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药材“艾里云”本草考证
1
作者 苏来曼·哈力克 艾级买力汗·艾比布拉 +2 位作者 石雪韬 李亚杰 马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传统维吾尔药材“艾里云”名称、基原及临床用药情况,本文梳理《拜地依药书》《阿克萨拉依》《贾米依拉基》《买赫孜努里艾迪维也》等维吾尔医药古籍及相关现代文献,对其名称、基原、性质、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同时,实... 为进一步明确传统维吾尔药材“艾里云”名称、基原及临床用药情况,本文梳理《拜地依药书》《阿克萨拉依》《贾米依拉基》《买赫孜努里艾迪维也》等维吾尔医药古籍及相关现代文献,对其名称、基原、性质、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同时,实地考察核对新疆维吾尔医医院“艾里云”药材的临床使用情况,收集药材样品并进行基原植物鉴定。经本草考证、维吾尔医临床使用药材确认和植物基原鉴定,维吾尔药材“艾里云”实为茄科植物睡茄Withania somnifera(L.)Dunal的干燥果实,药材汉语名称应为“睡茄果”,维吾尔语名称仍为“Heliyun”,即音译“艾里云”,可为维吾尔药材“艾里云”名称规范、基原确认和临床规范化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考证 维吾尔药材 艾里云 睡茄 石刁柏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手掌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贾蕾 韩文杰 +3 位作者 李小清 王伟 宋宏春 赵粉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36-39,共4页
手掌参作为一种重要的蒙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手掌参的形态特征、我国的分布情况和种类及其基原、性味归经、药效与临床应用的本草考证;然后探讨手掌参中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药效的影响,根据... 手掌参作为一种重要的蒙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手掌参的形态特征、我国的分布情况和种类及其基原、性味归经、药效与临床应用的本草考证;然后探讨手掌参中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药效的影响,根据手掌参中丰富的化学成分进而讨论其多种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手掌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手掌参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促进手掌参在蒙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参 草本考证 炮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头鬼伞的本草考证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海云 陈瑜鑫 +3 位作者 李瑶 李慧 刘天睿 袁媛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02-506,512,共6页
目的探究药用真菌毛头鬼伞的用药历史与现代研究进展,为毛头鬼伞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对毛头鬼伞的名称、产地、形态、药性、功效进行考证,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毛头鬼伞用药历史悠久,其古代... 目的探究药用真菌毛头鬼伞的用药历史与现代研究进展,为毛头鬼伞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对毛头鬼伞的名称、产地、形态、药性、功效进行考证,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毛头鬼伞用药历史悠久,其古代名称为鬼盖、地盖、鬼屋等,现代称毛头鬼伞、鸡腿菇。性平、味甘,归胃、心经,主治小儿寒热惊痫证、疔疮肿毒、恶疮、蜈蚣蛇蝎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毛头鬼伞具有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抗炎、抗糖尿病、抗菌、抗病毒和抗线虫活性等药理作用。通过系统查阅古今文献发现,毛头鬼伞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胃肠炎型中毒、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反应、富集重金属等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毛头鬼伞的本草考证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可为毛头鬼伞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头鬼伞 鸡腿菇 本草考证 双硫仑样反应 药用安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子本草溯源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红 马天翔 +1 位作者 史光伟 向雪姣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2,共4页
甘露子为食、药两用常见之品,作为蔬菜在宋代诗歌中已有记载,元代首次将其列为一种食疗本草。甘露子有“草石蚕”的别称,但“草石蚕”另有其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草石蚕与甘露子记载为同一味药后,出现异物同名情况,目前学界对甘... 甘露子为食、药两用常见之品,作为蔬菜在宋代诗歌中已有记载,元代首次将其列为一种食疗本草。甘露子有“草石蚕”的别称,但“草石蚕”另有其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草石蚕与甘露子记载为同一味药后,出现异物同名情况,目前学界对甘露子的研究多指日常作为蔬菜的甘露子。甘露子所含化学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皂苷、鞣质等有机成分,以及钾(K)、磷(P)、硫(S)、镁(Mg)、钙(Ca)等无机成分,且为水苏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研究发现本品中多糖对肝癌细胞、膀胱癌细胞等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抗氧化、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目前对甘露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种植与水苏糖提取方面,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少,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甘露子的本草溯源、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露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子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功效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性味、归经及功效演变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冉 李志鸣 +2 位作者 周冉冉 张艺 陶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33-136,共4页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并结合现代文献材料,对桃仁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考证结果发现桃仁性味、归经的论述古今确有差异:唐代以前,桃仁味苦、甘、辛,性平、温、热,无毒、双仁者有毒、微毒均有记载,元代首...