它也成了这一思潮的重要载体和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英模类报告文学 对比模式 纵向对比 横向对比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的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卜繁燕 翟德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2,共4页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对其命运进行分析,可知吴荪甫在三重困境中抗争,从而向读者传...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对其命运进行分析,可知吴荪甫在三重困境中抗争,从而向读者传递着崇高的悲剧精神。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英雄 悲剧 宿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