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并结合现代文献材料,对桃仁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考证结果发现桃仁性味、归经的论述古今确有差异:唐代以前,桃仁味苦、甘、辛,性平、温、热,无毒、双仁者有毒、微毒均有记载,元代首次出现桃仁的归经问题,直至现代桃仁的性味、归经才趋于统一,即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在功效演变方面,古今皆用的功效有破血逐瘀、止咳逆、润肠燥。古存今失的功效有辟鬼除邪、杀虫、祛风除蒸等。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桃仁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等提供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性味 归经 功效 考证 本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洋参本草考证
6
作者 王青卓 于宁宁 +3 位作者 于旭峰 张义敏 张思超 宋素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3-18,共6页
东洋参多出现于清末民初本草医籍中,近现代文献多认为该药为大力参、土人参、竹节参、牛蒡等药物的别名,基原混淆不清。为正名清源,本文从名称、基原、产地、加工炮制、性味功效几方面进行考证,得出东洋参较早收录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东洋参多出现于清末民初本草医籍中,近现代文献多认为该药为大力参、土人参、竹节参、牛蒡等药物的别名,基原混淆不清。为正名清源,本文从名称、基原、产地、加工炮制、性味功效几方面进行考证,得出东洋参较早收录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因其产于日本而得名东洋参,基原植物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以日本云州、会津、信州为道地,我国东北地区亦有培植;东洋参药材经净须、煮沸、冷却、曝干等炮制工艺制成,性温、味甘微苦,功擅补气生津,可治一切津气虚损之证,清代江浙地区常作人参使用。另附辨伪,以别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洋参 本草考证 基原 辨伪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测序技术的市售地龙类药材基原调查与考证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格小光 蒋超 +6 位作者 田娜 魏艺聪 黄璐琦 袁媛 刘小凡 金艳 赵玉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9期1206-1214,共9页
目的:进行地龙商品基原调查和本草考证,澄清商品地龙品种情况,提高中药质量。方法:通过随机采集安国、亳州等7大主流药材市场的地龙商品药材,进行DNA提取和COI片段PCR扩增与核酸测序,与建立的地龙参考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对主流本草进... 目的:进行地龙商品基原调查和本草考证,澄清商品地龙品种情况,提高中药质量。方法:通过随机采集安国、亳州等7大主流药材市场的地龙商品药材,进行DNA提取和COI片段PCR扩增与核酸测序,与建立的地龙参考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对主流本草进行调查和梳理。结果:我国商品地龙主要来源于34个物种,22%的基原物种为参环毛蚓(参状远盲蚓 Amynthas aspergillum ),22%为通俗环毛蚓(通俗腔蚓 Metaphire vulgaris ),稀见栉盲环毛蚓和威廉环毛蚓(<1%),55%的市售地龙均非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基原,而以保宁腔蚓 M.magna 为主;各市场主流商品地龙品种具有很大区别,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中地龙基原并非一种,而是以具有“白颈”特征的环毛类蚯蚓入药,且历代本草、标准中多有变迁。结论: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地龙基原与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市场调查 分子鉴定 COI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茎秦艽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聂燕琼 李海彦 +3 位作者 孙娜 周洋 郭玉芹 段宝忠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5期37-40,共4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实地调研及检索文献考证,考证了粗茎秦艽的药用历史,并对其资源分布、群落学特征、种植业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粗茎秦艽 资源 种植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药材道地性系统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方舟 杨阳 +3 位作者 张一颖 王琳 李萌 李园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1期1330-1339,共10页
目的:从史学文献的角度推断药材栀子的道地产区,总结栀子药材现代科研成果、提炼文献中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化梳理与分析。方法: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著作,对栀子药材历代道地产区进行归纳研究,结合古籍原文推断栀子道地产区;针对不... 目的:从史学文献的角度推断药材栀子的道地产区,总结栀子药材现代科研成果、提炼文献中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化梳理与分析。方法: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著作,对栀子药材历代道地产区进行归纳研究,结合古籍原文推断栀子道地产区;针对不同产地栀子药材,从性状、化学两方面分别制定专业检索策略,在CNKI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提炼归纳不同产地栀子药材性状及化学成分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栀子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本草考证相关古籍10本、近代典籍1本,提炼古代产区14个,对应现代地名(省) 7个,结合频次统计结果与文献相关描述推断河南南阳、江西樟树、湖北江陵、福建建瓯为栀子药材的道地产区;检索到性状文献106篇,化学1461篇。根据性状数据总结道地产区栀子药材性状特征;化学数据多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江西省、河南、四川省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其他产区差异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4. 181%,得到可反映栀子各产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函数:F=(22. 63×F1+15. 383×F2+14. 735×F3+11. 433×F4)/64. 181。聚类分析将10个产地来源的栀子药材划分为3大类。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江西为栀子最优产区,河南、湖北、福建、四川次之,其余产区栀子质量不佳。该结果与本草考证所得栀子道地产区颇为一致,为栀子药材道地性评价提供有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道地药材 本草考证 性状特征 单因素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金银花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芷辰 刘训红 +2 位作者 曹宜 陈仁寿 程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2-1248,共7页
金银花一名始载于南宋本草著作《履巉岩本草》,宋以后,金银花一名逐渐被后世延用,成为药材正名。古代金银花的品种来源复杂,自2005版《中国药典》记载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为金银花的唯一来源。药用部位为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多... 金银花一名始载于南宋本草著作《履巉岩本草》,宋以后,金银花一名逐渐被后世延用,成为药材正名。古代金银花的品种来源复杂,自2005版《中国药典》记载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为金银花的唯一来源。药用部位为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多用生品,炮制辅料以酒为主,山东、河南为道地产区,在头茬采收的花蕾品质更佳。基于当前考证结果,结合近现代的研究结果及资源栽培情况,《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3首含金银花的经典名方(即四妙勇安汤、五味消毒饮和托里消毒散)的应用和开发建议使用忍冬L.japonica Thunb.为基原,山东、河南等道地产区的生品,且优选头茬采收的二白至大白期的花蕾入药。并基于以上3首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文献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得到方剂中金银花的常用剂量和平均剂量,可作为经典名方开发时金银花的参考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金银花 本草考证 基原 药用部位 采收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五谷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牛君 程轩轩 +6 位作者 杨全 陈泽鹏 胡新军 唐晓敏 郑荣豪 潘利明 张春荣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0期1371-1375,共5页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五谷虫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显示,五谷虫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对于...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五谷虫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显示,五谷虫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对于小儿厌食、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关节炎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多以五谷虫的粗提物为研究对象,药效物质基础仍未明确。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深入地研究五谷虫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对指导临床用药、拓宽药用范围、完善药材质量标准、保证疗效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谷虫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道地药材的历史沿革与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浩 钟灿 +2 位作者 金剑 谢景 张水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9期1434-1440,共7页
通过考证有关百合的历代本草文献,查证其物候、形态、分布、栽培与市场流通情况,分析了百合的品种沿革、产地沿革以及传统质量评价方法;认为本草中优质的白花百合为野百合Lilium brownii及百合L.brownii var.viridulum,并进一步梳理了... 通过考证有关百合的历代本草文献,查证其物候、形态、分布、栽培与市场流通情况,分析了百合的品种沿革、产地沿革以及传统质量评价方法;认为本草中优质的白花百合为野百合Lilium brownii及百合L.brownii var.viridulum,并进一步梳理了近代百合的基原植物学名变化过程,考证了产于湖南邵阳“形长味甘”的道地药材龙牙百合形成过程;推断清代开始出现栽培百合,卷丹因其广泛的适种性,渐成为百合商品的主流品种;本草记载中百合的性味功效变化,本质是百合的基原变化在临床上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历史沿革 品质评价 本草考证 性味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芯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春红 姚霞 +4 位作者 哈斯巴特尔 胡玉丽 李振华 邬国栋 李旻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蒙药芯芭为蒙医专用药,历史悠远,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系统查阅近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其本草考证、定性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行小结与展望,确定蒙药芯芭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应放在化学成分的深入系统研究、弄... 蒙药芯芭为蒙医专用药,历史悠远,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系统查阅近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其本草考证、定性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行小结与展望,确定蒙药芯芭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应放在化学成分的深入系统研究、弄清芯芭传统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建立芯芭质量标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芭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本草考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实、枳壳本草考证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琳 滕佳林 王加锋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6期36-38,共3页
通过考证历代本草文献,对枳实和枳壳药名、品种、炮制、药理、性能及应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枳实和枳壳的理解,以期对临床用药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 枳实 枳壳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乌头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立军 李芸 +1 位作者 戴海蓉 张艳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高乌头的本草考证,收集高乌头别名,明确药材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高乌头或其别名的描述,查阅文献明确现代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高乌头的记载不够清晰,清末以后... 目的通过对高乌头的本草考证,收集高乌头别名,明确药材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高乌头或其别名的描述,查阅文献明确现代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高乌头的记载不够清晰,清末以后的本草开始记载,从中总结出高乌头基原、药用部位、别名、采收加工、功效及应用。结论高乌头系毛莨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的干燥根,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和开发价值,可以为后期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头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皮本草学考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052-1053,1127,共3页
查阅古文献记载,对牡丹皮进行名称、产地、原植物、药性以及功效与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牡丹皮以"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载尽管名称各异,但其产地、原植物特征及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与现代牡丹皮基本相... 查阅古文献记载,对牡丹皮进行名称、产地、原植物、药性以及功效与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牡丹皮以"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载尽管名称各异,但其产地、原植物特征及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与现代牡丹皮基本相符。古本草中记载的"牡丹"即现在的中药"牡丹皮"。古文献记载其产地、原植物、药性及功效主治与现代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MOUTAN CORTEX) 牡丹 本草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羿 万德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99-101,共3页
本文论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生产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关键词 发酵 炮制 传统中药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类本草》的陕西省道地药材文献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禹思宏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404-408,共5页
《证类本草》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本草典籍,本研究基于《证类本草》中对药材产地的记载,参照《陕西省志·地理志》《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陕西中药志》等地方志文献数据,在从古至今陕西省地方区域划分变化的基础上,统计书中产于陕... 《证类本草》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本草典籍,本研究基于《证类本草》中对药材产地的记载,参照《陕西省志·地理志》《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陕西中药志》等地方志文献数据,在从古至今陕西省地方区域划分变化的基础上,统计书中产于陕西省的道地药材,分卷进行梳理,并以具体药材为例列出文献记载中其主要产地从古至今的变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道地药材 本草考证 地方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当归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6
19
作者 翁倩倩 赵佳琛 +8 位作者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陈周全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陶弘景始分3类并为后世所沿用,其中以马尾当归品质最佳,其叶形、产地、药材性状等均与今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一致,为历代推崇的主流品种,建议在经典名方开发时选用。其道地产区甘肃岷县及周... 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陶弘景始分3类并为后世所沿用,其中以马尾当归品质最佳,其叶形、产地、药材性状等均与今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一致,为历代推崇的主流品种,建议在经典名方开发时选用。其道地产区甘肃岷县及周边地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为业界公认。当归古代炮制方法主要有酒制和炒制,其中酒制经历代发展衍变为多种,后逐步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的“酒炙”法。建议在经典名方开发中采用酒当归炮制规格。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当归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情况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选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当归 本草考证 酒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回豆的本草学考证
20
作者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9974-9975,共2页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子,而非《本草纲目》中所认为的"回回豆"、"胡豆"和"豌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豆 鹰嘴豆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